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精選11篇)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精選11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1

  今天,我帶著期待的心情去了電影院看了《奪冠》,起初我還在想這個電影,不過就是講了中國打排球的比賽唄,直到看完電影,我才深深領悟到其中的意義。

  它主要講了在1979年改革的時候,中國女排在一個非常老舊的地方,教練在訓練她們打排球,後來進來了一位男同志,是新招了一個陪打教練,他訓練著中國女排的各個隊員們,她們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其中郎平是個比較突出的突出的人,她與別人的訓練不同,他的訓練是體能方面為後面的為後面的主攻手做準備,就這樣過了一年,他們收到了與江蘇男排對打的訊息,教練安排了中國江蘇男排和女排訓練,是因為男排的實力相當於日本女排,結果他們輸了這給他們了這個給她們很大的打擊和壓力,但他們還是堅持不懈的訓練,直到大年初一了都還在訓練,看到這裡,我被感動到了。終於到了她們和日本隊相互pk的時候,中國隊依靠韌勁和拼勁,最終打敗了日本隊,到此以後的五連冠,使郎平成了排球教練,她去了美國,在美國隊當了排球教練,在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成功打敗了中國女排隊,最後辭去了美國教練的職務迴歸到了中國隊,當教練以後她以多年的經驗積累,改革創新,和強國巴西隊對戰之後一鳴驚人,奪得了世界冠軍,電視機裡和電視機外都是一片歡呼。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受深處——每個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斷探索,不斷提升對自己的認知,或許,終其一生,也未必能探索到究竟,但這卻是一個終生學習和成長的過程。“為什麼我們要用贏來證明自己?”為什麼我們在乎別人的想法,為什麼我們要聽別人的;為什麼我們不知道拒絕別人;為什麼我們會憤怒;為什麼我們會難受,這些疑問都指明一個觀點“我還不夠強大!”

  在這麼多隊員中,年輕時的郎平令我印象深刻。由於負重輕,教練一直沒有讓郎平碰球。她一直認為只有更努力,才能摸得到球。她堅持每天抬啞鈴做蹲起,因為教練曾說不舉到100Kg就不準碰球。這根本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此瘦弱的身軀,怎能舉起100kg?可她做到了。她憑著一股勁兒,一股不服輸的勁。她不畏懼腰痠背疼,她內心充盈著一種執著、一種信仰、一種精神。這是對排球的熱愛。

  我們羨慕著所謂“別人家的孩子”。他們聰明,孝順,性格好,情商高,多才多藝,就好像他們是上帝的孩子,是女媧最完美的作品,可他們的背後呢?他們的背後都有著苦行僧般的自律。

  女排是一個團體,而不是個人。中國女排是什麼?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在和江蘇男排比賽時,他們承受了更多的壓力與責任,這沒有擊潰郎平,反而這磨練了她,使得她更加優秀、更加完美。她們不再想著依靠個體奪分,而是以整體團隊共同得分。

  這是女排精神,是中華之崛起精神!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2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女排精神”成了時代的符號,民族的標誌,團隊的標杆,到底什麼是女排精神呢?在《奪冠》中,我找到了具象的答案。

  什麼是女排精神?有信念。“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為國爭光是我們的義務和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這聲“霸氣”的誓言,不僅展示了女排的愛國精神,更展示了他們堅定的信念。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世界盃的提前衛冕冠軍,38年間,中國女排在奧運會、世錦賽及世界盃這三大賽事上獲得了10個冠軍,這支偉大球隊的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由弱到強的傳奇經歷鍛造出的“女排精神”,這些榮耀,都來自於信念的偉大力量,來自於信念的力量支援,來自於對信念的追逐。同樣,作為凱嘉集團大家庭中的一員,作為一名任職管理人員,同樣要把工作的每一天當成是為公司為自己出徵的一天,我們要把“合力開大船,同心破萬難,命運共一體,攜手永向前”作為自己的信念和目標,履職盡責。

  什麼是女排精神?肯拼搏。在技術、經濟基礎薄弱年代,她們在簡陋的條件下進行“魔鬼訓練”,一次次摔得遍體鱗傷,一遍遍研究動作要領,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中,老一代中國女排“五連冠”的榮譽牢牢地鐫刻在中國體育的豐碑上,女排精神成為一種催人向上的動力,激勵、感召每一位中國人。“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這是著名企業家楊石頭在《職來職往》中說過的一句話,這句話正事對女排精神的完美詮釋。看了《奪冠》之後,我對自己進行了自檢,沒有努力到無能為力,就不要說自己很努力了,沒有拼搏到感動自己,只能說拼搏得還不夠,在自己日後的工作中,拼盡一切的努力,努力到無能為力!

  什麼是女排精神?善團結。女排,其實只是由幾個運動員組成的團隊,但“女排精神”又是一面旗幟,點燃國人激情,彰顯團隊力量。女排比賽的每一次主動得分都需要多名隊員的團結協作,沒有人可以以一己之力帶領團隊獲得勝利,每個人都在儘自己的努力去拼搏。即便是其中一環出現了問題,大家也都會為她加油鼓勁,並分擔她的一部分工作,一起度過難關,去完成比賽、取得最後的勝利。我們可以看到每場比賽開始、結束每個人之間都會相互一次轉圈擊掌;每次上場比賽、下場都要圍成一圈擊掌加油鼓勁;看到每一次得分、每一次協作回球後都會擊掌擁抱、互相鼓勵。我們的團隊,同樣需要這種精神!冠軍從來不靠上天眷顧,而是強者無盡奮鬥的結果。女排精神給了我們很大的精神鼓舞,但更重要的是要將這種鼓舞轉化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力量,用實際行動去踐行。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3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場電影。名字叫《奪冠》。在看電影之前,我在電影院外面,看到了這個電影的海報,上面有中國女排在打比賽。

  電影一開始是在1980年,中國女排國家隊在一個寬敞的屋子裡練習打排球。他們有的膝蓋磕破了,有的腰扭傷了,還有的手腕擦破了皮,留了很多血。但是他們的教練仍然狠心讓他們繼續練,只有達到他的標準才能休息。

  有一個女排隊員在練習打排球時,在地上多休息了2秒鐘,被教練發現了。教練讓她再多打30個排球。那個女排隊員不想練排球了,她哭著問教練,為什麼讓她再多練30個排球?教練說:“你多休息了2秒鐘,在球場上就決定勝負!”

  有一個女排隊員,她是所有女排隊員中最小的一個。她一直沒有打排球,而是在舉一個很沉的啞鈴。教練說,只要她能夠舉起100公斤的啞鈴,就讓她摸排球,讓她打比賽。她,就是郎平。

  有一天晚上,隊員們都回到宿舍休息了,只有她們的陪打教練和郎平一直在練。郎平一直想打排球、打比賽,可是她一直都舉不起那個100公斤啞鈴。

  那天晚上,在陪打教練準備要回去睡覺的時候,郎平突然拿起那個100公斤的啞鈴大聲地喊著把他舉起來,然後把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那個陪打教練大聲地喊道:“你的腰不要啦!”可郎平不聽,一直在大聲地哭喊著。不知是為她的腰哭,還是為終於能打比賽的自己哭。郎平指著訓練場大門上方的紅旗對排球教練說,這個紅旗離地面有3.32米,是日本隊海曼能跳到的高度,總有一天我會超過她的!

  終於,中國和日本的世界排球比賽開始了。這次,排球教練讓郎平當主打。在一開始的幾局,以郎平為首的中國隊一直很落後,在各個地區看排球比賽的人們也已經沒有信心了。

  中國的排球教練對隊員們說:“我們代表的是整個中華民族,我們再不拼就沒有機會了!”這句話隨簡單,但激勵了所有中國女排隊員。在後半場的比賽中,他們一次次地取得了勝利,最後中國隊戰勝日本隊!

  在後來幾年,陪打教練當上了主教練。他對他現在的排球隊員們唱了一首歌,名字叫《愛拼才會贏》。他對隊員們說:“雖然我唱歌不好聽,但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首歌,名字叫《愛拼才會贏》。我們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拼盡全力,就會為中國。增光添彩,這就是女排精神!

  看完這部電影讓我深有感觸,也讓我真正明白了“臺上1分鐘,臺下十年功”的道理。而不怕死、不怕累的女排精神也將永遠記憶在我的內心深處。每當我灰心喪氣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女排精神,它也會激勵我更加努力的前行!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4

  這個國慶假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外出遊玩的快樂,也不是在家看書的安逸,而是觀看電影《奪冠》帶來的感動……《奪冠》中有三個場景讓我感動得淚流滿面。

  影片開始不久,老教練站在訓練場上,對新來的陪打教練和老女排隊員說:“中國女排是什麼?中國女排沒有你,沒有我,只有我們。”我的心一顫,“我們”是誰?我帶著疑問繼續往下看。當我看到7號隊員負著腰傷上陣,為主攻手郎平贏得寶貴的休息時間時,這不正是“我們”嗎?當我看到面對日本對手遙遙領先,女排隊員凝成一股勁、咬牙死瞌、要球不要命、絕地反擊時,這不正是“我們”嗎?當我看到女排奪冠,大家都衝上大街敲鑼打鼓、搖旗歡呼吶喊時,這不正是“我們”嗎?我明白了,正是因為女排隊員心裡裝著“我們”,用五連冠一次次證明了“我們中國人行”,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在生活中更應該多想到“我們”而不是“我”。

  影片放到2008年中美女排大戰,美國女排戰勝中國女排時,鏡頭拉近,椅子上球衣USA字母映入眼簾,美國女排教練郎平平靜地站起來,拿起球衣,背上球袋,緩慢地走出賽場,對身邊的歡呼聲、吶喊聲、怒罵聲充耳不聞,眼裡卻分明閃著點點淚光。這點點淚光啊,刺得我的心一痛,似乎感應到了她心裡的糾結、矛盾和哀傷。是啊,作為一名曾經的中國女排隊員,一名中國人,她當然希望中國女排再次奪冠,但作為一名職業的美國女排教練,她也希望自己帶的隊伍能奪冠啊。這“點點淚光”不正是我們中國人對祖國深沉的愛嗎?

  鏡頭來到2016年中國女排備戰里約奧運會,新女排隊員狀態不佳,不明白“為了誰打球”、“愛不愛排球”,郎平教練把她們帶回當年老女排的訓練基地。一天深夜,曾經的陪打教練來到基地,摸著牆上的球印對夜宿球場的新女排隊員說:“這牆上的每個球印,就是以前那幫傻姑娘,一個球一個球給鑿出來的。”“我們那時什麼都沒有,但我們有‘這個’。”教練指著心口說。我的心一震,“這個”是什麼呢?當我看到新女排隊員迎戰世界排名第一的巴西女排,她們拋下包袱,放開了打,豁出去了打,頑強拼搏,把比分一分一分咬下來,最後逆轉奪冠時,我明白了“這個”是什麼。要知道當時的女排處於低谷,排名下滑到世界第七,多少年沒站在冠軍領獎臺了。“這個”不正是一代代女排不放棄、不言輸、竭盡全力奪冠的團隊精神嗎?“這個”不正是我們國家從貧困落後走向繁榮富強的精神源泉嗎?

  看完《奪冠》,我明白了,我們每一個人,只要心裡想著“我們”、眼裡含著“淚光”、胸裡懷著“這個”,就都可以在自己的人生路上“奪冠”。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5

  她們是中國的驕傲,她們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她們是中國精神的代名詞,她們就是———中國女排。

  中國女排的隊員個個都是好樣的:不服輸的“鐵榔頭”郎平,想成為“小郎平”的朱婷,可愛的“轉球王”張常寧……一路上,中國女排披荊斬棘,百折不撓,經歷了榮光與低谷,為祖國奪回一次次奧運會和世錦賽冠軍,一次次燃翻每一箇中國人的心房。

  每一個走進影院觀看《奪冠》的中國人,相信都會跟我一樣熱血沸騰。郎平咬牙扛起槓鈴的嘶吼你聽到了嗎?朱婷一次次失敗,卻立志要為父母打球,堅持努力下去的淚水你看到了嗎?中國女排奧運奪冠時,全中國人歡欣鼓舞,深夜上街敲鑼打鼓慶祝的高興勁你感受到了嗎?然而,榮譽的背後是中國女排一段段震撼人心,卻又樸素無比的奮鬥征程。

  最令我動容的是幕後英雄——八年的陪打教練和後來的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一個因為身高不夠成不了男排主力的運動員。他不僅把自己的技術毫無保留地教給女排隊員們,還在她們最緊張、最焦慮、最無助的時候,給她們思想上解壓,打強心針。在一次奧運會前,經歷了失敗和郎教練的訓斥,隊員們陷入了無比的失落,沒有鬥志,也沒有方向。這時,她們最貼心的的陳教練來了。陳教練帶著她們去了老一輩女排的訓練場地。牆上深深淺淺的坑,滿滿的都是老一輩女排隊員奮鬥的印記,汗水和淚水似乎都在這裡定格。這些新生代的女排姑娘們被深深地震撼了,她們對勝利的渴望和對自我的信心重新被點燃了!

  我彷彿也看到了自己的身影:開始學二胡時的“小機器人”,現在已經讓老師刮目相看了。“慕一,手腕要靈活,否則就像小機器人哦!”我還記得蔣老師給我上小課時,那鼓勵的話語。當我在彙報演出時嫻熟地演奏起《賽馬》,帶領觀眾馳騁在大草原時,已經不教課的蔣老師忍不住連連誇讚:“慕一真棒!什麼時候拉得這麼好了?”我不由得開心地揚起了嘴角,想起了自己每天放學後的刻苦練習,錄製影片後的反覆回看和反思。從溫暖的春天到寒冷的冬天,我每天如此,從不間斷。

  聯想到這次疫情,它對中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封城、停運、宅家、不斷攀升的數字,讓每一箇中國人揪著心;鍾南山、白衣天使、方艙醫院、對口支援,又讓大家凝聚在一起,看到了希望和曙光。全體中國人懷著對勝利的渴望,眾志成城,不怕輸,不服輸,在困難面前不低頭。終於,我們在這場抗擊疫情中書寫了歷史,成就了奇蹟!

  毛主席說過,“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女排精神正是激發我們中小學生成長成才的偉大精神財富。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新時代的主人,是未來的建設者。我們要接過中國女排精神的接力棒,激勵自己不斷奮勇直前!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6

  電影原名《中國女排》,後來改名《奪冠》。這個名字放在今年的大背景下,卻是極具戲劇性。因為《八佰》剛剛問鼎了今年的全球票房第一,這是中國電影的首次奪冠。只是這個奪冠與其說是中國電影的勝利,倒不如說是中國抗疫的勝利,畢竟全球疫情啥樣大家心裡都有數,但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何況這算是綜合國力的勝利,並不全是運氣。

  體育類電影本來就冷門,即使搭上了中國女排的大品牌,也因為老人對女排的耳熟能詳,新人對女排的一知半解,導致大眾觀影熱情不高。而我之所以走進影院,也是因為最近迷茫得有些累了,又有點不甘沉淪,只好四處找雞湯,恰好奪冠上映,所以就決定是它了。

  女排精神出現在一窮二白的80年代,可以說是新中國奮鬥的代名詞,很多人以為它的核心是奉獻和犧牲,其實並不是。女排精神首先講求的是團結協作,其次是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無論是現在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還是80年代的“振興中華”,都需要團結為先。排球區別於乒乓球的地方正在它是一項團隊協作的運動,乒乓球影響力不如排球的原因也在於此。

  從電影觀賞性和難度看,描繪眾生相的電影和闡述個人英雄主義的電影,自然是後者更具觀賞性,而且主線貫通,容易理解。群像電影要描述的人物太多,時長有限,鏡頭分散,所以不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有前期瞭解,觀影體驗一般不會太好。《奪冠》需要在兩個小時內描述好新老女排兩代人,時間跨度40年,因此需要一個主線串聯起整個故事。陳可辛選擇了郎平作為整個紐帶。作為世界排壇的傳奇人物,中國排球十次奪冠,郎平參與了八次,由她作為紐帶,絕對眾望所歸。值得一提的是片中新女排隊員的演員,超越了本色出演,達到了本人出演。

  電影前半段非常感人、也讓人振奮,本來就是衝著這個去的,算是值回了票價。難得的是電影后半段多了一些思考。電影重現了08年郎平作為美國隊主教練帶領美國隊擊敗了東道主中國隊的一幕,觀眾的噓聲讓我想起了曾經的自己,當年我也是高呼賣國賊的一員,回頭再看,賣國賊這個稱呼絕不屬於數次臨危受命,挽救中國女排的郎平。電影中一句“還是不夠強大”讓我明白了自己的狹隘。真正的強大不是不會輸,而是輸得起。就像《奪冠》一樣,目前看,它的票房已無力趕超《八佰》,更不用說來勢洶洶的國慶檔電影,但各人有各人的精彩,不是非得奪冠不可,踏踏實實的`人生也有別樣的精彩。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7

  奪冠講述了一種體育運動——排球,但它更加演繹了中國女排的種種精神。

  故事開始,年輕的陳忠和進入女排國家隊當陪練,他看到所有的女排運動員都在練習排球,唯獨郎平正在練習舉重。十八歲時的郎平已被招進國家對,她的教練給她的要求就是舉起一百公斤的重物才能碰球。她後來終於成功舉起一百公斤的重物並開始練習排球,她與陳忠和也成為了朋友。教練對她們的要求特別高,被排球砸到了她們也必須忍者,每個人身上受的傷都很多,雖然很疼。訓練時額頭上的汗珠不停的往下流,每個人的眼眶都發紅。她們這麼努力是為了迎接中國與日本的對決。日本女排被稱為是一支“打不死”的球隊,無論你領先多少分,她們總會追回來。所以中國女排隊員們更需要加強練習,也會更累更辛苦。

  終於,女拍們熬到了這一天,在球場上,觀眾們歡呼聲特別大,整個賽場都要淹沒在歡呼聲中了,中日女排世界盃大賽正式開始。剛開始,日方隊員們精神狀態特別好,剛開場就領先中國隊好幾分,中國隊球員們不甘落後,奮起直追,在最後一場終於以17:15領先日本隊兩分,贏得了比賽的勝利。

  此後,陳忠和和郎平選擇了兩條不一樣的路:郎平選擇出國留學,而陳忠和則在國家女排隊擔任總教練。好多年後兩人再次相見,卻是在賽場上見面的。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郎平在美國留學時被美國女排邀請做了美國隊的總教練。在賽場上,郎平身穿美國排球隊隊服,用英語給隊員們講述戰略,這場比賽美國隊勝了中國隊,郎平也因此招來了一片罵聲。她卻絲毫不在乎,與陳忠和仍是好朋友,由此可見,競爭並不必然傷害友誼。

  在這以後,中國女排陷入了低谷狀態,好多人已經對中國女排不抱希望了,認為女排不會再打出好成績。正當這時,郎平回來了,她向女排協會提出女排改革,篩選出好多新隊員,也參加了很多場比賽,然而這些比賽她們都輸了,對此,女排協會對郎平提出了質疑。郎平卻依然堅持自己的做法帶領中國女排與世界第一的巴西對進行對決。賽場巴西隊的觀眾歡呼聲遠遠超過中國隊的聲音,歡呼聲似乎會把整個屋頂掀翻。巴西女排也展現了她們的實力,是真的特別強。中國隊也沒有膽怯,比賽中分數有時還超過巴西隊。在最後一場比賽中,郎平調整戰略戰術,後排朱婷最後一個扣球贏得了全場比賽的勝利。紮實,勤學苦練,無所畏懼,同甘共苦,頑強拼搏,女排精神就是如此,有哪一點不值得我們學習呢?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8

  10月25日下午,我兒子說,你寫文章沒有題材能行,我們去看場電影吧!票己訂好,說走就走,我已二十多年沒看過電影,心情忽然特別激動。

  由陳可辛導演,鞏俐出演女排英雄郎平,電影《奪冠》開始了,這是令我期待已久的體育片,這是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很喜歡看的女排比賽。整部影片回顧了中國女排振奮無數國民的奪冠之路,重溫跨越幾代人的集體記憶,看《奪冠》讓人熱血沸騰,女排精神又一次被提起。對於這個詞,90後們尤其是95後或許不如我們那一代熟悉,然而就是這樣一幫90後為主力的女排隊員,在為第一代女排精神做代言人,在郎平教練的帶領下,將女排精神如火炬一般傳遞了下來。

  隨著電影的播放,回顧這些年來中國女排在我心中的形象,跟隨12個女排健將的身影,他們身著中國紅的運動服,那神釆飛揚的情態簡直讓我羨慕,讓我鼓掌,讓我的心為之飛翔!

  影片中中國女排於1981年在世界盃上首次奪冠,讓全國人民都為之振奮。之後,中國女排又在幾年的時間裡締造出五連冠的偉業,成就了中國體育界的奇蹟,學習女排精神,振奮中華,成了中國人民的共同口號。

  這部電影不是歷史,更不是紀錄片,它是屬於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集體記憶。看到老女排隊員的艱苦訓練再現,我感動啊!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嗎!天呀!上世紀70年代,老女排就是在條件非常艱苦的土地裡訓練,在粗糙的地板場上進行防守訓練,姑娘們身上受傷,血水把衣服染紅了,看後讓人心痛。訓練完畢,大家相互包紮傷口。

  據說至今,在福建漳州訓練基地的博物館裡,人們依然可以看到當初老女排隊員訓練時的舊球衣和護膝,上面還有血印和泥土。

  這部影片的特點之一就是著名播音員宋世雄老師的解說聲,它讓我激動振奮,我好象又回到七八十年代。

  還有就是現役中國女排球員走上銀幕演出自我,但令人震驚的是她們的演繹已經超越了演員,真實再現了她們自己。特別是朱婷演自己,來自農村的他,其實內心比較自卑,剛進國家隊,就是不愛說話,在場上更不會招呼隊友,興奮不起來。郎平不斷鼓勵朱婷在場上要大聲地說話,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在隊裡都一樣,尤其是郎平問她你為什麼打排球,朱婷終於說話了,為了我爸媽,為了和你一樣優秀,你滿意了吧!朱婷放聲痛哭!

  她痛哭的表演,完全超越自己。現在朱婷已成為了中國女排隊長,成為了世界頂級球星,這在影片中真實再現的過程,讓我們扼腕感嘆,太難了,真不容易啊!

  這真實的往事,給我們以啟迪,我們要時刻學習女排健兒們頑強拼搏的精神,面對問題困難,永不言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們的民族復興也需要這樣的女排精神,然而它又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建設力量,對個人,對民族,對國家而言,猶如一盞明燈,照亮我們砥礪前行。

  觀影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9

  中國女排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電影《奪冠》力求從更深的層面對細節進行發掘,力求展現中國女排為奪冠而經歷的艱辛歷程。影片同時也提出了女排精神是否過時的疑問。

  據說當初潘多拉的盒子被開啟後,人類幸好還保留了一件東西,那就是希望,正是希望讓人們堅持向前。中國女排低谷時期,臨危受命的郎平說過,她只是給人們帶來暫時的希望。話雖這樣說,郎平卻竭力把這希望發揮到了極致,最大程度激發隊員蘊藏的能量,她更想要的是一支積極陽光的中國女排,看重的是樂在過程以及精神的永存,並不是寄全部希望於奪冠。在與實力相當的巴西女排決賽中,理性地說勝負結果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退其次了。事實上,不管曾經幾連冠,長勝不敗是不可能的。

  你為什麼打排球?這個問題並不是可以簡單回答,甚至都無法用語言來確切表述,但又是一個不得不回答的根本問題。朱婷打排球最初就是為了能夠離開農村,為了減輕家庭的負擔。但在老一輩女排精神的激勵下,她將自己的目標擴充套件並逐漸得到昇華,成就了球隊以及自己人生的輝煌。奪冠路上每個隊員的人生中,都具有類似的昇華過程。當然能有中國女排這樣的平臺,她們是幸福的。

  郎平率領女排奪冠的經歷再次證明,解決思想問題是首要的。到了一定年齡才能體會到,快樂和解放是件多麼不容易的事,是件多麼難求的事,但它又會激發出多麼大的能量。推及我們每個人正在做的大事小情,都可以問自己是為什麼,可以嘗試在心底回答一下。

  其實每個人都有著追求的天性,追求更多精神的愉悅,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用社會學專業名詞來表述,就是具有自我實現的欲求。但追求是要付出的代價,就如同看電影《奪冠》要花錢買票一樣。每個人欲求的目標應該是無上限的,就看你願意付出多麼大的相應代價,這可不是說說那麼容易,更不是電影所能夠完全展現出來的,例如朱婷深夜裡的獨自痛哭。越高的目標越容易產生灰心的情緒,因為難度等級會讓你對正在和將要的付出產生懷疑,從這個角度說,對影片中自願退出發隊員,應該是可以理解的,誰又不曾知難而退呢?做不了英雄不可怕,只要心中依然敬慕英雄。

  雖然個體的目標最初往往顯得私人、零碎、渺小,但當心往高處的時候,普通人的大事小情足夠昇華出意義。如此,對自己的存在便少一些懷疑,不再糾結是否身體殘疾,不再糾結能力大小,最大程度地享受人生就好。精神昇華了,付出大約等於收穫的公式也就容易成立了。這不是雞湯,是切切實實的事實。

  不可否認,包括我在內的很多觀眾正是被女排精神召喚走進影院的,試圖尋找某種東西。推薦觀看《奪冠》,在觀眾的潛意識裡,必然能夠得到某種激盪,作為一名辛勞的普通公民,不斷的激盪也許是不可少的強心劑。女排站上領獎臺,國歌響起,你是否油然而生出莊嚴和激動呢?往大了說,家國多事之秋,恰恰最需要振奮的女排精神,電影《奪冠》正當其時!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10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終究誕生一部傳奇的電影。

  中國女排奪冠的那一天,全國人都哭了。我並不是一個懂排球的人,但是我能感受到女排奪冠帶來的榮耀。當中國國旗在里約奧運會上升起的那一刻,我為女排感到無比的驕傲,因為他們是中國的代表,而我是一名中國人。

  陳可辛作為一個香港著名導演,在香港影壇舉足輕重。他的電影細膩感人,電影《中國合夥人》成功就是一個最好的證明,這部電影也是一個改編真實故事,把新東方傳奇故事演繹的惟妙惟肖。《中國合夥人》和《奪冠》雖然是兩部不同性質的電影,但我覺得在情感、失敗與成功矛盾、勝利帶來的榮譽等方面都會有異曲同工之妙。畢竟是出自同一導演之手。我相信導演能夠把他極強的感情塑造能力與這部電影相融合,讓國人為女排感到驕傲,為里約奪冠那一刻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傳奇的故事,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三個傳奇合為一部傳奇的電影。七分保底,八分穩了,九分有望。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的故事,說到中國女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女排精神”。

  中國體育界最不缺的就是冠軍,各種專案的世界冠軍數不勝數,但冠軍背後能夠總結成精神的專案卻不多。改革開放前,中國體育界有兩面紅旗:一個是中國登山隊,另一個是中國乒乓球隊。這兩支隊伍是當時中國體育界最優秀的團隊,分別創造了“中國登山精神”和“乒乓精神”。而在改革開放後,“女排精神”叫得更響,更深入人心。

  1981年,在日本舉辦的世界盃上,中國女排同樣以七戰全勝的戰績,先後戰勝美國、日本等世界勁旅,首得世界冠軍。從排球運動本身來講,東方人能夠拿到排球專案的世界冠軍並非易事。排球是集體專案,又是“高人”專案,有它自身的規律和要求,必然不是一般的訓練就能取得成就的,而是需要一種精神和動力的鼓舞和追求。中國女排隊員在賽場拼搏的身影,讓無數國人熱血沸騰。

  此後,以袁偉民指導為教練核心的團隊和老一代的女排姑娘們,在“五連冠”(1981—1986年)中凝聚締造了“女排精神”。這種精神就是“頑強拼搏、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為國爭光”的女排精神。

  袁偉民受到了陳景潤對“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啟發,他認為陳景潤在中國科學技術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攻克了這個數學謎題,靠的就是“迷”。於是,袁偉民將這股“迷”勁兒帶入中國女排,要求隊員們對排球也要極度專注和熱愛。在訓練時,他要求隊員們拼盡全力,克服苦累和傷病等困難。在比賽中,他要求隊員們極度專注,無論對手強弱都不能鬆懈。為了讓隊員記住比賽中的一個教訓,袁偉民會在賽後把所有球員留下加練,一直練到很晚才離開。

  精神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從嘴裡喊出來的,而是在日復一日的訓練比賽中奮鬥出來的,歷練出來的,凝聚出來的。袁偉民一再強調“拼搏”“嚴格”“協作”,說出來感覺很虛,但這正是女排精神的體現。憑著在日常訓練中鍛煉出來的堅強的意志和紮實的技術,中國女排連續拿下了五個世界冠軍,創造了輝煌,成為中國女排不斷攻堅克難,勇往直前的“傳家寶”。

  電影《奪冠》觀後感1000字 篇11

  昨天首映《奪冠》,有人評價這是中國第一部體育大片,預估票房80億!

  中國女排精神!“勝不驕敗不餒,堅守本心”才是真正的女排精神,無論你是體育運動員還是普通人,打心底裡都要有一股子衝勁,一種信念!

  暫且拋去鞏俐的國籍不談,用鞏俐扮演郎平,有點太“美化”了郎平了吧?不!一位是現實活生生的、大家都熟悉的鐵骨錚錚的巾幗英雄,世界當紅體壇教練,鞏俐為了貼近郎平形象,從髮型、體態、表情、眼神、步姿等都神還原,連郎平駝背的毛病都沒放過。差不多算是畫素級還原。鞏俐和郎平兩者之間,無論是“身”、“形”、“神”、“韻”上,都散發著相似之處,鞏俐也得算的上是身心合一,靈肉交融,畢竟是以真人真事為題材的影視創作,無論這部電影到底是為了票房?還是為了彰顯英傑?都值得被尊重,值得一看!

  郎平不僅是一位非常棒的國家運動員,也是一位心懷學生的老師。在賽場上,郎平奮力拼搏、秉持中國女排精神,場下,她能盡力體察到每位隊員的情緒。退役後擔任教練,訓練出了無數出色的巾幗英雄,可以說,中國女排的里程碑上,一定會有“郎平”二字。只有像郎平這樣,把自己的學生、把自己的國家,時刻掛在心上,用發展、和愛的眼光來看待學生,才能培養出心性堅韌的國家干將。女排精神是什麼?郎平說過:“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不到最後不放棄,到了最後也不放棄!”

  選角副導演從全國幾千個女排運動員裡挑選了最終的十幾個給表演老師變魔術一樣,把她們一個一個訓練成演員,並且重建了80年代的漳州訓練基地。在80年代留下了五連冠的奇蹟輝煌。雖然說現在的人總是回憶之前多麼多麼厲害,顯得有點自娛自樂,但這是不能缺少的一種情懷和記憶。影片開始時,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作為陪打教練的身份緩緩走入女排訓練基地,懵懂青澀,眼神閃躲不知道後面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去向哪裡。正對應那個時代中國女排將要走向世界時的前夜,雖然迷茫但有目標,那就是拿冠軍!

  有趣兒的是,陳沖的女兒演了電影裡郎平的女兒,郎平的女兒演了年輕的郎平,呃·····這有點繞啊!用郎平老師的原話來說:“你就是我!”帶著這句話去觀影,莫名有一種錯亂時空,回到過去的感觸,吶喊、哭泣、擁抱、歡呼都交織在130分鐘熒幕當中。《奪冠》為什麼要女排隊員真人出演?我想,女排人的精神,不是能演出來的,需要內心有強烈的情感共鳴、有堅定的信念。每個時代的中國女排都有這一群可愛的姑娘們,她們不畏強敵刻苦訓練!

  好苦的是80年代落幕之後,一直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中國女排整整走過了30年時間,承受了太多終於釋放了出來。除了女排刻苦訓練時的苦楚,更多的則是默默無聞時期的堅守。小編在此想說的是“女排精神”不是用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但是隻要你走進電影院看過這部電影,透過《奪冠》裡的每一個鏡頭去感受去體會,就能知道女排精神是什麼,就能知道“中國人,行的”、“中國人無所畏懼”的底氣和根源是什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