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精選14篇)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精選14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後感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1

  《功勳》不僅是一組讚美詩,還是一道思考題。劇中弘揚的是我們這個國家、我們這個民族窮且益堅的精神底蘊。窮且益堅不易,達而益堅更難。

  昨晚,電視劇《功勳》圓滿結束了全部八章。這部作品是“理想照耀中國”主題展播中的一部。它是對2019年9月29日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的響應,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時為新中國英雄立傳之作,是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啟程處寫給中華優秀兒女的明德之作。“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爭做英雄才能英雄輩出”,《功勳》的底蘊和寄託就在於此。

  中華民族歷來崇仰英雄,中華兒女歷來崇尚英雄。看《功勳》不禁會想到魯迅先生曾寫下的鏗鏘之語——“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從大禹治水神話的代代傳承,到巍峨矗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歷來為蒼生起、為天下安、為民族興旺、為國家富強而忘我奮鬥的人們,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先鋒、時代的英雄。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2

  電視劇《功勳》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整天,腦海裡都浮現劇中人一個個犧牲時的場景。最震撼我心靈的,不是金天一、春蘭、喬老闆、項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犧牲,而是劇中年僅七歲的巧丫的犧牲。

  劇中巧丫戲份並不多,是廖飛和卓越先後租住的康西公館的老闆娘的女兒,聰明可愛,廖飛和卓越都先後教過她學寫字,她對廖、卓二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卓越準備離開新京去東林鎮潛伏,外出辦事出門前答應巧丫給她買糖人回來。巧丫開心地等著姐姐回來,等來的卻是帶兵去康西公館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興變得恐懼,然而當黑木茨把大院裡的人都趕去屋子裡監視時,巧丫選擇了院子一個角落躲藏起來。卓越滿懷喜悅拿著買好的糖人回來,走到大門口時,巧丫從角落衝出來提醒卓越不要進大院,黑木茨殘忍地槍殺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別過來,有日本人,他們要抓你!”以及中槍後喊出的一聲“姐。”,讓卓越難以接受活潑可愛的巧丫瞬間死在她面前,頓時淚流滿面,買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媽媽還有叔叔衝出來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槍殺,巧丫媽媽臨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還難以回過神來。

  直至廖飛協助卓越脫險,幫她更換成日本醫生的身份,在火車站送別後,卓越離去時淚流滿面,仍難從悲痛中釋懷,鏡頭回放巧丫死前的那兩句話。巧丫的死讓卓越親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殘忍,也激發了她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決心要出色完成諜報任務。

  第十九集開頭這火車站離別的一幕,讓我也不禁熱淚長流。說不清楚為什麼,心裡堵得慌。是劇情太傷感,還是我太難過。

  再次聽柳雲龍唱的《功勳》,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聲中緩緩站起身來。

  《功勳》的確在劇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這部電視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別是演員精彩出色的演繹,使該劇從人性化的角度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的人物,不論好壞形象都很真實。透過他們各自的命運告訴我們,是罪惡的戰爭把人類本是美好的感情變成仇恨和傷痛;把智慧和才華變成殺戳的幫兇。它告訴我們要銘記,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麼的珍貴,而我們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奮鬥,讓她強大、繁榮,永遠不受侵略。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3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最近一直在刷到這句話,之前沒怎麼在意,但在10月1日國慶晚會胡歌的微電影讓我對它開始有印象,而這兩天的《功勳》劇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功勳》的第一篇章講的是7連指導員李延年,精彩的劇情,逼真的畫面,還原度極高的音效,每一幀都是電影質感,這一篇章總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淚點。

  作為指導員,感覺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個戰士的基本情況,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東的所作所為,所以會有後面的“鋤奸行動”,讓那六個戰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謀,跟連長相得益彰,一個想到頭,一個就能把尾給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們配合完美的奪下364.6高地。

  他勇敢無畏,為了能支援八連、九連,不顧炮火紛飛,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做了一次試驗,得出了敵人炮火的規律以及保護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後的最後,三個連只剩下幾個人了,還能記得寧死不當俘虜,要拿著最後一顆手榴彈衝進敵群,好在,集結號響起,他們成功活了下來。

  當然,如果沒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級領導,他的工作不可能這麼順利的完成,比如差點就被人臨陣換將,比如那次完美的“鋤奸行動”。

  很可惜,這雙手沒能寫出心中那份感動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數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輕的時候,只能說,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新聞報導,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回遼寧瀋陽,時隔71年,他們終於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是歸來仍是少年。雖說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但中國人講究的還是葉落歸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而今天我們的使命是什麼呢?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4

  《功勳》展現的是功勳人物真實的人生經歷,也讓觀眾看到了這些英雄、模範最生活化、最接地氣的一面。李延年在烽火連天的前線能和戰士打成一片,于敏會在家裡和妻子暢想如何品嚐北京烤鴨來解饞。原來,不平凡的英雄也很“平凡”;原來,他們離觀眾並不遠。

  不過,在最危險的地方,李延年從未退縮;為了祖國的科研事業,于敏毅然放棄了出國留學的機會;哪裡有需要,張富清就去哪裡,不管條件有多艱苦。“平凡”的英雄在關鍵時刻,又是不平凡的。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裡。

  祖國的強大,讓他們不會再身處戰火紛飛的環境裡,感受戰爭的恐懼和殘酷;經濟的發展和生活的富裕,也不會讓他們再體會到糧食短缺的艱難,永遠不用像于敏一樣,去“偷”自家的雞蛋給同事果腹。

  看一看前輩們是怎樣讓自己的青春無悔,看一看當年的同齡人是怎樣度過充實的一生,看一看他們在遇到生活的困難和挫折時,又是如何應對和克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就不會再有迷茫和彷徨,內心就會充滿奮進的力量。新時代的“功勳”,正召喚著我們勇立潮頭、奮楫爭先、拼搏進取。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5

  《功勳》所書寫的功勳人物,與“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麒麟閣十一名臣”“雲臺二十八將”等所刻畫的封侯拜相、封妻廕子的勳閥不同。《功勳》所塑造的功勳人物,“是千千萬萬為了黨和人民事業作出貢獻的傑出人士的代表。”李延年、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和袁隆平這八位功勳人物,是具有鮮明時代標誌的英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勳傑。

  《功勳》八章的傳主們是有共性的。其一,他們大多出生在上世紀20年代,感受過“國破山河在”的倉皇,渴望著國家強盛的到來。正如孫家棟所說“做過亡國奴的人更懂得祖國兩個字的意義”,又如於敏所言“我們造的是國家的底氣,國家存亡的事,必須幹。”其二,他們都是平民家庭的子女,都胸懷“位卑未敢忘憂國”的赤子之心。即如張富清告誡子女“人只要活著就要關心國家大事”,或如袁隆平寫下“願天下人都有飽飯吃”的題詞。其三,他們立足在陣地、基地和田地,寄意寒星荃不察,敏於事而訥於言,在兀兀窮年中孜孜以求。黃旭華研製核潛艇前後歷經三十年,屠呦呦以大海撈針的“笨功夫”驗證民方數百個,申紀蘭的口頭禪是“我能受”,于敏借古抒懷的一句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6

  電視劇《功勳》分別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勳章”獲得者的人生故事,共同串聯起一幅艱苦奮鬥、忠誠為民、獻身祖國的壯麗畫卷。《功勳》以深刻的筆觸,精準地定位到每一位功勳人物的“高光時刻”,緊扣愛國主題。以八個弘揚民族精神的愛國故事,扣動了廣大觀眾的心絃,這是一部閃耀著愛國主義光輝,彰顯中國人骨氣與底氣的優秀作品。

  八位功勳人物形象的生動展示,說明了“作為一個最充分的意義上的人是怎麼一回事”。功勳人物的故事,激發了普通生活中難以激發的振奮、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功勳》展現了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藝術風範。“兩彈一星”功勳于敏在試驗成功後,為了保密規定,他無法與任何人分享成功的喜悅,當聽到廣播裡傳來試驗成功的報道時,他的情緒幾近失控,眼裡擎滿淚水,他竭力剋制著自己,問妻子家裡還有酒嗎?在這一刻,他為國奉獻的高潔志趣在濃厚深情的男兒淚中更顯火熱與珍貴。在描寫袁隆平的段落結尾處,他手持金黃稻穗,在星空下向母親獨白,以一顆赤子之心映照悲憫蒼生之情,讓人類遠離飢餓的理想更顯意蘊高遠悠長。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銘記英雄,是為了更好地前行。電視劇《功勳》為共和國首批八位功勳人物立傳,藝術化表現了功勳人物的崇高理想、過人膽識和浩然正氣,鼓舞了廣大觀眾的愛國情懷、奮鬥精神。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7

  最近觀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而展播的電視劇《功勳》,八個人物的真實事蹟深深地感動了我。

  李延年的事蹟讓我懂得了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那些戰鬥英雄們在那麼艱苦的歲月中,為了保衛國家不讓親人們受到侵犯,即使獻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每次衝鋒號的響起都讓我熱淚盈眶,細細想來,何其有幸,生在華夏。

  于敏的事蹟讓我知道了是科研工作者他們的默默無聞地奉獻,詮釋了什麼叫忠誠什麼叫執著。

  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被寫進了《憲法》,讓中國婦女不再受到歧視。

  張富清的默默無聞,讓我看到了一個淡泊名利,紮根基層的好乾部。

  孫家棟的天路,讓我們在太空中有了一雙“眼睛”,為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嘔心瀝血,奮鬥不息。

  黃旭華即使受到了委屈和不理解,為了國家,隱姓埋名保守秘密30年。

  袁隆平為了我們能吃上飽飯,潛心研究雜交水稻,這不僅僅是讓我們中國人不再忍飢挨餓,乃至全世界都受益。

  屠呦呦的青蒿素讓我們不再遭受瘧疾的折磨,儘管研製過程不易,可她依舊沒有被打垮,沒有退縮。

  這些一個個鮮活的事例,給了我很多的啟迪,正如片頭所寫的“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他們就是我心中的英雄。是我一生的榜樣!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8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觀看了《功勳》後,我深有體會,受到了很多啟發。

  李延年帶領著戰友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為了保衛國家,保衛親人,一次次在衝鋒號響起時拼命向前衝;于敏每天沒日沒夜地做科研,多次昏倒也還是不放棄,這種執著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張富清紮根基層,總是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帶領群眾發家致富,幫助村民們修建道路;黃旭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受著委屈和不理解,隱姓埋名30年執行著秘密任務;申紀蘭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讓原本“好漢走到縣,好女走到院”的封建思想得到破除,貧窮落後的村民生活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孫家棟的“天路”,讓我們在太空中有了一雙“眼睛”,為了中華民族的航天夢嘔心瀝血,刻苦鑽研;屠呦呦為人民研發出青蒿素來擺脫瘧疾的折磨,儘管研製過程中出現很多意外,依然沒有退縮;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了能讓中國人民吃上白米飯,頂住各方壓力研究出雜交水稻,不僅讓中國人不再忍受飢餓,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跟著受益。

  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深深地觸動了我,斯人已逝,精神永存,他們是我心中的英雄,他們也讓我認識到堅持自己的信念理想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管前方的路多麼坎坷崎嶇,要想取得成功就要一直堅持下去。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操和堅持不懈、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加倍努力學習,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奮鬥一生!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9

  鄭曉龍團隊全景式還原抗瘧之路

  在研究過程中,屠呦呦和課題組的同事曾多次就青蒿素的提取方法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但屠呦呦直言:“科學研究不應該有禁區,不管是從中藥店買的藥材,還是野地裡長的植物,不管是水煎還是絞汁,只要研製出新的抗瘧新藥能救人命,就應該大膽地嘗試。”在編劇王小平看來,屠呦呦是個非常直爽的人,她極其專注於她的研究,所以不那麼在意人情世故,“我們的社會需要這樣的人,這種透明充滿了樸素的可愛”。

  在很多觀眾眼中,鄭曉龍與王小平出品必屬精品,《甄嬛傳》《羋月傳》等熱門佳作都由夫妻倆聯袂打造。而這次拍攝《屠呦呦的禮物》,鄭曉龍團隊更是匠心雕琢,力求品質。他坦言:“越是對細節的專業,越能讓觀眾感受到情節的真實。”為了追求這份真實,鄭曉龍團隊查閱數以千計的中醫古籍和原始中藥記載資料,跨越上千公里,輾轉北京、海南省陵水縣、浙江省寧波市等地,一遍遍地重新搭建場景,改造危樓,力圖以1:1的比例,全景式復原屠呦呦當年的工作場景。

  修復改造的過程極其瑣碎複雜,難度最大的當屬該劇的核心場景——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因為它屬於危樓,我們要從結構上真實地還原,工程量極大。”製片人敦淇說道。為此,劇組在密雲老廠房的基礎上耗費50天時間完成了中藥研究所的改造工作。為了找到屠呦呦團隊萃取青蒿素需用的7個大缸,道具組幾乎跑遍了中國各省市的大小市場,終於在寧波市象山縣找到了當地人醃製白菜的7個大缸。而在拍攝地海南,劇組也遇到了不小的困難,由於山路崎嶇,汽車無法到達取景地,在交通受阻、人力有限的艱苦條件下,劇組依靠人工搬運,將所有的裝置器材扛到取景地,重新搭建越南軍隊野戰醫院和試藥基地。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10

  小安東逃跑了,他想回家娶二妞,李延年問他,你回去,你能擋得住飛機大炮嗎?我們在這兒,是為了保護千千萬萬個二妞。班長說,他有個弟弟,很像安東,他可能回不去了,讓陳衍宗保護好小安東,讓他回去娶二妞。陳衍宗說,自從他們聽了小安東的故事,整個連都想讓小安東回去娶二妞。他們實現不了的夢想生活啊,只要小安東能實現就好啦

  陳衍宗,這個名字寄託了他爹對他的美好期望,早娶媳婦,多生孩子。可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願望,都實現不了。他天天唸叨著,唸叨著,最終,睡在了戰場上,再也醒不過來了

  羅厚才,一個熱愛武器,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一個從國民黨逃過來的兵,他也只是想早點回去生活,沒想到碰上了抗美援朝,又一次在無奈中上了戰場,他聰明,知道怎麼開坦克,他知道坦克的弱點,他勇敢,想入黨,想當戰鬥英雄,最後,他真的開上了坦克,他也真的,當上了,戰鬥英雄,開著敵人的坦克,打敗了敵人的坦克

  還有那個穿著美軍軍裝,混入敵營,捨身炸燬敵人的彈藥庫的排長,那個抱著炮筒撲向美軍的班長.......

  雖然這一單元的主角是李延年,可一個高地的堅守,一場戰役的成功,絕不僅僅是靠某一個指導員就能成功的。是每一個志願軍戰士程度地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了自己的戰鬥力,才有的一點一滴的勝利,是這一個個小勝利的累積,才有了一場戰役的勝利。

  突然就能理解,那些退役的志願軍,為何能堅守信仰,為人民服務。他們的命,是戰友給的,好好活,才對得起戰友們的命。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11

  《功勳》摒除了"人物傳記"的慣用敘事手法,集中闡述八位功勳人物取得成就時的高光時刻。八位主人公來自不同行業領域,性格也不盡相同,不同導演的拍攝風格各異,將帶給觀眾多樣的情感衝擊。在片方釋出的預告片中,伴隨著郭濤飾演的張富清滄桑有力的畫外音,八位主演飾演的功勳人物依次現身,他們是在不同行業領域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舍小家為大家的英雄。畫面在稻田、山間、醫院、戰場、實驗室等不同場景切換,一段段往昔的崢嶸歲月就是對功勳人物"忠誠、執著、樸實"品格的生動記錄和詮釋。

  《功勳》用單元劇的形式,將首批八位功勳人物的人生華彩篇章與共和國命運串聯起來。在預告片的結尾,王雷飾演的李延年發出的吶喊鏗鏘有力、振奮人心:"祖國會記得我們,親人會感激我們,是我們讓他們過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是我們讓敵人知道,我們的國家,無比強大,不容欺辱!"因為他們,中國人不再餓肚子;因為他們,中國人有了上天下海的能力;因為他們,中國人過上了和平幸福健康的生活。是他們的永不言棄才換來這無數個感動瞬間,共和國不會忘記他們的偉大功績!"

  每個單元的主角成為海報的主視覺,造型均緊密貼合時代背景和人物身份。比如,李延年背後是熊熊戰火,展現了其戰鬥英雄本色;于敏背後的一排排燈陣是他一生驗算各種資料的象徵;黃旭華背後是波濤洶湧的大海......而他們的親友、恩師們也依次出現在每張海報的下半部分,顯示著他們的成功背後離不開家人、同事、領導、戰友的理解與支援。海報下方的文字,也向觀眾傳遞了主旨:向功勳人物致敬,禮讚功勳人物的品格,號召更多的年輕人弘揚功勳模範精神。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12

  《功勳》在祖國72歲生日期間播出,意義非凡,它在告訴我們,經過了72年風風雨雨,今天中國的強大與繁榮來之不易,是靠千千萬萬個李延年們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是于敏和黃旭華們用智慧拼搏出來的,是像有張富清這樣基層幹部,面對困難百折不撓爭取來的。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實現著這個時代的華彩樂章。不管是李延年還是張富清,不管是于敏還是黃旭華他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為祖國盡忠,為前輩盡孝,為人民服務。

  我們從李延年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枚枚軍功章,而是他那種為了新中國“捨我其誰”的大無畏英雄精神,和氣壯山河英雄氣概。

  我們從於敏身上讀懂了,體現人生的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與貢獻,要實現人生價值就要不斷地砥礪前行,要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們從張福清身上看到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眾多優秀品質。他不畏犧牲,國家危難民族危亡時,他可以挺身而出,不懼生死,奮勇殺敵。他不爭名奪利,告別軍旅退役轉業時,他不恃功而傲,主動要求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為貧困地區奉獻一生。

  我們從黃旭華身上看到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定信念和崇高追求,體現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身殘志堅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

  講真,《功勳》給了我們太多的感動,我們都知道,“共和國勳章”,是以共和國的名義對英雄與先鋒致以的最為崇高的敬意,也是為了提醒我們不忘過去,不忘勳章背後的巨大貢獻與艱苦付出。《功勳》以寫實的手法,彰顯著功勳們永不褪色的理想、信念與情懷。作品以“國家敘事、時代表達”的藝術表達,在每個單元劇中,用獨特的人生“切片”展現英雄與先鋒的高光時刻,讓這些在國家史冊上閃閃發光的名字走向普通大眾。想到他們就令人肅然起敬,同時也讓我們熱淚盈眶。因為這才是真正中華脊樑!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13

  周迅連走路拿包都越來越像屠呦呦

  齊耳短髮,帶著一副棕色框架眼鏡,走起路來從不看人,出門總忘帶鑰匙,周迅演繹下的屠呦呦喜怒不形於色,獨來獨往,看起來有些呆呆的,但對青蒿的研究卻極其認真。導演盛讚周迅道:“我覺得周迅天生是做演員的料,塑造能力極佳,她像進入到這個人物裡一樣,連走路拿包的樣子都越來越像屠呦呦。”

  儘管已經拿遍了各類演技大獎,但與屠呦呦這個角色的相遇卻讓周迅犯了怵。“當時小平老師和曉龍導演說想讓我來演屠呦呦,其實我是很緊張、壓力很大的,因為我對那個世界不太瞭解,尤其是實驗部分,雖然請教了專業的老師,但由於熟練性不夠,專業度和準確度要時刻依賴專家從旁指導。”為此,在拍攝前,周迅特意去拜訪屠呦呦並和屠呦呦的同事們聊天,尋找共通揣摩角色。“我和屠老師的性格是有相像的地方,她鑽研醫學,我鑽研表演,所以這麼一轉換,我就摸到了一些門路。”

  在周迅眼中,屠呦呦是個非常冷靜的人,沒有太多的情緒表現,所以她刻意將屠呦呦的這一特質放大。有場戲講述屠呦呦所在的實驗室意外著火,“523”課題組前期的實驗成果在這場大火中毀於一旦,一向情緒穩定的屠呦呦哽咽地說:“我對我們‘523’專案會碰到什麼樣的問題,有過各種各樣的設想,唯獨沒有想過會著火,其實火災不是問題,火災反而對我們是個提醒,提醒我們……提醒我們對青蒿的……提醒我們對青蒿的提取工藝還有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是有漏洞的。”

  這場戲周迅含淚演繹,隱忍得讓人心疼,彷彿讓觀眾看到當年那個堅毅且內心極其強大的屠呦呦,雖心有不甘,但依然帶領著團隊勇往直前。

  屠呦呦的真實感,來自於她那種投身於事業後純粹的使命感。她毅然決然的勇氣,讓人不得不為之敬佩。

  《功勳》電視劇優秀觀後感 篇14

  《功勳》裡第一部真是難得的以我軍政工幹部為主角的好片。政治工作是我軍建軍強軍最鮮明特色之一,在黨史軍史上發揮了極大作用,遺憾的是之前表現政工幹部的片子太少了,尤其是主角。

  《上甘嶺》的指導員、《大決戰》的羅帥都只是次要角色,不過細看可以感悟他們的作用;《東進序曲》的黃主任戲份很重,但主要表現統戰工作。《亮劍》的趙政委其實真只是“管生活”,見不到什麼政治工作。《集結號》的指導員更是湊數。這次《功勳》全面展現了一個優秀政工幹部該是什麼樣,什麼叫軍政雙全。

  這裡面的獻禮劇很多,每一步都是儘量還原每個人物背後真實的故事,這一部功勳還是很符合,很優秀的。

  現在看到了周迅的屠呦呦板塊,周迅的演技真的很好,我認為,用最質樸的造型,最接地氣的演技才能讓觀眾有代入感,周迅把科學家嚴謹大膽的一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真的很優秀。

  在看張富清單元,非常令人感動,一位普通人把為國家為黨的奉獻做到了最極限,是每個普通人、黨員幹部應該學習的榜樣,確實配得上共和國的功勳,向張富清前輩致敬!

  剛開始沒怎麼看明白,跟李延年和于敏比好像沒有那麼出彩,越往後看越明白,張富清不但是戰爭年代的戰鬥英雄,更是普通人在普通甚至是艱苦工作崗位上的戰鬥英雄,真真正正共和國棟樑、功勳。感謝國家給這樣的同志頒發共和國勳章。

  李延年部分,各個人物鮮明,性格立場有始有終,劇情每集都有自己的核心矛盾。李延年部分看出了關鍵是導演,毛導太牛了,編劇好、道具好,各種拍攝方式也新潮。

  可以說是中國的“兄弟連”,每一集都可以擴充到一部電影。6集李延年合併剪輯後就是一部優秀的成熟的戰爭電影。而且比某湖精彩,如果考慮到是現實人物改寫,那精彩程度更加升級。

  此後的雷佳音部分因為與上級和同事以及家庭的關係,頗具看點,有緊張有幽默。

  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先輩的奮鬥結果,他們被寫在歷史上,他們的功勳我們也會永遠記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