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通用11篇)

2021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通用11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通用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1

  在中國過去艱苦歲月中,多少人犧牲,多少人和多少人分離,是那些英雄們的前赴後繼,捨生取義的偉大精神造就了戰爭的勝利。在戰爭面前,能夠讓敵人降服的,也只有用更強的戰術和和武力,在多重困難面前,英雄們不畏險阻,英勇奮前。

  在此次“致敬抗美援朝”主題團課、隊課的直播過程中,有多位曾經抗戰的勇士的鏡頭,他們都已年邁,但眉眼間不失昂揚的鬥志和不敗的信念,他們抱著犧牲的心態為國家奮命一搏,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抗美援朝結束後,沒有人質疑中國的實力,敢與中國講條件,這場戰爭為我們贏得了尊嚴,也讓我們擁有了享受和平的權利。志願軍的犧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國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為對中國發動戰爭而死的外國人。志願軍的血,為我們這些普通人而流。

  對於新中國來說,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必將永彪史冊,萬古流芳。充分說明,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權的,敢作為。在當今風雲變幻的國際環境下,要想立足於世界之林,就需要這種精神。現在的中國已經越來越好,我們不應該忘記曾經受過的屈辱,更應該拼搏向上,頑強亢進。加油,中國少年!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2

  豐碑永恆,光照千秋。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在短短几十年內,我國綜合國力實現躍升,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際地位顯著提高。我們要珍視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留下的寶貴財富,使其成為我們開創美好未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中國共產黨無比堅強的領導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保證。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是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新生的人民政權既要面對一些西方國家的軍事包圍、經濟封鎖和武力威脅,又要應對複雜的國內形勢,凝聚民心、穩定社會、恢復經濟。萬難之中,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作出了出兵參戰的英明決策,以有力的戰爭動員和超凡的戰略戰役指揮將戰爭引向勝利,同時順利完成了大規模剿匪鬥爭、土地改革,有力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這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具有無比堅強的領導力。當前,邁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我們更要毫不動搖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只有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勝利,才能牢牢掌握主動權並取得最後勝利。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面對侵略者的戰爭威脅,只有奮起抵抗,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當美國侵略者把戰火燒到中國的國土上,中國政府採取什麼態度,舉世矚目。中國人民直面挑戰、毫無懼色,這種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膽略,在當時恐美症流行的世界是的。面對擁有絕對優勢技術裝備的敵人,志願軍將士用行動有力回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彪炳史冊的勝利。這充分說明,一個不畏強權、敢於鬥爭、善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民族是不可戰勝的。當前,面對更加複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仍然需要發揚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蘊含的鬥爭精神,堅定鬥爭意志、強化鬥爭本領、講求鬥爭藝術,敢戰能勝。

  愛國主義是凝聚全民族力量的偉大旗幟,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將士高揚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旗幟,以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創造了戰爭以弱勝強的光輝典範。志願軍先後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積極投身保衛國家安全、維護民族尊嚴的正義事業中。實踐再次證明,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劫難而不衰、屢遭侵略而未亡,靠的就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凝聚力。

  緊緊依靠人民是戰勝困難、取得勝利的有力支撐。戰爭教育了人民,人民贏得了戰爭。中國人民把秀的兒女送往前線,出現了很多母親送兒子、妻子送丈夫、兄弟爭相入伍的感人場景。成千上萬的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工作者和民工組成運輸隊、醫療隊、擔架隊,志願開赴戰場,擔任戰地的各種勤務工作。工人和農民開展愛國生產並厲行節約。全國各族人民捐錢捐物支援前線。人民的支援是志願軍戰勝敵人的力量源泉。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需要更加深刻認識這一真理:只要我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戰勝不了的艱難險阻,就沒有成就不了的宏圖偉業。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1週年之際,我們更加緬懷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們,更加銘記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崇高事業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鬥。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3

  71年前,面對世界上大國家的戰爭威脅,我們沒有被帝國主義的威脅嚇倒,全國人民同仇敵愾,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侵略,保衛了國家安全。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中國人民志願軍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在白雪皚皚的崇山峻嶺中縱橫馳騁、前仆後繼,用鮮血和生命捍衛新中國的安全和尊嚴,十幾萬英雄兒女長眠在了朝鮮半島的土地上。

  我們不會忘記,長津湖畔,整整一個連的志願軍戰士被嚴寒凍成冰雕;松骨峰下,整整一個連只剩下7個活著的戰士;上甘嶺上,那場43天的血肉相搏……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一個個鮮活的名字如同一個個有力的音符,奏響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也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這精神是為了祖國和民族尊嚴可以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這精神是捨生忘死、大義凜然的革命精神;這精神是為人類和平事業而奮鬥的國際主義精神。

  今年是抗美援朝71週年。各大網站推出了抗美援朝71週年系列報道,從“‘炸不斷’的電話線”趙振聲,到“沒有一人因搶救不當死在我手裡”的徐福綿,到率領炮兵成功阻敵被編入教材的蕭模林,一位位平凡而偉大的老戰士講述當年的戰鬥歷程,為我們呈現出了真實的歷史,讓我們更感動於那年那日英雄的情懷與擔當,更從中汲取勇於擔當、勇往直前、勇於勝利的力量。

  71年滄桑鉅變,今天我們站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回望歷史,我們不能止於感動。當前世界充滿不確定性,雖然和平與發展依然是世界的主題,但區域性性衝突、摩擦、動盪此起彼伏,戰爭的幽靈並未走遠,種族主義、難民危機、全球性流行病等嚴重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我們還應居安思危,從抗美援朝精神中汲取前行動能,把個人生死與國家興亡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刻銘記“祖國和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的原則,踏踏實實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4

  面對二十一世紀,人類們追求和平,可是戰爭卻每一天都在發生,小到同學之間的分歧,鄰居間的爭吵;大到將一億人送入天堂的二戰,這也包括一九五零年在世界最不適合大兵團作戰的朝鮮爆發的戰爭,主角就是中國和美國。

  在朝鮮戰爭中,中朝以一百一十萬人打敗了聯軍一百二十萬超級大軍。說到朝鮮戰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士兵。志願軍雖然衣著簡陋,飢腸轆轆,但就是這樣,他們往往能夠穿著單衣,在大雪地中埋伏數天,然後徒步追擊美軍的坦克;能夠冒著無數飛機大炮穿過死亡屏障,用胸膛將手榴彈頂進敵人的槍口;能夠在大冰河上一個接一個用身體滾過雷區,為部隊開路……每一個都那麼年輕,卻犧牲得驚天動地。正因為他們,三年後,戰爭終於停止在了它發生的地方。

  其次,在志願軍的背後,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民群眾時刻支援他們:

  在前線,朝鮮人民頂著炮火為志願軍送食物,把他們當自己的兒子看待,拿起斧頭,木棒,甚至菜刀衝向聯軍,保衛祖國;在祖國的東北,無數人民,志願軍家屬在家裡做炒麵,支援志願軍。志願軍四十二軍就是從我們齊齊哈爾出發的,我們的祖先,可能就在他們的隊伍中,一家人一起努力,打走美軍,這樣才體現出我們中國人民的團結一致。

  最讓我感動,也最讓我難忘的,是戰爭的最後時刻。停戰談判結束,距最後時刻兩小時前,一個士兵冒著炮火將停戰的訊息送往前線,一個個炮彈在他身旁爆炸,他剛把訊息送到就犧牲了,僅差兩小時。最後兩小時,雙方把所有的彈藥盡力打出,證明自己的強大,好像又發生了一場大戰。停戰的那一刻終於來了,那是成千上萬人民以及軍隊一直盼望的事,沒想到一盼就是三年。那一刻,沒有一絲動靜,一種奇特的寂靜後,雙方他探了頭,讓後一起歡呼,慶祝,贈送禮品,他們之間拼過命,有分歧,語言不通,但他們都懂得和平,盼望和平。

  是啊,誰喜歡戰爭?其實在朝鮮戰爭中,誰也沒有獲勝,雙方都因為這場戰爭讓無數家庭破碎,讓無數人留下傷疤,誰都不想要戰爭,但戰爭卻一定要發生。

  長大以後,我一要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才能有美好的人間。到現在為止,敘利亞問題還沒有解決,美國的軍隊,還在世界各地“搗亂”,各種核武器還在秘密研發,來往的船隻還在忍受海盜的劫持。雖然戰爭的利益像一座金山,但不要忘記,金山是無數人的'生命堆積成的,生命越多,金山才會越高。我們更不要忘記五星紅旗就是無數解放軍戰士用鮮血染成的,我們不要讓它,讓中國在染上鮮血。讓世界和平,沒有戰爭,這是七十億地球人共同的心願!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5

  在抗美援朝的戰爭中湧現了很多為了他人的安全而放棄自己的生命的英雄。

  羅盛教也是其中之一,他是1950年7月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4月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號召,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某部偵察連文書。一天,連觀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軍飛機轟炸,他冒著濃煙烈火,搶救出一位朝鮮老大娘和一名兒童。1952年1月2日晨,4名朝鮮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附近的櫟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位少年不慎掉入2.7米深的冰窟,另3名少年大聲呼救。

  羅盛教路經那裡,聽到喊聲,立即向出事地點飛奔。他邊跑邊脫掉棉衣棉褲,冒著-20℃的嚴寒,縱身跳入冰窟,潛入水中找尋。他兩次把少年托出水面,都因冰窟周圍冰層破裂,又跌入水中。幾經周折,他凍得全身發紫,渾身打顫,難以支撐,但仍以驚人的毅力再次潛入水中,用盡最後的力氣,把少年頂出水面。這時一名戰士趕到,遂將那位少年搶救上岸。他卻因力氣耗盡,無力浮出水面,而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志願軍為朝鮮人民付出了自己唯一的生命,這也證明中朝兩國人民的友誼之深。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6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看過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後,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這熟悉的旋律,身為丹東人的我,從小就在鴨綠江邊長大,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是我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每個小朋友都會傳唱的一首歌。

  小時候,我們在鴨綠江邊玩耍,時長會哼著這首歌,那時只知道是父母教的歌,不能領會其中的含義。但隨著年齡的漸漸增長,當我跟隨學校參觀鴨綠江斷橋的時候,當我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的時候,當我工作以後重返家鄉踏上斷橋的時候,當我看過《跨過鴨綠江》的時候,我愈發能體會到這首歌的背後所承載的意義。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70年前,中國志願軍戰士義無反顧的跨過鴨綠江,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保衛了祖國的東大門,擊敗了當時世界最強大的美國,洗刷了中國一百多年的屈辱,不僅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也打出了中國和平發展的良好環境。《跨過鴨綠江》這部劇蘊含深厚的家國情懷與民族大義,傳承著抗美援朝精神、意義和價值。正如我父母長輩口耳相傳的歌曲,一定會銘記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歷史是一本書卷,它在不停的翻動;歷史也是一面鏡子,它能照亮現實,也能照亮未來。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革命前輩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打下這美好江山,我們要銘記歷史,肩負使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7

  今天早上,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跨過鴨綠江》的電視劇,這是一個講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的劇集。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楊根思和馬金虎這兩位英雄人物的故事。

  一九五零年冬,為了阻止美軍北上,楊根思連線到命令秘密行軍二十多天到朝鮮北部的蓋馬高原長津湖地區。當時,蓋馬高原正經歷五十年來最寒冷的冬天,氣溫最低可達零下四十度。他們沒有東西吃,衣服也穿得很少,急需糧彈補給。兩天內凍死九名戰士。但是,他們非常堅強,還是等待了十天敵人來到的那一天才發起總攻。到最後,楊根思拿起自己僅有的一個炸藥包,與敵人同歸於盡。

  馬金虎是一個汽車兵。有一次,他接到了一個任務,是帶著三位汽車兵把四車物資開往長津湖,路上,被美軍敵機發現,馬金虎開啟車燈,開往反方向,試圖引開敵機,可是,美軍飛機太多,一些炸馬金虎,一些炸其他車輛。最後,只有一車物資到達長津湖。

  看完電視劇,我對志願軍非常感激和佩服,他們很英勇、堅強、不怕犧牲,為了和平、保衛祖國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我們要永遠記住他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作為小學生,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8

  自央視熱播《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我幾乎每一集都在認真收看,並且是含著眼淚看完這部電視劇的,其中有感動、有心痛、更有對侵略者刻骨銘心的仇恨,有些場面我真的不忍直視,太慘烈了。

  影片再現了七十年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那一幕幕真實震撼的驚心動魄場面,情景再現,把我們又帶回了那槍林彈雨,硝煙瀰漫,戰火紛飛的戰爭年代。在武器裝備強我數倍的美軍面前,我志願軍戰士靠的是堅強的鋼鐵意志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的次進攻。

  長津湖一戰打的異常慘烈,戰士們冒著零下四十幾度的嚴寒,並且,衣著單薄,忍著飢餓,為了堅守陣地,身臥在冰雪之中,最後成為一座座冰雕,此情此景令敵人見了都為之動容。

  在第六次戰役,敵人動用了飛機、坦克、大炮,霎時間,空中,有敵軍的飛機狂轟亂炸;陸地,敵人動用幾十輛坦克,數百門大炮,向我陣地瘋狂掃射,由於敵人的火力太猛烈,為我軍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造成諸多障礙,只有打掉敵人的火力點,我軍方能展開對敵人強大的戰略攻勢,情急之下,黃繼光同志冒著敵人炮火的威脅,毅然決然的用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搶口,直至壯烈犧牲,用一腔熱血為後續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上甘嶺戰役尤為激烈,敵人在坦克、飛機、大炮的掩護下,開始向我陣地發起攻勢,面對數倍之敵,武器之精良的美軍,我志願軍硬是靠不怕犧牲和敢打敢拼的精神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子彈打光了,就拼刺刀,刺刀彎了,就用石頭砸,最後與敵人同歸於盡。戰士們以勇猛無畏的精神迫使敵人節節敗退。這就是我們的志願軍戰士,他們以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的鋼鐵洪流,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強大的敵人,把敵人打到了三八線之外並守住了三八線。

  在上甘嶺戰役中,邱少雲所在部隊擔負的是潛伏任務,敵人的一顆燃燒彈燃起了他身邊的枯草,頓時熊熊烈火向他撲來,此時邱少雲身邊就有一條小河,只要他往河裡稍稍滾動一下身體,火就會被很快熄滅,但是火一旦被熄滅,我軍就會暴露目標,後果不堪設想,為了大家的安危,為了戰鬥的勝利,為了那一份堅守,邱少雲紋絲不動,直到壯烈犧牲,火舌吞噬了他年輕的生命。這一幕,我真有些不忍直視,內心極其難過,我的熱淚在奔湧,我的心靈在震撼。我在想,他當時該有多痛啊!邱少雲同志,他是以犧牲自己年輕的生命為代價,贏得了這次戰鬥的勝利。

  抗美援朝中湧現出的英雄層出不窮,邱少雲、黃繼光、楊根思……正是有了這些敢於犧牲,不畏強敵的和敢打敢拼的勇士們,才能極大的削弱了敵人的囂張氣焰,最後贏得這場戰爭的決定性的勝利,在毛主席親自部署和彭德懷將軍親自指揮下,我們終於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結束了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迫使美軍不得不重新回到談判桌前,再次開啟談判條約,並宣佈無條件投降。

  抗美援朝戰爭,彰顯了我軍英勇頑強不畏強敵,敢打敢拼的鋼鐵意志,這一戰,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氣神,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的頑強品格;這一戰,讓全世界對中國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決心;這一戰,人民軍隊戰鬥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勝的血性鐵骨;這一戰,打出了軍威,打出了國威,打出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再一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帝國主義,妄想在東方海岸線上架幾門大炮,就想侵佔一個國家,征服一個民族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和平是人們心中永遠的嚮往,然而,和平是千千萬萬個像邱少雲、黃繼光等英雄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為什麼戰旗這樣紅,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我們珍視和平,熱愛和平,當我們盡享和平之光時也絕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如今,我們的祖國日益強大,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人民幸福安康,這一切,正如英烈們所願,我們可以告慰那些長眠於地下的英烈們,你們可以安息了,我們會永遠捍衛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之光。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9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看完《跨過鴨綠江》這部電視劇,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這部電視劇生動地描繪了抗美援朝戰場上艱苦、慘烈的戰鬥場景,展示了志願軍堅韌不拔的頑強意志、迎難而上的責任擔當和不怕犧牲的革命鬥志。

  當我看見我們的“冰雕連”那些年輕的志願軍們為了不被美軍發現,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情況下趴在雪裡一動不動,我身子一顫。因為平常我們穿著厚厚的毛衣棉襖在零下幾度都會感到冷,我難以想象他們穿著那麼單薄的衣服趴在雪裡的感覺。

  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裡,美軍所有士兵都有一件大衣,裡面穿著棉服,厚厚一層,到處都裹得嚴嚴實實,而志願軍們卻只有薄薄的棉服和帽子。晚上氣溫更低了,他們就幾個人抱在一團,互相取暖。有時一夜過後,就有好幾個人悄無聲息的犧牲了。美軍計程車兵卻能躲在帳篷裡,熱咖啡、熱牛奶、供暖氣,無限供應。但是美軍就這樣也發生了大面積的凍傷,可見這天氣是多麼寒冷,而我們的志願軍們卻能夠都不做聲不做氣地堅持守在陣地上,實在令人敬佩。

  志願軍的食物也非常稀缺,能每人分到一個土豆都特別開心,可在這麼寒冷的溫度下,土豆都被凍得硬邦邦的了,為了不暴露地點,不能生火,他們只能把土豆放在胳肢窩底下捂熱。而美軍卻時刻都能保證一日三餐,還能吃上肉。後勤上這樣巨大的差距要是換了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來恐怕都會絕望。我們的志願軍懷抱信仰,因此無所畏懼,創造出了奇蹟!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在後來更慘烈的戰鬥中讓世界震驚!

  那一刻,我潸然淚下!正如魏巍寫的《誰是最可愛的人》中所說:“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10

  1950年,奔赴朝鮮,直面美國的炮火,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那個時候的軍隊並沒有先進的武器,中國人民靠著滿腔熱血以及前赴後繼的勇氣踏上朝鮮的土地,與之一起拼搏並取得了最終的勝利。七十一年歲月匆匆流逝,戰火紛飛的年代已經過去,但那英雄的事蹟在民間廣為流傳,抗美援朝的精神更是始終激勵著丹東的兒女,是我們永遠的風向標。

  我曾疑惑,黃繼光為何敢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堵住敵人的槍眼,邱少雲又是如何有勇氣在烈火中焚身?那197653名烈士又是為了什麼讓他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現在答案漸漸明晰——是祖國,他們堅信自己的身後是祖國,而祖國必將勝利。長碑湖上,冰雪豐碑座座;烈士園裡,鮮紅勳章熠熠,他們用自己的血性,用自己的錚錚鐵骨扛下祖國交給他們的使命。他們的背後也有自己的親人,他們也愛惜自己的生命,但當戰爭真正爆發的時候,他們做出了相同的選擇——他們為人民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我們深知唇亡齒寒的道理,守衛住朝鮮也是守衛住自己的國土。而且甲午戰爭中,朝鮮曾經幫助過我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是彰顯了大國風範。這是和平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歷史戰役,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

  小時候我曾去過抗美援朝紀念館,那時的我被觸目驚心的數字所震撼,昏黃的燈光,凝重的氛圍讓我心生恐懼;古舊的槍炮,勵志的浮雕,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那一刻我知道,這是我英雄的家鄉,是我生長的地方,我腳下的土地浸潤著英雄前輩的汗水與鮮血,他們是永遠的光。近幾年,抗美援朝紀念館進行了翻新,我們一直期盼著它重新開放的一天,好在這一天我們沒有等太久。

  抗美援朝七十一週年,我雖沒有辦法回到家鄉親自為他慶祝,但我一定會送上我的滿滿祝福。隔著螢幕,我看到了家鄉的盛況:氣勢雄偉的斷橋,精彩的藝術團表演,人頭攢動的廣場……熟悉的地方,不同的景緻,這是熱情的丹東,是紅火的丹東。新修的抗館外建築以白色為主,一掃過去沉重的氣氛,體現了青春與朝氣,更體現了丹東人的驕傲與銘記。

  我的祖國是愛,愛護每個人的生命,在這美好的土地上,到處洋溢著青春的力量。我驕傲我是丹東人,是抗美援朝英雄人物的後代,在我的心中,你們從未離去,是你們用生命守住了丹東這座美麗的邊境城市,守住了千千萬萬人民的美好生活。現在,你們的生命,你們的守護已經開出鮮花。你們英勇的序曲將由我們接續,你們頑強的精神將由我們傳承,抗美援朝的戰士們,你們是丹東人永遠的驕傲,向你們致敬!

  跨過鴨綠江的觀後感11

  重溫抗美援朝歷史。看完之後我感受頗深。抗美援朝這場正義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我國新生的人民政權,使我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我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發展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它無疑將永遠彪炳於中國革命的史冊。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是他們用寶貴的生命,頑強的毅力,視死如歸的精神換來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團課中,我看到那一位位年邁的老人,他們說著之前在抗戰時的事,他們都表示當時已經做好了青山埋忠骨的心理準備,有些老人聊著聊著回憶到了當初不禁潸然淚下。他們都是最可愛的人,是他們憑著頑強的意志,在艱難的環境中戰勝了聯軍,保護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肩負起我們的責任,好好學習,樹立責任感,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要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