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範文(精選18篇)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範文(精選18篇)

  看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

  今天早上,老師讓我們看神舟十三號飛船的發射,我們每個同學都迫不及待的等待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來。

  激動人心的時刻終於來了,當神舟十三號發射的時候,我們都很擔心它不能送三位宇航員飛上太空與天宮一號連線,它點火時發出的火太大了,我心裡暗想它會不會引起火災呀?

  隨著神舟十三號成功飛上藍天,我心中的疑團也一點一點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頭也終於落地了。接著火箭上的兩個小火箭落了下來,緊接著是外殼和一個副的推進器也落了下來,終於所有不必要的東西都落了下來,太陽能板也伸了出去,神舟十三號終於進入了預定的軌道,神舟十三號發射成功了!所有的同學都在歡呼,因為這是中國對宇宙探索邁出的新一步,是中國對宇宙奧秘探索的又一個起點。

  此時此刻,我又有了一個新的理想——當一名優秀的宇航員!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2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系統最為複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任務,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心血智慧。為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各系統各單位全力備戰,以優異成績迎接未來。

  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數十人的吊裝團隊協同執行任務,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錯,吊裝對接誤差更是小而又小。每個產品只允許一次吊裝落位成功,沒有重來的機會,不能有絲毫閃失。吊裝對接火箭,一圈數十個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對準連線。”基地工作人員石創峰承擔吊裝工作,為了做到既快又穩,他自創訓練方法,在吊鉤上繫著焊條,操作吊車從高空將其插入啤酒瓶口裡。練到最後,他和同事揮動笨重的吊車鐵臂,就像揮動自己的手臂一樣靈活自如。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團隊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三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準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和舉措,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保證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瞭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裡、道路在哪裡,才能從歷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3

  剛剛,搭載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

  火箭發射升空約40分鐘後,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3名航天員送入太空,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觀看火箭發射。”就在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前,現場觀看的人們打開了手機,情不自禁的開始倒計時,“倒計時和火箭點火幾乎一致!”

  因為這次發射是在晚上,所以當倒計時到最後點火那一秒時,顧曉燕看到火光從火箭底部閃出,緊接著火焰和煙霧升騰而起,照亮了整個發射區域,她還感受到了地面的震動。而幾秒鐘後,隨著低沉的轟鳴聲傳到了現場觀看發射的人群中間,看著火箭逐漸騰空而起,那一刻,所有人都開始歡呼!

  “太激動了,為祖國自豪!對中國航天驕傲!”已經距離發射結束約一小時了,感受到她激動的心情,“我們看到了神舟十三號飛向蒼穹的全過程!”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4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三號,從一人一天到三人半年,中國人奔赴星辰大海的步伐從未停止。

  半個多世紀前,一曲《東方紅》響徹寰宇。現如今,鮮豔的中國紅閃耀太空。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航天夢”早已匯入偉大的“中國夢”,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的驚鴻之筆。

  “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問”問天、“天宮”覽勝,“玉兔”探月、“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一個個飽含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與文化傳承的任務,一次次展示著中國航天勇攀科技高峰的探索成就,展現了偉大的中國道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九霄逐夢再問天,闊步強國新徵程。中華民族對無垠宇宙的探索,永無止境。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航天征途上每一步創新和突破的背後,都離不開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不懈拼搏、自主創新,成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共同記憶。

  又是一載金秋十月,又是一度家國夢圓。這次太空之旅,不僅能重新整理中國人在太空駐留時間的紀錄,進一步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產出高水平科學成果,我們更能和他們一起體驗在太空過春節……科學探索再次與航天夢想在太空奏響協奏曲。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正如女航天員王亞平在出徵前所說,只要敢於有夢、勇於追夢,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夢想飛船,就一定能夠迎來自己夢想的發射時刻,飛向屬於你的浩瀚星空!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5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飛向太空為我國敲開了了太空的大門,幾千年的飛天夢想已然實現。而今,我國的航天事業十八歲了,它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已經成長為蓬勃的青年。我們的三位宇航員承載者"青年"宇航事業的夢想,又一次踏上太空之旅。

  在國歌聲中,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邁著自豪的步伐走過歡呼的人群,發出激昂的宣誓。與此同時,一股民族自豪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這是就我們偉大的航天事業!

  "最難得不是訓練有多難,工作有多難,學習有多難,最難的是如何能夠把一件簡單的事情,用最高的標準和熱情十遍的做好"翟志剛說。熱愛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堅持自己的熱愛,並且把熱愛當成理想實現的時候,熱愛就很偉大。

  "在太空裡會不會做夢?""在太空,不管會不會做夢,我都已經在自己的夢裡。"對於榮獲多個首個,最佳的女宇航員王亞平來說飛向太空就是她的夢想。從王亞平身上,我看到了這個時代女性的力量——有夢想,肯努力,會堅持。擁有夢想並不奇特,但是為了夢想付出努力並且實現時,一切就會變得很酷。

  神舟十三號的成功發射,是祖國實力的彰顯。祖國繁榮發展,也在激勵者我們不斷努力。新時代年輕人不僅要有夢想還要有追逐夢想的勇氣。只有將勇氣化為動力,我們的理想才有可能實現。

  "夢想無垠,步履不停,一代代航天人的接續奮鬥,正在推動中國航天擁抱更廣闊的星辰大海。這是每一個航天人的驕傲,也是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6

  認真觀看完神舟十三號航天員王亞平太空授課,相信大家被航天員王亞平體現出來的航天“巾幗力量”所震撼,我們要從天宮課堂中,汲取奮鬥新徵程的精神力量,執筆繪就“奮鬥長卷”。

  觀看太空授課,收穫的是逐夢的力量。追逐星辰、遨遊天宇是王亞平心中的夢想,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凝聚成奮鬥的.力量。訓練的難度高、強度大,不僅考驗著航天員的身體素質,更考驗著精神意志,從水下訓練到離心機訓練場,王亞平能吃苦、不怕累,以理想信念的堅守、腳踏實地的行動、艱苦奮鬥的意志、一往無前的勇氣推開夢想之“門”,汗水澆灌出夢想的花朵,實幹鑄實成功的基石,憑藉堅定執著的信念和無私的奉獻付出鍛造出青春夢想。

  觀看太空授課,收穫的是奉獻的幸福。巾幗不讓鬚眉,王亞平為圓滿完成航天任務,在備戰的日子裡從不懈怠,主動放棄了休息與娛樂的時間,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航天事業中,心無旁騖地進行訓練,在堅持不懈的努力下,為祖國航天事業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她這樣說:“能夠享受多彩的生活是一種幸福,被祖國需要也是一種幸福,對我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幸福。”為國奉獻是最大的幸福,至誠報國是我們心中的使命,也是肩上的責任。

  觀看太空授課,收穫的是學習的快樂。在承擔航天員這項工作時,王亞平付出了許多高於普通人的努力,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積累出了成長的“高度”,能夠適應高強度的訓練環境,出色解決各種突發問題。王亞平在學習中成長進步,讓夢想從“萌芽”到“綻放”,在學習成長中適應環境、克服困難、調節壓力,成為出色的航天員。“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是黨員幹部掌握工作技能、實踐方法、發展經驗的途徑,是不斷推動事業進步的力量。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7

  我感受到這些為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奮鬥的所有航天人的堅持和努力。這一次航天專案的完成代表著我們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進步,彰顯了在我們在這一方面的科技實力。

  聶海勝同志說的“就算犧牲也要把國旗插上去”屬實令人感動。可以這麼說,每一位航天員都為我們的航天事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為了完成任務,他們做好了犧牲的準備,無所畏懼,一往直前。在此期間每一位航天員都需要經過大量的訓練去適應模擬環境、失重、應對緊急情況時的操作處理等等,每一次的訓練也是為了能更好的完成任務,他們付出的汗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他們做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尊敬的!當然,不僅僅是我們的宇航員,更有千千萬萬個在載人航天事業背後默默工作的航天人。

  載人航天事業,需要大資料的支援,先進的科學技術,各個部門之間的默契配合,協調統一的排程等等,沒有所有航天人的一起奮鬥努力,載人航天事業是難以完成的。我們今天的成功離不開每一位為載人航天事業努力過的人!寫到此處,也只剩下“致敬”!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8

  今天,神十三返回艙成功著陸,我很幸運能在螢幕前迎接英雄回家,見證中國航天事業的飛躍!

  在看完航天員王亞平的採訪後,我感觸頗深,她不僅是為女兒摘星星的媽媽,還是我國首個進入空間站的女航天員。在她的採訪中用輕鬆的語調談起這180天的生活,但我們都知道這成功背後她付出太多我們常人無法想象的堅持。面對挑戰,她“就是一個字,練”!日復一日大過載、重負荷、高強度訓練,為了克服男航天員相比於女航天員臂力和臂展的先天優勢,對加壓後艙外航天服的操控,她花費更多的努力。不僅是“男航天員堅持多久,她同樣堅持多久”,更是每次都在規定課時外自己加練1小時。如今,這場完美的太空行走,讓我真切的感受到努力與堅持的意義。

  我很喜歡王亞平阿姨的一句話:“人生就像一場長跑,我在飛行這條長跑路上,有困難,有險阻,但這裡的風景也獨一無二。我會繼續飛下去,因為只有堅持,才知道哪一站的風景是最美麗的。”在我們成長的路上,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微笑面目,堅持下去就會成功,陽光總在風雨後。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9

  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搭載F遙十三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按照預定時間精準點火發射,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披掛著紅白色大傘飄然於天際,在全世界的矚目下,穩穩降落在東風著陸場,將在太空出差半年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名航天員送回了闊別已久的祖國大地。

  航天技術在開發航天器高位置和高速度資源以獲取、傳輸和轉發資訊方面取得了明顯成就,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例如通訊衛星、遙感衛星的廣泛應用。三位航天員平安返回,不僅意味著神舟十三號任務圓滿結束,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圓滿收官。

  另一方面,隨著軍用航天器的迅速發展,各種軍用衛星、載人航天器、彈道導彈與反彈道導彈等空間新式武器形成了一體化的太空戰場軍事系統,並將在聯合戰役中發揮重要作用。而眾所周知,沒有穩固的國防,我們的幸福生活就難以保障。

  沒有今天的投入就不會有我們明天的。航天事業的進步會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航天科技的應用會對人類產生重大的影響,只有社會不斷的進步,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0

  週五晚上,我和我的家人共同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發射影片,實在令人激動萬分。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實在是為祖國而自豪,也為航天人們致敬。每一個航天人都是一顆耀眼的“航天星”,他們懷揣航天夢,勇攀高峰,用實幹和創新實現中國航天一項項偉大的成就,在浩瀚的太空中留下更多的中國身影,中國足跡。

  過去已成歷史,未來依然可期。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我們期待留下更多的中國足跡。

  期待神舟十三號航天英雄凱旋歸來!

  昨夜,陣陣寒意襲來,北風呼呼,秋意漸濃。但也就是在昨夜,浩渺的宇宙星辰之中,又多了一抹中國的光輝——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三位中國航天員將在中國自己設計建造的宇宙空間站中“出差”六個月,完成一系列的科學研究和實驗。這是中國的驕傲,是中國的信念,也是屬於中國的璀璨輝煌。

  在人類探尋宇宙和日月星辰時,一輩又一輩的中國航天員們不斷撥開未知的雲霧,他們努力拼搏、不畏艱難,他們像一群追夢的少年,滿懷理想,勇往直前地追尋著航天夢、中國夢,為他們點贊。

  探尋蒼穹,光耀中華,祝願航天員們順利圓滿,平安歸家,祝福我們偉大祖國繁榮昌盛,永遠強大!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1

  神舟十二號和神舟十三號的“無縫銜接”,首先是作為對於宇航員的人性關懷和神舟飛船的保護。

  這不僅僅是宇宙飛船的更替,也讓一批宇航員執行完該階段任務可以進行休息並更換新一批的宇航員去執行新的任務,以此保持的狀態來更好的完成任務。而且可以更高效的發現並解決存在的問題。

  其次,這也是我國對航天領域進一步開拓的表現,我國的航天航空事業發展正在蓬勃發展,我們要抓緊時間全面建造我們的空間站,打破外國對我們的技術限制,我國依靠航天航空事業在國際地位上得到了重大的提升,我們更加不能停下腳步。最後,這也是在告訴世界,中國航天的征程並不會止步於此,“高擎紅旗展國威,伴星環顧千里短”,我們要大步向前!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2

  隨著神舟十三號成功返回地,我心中的疑團也一點一點的消退了,心中的大石頭也終於落地了。

  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成果豐碩。在“追夢”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當然,前所未有的挑戰難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魯迅先生曾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雙腳踏出來的,是一步一個腳印開拓出來的。從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是發展中一以貫之的堅持,是推動航天事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走前人沒走過的路自然少不了彎路,闖前人沒闖過的關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為先驅,方能成為先鋒,唯有敢闖,才能闖出新天地,搶佔“新高地”。

  偉大事業孕育著偉大精神。回望航天事業發展史,無論是“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還是神舟系列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無論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面建成,還是“嫦娥”奔月與“天問”探火,從大膽設想到成功實踐,無不彰顯著中國與時俱進的航天實力。中國的航天事業從艱難起步到艱辛跋涉再到取得輝煌業績,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國身影、中國足跡,在航天事業的發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國精神、中國力量。這種精神與力量必將引領著14億中華兒女萬眾一心齊奮鬥,激盪起磅礴偉力,奮進新徵程,逐夢新時代。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和同學們在教室裡一起觀看了神舟十三號的直播課,其中我覺得最深刻的就是王亞平阿姨拿一個像放大鏡一樣的東西,再拿出水袋,把水袋裡邊的水擠進那個圓形的框上。王亞平阿姨說讓它變成一個大大的水球,只見她不斷的往那個像放大鏡一樣的東西里加水,那個大水球慢慢的膨脹起來了,她還把自己和女兒做的粉紅色的小花放在水裡,小花瞬間就開放了。接著王亞平阿姨又把一個裝滿空氣的東西往水球裡擠,但是透過水球裡的那團空氣,看見王亞平阿姨是正對著我們的,可是從水球裡看,王亞平阿姨是倒過來的。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實驗——就是王亞平阿姨把一個乒乓球放在一杯水裡,又拿筷子頂了幾秒,乒乓球竟然沒有浮起來,王亞平阿姨把沒有蓋上蓋子的水杯倒放在空中,杯子裡面的水和乒乓球竟然沒有倒出來,這可真是太神奇了。

  透過這堂課,讓我懂得了好多科學道理,讓我進一步瞭解了太空的奧秘和有趣而神奇的宇宙飛船,讓我明白了,科學無處不在和祖國的強大。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我們的祖國科技越來越發達。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4

  去年暑假我們開展了“壯哉,中國航天!”的兒童研究,我學習到了很多的航天知識。

  4月16日,透過電視直播觀看了三名出差太空半年的神舟十三號航天英雄順利返回家園,我感到特別的激動,整個過程特別的“壯哉”。我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感到驕傲,為所處的航天新時代感覺幸福。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我要好好學習,向航天英雄致敬,傳承航天精神,長大也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為祖國爭光,做一名勇於追夢的摘星人!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5

  2022年4月16日,經歷了半年的太空既定任務,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及其三名宇航員於今日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事件意義頗深,我國不僅實現了快速返回的先進技術,還能達到選擇降落點的精確水平,這也無疑證實了中國在人類航天的巨大進步!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6

  載人航天是人類航天活動中最為複雜、難度、要求最嚴的系統工程。按照空間站建造任務規劃,今明兩年將實施11次飛行計劃,包括3次空間站艙段發射,4次貨運飛船以及4次載人飛船發射,於2022年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建成國家太空實驗室。之後,空間站將進入到應用與發展階段。

  每次飛行任務都是一項“大工程”,背後凝聚著成千上萬人的努力以及心血智慧。為確保任務順利實施,各系統各單位全力奮戰,以優異成績迎接未來。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深處,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垂直總裝測試廠房內燈火通明,人影綽綽,工作人員穿行在飛船箭體與測試儀器之間,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業被形容為“千人一發箭”,任何環節都事關成敗,誰都不能掉以輕心。作為中國航天員進出太空的航空母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一絲不苟的態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飛行千萬條,安全第一條。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團體,把保護航天員生命安全作為底線。在神舟十三號發射、飛行、對接、停靠、返回等任務各階段,都準備了確保航天員安全的預案與措施,還將首次啟用載人飛船應急救援任務模式,全力確保航天員安全往返天地間。

  只有真正瞭解載人航天工程的起點在哪裡、道路在哪裡,才能從歷史中吸取力量,更好地前進。在此熱烈歡迎王亞平、葉光富、翟志剛航天員回家,在這裡,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科技發展力量!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7

  沒有一代代航天人的艱苦奮鬥,沒有他們對各種難關的探索與攻克,沒有他們對航天事業的堅持不懈、不離不棄,怎麼會有如今中國航天事業如此蓬勃的發展,我們又怎麼會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他們特別能戰鬥,要知道載人航天事業是一項極具挑戰的任務,需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太多太多,而且需要經過多次的試驗,才能得出可靠的結果。航天員更是要經過高強度的訓練才能夠更好地走入“戰場“。他們特別能吃苦,早期的中國異常落後,只能依靠自己,環境也極其惡劣。但是他們並沒有被這些苦難給嚇倒,始終迎難而上。他們特別能攻關,要知道我們的航天之路是一條建立在完全獨立自主基礎上的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他們特別能奉獻,多少航天人兢兢業業,默默無聞地為了中國的航天事業付出了自己的一生,多少航天人即使知道這是一項危險的任務卻還是毅然決然地爭先踏入太空。

  載人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是這些航天人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要緊緊抓住,以此激勵著我們前行,朝著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奮鬥目標上篤定前行。

  中國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觀後感 篇18

  在太空生活長達六個月的三位航天員終於要“回家”了!這一訊息成了萬眾矚目的物件。透過直播影片,我不僅欣賞了神舟十三號成功著陸的過程,也瞭解了不少關於航天的知識。

  在即將出“黑障區”、進入大氣層時,雖然會產生較大的摩擦,溫度達到1000度左右,但是有科技的支援,再加上穿上了太空倉服,因此宇航員們能夠保持身體的舒適度。我們也不禁為科技的力量而感慨。

  當類似於降落傘之類的東西敞開之後,我心裡的那塊石頭也隨之落下。因為這象徵著宇航員們已經穿過大氣層來到了地球之內,同時也能象徵著能夠安然無恙地著陸。經過不斷地遞減速度,宇航員們與地面越來越近。當釋放完多餘的燃料後不久,隨之而來的便是神舟十三號安全著陸的喜訊。這是一件多麼激動人心的事!

  雖然我沒有機會像他們那樣上太空,但是當看到我國宇航員陸續進去太空,我的心也隨之而被牽動。畢竟這是一件證明我國實力的壯舉!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