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關於淮劇大吳老師觀後感

2015關於淮劇大吳老師觀後感

  【篇一】

  金山區山陽鎮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民樂)文化藝術之鄉”。這個總人口3.5萬的小鎮,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人會吹拉彈唱,而他們中幾代人都是大吳老師的學生。

  大吳老師名叫吳永祥。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師範學院畢業,分配到山陽中學做數學老師。年輕的他面對的是破舊的茅房,坑坑窪窪的操場。學生本來就不多,缺課的缺課、失學的失學。沒人相信從城裡來的吳永祥能留在山陽中學,並在講臺上一站就是50多年。

  扮演大吳老師的是知名淮劇演員、白玉蘭獎得主張華。舞臺上,那個數學老師公文包裡放著一支竹笛。家訪的時候沒有人理他,他就坐在草垛上吹起悠揚的曲子。就這樣,他用音樂把學生帶回課堂。

  編劇朱蓓蕾透過真實的細節和人物建構了《大吳老師》的故事。她說大吳老師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的精神讓她很感動。她覺得這樣的人其實很難被社會所瞭解和認可。她希望能把大吳老師的形象樹立起來,讓觀眾相信世界上有這樣的人存在。

  《大吳老師》的導演李莎很贊同大吳老師的教育方法,也很欣賞他與世無爭、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他是“真正把藝術教育當做信仰來做了”。李莎記得,樸實的大吳老師看完排練後說:“你們別把我寫得這麼好。”

  音樂劇最後一幕的佈景是一個小小的破舊屋子,那是照著大吳老師家的真實樣貌還原的。大吳老師這麼多年一直過著清貧的'日子,七十多歲的他還作為山陽中學特聘輔導員,為新成立的全國鄉村少年宮而忙碌。

  【篇二】

  因為並不是土生土長的金山人,所以,當第一次聽到“大吳老師”時候,多少還是有些陌生的!但,當我看完《大吳老師》,這部講述金山區山陽中學優秀藝術特級教師吳永祥先進事蹟專題片時,我被深深的震撼到了,被這一位可以尊稱為“爺爺”級別的老前輩所震撼到了!更被他的這份執著、這份真情、這份平凡、這份偉大所深深地感動著......

  當我看到這樣一位70多歲的老者還奮鬥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線時,當我看到大吳老師充滿激情的帶領著他的學生開展樂隊排練時,不由得為自己也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而倍感驕傲!大吳老師在半個世紀的教學實踐中,影響了數個生命軌跡,推動了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為地方文化的絢麗作出自己特有的貢獻,從而讓自己的生命之花綻放美麗。作為一名80後的青年教師,大吳老師身上體現的責任心、愛心、熱心、恆心、信心和無私奉獻精神永遠是我們青年教師學習的榜樣!

  人們常說老師像園丁,用汗水澆灌著祖國的花朵;老師還像紅燭,燃盡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我想,用這兩句話來形容大吳老師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對於我這個青年教師而言,面對這位70多歲的長者,更多的敬佩和敬仰!在佩服大吳老師50年不變為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和喜愛的學生堅守教育一線的同時,也暗暗的告訴自己,要像大吳老師那樣,用心地去面對自己的工作,用滿腔的熱情去面對那些可愛的孩子們!直到兩斑白、直到皺紋爬滿我的額頭......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