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看《功勳》電視劇的觀後感範文
2021看《功勳》電視劇的觀後感範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看《功勳》電視劇的觀後感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功勳》電視劇的觀後感1
《功勳》展現的是功勳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範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裡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嚐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並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裡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裡,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裡。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火紛飛的環境裡,感受戰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勳”,正召喚著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看《功勳》電視劇的觀後感2
《功勳》不僅是一組讚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劇中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蘊。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
昨晚,電視劇《功勳》圓滿結束了全部八章。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國”主題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對2019年9月29日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的響應,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時為新中國英雄立傳之作,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啟程處寫給中華優秀兒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功勳》的底蘊和寄託就在於此。
中華民族歷來崇仰英雄,中華兒女歷來崇尚英雄。看《功勳》不禁會想到魯迅先生曾寫下的鏗鏘之語——“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從大禹治水神話的代代傳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來為蒼生起、為天下安、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富強而忘我奮鬥的人們,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先鋒、時代的英雄。
看《功勳》電視劇的觀後感3
電視劇《功勳》在全國熱映,分別講述了于敏、申紀蘭、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八位功勳人物的故事,生動地展現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風雨兼程、砥礪奮進,歷經“環境苦”“執著苦”“孤獨苦”,戰勝一個又一個艱難險阻,創造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的奮鬥精神風貌,彰顯了對黨忠誠和對人民負責的家國情懷。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環境苦。“素心如蘭,忠誠本色”的申紀蘭,將青春獻給農村,一生未曾離開土地。面對數次進城機會,她選擇堅守農村,她認為只有生活在農民中間,才能更瞭解農民疾苦。申紀蘭鼓勵婦女勞動,帶領村裡的婦女走出家門,參加勞動,並提出“男女同工同酬”的倡議,得到黨中央的支援,從此實現男女同工同酬,在新中國農村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革命傳承英雄本色”的李延年,先後參加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多次戰役,不畏艱難困苦,英勇禦敵。作為年輕幹部,組織上安排去艱苦邊遠地區工作是信任,更是培養,要以此為榮,激揚奮進,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練,多經風雨,多見世面,方可增長本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增磚添瓦。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苦。“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他的夢想是禾下乘涼,讓全世界人遠離飢餓,並終其一生為之奮鬥。面對諸多困難,他不氣餒,始終保持高昂士氣,他研發的雜交水稻為世界糧食增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使得無數人遠離飢餓;“青蒿鹿呦呦,救治億萬人”的屠呦呦,面對枯燥的科研生活,她甘之如飴,帶領團隊數十年如一日地重複著同樣的`工作,最終發現青蒿素,拯救了數百萬飽受瘧疾之苦的病人;“家國情懷,國之棟樑”孫家棟,將六十多年的歲月奉獻給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在研製試驗過程中,深入實際,艱苦奮鬥,帶領科技人員攻堅克難,在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領域開創了新的天地。這些功勳人物雖在不同領域,但都是一生執著於一事,做出卓越貢獻。身為黨員幹部,我們要向他們學習,常修信念之基,堅定理想信念,把握前進方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履職盡責,執著追求,砥礪奮進。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獨苦。“敏而創新,國之鋒芒”的于敏,為了國家需要,幾番變更研究方向,甘於為中國研製氫彈隱姓埋名三十載,對中國核武器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沉潛三十年,為華鑄重劍”的黃旭華,在人才、技術、資源短缺的境況下,進入與世隔絕的荒島,在大海的陪伴下開拓了中國核潛艇的研製領域,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這些功勳人物為了國家甘願隱形埋名,在他們看來,孤獨並不可怕,國即是家,縱然需要揹負委屈和不理解,也要傾盡所有,深藏功名,攻堅克難。黨員幹部要向他們學習,常懷功成之力“有我”、功成之譽“無我”的信念,忘我工作,克己奉公,心繫群眾,為民盡責,用青春去創造祖國未來。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在流金歲月裡留下深刻筆畫的功勳人物不會被人民忘記,他們的“三苦”精神,值得我們一直學習。
看《功勳》電視劇的觀後感4
《功勳》擷取“人生最有華彩的一部分”,著力發掘人物的“高光時刻”。可以說,每一位在時代中出場的功勳人物,都肩負著一段“小人物”的大故事。再現功勳人物,則是用一段段小故事來講述“大人物”。於是,我們在《功勳》中看到,有大國重器的時代所需,就有于敏、孫家棟、黃旭華一心報國的奮鬥;有黎民蒼生的生計所繫,就有袁隆平、屠呦呦嘔心瀝血的鑽研;有父老鄉親的家國所依,就有申紀蘭、李延年、張富清滿腔熱血的赤誠。這樣的故事,是千萬個同路人的縮影。正如每個單元片尾的字幕致敬:“獻給為……作出貢獻的……”聲譽卓著的“功勳”,出自每一位平凡的個人;而無數個平凡人,打造著奮鬥的“高光”,成就著時代的“不凡”。
《功勳》的每個單元片尾,畫面自過去穿越時空,視角由往事觀照現實,鄭重作出回答:為什麼“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為什麼“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其實,先輩的功勳早已密不可分地融進了祖國的山河、融進了我們的美好生活。“愁與哀皆忘,追一個信仰”。今天,連續劇《功勳》迎來收官,結束追劇的你我,不妨對標先輩們執著追求的“希望與前途”,在民族與國家的星空裡,成就屬於自己、也屬於時代的“高光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