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範文(通用6篇)

  看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1

  2021年10月1日,祖國母親72週年生日,去看了我和我的父輩。我被深深地觸動了,吳磊和吳京飾演一對父子,父親為了老百姓的生命安全,選擇了發求助訊號,用調虎離山之計挽救了護送的百姓安全,成功引走了敵人的尋剿。敵人根據電報發文資訊,很快定位到了兒子的地方,他們不知道的是,這個求救訊號已經是意味著他們將要犧牲的節點。作為一名父親,他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可是他也知道這是無奈之舉。即便如此,還是選擇做了。

  詩篇。章子怡飾演一位母親又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著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於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已經犧牲了,他們的爸爸再也回不來了。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裡放蠟燭,點燃之後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後來,孩子們終於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即便那個時候的愛情很純粹,但是又很美好。

  鴨先知篇。孩子一直都覺得自己的父親是個了不起的人,會各種奇奇怪怪的技術。直到被鄰居小夥伴在班上當眾拆穿他的話,才開始發現父親似乎也沒什麼了不起。當了銷售科長的他自大狂似的跟領導說可以銷售很多的酒,於是生產了很多的酒,家本來就很小,因為滯銷全都堆在了他家裡。因為這些,母親每天都在怒罵孩子的父親,父親和他一起去公交假裝陌生人在推銷產品,一直都沒有用,直到遇到了廣告公司的人,最後想出了拍廣告的法子才成功地把酒都推銷出去。

  少年行篇。這是一個關於未來機器人研發的故事。機器人邢一浩從2050年穿越回來2021年的今天,孩子對科技的喜愛成功地把家裡都弄出了很多科技型。邢一浩扮演了他的父親,陪他去學校親子活動,成功的欺騙住了學校裡說他沒有父親的嘴。最後準備開啟直升機的時候,機身著火了,沒能成功地飛起來,由於前一天晚上機器人父親只顧著和他母親說話,沒有注意到其實飛機已經飛起來了,孩子們開始嘲笑他欺騙大家,他生氣地衝出了人群。機器人在被罵沒有感情之後,為了挽救沉入海里的孩子,選擇了逆流而上,最後返回了2050年,完成了機器人測試的成功。

  一部電影,四個故事。

  每個故事裡都有著自己的故事。

  從悲到喜,從哭到笑。

  從抗戰時期到現在的2021年,從落後到現在的各個領域的富強。

  從曾經的不可能到現在的可能及一定。

  中國是不一樣的中國,我們一直都在見證著,我們的國家在一步步的強大,不會再任誰來輕易地欺負我們,也不會再任誰來侵佔我們這神聖的領土。我愛你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2

  今年國慶假期,《我和我的父輩》逐步憑藉強勢口碑,吸引越來越多的觀眾。

  《我和我的父輩》從小人物視角切入,反映時代的變遷和民族精神的傳承延續。《乘風》刻畫了抗戰時期冀中騎兵團一對英雄父子為國為民,英勇獻身的精神;《詩》以航天夢想,展現了中國第一代航天人的艱難困苦;《鴨先知》講述改革開放初期,普通人順應時代潮流開拓進取的精神;《少年行》講述了新時代背景下,從未來意外來到2021的機器人邂逅熱愛科學的少年,兩人互相鼓勵勇敢追夢的故事。每個篇章看似獨立,卻又是緊緊相連。將這些故事串聯起來的,正是那些平凡人的“家國情懷”。

  每一個時代的父親,都有他們的選擇。硝煙戰火年代,“家國抉擇”的深刻立意具象為“別死在我前頭”,最後卻以犧牲愛子以保全百姓;建設新中國時期,“家國情懷”是航天人甘願在發動機爆炸時用自己的雙眼代替相機摸清問題所在;改革開放初期,“家國情懷”是敢於試水的一輩人,抓住了時代的機遇,讓中國社會和經濟的面貌煥然一新;新時代,“家國情懷”是奮力拼搏的一代人,讓曾經一個個的“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更是在不斷探索中走向未來。

  從硝煙瀰漫、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到一窮二白、篳路藍縷的建設歲月;從波瀾壯闊、驚濤拍岸的改革時代,到朝氣蓬勃、意氣風發的新時代……“救國一代”“建國一代”“富國一代”,將“家國情懷”和“民族品性”融入血脈,串起了共和國的光輝歷史,照亮了新時代的燦爛前景。

  聚焦身邊的人,我們也能看到父輩們的努力。他們是戰爭年代裡的英雄,是建設新中國的楷模,是改革開放的先鋒,是新時代的開拓者……他們中有多少人從田間地頭走進高等學府,成為高精尖科研專案的拓荒人;多少人從邊陲鄉村走出國門,成為重啟中西交流的紐帶與橋樑。而即便是我們這些普通青年的父母,他們的奮鬥故事同樣可歌可泣。帶數億人脫貧,讓飛船上天、航母下水,重建文化自信,他們支撐起了屬於自己的光榮與夢想。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今天,我們已經跨越“開除球籍”之危,闊步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一代代人激情燃燒的接力長征,讓我們比歷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家國擔當,曾經扛在父輩的肩頭,如今也攥在我們這一代的掌心。我們正一步步走出“舒適區”,敢闖“無人區”,增強“敢為天下先”的勇氣、“謀定而後動”的睿智、“越是艱險越向前”的膽略,像我們的父輩一樣拼搏,努力創造一個個新奇蹟。

  把我們父輩的故事搬上銀幕,是回望,是致敬,而回望和致敬本身,都是為了進一步向前。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對於我們來說,國慶又恰是一個“再出發”的新起點。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沿著父輩的足跡前行,我們勇於創新,勇立潮頭,拼搏奮鬥,定能將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3

  剛看完《我和我的父輩》,今天先寫一寫第一篇《乘風》。

  四個故事,父輩的家國情懷,從抗日戰爭時代開始講起。

  吳京——扛起愛國主義精神的大旗,一貫的激昂,熱血沸騰。這次多了父愛的深沉,人物更加豐滿。

  《乘風》的故事線很簡單:

  1942年抗日戰爭期間冀中地區,日軍掃蕩過程中,八路軍騎兵團長為了掩護老百姓,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在日軍以為勝券在握的時候,騎兵成了“奇兵”,以古老的騎兵戰術衝殺進日軍陣營,獲取了戰鬥的最後勝利。

  這是一部戰爭電影,如果時長撐到一部完整的電影時長的話,它不會顯得那麼倉促,再多些鋪墊煽情部分就不會就不會有強煽之嫌。雖然有點強煽,但還是煽到了。吳京一聲令下:放訊號槍!再一聲帶著絕望的嘶吼:放訊號槍!我淚已盈眶。

  吳京用它細膩的表演讓我在短時間相信了它對兒子的愛。踹兒子那裡,第一次抬了腳但沒踹下去,第二次踹了,但伸了手想拉。關心兒子脖子上的傷但是先罵。這些像極了現實中總是恨鐵不成鋼的普通父親。父愛深沉,但兩父子對話後,一旦和解,慣常套路,父子倆總有一人要犧牲了,這次是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更悲情。戰馬回來後,父親竟拍了平日最愛惜的戰馬一掌,躲到無人處才放聲痛哭,傷心不可對人言。

  抗戰勝利後有一段慶祝的戲,戲臺上唱的是羅通。羅通武藝高強,曾身先士卒,帶著部下以少勝多,打退瓦剌的進攻,保住了居庸關。而其父羅成更是少年英雄,可惜被人所害命喪淤泥河。影片中顛倒的父子了關係,背後藏著的是父親的愧疚自責。

  這裡有一場場面恢弘的騎兵戰的戲。騎兵在以往的現代戰爭電影中很少展現這種古老的戰爭手段,據說這段拍攝難度很大,很多演員都受了傷。這段戲應該是整場影片中的大場面了。觀眾感受到了男性荷爾蒙的爆棚,血淚交織的戰爭史。家國情懷,不惜任何代價的衝殺,父輩的信念及信仰都令人動容。

  這邊乘風戰死,那邊“乘風”出生。這邊的乘風捨命救了那邊的乘風。

  生命的傳承有高昂的代價,但生生不息!

  這邊日軍的旗幟落下,那邊我軍的旗幟高高飄揚。

  勝利也有高昂的代價,但奮鬥的精神傳承不息!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4

  這部電影,分為四個部分: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看似不同年代、不同人物、不同劇情,但是主題都差不多。我個人覺得,是想傳遞父輩給子女傳遞那份正能量。那份對新中國、對未來的不懈追求,以及拼死相爭的鬥志,和榜樣的力量。

  請允許我一部一部說,只說大意哈,不能劇透太多,每個人看,會有每個人不同的感受。四部,我覺得似乎是按照時間軸來展現的,先是抗日時期,再是我們國家開始研究火箭的時期,第三部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故事,第四部是2021年,也就是我們的現在,還穿插了2050年穿越回來的事情,那是美好未來的嚮往。

  第一部:乘風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吳京扮演的騎兵團團長。乘風,是他兒子的名字,或許是受父親影響,是個響噹噹的硬漢子,在母親不同意的情況下,鬧著參加革命,跟隨父親做了騎兵團的一員。和父親一起抗日,保護附近的村民。

  這位既是團長又是父親的硬漢子,自己為革命可以拼命,刀槍不入,有勇有謀,看似鐵面的他,在一個夜晚,跟同樣勇猛的兒子乘風,說:我就怕你不怕死,要死,也要死在我後頭。

  當他和其他團員保護一批村民轉移的時候,乘風和另外三個人去另一個山頭探情況,雙方約定收到團長的訊號彈就發電報。此時敵人已經可以根據電報資訊找到他們的位置。團長為了保護自己身邊的一批村民,含淚下令釋放訊號彈,兒子乘風看到訊號彈立即傳送電報,敵人根據訊號圍攻乘風等人。四人慘死,只有團長那匹叫做“大掌櫃”的馬空跑回來找主人,看到這裡的時候,真是哭到窒息。

  第二部:詩

  章子怡,黃軒主演。講的是夫妻二人在廣袤的沙漠研究火箭,二人的工作隱秘而偉大,因為工作的特殊性,連孩子們都不知道他們是做什麼的。黃軒扮演的爸爸,對兒子說:爸爸媽媽,是在天上寫詩的人。一次事故中,他為了能夠近距離觀察火箭出問題的具體位置,不幸遇難。章子怡扮演的媽媽,瞞著兩個孩子,繼續在工作崗位奮鬥,既有爸爸的堅韌,又有媽媽的細膩。

  大兒子覺察到可能爸爸已經去世,追問媽媽真實情況的時候,哭到不能自已。孩子說了一句話:我爸爸,和我以前的爸爸,他們都死了。才知道,這個孩子不是兩個人的親生兒子,而是幾年前因為事故去世的一位工程師的遺孤。看到這些情節,真的是無法剋制自己的情緒呀。

  經過所有人的努力,實驗終於成功了,這個曾經膽小怕事的小女孩,成為了一名航天員,替父母完成那未完成的心願。

  第三部:鴨先知

  這是一部,帶著幽默,又有些心酸的劇情。徐崢飾演的這位,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對未來的看法,他提出的觀點總是被別人覺得不切實際,他經常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們要做,就做那個第一隻敢於下水的鴨子。人送外號“鴨先知”。

  他是上海中藥二廠的銷售科科長,他提出賣藥酒,廠長採購了很多,但是在銷售過程中屢屢受挫。某天,他在路上遇到拍電影的,聽說國外有拍廣告的做法,但是國內沒有。在客服了一系列困難後,終於拍下國內第一個廣告,藥酒銷售一空,用廣告打開了銷售的新模式。

  他的兒子,受父親的影響,敢於創新,敢於挑戰尚無人走的道路,建造了上海第一座高樓。

  第四部:少年行

  沈騰給人的感覺,一直是看到他的臉就想笑。這部電影裡,整個麻花團隊,用搞笑的言語和動作表現真實生活,讓大家笑裡帶淚。沈騰扮演一個從2050年穿越回2021年的.機器人,明明有很多搞笑的動作,他卻裝作毫無感情、沒有任何面部表情的機器人,讓人一邊笑一邊被感動。

  劇中男孩小小,爸爸去世,和媽媽生活。他是一個熱愛科學,非常有創新精神的孩子,他自己研究和創造了很多飛機、火箭等作品。陰差陽錯碰到沈騰這個機器人後,臨時扮演小小的爸爸,去學校參加親子運動會,一系列的搞笑,讓這個沒有父親的孩子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這個機器人老爸,在小小自己研製的飛機試飛失敗後,給予了非常大的鼓勵,告訴他不要懼怕失敗,敢於鑽研,永不放棄。機器人和小小依依不捨的分別後,回到2050年的實驗室,當大家歡呼這次穿越成功時,一個年輕人的手勢,讓這個沒有情感的機器人,認出這個年輕人就是當年的小小,就是那個從小就熱愛科學研究的孩子,終於如願以償。

  看完這部電影,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這五個字:父母的榜樣。父母都有著自己的夢想,並在現實中為夢想而不懈努力,即使遇到困難,也不放棄,孩子們在這種耳濡目染的薰陶下,心中也都為著自己的夢想而奮鬥,最終實現夢想。

  同時,也告訴我們,祖國的興旺,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正是因為我們的父輩們不懈的努力,才能換來今天我們幸福的生活。

  吾輩應珍惜!!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5

  看完《我和我的父輩》這部電影總共有4個篇章,分別是乘風—詩—鴨先知—少年行。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篇章,那就是一春江水暖“鴨先知”。

  “鴨先知”先生一開始被眾人嘲笑,不務正業,大家都覺得他天方夜潭,連他的兒子也瞧不起他,覺得他給自己丟臉,出門坐公交車都刻意躲著他。於是,鴨先知先生答應他兒子,要在眾人面前讓他抬得起頭。他下定決心,要在一個月之內賣完這些酒。

  他與兒子在公交車上一唱一和推銷參桂養榮酒,可誰知眾人卻覺得很煩,紛紛躲避著他們,後面被他鄰居認出來,又在眾人面前揭開他的真面目,他只好灰溜溜下車。

  之後鴨先知先生遇到了馬導,說服了他,“偷”來了壓箱底錢,克服了重重困難,也費盡心思找來了膠片。並想方設法讓兒子支開老婆。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國第一支電視插播廣告從此誕生了,她們都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廣告播出以後,鴨先知的名氣越來越大,參桂養榮酒賣得越來越火,攤點前門庭若市,也走進了千家萬戶。一家人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兒子對他滿臉的崇拜。真可謂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啊。

  透過這部影片,我知道了,要做敢於下水的第一隻鴨子,學習更是如此,敢想敢做,並付出行動,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夢想終究會照進現實。

  《我和我的父輩》的觀後感6

  今年國慶,我和爸媽來到電影院觀看了《我和我的父輩》。

  “祖國”以時間為序,“家鄉”以空間為軸,此次“父輩”以世代為章,聚焦於不同時代下的普通家庭,以親情為切口,講述了父母對子女的愛與啟蒙。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就是《詩》。這個故事講述了1969年,我國需要研製長征一號火箭、發射首顆人造衛星,章子怡飾演的是一位母親,又是肩任航天事業的主要工作人員之一——一位女性火藥雕刻師,為火箭發動機推進劑整形;她的丈夫是火箭發動機設計員。夫妻倆人為了火箭的發射成功,每天都去基地搞研究。但在一次失敗中,丈夫犧牲了,為了隱瞞孩子們父親離開的事情,只能欺騙孩子爸爸在加班。每天回來都帶著一篇自己寫給孩子的詩,那是孩子的父親約定了要給孩子的詩。終於孩子們還是識破了謊言的局面。她告訴孩子們:“孔明燈裡放蠟燭,點燃之後會因為有氣就慢慢飛上天空,你們的爸爸就是做這個有關的大事,但是比孔明燈還大的事業,可以飛上月球的大事業。”後來,孩子們終於也明白了大人的事情,自己也成為了一名宇航員。

  漫天黃沙、茫茫戈壁,時代氣息與歷史質感撲面而來,迅速把觀眾帶回了50多年前“長征一號”火箭發動機研製基地,電影細緻入微地真實還原了四院航天人生活與工作的一隅。

  《詩》是一首寫給中國航天人的詩、寫給浩瀚宇宙的詩、寫給中國電影的詩。它透過描繪中國的航天工程背後的奮鬥和付出,展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願景。從屈原的天問到現在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無不展現出對這片星辰大海探索的激情,與支撐這份宏大理想的詩意。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