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通用8篇)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通用8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1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於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這段振聾發聵的話,來自《新青年》的創刊號。《新青年》讓民國青年覺醒,成為了新青年;《覺醒年代》讓如今青年瞭解,那段覺醒的歲月。
《覺醒年代》裡,一個個課本中歷史裡陌生又熟悉的青年才俊出現在我們眼前:為實踐自己信仰的道路不斷奮鬥的陳延年陳喬年兄弟倆、雷厲風行剛正不阿的鄧中夏趙世炎、一念救蒼生的毛澤東、建立覺悟社在天津參加五四的周恩來鄧穎超……他們從一張張黑白老照片裡脫身而出,走近了我們,我們終於得以感受到他們青春的溫度與光亮。
青春熾熱如火焰。看著延年喬年從上海震旦到北大嘗試互助社再到留法勤工儉學,我被他們深深打動。他們難道不知道可能失敗嗎?但他們就是敢試敢闖,擦乾淨眼淚拍掉身上的灰繼續前行,沉著而堅定。青年,閃光發熱正當時。在留存下來的照片中,陳延年目光如炬,燃燒著他堅定不移的信仰;在公開的履歷中,陳喬年寫自己大名鼎鼎的父親陳獨秀“以革命為職業”。那段赴法留學與走向刑場的蒙太奇裡,腳鐐手銬是沉重的,青年的步伐是自信的;血汙疤痕觸目驚心,笑容卻依舊燦爛。再想到延年寧死不跪與喬年所說“讓我們的子孫後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的幸福吧”,怎麼能不落淚?為一百年前他們燃燒的青春,為如今上海龍華他們墓前的花兒與那一個蘋果。
青春不光是一段歲月,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不畏強權、維護公理,不謀私利、捍衛國家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北大青年之間紮根,在全國青年之間成長。和平歲月北大學子在校內辦雜誌開講學,國危之際北大學子上街遊行演講力爭國權。白色學生裝、黑色學生帽、紅色圓校徽,是他們揭開五四運動的序幕。許德珩鄧中夏站在講演臺的慷慨陳詞,喚醒市民之思;郭心剛殷紅鮮血寫下的“還我青島”,烙痛見者的心。如同蔡元培校長說的那樣,他們早已抱定宗旨,不圖宦達,為國為民。毛澤東在長沙建立新民學會,後創立《湘江評論》,發出“天下者,我們的天下”的呼告;周恩來鄧穎超在南開,與覺悟社的同學支援五四運動……正是因為這種青春的精神擴散到大江南北,才有更多的青春才燃燒起來。
青春燃燒之後,剩下的絕對不只是一抔灰。一句話這樣說:“現在的學生可能怎麼也想不到,一百年前竟然真的有人會為了書本上枯燥無味的理論和主義獻出青春與生命。”讀到這句話,我深感慚愧。他們的青春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於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給我們換來了窗明几淨;當我們已經習慣幸福時,卻幾乎忘卻了前人的披荊斬棘。就連我點開《覺醒年代》的最初目的,也只是帶走娛樂色彩的打發時間。而當我看完《覺醒年代》的最後一幕時,我想到黑格爾說過:“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深處尚有餘溫。”是的,延年喬年、中夏世炎……他們的青春之火至今仍在燃燒,仍在激勵著我們,當新時代的新青年。一百年前,他們前仆後繼,點燃自己的青春照亮晦暗時代,讓一個又一箇中國人覺醒;站在他們的一百年後,我們早已不再沉睡。我們應當接過這熊熊青春之火與不朽青春之精神,繼續前行。
“以青春之我,建立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李大釗先生的《青春》中最激越有力的片段;是《覺醒年代》中眾多北大青年冬日裡長城上放聲朗誦的一段話;更是今天的我們應該深深銘刻心上,以為青春之指南的一段話。以不朽之青春,建立光明之未來!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2
原來政治書上需要我們死記硬背的東西,曾經真的有一群人把它當做畢生的理想和信念去奮鬥。在看《覺醒年代》前,我也知道他們很偉大,但如今我才真正明白,歷史書上的紙張太過單薄,寫不盡他們傳奇而偉大的一生。
袁世凱為一己私慾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張勳“辮子軍”進京,溥儀和一眾清朝遺老妄想復辟,無知的民眾爭相搶奪假辮子。這一切都足以證明先輩們在探索過程中的艱難,但他們不畏艱難險阻,即使前方的路再艱難,他們也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陳延年和陳喬年兄弟倆就義是一個29歲,一個26歲,正是人生中最好的年華,他們在風雨和苦難中來,如陽光般耀眼,正如延喬路雖短,盡頭卻是繁華大道。
生逢亂世,即使人命如螻蟻,但仍有人心向光明。在那樣國土淪喪的背景下最終勝利,才更像是痴人說夢,原來,我們今天所習以為常的一切並不是歷史程序的必然結果,當漢奸的想不到會有今天,而成為英雄歷史的那些人,其實他們大約也是想不到的,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原來堅定的信仰是這個意思,原來我一直知道他們偉大,卻依然低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毛澤東的出場,他從風雨中來,如陽光般耀眼,他看到了這些苦難,他記在了心中,而他也改變了這種現狀。
而革命人士的愛情也令人動容,陳獨秀的夫人高君曼,北女師的高材生,她有文藝女青年的浪漫,也有著賢妻良母的溫柔。李大釗和趙仞蘭,“憨坨”和“姐”的絕美愛情,趙仞蘭不識字,是個地道的村姑,但她一直義無反顧的支援他的憨坨。胡適是個深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人,在新舊文化衝擊的時代,他和江東秀的婚姻多了幾分戲劇性,他們後來也算恩愛白頭到老。
還有人血饅頭,死刑犯被殺時周圍人是漠然的,人死後卻有一群人衝上去,爭搶著要用饅頭蘸新鮮的人血。其實魯迅先生是寫過這個詩的,但當時感觸並不深,直到在劇中親眼所見才感到了驚恐與不適,如看客般冷漠的深情讓人毛骨悚然。賣孩子,嫁公雞,窮人家的孩子高燒卻沒錢醫治,救國迫在眉睫,卻找不到良策,共和國的探索艱險仍然歷歷在目。
他們的犧牲沒有白費,如今,太平盛世,如您所願。先生,泱泱華夏,代代出人才,中華兒女必將不辱使命,砥礪前行。
他們的精神跨越百年,彷彿又站在了我的眼前……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3
寒假作業七七八八的都做完了,閒著沒事幹,便在平板上看起了老師佈置的電視劇《覺醒年代》,沒想到竟然收穫頗豐。
《覺醒年代》裡的人們竟有著那個年代的超前智慧:提倡新思想的,氣衝斗牛;主張舊思想的,則巧舌如簧,會維護自己。陳獨秀的思想清晰且受人歡迎。中國人只是缺一個指引方向的,骨子裡都有一股衝勁。《新青年》出版後,買的人不少,不論是受苦受累的民眾,還是青年學生,亦是商人,只要還沒有淪陷在舊封建思想之中,拿到這本書後,眼裡就會有希驥。有能力的,並且有思想覺悟的,都要跟著大幹一場,一時間,當真是氣衝斗牛。
新文化運動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民主與科學的思想深入人心,弱勢之反派被攻擊的體無完膚,服服帖帖,中國的時代要來了,中國要覺醒了,要翻身,要戰鬥,誰也無法阻擋。在此期間,陳獨秀等先驅是中國最忠誠的戰士,他們一心為拯救中國的.聖土,為喚醒中國人民而奮戰。
現在的人其實或多或少是有些墮落的,沒有先進思想的知識分子直接與人民接觸,只是暗地策劃著如何能讓自己舒適,骨子裡的衝勁也沒了。我認為,創造即進步,只有創造,才能拓寬進步的渠道,創造才能構建未來,預知未來,現在的中國人,已是今非昔比,之前人們想著如何進步,如何鬥爭,現在想著如何安排。小地方的人想著如何走出去,大地方的人想著如何在晚年全身而退,父母都在想著讓兒女們能夠拿到高薪……想要創造的卻是少之又少。中國到現在仍然算不上發達國家,人們口中的好東西竟然都是進口的。為什麼中國的商品很大程度上不能與國外的相比?源自中國人很少自己創造,國產香水只能在兩元店賣,當然不是好貨。中國造不出超跑,理由竟是怕賠錢。
一心想走出小地方的人卻想不到小地方有多少資源未被開發,找工作的人從來不想著自己創業……中國人不比外國人差,所以,中國人應該學著自己創造,趁著還年輕,把握機會,努力學習,極力創造,補國之不足,拓未來之渠道,時代進步應該如此,國民進步重在創造?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4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樑;少年自有少年狂,心似驕陽萬丈光。———題記
自從我看了《覺醒年代》這部電視劇後,感覺它就像是一本“活”著的歷史書。百年前的中國,地裂權分,民不聊生。在骯髒的世道里,有錢的買命,沒錢的等死。“鬧市砍頭”成了人們熱衷圍觀的特色節目,人群蜂湧搶人血,蘸饅頭,民間“妙方”,不為別的,只為兩個字——活著。
但封建的黑暗即便是擋住了天上的太陽,也無法擋住民主的光芒,總有人從風雨中開闢著這條救國的道路。南陳北李相約建黨。陳獨秀真誠豁達,一身傲骨,他創辦的《新青年》在中國大地吹響了思想啟蒙的號角。帶領著一批有為青年開啟了向傳統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戰的新文化運動。他的一篇《敬告青年》提出了當代的青年六大標準。國家倘若要進步,必須要廣大青年奮發向上,成為國家之大棟樑,撐起富國強兵的一片天。號召青年們開拓眼界,衝破陳腐思想的牢籠,建立新的中國。
亂世之下,家國不能兩全。仲甫先生整天忙於社會,救國救民,所以和他的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的關係一直不太親近。兄弟二人一直認為父親是個偽君子。父親和兒子之間彷彿隔著一座厚厚的牆,陳獨秀一直想推倒這座牆,但又不知道從何處下手。我在影片中父子的關係,看到了一個細節,陳獨秀可以在演講臺上滔滔不絕,做到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每一句話都讓人熱血沸騰。可到了兒子們面前,卻彷彿變成一個不善言辭的學生。但他依然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關心,去愛著他的孩子們。
兄弟二人從一開始認為父親是一個大逆不道的“偽君子”到後來理解父親,為父親親手做荷葉黃牛蹄,雙雙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甚至為國犧牲。他們與他們的父親一樣,有著無私奉獻的救國之心。我在他們的眼中看到了堅毅和力量之光。即便是邁向死亡的步伐,也和當初邁向未來的步伐一樣堅定,毫不猶豫。留在我記憶深處的的面孔是那樣年輕鮮活而美好,就像螢幕裡從血裡開出的花朵一樣,在最美的時刻凋謝,化作黑暗裡的一束光,指引著那些與他們,共同奮鬥無數的革命志士前進的方向……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5
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空前慘烈的第二年,趁德國在歐洲分身乏術,日本加緊了在中國的擴張,在此前後,自二次革命失敗,孫中山等人被迫流亡海外。資產階級革命派無力把反帝反封建的鬥爭進行到底,國內政局混亂,人民痛苦不堪。內憂外患,再次將中國拋入風雨飄搖之中。
1915年5月9日,袁世凱下令同意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21條,根據這個條約,中國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利益,日本在中國南滿和蒙古東部享有特殊權利,日本獲得在中國多條鐵路建築權等等。北洋政府的行為遭到全國民眾強烈反對,全國各大城市如北京、廣州、武漢、青島等等都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上海碼頭工人舉行大罷工,宣佈抵制日貨。漢口、鎮江、漢陽、長沙等地的工人相繼舉行了各種抗議活動,拒不承認21條,誓雪國恥,表現出堅定的反對立場和強烈的愛國熱情。
在這個倭族趁機,逼我夏宇,中華民族危在旦夕的國亡人死之際,就應該喚起民眾的覺悟,振作民族的精神。如果把共和的思想灌輸給民眾,則必須推翻封建的思想,這便是覺醒年代的寓意。在這個年代,陳獨秀、易白沙、嚴復、李大釗等等,這些人便是要讓全國百姓思想從封建到徹底的覺醒。
“這一次我們真的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強敵,這個強敵不僅強在武力上,更重要的,他還強在思想上和理念上,他們不僅有工業時代所產生的先進武器,他們還有資本時代所產生的先進理念和先進的體制,在他們面前,我們的制度落後了,我們的思想也落後了,一句話,我們的人落後了,這是我泱泱中華幾千年文明史上的第一次,所以我的結論是改造中國,首先要改造中國人的思想,提高中國人的素質,要想光復中華昔日之輝煌,首當其衝的要造就一代新人……我向各位保證,讓我辦十年報紙,全國思想都會為之改觀!”
這句話說的是多麼有理有據,發自肺腑,慷慨激昂,直指人心,在這個大多數人都看來無藥可救的國家,陳獨秀卻沒有放棄他,還找到了關鍵“藥方”!
我們今天的一切如平安幸福,都應當感謝,感恩無數革命先烈們的奮鬥,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平安幸福,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現在的繁榮昌盛!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6
數百年前,中國還是一頭沉睡的獅子,讓外國人稱自己為“東亞病夫”。那時的中國沒有船堅利炮、沒有發達的商業工業。
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袁世凱下令同意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根據這個條約,中國承認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日本在中國南滿和蒙古東部享有的特殊權利等等。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遭到全國民眾的強烈反對,如北京、廣州、武漢、青島等地都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誓雪國恥,表現出堅定的愛國立場和強烈的愛國熱情,流亡海外的孫中山、黃興等人,呼籲革命者回國倒袁。聽到這個訊息,一群愛國人士,如在日本的李大釗、陳獨秀都悲憤不已,立刻決定回國,倒袁,中國那時的愛國人有很多,我最佩服的就是陳獨秀和李大釗。
陳獨秀是《新青年》的編創者,他也是一個偉大的父親。他熱情、大大咧咧、敢愛敢恨,愛國、喜歡結交朋友。他寫的敬告青年震憾了中國所有的青年,他說:“我寫新青年,就是想告訴那些還在吃苦受罪的中國孩子們,天下的路是留給天下的人走的,只要堅持不懈,將來必成大器。"他更是一個有胸襟,不計較,善於發現優點的明智父親。他有兩個兒子,都已成為青年了,他們一直記恨著父親,因為那時陳獨秀被所抓,那時他的父母雙亡,不能趕回為父母送終,而他的兒子以為他是為了自己享受,去了日本,所以他們一直恨他父親。那天,家裡請客,他們把一隻青蛙放在陳獨秀的碗裡,嚇了大家一跳,他們把為什麼恨他父親的原因說了出來,陳獨秀一言不發,事後,他卻大笑起來,跟大家說:"他們記恨我不回去給父母送終,說明他們是懂仁義的人,他們寧可吃苦也不依賴我,說明他們是自立自強的人,如今亂世,能有這兩種品質,難道不值得高興嗎?"可見,他是多麼明智呀!而李大釗,他堅決不做官,只想為祖國獻出一份力量,他為了愛國不怕犧牲,同時他也是個慈祥、正確引導孩子們的好父親,他間接告訴孩子們做官雖然有錢,但是官是為有錢而活的,而他,只一心想為祖國做貢獻,哪怕身無分文。
中國因為有他們,才一步步走向成功,正因為有這些不怕犧牲,一心向國的共產黨人,中國才站起來,飛速地前進。歷史將永遠銘記著他們,而我們也會永遠記住他們。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7
以前提起陳獨秀,總是覺得遙遠而陌生,但是看完《覺醒年代》後,我對陳獨秀以及和他一樣的英雄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從他們的英勇事蹟中我也學到了許多精神和知識。
愛國之情
“君去矣,甘將熱血紅青島;吾來也,不許狂奴悍泰山。”陳獨秀如是說。在“巴黎和約”簽訂期間,陳獨秀先生不懼進監獄,帶領學生走上大街遊行,要求拒籤“巴黎和約”。他用畢生的精力吹響了新文化的號角。面對外界的種種壓迫,他毫不退縮,愈進愈勇。我想,支撐他的一定是愛國之情吧。
當下,新冠病毒肆虐,凝聚我們的不正是和陳獨秀一樣的愛國之情嗎?
自強不息
“當牛做馬不是咱的命啊,命,得咱自個兒定。”這是李大釗在領導工人上街遊行前說的一句話。李大釗先生向來強調要自強,中國人才能站起來。他不怕警察的追捕,在街上演講、宣傳,呼籲中國人要自己站起來,新文化的成功一定也包括了李大釗先生的自強不息。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不要退縮,迎面而上,這正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種精神——自強不息。
勇敢無畏
“我們也要準備,做共工這樣的,萬死不辭。用於徹底粉碎舊社會的猛士。”這是毛潤之的宣告。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有許多衝鋒在前的猛士都犧牲了,毛潤之不怕丟去性命,領導各種活動,對於生命的壓力,他毫無退縮之意。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他的勇敢無畏。
可能對於我們初中生來說,勇敢似乎距離我們太遠了,可是能夠面對生活,面對一個不完美的自己,不正是勇敢無畏的一種體現嗎?
相容並濟
“新舊文化之爭,那是學術之爭,應該百家爭鳴。”這是當時北大校長蔡元培的看法。在新文化盛行於全國時,那些舊文化的代表人物會想盡一切辦法推翻與自己敵對的文化。可是蔡元培看到那些批評自己的文章,非但沒有“還手”,反而選擇包容,理解他們的行為。這種相容並濟同樣是我們所需要學習的。
在遇到矛盾時,我們也應該聽取對方的合理意見,吸取其精華,這種相容並濟同樣是我們需要的。
看完了這部電視劇,我不僅獲得了精神上的愉悅,而且學到了很多。這讓我感到很有意義。無論是陳獨秀的愛國之情、李大釗的自強不息,毛潤之的勇敢無畏還是蔡元培的相容並濟,都是我們中學生所必備的。雖然時代在改變,但是流淌在我們血液中的傳統美德是不會改變的。
電視覺醒年代觀後感1000字 篇8
全劇以辛亥革命後整個中國發生的大的歷史事件相連,向觀眾徐徐展開了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碰撞變革的畫卷。以新文化運動為主線,圍繞新文化運動講述了社會各階層代表人物思想逐漸覺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講述了陳獨秀、李大釗、胡適三位文學巨擘的人生經歷,同時也介紹了毛澤東、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熱血青年,從懵懂到覺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個戰火紛飛,各種主義思想滿天飛的年代,北京大學成為當時各個流派文人的理想避難所,也使得北京大學成為了宣揚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陣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張北京大學應該成為思想自由,各種學術文化相容並存相互碰撞發展的場所,不可避免的以陳獨秀為首的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與以辜鴻銘為首的舊文化的守護者發生了衝突。劇中並未用批判者的視角來描述這個有爭議的歷史人物,而是盡力刻畫其思想和個性。以現代人的眼光看,辜鴻銘的思想無疑是先進的,是符合現今社會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講課時,他強調:“千萬不要以為我們割掉了毛髮,穿上了西裝,滿嘴的English,洋人就會高看我們。恰恰相反,當一箇中國人西化成一個洋人的時候,恰恰會引起他們的鄙視。只有讓他們看到,我們中國人,有著他們與眾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們才會在心裡對我們有真正的尊重。”這與我們時下強調的弘揚民族文化不謀而合。誠然,在國家積貧積弱,被列強分割蠶食的背景下,國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變的歷史潮流,但辜鴻銘堅持宣揚中國的傳統文化,堅持中國的才是世界的,他不希望傳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斷層,丟掉很容易,再撿起來就很難了,這無疑是超越時代的眼光。他宣講的“中國人的精神”中關於“溫良”的闡述,真是令人叫絕。
他學貫中西,會9國語言,有13種博士學位,妥妥的“學霸”式人物。雖然他堅持的舊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說:“我辜鴻銘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娶在東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經歷使他明白西方文明中缺乏仁義,只知競爭,生搬西式的文化並不適合中國,一個有獨特靈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於世界之林。
時代在發展,當時不適用的想法,並不代表現在不適用,我們應以發展的眼光看待歷史。辜鴻銘雖然有著封建的外殼,但他無疑是一個有著超前眼光,熱愛民族文化,致力於宣揚民族文化,讓世界真正瞭解中國的愛國者。
另外,劇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劇情凝練,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獻禮建黨百年的歷史劇,十分推薦大家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