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音樂劇《泰坦尼克號》觀後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音樂劇《泰坦尼克號》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1月22晚,應朋友之約,觀看了音樂劇《泰坦尼克號》,我被熟知的故事又一次打動了。

  音樂劇《泰坦尼克號》帶給我們的是視覺和聽覺上的饕餮盛筵。既高昂振奮人心又美得絲絲入扣浸人心扉的歌唱,讓我忽然想到音樂劇這種藝術形式是西方人的專利,舞臺上人物的造型和他們特有的音質都是無法替代的。用單一偏黑的灰色勾勒出浩瀚大海的畫面的主調貫穿全劇的始與終,在燈光強弱的變幻中,毫無單調之感,這是一種和諧之美,這種美是用大紅大綠無法奏效的肅穆的美。

  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平臺,劇作者用無所不能的音樂、歌唱為我們重現了人類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海難。1522這串冰冷的數字就是留在海底的他們的姓名,留下還有他們的夢想和激情。這就是人類深刻偉大的奮鬥精神。

  劇作為我們展示了在生與死、希望與毀滅的抗爭中,人性的種種形態。同時讓我們記住了那些動人的小故事:為愛情為誓言彼此不離不棄,留下來共同面對死亡的老夫老妻。忠實於職守的十五歲小船員,面對死神仍能沉著冷靜地向船長報告:船長,救生船已經全部安全下水了。

  無線電救助失敗了,造船人也無回天之力……。面對著把生命交給自己的上千條鮮活的生命,船長絕望了,他對著自己扣響了板機,他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現在,諸君要靠自己了!

  轟一聲巨響,承載著夢想的《泰坦尼克號》沉入海底,這夢想有造船人的',也有船的擁有者的,更多的是那些想漂洋過海前往美國尋求更好生活的人們的。

  船沉了,船停了,可停不下來的是人們的思考和疑問,這樣一艘號稱擁有自救能力、永不沉沒的船怎麼就沉了呢?如果船主不再三催促加速再加速,如果海上的夜晚不那麼漆黑,瞭望員就能早些時候發現航道上的冰山,如果船上的救生衣和船上的人數相匹配……人生真的沒有如果,人們也很難正視自己的偏見和自傲,尤其是有錢有權的人。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