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20篇)

焦裕祿觀後感範文500字(通用20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焦裕祿觀後感範文500字,歡迎大家分享。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

  最近一段時間,全國上下機關事業單位都在組織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這是一件好事情。在當前的國情下,在人民群眾溫飽基本得到解決,很多社會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我們的黨和我們的黨員確實需要重溫一下幾代領導人的思想政治理論。

  今天下午單位組織觀看電影《焦裕祿》,之前最早的時候我記得是在上高中的時候,學校組織看過,那時候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讓我們瞭解一下這個人物,學習他的奉獻精神,已經記不清楚當時是不是被電影的某些情節感染的潸然淚下,只是記得一個情節,就是用茶杯蓋頂著自己疼痛的胃部。今天再次看這個電影的時候,不僅僅是被其中很多的情節感動的淚如雨下,可能是因為自己當了媽媽的緣故;更多的是被焦裕祿這種精神所感動。從電影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不顧自己的身體,不顧自己的名譽,做出了很多實實在在的事情,贏得了民心。他在河南蘭考縣雖然工作了只有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但是這一年多的時間,每一分鐘他的心裡都想著人民,都為了人民群眾的溫飽問題而忙碌奔波著。電影中有一位和焦裕祿一起的領導幹部—吳書記,他的一言一行和焦裕祿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焦裕祿同志說過一句話: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黨就會滿意,人民群眾不滿意的事情我們的黨也不會滿意。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我們的黨代表的就是最廣大的人民群眾,黨的一切工作就是以人民群眾為根本,如果是脫離了人民群眾,那麼在那高談闊論什麼政治思想,一切都是空談。

  反思我們今天的社會,很多領導幹部的所作所為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有些甚至是損壞了人民群眾的利益。今天當我們的物質條件比較好的時候,我們的精神世界卻很空虛,為什麼?因為我們缺少了很多高尚的精神追求,比如奉獻、誠實、友善。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2

  看完電影《焦裕祿》,使我對黨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關心人民群眾疾苦,與人民群眾患難與共;不怕困難,不怕犧牲,不搞特殊,嚴於律已”的優良傳統進行了一次重溫,焦裕祿身先士卒,以身作則的投入到封沙、治水的戰鬥中。風沙最大的時候,他帶頭去查風口,探流沙;大雨傾盆的時候,他帶頭趟著齊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勢;風雪鋪天蓋地的時候,他率領幹部訪貧問苦,登門為群眾送救濟糧款。他經常鑽進農民的草菴、牛棚,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把群眾同自然災害鬥爭的寶貴經驗,一點一滴地集中起來,成為全縣人民的共同財富,成為戰勝災害的有力武器。

  焦裕祿對同志對人民滿腔熱情。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群眾的面前;在群眾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去關心群眾、幫助群眾。他的心裡裝著全縣的幹部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他經常肝部痛得直不起腰、騎不了車,即使這樣,他仍然用手或硬物頂住肝部,堅持工作、下鄉,直至被強行送進醫院。

  焦裕祿同志始終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他長期有病,家裡人口又多,生活比較困難,可是他堅決拒絕給他救濟。吳縣長送來的大米他送給了技術員;因為他把錢救濟了困難群眾兒子沒吃上紅燒肉;別人送的魚,他又讓孩子送回去,孩子沒有好衣服而讓同學嘲笑…點點滴滴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這是一個共產黨員無私的崇高革命精神的表現。

  今天,交通發達、物質豐富,與影片相比我們面臨的條件不同,環境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會面臨困難、困境和問題。在困難面前,我們要不推諉、不扯皮,迎難而上,實事求是,深入調查研究科學客觀解決困難和問題。

  今天,經濟快速發展,與影片中有著天壤之別,工作內容隨不同,但相同的是我們都在為人民服務。我們應當學習焦裕祿把職位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崗位,把職權看作是受人民的委託,為革命掌權。在生活上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做個群眾信賴的、組織放心的好乾部!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3

  晚上手拿遙控器隨意的換臺,無意中看到了焦裕祿正演到第二集,我一口氣看完,使我感慨萬千,焦裕祿同志的事蹟感人至深,在於他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焦裕祿同志的事蹟感人至深,在於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繫百姓,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焦裕祿同志的事蹟感人至深,還在於他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清正廉潔,勇於承擔責任。一、學習焦裕祿精神,提高黨性、道德修養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兒子、黨培養的優秀幹部,作為一個父母官,他沒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有著一顆愛民的仁厚情懷,深入百姓,體察民情,訪寒問暖。他前往蘭考縣委報到,衣著簡樸,輕車簡從,一路步行,當他看到一群飢餓的孩子時,他拿出了自己攜帶的全部乾糧;當他第一次參加縣委會議時,他提議與會同志先到蘭考火車站看一看,當看到鵝毛大雪中靜靜等待的饑民無奈的眼神、當看到火車來臨時饑民爭先恐後逃離家園的決絕,眾人被深深震撼;當他聽說政府的救濟糧沒有及時發放時,他震怒了;當得知養牛老人被牛角撞傷,生命垂危,想見他一面時,他不顧自己已經十分羸弱的身軀,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他還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資助更需要幫助的貧苦百姓……。面對雙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祿同志深情地說出“我是你們的兒子”,這是怎樣的一種人民情懷!這是多麼崇高的人格力量!

  焦裕祿同志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頂風冒雨,明察暗訪,不顧病痛,用科學發展觀描繪出了蘭考的新篇章。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4

  週五,爸爸買下了兩張《永遠的焦裕祿》的電影票,讓我興奮不已。在周天的早上,我和爸爸緬懷激情來到電影院,做好座位後,電影開始放映了。

  電影早期講述焦裕祿早年在洛陽礦山機器廠忘我的奮鬥精神,與當時蘭考三害帶來的災難。

  蘭考三害分風沙、鹽鹼、內澇,造成糧食無法生長,百姓無家可歸的災難,而焦裕祿同志聽到這個訊息後,執意要去當縣委書記,於是焦裕祿同志在蘭考當了475天的縣委書記。

  在災害期間,不斷有大量的百姓背井離鄉,坐火車逃往別處了,焦裕祿看到後決心將災難消滅,讓那些百姓們回到家園。

  在短短的475天中,焦裕祿同志帶領百姓群眾破災荒,救農田,讓百姓們有了家園,但因焦裕祿患有嚴重的肝病,每天都用茶杯蓋頂著肝,一疼就頂,別人都叫他去醫院檢查,他卻說,去啥,又不是多麼厲害,花那錢幹啥!

  百姓的家園有了,那吃啥,所以,焦裕祿在縣裡鼓動人們一起翻地,在土地裡,一米以下的地是好的,焦裕祿帶領群眾,親自到地裡耕地翻地,進這種奮鬥精神沒幾天,地就翻好了,種上了糧食,百姓們有了食物。

  可是,在大家高興沒幾天,一件事情發生了,焦裕祿因肝病住進了醫院,在住院期間,有大量百姓前來看他,但焦裕祿還不忘工作,問百姓們地怎麼樣,時刻記著人民群眾的利益。

  看完這部影片後,我非常感動,焦裕祿一生勤儉為民,無私奉獻,忘我奮鬥的精神鼓動了我,我也要好好學習,為人民服務。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5

  歲月流逝,難以沖淡人們對他的記憶;實幹精神,必將長久的激勵整個民族。焦裕祿紀念館幾百幅照片,全景式的展示著焦裕祿同志無數令人感動、激勵的事情。

  許多觀眾在圖片前凝望、沉思…

  一把右扶手有洞的舊藤椅,一支不是用於寫字而是用於頂住肝部止痛的自來水筆,一輛破舊的腳踏車。焦裕祿就是用這些來工作的。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他跑遍全縣149個大隊中的120個生產隊,跋涉20多公里,查清了全縣84個風口、1600個沙丘和大小河流。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儘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

  面對這些感人至深的畫面,我們感受更多的是激勵。還記得中央播音員在播誦穆青同志所撰寫的《縣委書記的好榜樣》文稿時,幾次中斷播音,失聲痛哭。在紀念館的留言本上,也記錄了人們對縣委書記好榜樣的敬意。“你是我們的驕傲,我向您致敬”;“你用你的一生譜寫了壯麗的篇章,我將踏著您的足跡,繼續前行”…

  如今,在焦裕祿同志精神的激勵下,淄博地區湧現出了大批的焦裕祿式的好乾部。在紀念館的最後,懸掛著崗位上活活累死的山東好民警王勤利、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的好局長趙作斌等的事蹟,他們用他們的事蹟踐行著先輩的足跡。

  宋人歐陽修說過,聖賢者“雖死而不朽,逾遠而彌存”。魯迅也說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裡,那就真真死掉了。”焦裕祿就是一個雖死猶生,埋在活人心裡,逾遠而彌存的高尚的人。他的精神,他的形象,將逾遠而彌存,歷經時日而愈加光芒四射。

  正如一位觀眾所說的,新的生命,已在這片土地上茁壯成長。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6

  《焦裕祿》這部電影塑了一個實事求是、清正廉潔、勇於承擔職責的黨的好乾部的光輝形象。

  1962年12月,焦裕祿被派到蘭考縣工作。應對蘭考逃荒的人民,他讓所有的黨員幹部用自我手上的買米、面的錢給荒民買東西吃。但自我只吃窩頭和小鹹菜。生活如此艱苦,但他還是處處想著別人。他是多麼有愛心呀!他不顧患病的身子。和風雨搏鬥,去考察災區地形,想了種種辦法去幫忙災民。災民從心裡面愛戴他,尊敬他。

  為了讓蘭考的災民能過上好日子,他都能夠犧牲自我,這是多麼偉大的精神呀!最讓我感動的是一次家中只剩下一點錢了,妻子說要給孩子做紅燒肉,可一出門,就碰上了焦裕祿,他說自我把錢送給別人了,不要買肉了。晚飯時,小兒子要吃肉,哭鬧著將窩頭扔到了地上。焦裕祿一氣之下打了孩子,讓他把窩頭拾起來,並耐心的說:“孩子,咱們有窩頭吃就已經很不錯了,有的人連這也吃不上呢”小兒子好象聽懂了爸爸的話,點了點頭,表示記下來了。

  在焦裕祿快住院的時候,還一向堅持工作,想著蘭考的人民。他總是這樣關心群眾而忘記了他自我。在他去醫院時,村民們老老少少不約而同的一個也不少的都來了,蘭考的人民說“必須要親自送他”。可見焦裕祿在蘭考人民心中是多麼偉大呀!

  42歲是一個人一生中施展雄心壯志,最輝煌的時期,可是焦裕祿卻匆匆的走了。雖然他走了,但他的精神永遠銘記在蘭考人民,全國人民的心中。我們要把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向發揚下去,為了祖國的事業奮鬥終生!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7

  3月27日晚6:00,在教育局統一安排下,我和機關幹部一起觀看了電影《焦裕祿》。儘管這已是我第二次看該部電影,但電影中焦裕祿那高大的形象始終縈繞在我的腦海中。儘管這些故事從小到大已經非常熟悉了,事實上大多偉大人物的故事也都是如此,但是看了這部電影我仍然是感動,再感動。在這個物質生活被高度誇大的時代,又有多少人肯為了別人的利益、別人的死活而真正的付出,我想焦裕祿作為光榮的典型,是該存在的,因為他代表了一些人,一些讓我們相信,這世界還有光榮和理想的人。一個那麼平凡的人物是需要何等的勇氣敢於和自然災害、惡人和疾病作鬥爭,又是需要何等的責任感,敢於在那麼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自己的事業,因為他有信仰,有著我們所缺乏的東西。看了《焦裕祿》的確給我的感覺有一絲嚴肅,看完後有一種被他平凡而偉大所湮滅的感覺,覺得我應該審視審視自己了。

  焦裕祿同志逝世距今已有40年,40年來,我們國家風雨變遷、滄海桑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對生活的觀念也變化很大,但我們卻依然記著焦裕祿這樣一位共產黨人的名字,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人們的心中,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無私奉獻、情操高尚、人格偉大;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鹼、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裡,造福蘭考人民;他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神不朽,精神逾遠而彌存。他的事蹟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1962年,年僅42歲的共產黨員焦裕祿,在冬天的寒風中調任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走進蘭考這片貧瘠的土地,迎接他的不是簇擁著的鮮花,不是經久不息的掌聲,而是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是飢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是大雪、是風沙、是饑荒、是荒蕪的土地,身為縣委書記,身上沒有官氣、闊氣,一件舊大衣是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他的兒女和老百姓一樣捱餓受窮。

  為了蘭考人民能擺脫窮困,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焦裕祿心甘情願地犧牲自己和家庭,在蘭考一年多的時間裡,他忍受著肝病的痛苦,日夜堅持工作,在狂風、大雨、沙窩、激流裡奔波,走了蘭考大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焦裕祿同志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在那簡陋而又潮溼的辦公室裡,他和同志一起規劃著蘭考縣的宏偉藍圖;在北風呼嘯,飛沙漫天的田間地頭,他和群眾一起揮鍬勞動;在寒冬雪夜,他踏雪百里把救濟糧食親手送到孤寡老人的手中。在那破舊的寫字檯前,他忍受著肝癌的巨痛,起草著治理風沙鹽鹼的方案。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從沒有考慮過個人的成敗,從沒有考慮過自己的得失,更沒有為求什麼政績而去弄虛作假。在他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風采和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有時候,在繁重的學習任務中,難免會有一些懈怠,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誘惑也難免會讓人有一些分心,甚至迷失了方向感。作為一名機關幹部,我更應該正視自己的人生,要用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來約束自己,而不是麻木地去活著。有了理想,才能有激情,只有把理想當成一種信仰,才能在平凡的人生中活出自己的不平凡。

  焦裕祿同志的事蹟給與我新的感受,新的啟迪和新的振奮,使我再一次認真思索著人生的真諦,人當怎樣活著?我們要做一個怎樣的人?作為一名機關幹部,我生活的環境遠比焦裕祿同志優越,但今天電影中的他讓我明白了生活的航向,讓我明白了人生的意義和自己所追求的目標。為此,我將以焦裕祿同志為學習的榜樣,勤奮學習,勤奮工作,不畏困難,艱苦奮鬥、求真務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焦裕祿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在任何環境下,都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以實際行動為羅田教育事業發展而盡心盡力,添磚加瓦!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8

  焦裕祿這個熟悉的名字,自打上小學時課文中就已熟悉的名字,他的先進事蹟可謂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透過這次觀看影片《焦裕祿》,使我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更進一步認識,當影片中出現的親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送回一桶魚、雨夜抗洪、治沙栽桐,每一幕都讓人流下了感動的眼淚。

  人們深情緬懷名字,在呼喚崇高而不朽的精神;為服務的精神,無私奉獻的精神,艱苦奮鬥的精神;是在向每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為鞠躬盡瘁的公僕,絕騎在頭上作威作福。幹部,時時把的疾苦心上,以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滿意不滿意,贊成不贊成,想問題、辦事情的點和歸宿,才會擁戴你、支援你。反之,置利益於不顧,當官作老爺,欺壓百姓,終將被所唾棄。

  焦裕祿從一個條件較好尉氏縣調到蘭考,受命於危難之時,不攀他人,不講條件,光明磊落、襟懷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樹立了一座共產黨員的豐碑,為我們後來人,確立了一個標杆。

  他那種對崗位的熱愛,把工作崗位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以幹好工作為目標,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反過來又將學到知識,練就的本領,全部用到工作中。這種精神,對我們現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種教育。在他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在病房裡還在學習,這種愛崗敬業,無私無畏,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焦裕祿同志說:“群眾滿意才是檢驗工作好壞的標準!”,“我是您的兒子,代表毛主席來看您了!”這些樸實的話讓人銘刻心骨。可現實生活中,我們有些領導幹部卻離群眾越來越遠,大部分時間就是呆在辦公室、會議室或招待所,有時下到基層也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更有可恨者,沒有攝影不出門,沒有記者不發言。

  電影中焦裕祿不是不食人間煙火,他那高大全的.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情味。同志愛、天倫樂、夫妻情一個個鏡頭讓人感動,讓人落淚。焦裕祿在蘭考只有一年多的時間,也許從現在的眼光來看他沒有多大的政績,可是瑣碎整合求是,平凡造就偉大。焦裕祿,一個以忠誠、愛民、科學、創造、實幹、奉獻的化身,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財富。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9

  從喧囂到平淡,從極力渲染到冷靜思考,都市人漸漸成熟,他們用現實的眼光看英雄。英雄是活生生的人,但他們又不同於普通的人,這就是電影《焦裕祿》告訴我們的一個道理。

  影片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也沒有什麼氣撼山河的壯舉,甚至連插曲都那麼土,但看罷全片,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影片中有這樣一組鏡頭:報到的第一天,焦裕祿衣著樸素、態度謙恭,致使公務員竟以為他是要飯的,先聲奪人,讓你覺得焦裕祿身上確實有種不同於其他幹部的東西。在縣委的第一次會議上,作為第二書記的焦裕祿坐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記錄下各幹部的看法。第一次講話沒有信誓旦旦的保證,卻讓全體幹部到火車站去親眼目睹一下蘭考人民冒著大雪痛苦而無奈地離鄉背井的一幕,給每一個幹部上了一堂無言的課。這一組平凡的鏡頭折射出了焦裕祿高尚的情操。

  看完影片,我想到老詩人臧克家的一句詩:“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頭,想不朽,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屍首爛得更早;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臧克家是為魯迅先生而作此詩的,而魯迅先生同時又自謂:“俯首甘為孺子牛。”在《焦裕祿》這部電影中,我找到了“孺子牛”這個詞最精當的註釋。

  忘不了,多少個夜晚,他縮在屋角沉思;忘不了,多少個白晝,他奔波在黃河故道;忘不了,多少家的門檻,他都跨過;忘不了,多少人的家事他都瞭如指掌。他說他是人民的兒子,他說他是毛主席派來的。他,焦裕祿,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他雖然沒有豪言,沒有壯語,但是,他的話,他的故事,已經深深地烙進了蘭考人民的心中,同時,也深深地烙進了每一個觀眾的心中。

  焦裕祿——你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0

  焦裕祿老書記離開我們已經50年了,作為新時期的一名縣委書記,對他最好的緬懷就是踐行和弘揚好焦裕祿精神。他可歌可泣的業績,成為了每一位縣委書記和廣大黨員學習的光輝榜樣,也是我立言、立德、立行的“量身標尺”和“精神燈塔”。

  焦裕祿在蘭考工作的點點滴滴,完美地詮釋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責任擔當。“責任擔當”四個字,字面普通,卻內涵深邃。嘉善地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肩負著建設縣域科學發展示範點這一神聖使命。作為縣委書記,我常捫心自問:自己在勇擔示範點建設國家使命、為長三角地區作示範上做得夠不夠?在推進省級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創造新經驗上做得夠不夠?在把握38萬嘉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真正實現“物質富裕、精神富有”上做得夠不夠?對照焦裕祿這一標杆,我感覺,自己缺的正是擔當責任的高遠境界和樸素情懷,迫切需要牢固確立事業意識,當好“掌舵人”、跑好“接力賽”,自覺帶頭在先,充分激發嘉善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的主人翁意識,在“擰成一股繩”中擔負起黨和人民賦予嘉善這個小縣的“大責任”。

  每一次對照焦裕祿的奮鬥精神,對我來說,都是一次作風差距的深刻反思、一次精神思想上的深刻洗禮。論條件,再苦苦不過焦裕祿;談困難,再難難不過焦裕祿;講作風,再硬硬不過焦裕祿。深刻剖析自身,我認識到自己直面轉型升級、深化改革等縣域科學發展共性難題的膽識不夠足,親力親為衝在治水第一線、打造江南美麗水鄉的作風不夠硬,破除小富即安和守攤思想、敢闖敢冒的勁頭不夠足。歸結起來,根本原因在於自己的奮鬥精神淡化了,一定程度上存在畏難情緒,怕惹“馬蜂窩”,怕背“炸藥包”,沒把奮鬥作為一種責任擔當起來,存在奮鬥定力不足、奮鬥方法不當、奮鬥本領不高的問題。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就是要帶頭奏響“奮鬥”這一時代強音,帶領幹部群眾鼓奮鬥勇氣、激奮鬥精神、鉚奮鬥勁頭,抓緊幹,科學幹,啃下難啃的硬骨頭。

  對照這樣一面穿越半個世紀的“明鏡”,自己雖是從農村一步步走上領導崗位的,但不知不覺中漸漸遠離了群眾,習慣於以“上網”代替“上門”,以“電話”代替“談話”,重視進“家門”,忽視了進“心門”,群眾路線在踐行中由“實”變“虛”了。特別是與焦裕祿“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境界相比,自己身上多少還存在一種高於群眾的領導感和遠離群眾的距離感。當前,嘉善要建設“民生幸福新家園”,對於我,這裡的群眾就是我成長的土和水,紮根這片土地奮鬥,就是要向焦裕祿看齊,多想群眾少想自己,多想事業少想名利,與群眾“面對面”消除距離,“手拉手”凝聚力量,“心貼心”真情辦事,用自己的“辛苦指數”去換取鄉親們的“幸福指數”。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1

  暑期裡,我觀看了《焦裕祿》這部電影。焦爺爺為蘭考日夜操勞的那一幕幕,深深地打動了我。

  焦爺爺非常關心人民的疾苦。影片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鏡頭:焦爺爺風塵僕僕地來到蘭考縣委上任,路上遇到一群飢餓難忍、沿街乞討的孩子,他們緊緊地抱著他,伸出一雙雙瘦小的手,向他討吃的。焦爺爺的心顫了,他立即拿出身邊的饅頭,全都給了那些孩子。孩子們都開心地笑了,可焦爺爺卻十分難過。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怎麼能忍心看到這些孩子沿街討吃、忍凍捱餓呢?於是他邁開大步,急匆匆走進了縣委小院,去迎接一場新的“戰鬥”。

  焦爺爺上任後,嘔心瀝血,思考蘭考前途,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慷慨激昂地對幹部說:“我們辛苦不就是為了讓蘭考人民的生活好起來,讓我們下一代人健康地成長嗎?一個幹部,只要他能看到人民的疾苦,心裡想著人民,就一定會有使不完的勁兒。”

  焦爺爺還特別重視下一代的品德教育。一天,他答應小兒子買肉給他吃。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卻把買肉的錢全給了一位生病的群眾。吃飯時,端上桌的菜依然是素菜和窩窩頭。小兒子看到後,一個勁兒地吵著要吃紅燒肉,還把窩窩頭丟在地上。這一下,焦爺爺生氣了,便打了小兒子。小兒子傷心地哭了。當時,我也為孩子感到委屈,因為他爸爸已經答應了呀!再說想吃點紅燒肉,要求不算過分。焦爺爺也感到委屈了小兒子,便抱起他說:“不要哭了,都怪爸爸把錢花了,是爸爸不好,爸爸不該打你。”接著,他又深情地對兒子說:“糧食是勞動人民種的,是從很遠的地方運來的,你知道嗎?那些種糧食的伯伯都吃不上窩窩頭,我們更要愛惜糧食。來,把窩窩頭吃了吧。”看到這兒,我的眼睛溼潤了。每當我端起白花花的米飯,耳邊總想起焦爺爺親切的教誨。於得,我暗暗提醒自己:我們這些在蜜糖裡泡大的幸運兒,可要永遠記住“汗滴禾下土”的勞動人民,還要珍惜“粒粒皆辛苦”的勞動成果啊。

  焦爺爺當了多年的縣委書記,但他的生活卻那麼清苦。他兩袖清風、一心奉公的高尚品德,為我們下一代樹立了光輝的榜樣。焦爺爺對黨的忠誠,對人民的摯愛,對革命事業的無私奉獻,給我們這一代,乃至世世代代都留下了一筆不可估量的精神財富。

  啊,敬愛的焦爺爺,我們懷念您,人民需要您,時代在呼喚您……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2

  在縣會務中心觀看電影《焦裕祿》。透過觀看,焦書記那高大的形象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焦裕祿是艱苦樸素的典範,常年穿的是打著補丁的衣服,一件舊大衣成了他禦寒的唯一之物。他嚴於律己,克己奉公,吃的是窩窩頭,小鹹菜。在下鄉救災治澇的數月艱苦奔波中,總是自備乾糧,手拿雨傘,和群眾一起戰洪水,探流沙,查風口。他堅持生活在群眾之中,和群眾同甘共苦,哪裡最艱苦,哪裡就有他的身影。他一心為公,一心為民,唯獨沒有自己。

  一、學習焦裕祿精神,提高黨性、道德修養

  焦裕祿同志是人民的好兒子、黨培養的優秀幹部,作為一個父母官,他沒有高高在上,發號施令,他有著一顆愛民的仁厚情懷,深入百姓,體察民情,訪寒問暖。他前往蘭考縣委報到,衣著簡樸,輕車簡從,一路步行,當他看到一群飢餓的孩子時,他拿出了自己攜帶的全部乾糧;當他第一次參加縣委會議時,他提議與會同志先到蘭考火車站看一看,當看到鵝毛大雪中靜靜等待的饑民無奈的眼神、當看到火車來臨時饑民爭先恐後逃離家園的決絕,眾人被深深震撼;當他聽說政府的救濟糧沒有及時發放時,他震怒了;當得知養牛老人被牛角撞傷,生命垂危,想見他一面時,他不顧自己已經十分羸弱的身軀,深夜冒雨前去探望;在一家老小尚未溫飽的情況下,他還用自己本不富裕的收入資助更需要幫助的貧苦百姓。面對雙目失明的老人,焦裕祿同志深情地說出“我是你們的兒子”,這是怎樣的一種人民情懷!這是多麼崇高的人格力量!

  二、學習焦裕祿精神,立足本職,建功立業

  焦裕祿同志在工作上實事求是、身先士卒,頂風冒雨,明察暗訪,不顧病痛,用科學發展觀描繪出了蘭考的新篇章。為鎖住肆虐蘭考的風沙,他帶領通訊員,推著腳踏車,親自調查風沙的起因,在黃河故道的沙丘上,劇烈的病痛讓他滑下了沙丘,但他沒有退縮,忍痛堅持工作;當得知泡桐樹可以在當地惡劣的環境下生長,對改善氣候環境有巨大作用時,他親自到苗圃瞭解情況,部署植樹防沙工程,並親手在沙丘上種下一株泡桐。

  當得知在苗圃工作的唯一的大學生要離開蘭考返城時,他抓起一把蘭考的泥土,忍著肝癌的折磨,跌跌撞撞跑到火車站為他送行,沒有責怪,沒有批評,只是交待大學生回城後不要忘記曾經生活過的這片土地,把蘭考的泥土做一下化驗分析,為改變蘭考的自然環境提供科學依據;為解決夏季水患,又是他在洪水季節,帶領幹部群眾,頂風冒雨,檢視水情,在看到村幹部面對災情一籌莫展,垂頭喪氣時,又是他一句“吃別人嚼過的饅頭不香”的樸實思想,振聾發聵,激起了大家戰天鬥地的豪情。

  三、學習焦裕祿精神,培養正直無私、清正廉潔、勇於承擔責任的工作作風

  焦裕祿同志的精神是共產黨人先進性的體現,我從焦裕祿同志的精神中受到深刻教育和啟發,去學習他挺身而出,主動承擔責任,學習他大公無私、一心為公的精神,贏得了黨和群眾的支援和擁護,學習他一切為了人民群眾,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始終堅持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按照“四幹兩努力”的具體要求,進一步強化工作措施。

  以第三次大走訪活動為契機,深入群眾家中,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工作熱情,全身心工作努力,提高認識,統一思想將大走訪工作做好,做到將大走訪活動真正走了,走好了,走近了,進一步增長執政本領,昇華心靈,從群眾中取得不竭的力量源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定不移的為自治縣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大局穩定貢獻一份力量,向黨和人民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3

  在我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時候,就聽說過人民的好書記焦裕祿。那時候我只知道他在蘭考縣致力於治理鹽鹼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但是在觀影以後,對於焦裕祿同志身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個領導幹部的認真勤懇和奉獻精神我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

  我們黨對於群眾路線歷來的解釋,正如毛主席講的,無非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集中起來,堅持下去。這就是正確地反映群眾的意見,然後正確地領導群眾。黨的正確的路線、政策是從群眾中來的,是反映群眾的要求的,是合乎群眾的實際的,是實事求是的,是能夠為群眾所接受、能夠動員起群眾的,同時又是反過來領導群眾的,這就叫群眾路線。

  焦裕祿同志身為一名縣委書記始終都在貫徹著群眾路線,瞭解群眾的需求,為群眾謀福利,辦實事。在他剛剛上任時,就關注到了火車站候車群眾缺乏物資、挨餓受凍而不得不離鄉背井的苦楚,因此他依然放棄了自己的補貼特權,下放救災物資,與群眾們同甘共苦。他俯首甘為孺子牛,鞠躬盡瘁為人民,無私奉獻、情操高尚、人格偉大。

  縣裡種植泡桐的大學生決定離開蘭考,迴歸故里的時候,焦裕祿同志依然為他送上誠摯的祝福,最終也是他的無私和真誠挽留了大學生。無論條件有多困難,需求有多迫切,焦裕祿同志始終一心為民,一切為了群眾,這樣的奉獻精神讓人震撼。他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鹼、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裡,造福蘭考人民。

  由於蘭考的特殊氣候和物資的匱乏,領導幹部們許多罹患了浮腫病,生命岌岌可危,因此焦裕祿同志寧可自己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和風險,也要為其他的幹部爭取到更好的治療條件和食品補給,他關注群眾的一切需求,他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繫,心裡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所以他人雖死而神不朽,精神逾遠而彌存。他的事蹟感動了整整幾代人!

  雖然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我們並沒有經歷那樣艱苦的年代,但是共產黨員的黨性不能變,一心一意為群眾的宗旨永遠不能變。新時期的黨員依然需要焦裕祿同志這樣的奉獻精神,積極走群眾路線,發揮好領導帶頭作用,續寫新中國的華麗篇章。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4

  親人送葬、雪夜送站、挽留技術員、送回一桶魚、雨夜抗洪、治沙栽桐……電影裡的每一幕都讓人感動、每一幕都讓人落淚,離開大禮堂好長時間,我的心情還不能平靜。焦裕祿的工作動力從哪裡來?我的感受有三個:對黨的忠誠,對崗位的熱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一是對黨忠誠。就是要堅定黨的宗旨,執行黨的決定,維護黨的形像,嚴守黨的紀律。1962年蘭考遭遇自然災害,30萬人民群眾衣食無著,縣裡的許多幹部用圍攻組織部長方式想方設法往外調,可焦裕祿卻從條件較好尉氏縣調到蘭考,受命於危難之時,不攀他人,不講條件。僅這一點就值得我們許多人汗顏,我們現在就有一部分同志領導安排工作皺眉頭,完成工作講客觀。工作中,焦裕祿遭人誤告,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不氣餒、不摞挑子,一如既往的幹工作,因為他始終想信上級黨委會正確處理他的問題。不像個別同志遇到一點挫折,就發牢騷,就向領導喊冤叫屈。焦裕祿同志光明磊落、襟懷坦白,用自己的言行樹立了一座共產黨員的豐碑,為我們後來人,確立了一個標杆。要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受人尊敬的人,我想既不能看官位,也不能看財富,要看他為社會做了什麼,為老百姓做了什麼。

  二是對崗位的熱愛,就是把工作崗位當做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以幹好工作為目標,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反過來又將學到知識,練就的本領,全部用到工作中。“黨是叫我們帶領30萬蘭考人民戰勝災荒的,而不是來送人民群眾逃難的……”。他上任之始,沒有忙著樹官威,建衙門,而是扛著背窩卷一頭扎進了牛棚。為治風沙,牛棚裡訪到老園藝場長,火車站臺上打動了技術員,身先群眾,一鍬一鍬栽下泡桐。為抗洪,大雨滂沱,天黑水深,擋不住他前進的路,一首團結就是力量,讓無數人為之動容。焦裕祿同志這種精神,對我們現在的有些人,也是一種教育。出工不出力,上班謀私利;幹事怕擔責,遇難繞道走。焦裕祿身患重病,卻依然堅持工作,在病房裡還在學習,這種愛崗敬業,無私無畏,艱苦奮鬥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5

  第一次看這部經典老電影應該是在小學或者初中某個時候,已經沒有了太多的記憶。再次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電影是我對這部電影第一次認真和全面的感悟,過程中有幾次淚水在打轉,情緒久久不能平靜,於是想寫出一些感悟來表達對所受教育的敬意。

  最質樸的情感永遠感人。在觀影之前一直在擔心,24年前的拍攝技術,24年前的敘事手法和當時追求高大全的宣傳導向,在今天看來會不會落伍,會不會與社會的變化格格不入。但是當電影開播後,所有的擔心變成了多餘,真實的畫面,樸實的語言,真誠的情感,揪住了我的'心,一直到電影結束。這個經歷也轉變了我的部分認知,原來時代怎麼變遷,科技如何發展,人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並未病變,那些淳樸、真誠隨著時間的流淌,日久彌新,依舊能讓人淚流滿面。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領導幹部心裡有沒有真的裝著人民群眾,自己心裡最明白,群眾心裡也很明白。對群眾的感情掛在嘴上是沒有用的,要放在心裡,體現在行動上。把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做事就不會先想到自己,就不會只想到自己,就會吃苦在前,奉獻在先,群眾也會把你當成兒女,當成父母,給予支援,給予崇敬。

  努力做好頂樑柱和主心骨。領導幹部是管理團隊和人民群眾的領頭人,當好領頭人就要有頂樑柱的能力和主心骨的精神。頂樑柱的能力就是能夠抓住主要矛盾,找準工作方法,解決困難和問題,當然這些不是靠自己閉門造車就能產生的,需要到群眾中去,進行調查研究,群眾是和自然最接近的實踐者,有很多寶貴的經驗,領導幹部虛心學習,認真梳理就能從中得到正確的解難題之道。主心骨的精神就是要激發起大家的信心,產生戰勝困難的決心。當然,信心和力量不是喊一喊就有的,必須要自己帶頭幹,自己帶頭做,“以令率人,不若身先”。領導幹部衝在前面,人民群眾才願意跟在後面。領導幹部毅力越強,群眾就會跟的越緊。

  無私精神造就幸福的家庭。對於電影內容而言,焦裕祿的家庭無疑是個悲劇,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作為父親和丈夫的光明磊落,無私奉獻,給兒女和妻子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父母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兒女也會更加懂事,更加正直,不會出現部分“官二代”那樣的紈絝子弟。領導幹部具有無私精神,處處一心為公,家庭不見得富麗堂皇,但一定是幸福平靜,踏實穩定。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6

  又一次觀看由河南影視製作集團等聯合策劃拍攝的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對我的心靈又是一次巨大的震動。黨員的信念與責任得到進一步昇華。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僕情懷,凡事探求就裡、“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的求實作風,“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的奮鬥精神,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觀看影片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電影中主人公焦裕祿下基層、訪民情、賑災救濟百姓、雨夜抗洪、治沙種梧桐、帶病堅持工作等一幕幕感人事蹟使人感動,每幕都讓人落淚。焦裕祿同道的事蹟感人至深,在於他時刻不忘自己是一位我黨員,時刻不忘黨的宗旨;焦裕祿同道的事蹟感人至深,在於他懷著一顆赤子之心,公而忘私,心繫百姓,一切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為重,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焦裕祿同道的事蹟感人至深,還在於他一切從實際動身,實事求是,清正廉潔,勇於擔當,勇於負責。焦裕祿同道是黨和人民的好乾部、好兒子,是我們全體黨員幹部學習的楷模和榜樣。透過觀看影片,讓我對焦裕祿的熟悉得到進一步昇華,更讓我體會到了為人民服務的真正內涵。透過觀看影片,主要學習他對黨和人民的虔誠、對崗位的酷愛,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

  我們要學習宏揚他“心裡時刻裝著群眾”的公僕情懷。焦裕祿同道視人民群眾為衣食父母,誠心誠意當人民公僕,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對黨宗旨的一種執著;他堅持依託群眾,向群眾學習,透過找農民群眾瞭解情況、實地考察試驗總結出治理“三害”的辦法。群眾線路是黨的生命線,是我們黨在長時間鬥爭中構成的,是我們的傳家寶。人民群眾始終是黨的氣力源泉和成功之本,丟掉群眾觀點,我們就得不到群眾的擁戴和支援,丟掉群眾線路,我們就沒法從群眾中汲取聰明和氣力。焦裕祿同道把人民放在心中至高的位置,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的公僕情懷值得我們共同學習。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7

  上週我跟著學院的同學一起觀看了電影《焦裕祿》,看過之後,我不禁一次一次的落下了滾燙的眼淚。焦裕祿這個名字,體現了一種崇高而不朽的心靈:為人民服務心靈,無私奉獻心靈,艱苦奮鬥心靈;他向每一個黨員幹部發出忠告:永遠要做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公僕,絕不能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只要時時把人民疾苦放在心上,以人民怡悅不怡悅,人民允許不允許,人民愜意不愜意,人民贊成不贊成作為想問題、辦事情登程點和歸宿,人民才會擁戴你、支援你。

  在火車站當滿載著逃荒的人們的火車隆隆離去後,焦裕祿撿起在一派狼藉中豁然躺著的那半個野菜窩頭在流淚,那是一個共產黨員心繫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痛苦的淚;這樣的鏡頭在電影《焦裕祿》中比比皆是,但一次又一次的流淚並沒有削弱焦裕祿同道的偉大形象,相反為廣大觀眾重現了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普通而又光榮的共產黨員的形象。他是那麼的偉大,卻又那麼的平庸,他就生活在我們的中間,並不是那麼的高不可攀,他把全副身心投入到黨和人民的事業的奮鬥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他的親民愛民、艱苦奮鬥、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品質在人民群眾中樹立起一座無堅不摧的心靈豐碑。

  我國改革事業已進入了關鍵時期,在新舊經濟體制交替、轉換過程中,新問題新矛盾將層出不窮。要持續、疾速、健康地發展經濟,必須治服前進中一個個艱難,這就要求我們各級幹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轉變作風,必須像焦裕祿那樣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絡群眾的作風,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心靈。今天有黨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祿那樣的好乾部,群眾積極性和創造性必會大大發揚,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必將如虎添翼,煥發出更大活力。

  在他生命終止的一刻,他還想著黨交給的任務沒有完成,蘭考的災情還掛在他的心上。他讓女兒採來一束麥穗放到他的枕邊,讓他一直聞著麥香離去。這就是一位剛強的共產黨員臨終前的遺言,把最後的寄託,最後的遺願都融入所走過的每一寸土地上,留給世人悲壯的一幕。

  我沒有經歷過那樣的時期,那樣的環境下是如何造就了象焦裕祿這樣的悲壯人物,那些平民百姓是如何愛戴他的。但我從影片中確實感受到了時時在在存在的歷史,沒有歌聲便沒有生命,尤如沒有太陽便沒有生命一樣。焦裕祿正是用他平庸而有偉大的一生譜寫了一曲生命的精彩華章。他的後光形象就象太陽一樣照耀著大地,經久不滅。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8

  今天觀看了電影《焦裕祿》,進一步瞭解了焦裕祿同志的生平和先進事蹟,感到很有意義。

  他那種身先士卒的工作精神。現在的人看來,焦裕祿所做的那些訪貧問苦、慰問群眾、勘探風沙、檢視災情等事情,完全可以讓自己的副手,甚至於秘書代勞。但是,焦裕祿卻總是輕車簡從深入一線,那種“車”充其量就是破腳踏車,那種“從”無非是一兩個頂多三五個必須隨行的人員。他那種“吃別人嚼過的饃沒有味道”的思想,值得我們深思。

  他那種吃苦在前的奉獻精神。對於過去縣領導心安理得享受著的特殊待遇,焦裕祿硬是帶頭給取消了。當女兒在向母親埋怨自己的衣服破舊的時候,當孩子們歡天喜地要吃魚的時候,當兒子一氣之下扔掉手中的窩窩頭的時候,我想焦裕祿的心肯定在滴血,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子女?哪個父母不想讓自己的孩子們過上好日子?在這些私情面前,焦裕祿想到的卻是如何維護黨的形象。這是一種痛苦的抉擇,也是一種崇高的抉擇!

  他那種敢於承擔責任的負責精神。當上級來調查處理問題,別人又樂於替他承擔責任的時候,焦裕祿以坦白的襟懷和無畏的膽識,斬釘截鐵地承認是自己做出了決定。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展現出的是他對黨的忠心,是他坦蕩的胸襟和淡泊的姿態。

  焦裕祿心裡想著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因為他知道黨的形象,需要在為人民服務中去維護。在他的事蹟裡,沒有震耳欲聾的高談闊論,沒有故作高深的反覆思考,他認準的只有一條:一切為了人民。人民群眾當時那麼擁戴他,人民群眾現如今那麼懷念他,就是因為“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的。

  今天,透過觀看電影,我們不光是緬懷焦裕祿同志,更應該學習焦裕祿同志精神,努力幹好本職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群眾路線。在工作和學習中要學習焦裕祿同志艱苦奮鬥、艱苦樸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素質,要結合工作和自己實際,接受學習教育,思想上要認識提高,著力重點,解決工作作風、工作紀律、工作效率、工作事業心、責任。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19

  有人說過,真正的偉大紮根於真正的平凡。很多人帶著光環傲於俗世,泯于堅持,但有些人甘於平淡,時光流轉之中,歷久彌新。或許這不僅僅是一個人的銘記,而是一種精神的傳承,焦裕祿,真正的平凡,真正的偉大。

  “我絕不離開”

  災荒之中的蘭考,滿目瘡痍,黃沙無盡,鹽鹼四布。蕭條瀰漫,一句豪情壯志卻如利斧,劈開萬仞巨山,激盪人心,“不改變蘭考的面貌,我決不離開這裡。”一份勇氣,飽含堅持,帶領群眾抗風沙、戰鹽鹼、堵風口,栽下了泡桐幾百裡,福澤後人。

  我們驚歎於這份成績之時,更讓人折服的也應是那份從容,大氣,“感謝黨把我派到最困難的地方,越是困難的地方,越能鍛鍊人。”他說到,他也做到,我們是否可以學到?安於享樂、明哲保身,得過且過難道不是大多數人的生活寫照?時過境遷,現在的“困難”與當年的“困難”不可同日而語,而實踐之人卻寥寥無幾。反思,對於我們,任重而道遠。

  “我們有責任”

  衣衫襤褸滿面塵垢的孩子、飢寒交迫逃荒要飯的災民,誰的責任?焦裕祿斬釘截鐵的回答,“我們有責任”。敢於承擔才能敢於改進,魄力是一個領導者的素質,勇氣更是一個領導者的必備。回看現實,互相推諉,含糊其辭,模稜兩可似乎才是為官之道,不過圓滑之下,必是平庸,處處無縫必是處處無功。

  害怕責任的承擔,逐漸成了一種病態。怕訛詐,所以選擇視而不見,怕欺騙,所以情願裝聾作啞,冷漠、自私、缺乏信任,愈演愈烈。什麼時候我們能大聲說出“我們有責任”,那份和諧豈是現在所能預見?

  “死了也要看著蘭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是個平凡人,他會累,會病,與常人無異,可是在病中,他心繫蘭考,生命不息,戰鬥不止,這是異於常人的高貴。他選擇將自己埋於沙漠之中,期望用自己的靈魂再續畢生未盡的夢想。執著於此,堅持於此,讓人歎服。

  我們常說如果有種“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氣勢”,什麼事不能成功呢?這是最樸實的方法,也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方法,人人都懂,但不是人人都會。遙遙無期往往伴隨著日漸瀰漫的絕望,一路堅持的辛苦消磨了最初的那份鬥志,堅持的少了,所以成功的也少了。焦裕祿的成績不需要評判,但是這份“雖九死其猶未悔”,“死而後已”卻實足值得我們效仿。

  “經典”常常與“過時”相伴隨,那是因為缺少與時俱進,焦裕祿已逝,焦裕祿的意義可以幻化成符號,成就經典,指引當今,那這種經典就意味著改變。

  焦裕祿觀後感500字 篇20

  4月7日下午第四節課,學校組織集體觀看了電影焦裕祿。主演焦裕祿的演員個子不高,皮膚也不白皙,也不像時下的男演員一樣花俏,就是那個時代的衣服,沾滿了灰塵,頂著風而來,也有著當地特色的沙土味道,可是就這樣的寫實演繹,就是焦裕祿工作生活的場景就不由得讓人潸然淚下。

  本文采取的是倒敘的方式,開頭就是一場人頭攢動的葬禮,現場濃郁的悲痛氛圍,讓觀看的我們一瞬間也禁了聲,心裡壓抑不已。焦裕祿是一名黨員,它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不是聚餐,不是坐在會議室裡喝著茶水開會,而是領著領導組們去火車站,當時我也疑惑了,火車站?不就是人多些,去候車廳裡看人有什麼意義?當看到飛揚的大雪中地上坐著黑壓壓的一地人的時候,心也不由得震顫了,作為一名年輕的教師,說實話我從來沒有見到過也更加沒有想象過那樣的場景,汽笛的聲音一響起,孩子們的哭聲,人們的嘈噪聲,擁擠的的人群……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也不由得想,我學到了什麼?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學生們的縣委書記?說實在的,我也突然發現自己還有很多的不足,不管因為什麼樣的原因,我們在工作中確實沒能做到最好,沒有能夠真正的走進所有學生的心裡。

  我們說關心愛護學生,但是仍然沒有全部的瞭解,尤其是每年帶新學生的情況下,工作時間越久,似乎工作的熱情也因為各種情況在自主或者被動的消減,蘭考的環境惡劣如斯,焦書記尚能如此貼近村民的生活,我們只是區區的百十名學生,又有什麼理由和藉口呢?

  從焦裕祿同志身上體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不怕艱難困苦。不畏流血犧牲的銳意進取,廉潔奉公的高貴品質。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下一步我的工作目標是:從細微處入手,多花時間去了解學生,進而關愛和幫助有需要的學生,更高效的工作和教學,為此,在過去的一個學期中,我已經堅持基本上每天中午都在辦公室進行輔導,雖然英語成績仍然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和全體同事都會加倍努力。讓孩子們成為懂禮貌、講衛生、明是非的孩子,也讓他們真正的享受學習的快樂。

  焦書記代表著那一代共產黨員的領導,這種純粹感讓我們觀看的人似乎心靈都得到的淨化,我們也在不斷的反思,不斷的進步,我們相信有付出就有收穫,即便開的是小小的花,也可以芬芳天下!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