有關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12篇)
有關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12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天宮課堂觀後感(精選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宮課堂觀後感1
今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的一天,因為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天宮課堂。
透過觀看天宮課堂我知道了,為什麼三位航天員的臉看上去胖胖的,因為失重環境會導致他(她)們的血液分佈和地面不同,下肢的血液會上湧,所以他(她)們的臉看起來胖胖的。
王亞平老師做了好幾個小實驗,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一項實驗就是“泡騰片實驗”,王亞平老師將泡騰片放入藍色水球裡面,泡騰片在水球裡面不斷的冒泡,產生了許多歡樂的小氣泡。水球逐漸變成了一個充滿歡樂氣泡的氣泡球,而且伴隨著氣泡的產生還有陣陣的香氣。哇!真是太神奇了。這個實驗把同學們看的目瞪口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我不禁在心裡產生了一個念頭,我也特別想去天宮親自做一下這個實驗。
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教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2
星期四,我和同學們一起收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宇航員們開展了許多太空實驗:“太空健身”、“細胞培養”、“浮力消失”……,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亞平宇航員做的一系列關於水的實驗,水在太空中由於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現象。水膜張力實驗中,摺好的紙花在水膜表面轉動,慢慢綻放,簡直太美了!水球光學實驗中,水球中注入空氣後形成圓泡,水球和圓泡中的映象竟然一正一反!泡騰片實驗中,在水球中加入顏料和泡騰片後,水球中快速產生許多氣泡,慢慢變大成了“藍色水球”,就像我們的地球一樣,多麼的神奇啊!
透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為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天宮課堂觀後感3
今天,我們在教室參與了中國空間站“天宮課堂”首次太空授課,“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有趣的物理課。
首先,王亞平老師給我們展示了天和核心艙的主要結構,先後帶我們參觀了居住區、衛生區和太空廚房。隨後,老師還介紹了太空跑步機、太空腳踏車、“企鵝服”等運動裝置的用法,並解釋了太空中鍛鍊的重要性:空間站幾乎沒有重力,微重力的環境會使人血液上湧、骨骼疏鬆、肌肉萎縮,需要堅持鍛鍊以保持身體健康。葉光富老師還為我們演示了在太空中如何行走、轉身,從而讓我們對宇航員在太空中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瞭解。
接著,就是最激動人心的太空實驗環節了。三位老師演示了太空細胞學實驗、浮力實驗、泡騰片實驗等,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球成像實驗。王亞平老師先製成一個水膜,再向水膜中緩緩注水。由於微重力環境下表面張力較強,水膜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老師又向水中注入一個氣泡,將臉靠近水球時,水球裡竟然呈現了一正一反兩個像。老師解釋道,這是由於氣泡將水球分割成兩部分,使其分別成像。這樣一節別開生面的“天宮課堂”結束之後,我終於明白了“太空授課是物理課堂上最生動的實踐案例”這一說法。
正如王亞平老師在課程最後給我們青少年的寄語,“我們是祖國含苞待放的花朵,希望我們的夢想在廣闊無垠的太空中綻放”,我們當今的任務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將來報效祖國,為祖國的航天事業、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天宮課堂觀後感4
八年前,航天員王亞平老師在聶海勝、張曉光老師的協助下開展了首次太空授課,在無數孩子心裡種下了航天和科學的種子。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在今天為我們帶來了難忘的“天宮課堂”第一課。
在“天宮課堂”裡,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老師在空間站為我們展示了太空轉身、浮力消失、水膜張力、水球光學、泡騰片等實驗,讓人感受到無窮的樂趣與奧秘。在這麼多有趣的實驗中,我最喜歡的是水球光學實驗,當王亞平老師站在水球面前時,我們看見她的模樣是反過來的,這是因為水球相當於凸透鏡,王亞平老師透過水球呈現的是倒立。接著,當王亞平老師在水球中注入一個大氣泡時,她再次站在水球前,這時,我們可以看到她呈現出一正一反的樣子。這一現象真是太神奇了,在班級觀看的同學們不斷髮出讚歎聲,用熱烈的掌聲表達對科學的嚮往之情。還有好多神奇的實驗,我就不一一說明了,每個實驗都很奇妙,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透過這次的學習,我受益匪淺,少年強則國強,我也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有機會上太空旅行。“天宮課堂”向世界彰顯了我們的自信,祝願祖國愈加繁榮富強!
天宮課堂觀後感5
就在十二月九日的下午,我們收看了一節來自中國空間站錄製的“直播教學”,由神舟十三號的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進行講解。
宇航員們給我們介紹了很多他們生活所需要的裝置,也解答了大家許多在這方面的問題。有防護失重的“企鵝服”、在失重環境下跳動的心肌細胞、不借助把手在太空中轉身,當然,在這其中,我最感興趣的還是——泡騰片實驗。
大家都知道,泡騰片如果放入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那麼在太空中,它會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
在這節課中“太空教師”王亞平老師就來解決這個問題,她首先拿出了先前已經準備好的失重水球,為了讓它更加明顯,王老師還在水球中加進了藍墨水。隨著半片橘色的泡騰片被塞了進去,一種美妙的現象出現了:水球變得膨脹起來,裡面充滿了泡泡,還散發著迷人的香氣。這項奇妙的實驗,使我深深地沉浸在其中。
但是時間總是短暫的,僅一小會兒的時間,宇航員們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但是我還有許多問題想去探究,所以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爭取長大後親自穿上宇航服去研究!
天宮課堂觀後感6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正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太空授課,就是要讓孩子熱愛航天,首先要讓他們走近航天、瞭解航天。進一步激發廣大青少年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透過天地對話這種授課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漸滲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讓民眾對航天與生活等各方面的關係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認知,進而更加理解和支援航天事業。
太空授課還將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特點,液體表面張力的作用情況,加深對質量、重量以及牛頓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規律的理解。微重力環境在地球上難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實驗現象將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觀,無須運用推論等方法。現場直播這樣的科學探究值得期待。
王亞平身處太空,面對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課,是中國太空老師的第一人,彰顯了一個航天大國的風度和氣派。
王亞平說:“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也是學生,我很期待著能夠與廣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獲取知識和快樂。”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複雜多變的,宇宙中許多奧秘值得探究,這就是科學的態度。
天宮課堂觀後感7
為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向學生普及航天知識、弘揚航天文化、感受宇宙奧秘,12月9日15:40時,新右旗各中小學組織全體師生收看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的“天宮課堂”第一課。參與觀看的師生及家長達3500餘人。
此次“天宮課堂”第一課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體現了空間站為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同時也表露了我國教育的溫情。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空間站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浮力消失實驗、泡騰片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他們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物理原理,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同學們對種種物體在太空中表現出的現象驚歎不已,每一項科普實驗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吸引了更多孩子仰望星空,使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學生們心中生根發芽,同學們將觀後感同家人交流,與小夥伴分享,寫進日記,畫在紙上,流露出了他們崇尚科學、熱愛航天、探索未知的熱情與夢想。
天宮課堂觀後感8
幾代航天人,一個強國夢。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勳已經牢牢銘刻在新中國史冊上,建國初期中國航天從零起步,從身在大洋彼岸的錢學森衝破百般阻撓回國築夢,到以孫家棟為代表的中國第二代航天人,將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用無線電傳播出的歌曲《東方紅》,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發出載人航天技術,“嫦娥”“天問”“祝融”呼嘯而來,“中國印跡”如今已閃耀蒼穹,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資訊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國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換回來的,無論是“兩彈一星精神”,還是“載人航天精神”,都將代代相傳、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覺宇宙之無窮。歸航不是終點,對於宇宙的探索,我們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組”即將搭乘神舟十三號飛船即將啟航,開啟為期6個月的太空之旅。不斷接續的載人航天精神,必將讓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得更穩更遠,實現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夢想。
天宮課堂觀後感9
今天,我們在班級觀看了直播課《天宮課堂》,內容是關於太空的,真是有趣極了!
在《天宮課堂》裡,我們和亞平老師、富光老師一起學習了許多和太空相關的知識。王亞平老師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她不僅長得漂亮,知識豐富,而且講課生動有趣,是中國女性中第一個太空漫步的人,實在是令人敬佩!從亞平老師身上,我體會到我很幸福,生在一個強大富有的祖國,能獨立研究出太空技術,讓火箭飛上太空,成立我們自己的空間站,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園”。這些高科技真是厲害極了!例如,在我們的太空家園中,有睡眠區,廚房,實驗區,運動區,還能送“快遞”呢!我的祖國可真強大!宇航員們穿著淺藍色的衣服,上面有許多拉鍊,裡頭有許多可以調整的帶子,這些帶子可以有效防止宇航員的肌肉萎縮。
太空很奇妙,很神奇,在太空由於失重的因素可以做出許多地球上無法發生的奇妙實驗。比如,宇航員們轉身要將轉的方向相反的手轉動,越轉越快,才能轉身。在太空中還可以做水膜,水球等實驗,真是有趣極了!
感謝偉大的祖國,所以我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會將祖國發展得更好!
天宮課堂觀後感10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釋出訊息,為發揮中國空間站的綜合效益,中國首個太空科普教育品牌“天宮課堂”即將正式推出,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於近日面向全球進行直播。
看到這個訊息異常激動,因為又可以看到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物體運動的一系列奇妙現象。這讓我想起了2013年那次太空授課。
在僅有的40分鐘裡,航天員們卻只有用了簡單的5個小實驗來讓大家更瞭解在失重環境下,物體的變化以及它變化的.原理。分別有水膜實驗、陀螺實驗……就讓我知道原來在失重的環境下能做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其中,我最感興趣的就是水球實驗了!首先,用一個類似放大鏡大小的環,伸進飲用的自來水袋裡,拿出來時竟成為了一個水膜,再往裡面不停地注入水珠,慢慢地水膜就變成了一個晶瑩剔透的水球。如果在地面上把一隻針管插入水球裡,那不用說,水球一定會爆開來。但是,在太空中竟然可以用針管給水球注入墨水,而水球卻“毫髮未傷”,這對於我們來說,簡直是一個奇蹟!這讓觀眾們都看得目瞪口呆。
第一位上去月球的人——阿姆斯特朗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雖然現在只能在遠隔千里的電視螢幕上觀看太空授課,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我們可以親身上太空,與授課老師面對面地交流,感受在太空中的樂趣。
天宮課堂觀後感11
在2021年12月9日下午,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在中國空間站進行的太空授課。
電視上,太空教學已經開始,航天員們透過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把我們帶進一個全新的太空環境。溫柔的語調,幽默的語言,讓螢幕前的我睜大了眼睛,聚精會神,透過觀看這次太空授課,我也頗有感觸。
王亞平老師帶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又透過一些實驗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地球上與太空失重環境奇妙的差別,各種各樣的實驗是航天員和地面工作人員的精心準備,密切合作的結果,是以先進的航天技術為保障的。
仰望太空,我們有牽掛,因為空間站裡有我們兢兢業業的中國航天員;我們有底氣,因為中國航天人的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中國星”閃耀全球!浩瀚太空裡有越來越多中國航天員的身影,正在抒寫著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上完這堂課後,我不得不為我國的航天技術感到驕傲,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自豪!作為一名小學生,現在要好好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將來也要去太空探索奧秘。
天宮課堂觀後感12
“天宮課堂”第一課定於12月9日下午15:40開始,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將在中國空間站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定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定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此次太空授課活動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共同主辦。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將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授課活動將採取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定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定地面分課堂。屆時3名航天員將在軌介紹展示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並與地面課堂進行實時交流,傳播載人航天知識,激發廣大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
八年前,在距地球三百公里外的天宮一號中,航天員王亞平為第一屆“太空班”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活動。如今,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將迎來首次太空授課。首先,“課程表”全新升級!三名航天員將演示更多微重力條件下的物理、化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