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觀後感(精選33篇)

《金剛川》觀後感(精選33篇)

  觀後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劇或參觀展覽等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金剛川》觀後感(精選3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金剛川》觀後感 篇1

  金城戰役,是我國在朝鮮戰場上進行的最後一場大型戰役。這場戰役雖說基本沒有美軍派兵支援,但是美軍的飛機和炮火仍然猛烈,而《金剛川》這部電影就是介紹了在金城戰役正式開始的前段時間,主力部隊要趕到既定位置的經過。

  在電影的開頭,就是主力部隊準備過江的畫面。想要度過金剛川,必須要經過一條長長的大江,這一條大江水底全部是暗流,是不能游過去的。所以,大部隊想要渡過這一條江河,必須要修橋。而美國人的飛機就在天上飛,修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雖然有高炮,但是炮彈很少,並且飛來的只有飛的很高的轟炸機和飛得很快的轟炸機,一般來講是根本打不著的。後面渡河的後果也是可想而知,橋必然是修了炸,炸了俢,但是修橋的速度哪裡有炸橋快,並且工兵連人數有限,被轟炸機炸死的也不少,修橋的速度漸漸跟不上了。這還不說,有一架裝備了武器的偵察機被我們的高炮給激怒了,一直對我們的高炮加以攻擊,導致高炮傷亡慘重。但這些都不是問題,最重要的是在最後一批次來的轟炸機中,裝的不是炸彈,而是大型燃燒彈,將周圍的田地以及樹林燒了個七零八落,當然橋和人都好不了。人還好說,但是橋是徹底廢了。當一名美國飛行員帶著十分不情願的情緒來觀察破壞狀況的時候,他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志願軍戰士用自己的身體搭起了一座人橋,從而讓大部隊過河。這可真是把美軍飛行員驚呆了原本申請了飛機轟炸的這位飛行員卻一反常態,對指揮部說大部隊已經過河,再次轟炸是沒有意義的。

  最終,大部隊成功過河,順利阻擊敵軍,成功順利完成了任務,為打贏金城戰役贏得了基礎。

  《金剛川》觀後感 篇2

  很榮幸有機會能看到這部期待了很久很久的電影,真的非常震撼。普通士兵、美軍飛行員、高炮班和橋四個視角講述,在一個時間框架中一層層添上血肉,在情緒上逐層遞進,在內容上相互關照。在張譯和美軍飛機對射影片達到高潮之後,我原本擔心很難會有一個結尾能夠託得住這個場景,但最後橋的部分也真正做到了昇華,令人震撼和動容。整部影片的轟炸場面給人足夠的視覺滿足,緊張場面的氣氛烘托十分到位,背景音樂烘托下,張譯一瘸一拐走向最後炮位的時候,充滿了抗爭不止的史詩感。順便感嘆一下張譯老師演戲上的爆發力真的太好了,越來越好!最後,大家一定要去看《金剛川》喔!!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

  這麼一部精心製作的主旋律影片,一點看不出來是在短期內完成的作品。當然,透過這麼短時間內能夠完成這樣一部出色的作品,不得不說,也算是對三位導演加上幾位實力派演員的一種肯定!影片將抗美援朝的那種“脊背”式的愛國情懷展現的淋漓盡致,我們可能武器並不先進,但是不意味著我們意志薄弱!在他們的“身後”是老百姓,為了老百姓他們拼死也要透過那座“橋”!從影片的質感角度上來說,張力十足!但是,缺陷不是沒有,就是鏡頭運用,和邏輯鏡頭重複,導致有一種本身代入很強的電影,卻又出現進進出出。誇一下最後的收尾部分,點睛之筆,整部影片的靈魂所在!

  戰爭是殘酷的,也正是我們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憑藉捨身忘死的意志,用鮮活的生命給我們換來現在的和平。做為丹東人,鴨綠江對岸的朝鮮、烈士陵園、抗美援朝紀念館、鴨綠江斷橋、河口斷橋…每一處都在印證著抗美援朝這段歷史。感謝電影主創團隊為我們呈現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銘記歷史吾輩自強。

  《金剛川》觀後感 篇3

  今天,我和朋友一起來到太平洋影院,觀看了《金剛川》,它是一部愛國電影。

  本片講了1953年,在抗美援朝的最後階段,中國人民子弟兵要到金城去支援前線的戰士。到金城的途中,有一條水流湍急的大河,這就是金剛川。要想度過這條河,唯一的一座橋,是戰士們用木板臨時搭起來的。美軍為了不讓志願軍透過這座橋,用轟炸機一次次的將炮彈投放於木板橋上。子弟兵們並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工兵連的戰士搭成人梯,將木板舉過頭頂,讓其他戰士順利過了河。

  《金剛川》從三個角度介紹了當時的場景。中國當時的武器非常落後,只有兩個炮臺,一個是主攻的,另一個必須隱藏起來。主攻炮臺被擊中後,連長張飛身負重傷,失去了一條腿和一條胳膊,但是,他不顧自身的安危,將生死置之度外,拿起竹竿,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到炮臺,艱難地操作著炮臺,將一架美軍飛機擊落。他那種不怕犧牲的精神是來自於對祖國的熱愛,因為他們嚮往光明,嚮往和平。

  看完《金剛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位於金剛川的這座橋。每當橋被美軍炸燬,工兵連的戰士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將橋修好,所以,這座橋被美軍稱之為“炸不壞的橋”。1953年11月12日凌晨,美軍派出了八架大型轟炸機將木板橋完全摧毀。即便是這樣,志願軍仍然沒有屈服,他們最終靠著團結過了河。從中,我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力量,看到了團結的力量。

  當今,我們的生活如此幸福,可是,我們這樣的幸福生活都是先輩犧牲了無數的汗水和鮮血,甚至是生命換來的。我們少先隊員必須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因為中國假如是一條大船,我們是即將身在甲板上的舵手,揚帆起航。

  《金剛川》觀後感 篇4

  今天我看了一部關於抗美援朝的電影,名字叫《金剛川》。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在抗美援朝末期,我國的一支軍隊要透過金剛川到達金城前線作戰,不然我國主力軍隊就會像一隻折斷了翅膀的鷹,落入狼群之中。

  在我們的軍隊正要過橋時,美國的飛機一次次的投射炮彈炸燬這座通往金城前線唯一的橋。但我們的志願軍戰士,每次都頑強地站起來,一次次的修好這座橋。

  在即將到達凌晨六點時,為了能讓其他的志願軍戰士順利過橋,我們的志願軍戰士在橋底下,人踩人,人摞人,用自己的身體撐起了這座橋,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啊!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被志願軍戰士們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他們不怕危險不怕勞累拼命地修橋就是為了讓軍隊打贏這場抗美援朝的戰爭。他們打這場仗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中國為了老百姓為了人民所打的。這些志願軍,他們也有自己的家人,但他們在戰場上想的不是自己,而是人民,是國家,他們的這種精神令我敬佩,也值得我們學習。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我們的資源十分匱乏,飛機不夠,炮彈不足。當敵人的飛機來臨時,我們的炮手為了保住大橋,他們勇敢地點燃了篝火,暴露位置犧牲自己。這需要多麼勇敢的精神才能做到啊。影片的最後,一位當年參加過這場戰爭的爺爺說,後代們的幸福是由前人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這精神就像國歌裡唱的那樣,用我們的血肉築起我們新的長城。

  我們應該向這些志願軍戰士們致敬,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我們這些後輩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學習,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

  《金剛川》觀後感 篇5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在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同時,國內掀起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

  全國各階層人民踴躍參軍參戰,捐獻飛機大炮,慰問志願軍,訂立愛國公約,開展增產節約運動,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戰。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極大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金剛川》觀後感 篇6

  最近,抗美援朝70週年的到來使全國人民的愛國情緒達到熱潮。昨晚,我與愛國電影《金剛川》相約至影廳。

  在抗美援朝最後一個戰役打響前,戰士們務必按時到達金城前線,通往金城的道路只有一條——渡過那條又深又急的江,工兵們一次次在短時間內搭好、修好橋,哪怕有敵軍榴炮彈、定時炸單甚至是焚燒的侵襲,戰士們毫不退縮,最終搭建了一條人橋,準時到達金城前線。

  影片中不僅僅是他們勇敢、捨身去保家衛國等可貴的品質,暗藏的,還有濃濃的戰友情。

  關班長和張排長是情誼深厚的戰友,電影中提到他們交往的片段都圍繞著爭搶高炮手一職。兩個人看似是在爭名奪利,想盡方法去當高炮手。但實際上,也是在爭“誰先替誰去死”。高炮手所在的地位暴露,而隱藏炮位很隱蔽,一個危險,一個安全。為了保護對方,他們利用善意的謊言來讓對方安全、隱蔽。這種戰友情,稱得上“友直,友諒,友多聞”了。關班長犧牲後,張排長接替了高炮手的位置,哪怕失去了一條腿,一隻胳膊,他仍然堅守崗位,打墜了敵軍飛機後,吹響了”老關,咱們打中了”這一令人熱淚盈眶的口哨。最終,也光榮犧牲。

  最撼動人心,令中國人自豪的片段是在焚燒了橋體及附近的草叢後,美國偵察員史密斯收到上級命令:再去檢視中國人有沒有修好橋。史密斯認為,半小時,怎麼可能修好橋?但為了服從命令,他去偵察了。飛到江面上空:竟真有一座橋!戰士們像是快全過完橋了。但,如此鬆散、窄窄的橋面,能承受百餘人的體重嗎?史密斯驚訝的同時靠近了一點橋體。這座橋的支撐。是一名名中國士兵!他們奮力用雙手抬著一塊塊木板,形成了一座震撼人心的人橋。史密斯注視著,他的神情中露出了感動和敬佩。在與美國人員對話時,他說,中國人員全員已過橋,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們……。看到這裡,我內心湧起了一股驕傲自豪之情。同時,我不禁露出笑容。

  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他們,前去保家衛國的步伐!

  《金剛川》觀後感 篇7

  今天懷著濃厚的興趣觀看為了紀念抗美援朝紀念70週年而製作的電影《金剛川》,被裡面的戰爭場面的大製作以及電影藝術獨有的美感所震撼,電影結尾一度落淚。

  裡面的一句臺詞“那一年,俺們都才十八歲,但是俺們沒有一個怕死的,只是想著怎麼儘快讓大部隊過橋”。樸素的語言令人感動。

  《金剛川》上映第二日票房就突破2億,未來可以期待。該片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講述了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據劇情梗概介紹,該片以三個視點講述一個故事:工兵橋修好又被炸燬再度修好……一個屹立不倒、令敵人費解的戰爭奇蹟。結尾處的人橋搭建,讓美國王牌飛行員不可思議:為什麼中國士兵這麼不怕死?到底是什麼力量支撐著他們?殊不知,中國人民是最可愛的,中國士兵為了祖國安寧,人民幸福是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的!

  影片重點刻畫了劇中人物的情感關係:一是高炮排排長張飛和高炮班長關磊的兄弟之情,細節刻畫到位。但是就藝術質量來說,整部電影的故事情節稍顯拖沓,四段分故事敘述有前後重複之疑問,卻依然掩蓋不了張譯、吳京、鄧超的出色表演,特別是開頭和結尾十分鐘的彩蛋-精彩表演令人驚歎不已!兩個月時間能拍出來這樣一部精彩的電影實屬不易。

  中國戰鬥機護送中國人民志願軍陣亡將士的骨灰回到祖國,讓英雄回家是他們的心願,這一段情節令人淚目,“護送戰友同在、必保山河皆安”,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吶喊!

  期待接下來《血戰長津湖》,“最美冰雕戰鬥連”等更多優秀的抗美援朝電影的上映,激發出年輕一代愛國主義熱情,願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不再重複以前的受人欺負的歷史,人民更加幸福!

  《金剛川》觀後感 篇8

  “我愛你中國,心愛的母親。我為你流淚,也為你自豪……”我最喜歡歌就是《我愛你中國》。每當那令人心潮澎湃的歌聲響起時,都能感受到歌裡“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沖天豪氣和民族自信。

  我愛著我的祖國。愛著它流傳千古的傳統文化,愛著它如夢如幻的江南美景;愛著它熱情似火的南海風光,愛著它白雪皚皚的北國美景……但是我忘卻不了祖國曾遭遇了太多不幸,讓我們傷懷;祖國經歷了太多滄桑鉅變,讓我們奮起,為建設更美好的新中國而努力奮鬥。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就在上個星期,我去電影院觀看了一部講述抗美援朝作戰的影片——《金剛川》。在觀看電影之後,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其中的許多經典鏡頭至今在我腦海浮現,影片中美國飛行員希爾說“橋不在,就是他們的地獄。橋在,就是我們的地獄。”為了阻止中國志願軍透過橋樑到達朝鮮主戰場,美軍開啟了無間斷的橋樑轟炸,而為了在凌晨六點鐘趕到主戰場,中國志願軍將士最終用血肉之軀架起了“人橋”,讓大部隊順利過江。那一幕震撼人心的畫面,讓我內心深處熱血沸騰,為之動容。“不可能,就是我們的武器”!

  俗話說:“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作為新時代的力量的我們,有著先輩的引領,有著夢想的加持,我們定能無所畏懼,向未來的彼岸,劈波斬浪,奮勇向前。報效祖國,照亮祖國未來的希望。我們沒有猶豫,這就是新時代中國少年最美的模樣。人生亦可燃燒,亦可腐敗,我願耗盡所有光芒為著心中的夢想,祖國更美好的明天拼搏奮鬥!

  《金剛川》觀後感 篇9

  “那一年,俺們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就是透過那座橋,沒有一個怕死的。”在《金剛川》這部電影中,對中國人民志願軍而言“,戰場殺敵,職責所在”,透過金剛橋,與大部隊會合發起反擊,就是向著勝利的方向進發,就是凱旋的希望。

  金城戰役於1953年打響,也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金剛川》則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志願軍戰士捍衛交通要塞,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一次次修補著金剛橋,支援部隊過河組織反擊的故事。

  金剛橋立於金剛川上,金剛川則是金城前線附近的重要河流,是軍事要塞,並且水流湍急、暗湧密佈,人們只能靠橋渡河。橋,成了志願軍的生命線。為了阻斷我軍交通,美軍不斷地侵擾炸橋。志願軍奮起反擊,將橋一次次修好。“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低估了中國人的毅力,他曾告訴士兵們,在1950年聖誕節前可以得勝回國。但他沒有想到,三年後在敵機的一次次轟炸下,這座金剛橋一次次被毀,又一次次被修復,中國人民志願軍創造著“不可能”的奇蹟。為何我們的軍人“沒有一個怕死的”?為什麼他們會選擇用血肉之軀築成一座永不倒下的金剛橋?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在他們心中,懷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他們在前方一步也不退守,身後的國土就會少受幾分風霜。血肉之軀架起的橋樑是後來者的生路,是讓更多人回家的必由之路,是一座萬難摧毀的生命之橋。

  看完電影,心生慚愧,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百姓的安寧,選擇義無反顧地走上戰火紛飛的戰場,在死亡面前毅然選擇堅守,選擇抗爭,而我作為一名學生,“堅持”二字時常掛在嘴邊,但是是否真的做到言行一致了呢?遇到困難是否選擇迎難而上了呢?行動起來吧,那座生命之橋已經給了我無窮力量。

  《金剛川》觀後感 篇10

  抗美援朝紀念館坐落於丹東市的英華山上,是全國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專題紀念館。每當我走進抗美援朝紀念館,就會產生對志願軍戰士的無比欽佩。

  今天,我們全校師生懷著無比崇拜的心情來到抗美援朝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氣勢雄偉的歷史豐碑——抗美援朝紀念塔。紀念塔,氣勢恢弘,雄偉壯觀,塔高53米——象徵著53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的巨大勝利。我們坐在紀念塔的前面,聆聽著大隊輔導員那驚天地泣鬼神的好漢人物事蹟。雨來羅盛教黃繼光……我彷彿一下子看到了那鴨綠江大橋上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情景。我被他們的事蹟所感動著,我被他們的愛國之心感動著,我更被他們的勇氣而激勵著。朋友們,用不著多舉例,正如作家魏巍所說:他們是世界上一切巨大人民的優秀之花!是我們值得驕傲,我們以我們祖國有這樣的好漢而驕傲,我們以生在這個國度而驕傲,他們確實是我們最可愛的人!

  參觀過紀念塔後,我們來到了陳列館,展廳中豐富的文物和歷史資料,展現了抗美援朝時期無數英烈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八個大字永遠在世人的心中銘刻。和彭德懷的塑像佇立在展廳中央,來到展廳的人心中迴盪著“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志願軍之歌。

  參觀了陳列館後,我們又來到了全景畫館,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記述了第二次戰役,反映了志願軍在戰場上的英雄氣概:彭老總叱吒風雲;黃繼光勇撲槍眼;邱少雲身臥火海;羅聖教躍入冰海等無數英雄形象。

  無數先烈血戰沙場,拋頭顱,灑熱血,是堅強的信念和頑強的拼搏使我們打勝了這場戰爭。如今,距朝鮮停戰已經有50多年了,現在的生活幸福了,社會進步了,祖國強盛了,在中國人歡悅的時刻,我們一定不會忘記曾經有志願軍戰士們的付出。我想,當他們看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時,他們在九泉之下也會開心的。

  《金剛川》觀後感 篇11

  一部電影,平實的語言,不多的臺詞,卻催人淚下,感人肺腑,這是用中國志願軍的鮮血與生命譜寫一段悲壯、感人的歷史,這就是電影《金剛川》。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悲壯、豪邁、感人的故事,記錄了在1953年抗美援朝末期,關於金剛川河流上的一座木橋所開展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須在次日5點前橫渡金剛川,保證6點前抵達金城主戰場進行最後的決戰,這一切的前提就是保護好渡江的唯一通道——工兵橋。而在前進過程中美軍為了阻擊志願軍大部隊挺進,全天候24小時輪番炸橋,兩小時內向載重橋投下了700多枚炸彈,志願軍們毫不畏懼,用自己的生命撐起了工兵橋,保障了金剛川的水上通道,整部電影也就是圍繞敵我雙方炸橋、修橋的殊死較量展開的……

  在影片中,最令人心痛的是張排長犧牲了,張排長滿腹怒火,點燃箱子,吸引了美軍的飛機,他的胳膊、腿炸斷了,仍然頑強地爬到炮位,一個人完成了六個人的操作,以驚人的毅力把敵機打了下來,完成了最終的使命,光榮犧牲了,犧牲的畫面定格了,像一面旗幟飄揚在戰場上,像一面豐碑永遠矗立在朝鮮的土地上,看到這一幕我淚流滿面,心潮澎湃。

  最後,志願軍渡過了金剛川,取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也奪取得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付出的代價卻是慘重的,沉痛的,無數志願軍戰士年輕的生命永遠留在了朝鮮的這片土地上!這一仗中國不僅打掉了美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也獲得了全世界人民的認可,中國終於以傲人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林,電影中的那些畫面深深地觸動著我,也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現在的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是無數先輩們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發奮圖強,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繁榮。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

  “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為國家……”電影結束了。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去朝鮮看看,去金剛川看看,緬懷那些英烈,呼喚那些忠魂……

  《金剛川》觀後感 篇12

  觀看完電影《金剛川》,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抗美援朝的志願軍前輩們用他們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祖國的和平與安寧,他們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形象一直在我的腦海裡迴盪。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的第70週年。70年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崛起而努力奮鬥。

  《金剛川》整部電影以抗美援朝最後一役金城戰役為出發點,以無懼艱險的奉獻精神以及頑強拼搏、勇於擔當的抗爭精神為主旋律,生動地講述了一個個為了和平勝利而砥礪拼搏的偉大志願軍戰士們,用無數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屹立不倒的橋樑的故事。這讓無數觀眾為之淚目,也讓中國新生代年輕人再次明白,誰才是最可愛的人!

  其實,不僅是中國的軍人,整個中華民族向來也是如此的,他們無懼犧牲,他們英勇頑強,甘願舍小我成大我。哪怕在如今的和平年代,依然有像志願軍戰士一樣的逆行者,他們或是醫護工作者,頑強奮鬥在抗疫第一線,或是消防官兵,義不容辭衝向熊熊燃燒的大火,也或是一群不知名姓、默默奉獻的志願者……他們負重前行,只願這山河無恙、人間安好。

  無論是之前中華民族經歷的磨難還是今年的疫情防控,都將我們中華民族不懼挑戰,奮勇抗爭,敢於犧牲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而這種精神,這些力量都必將激勵著我們不斷的前進。作為一名新時代共青團員,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切不可將如此美好光陰虛度浪費,應當胸懷天下,志存高遠,勇爭先、敢擔當,在美好的青春年華里掌握過硬的本領,立足本職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實現自己的價值,用本領回應時代的挑戰和擔當時代的使命。

  《金剛川》觀後感 篇13

  戰爭雖已結束,但歷史將被銘記,英雄將永留青史!

  做為後輩,我們將永遠致敬英雄烈士!

  由管虎、郭帆、路陽共同執導,以抗美援朝為題材的電影《金剛川》釋出獨白版預告,以戰爭親歷者的角度講述了一段發生在主戰場之外的戰爭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最終階段,志願軍在金城發動最後一場大型戰役。為在指定時間到達,向金城前線投放更多戰力,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武裝懸殊的情況下,不斷抵禦敵機狂轟濫炸,以血肉之軀一次次修補戰火中的木橋。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在暗流湧動的金剛川上徐徐展開。

  領銜主演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特別出演鄧超悉數亮相,在與敵人實力懸殊的情況下,依然奮勇迎戰,跨越七十年歲月傳遞不滅的精神共鳴。與此同時,《金剛川》同步釋出的人物關係海報,更描繪出戰友間生死相托的深厚情誼。

  信念、堅忍、義氣、剛強、志氣

  志願軍戰士們以透過那座橋為共同目標。各主演化身炮手、工兵等不同兵種,或共同禦敵,或動情交談,又或並肩前行,展露出戰場上生死相托的兄弟情義以及上下同心、協作堅守的戰鬥精神。作為經典的兄弟搭檔,張譯與吳京的再度合作給觀眾帶來不少親切感,張譯解讀這次和吳京的角色關係:這次我們的角色不是簡單的上下級或師承關係,而是亦師亦友亦兄弟,所以在人物關係的詮釋上有很多新鮮感。鄧超時隔數年再次飾演軍人,以豐富的表演層次彰顯成熟氣質。

  而近年在戰爭型別片中表現亮眼的李九霄、魏晨,又會用怎樣的方式詮釋70年前的志願軍戰士,備受期待。融世代血肉金剛,換當下風平浪靜。也是電影想要傳遞給觀眾的精神,即便身處和平年代,依然能夠透過電影去感受戰爭的殘酷和真實,去接近、理解每個為祖國犧牲的先烈。

  《金剛川》觀後感 篇14

  看《金剛川》是籌備已久的事了。從聽到電影的訊息,一直等到電影上映。上映第一天,就拉上朋友一起去了影院。

  這部電影是關於抗美援朝的。抗美援朝在國人心中有特殊的意義,它和我們共和國的成長息息相關血肉相連,也凝聚著千千萬萬國人的生命和情懷。但因為種種特殊原因,近三四十年以來,抗美援朝題材幾乎在影視界絕跡,只有在早期拍攝的《上甘嶺》、《英雄兒女》等影片中大家才能一窺當時的情景和傳奇。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所以看到《金剛川》,我是有一些激動的,在當下它是一個開局和定調的作品,意味著今後我們可以擁有這個題材的更多可能性了。

  在這部電影中,管虎、郭帆、路陽三位導演沒有展現志願軍與美軍的正面交鋒,而是以交通線的保障為入手點,分別從渡河士兵、美軍飛行員、守橋高炮戰士的視角,還原部隊抵達戰場前的一天。"金剛川"這個名字,代表的其實是一條江,夏季時水流湍急,無法泅渡過江。

  江面其他橋已經被敵軍炸燬,只剩下一架木橋,為了能夠順利過江,在規定時間達到作戰地點,我軍制定多種策略過橋。讀後感m只是,虎視眈眈的美軍卻一次次又一次地轟炸橋體,不僅多次毀壞我軍剛修好的橋,並且給我軍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最後橋被炸得幾乎碎掉,我軍戰士站到橋底,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生命的橋樑,幫助大部隊順利透過金剛川,圓滿完成任務。

  “風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時隔70年,在和平年代回顧那段歷史,回顧那段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的英勇鬥爭,志願軍戰士以熱血鋪陳奮鬥底色,樹立起中國軍人精神不倒的旗幟。《金剛川》只是一個開始,後續還會有《長津湖》等同題材重磅電影上映。那段歷史那些人,祖國沒有忘記,我們普通人也沒有忘記。作者:張雪雲

  《金剛川》觀後感 篇15

  記億中以前聽過看過的志願軍故事,是一檔電視節目中的,一些戰士,接到命令,必須在某時前到達某地,狙擊敵人,而當時離某地很遠,且沒有交通工具,他們幾乎沒有停下過腳步,好多次有人提出休息一會,都被否了,很多士兵是睡著了往前繼續走著,有的走著走著就摔倒了,就再也沒起來,就在這樣極限趕路的情況下,到達目的地,還沒等大家整頓,就發現敵人來了,正是因為沒有休息,才爭取到了這寶貴的比敵人早到了幾分鐘,從而佔據優勢,成功阻止敵人,為大部隊贏的了時間,如果是敵人先到達,後果不堪設想。回到本片,從敵方口中說出,“不可能就是他們的武器!”美國士兵都還盼著回家過聖誕節呢,難道我們就不想回家過年嗎?可正如歌裡唱的,你不當兵,我不當兵,誰來保衛祖國,誰來保衛家?就算敵人再強大,就算敵人的飛機大炮再充足,就算我們什麼都缺,但我們最不缺的就是必勝的信念,和保家衛國的決心!

  本來歷史不是很好的我,現在迫切的要重新拿起歷史書,重新學習一下歷史知識。看的時候我也是感慨良多,很多戰士們和我年齡相仿,甚至還比我小上幾歲。他們在這個年齡,在為國家而戰,把上戰場和拿獎章當做至高無上的榮譽;而我在物質生活豐富的今天,不愁吃不愁穿,每天就是日常的課程學習,日復一日,感覺有些荒誕度日了,讓我反省了自己。電影的拍攝效果也很棒,雖然是2D但是效果比3D的好太多了,彷彿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就像是就在戰場中,跟著一起揪心,心疼,緊張。最後,演員張譯扮演的角色壯烈犧牲時,我也情不自禁的落下了眼淚。主人公的方言也很有特色,本來以為都會是普通話,方言真是加分很多,很有還原的感覺。此電影也很具有教育意義,現在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革命先烈們的努力。在國家有難時,我們所有人都應該站出來,為國家而戰,隨時準備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值得一提的是,今天還見到了主創團隊,真是開心!

  《金剛川》觀後感 篇16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這場新中國的立國之戰讓全世界看到了一支壓不潰的中國軍隊,一個打不垮的中華民族。

  《金剛川》講述的就是這場正義之戰中的一場以志願軍渡江為中心的戰鬥。贏得這場戰鬥,就能贏下戰爭的最終勝利。命令只有一個:全體戰士在規定時間內過江;辦法只有一個:建橋,從橋過。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刻畫了最真實的場面,最真實的人物,最真實的情感,最真實的精神。我彷彿被拉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熱血悲壯的主戰場,感受著一個個鮮活的戰士們內心中最簡單而又最偉大的獨白:沒有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團結的中華民族!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志氣。金城戰役的最後關鍵攻堅時刻,金剛川成為了連線前後方的重要之地,必須要保證人員和物資的暢通。湍急的江水,唯有建橋。而敵人怎能不知?接連不斷的偵察機、轟炸機的騷擾破壞,可就是炸不爛、打不垮這看似小小的一座橋。當人民團結在一起,任何困難都阻止不了我們前進的方向,任何敵人都抵擋不住我們衝鋒的腳步。

  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尊嚴。任敵人的飛機在我們頭頂上盤旋,志願軍就是能夠完成任務。面對著武裝到牙齒的敵人,志願軍就是能夠戰勝。正如彭將軍所言,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的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以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一場戰鬥,打出了中國人民的精神。一座橋,一座被敵人偵察機彙報過無數次“已摧毀”的橋,就是能夠一次又一次修好。敵人的自大,恰恰就忽視了我們志願軍的精神,一種哪怕犧牲一切,也要完成任務的精神。戰爭中也好,和平年代也好,人民的精神永遠都是我們最強大的武器,養尊處優的敵人不會體會到以血肉之軀築起長城的含義。而中華民族的精神,就是需要我們千千萬萬箇中國人繼承並且傳承下去,這是我們最寶貴的民族財富。

  回首過往,我們銘記歷史,展望未來,我們充滿希望。如今的中國,雖不處於戰爭,我們仍需要對世界充滿敬畏,每一箇中國人團結在一起,就是我們中國最廣大的力量。我堅信,中華民族必立於民族之林,中華民族的精神,必將脈脈相傳。

  《金剛川》觀後感 篇17

  上週五,我們一起看了電影《金剛川》,這部電影講述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前往朝鮮去攻打美國的英勇事蹟。本以為戰爭片,會用濃墨重彩描繪戰役的大場面,但影片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隨著旁白切入,娓娓道出這段實力懸殊的戰爭往事。

  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的決戰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充足戰鬥力,志願軍戰士必須在指定時間內透過金剛川!冒著敵機的狂轟濫炸,志願軍戰士們在物資匱乏、火力懸殊的情況下,一次次以血肉之軀修補戰火中的木橋,透過那座橋是他們的共同目標。看電影的時候,你問了我,你說:媽媽,他們為什麼一定要過橋呢?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通過了,敵人的地獄;被阻擋,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炮、延時炸彈、燃燒彈輪番上陣,日夜攻擊,來來回回炸了七次,志願軍也反反覆覆修了七次。電影透過不同視角,從修橋的工兵連,到敵方空襲的美國飛行員,再到掩護修橋、抗擊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都回歸到了橋面。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為了保家衛國,前赴後繼,冒死修橋過川。關鍵時刻,在煉獄般的戰火下,湍急的河水中,扛起一座炸不垮、衝不散的生命之橋、英雄之橋!你看,這道人橋多麼令人敬畏和感動啊!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上下同心、並肩參與、相互影響、相互激勵,最終才成就出歷史的。

  玉米地中的高炮班感動了我,張排長的哨子和關班長的呼哨,是傳遞資訊,傳遞情感的方式。在敵機準備炸橋時,他們選擇暴露自己,點燃明火,讓敵人的兇猛炮火朝著自己攻擊,炮位上的每一名戰士都目光堅毅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贏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鬥中,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一個個讓人揪心落淚的畫面,時刻提醒著我們,曾經苦難的中華民族,因為有了這些不屈的脊樑,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長青,英雄常在。是你們讓祖國邊疆不受侵犯,讓鴨綠江畔的山水一色!

  孩子,你一定要自立自強,好好學習,篤定前行。長大了努力建設更好的中國,是對先烈最好的緬懷!

  最後,向英勇無畏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金剛川》觀後感 篇18

  託學校的福吧,之前剛上映就看到的影片,儘管因為客觀原因斷斷續續,也大致能夠猜出來整個電影的程序,該有的感動也是一分都不少。

  影片的內容主要從不同的角度上聚焦於那一座橋。一個至關重要的橋,為了軍隊透過的橋。

  如果說的簡單一點,不過是不停的修,不停的炸。

  雙方不曾服輸,最後是意念下勝利的結局。

  如果說有什麼印象最為深刻的地方,就莫過於那種前赴後繼,創造歷史的精神,沒有人去懷疑自己現在進行工作的意義,有的只是聽從指揮,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儘管有的犧牲,有的修補看似無意義,實則是雙方精神上的較量,勝利永遠屬於意志堅定的一方。

  想起來感覺更多的是一種望而生畏。武力上的巨大懸殊,裝備上的落後,所依靠的不過是人力,不過是原地的素材與自己的身體,如果說抵擋不住進攻,那便賭上自己的生命,只為了完成一個看似是奇蹟的結局

  《金剛川》觀後感 篇19

  如果單從影片內容來說,儘管是斷斷續續的觀看,仍舊感受到了一種重複下的無聊。

  因為有的相同的部分過度的重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觀看者的內心。

  與眾不同的話,就是幾個片段,聚焦於不同的人身上。

  這些人看似無關,卻又在無意之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有著不同的關聯。

  從小處說,他們是一起的戰友,是共患難的。

  從大處說,他們是抗美援朝精神的體現者,是組成者。可能沒有他們前仆後繼的勇氣,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我們中間,沒有一個怕死的,看到搖搖晃晃的身影,一個個向前奔跑的人群,感覺到的只有淚目。明明不過都是十幾歲的'青年兒郎,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將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所在意的只是自己當下的任務,當下的舉動。

  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眼前的這一座橋,關心的,只是賦予自己的一個個微小卻艱鉅的任務。

  之後不顧一切組成的人橋,堅持著,為自己的鼓勁。

  為的是更加光明的明天,也為了那些為戰爭奉獻了一切的兄弟們。

  《金剛川》觀後感 篇20

  說實話,選擇觀看這部電影主要原因是值此抗美援朝七十週年之際以此緬懷革命先烈,銘記英雄歷史。同時也是相信張譯和吳京接的電影應該有基本的質量保證。

  網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價褒貶不一,兩極分化。我不想從拍攝技術、剪輯技巧等非常專業的角度去評價這部電影,這也不是我擅長的領域。就談談我作為一個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吧,核心就如標題所有偉大都由平凡鑄就。

  在觀影之前,我以為電影會用大量鏡頭圍繞張譯和吳京,以他們的視角,來闡述整個金剛川戰役,並突出他們在金剛川戰役中的重要作用。事實上並沒有,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孤單英雄,有的是從不同的視線,不同的角度出現的每一個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志願軍戰士。他們用自我的慷慨犧牲成就了我們軍隊的偉大勝利。

  吳京扮演的關磊被炸的屍骨無存的時候,我為美帝國的侵略行徑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感到憤怒,張譯扮演的張飛被燃燒彈烤成一尊雕塑時,我為志願軍隊伍保衛家園做出的悲壯犧牲感到心痛,但我都沒哭。但最後時刻出現在畫面中的由志願軍戰士身體鋪就的生命之橋瞬間摧毀了我的淚腺,那是隻屬於中國軍人的偉大奇蹟。正如美軍倖存的飛行員所說:我知道你們不信神,但你們自己鑄就了一個神蹟!

  這不是電影,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真真實實的模樣,他們應該被更深刻地銘記,被更廣泛地傳頌!他們的精神需要我們代代傳承!願這樣的鮮活生動記錄革命歷史的電影能夠更多更好的呈現在我們眼前。

  《金剛川》觀後感 篇21

  星期六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起床了。因為媽媽說,今天要帶我去看一部電影,名叫《金剛川》。

  這部電影裡面講的是抗美援朝時,我國大部隊要過橋去支援朝鮮,可是次次都被美軍的轟炸機催毀了橋體。我軍的兩個大炮射毀了幾部討厭的偵查機,這樣才使美軍平息了一點。但是橋體最後還是被美軍的燃燒彈給燒燬了,大部分橋面都塌下了。眼看規定的時間就快到了,短時間內又無法修復,眾傷兵只好拼盡最後一口力氣,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奮力抬著橋面的木板,搭起了這座堅不可摧的“人肉橋”。

  “人肉橋”下面的每個士兵不懼生命危險,儘管全身都是傷,但他們還是齊心協力地把橋抬起,臉上流下一滴滴汗水,眼裡卻充滿了勝利的希望。

  伴隨著一聲聲吶喊,部隊終於順利地過了“人肉橋”,及時到達戰場。

  觀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平安幸福的生活。因為這是先烈們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啊!

  《金剛川》觀後感 篇22

  那個一塵不染、晶瑩透明的深秋午後,我和媽媽在開闊的電影院裡觀看著電影《金剛川》。

  那悲壯的畫面展現在我的眼前:張排長滿腔怒火,大聲怒吼道:“來啊!”他要點燃箱子,吸引美軍的飛機,這個胳膊和腿都被炸斷了的英雄,仍然頑強地爬到炮位,他一個人竟然完成了六個人的操作,以驚人的毅力把敵機打了下來,完成了自己的終極使命,張排長光榮的犧牲了,他臥在那高高的炮臺上,犧牲的畫面永遠定格在我的心中!這是怎樣的鋼鐵之軀啊,可以為了朝鮮一片土地的安寧,可以為了自己深愛的祖國人民的平安,視死如歸……“謝謝你們!”我緊緊握著媽媽的右手,感動得淚水奪眶而出。

  戰爭年代他們可以為了守土保家這樣的無畏,那和平年代同樣如此吧!清楚地記得爸爸給我講到有一群戍邊的年輕人的感人故事,當我們忙著閤家團圓,玩著趣味十足的遊戲,看著花樣百出的綜藝節目的時候,這群站如松行如風的人,在守護著我們的平安喜樂。有四位戍邊英雄埋骨青山,正是為了守衛小家和大國!當一切靜好,我們面對雪山齊聲致謝:“謝謝你們,保衛山河為國拼命!”從爸爸的深情講解中,我被深深地感動著,立志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他們,是最可愛的人,戰場上衝鋒陷陣的大英雄,還有我們身邊那些樸實的平凡人,風雨疾來之時,總有人為我們遮風擋雨,誰也不是鋼鐵俠,他們也怕疼,也會想家。他們,銘記在我心中,伴我成長著,我覺得我是一個最幸福的中國娃!

  《金剛川》觀後感 篇23

  金剛川是一條江,水深六米,水流湍急,江上有一座橋,一座堅不可摧的橋。

  金剛川是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戰,而這條江也成了一道難以跨越的障礙。炸橋、建橋、炸橋,這個過程中,無數的血肉之軀前赴後繼染紅了江水。戰爭是殘酷的,慘烈的,犧牲兩個字貫穿整部電影。

  一根手卷煙,一支哨子傳遞著戰友之間的相互牽掛,那是爭相赴死,鐵骨柔情:彌留之際的話語:“不要管我,快修橋!”聽得我揪心難過。男女間互生情愫,對講機中一句:“前線見”卻是陰陽兩隔永不相見。那五枚訊號彈,一堆堆熊熊燃起的烈火是炮兵為了保護大部隊順利過江,吸引敵機主動暴露自己的英雄壯舉,那是他們與敵人共死的戰書。

  炮兵排長張飛是影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一條腿,一隻胳膊炸沒了,他用燃燒的火焰來止血,用木棍支撐著殘缺的身體艱難地穿過玉米地走到了戰友犧牲的炮位上。壓彈、瞄準,調整開火,一個人完成了原本五個人才能完成的動作。這是多麼頑強的鋼鐵意志啊!炮兵排長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把囂張的敵機打了作文下來。他讓我們懂得了什麼是鐵血硬漢,什麼是英勇無畏,什麼是視死如歸,什麼是真正的英雄。

  敵軍的“喪門神”反覆炸橋,志願軍反覆修橋,時間就是勝利,工兵連在一次次的瘋狂濫炸後爭分奪秒完成任務,為了保證大部隊安全過江,最後工兵連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架起一座四層的血肉之橋。

  鏡頭之下,戰士們腳踩著水底的木樁,水漫過脖子,當人踩過時,他們沉到水底,當人走過,他們才能浮上水面呼氣,這個過程,有多少戰士沉入水底再也沒有生還,可他們像一座座堅不可摧的鋼鐵基石託舉著上層的戰友,託舉著橋面。這是一座美軍無法摧毀的人橋,是朝鮮戰場上無數英靈鑄成的靈魂之橋,更是保家衛國民族不朽的精神之橋。這座橋,粉碎了敵人的陰謀,將他們趕出了朝鮮,換來了朝鮮人們的安寧和平。

  “烽煙滾滾唱英雄,四面青山側耳聽”。當主題曲響起,電影院裡鴉雀無聲。臉上,淚水奪眶而出;心中,驚雷炸響。所有的語言換成熱血澎湃,鬥志激昂。我在心中不停地吶喊:山河無恙,英雄不朽,吾輩當自強,中華更輝煌!

  《金剛川》觀後感 篇24

  抗美援朝大部隊支援前線金城戰役的必經之路金剛川,那有一條河,河上有一座橋,必須得透過這個橋才行。

  電影主要圍繞這座橋而展開,前一個小時主要就是講橋被炸,工兵修橋,炮兵掩護這回事,情節比較簡單,橋被炸又修重複了好多次,有點看的疲勞了,還好幾位演員還是不錯的。

  電影高光時刻集中在最後半小時,炮兵暴露自身掩護大部隊過橋這很感動。並且最後是形成人橋讓大部隊過。這部分感動人的過渡的太簡單了點。幾乎沒什麼情節就從不斷修橋過渡到用人橋。

  總體來說影片橋的特效一般,給觀眾感覺江水不急,橋也很寬,被炸了也能過橋的那種感覺。反正我心目中大渡河那種感覺才是真正的障礙。但航空畫面質感可以,大山的景色,玉米地的風景都很漂亮。演員演的都還可以。

  總體來說花幾十元看看也還可以。不算虧吧,雖有不足,但幾位主要演員都還不錯。

  《金剛川》觀後感 篇25

  看完《金剛川》,從影院出來,腦中會分外想念郭蘭英的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的旋律。

  這是我身在和平時代的優待。

  全片最大的彩蛋是片尾的真實新聞聯播,716位在韓抗美援朝志願軍英烈,骨灰盒列陣,空運回家,在機場享受最高規格的水門迎賓禮遇,山河無恙,英雄歸鄉。

  影片的全方位無死角地敘事方式地對空視角,敵方美軍超低空飛行視角,喀秋莎火箭炮劃過夜空的視角,以及橋上橋下我軍的工兵炮兵不同視角,相信會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我選擇簡單的從幾個人物切入:

  每場大型戰役題材的影片總得有一個上點年紀,已經沒有形象包袱的老大哥,在他歲月滄桑的糙臉背後,藏著要把生的機會和更有利的條件讓給戰友的心事,而且通常死的很慘烈,這次的這個人,就是吳京。

  作為一個經驗老道的地對空炮手,三下五除二調整的炮臺機槍,打下了張譯口中不可能瞄準的敵方戰機後,沒有英雄式大特寫,也沒有小戰士們的嘖嘖稱奇BGM,而是吳大哥嫻熟自然的轉過身就在玉米地裡撒了泡尿。還有隨手接過好兄弟張譯遞過來的玉米,立馬連啃一週。都是四兩撥千斤的好評小細節。

  這兩年的好幾部作品都關注到了李九霄,這個總是咬著牙演戲的四川彝族小夥子,他身上有種特別又可貴的狠勁兒,令人感覺純粹又炙熱。所以他在此類戰爭片題材中,總能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熱血青年的角色。目前還沒有審美疲勞。導演們也讓全片唯一一條珍貴的男女感情線放在了他身上。那個讓他埋怨著連他名字都記不住的老鄉,女通訊兵莘芹在被炸身亡前講出了:我們前線見!劉浩同志!的絕唱小情書。

  這種互動的安排,不煽情不矯情,反而能讓普通人有代入感,也許這才是戰爭年代戰場愛情的一種樣子:我們都知道我們之間的明天渺茫,不如遙遙相望,一起獻身戰場。

  女通訊兵的選角可能是因為全明星男演員陣容,所以選了一個相對的大眾還陌生的邱天,可以說是做到了少即是多的聰明安排。反而會讓觀眾會有意猶未盡的思考與探索:在男性為主的嚴峻激烈的戰場上,女性會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存在。作為全片唯一一個女性角色(當然還有她那沒有面部特寫的另外兩個夥伴),她扮相纖弱堅韌,認真接收訊號的樣子心無旁焉,讓人信服,把莘芹這個在硝煙戰場上雖然微乎其微卻義無反顧的女通訊兵角色完成得很好。

  鄧超經過這些年的沉澱和家庭生活的感悟,在詮釋對於小戰士亦兄亦長類的角色已有很好的駕馭能力。他在接到上級指令負責帶隊修橋時的頷首稱是和一急起來就用捋不直舌頭的江西口音爆粗,像極了那種心繫學生,又被瑣事搞得焦頭爛額的中年男班主任。他還貢獻了全片最感人的就地戰亡,被延時彈炸得倒在血泊裡的他,一把抓住正在慌亂找他的李九霄,卷著舌頭說:別管我,快修橋。

  每場戰爭都會有朝夕相處,親如父子,兄弟的戰友倒在血泊中,而你不得不咬牙前進的時候,你甚至都不會再有機會為他們善後掩埋,這是戰爭以熱血為襯的最殘酷時刻。

  所以無論是新聞聯播還是片尾彩蛋,水門禮遇,英雄歸鄉這樣的隔空善後,才能歷久彌新地讓無數人哽咽淚目。

  張譯可以說是全片的橋了,從情節上到情愫上。他不是犧牲地最早的那個,不是犧牲地最壯烈的那個,可是沒有了他,從吳京到魏晨的菸葉,無法傳遞滋味。從美軍的老cowboy飛行員駕駛的疣豬號到喀秋莎火箭炮,無法貫穿光輝。張譯不拿腔調不擺譜的小人物式的放不開式的表演方式,已然讓他在中生代男演員中找到獨屬自己的標籤。魏晨從張譯手裡接過剛剛犧牲的吳京身前最愛的菸葉罐子,從裡面拿出菸絲,裹起抽起,橋頭難得的安生時光,黃色照明燈光打在他堅實有力的臂膀上,還是很帥的。有一種男人之間不用言語,只靠傳遞一罐菸葉就溢位的戰爭中的惺惺相惜,很美。

  影片的最後一個場景是美軍飛行員在一片近乎焦炭的戰場,發現竟然在被轟炸過後的短短半小時內,被炸燬的木橋又屹立了起來!低空一看,支撐起橋面的竟然是一個個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戰士的肉身,令人屏息。穿過我的劫後餘生的嗅覺,是你炮火中築橋的肉身。

  影片結尾用三維立體動畫模型從這些戰士的肉身收高,放遠,拉長,收尾到一個個紀念抗美援朝戰役的石膏雕像上。令在現世安穩的我們得以再次醍醐灌頂,那些我們曾經看得有些麻木的紀念館裡的白色人形雕像,曾經在鴨綠江畔,都是如同你我一樣的鮮活的血肉之軀。

  《金剛川》觀後感 篇26

  本以為戰爭片會濃墨重彩的描繪大場面,但《金剛川》卻把重點聚焦在了一座橋。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進入了最終階段,為了確保金城前線的戰力,志願軍必須誓死捍衛這條交通要塞金剛橋。

  這道橋有多重要?用片中的一句話:贏了,敵人的地獄;輸了,我們的地獄。敵人當然不會放過這條生命線,轟炸機、榴彈、定時炸彈輪番上陣,來來回回炸了七次,人民志願軍也反反覆覆修了七次。這修橋的過程,就是《金剛川》。

  影片別出心裁的透過戰友、對手、高炮班、橋這四個視角來展現這一段歷史故事,從修橋的工兵團,到敵方空襲的美國士兵,再到掩護修橋抵禦空襲的高炮班,最終這一切又迴歸到了橋上。和歷史一樣,任何一個值得銘記的時刻,都是靠眾多人的參與,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最終,成就歷史。

  電影也在細節上設定了非常多的小心思,蜻蜓、白馬、哨子、炮殼、酒壺、菸葉子、橋。比如連線張譯與吳京的哨,就是他們傳遞資訊,傳遞情感的東西。每一次視角的轉換,都會在這些細節上,看見前人留下的印記。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他們最大的願望就是打贏這最後一戰,然後回家。但在這場異國他鄉的戰鬥裡,我想,無論是回家,還是犧牲,他們都準備好了。

  《金剛川》觀後感 篇27

  截至目前,電影《金剛川》看過全片的朋友對電影質量讚不絕口,直言該片是今年的王炸,也是當前中國電影工業水平的最好體現。透過官方的物料,廣大網友管中窺豹,對電影的期待值與日俱增。

  近日,《金剛川》的導演葛瑞接受中國電影報道的採訪,解答關於電影《金剛川》的部分問題。

  金剛川的含義

  金剛川是地名,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打響,作為朝鮮戰爭最後一場戰役,它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金剛川則是軍隊與物資通往金城戰場的必經之地。

  金剛川地勢險峻,是朝鮮境內的一條山谷,山谷內有一條河流,河流之上的長橋是渡河的唯一通道,因此,守住橋成為了志願軍隊的當務之急。飾演炮手張飛的張譯,在拍攝怒吼戲過程中,因極度投入而缺氧暈眩,稍作調整便繼續進入狀態;吳京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與戲中炮兵連兄弟們共同訓練、交流感情;李九霄、魏晨也接受了軍姿、施工等特別訓練;而鄧超為求更加真實自然的人物呈現,首次挑戰家鄉方言對白。

  三位硬核導演各展所長,從戰場上小人物的個體視角去感受戰爭。而如何以現代電影工業手段呈現當年歷史景象,同樣令觀眾倍加期待。對此攝影指導羅攀回憶拍攝歷程:我們找到了彩色歷史照的反轉片效果,同時又有數字時代電影特點的綜合路線,影像上既有真實感,又有電影感。

  作為戰爭電影,《金剛川》追求的正是讓觀眾感受真實氛圍、看到戰爭的殘酷性,向曾經的先烈致敬。

  此番金剛天團集結,眾實力主演懷揣對歷史和先烈的敬畏,奉獻出動人演繹,力求追尋當年志願軍戰士的精神風貌。

  影片裡三條故事線的設定讓人聯想到導演諾蘭的《敦刻爾克》,而由郭帆負責的這條線恰巧與《敦刻爾克》有相似之處,都以飛行員的視角來俯瞰整場戰局。

  不同的是,郭帆以敵軍飛行員的角度出發。這一部分將有大量的特效鏡頭,而郭帆及其團隊已憑藉代表作《流浪地球》證明了自己對視覺特效的掌控力。

  五大金剛的分別是誰?

  此前,《金剛川》官方平臺釋出終極海報,海報是影片中的五大金剛。五大金剛是指五位演員張譯、吳京、鄧超、李九霄、魏晨的角色。

  張譯在電影中扮演根據戰鬥英雄劉四一改編的人物張飛,他是河岸前線的炮兵,據悉,電影中的張飛操著一口西北方言,張譯在拿到臺詞後就找到自己的西北朋友幫忙調整口音。

  吳京與張譯曾一起主演電影《攀登者》,這次兩人又同在一條故事線中,他飾演關班長,預告片中有他與張飛一同向轟炸機開炮的熱血鏡頭,吳京的形象也很符合具有血性和鋼骨的中國志願軍。

  《金剛川》是魏晨和管虎的第二次合作,他與張譯一同出演了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此次魏晨繼續與管虎合作,足見後者對他的欣賞。電影《金剛川》懷抱時代感召、回溯歷史記憶,以光影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

  電影《金剛川》懷抱時代感召、回溯歷史記憶,以光影呈現中國人民志願軍保家衛國的艱苦作戰。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前線,不懼艱難險阻,取得勝利,為新中國的和平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歷史基礎。

  在《八佰》中亮過相的除了張譯和魏晨,還有李九霄,在《金剛川》中飾演新兵劉浩,電影透過一場步兵行動展現他的成長過程,相信這個人物在電影裡會大放異彩。

  與李九霄處於同一故事線的還有鄧超,這次鄧超返璞歸真,扮演士兵長官高福來。作為特別出演,鄧超戲份不多但使命沉重,高福來是新兵成長路上的燈塔。

  金剛川既是地名也是中國志願軍精神的象徵,中國志願軍化身叱吒金剛,以血肉之軀澆築鋼鐵壁壘。

  《金剛川》觀後感 篇28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金剛川》。它一共有4個片段,分別從士兵、敵人、高炮班和橋,這些不同的角度描述了一場激烈的戰爭。

  七十多年前,勇敢的志願軍們為了將主力部隊準時送到主戰場,面對美國轟炸機的炮火,不怕犧牲,一次又一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中把炸斷的橋修好。

  在這一次次的炸橋和修橋的較量中,志願軍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電影最後,在敵人用燃燒彈炸燬木橋後,面對即將發動的進攻,工兵們用自己的身體支撐起來木橋,他們把橋板扛在自己的肩上,築起了一座人橋。連他們的對手都說:創造不可能就是他們最厲害的武器。

  我長大了想當一個平凡的人。但只要心中有不放棄的精神和團結的靈魂,我也是英雄。

  《金剛川》觀後感 篇29

  今天,媽媽要帶我去看電影,我高興地問看什麼?媽媽說:“要帶我去理解一下,現在的美好生活是怎麼來的”。我很好奇到底是什麼電影。

  一轉眼,就來到了電影院,今天5來看電影的人還挺多呀!大多數都是家長領著孩子來的。有的坐在按摩椅上等待,有的吃著爆米花聊天,有的在遊樂場打鬧……我和媽媽買了票我才知道是一部抗美援朝的戰爭片《金剛川》。

  電影一開始講了我國軍人要透過一座大橋來到金城主戰場。可是美軍派轟炸機多次對橋體進行轟炸。美軍炸一次,我國的工兵連就修一次,美軍炸幾次,我國的工兵連就修幾次。最後,美軍炸了一半大橋,我國工兵連沒有辦法了,木頭不夠,為了趕在美軍再一次轟炸前渡過大橋,工兵連的戰士們用自己的身體當橋墩,用肩膀扛起橋樑,順利得讓大部隊成功渡江。這個畫面讓美國偵查兵看在眼裡,露出了驚呆的表情。這讓我想起了國歌裡的“血肉築成的長城”。

  這個電影告訴我們:我們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無論做什麼事情只有團結。才能成功。有一句話:人心齊,泰山移。展現出我們中國人的骨氣。

  今天過得很開心。也很有意義。

  《金剛川》觀後感 篇30

  星期六的早上,我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起床了。因為媽媽說,今天要帶我去看一部電影,名叫《金剛川》。

  這部電影裡面講的是抗美援朝時,我國大部隊要過橋去支援朝鮮,可是次次都被美軍的轟炸機催毀了橋體。我軍的兩個大炮射毀了幾部討厭的偵查機,這樣才使美軍平息了一點。但是橋體最後還是被美軍的燃燒彈給燒燬了,大部分橋面都塌下了。眼看規定的時間就快到了,短時間內又無法修復,眾傷兵只好拼盡最後一口力氣,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奮力抬著橋面的木板,搭起了這座堅不可摧的“人肉橋”。

  “人肉橋”下面的每個士兵不懼生命危險,儘管全身都是傷,但他們還是齊心協力地把橋抬起,臉上流下一滴滴汗水,眼裡卻充滿了勝利的希望。

  伴隨著一聲聲吶喊,部隊終於順利地過了“人肉橋”,及時到達戰場。

  觀看完這部電影,我認為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的平安幸福的生活。因為這是先烈們用生命為我們換來的啊!

  《金剛川》觀後感 篇31

  今天也湊熱鬧去看了金剛川。自己對於電影的欣賞水平十分有限,要不就是像信條那樣看不懂,要不就是像奪冠那樣睏意頓生,所以經常剛看過就不知道講了什麼。不過,今天這樣的場面片,不用仔細想的片,倒是迎合了我的偏好,喊打喊殺,槍炮突突,兩小時無尿點。

  電影的製片,音效,情節如何,千人千言,也不用我這個水平不高的人瞎扯。這部排片很猛的電影要傳達的訊息,也正因為全程只需跟著劇情來回反覆,變得非常地通俗易懂。

  老美那邊週四晚上辯論,雙方打某張牌其實都挺弱的,篇幅很少(當然用詞還是很難聽)。當然這不是說變得很友善,而是都已經說得很狠了,再說也不會加什麼分。你說我開賬戶交稅,我說你和你兒子收錢,口水亂噴,標準動作而已。但是,對於這一話題的刺激減少恰恰代表了老美精英層經過這些年不間斷的努力,已經在民眾心中種下了種子,還發了芽,不用再強調了。那邊最近的好感度民調也是一個佐證。

  以前咱們還是挺剋制的,的確也經常反擊,但是核心意思都是你霸道,你雙標,你沒道理,你簡直無理取鬧。不過後面還有一句,惹了我你就慘了。我看算是說出來了。

  製作電影需要時間,不過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的電影播出日子不似國慶那般一定得是正日子。什麼時候放還是可以斟酌的。

  戰場上,武器裝備和意志決心都得有,也都得準備。

  還是得說,opinions are like assholes, everybody has one.

  《金剛川》觀後感 篇32

  雖然說之前會覺得有一點單調,該掉的眼淚還真的是一點沒少。

  血肉模糊下的堅持,明知道是送死後的堅持。傾盡一切的拼命,為自己,為那些不認識的兄弟,也為了一個為之奮鬥著的明天。

  反觀現在的我們呢?少了一股拼勁,少了一份勇敢。

  好像生活在現在,安逸了太久,有的生活也不過是得過且過,有的生活,也不過是進行自己的平淡而普通的生活。

  沒有那麼多對於未來的遠大志向,也沒有那麼多精氣神,為一件事情奉獻自己的終身。

  對於我自己來說,並沒有找到值得奮鬥一生的事情,感慨於別人的奉獻,卻還是進行著自己的不鹹不淡的生活。

  並不是一種好的現象,明明青年人就應該努力向,發出自己的一分光一分熱。

  反觀自己,真的差很多,時隔一個月回想起來,仍然是給予自己的一份警醒。

  無論怎樣,前路繼續加油。

  不說捐軀赴國難,至少,對待某些事情上要有視死忽如歸的氣勢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還是繼續前進吧。

  《金剛川》觀後感 篇33

  抗美援朝戰爭是新中國成立一年後被迫進行的一場全域性性、大規模、反侵略自衛戰爭。

  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的第一場戰役。這出其不意的當頭一棒,把敵人打得暈頭轉向。從此,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一起進行了為期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從中朝邊境鴨綠江開戰,連打三次戰役,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趕回了三七線,攻佔漢城,將戰線向南最遠推進了五百公里,最終在朝鮮中部三八線實現了停戰,達到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目的。

  電影《金剛川》,但其實電影所選擇的故事,是金城戰役中的一個小切片,所以這部電影其實是以一個小視角,來展現宏大的精神,電影裡並沒有出現像電影《大決戰》系列裡那樣的百萬人衝鋒的恢弘場面。志願軍戰士不懼犧牲,才守護了那座關鍵的長木橋。用犧牲精神築成我們最堅固的長橋。

  給了我很大的收穫,工作中也要擁有這種精神,不要害怕困難,迎難直上,克服阻礙,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更加細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