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

《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範文(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1

  全篇最讓我難以釋懷的無疑是第一篇《乘風》,在面對是日軍將繼續前進,可能覆滅群眾和團隊的危險情況下,父親選擇讓兒子發射訊號彈,將日軍引走,掩護大部隊撤離,最終大部隊安全撤離,而自己的兒子卻壯烈犧牲。這個階段採用三方視角交替描述,在兒子和日軍博弈,父親焦急的等待,以及撤離群眾中新生兒的降臨,渲染緊張的氣氛,讓觀眾也焦急的等待。得知結果,父親獨自哭泣讓人動容,但在那個特殊的年代,我相信每一個父親都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家國大義,有國才有家。最後的決戰場面也是令人激昂難抑,全體戰士高舉刺刀騎馬衝鋒,一往無前的氣勢,面對炮火,即使一直倒下,讓我覺得是以卵擊石的情況下,依然衝鋒,部隊的旗幟,一直沒有倒下,即使是中彈落馬,也有另外的人接替高擎軍旗。象徵部隊頑強不屈的抗戰精神。最後,那個新生兒取的名字和犧牲的兒子名字一樣,我認為是寓意新的輪迴,一個人犧牲會有更多的人前赴後繼,為抗戰燃燒自己,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報答,緬懷這個救命恩人。

  第二篇《詩》描述,為航天燃料事業奉獻的夫妻以及工作者,透過一首父親“欠”孩子的一首詩,貫穿始終,父親的事業屬於保密,所以無法對孩子以及他的朋友們所知曉,形成了誤會,於是有了善意的謊言,自己的工作比作在天空中寫詩,但還沒來得及寫下,就被事故奪去生命,妻子寫了這首詩,並想隱瞞父親逝去的事實,然後孩子還是發現了真相。片中,以孔明燈代指航天,燃料代指無數的航天工作者,也寓意無數幕後無私奉獻的航天工作者,無數個父親母親,犧牲了家庭,燃燒了自己,使航天事業不斷飛昇,不斷光明。

  第三篇《鴨先知》,是描述一個在中國新產業起步的時代,爭做第一個吃螃蟹的父親,以及家庭的“支援”。我認為這一篇要傳遞給觀眾的價值觀,是要做一個敢為人先,擁有敏銳的市場嗅覺,善於發現商機或者說是機會的人。每個新產業的出現都有先驅者,不斷地探索發現才能成功,而如何抓住機會,站在時代浪潮的潮頭,在片中也說了,父親平常就有異於常人思維的頭腦,並且敢於嘗試以及對於旁人的看法,家庭的不支援以及到後面的支援。所以學識,膽識,家庭支援,三者才是成功的關鍵。

  第四篇《少年行》,講述2050年的機器人穿越時空試驗,和一個失去父親的單親家庭發生的故事,父親為了人工智慧實驗離開了,孩子在耳濡目染下也染上愛發明創造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而中國家庭對於孩子是真的秉持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書的教育理念,對一些無關學習的興趣就是不務正業。一刀切的禁止,不如迂迴的引導和支援,好的興趣有好的支援,壞的興趣也要好的引導去杜絕,在孩子人生觀還未發育成熟的觀念裡,父母不能以他們自己的世界觀來評判。這篇以未來的科技創新為切入點,一方面是讓孩子可以有好的興趣並且繼續走下去,另一方面也是教育家長,如何樹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

  《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2

  生命是,用來燃燒的東西。死亡是,驗證生命的東西。宇宙是,讓死亡渺小的東西。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這是《我和我的父輩》中的一句臺詞,也是最讓我動容的一句話。藉著王菲的一曲《如願》,將我的思緒帶回三個小時之前,帶回那四段,填滿心扉的故事,與紀念。

  第一段故事,叫《乘風》,取乘風歸去之意,也暗喻我們的人生,也要如風一般,無常,猛烈。也許年少時,我們總會對自己的父親,有著許多的責怪和抱怨,責怪他們不夠溫柔,抱怨他們,強加於自己身上的意願。也許,嚴厲,不苟言笑,是大多數人,對自己的父親,少時的印象。可是隨著時光一點點向前,而我們的父親,也在歲月的蹉跎中蒼老了容顏。《乘風》的故事,發生於戰時,劇中父親的愛,也如你我的父親一樣,隱忍,沉默,彷彿在天空中擱淺。還記得,當那位不合格的父親,對自己的親身兒子說道,你一定要死在我之後,這樣我才對得起你的母親,那是何等的殘酷與糾結。但是,就在第二天,他為了國家大愛,而出賣了自己的兒子,當他的親子死於亂槍之下,他獨自在麥田中無聲哭泣之時,我彷彿突然讀懂了,這個男人的深情。多年之後,當救下的孩子長大成人,在那一刻偶遇之間,他知道那個孩子的名字和親子相同之時,彷彿他所有的愛與虧欠,在那一剎得到救贖與思念。如果有的選,誰會讓自己的孩子奔赴戰場,如果有的選,誰又會親手把自己的骨肉,推向死亡的深淵。也許,在這個世上,的確有許多狠心的父親,但是,大多數的父親,更多的都是選擇疼愛吧。就讓這歲月,鑑證未來的碧海藍天,就讓這風,帶走那些日夜纏綿的,無奈與思念。

  第二段故事,叫《詩》。詩人是世界上最浪漫的產物,只是,有些人用筆寫詩,而有的,用愛,用血。華夏民族,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而新中國的成立,僅僅只有幾十年。在我們的骨子裡,有著盛唐的浪漫,有著宋朝的文雅,有著元朝的野性,有著明朝的霸氣,有著清朝的書卷。我們從來不是一個差勁的名族,相反,華夏幾千年,英雄輩出,從不屈服。但是,所有的`進步,都需要用淚與血來書寫,所有的歷史,都需要無數的無名英雄用生命去鋪墊。和平,從來都不是空想,而需要用強大的國家實力,來震懾四方。疏不見,就在不久之前,阿富汗成為歷史,就在隨手開啟的新聞,中東國家的戰爭,也許就在昨日,亦或者明天。科技代表著進步,更需要有數不清的人,用青春和熱血廢寢忘食,刻苦鑽研。而劇中的那個堅強的女子,給子女留下的信中有這樣一句話:渺小的塵埃,是宇宙的開始。平凡的渺小,是偉大的開始,而你,我的孩子,是讓平凡的我,想創造新世界的開始。也正是有著我們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中華民族的精神,才能在耳濡目染中逐漸傳承,經久不衰。

  第三段故事,叫《鴨先知》,講述的是,一個敢於冒險,敢於去探索未知事物的男人的故事。他不止是一個男人,還是一個偉大的父親。在改革開放那樣一個年代,創新,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往往那些大膽向前的人,也許會碰的頭破血流。創新,從來都不止是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事情,而是一個時代的魂,如果每個人都故步自封,止步不前,又如何會有今日的新生活,會有這樣一個強大的祖國?無論是現在的5G技術,亦或者在科技上的一次又一次創新進步,都印證了先輩們傳承下來的那簡單卻從來很難做到的四個大字:自強,不息。戰爭,固然需要人去流血犧牲,但是和平年代,亦需要人去創新和奉獻。這個世界哪有什麼先知,不過是用自己的閱歷和眼界,去前行,去冒險。那些偉大的父親母親,為了下一代,在耗費心血,在看不見的角落戰鬥,永不停歇。當這一段故事結束,心中不止是被填滿,更帶著些許傷感,那個春光燦爛的豬八戒,那個愛笑的男子,怎麼就在這一瞬間,成了大腹便便,穩重且窩囊的中年人。也許,這就是成長,也許,這就是作為一個父親,所必須承受的代價與蛻變。

  最後一段故事,叫做《少年行》。有一種人,天生就可以挑起人們的笑點,而沈騰和開心麻花團隊,這些年一直用他們的笑臉,溫暖你我,日益冰冷的心之界限。也許這是四段故事中最為詼諧輕鬆的一段,但是其中表達的情感,卻不可謂不壯烈。當穿越而來的機器人,與喜愛創造的少年,成為一對搞笑父子。帶給我們歡笑的同時,也在逐漸縮小著,我們與父親之間,這些年產生的隔閡與冷臉。也許,身為父親,需要穩重,也許,身為父親,需要為了孩子和大局,委屈求全。父愛如山這個詞,卻從來不是說說而已。也許,因為自己尚未為人父,不懂父親的無奈與決絕。但是我卻知曉,所有的父親,都曾經也是少年。這個世界,我們都是隻來一次,無論做什麼,都需要不斷的在錯誤和失敗中檢討和自我訓練。也許,多年之後,我們也為人父之時,會懂得,他們的苦楚與無奈。就像少年時討厭父親的自己,這些年也早已釋懷,也會在節假日之時,偶爾陪著父親,嘮嘮嗑,共飲一杯。

  看電影的時候,是身入其中,是專注,是震撼,更是無言。雖然感動,但是我卻沒有哭。但是,當碼字碼到這裡,想起自己的父親,卻忽然淚流滿面。多年以來,其實自己是個不稱職的兒子,而從小到大,我更欠父親一聲道歉。當年父母離婚,其實自己有著很大的責任,雖非我所願,但是自己卻是始作俑者。我這不爭氣的身體,更成為父母分開之時,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父親對我默默付出這麼多年來,而我回饋他的,大多數,都只有不厭其煩,和相對無言。

  有些話,寫的出來,卻說不出口。就像年少輕狂的歲月裡,總會有著許多的遺憾與道歉。也許,男人的天性,就是矯情且扭捏的,也許下次見到父親,我依然說不出感謝的話語。但是,我卻早在多年前,就已懂得他的良苦用心。我會繼續,愛你所愛的人間,也會繼續,活成你渴望的願。我會去見,你未見過的世界。更要去寫完,你尚未完成的詩篇。

  還記得,年輕時的父親,很像發哥,也許,別人早已忘記了,但是,我一直都記得。您老人家,要養好身體,再過幾年,我還要您幫忙帶孫子呢。

  《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3

  我想要是想知道一個電影的創作是否成功,那可能就要看這部電影是否能夠讓人讀懂了,以及它是否給觀眾帶來視覺聽覺甚至心靈的衝擊。

  那麼我想說【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無疑是成功的,我不知道別人看完都有怎樣的感受,但我深切的知道,我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受,這部電影給我衝擊太大了,我很感動也很震撼。

  這部電影由四名導演著成,裡面有四個故事,分別是吳京所導的《乘風》章子怡導演的《詩》徐崢導演的《鴨先知》沈騰導演的《少年行》《乘風》裡講的是戰爭時代,主講冀中騎兵團不畏犧牲與日軍對抗的故事,影院中騎兵團的馬蹄聲響徹耳畔,震撼人心的音樂緊緊環繞著我,我內心震撼無比,那些戰士廝殺拼命的面容浮現在眼前,好幾次我嚇得緊閉雙眸,不敢看那些血腥的畫面,我怕我的眼淚總是控制不住的流淌,這些刺目的景象讓我久久無法平靜,因為我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先輩們!

  乘風中最讓我震撼的一幕是那一名名騎兵團戰士手握長刀,騎著馬匹,無畏的衝鋒到前面與日本對決。那是抱著必死也要守衛家園的決心的,這何嘗不是歷史先輩們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的影射,而且可能歷史上更壯闊。吳京很好的詮釋了先輩們的犧牲精神。讓我的內心狠狠顫動,致敬先輩,致敬英雄。

  有了《乘風》的跌宕起伏,看到《詩》覺得這個故事溫和極了,卻也扎心極了。這個故事以一家研製火箭的奉獻工作者夫妻為主,講述了火箭發射的前期,烘托了研究工作者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曾經歷過無數次失敗,曾經歷過無數次犧牲,這些研究者甚至知道自己隨時會死,但儘管知道這些,他們還是為了國家在無私奉獻著,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奉獻了自己的親情,奉獻了自己的生命……環環相扣,故事中的小男孩敏感細膩,父親在試驗中犧牲,小男孩不敢相信鬧著質問媽媽,媽媽最終無奈道出真相那一幕幕的痛徹心扉,直衝人心。

  後來知道,原來小男孩不是這對夫妻的孩子,他的親生父親也因為研究試驗死了。小男孩經歷了兩次父親的離世。那麼突然,那麼意外。《詩》整個故事平和卻又深刻,舍小家為大家,為大愛棄小愛,這是選擇,但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出的選擇,深深感受到了現實生活中那些為了祖國航天事業無私奉獻的研究者們的不易,他們值得我們稱讚,他們值得我們敬佩!

  前面兩個故事都是直擊心靈,壯撼人心的,那麼後兩個故事相對來說看起來就輕鬆些了,參雜了喜劇的成分,以及呈現了時代的變遷發展。

  徐崢的《鴨先知》上來就讓人感覺輕鬆,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位外號鴨先知的先生,創作了中國第一隻廣告,在別人嘲笑他那些不可能實現的想法時,這位鴨先知先生,不畏別人的目光,堅定的走上了一條別人覺得不可能成功的道路,最後他不負所望,走出了成功,走出了新潮,走出了光明。他是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人,這位鴨先知先生敢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從《鴨先知》喜悅的結尾結束緩緩走進沈騰的《少年行》可能跟沈騰的小品形象有關,沈騰一出場整個影院的氣氛都變了,變得活躍起來,大家會時而隨著搞笑情節歡笑,這是有關未來智慧機器人穿越時空的實驗的故事,編劇大膽的暢想了未來2050年,研究人工智慧的科學家們真的成功的創造出了可以穿越時空的智慧機器人。展現出了未來的無限可能。突然想起那句話,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這個故事很好的告訴了我們夢想一定會有實現的一天。也教會我們不放棄的精神,不管經歷過幾次失敗,請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夢想。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四個故事前兩部讓我哭中感慨,後兩部讓我笑中感嘆。感受頗多,一時也說不清楚,只想說,這部電影讓我又成長了一些!

  此生無悔入華夏,祝願我們祖國繁榮昌盛!

  《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4

  在去年年底的時候,電影《我和我的父輩》被曝光已經進入全面籌劃階段。那麼最近這段時間,關於影片的相關資訊也被公佈了出來。在導演方面,影片將會由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四個人一起執導。

  電影《我和我的父輩》釋出定檔海報及導演預告,繼2019年《我和我的祖國》、2020年《我和我的家鄉》後,國慶三部曲第三部《我和我的父輩》正式定檔,將於今年10月1日上映。

  “祖國”以時間為序,“家鄉”以空間為軸,此次“父輩”則以世代為章,聚焦於不同時代下的普通家庭,以親情為切口,講述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啟蒙。

  電影也首度曝光導演陣容,首次呈現了吳京、章子怡、徐崢、沈騰四位導演卸下演員光環、拿起導筒在監視器前的專注與認真,他們的工作狀態也是中國電影人不懈拼搏、熱情協作的縮影。本次他們都將以導演、主演的雙重身份參與到電影中,在今年國慶檔與觀眾相見。

  國慶三部曲的前兩部《我和我的祖國》和《我和我的家鄉》在2019年、2020年的票房成績亮眼,最終分別斬獲31.7億、28.3億票房,連續兩年成為國慶檔的最大贏家。影片賣座之餘不失溫情感動,獲得觀眾好評無數。

  有觀眾表示,國慶三部曲前兩部讓人感受到國人對祖國、對家鄉的熱愛和依戀,這個系列已經成為自己國慶檔觀影的首選。2019年看“祖國”,2020年看“家鄉”,2021年《我和我的父輩》將延續三部曲的品牌口碑繼續與大家見面。

  吳京執導的故事發生在戰爭年代,涉及大量馬戲,技術難度大、風險指數高。吳京用“以命相搏”來形容這次拍攝,他說“這就是中國電影人的態度”。預告中汗流浹背的吳京高度專注,有任何突發情況,他都第一時間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這無一不讓人感受到他作為導演的專業度與責任感。

  章子怡則亮相飾演一位母親,同時也面對“導演”這個新身份帶來的挑戰。作為唯一的女導演,她展現了女性電影人的力量,並表示這次創作有熟悉也有相對陌生的地方:“我們是在用真摯濃郁的情感,來表達對父輩們無私奉獻的敬意。”

  從第一部主演的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到如今首次執導作品《我和我的父輩》,冥冥之中似乎已經註定了章子怡與這部電影的緣分。

  在國慶三部曲前兩部作品中,徐崢導演執導的《奪冠》和《最後一課》讓觀眾印象深刻。作為從未缺席的“三朝元老”,談起三度參與,徐崢說:“這個系列都是希望輸出一種情懷。”他此番把視角放在了改革開放這個創新的年代。

  擁有新身份的導演沈騰,一方面展現了他作為演員特有的“騰式幽默”,同時也首次表現了作為導演嚴肅認真的一面。創作雖有困難,“開心麻花”兄弟們的鼎力相助,也為他不斷加碼。他希望這次能透過更多自我想法的實現,給觀眾帶來新的歡笑和驚喜。四位導演首度聯合創作,將怎樣表現不同時代的親情故事,引發網友期待。

  《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5

  第一部分【乘風】是我哭的最兇的,我們有幸現在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國家,是無數革命英雄先烈用鮮血換來的……父親在做出那個不得已的決定時,內心肯定如萬般刀割,他希望父老鄉親們能成功轉移,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好好活著,但他沒有辦法,他別無選擇。看完這個部分後心情真的久久無法平靜下來,從心底裡向每一位革命英雄們致敬!

  第二部分【詩】看的我也是淚流滿面…這一部分,以一個細膩的角度,向我們娓娓道來了一首深情的“詩”,一首充滿希望的“詩”我國的科學技術從無到有,其背後,又是多少科研人員的前赴後繼呢?他們不計生死,舍小家為大家,才能打破了一個又一個“0”的記錄。我也是從心底裡向所有無私奉獻的科研人員們致敬!

  第三部分【鴨先知】是歡樂的、奮進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要做就要做那隻敢於下水游泳的鴨子”!“鴨先知”帶給我們的不僅只有歡笑,也有面對機遇來臨積極爭取的那股勁!只要你敢,未來就充滿了無限可能!

  第四部分【少年行】讓人笑中帶淚、回味無窮……又是沈騰和馬麗的神仙組合,幾次中間笑到岔氣,但是後面的溫暖又雙叒讓我溼潤了眼眶,我真真是“淚失禁”了!

  每年國慶對“我和我的”系列充滿了期待,然後每一次都不負所期!國慶快樂,快樂國慶!

  我愛你中國!

  《我和我的父輩》中學生觀後感6

  2021年10月1日,祖國母親72週年生日,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輩。電影院裡的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吳磊和吳京飾演一對父子,父親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選擇了發求助訊號,用調虎離山之計挽救了護送的百姓安全,成功引走了敵人的尋剿。敵人根據電報發文資訊,很快定位到了兒子的地方,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求救訊號已經是意味著他們將要犧牲的節點。作為一名父親,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可是他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即便如此,還是選擇做了。

  詩篇。章子怡飾演一位母親又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著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於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已經犧牲了,他們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裡放蠟燭,點燃之後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後來,孩子們終於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即便那個時候的愛情很純粹,但是又很美好。

  鴨先知篇。孩子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會各種奇奇怪怪的技術。直到被鄰居小夥伴在班上當眾拆穿他的話,才開始發現父親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當了銷售科長的他自大狂似的跟領導說可以銷售很多的酒,於是生產了很多的酒,家本來就很小,因為滯銷全都堆在了他家裡。因為這些,母親每天都在怒罵孩子的父親,父親和他一起去公交假裝陌生人在推銷產品,一直都沒有用,直到遇到了廣告公司的人,最後想出了拍廣告的法子才成功地把酒都推銷出去。

  少年行篇。這是一個關於未來機器人研發的故事。機器人邢一浩從2050年穿越回來2021年的今天,孩子對科技的喜愛成功地把家裡都弄出了很多科技型。邢一浩扮演了他的父親,陪他去學校親子活動,成功的欺騙住了學校裡說他沒有父親的嘴。最後準備開啟直升機的時候,機身著火了,沒能成功地飛起來,由於前一天晚上機器人父親只顧著和他媽媽說話,沒有注意到其實飛機已經飛起來了,孩子們開始嘲笑他欺騙大家,他生氣地衝出了人群。機器人在被罵沒有感情之後,為了挽救沉入海里的孩子,選擇了逆流而上,最後返回了2050年,完成了機器人測試的成功。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