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經典《中庸》的觀後感500字範文

儒家經典《中庸》的觀後感500字範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儒家經典《中庸》的觀後感500字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儒家經典《中庸》的觀後感500字範文1

  近來讀《中庸》,書中的一些觀點我很贊同,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知恥近乎勇”“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看看原文,再看看現代專家的譯文,感覺我們古人真不簡單。原來我的印象中,古文經典無非是“之、乎、者、也”充斥其間,通篇是古代的一些迂腐文人的酸臭文章,經過世事的浸潤,閱覽人事的滄桑,再細細品味古文經典,感覺自己先前的認識是多麼的膚淺和粗陋,多麼的不合時宜。系統地閱讀過《論語》、《孟子》、《大學》和《中庸》,對古文經典有了粗淺的認識,彷彿脫胎換骨似的,對古文經典有了全新的認識,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他們文章中的觀點仍不過時,因為古人、今人及將來的人,心性是一樣的,對事物的看法,做人做事的原則都有相通之處,不管時事如何變遷,作為生命主體的人都是一樣的,無論什麼時代都有共性。

  為什麼四書能傳承不息?讀完《中庸》過後,我算有了一點領悟,因為它們是中華文明的傳承,更因為它們本身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歷風風雨雨,經歲月的沉澱,而歷久彌新,不會過時,就看你用什麼眼光去讀了。

儒家經典《中庸》的觀後感500字範文2

  讀了中庸,我看中庸是有三層含義的,一是中不偏,庸不易,二是指中正、平和,三是指中用的意思。

  在中庸中講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因為喜、怒、哀、樂太過,治怒唯有樂,治過喜莫過禮,守禮的方法在於敬。一個人要保持中正平和,需要從容淡定,需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過喜過憂,不能過怒過哀。七情六慾本來是人的正常反應,但不能反應過頭。無論在什麼場合,如果都將這些情緒表現到“中正平和”的境界,既不過分,也無不足,不管遇到了什麼狀況,都能夠保持一種淡定的態度,保持一種從容不迫的情懷,那麼就做到了中庸。做到中正平和似乎有利於自己的成功。

  在現今這個時代,越來越多的人隨波逐流,肆意妄為,沒有原則,沒有持之以恆的`目標,越來越少的人做到不偏不倚,中正平和。我們需要多注重提升自己的內在涵養,學習中庸思想中的優秀部分。雖然中庸很難實行,但是也不是不可實行的,“君子之道,闢如行遠必自邇,闢如登高必自卑”。要實行中庸之道,也需要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

  現在人們在物質的侵蝕下,在多種價值觀的影響下,容易行為失據,離中庸漸遠,以致於常常心理失衡,痛苦絕望。所以保持平常心,把心擺正,回到中庸上來,何嘗不是消除煩惱,贏得快樂的一種途徑呢?

儒家經典《中庸》的觀後感500字範文3

  《大學中庸》是一本文言文的經典書籍,雖說這本書很難讀懂,但是我藉助電腦的力量覺得其中很有意思,並且也讓我領悟了許多人生的道理。《大學 中庸 孝經》這本書教育意義很深,令我受益匪淺。

  書中我最認同的一句話是:“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大意是:透過探索瞭解道理,豐富知識,處事的意念誠實,對待事物的態度就客觀了,人的心志就端正了,品行也就好了,家族也就可以整肅好,就能治理好國家,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我們都這樣做,那給多好,天下能太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願。

  書中我們都應該做到的是:孝子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衰,祭則致其嚴。大意是:孝敬侍奉父母時,應當尊敬他們,使父母高興,父母生病時,應當表現出焦慮,他們死後,應當十分悲痛,祭拜父母時要嚴肅,這樣才算孝敬。

  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兩句話,那麼人人都有豐富的知識、高尚的品德、端正的態度,那家族就會興旺起來,國家就會強大起來,那國家之間將很友好,天下就太平了,這是多麼美好,希望我們的明天更美好!

儒家經典《中庸》的觀後感500字範文4

  每天早上我們朗朗的讀書聲在雨中縈繞,在微風中飄灑,在晨曦中迴盪。

  雖然我們沒有更多的天資,但有堅持不懈的決心、認真品讀的求學心,以及對《中庸》的喜愛之心。老師教我們用“121”的方法,一遍慢,兩遍快,一遍慢,讓我們能夠在短時間裡記住許多拗口的古文;還有歌訣體樂讀法,讓我們感受到誦讀的快樂。

  在這裡,君子與小人在腦海裡彷彿有了定義。我們一起讀《中庸》、談《中庸》、誦《中庸》,以君子為目標,以小人為戒律。雖然我們只學了十五章,卻懂得了許多的道理。譬如從“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告訴我們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別人去做,又與《論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照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告訴我們要做好自己的本分。我們不去東施效顰,我們學會了君子為人處世的方法。

  在亭子裡我們望著晨光讀著典籍,想來那晨光哪能比得過《中庸》的風采?又怎能比得過我們對古典名著的熱愛呢?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