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精選觀後感(通用13篇)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精選觀後感(通用13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精選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1
在片中的幸福時刻幾乎都在下雨天:雨中涼庭的溫暖相遇和滂沱大雨的真心相對。
雨,隔絕了一般人的靠近,留給他倆美好的二人世界;雨,也是釋放,當她礙於世人眼光對他口是心非時,漫天大雨彷佛無言的抗議;當她壓抑多時的眼淚隨著雨聲傾盆而下時,也終於釋放了內心的情感,放下一切朝他飛奔而去。大雨中的相擁而泣更是兩人打從心底的釋然,不管以後會如何?至少此刻當下,在心裡那個人的面前,不再隱藏自己,不再說謊逃避。這是全片的淚點,因為我們都明白兩人真心相對的那一刻有珍貴!而後,他們一起看見了雨過天晴的美麗彩虹。
看完本片後,突然對雨天生出了好感,特別在這炎夏午後,突如其來的陣雨如天降甘霖,清涼了燥熱的此刻。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男孩的回答,打破了只有雨天才相見的慣例,也打破了彼此的界線,心靈真正融合。只要想見,就能見,一起走入人群也不分開。跨出艱難的那一步,愛就成了簡單的事。時晴交替,其實才是人生常態。若無雨,燥熱難耐,若天不晴,陰霾難散。晴雨都相見,也才有機會一起看到難得一見的彩虹。
我喜歡最後他在雪中涼庭讀她自遠方寄來的信。最寒冷的季節,最溫暖的問候,兩人在不在一起似乎已不是這段感情的關鍵。這是一個關於“陪伴”的故事,男孩帶著初戀的情意溫暖心傷的女子,與愛情有關,更與愛有關。有幸在生命中的雨季遇見真心陪伴之人,內心的陰霾與恐懼似乎也隨之散去。短暫的相遇也因長久的牽掛成為生命中的彩虹,能被自己喜歡的人掛念著,即便不在一起,其實也從未分開過。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2
《言語之庭》出現了大量和天氣有關的獨白,什麼時候入梅、期盼下一個雨天……瑣碎的心緒也把影片敲碎了,成為一長串的日記流水賬,家庭、學業、工作、情感,沒有預兆,行進極快。對別的導演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弊病,但新海誠走的就是這種路線,所以看下來並不會太吃力。
緊張有序的軌道交通,黑板上掉落的粉筆屑,池子上的水黽,撲向東京的雨線……新海誠耗費太多氣力來營造一個故事情境,就像他在《秒速五釐米》和《雲之弊端,約定的地方》做的那樣。《言語之庭》的情境是這樣的:比往年推遲入梅的東京,下著雨的早晨,沒有人的公園。兩個逃出現實世界的人,他們相遇了,就像寄身在繁華都會當中的公園。
獨自成長的少年,遇上了一個謎一樣的女人。影片重複了導演喜愛的主題,關於“兩顆心的靠近”。這也是純愛電影的一大主題,明明近在咫尺,但彼此就是遲遲不動,不願敞開心扉,不留聯絡方式。這當然是傳統的好事多磨,而且,如果要打破那層隔閡,那麼必然需要一次衝突爆發。可以計算下《言語之庭》的再次相遇,兩個人隔了整整一個夏季。
如果按照現代社會的速食愛情,他們有默契地相遇,電影早已埋設好足夠多的鋪墊,完全可以順水推舟。即便有誤會有不解,那也可以把情節展開。但新海誠不是這樣,他顧左右而言他,讓少年畫圖製鞋,讓女人做一些奇怪的舉動——喝啤酒配巧克力這樣。觀眾不免會冒出疑問:這個女人到底是誰?真是附近不上班的女白領麼?
如果套用真人電影的分析,鞋子象徵了女性的內心慾望。遠到童話裡的水晶鞋,近到高跟鞋之戀和大導演的戀足癖。新海誠不可能不知道這點,當片中出現相關細節,從一筆一劃到直接度量,那就可以得出結論:女人的內心有缺憾,遲遲不敢邁出步子。及至下不完的雨,水的意象和電閃雷鳴,那麼,導演在這份感情上做的相關文章實在太多,一切景語皆情語。
為了讓這種含蓄的心思更有說服力,新海誠又加入了俳句短歌,而且話中有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跟對方訴說行蹤,一是向對方透露身份。當然,在一些人看來,這就是自設圈套。然而,如果考慮到他們的身份關係,那麼,有這樣的對話,好像是再正常不過了。況且,這樣的句子出現在電影中,確實也多了一層意境。你所看到和你所想到的,它們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東西。
還可以注意到,少年雖然還是個在校生,準備升學考試,但《言語之庭》很少出現學校的主體場景(除了揭開身份的一段內容)。影片故事落在了公園裡面,看上去有點像青山真治在《東京公園》描述的那樣:菊石的漩渦,世界的起源,愛的原點。別人不喜歡下雨,他們期盼下雨。別人不來公園,他們獨佔此地。連線家和學校,公園成了另外一個世界,也是真正屬於他們內心的地方。
最後,新海誠還是那個新海誠。儘管主人公達成了暫時的和解,然而分開還是這份情感的結局——或許這也是純愛故事的終極宿命,相愛卻不能在一起。從《星之聲》開始,新海誠絕對不會讓主人公擁抱美好,圓滿結束。要讓兩顆心靠近,也要正視愛的距離,宅男的心果然太過糾結。不過,《言語之庭》算是回到了他擅長的題材上,但願他會一直畫下去。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3
朋友說:“你要看《言葉之庭》嗎?”沒有。於是,我看了第一遍,沒有看懂,因為忙著與人聊天,斷斷續續地看完了;於是,再看一遍,終於完整地看完了。原來,結尾的片尾曲過後,還有結尾的!幸好,我看第二遍是真的把它完完全全地看完了。看來,耐性很重要,對我而言尤其重要!
與朋友聊起,她說唯美,確實!可我們兩人,對於文中的內容——姐弟戀確是不甚贊同!她的說法是兩個人年紀相差太大(相差12年),即使秋月仍記得老師雪野,也不會在一起的。我的說法也是不會在一起,但我覺得秋月可能會找一個類似於雪野老師的人作為人生伴侶,因為很多人說初戀總是令人回味的。但討論到最後,因為結尾秋月說:”回望當初,那時我一定也一直在訓練自己邁步。如果有一天,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了,就去見她吧!“這個結局留了兩個可能性的空白給觀眾,我們兩人說的就是最切合現實的問題;但對於它的另一個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就是他們兩人可以在一起,畢竟在超越現實的束縛之下,有這個輕微、微弱的可能性存在。貌似在西方,戀愛不考慮年齡比較司空見慣!
好了,她說讓我做第一吃螃蟹的人,就寫吧!
拋開我和她的討論,講一下我自己的感受!
剛開始,我選擇看這部《言葉之庭》只是因為在微博上看到,說——新海誠是繼承了宮崎駿的日本新生代動畫導演!衝著這個,我才看的。首先,片子開頭我看到一點一點的水滴跌落進湖的景象,那一圈圈的漣漪飄蕩開來,可惜沒有青蛙,不然就可以”青草池塘處處蛙“了,呵呵!接著,地鐵的輪轉,表示地鐵急速地行駛,過了一會兒,畫面又回到了湖邊的枝條上,這裡的繪畫,我覺得挺假的,沒辦法,我太挑剔了!
然後,展現了一幅日本人擠地鐵的生活景象。漸漸地,畫面定格在故事敘述的重要地點了。
湖中的亭子,相遇的時刻竟是男主角(秋月)撐傘,而女主角(雪野)在喝著啤酒並且甩著中跟鞋,優哉遊哉地晃悠著。情節,我就不再贅述了。只是,因為秋月不小心把橡皮擦掉落,而雪野把它撿起,這成為他們兩人相識的契機。我不想說太多有關他們兩人的經過、結果。
但我找了一下資料說——新海誠的解釋:
在萬葉假名時代,日本曾有過直接用漢字來表示“大和言葉”的時期,例如“春”(HARU)寫作“波流”、“堇”(SUMIRE)寫作“須美禮”,這是比現在的“春”和“堇”等漢字更有繪畫性的語言表述方法。
而在當時“戀”則寫作“孤悲”。在700年代,遙遠的先祖就已經對戀的現象有了很深的認識。順便一提戀愛是近代自西方輸入的概念,過去的日本沒有戀愛,只有戀。
本作雖然是以現代為舞臺,但描寫的卻是這種戀——在愛到來之前孤獨地希求著誰的這種感情,被融入了這部新作中。並非是與誰的愛或羈絆或約定,僅僅是想描寫那佇立在遙遠的身邊的人。雖然暫時還不能傳達更多的內容,但至少希望這部作品能夠鼓舞身懷著(過)“孤悲”這種感情的人。
看了這個,再對應結尾秋月和雪野的對話——秋月:”如果知道你是老師,我也不會提起製鞋的事了。反正也做不到,不可能實現。為什麼不這麼告訴我呢?是不是覺得小孩子的夢話隨便敷衍一下就行了?我再憧憬什麼,再愛慕誰,也無法傳達,不過一廂情願。你從一開始就知道了(省略幾句),你就這樣孤單一人度過一生吧!”(節選)雪野:“每天早上,穿戴整齊去學校,但總是被恐懼壓得邁不出腳步。在那裡,是你,是你給了我前行的力量。”這段話,確實是應了“孤悲”一詞的感覺。最後,點出了新海誠給的解釋。
但我不懂的是標題,它的蘊含是什麼。《言葉之庭》又可譯作《語言之庭》。那我姑且做自己的解釋吧!“言葉”可譯成“語言”,是指人與人應多交流吧,而不是把自己困在自己做的籠子裡頭胡思亂想,因為“孤悲”是這部電影的主題;再來,“庭”這個字,在日語只有“家庭”或“(前)庭”之類的意思(我不懂日語,只是百度了一下,有錯的請指教哦!),但在中國的諧音中可為“亭”,因為男女主人公的相遇在湖的亭子,若改成“言葉之亭”,沒有“言葉之庭”那麼好聽、優雅。如果,這麼想,就大概可以對這部電影解釋成這樣了。
不得不說一句,新海誠再接再厲吧!希望青出於藍哦!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4
《言葉之庭》的故事發生在現代東京,故事講述了以製鞋人為目標的少年秋月和神秘女子雪野邂逅戀愛故事。故事源於萬葉集開篇的“孤悲”之戀,作品中透露出鞋、萬葉集、日本庭園、雨等意象,使人回味許久。
46分鐘的《言語之庭》帶給我的清新芳香氣息沁人心脾,畫面絕對是美輪美奐,光與影的完美結合,一幀一格便是畫。這部作品延續了《秒速五釐米》的小清新,唯美的風格,全劇都在雨的世界中展開,雨的表現近乎真實並且比真實更具美感,消除了夏日的炎熱,也增添了畫面的動態美。作者巧妙地將故事的地點從喧囂的城市轉移到寧靜,清涼的公園涼亭之中,周圍隨風起舞的鬱鬱蔥蔥的樹和微起漣漪的湖水,使得氣氛更為融洽,為愛情的產生創造了絕佳的條件。畫面美,人更美,人物形象生動,作者在人物表現的細節方面更為細膩入微,尤其是女主人公足部及其一系列動作,搖盪人心,給人一種無法抗拒的吸引力。結尾處男女主人公之間的感情總爆發,足夠震撼人心,敲打著我們的心扉。
我覺得這部作品雖然內容俗套,但好在導演透過唯美的畫面,憂傷的配樂使整個故事變得鮮活起來。
看起來整個人彷彿沉浸其中,讓一段不倫不類的愛戀似乎都變得合情合理。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5
成長,不一定是美好的,但一定是生活必需的。這部作品最讓我在意的是文中的一句對話:“人嘛,總有哪裡不正常。”這句話在我看來簡直是點睛之筆,是文眼。這句話也是有相當的現實意義存在的。
縱觀文中的所有角色。無論是渴望長大、不想變得迷茫平庸的秋月孝雄;還是瀕臨破碎、尋求安慰和依靠的雪野百香裡;亦或者夢想被平凡的現實擊垮、在女友和弟弟身上汲取熱情又因此覺得不安和羞愧的秋月翔太;追求夢想、釋放自我的寺本梨花……這些角色,有的是在人前扮演著正常,內心卻飽受壓力與困擾:孝雄,翔太,雪野,陽菜子老師;有的是被人定義為不正常,卻堅持自己的神秘:雪野,宵峰,葉子,梨花。這其中有文化的碰撞,有集體與個人矛盾,有惡意交織,有善意支撐。這些人的內心與外表體現出的差異,和差異背後折射出的問題,才是這部作品試圖去探尋挖掘的深處。
結合日本僵化冷漠集體主義的社會現狀,不難發現文中角色的確是社會的剪影。理想缺失的年輕人,沉重的工作壓力,校園霸凌,缺乏對教育工作者的尊重……種種現實問題在這篇看似輕鬆的作品裡都有著體現。在加深聯絡感的同時,也讓作品的內涵不僅僅只是單薄的現代童話。
“人嘛,總有哪裡不正常。”這是每個人都體味的到的自己。但最重要的是,不能被不正常帶來的虛假的罪惡感所拖累而裹足不前。雪野最後選擇回到老家,試著靠自己的力量和思念重新行走;孝雄不再迷茫,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和喜歡的事物,成為了大人;翔太和梨花開始同居,一個開始甘於平凡並做好這樣的自己,一個繼續堅定不移的追求夢想。他們接受了彼此差異,也學會了互相妥協。各個角色也有他們的成長,這個貫穿整本書的主題,無時無刻不在每一個角色每一點細微的變化中體現出來。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6
關東地區的梅雨天氣是每年必須經歷的。秋月孝雄就是這麼一個喜歡雨的男孩。在雨天的早晨,他會選擇放縱自己去逃課,來到公園裡欣賞雨景和研習自己的夢想——製鞋。整部動漫的主色調是淡淡清新的淡綠色,在雨中朦朧嫩綠的公園美麗的無法用語言形容。這裡便是邂逅的最佳地點。秋月在這裡遇到了喝啤酒配巧克力的奇怪女人雪野百香裡,在夏季唯美的煙雨中展開青春治癒的戀愛故事。“小時候,天空總是遙不可及。於是喜歡上了雨,因為它帶來天空的氣息。”
新海誠的作品十分善於挖掘到觀眾內心最為隱秘的柔軟世界,來尋找人們內心所向往的最美好的景象。像《秒速五釐米》,《雲的彼端,約定之地》和《追逐繁星的孩子》,他分別為我們描述了櫻花樹下小孩子的青澀記憶,柔然而引人幻想的白雲的彼方有著我們的約定,璀璨的星河上傳來的夢幻般的聲音。他總是以那些人們幻想的美好來編成人沒幻想的美好故事,讓人們的內心沉浸在幻想之中而無法自拔。在《言葉之庭》的世界裡,他為我們描述的是彷彿江南煙雨一般的朦朧,如詩如畫。在景色的渲染上,新海誠一如既往的瞭解人們內心的需求,總是能在最合適的`地方插入最合適的畫面,我們只能按著他安排的路走,感受到他想讓我們瞭解的東西。 “她的名字、年齡、職業、家庭住址我都一無所知,她彷彿代言了整個世界的秘密。”
對於暗戀的心理描寫,言葉之庭可以說做的登峰造極。想去了解而又害怕拒絕,越害怕就越想去了解……對於主人公的心理描寫的十分到位,這樣可以引起不少暗戀的觀眾心裡的共鳴。秋月一直注視著自己夢想的世界,對外界的一切熟視無睹,與這個年紀應該有的美好格格不入,但也因此造就了他和雪野的美妙邂逅。個人十分喜歡這裡的設定,可能是從秋月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吧。心懷著不一樣的秘密的兩個人,彼此都在對方的世界裡找到了傾訴的視窗,心與心得距離漸漸的接近,驀然回過神來才發現,兩人早已離不開彼此。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7
對於這部影片,單我個人來說,我很喜歡,特別喜歡。
先不說它的畫面製作與色彩的運用。就說這部電影的故事,雖然故事乍看不顯眼,顯得簡單,沒有那種大場面,但是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事才是最貼近我們的生活,因為生活原本就是簡簡單單的。秋月與原野我個人感覺不像是愛情,更像是一對靈魂伴侶,在他們各自陷入低谷的時候,遇到了彼此,互相給予鼓勵,更多的是精神上的。
這部影片對於色彩的運用很好,採用了綠色作為背景色,綠色象徵著青春與活力。
在最後的結局中,他們兩雖然沒有在一起,但是卻勝與在一起。在原野給秋月的信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希望秋月快樂,溫暖的季節早日到來”。我想是原野是想讓秋月在以後的生活中能夠開心,遠離如今的生活。秋月說“如果有一天,能夠走得更穩更遠了,就去見她吧”。是說當他有自己的事業能擔負起家裡的花銷的時候,或許可以給她想要的一生。那時候才是在一起的最好的時候。即使不在一起,也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一直走下去......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8
“即使沒有鞋子,我們也能邁出腳步。”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雨聲,一場雨天裡的意外邂逅拉開了帷幕。15週歲的高中生秋月孝雄逃課來到了一間公園的小亭子裡尋找自己的寧靜,也就是在此,他遇見了一個邊喝啤酒、邊吃巧克力的“奇怪”的女人:雪野百香裡,她留下了一句短歌“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二人由此結緣。
雪野巧克力配啤酒的奇怪行為引起了秋月的注意,主動向她搭話,對此,雪野不以為意。“反正所謂人類多多少少都有些不正常的”一話道出了背後多少辛酸:鋪天蓋地的流言蜚語,所教授的學生的誹謗與謾罵,其他人異樣的眼光,以及最親近的人的不理解。
“在那段呼吸都會痛的日子裡,你卻只肯埋頭收集周圍的聲音,絲毫不肯相信我的隻言片語。”如果說他人的詆譭誹謗是一支支鋒利的箭矢,使她遍體鱗傷,那麼最親密的人的不理解和漠視,就如同直插心口的一把匕首,簡單卻致命。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無奈和辛酸,不論是成年人,亦或是高中生,在人生這條道路上,他們揹負著自己的困難踽踽獨行。
15歲的秋月亦有自己的煩惱,所熱愛的製鞋所需費用高昂,學校老師的不理解和鄙視,家庭狀況的不佳,如何繼續這一奢侈的夢想成為了他肩上的一座大山。
由此,雪野變成了雨天在亭子裡巧克力配啤酒的奇怪女人,逃避流言蜚語,獨自積攢邁步前行的勇氣;秋月變成了雨天上午逃課在亭子裡繪製鞋樣的不良學生,逃避老師的批評和指責,以及自己對未來的不確定,獨自編織自己的夢想。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
秋月在得知雪野是古文老師,並且瞭解學校的風波後,找到了造謠者,打了一架,並去公園找到了雪野,說出了暗含心事的答歌“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勇敢表白被婉拒後,卻故作鎮定地否定之前的表白。直到這裡,我才看到了秋月身上的少年意氣、那種奮不顧身的勇氣以及青春的美好。
不得不說,雪野突破內心的阻礙,驅散重重考慮後的猶豫,沒顧上穿鞋衝出去追趕秋月的瞬間,令我動容。我不禁想起了稜鏡的一首歌《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間》,“這是我一生中最勇敢的瞬間,遠在世界盡頭的你站在我面前”。跨過年齡、身份的鴻溝,我來到了你的面前。相信無論未來的結果如何,這份勇氣也值得回味一生。
“最開始我就覺得,你不討人喜歡,一大早就在公園喝啤酒,用搞不懂的短歌糊弄我。”
“你早就知道我們是師生了吧?也太狡猾了,如果知道你是老師的話,我也不會去提做鞋的事情了。”
“你啊,你也就這樣了,對重要的事隻字不提,擺出一副和自己沒關係的樣子,孤獨一個人,度過一生吧!”
“每天早上都收拾好了,準備去學校,但是被恐懼壓的邁不出腳步,怎麼樣都踏不出第一步,是在那裡,是你,給了我前行的力量。”
幸好,秋月值得雪野的勇氣,他理解她的苦楚,懂得她的不易。雪野說她一直在訓練自己邁出腳步,即使沒有鞋子。於是秋月給了她一雙鞋,給了她面對挫折與困難的勇氣,助她穩穩踏出人生的每一步。讓只能嚐出巧克力與啤酒苦澀味道的她,再次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滋味。
而雪野同樣給了秋月勇氣,堅定自己夢想的勇氣,抵抗周圍質疑的勇氣。在他迷茫、內心不夠堅定的時候,鼓勵他,讓他能在少年正當時,不墮青雲志,不負少年夢。
最後我想說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以勇氣之矛,以愛為盾,破人生之陰霾,不負人間一趟。在面臨困難、遭受挫折時,請不要忘記:即使沒有鞋子,我們也能邁出腳步。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9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無風雨,我依然在此!
第二次看到樓梯擁抱的那一幕時,終於可以直面雷點、認真體會了。看第一次時沒有看懂為什麼主題不是成長,不是懵懂,不是青春……而主題看上去居然如此嚴肅的孤悲。
看了第二遍過後,覺得可能學生就是能夠理解雪野老師的那個人吧。很不可思議吧?茫茫人海中,瓢潑大雨中,居然會有人比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總是對自己的事隻字不提,總是若無其事地露出堅強的那一面,不以為意地孤單一個人……”我們之所以無法逃離孤獨的漩渦,是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那麼多成見、那麼多分歧。我們因為各種理由保護自己、不願意受傷,便因此畫地為牢,自己為自己壘起堅硬壁壘,藉此來掩飾內心的脆弱和痛苦。我們一邊渴望被理解,一邊又害怕被看穿。可以說人越成長,似乎就越能把掩飾練習得爐火純青,但是,這種粉飾太平的做法無法拯救孤獨。
而學生在大雨中的坦(lao)率(sao),換來了雪野老師遲來的坦誠以對。
感同身受的理解、來自異性的欣賞傾慕、敞開心扉的話語,這些情感來源於他人的“愛”,儘管如此瑣碎,有時候卻擁有難以想象的巨大力量。讓人懂得愛,體會愛,因此便有了重新愛的勇氣。——能夠勇敢愛自己、愛生活。
老師與學生的相擁,身後雨過天晴的夕照,兩個孤獨的靈魂越過了各自的籬牆,找到了彼此的“相同”。——這就是我所理解的“孤悲”。或許孤獨與挫折是我們無法避開的,但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很多的人,有幸與那麼一些人走過一段不太燦爛但深刻難忘的路,一些人成為你要奮鬥的目標,而你也可能不為人知地成為了別人的目標。我們相伴著度過那段蒼白時光。雖然總有分道揚鑣的一天,但我們若能夠給彼此一段充實的日子,也算是不枉此行吧。
劇情平淡不乏味,後續悠長且綿延,一個別人的故事,有時候卻希望發生在自己的身上,happy end或者bad end我覺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踏出那一步,對對方訴說自己的心扉。
或許這是需要一個契機,一個下雨的陰天,看不到一束陽光,隻身一人,默默看著他們,心裡百感交集,希望這一個永久的不要結束,一旦結束就要面對拖著發燒就要去上學的無力,一旦結束就要面對周圍人的指指點點,一旦結束就要擔心自己未來的路到底在哪裡。一旦結束就要面對不想面對的一切,無時無刻都在面對別人的目光,有時候會想卸掉所有的偽裝,但在這個年代,做回最真的自己,便是我不正常。本該像男主人公那樣向前,卻不敢向前,本知應該向前,卻無力邁出自己的第一步。
這就是我亦或是他人的人生。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10
電影一開始的設定,雨天總是會兩個人相遇,公園的小亭子成了兩個人的秘密花園,由一開始的打招呼到傾吐心聲,彼此都期待雨天,這份淡淡的情愫蔓延的節奏很是對味。男主身上,讓人看到對夢想的執著,對感情的真誠純粹,默默的多帶一份便當裡面邀請女主一起品嚐,這些喜歡一個人的小心思,在若干年後回看依然美麗動人。
在電影中開頭女主角說了短歌上部分:“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在後面男主角知道了女主是學校的老師,在書本萬葉集裡面找到下文時候頓時解開了答案:“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天無雨,我亦留此地。”原來女主很多時候都在那裡,並非雨天。兩個人於是在晴天日子裡,老地方碰面了,但是在突然暴雨那一刻,像是暗號一般。為了換掉溼衣服,兩個人一起回了家,同一屋簷下,你切菜,我做飯,但卻是兩個人都發自內心的感覺,這是人生最幸福的時刻了。
男主純粹熱烈的喜歡,對老師表了白,年齡的差距,讓女主明白兩個人的距離,於是男孩受了傷走開了,而女主此刻正視內心,鼓起勇氣衝動了一回,衝了出去,聽到的是男主假的辱罵,真的喜歡。年少時候愛而不得,大概就喜歡這樣自欺欺人吧,掩蓋自己受傷的心,這裡真的刻畫很棒了,女主都聽懂了,給了男主一個擁抱,相處雖短,回憶永恆,男主在這段艱難的時期的陪伴,其實給了女主莫大的鼓舞。
結局也許有些遺憾,也許也是最美麗的。男孩繼續求學,追逐夢想,老師離開了這裡。有些喜歡不一定要在一起,知道彼此心意,放在心底裡足夠回憶,足夠溫暖。相信這段時光會在彼此心底永不褪色,永恆的動人。
最後,日漫的背景音樂真的很棒!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11
首先《言葉之庭》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也就是說是一部精緻的電影。
講的是一個姐弟戀的故事。
講的也是一個虐戀的故事。
男主是個高中生,以製鞋業為夢想。
女主是一個很懂得鞋的女人,也就是說她對鞋子很有品位,電影中她的鞋子總是最漂亮的。
男主也就是那個高中生是個冷漠而又內斂的男孩子,不善於表達感情,也給人感覺不夠溫暖。可是他真心愛著女主,雖然年齡上比他大好多。看到有人說女主壞話和欺負女主他能挺身而出,因此被打傷了。可見他還是個有點男子氣概的男孩子,不是很孃的人妖型變態男人。
生活的磨難自然不用多說,電影中有反應。可是最感人的一幕,自然是電影最後女主和男主在轉角樓梯那個擁抱。在男主傷心失望的時候,因為女主說要搬去別的地方,在他絕望生氣時,女主因為捨不得男主,而沒有穿鞋,跑到男主所在的轉角樓梯找男主。男主因為生氣,而對女主說了一大串絕情的話,當時女主沒有穿鞋,也就是說她需要一雙鞋,而男主是以製鞋業為理想職業的,可見那一刻女主感到自己很需要男主,也對他有情義。於是女主能主動衝過去,擁抱了男主。這個擁抱,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
我想我是做不到的,也許你可以理解成是我被玩壞了吧。如果一個男人對我無比冷漠,即使我很愛他很需要他,我也會不開心,如果這個時候我跑去找他,他會訓斥我10分鐘,也就是說些很絕情的話。那麼我的心理結構決定,我給不出那個擁抱,因為也許是被玩壞了,我只會無比傷心難過甚至絕望的轉身離開。
其實我一直需要的是男主的那個主動的擁抱,溫暖的關懷,和對我的理解。而不是僅僅深深的愛著我。而且我也不會像電影裡的女主一樣,在交往中,在男主對她不錯時,說要離開男主,搬去別的地方生活。
也許我的這種愛是一種更溫和更貼心的愛吧,我承認沒有電影裡的女主那種愛更有力量更有起伏。我需要的是一種溫暖和理解,是一種愛慕和陪伴!我知道我喜歡過的人,骨子裡都是有這些東西的,只是被社會摧殘的學會了偽裝,甚至徹底的表現出不同的樣子。其實我也是一樣,你看見的兇巴巴的我不是本來的我,是恨透了的我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12
《言葉之庭》新海誠作品。其實按日文直譯,應該是言之葉之庭。雖然莫名其妙卻好是貼切。這是部動畫,是畫的,畫的。背景畫得華麗以極。人物卻相比粗糙得很,像是剛準備上色,剛上好調子,好像沒畫完一樣。因此,想起陳丹青《區域性》裡所說,一張畫怎樣算畫完了?作者覺得畫完了,表達清楚了,就畫完了。
那麼現在我們來說表達。整部動畫無處不在的都是光,光,光。監督簡直像是一個初復明的盲人。對光的感受細膩到分毫。像極了莫奈的印象派作品。天光,水光,葉光,豔陽下小雨蒸騰起的水汽,居然事無鉅細地表達出來。
相反人物到更像景色的陪襯。充盈著環境的光影。但,要表達得卻已經足夠。初觀影時只感覺到好似一種腐爛的氣息,水草,沉積的池塘,腐壞的人世的味道。而當女主衝出房間的那一刻卻神奇般地聞到了雨的味道。清新,凌冽,瞬間感覺有什麼不一樣了。我想新海誠真得是相當了不起。我以一個視覺唯美控的角度闡述了這部作品。而電影中表現出的日式傳統文化的那種隱忍,隱忍,爆發。
那些個感覺,還是看官自行體會吧。另外,主角這清新的戀腳感真是毫無違和啊。最後,感覺,如果不是清楚明晰地認識自己,洞悉黑暗的人,是不會做出如此,光感滿溢的作品的。拍攝畫面直接曝光過度好嗎。那麼,推薦慢慢品味。如上。謝謝。
日本電影《言葉之庭》的觀後感 篇13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即使不下雨,我亦留此地。
一個特定的地點,一個別樣的天氣,兩個不同的人生,卻上演一場美麗的邂逅 。
《言葉之庭》 講述了15歲少年秋月與27歲教師雪野的戀愛故事。一個以成為製鞋人為夢想的少年,一個因在學校遭受不公平待遇而難以面對生活的老師,原本不會有任何交集的兩個人,卻因一場雨而美麗邂逅。在雨中公園裡,一個為自己的夢想設計鞋子,一個因生活而喝酒,他們彼此說著各自的故事。他們在這裡相知,相識,最後相愛。他們彼此盼望著雨天的來臨,就如同片中:每晚臨睡前,每天睜開眼,不知不覺中都在祈禱雨天,祈盼和那人的相聚。
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雖然彼此都愛著對方,卻因為年齡,經歷的種種,不得不在彼此之間劃開一道溝壑。
雷神小動,刺雲雨零耶,君將留。
雷神小動,雖不零,吾將留妹留者。
“一朝風雨落水面,願君拾得惜相連。”雷雨湧動,風雨交雜,閃電交錯,映入眼簾。但在交雜的雨絲中卻帶著沁入人心的靜謐。雨中,手持一把紙傘,引著腳步,漫在青石板,走向那小路延伸的密林深處的庭間…………靜謐的畫面,變換的鋼琴曲,讓人在喧囂中獲得一絲明悟。
“我想,我是愛上你了”簡單而感人,沒有絲毫掩飾,直白動人。雖然片中並沒有給出具體的結果,但當雪野追出去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結局……相差12年又如何,經歷不同又如何,相愛的兩個人可以跨越一切,相愛,沒有理由,也不需要任何理由,只要有彼此就足以。
一如片尾曲中“……各自仰望的天空,孤單的快要哭泣,緊握他的堅強,如今已不再,只是不願在看到一如從前那樣,心裡某個角落_受傷的你……”
回望當初,我們是否一定也在訓練自己向前邁步,如果有一天可以走的更遠了,就去見她(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