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天宮課堂的觀後感(通用6篇)
關於天宮課堂的觀後感(通用6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天宮課堂的觀後感(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天宮課堂的觀後感1
“天宮”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座空間站。你還別說,“天宮”這個名字可不是隨便定的,那裡面如一座宮殿,樣樣俱全。
空間站是一個可供宇航員短期住宿,並可以做各種太空研究和實驗的“太空酒店式實驗室”。那為什麼要修建空間站呢?空間站可以測試未來可能用於太空飛行的各種技術裝置。還能獲得“失重”環境——這種在地面上難以長時間獲得的特別環境。但是往返一次太空成本相當高,能一次在太空中多待些時間,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時提高工作效率。所以這樣一個功能全面,又能讓宇航員住久一些的地方就誕生了。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我們“宮殿”的規劃。
天和核心艙就是宮殿的臥室,主要供宇航員們居住。貨運和載人飛船就如地上的車輛一般,用來運送貨物和人員。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目前還暫未完工,它們就是“宮殿”中的研發實驗室,用於各種太空實驗和科研工作。
太空中會面臨各種可想而知的危險,其中的威脅來自於我們熟知的太陽。眾所周知,太陽是地球生物賴以生存的依靠,它提供源源不絕的各種能量,滋養萬物生長。但是它釋放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都是非常致命的,這兩種射線能輕易穿透你的皮膚,破壞身體所有細胞。那我們在地球上為什麼可以天天曬太陽呢?那是因為,地球的磁場和大氣層把它們反射或者吸收了。空間站架設的位置必須考慮這個安全因素。國際上一般選擇了在距地面1000公里的位置,我們的“天宮”,為了程度的安全,架設在距地面400公里的位置。這樣既能獲得地球磁場的保護,也能獲得大氣層的保護,一舉兩得。
古時的天宮,據說在雲端,那裡住著各路神仙,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今時的“天宮”住著許多宇航員和科學家,他們在高高的天上為中國的太空科技進步,不斷努力,讓我們不再依賴國外技術,在俯瞰地球的同時也能真正放眼整個宇宙,對太空的瞭解不斷深入。
所以,我們的“天宮”真是名副其實的空中宮殿啊!或許這就是“天宮”之名的由來和美好寓意吧。
“天宮”之門已經開啟,騰雲駕霧,遨遊太空,未來可期!
天宮課堂的觀後感2
我有一個航天夢,別看我是一個小女孩兒,但我依然對宇宙和天空有著濃厚的興趣。就像需要太陽的大家庭,和地球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太陽和月亮……
其實,我非常想當一位出色的航天員。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自由翱翔,探索其中無窮的真理。在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以後,我非常佩服楊利偉叔叔。當航天員必須要有結實的身體,豐富多彩的航天知識,還要經過長期的艱辛訓練,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在太空吃東西不方便,就連睡覺也要睡在睡袋裡。
想著想著,我便立即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夢見自己駕駛著飛船,在地球上環遊了幾圈,發現湛藍的海水一塊一塊的,像塊拼圖。黃色的陸地像烙餅。飛船停在了月球上,我覺得月球沒有地吸引力,一跳起來就跳到了空中。月球上的環形山好像埃及的金字塔一般。我把隨身帶著的地球植物種子從袋子中取出來,一把撒在了月球的塵土止,月球上沒有水和空氣。經過一陣子觀察後,月球上種出來的農作物比地球上要高几十萬倍。還種上了一些西紅柿,有的比一個高爾夫球小,有的比很大很大的南瓜還大。
突然間,我眼前出現一道亮光。我猛地一驚,大聲說:“是誰,要命的快給我滾出來!”只見那東西長著一雙超大的眼睛,眼裡閃著金色的光,腦袋像個蘿蔔,細小的胳膊長長的腿,樣子長得非常奇怪。難道就這是外星人嗎?我很驚訝。它們奇怪地問:“你是地球人嗎?”我目瞪口呆,難道外星人也會說漢語?我連忙打了一個招呼說:“我們地球人很想見到你們,現在見到了你們,終於可以回去‘交差’了!”我既激動又高興。我問道:“你們來這裡幹什麼?”外星人很友好地說:“我們是來考察情況的,看看這裡適不適合我們生存,時候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突然一陣刺眼的光閃過,它們消失了。
“醒醒!”我迷迷糊糊聽見一點聲音,原來是媽媽在叫我。原來是個夢呀,我想這個夢一定會實現的!
天宮課堂的觀後感3
古時候,人們總是想把一些探測器送上太空。不過,功能單一,並不能完成人們對太空的探索。於是,人們開始想辦法:怎麼讓人上天!我們這次採用的是“長征二號火箭”和“神舟十二號飛船”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費很多錢,如果只上去三四個小時又覺得不划算,我們想建一個像酒店一樣能讓宇航員住的地方,就是空間站。
按照計劃,空間站一共由五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載人飛船”,主要接送宇航員;第二個是“問天實驗艙”,是用來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實驗;第三個是“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差不多,也是用來做實驗的;第四個是“天和核心艙”,我們國家的宇航員就是住在這裡面;第五個就是“貨運飛船”,主要是負責運送各種物資的。不過,這個計劃還沒完全完成,現在的空間站只有兩個部分:“天和核心艙”和“運貨飛船”。據說,在2022年的時候,空間站就能補齊了。
傳說有個廣寒宮,是在月球上的,而咱們的空間站是飄在太空裡的。太陽每天都會朝地球放射“能量”,不過我們在地球上曬太陽時,太陽離我們較遠,危險不大。宇航員在太空中曬多了太陽可能會得癌症,所以規定空間站不能高於地球1000千米。科學家們在考慮到經費、實驗效果等各種因素,最終,把空間站定在了離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東西都會掉到地上,這就是牛頓提出的“萬有引力”。如果,我們站在平地上扔東西,就會下落;那要是我們把飛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丟”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飛船就可以沿著地球飛了。空間站飛得很快,一個半小時就能轉地球一圈。
從古至今,人來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從空間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為站得高,看得遠。
太空環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實驗,比如說找出一些比手機晶片更緊密的晶片,或是一些環境下能變色的東西。
這次的宇航員上太空主要有幾個小目標:住上三個月左右;除錯一下各種裝置;做一些不可思議的實驗;出艙看太空和空間站的全貌。
中國的空間站,讓我們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奧秘。
天宮課堂的觀後感4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_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遊”到“季度遊”,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遊”,“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遊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裡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根據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天宮課堂的觀後感5
透過神九飛天壯舉,人們記住了美麗大方的河南姑娘劉洋,那麼神十乘組中是否會有女航天員,備受關注。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透露,神九的3位航天員均未參加神十乘組的選拔,而來自山東煙臺的王亞平是當前唯一參加選拔訓練的女航天員。周建平雖然沒有挑明,但是人們能捕捉到這個說法的弦外之音:神十乘組中不僅確定有女航天員,而且她就是王亞平。
“如果到時候身體狀況允許的話,王亞平很有可能將乘坐神十進入太空”。中國航天基金會理事長、原總裝備部副部長張建啟的話無疑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上述判斷。
去年神九發射時,王亞平曾和劉洋一起進入備選名單,透過其堪稱豪華的簡歷人們瞭解她:17歲參加空軍招飛選拔,成為我國第七批女飛行員,能飛4種機型,參加過多次戰備演習、汶川抗震救災、北京奧運會消雲減雨等重大任務。2009年5月透過層層嚴格選拔,成為我國首批女航天員,神九任務備份乘組成員。
小山村走出的飛行員
王亞平老家在山東煙臺福山區張格莊鎮張格莊村,是地地道道的煙臺人,父母都是種地為生的農民,現在福山家中還有一些櫻桃樹,是主要經濟來源。王亞平姐妹二人,她是老大,如今妹妹和父母也都在武漢。目前已婚,且已生育,丈夫也是一名飛行員。
小時候雖然個子矮,但身為班幹部,王亞平很有威信,人緣也特別好。她樂觀開朗,還喜歡跳舞,在文體活動中表現活躍。“七八歲時就能幫家裡幹農活,種黃豆很麻利,人家都說我養了個貼心的好閨女。”王亞平的母親說,女兒從小身體素質就不錯,喜歡鍛鍊身體,特別擅長長跑。
王亞平從小到大,學習成績和體育成績都比較優異,1997年高考那一年,聽說招收第七批女飛行員,但是人數很少,她本來不想去,因為競爭很激烈,後來在同學們的慫恿之下,王亞平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去參加了體檢,沒想到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地通過了學校、煙臺市和濟南的大體檢,高考分數下來以後,就收到了飛行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幸運地成為了全國第七批37名女飛中的一員,從小到大,想過當醫生、當律師,可是從未敢想過會當女飛行員。就這樣,1997年的8月份,帶著美好的願望,王亞平來到了空軍長春飛行學院,開始了她的軍旅生活。
參軍後,王亞平很少回家。她是家中老大,還有個妹妹。王亞平的母親介紹,王亞平7個月便會走路,冬天時喜歡在炕上跑,運動細胞很強。“學習成績從小就數一數二,聰明,努力,在軍校被評為優秀學員。”
長春飛行學院的生活是艱苦的,入校的第一天,她就和大家一樣,被迫剪去了心愛的長髮留起了男孩式頭髮,長飛院的一年零八個月,她們除了學習大學課程以外,每天都得進行體能訓練和軍事訓練,還進行了拉練、游泳、跳傘等特殊的訓練。由於王亞平從小到大體育都比較好,初中、高中一直都是校隊的,所以這些苦對她來說都沒有覺得很苦。1999年的4月份,在淘汰了七名同學以後,她們剩下的30名學員順利地轉入了哈爾濱第一飛行學院,開始了真正的飛行生涯,在初教機飛行團,當第一次在教員的'帶飛下飛上藍天,俯瞰祖國大好河山的時候,王亞平心裡感到了無比的自豪和驕傲,那一刻她才真正地體會到了作為一名女飛行員的驕傲。是的,儘管失去了同齡人擁有的一些東西,可是作為飛行員得到的東西,是她們永遠、永遠也體會不到的,熱愛飛行、熱愛藍天,從那一刻開始結下了深厚的藍天之情。經過了兩年零四個月,王亞平以總成績第二名的好成績,從一飛院畢業生分配到航空兵某師某團。該團素有“女飛行員搖籃”之稱,全國大多數女飛行員都集中在這裡,這裡先後湧現出了嶽喜翠、劉曉蓮、程曉健等一大批英模人物,來到這裡,王亞平一直以她們為榜樣,努力學習飛行技術,3年多過去了,她的飛行技術已比較過硬,航理考試連續兩年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王亞平會更加努力,沿著前幾批女飛行員的光輝足跡成為女飛行員隊伍裡的驕傲。
王亞平離家後,堅持給家裡寫信,前兩年就寄了三四十封。每年到了中秋節,如果無法回家團圓,她都會託人往老家捎月餅。母親過50歲生日時,她專門委託朋友買了一個大的生日蛋糕送給媽媽,感動得老人當場熱淚盈眶。“我自己都忘了要過生日,孩子心裡能想著我,當然高興。”
天宮課堂的觀後感6
一堂“太空授課”,牽動了無數國人的心,如果說此前和過去的載人航天器我們更多地驕傲於宏觀上發射和執行回收的成功,那麼我們現在驕傲的是航天科技和實驗的細節上的生動美麗的展示,一堂太空課,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首先是對青少年科學探索精神的影響。航天科技能夠強國,能夠振國威,能夠帶來民族凝聚力,這話過去也許有些抽象,但是,面對天宮課堂一次次、一件件和一回回的科學演示,會由衷地感嘆航天科技的威力和先進,民族自豪感會油然而生,天宮課堂不僅給青少年演示了科學的原理和奇妙,更是最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契機。
其次是對全體國民的科學素養的影響。有趣的“太空授課”,讓平時有些枯燥的物理公式變得生動起來,看得見摸得著,一滴水珠中蘊含著幾多科學的原理,一次航天員稱重,蘊含了簡便的科技應用,不僅讓青少年興趣盎然,也讓成人觀眾更加喜歡科學,而航天科技並非是高高在上的空洞難解,航天科技最終是為生活科技化服務的,這對於培養國民的科學素養很有裨益。
第三是對航天科技改變生活的影響。航天科技中蘊含了諸多的民用科技,每一次航天科技的進步和發展,都會極大推動民用科技的發展,數字溫度表、幹吃麵、尿不溼、心臟泵和補充液體等等無不是航天科技的民用結晶,如今“太空蔬菜”已經廣泛栽培,服務於人類的生活,航天科技功不可沒。
第四是對趣味教育的影響。相信看了這一堂“太空授課”,即使很不願意學習科學知識的學生也會感覺到,原來科學可以這樣有趣,這樣生動,這樣實際,從水滴到失重的單擺運動,從陀螺的軸心運動規律到液體的張力和毛細現象等,如果在平時的教育活動中,能夠多些像“太空授課”這樣的趣味性、直觀性和生動性,將學習科學知識從枯燥到有趣,不但能夠激發更多的孩子投身於科技事業,更會在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總之,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不能想當然,過去我們不少人以為航天員看天空一定是天空湛藍,透過這次“太空授課”我們知道了,航天員看到的太空是很亮的黑色天空,科學和科技永遠是一個國家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航天科技不僅壯國威,更關係我們家庭和生活的科技化和幸福,中國夢腳踏實地,科技夢張力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