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2021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範文(精選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1

  “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光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佔新高地”

  在這次的《天宮課堂》裡,我收穫頗豐,感受到了太空艙裡的那些“樂趣”,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航天員工作的不易。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分別有:指令長翟志剛,太空教師玉亞平,航天員葉光富。

  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專案有: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展示;太空細胞學研究實驗展示;太空轉身;浮力消失實驗;水膜張力實驗;水球光學實驗;泡騰片實驗;天地互動交流。在課堂的開始,王亞平老師介紹了睡覺的地方,小型廚房,飲用水和冰箱,接著展示了運動的地方。接下來就要開始有趣的實驗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葉老師的太空轉身動作,透過葉老師的動作,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太空中由於失去浮力不能像在地球上行走一樣,轉身也與地球不同…這些專案都令我收穫滿滿。

  可想而知,航天員叔叔阿姨們在太空艙裡工作的不易與艱辛。他們無時無刻都在為祖國作貢獻。他們愛國敬業,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人敬佩。中國航天的每一次發射,每一次飛行,每一次超越都為世人展現了我們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這一過程似輕描淡寫,但現實的征程卻刻苦銘心。

  山河雖無恙,吾悲當自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也必定會為祖國作出奉獻!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2

  今天,我們在班級觀看了直播課《天宮課堂》,內容是關於太空的,真是有趣極了!

  在《天宮課堂》裡,我們和亞平老師、富光老師一起學習了許多和太空相關的知識。王亞平老師是我最崇拜的偶像,她不僅長得漂亮,知識豐富,而且講課生動有趣,是中國女性中第一個太空漫步的人,實在是令人敬佩!從亞平老師身上,我體會到我很幸福,生在一個強大富有的祖國,能獨立研究出太空技術,讓火箭飛上太空,成立我們自己的空間站,有了自己的“太空家園”。這些高科技真是厲害極了!例如,在我們的太空家園中,有睡眠區,廚房,實驗區,運動區,還能送“快遞”呢!我的祖國可真強大!宇航員們穿著淺藍色的衣服,上面有許多拉鍊,裡頭有許多可以調整的帶子,這些帶子可以有效防止宇航員的肌肉萎縮。

  太空很奇妙,很神奇,在太空由於失重的因素可以做出許多地球上無法發生的奇妙實驗。比如,宇航員們轉身要將轉的方向相反的手轉動,越轉越快,才能轉身。在太空中還可以做水膜,水球等實驗,真是有趣極了!

  感謝偉大的祖國,所以我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會將祖國發展得更好!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3

  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科學史上有著不可度量的成就。在古代,我們的祖先也許從未想過來到天上,來到月球,更沒有想到,自己的後代竟有如此厲害的科技。如今,世界上唯一擁有自己空間站的中國,迎來了一次生動有趣的“天宮課堂”。

  一直對太空感興趣的我,這次課堂,怎麼會少的了我?步入太空,許多不同的實驗讓我目瞪口呆!太空細胞學實驗,在與地球條件相差極遠的時候,依然可以養活種種生命。太空轉身,當你扭動身體時會扭在一起。像這樣有趣的事要有很多很多,都是人們一步一步踏出來的,就像魯迅說的一樣:其實地上本沒有路,但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看著浩瀚無際的宇宙,是什麼讓我們能學到如此知識呢?是那些勇於為國家做奉獻的宇航員。古往今來,中國人的“飛天夢”從未斷絕。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於2016年6月25日從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首次成功發射,這也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首次發射任務。預計到2021年火箭各項技術趨於成熟穩定時,將逐步替代現有的長征二號、三號、四號系列,承擔中國80%左右的發射任務。在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開始中國迄今時間最長的載人飛行。夢想變為現實,中國再一次踏上了探索太空的征程。一次次不停的探索,一次次突破性的創新,一次次星辰大海的征程,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拼搏、不畏艱難,都離不開祖國背後的強大支援,我深刻體會到生在新中國,長在五星紅旗下的幸福與驕傲。何其有幸生於華夏,見證百年,見證夢想成真!

  我的祖國!繁榮昌盛!我的中國,地大物博!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4

  今天我上了一節此生中最寶貴的課——天宮課堂。寶貴之處在哪呢?這堂課是由目前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的三名偉大的宇航員: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講解的。他們代表著中國航天頂端的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之餘與我們遙遠連線直播並在距離地球400公里以外的空間站進行實驗,教給我了許多有意思的科學物理知識和現象。

  太空授課的內容主要包括:航天員在軌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我最感興趣的是人體運動實驗,航天員葉光富向我們展示瞭如何在微重力的太空進行轉體運動,不僅幽默風趣,而且還告訴我們角動量的物理知識,也就是描述物體轉動的物理量。還有許多實驗非常有趣,耐人尋味,傳播了載人航天知識。我對變幻莫測的太空許多的疑惑都被解開,拓寬了我的知識面,科普了航天知識,為以後的科學物理學習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這堂課對我的影響和意義非常大,中國航天從之前的一窮二白到現在已成為世界一流之列,靠的是科學家,科研工作者,宇航員等從事與航天事業的人們一路披荊斬棘的共同堅持與付出。中國一代代航天人為了祖國崇高的航天事業勇於奉獻,擔當時代重任,不負人民期望,追逐夢想不斷進步的精神讓我頗有感觸,我懂得了要不斷追夢,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把握住機會,努力學習,長大後在祖國和社會需要的崗位上做貢獻,讓祖國屹立於世界之巔峰。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5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將於10月16日凌晨發射。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5日表示,不到一個月前,中國歡迎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勝利凱旋,16日凌晨,中國將再次懷著激動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號飛向太空。“這不僅生動詮釋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中國載人航天精神,也集中體現了中國人民對太空敢於追夢、勇於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學探索精神。”

  在當天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趙立堅稱,15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新聞釋出會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舉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介紹了相關情況,神舟13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6次飛行任務是該階段的`決勝之戰、收官之戰,也是空間站在軌建設過程中承前啟後的關鍵之戰。

  “我想說的是,這次神舟十三號任務展現了中國為載人航天探索這一人類共同事業作出的新努力、新貢獻。中方將繼續加大載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度和廣度,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他表示。

  趙立堅稱,可以注意到這一次神舟十三號任務與神舟十二號相比,在成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國女航天員將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並實施出艙活動,中國航天員們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過春節。“我們期待除夕守歲時,能夠第一時間聽到我們的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讓我們共同祝願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6

  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已於10月16日發射,飛行乘組由翟志剛、王亞平和葉光富3名航天員組成。從9月17日神舟十二號返回地球到神舟十三號發射,時間僅過去短短一個月。按照計劃,神舟十三號飛船入軌後,將採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對接於天和核心艙徑向埠,與天和核心艙及天舟二號、天舟三號貨運飛船形成組合體。航天員將進駐核心艙,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進行長達6個月的工作生活。這就意味著,相較於神舟十二號,此次太空挑戰的時間更長、難度更大、要求更高,航天員將在太空與我們共同守歲,迎接農曆壬寅年的到來。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人類對太空的嚮往和探索從未止步。然而身處太空,浩瀚蒼穹看似壯美寥廓,實則挑戰著航天員的心理與生理極限,更經歷著很多驚心動魄的瞬間。據航天員楊利偉回憶,在執行“神五”任務時,火箭上升階段意外出現8赫茲左右低頻振動,與人體內臟產生長達26秒的共振,此時楊利偉感到了五臟六腑似乎都要碎了一般,令他異常痛苦,可他卻咬緊牙關告誡自己“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事實上,這漫長的26秒共振,只是我國載人航天“首飛”征途上千難萬阻、千辛萬苦的一個小小縮影,但卻畫出了中國航天人英勇無畏、捨身為國的“愛國群像圖”。

  在神舟十二號離開地球的3個月,3名外人眼中光芒四射的中國航天員,均來自普通而樸實的家庭。當他們遠離地球、巡遊寰宇、辛勤工作時,留在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在一如既往、年復一年地耕耘勞作。中國航天人的奉獻和擔當,始於熱血、恆於信仰、終於愛國,他們把使命和重擔銘刻心間、扛在肩上,把榮譽和光環歸於祖國、獻給民族。

  “因熱愛而執著,因夢想而堅持”,這是執行神舟十三號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王亞平的一番話。每一次針對空間站任務的水下訓練,體能消耗都相當於跑一次“全馬”,累到手抖得連筷子都拿不穩,但他們累並快樂著。每次離心機訓練都要最多承受8個G的過載,臉部會變形、胸部會因受壓而呼吸困難,但航天員大隊成立20多年來,從未有人按下“暫停按鈕”。這種身體可以“過載”,信仰和精神永遠“輕裝上陣”的狀態,詮釋的是一種信念、一種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今天的中國航天人身上穿越時空、力透紙背,煥發出震撼人心、攝人心魄的強大力量。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在精神上有怎樣的海拔,就能攀登怎樣的高度。雖然我們不能同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一樣把足跡留在浩瀚蒼穹,但我們可以在新的長征路上,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甘做“孺子牛”、勇做“拓荒牛”、常做“老黃牛”,不斷以愛國精神、載人航天精神鑄魂補鈣、淬鍊成鋼,始終保持“越是艱險越向前”闖勁和“風雨無阻向前進”的韌勁,不斷開創新的歷史偉業、標註新的精神海拔!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7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音樂老師為我們播放了天宮一號課堂的直播影片,三位航天員為我們上了一堂有趣又奇妙的科學課。

  航天員為我們展示了幾個神奇的實驗,實驗有“減輕失重的實驗”“浮力消失的實驗,”“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水光球實驗,”讓我記憶深刻的三項實驗是:泡騰片實驗,水膜實驗和水光球實驗。需要準備的工具是:圓鐵環,紅色的紙花,水袋,吸水管,泡騰片,藍色的顏料,針筒。

  實驗開始,先將水袋裡的水滴到圓形環裡面,水在鐵環上形成一個薄薄的水膜,接著向水膜裡注入水,剛才的水膜變成了一個小水滴,用針筒將水膜裡的氣泡吸出,再將一朵紅色的紙花放進水膜裡,紙花開始慢慢綻放,我驚訝的張大嘴巴看著這實驗,哇!好太神奇了!緊接宇航員又向水膜裡繼續注水,再用針筒往水膜里弄了一個大大的氣泡,從透過水膜看宇航員的臉是正著的從水球裡看宇航員的臉是反著的,我們不禁又發出讚歎!

  宇航員又不斷的往水球裡注水,慢慢的水膜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透明的水球,宇航員又把藍色的顏料滴進水球裡,水球立馬變成了一個藍色的水晶球,再把一片泡騰片放進水晶球裡面,泡騰片遇見水後開始產生氣泡,隨著泡騰片的溶化水晶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地球。

  我看到這些實驗時驚訝地直呼,這些實驗太有趣太神奇了。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8

  偉大的精神造就了偉大的事業。新一代航天人在征服太空的程序中,以頑強的拼搏意志和傑出的聰明智慧,鑄就了新時代的航天精神。12月9日,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一堂別具匠心的課。

  本次太空課堂主要展示了空間站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人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神奇現象,並講解了實驗背後的科學原理。

  航天員在太空中生活真是太有趣了。他們身體處於失重狀態,像小魚兒四處遊走。在空間站睡覺就更有趣了,只要一個睡袋就可以,睡袋一般要求固定在艙壁上,但只要你願意,也可以睡在任何地方,比如睡在天花板上。讓我記憶深刻的是"太空轉身"這個實驗,是由葉光富完成的。他剛開始是原地轉身,可是一轉身人就倒下了,後來他是根據伸縮手臂加上旋轉完成的,我想如果他不這樣,用兩把扇子來扇風,藉助風力是不是也可以呢?

  遙想當年,我國的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為了早日實現“奔月之夢”,不辭勞苦,克服重重困難,作出了巨大的犧牲。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好好學習,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退縮,勇往直前,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敢於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勇於攀登航天科技高鋒!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9

  今天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的直播,我有以下觀後感。

  首先航天員王亞平給我們介紹她們的睡處以及他們的廁所。隨後又給我們介紹了一些小冰箱、加熱器、還有小型的微波爐。

  然後做了一個乒乓球實驗。首先讓在地球上的學生們把乒乓球放在水杯裡,乒乓球浮了起來。王亞平照樣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水杯裡,接著用一個木棍把它往下壓了一下,神奇的是乒乓球竟然停在了水杯中間。當時我也很驚訝,為什麼在地球上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就會浮上來,怎麼也下不去?可為什麼在宇宙空間站裡,乒乓球放入水杯裡就會沉下去呢?後來一聽王亞平阿姨講解,我才明白了原來是太空裡浮力幾乎消失了。

  還有用水袋做水晶球的實驗。首先王亞平老師把水袋裡的水一滴一滴的滴向水膜裡,水膜一點點的變大,變厚,最後變成了又大又圓又漂亮的水晶球。接著王亞平老師往這個又大又圓的水晶球裡滴了許多藍色的色素,水晶球裡的色素就在一點點的擴散。隨後又往水晶球裡放了半個泡騰片兒,過了一會兒,水晶球就冒出許多的小泡泡,好看極了。

  看完這堂天宮課堂,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外太空的知識。我明白了科學是無處不在的。我還知道了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在以後的生活裡,我一定要善於觀察,多多思考,我們要更加為祖國爭光。

  看天宮課堂第一課觀後感10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觀看了神舟13號飛天的直播。裡面講述了教室和老師的不同、老師的太空家園、細胞的神奇變化、乒乓球放入水杯的現象以及水膜張力實驗等。

  其中水膜張力實驗最令我印象深刻。首先王老師和葉老師在一個尖的東西上面滴水,在尖的東西上面形成了一個薄薄的水球。接著,王老師往這個水球裡注水,這個水球越來越鼓,越來越胖,越來越大。然後放入一朵在地球上摺好的花朵摺紙,花朵在水球上順時針轉,花瓣緩緩的向外開啟,向一位芭蕾舞者點著腳尖,翩翩起舞。轉了兩三圈,花瓣全部舒展開來,變成了一朵盛開在太空的花。同學們不約而同的露出了驚訝的表情,發出了“哇---”的尖叫聲。

  緊接著,王老師拿著一根細針管,伸進大氣泡裡推了兩下就出來一個小氣泡。這時王老師躲到氣泡的後面,我們從氣泡的正面看,我發現小氣泡裡面是正的老師,而大氣泡是反的老師。我覺得真是太神奇啦!

  老師再繼續往氣泡裡注水,她放進一點深藍色的顏料,顏料慢慢的向四周散開,最後盛滿了整個氣泡,藍藍的氣泡像我們的地球。

  最後就到了最驚奇的時刻,老師往水球裡放進了半片黃色的泡騰片。一開始泡騰片還沒有動靜,慢慢的泡騰片融化了,盛滿了整個水晶球,還不停的往上冒氣泡,這時的情景很美麗,同學們都傾著身子向水晶球裡望,生怕錯過了這精彩而美麗的瞬間。

  透過看這次直播,讓我明白了科技的強大,科學的有趣,明白了科技真的能引領未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