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50字(通用8篇)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50字(通用8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50字(通用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1

  我愛我的祖國,電影還是值得看的。

  感覺這個檔期歐豪應該能小火,新生代出現在兩部裡。黃渤聲音有點怪怪的,其實不方言是不是也沒什麼影響;大家來捐金屬萬人空巷那裡第一次感動,尤其大學教授拿出鉻,忍不住了。這一篇結尾放出了真實歷史,我是比較喜歡的,以為後面幾篇也是一樣,但都沒有,這裡明顯感覺是七個故事拼接。同時被科普了原來開國大典在下午,看畫面也還是心潮澎湃。

  張譯是真的好演員,演啥像啥,國防專家也真是需要忍受孤獨,值得敬佩;個人感覺任素汐還不錯,這種角色還是很適合她的。公交車後面開始出現紅旗那段挺好的,終於等到了那個不敢問出口的訊息。無名英雄讓人感動,放棄一切,把一生奉獻給祖國。

  鼕鼕好可愛,眼睛太水靈了,小英雄的抉擇也是真的好難,小披肩太帥了,小女孩回來時候,以為他要變人生贏家,但是見到爸爸就忍不住哭的時候也是很真實了,我也沒忍住。槽點是最後結尾有點硬凹。大家一起看球也是真的有氣氛,那會兒還是郎指導的時代。

  談判接近談崩站起來直接走太帥了,大國外交就得這樣;這篇從一個修表細節引入還是挺有想法的,把民眾、警察、官員不同視角連線起來。杜江這裡真的好帥,相比朱一龍好太多;自從見過紅姐本人之後,更喜歡她,她真是自帶舒服又果敢的氣質。這篇配合最近的事件真是到位,有警醒作用。

  看到寫下20xx年一刻就滿滿自豪感,大概也是因為這是第一個懂事以後真實參與感受到的重大歷史時刻。葛大爺真是把無賴搞笑又讓你討厭不起來那個勁拿捏得到位,你大爺還是你大爺。但是這段劇情不太喜歡,怎麼說搶票都是沒道理的,這樣和512聯絡顯得生硬了。

  旗長的一句“弟弟懂理”就感受到了厲害,同時教育兩個。“白晝流星”即將落地畫面出來時候也有點繃不住了,但是後面兩兄弟抬凳子有些刻意了。不過演員倒是不出戲,都沒認出來是陳飛宇。

  宋佳是真的適合這種大氣的角色,觀察了一下,女飛行員也都基本是淡妝,好評。但是這篇最大的弊病是剪得太亂了,本身有限時長,同時幾條線回憶,觀感並不好。同時看了機長,對飛行員好感倍增。

  每一篇都有槽點,但是瑕不掩瑜,為祖國驕傲。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2

  國慶期間,觀《我和我的祖國》後有感而發。有一種感動叫做“感同身受”,這一次的歌頌不是為廟堂上的偉大;有一種感動叫“中國”,這一次歌頌的是許許多多在70年中奮鬥拼搏的人們。這個國家仍會生生不息,耀若星辰。感慨於時光厚重如奔騰不息之江河,感動之於國家至於每個我們的意義。

  前夜,是新生的開始。“一直向上就不會害怕啦”這一次,我們看到的不再是高臺之上的偉人,而是保證升起第一面旗幟萬無一兵的小角色。從一塊紅布到一根旗繩,談不上珠峰之危,但登高望遠那刻,看到的是新中國的未來。

  相遇,伴隨更逢的喜悅。“起爆”,在那個年代的愛情,不是分分合合,是在國家之前的渺小。那個年代充滿信仰,似水年華的卑微愛情是多遙遠。那一聲爆炸是平地驚雷,在如今張狂的年代是多隱忍而偉大。

  奪冠,是中國人的狂歡。“歡呼”,那次扣球揮舞的是艱難中奮起的決心。當鼕鼕淚水灑落,當不諳世事小孩都忍不住投以注視時,耀眼的不只是勝利,而是信心,是女排精神。

  迴歸,是祖國強大的見證。“這一秒對你們來說是結束,但對我們來說是開始。”為了2秒鐘,多番談判,底線問題一步也不能退讓。洛勇兄的眼圈沒有疲憊,英紅姐的換徽,乾脆利落,達叔的淚中帶笑,觸動人心。

  北京你好,是跨越的時空的問候。“歪瑞嗨皮啊。”一張奧運門票,一個失敗中年男人,一段關於2008的回憶。2008的中國,不會忘記汶川,也不會忘記北京奧運。

  白晝流星,是他們改變一生的信仰。“孩子們,那是你們的星星。”不羈的造型,一個追逐的故事,神舟十一號的成功起降,承載的的卻遠不只是一次科研突破。站起來,這是一場找尋的我的過程。護航,守護這偉大而強盛的祖國。“憑什麼讓我當備飛”飽含傲氣,哪個飛行員不想馳騁馳藍天。呂瀟然明白了,護航才是最好的飛翔。飄揚在天空的顏色是歡呼雀躍。

  七個篇章,書寫中國的七個十年。有創造,前行,猶豫彷徨;有愛情、親情,熱血揮灑。不一定平凡,但一定感同身受。我和我的祖國,是一種信仰,是一篇還在延續的史詩。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3

  在看完了《我和我的祖國》後,我從感覺到濃濃的愛國情懷,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和原來生活的.艱苦,這部電影一共有七則故事,每個都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

  第一則故事和開國大典的國旗有關,它講述了開國典禮的升國旗儀式是用的電子升旗,但總工程師並不能保證百分百成功,而需要到現場測試,但現場已被封鎖,所以總工程師在室內仿製了一個小型的升旗機測試,最終測試出來問題,並趕到現場,爬上旗杆,克服了恐高症,成功修理好了旗杆。這讓我感受到了人民的敬業和熱愛國家的情感;中途,他們缺少的物品,群眾都幫忙找,讓我感受到我國人民的熱心與團結。

  第二則故事和原子彈有關,一個研究原子彈的科學家三年未聯絡過家人,且遇到親友也不敢相認,直到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他才跟他面前的親人相認,讓我感受到當年工作條件的艱難、工作人員對工作的熱愛和對家人的思念。

  第三則故事與閱兵有關,開頭便看到一個飛行員與總指揮吵架,問為什麼他是備機,而最後零八號機出現問題,她卻沒有利用這個機會上去,而是幫助零八號機重新恢復正常。這讓我感受了謙讓的精神和期待成功的心靈。

  第四則故事與女排有關,一個小男孩喜歡另一個女孩,準備在女孩臨走前送她點東西,但因為天線原因讓他去不了,最後他在讓人看中國奪冠與給女孩送東西之間徘徊,最後他的愛國精神使他選擇了讓眾人看比賽,而最終看到女排勇奪三冠,最後他哭了,正巧他爸回來了,問他為什麼哭,他首先說我們家的天線太舊,又攢緊了手中的拍子,說“女排三冠,我太激動了。”這讓我感受到無論何時都愛國的情感。

  第五則故事是一個四川小男孩把一位計程車司機的奧運會門票換掉的故事,小男孩未經司機同意便把票換成錢,想要自己看奧運會,最後司機把票追回來,並將原因問清,便將票給了小男孩,因為小男孩只是想去摸摸鳥巢內爸爸造的欄杆,這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和溫暖。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中國的精神、傳承的力量與人間的情意,更讓我們感受到中國現在的富強。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4

  《我和我的祖國》由七位導演合作完成,以七個重要歷史時刻為節點,講述七個重大事件背後的故事。與以往獻禮片不同的是,這部電影將鏡頭投向歷史瞬間背後的普通人,關注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生命個體是如何書寫出祖國讓人感動又感慨的宏大歷史。

  第一個單元《前夜》講述了為保障開國大典中的五星紅旗順利升起背後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令觀眾動容的不僅有為了確保任務“萬無一失”而爭分奪秒排除萬難的自動升旗方案設計師林治遠,還有他的助手、警衛、國旗班戰士、軍樂隊隊員、北京城的老百姓等等。

  雖然大多數出場人物都難以叫出名字,但是他們帶給觀眾的感動卻絲毫沒有打折。

  而《前夜》導演的拍攝思路,貫穿於接下來的六個故事中。為祖國兩彈一星事業默默無聞奉獻乃至獻出生命的科研工作者,幫助鄰居們觀看女排比賽直播的小男孩,為了五星紅旗準時於1997年7月1日0時0分在香港升起而努力的各行業人士,把珍貴的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門票送給汶川男孩的北京的哥,幫助貧困少年從精神上“站起來”的扶貧幹部,為參加閱兵儀式戰友護航的女飛行員……七個故事連接出70年的奮進與輝煌。

  影片將敘事的重心放在重大歷史事件背後的細微角落,用普通人的視角來觀察、感受並參與這個時代,這也使得影片可以令各個年齡段的觀眾產生代入感和共鳴。談起參演這部電影的感想時,青年演員彭昱暢說:“不管在哪個時代,不管是幾零後,我們對祖國的情懷都是一樣的。”

  而與此同時,這些“小故事”並沒有淡化“大時代”。新中國開國大典、原子彈成功爆炸、女排奪冠、香港迴歸、北京奧運會、神舟返航、閱兵盛況……那些我們曾經歷過或不曾經歷過的重大事件,被影片中這些融入時代記憶的故事喚醒,成了有血有肉的歷史,更是體現出祖國的成長與進步和每一箇中國人息息相關。正如《護航》單元的導演文牧野所說,我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護航。

  電影散場時,有老人追憶“在當年……”,有小朋友問“後來呢……”七個故事喚起70年的國民記憶,這或許正是這部電影的主創們想傳達的真正想法——“我”和“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5

  國慶期間,影片《我和我的祖國》上映,我帶著父母和孩子共同觀看了這部電影。

  觀影的時候,我深切地感受到這部電影的力量,滿場座無虛席,大家都在不停地抹淚、喝彩、自豪地笑,而我有時還會攥緊拳頭。為什麼呢?

  因為電影中的這些故事,無不激發了每一箇中國人共同的記憶,也構築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脊樑。

  影片七個不一樣的故事,回溯了普通人與祖國在這70年的奮鬥歷程。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開國大典的前夜,以及關於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的故事。

  開國大典前夜,我們的國家不但一窮二白,並且岌岌可危,這就是大典現實的背景。而整個大典,流程複雜,每個環節都不能出紕漏,電動升國旗只是眾多環節中的一個。

  為了國旗順利升起,有捐出孩子長命鎖的婦人,有捐出自我錄音機的男人,有捐出實驗室最終一塊樣板鉻的教授……就像戰爭中推著小推車,給八路軍送物資的百姓一樣,他們是最樸素但也最熱誠的。最終,國旗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成功升起。

  在我國成功研製原子彈的道路上,也是無數人的犧牲與無私奉獻的結果。當年一批批的科學家、工程師、軍人,在戈壁灘上隱姓埋名,把青春韶華都無悔地揮灑在荒無人煙的地方。

  這樣巨大的犧牲,為的就是讓全體中國人能夠安然入睡,讓我們的後代能夠享受和平,讓新中國傲然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我的兒子雖然僅有5歲,他仍然耐心並認真地看完了2個多小時的電影。

  每個故事一出現,他就有好多的問題,問中國以前什麼樣貌,問研製原子彈為什麼會有人死去,為什麼中國奪冠了高興還要哭泣……

  在回答他每一個問題的時候,我感到的都是作為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而在他小小的心中,也埋下了對無數前人的敬佩,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正是這些不畏困難,不畏艱險的前人們為我們拼下的完美盛世,才有了我們此刻的祥和生活。

  在這完美的環境下,作為工程建設公司國際事業部的一名普通員工,我該做並且能夠做到的,就是努力做好自我的本職工作,堅定不移、保質保量,為企業的發展貢獻出自我的應有之力。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6

  《我和我的祖國》這部電影,七個故事,歷經70年,仿若好幾世,可不變的,是代代中國人的愛國情。

  電影還沒有上映前就對她充滿了期待,當走進電影院看到她時,早已心潮澎湃,每一個故事即平實又激動,從淺淺的描述中,慢慢滲透出強烈的愛國情緒,讓我們的思緒隨電影回到了那些年…

  前三個故事的發生,我是從歷史課本中學到的。記得當年為了學好歷史,曾經很認真的背誦整本教材,被歷史老師單獨拷問了整整一節課,簡直化身成了難不倒的時光機,不知道那個時候怎麼對歷史有這般的熱情,新中國成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許海峰獲得第一枚奧運金牌,這些都被寫進了中國的歷史,感染著每一代中國人。

  我經歷了香港迴歸,北京奧運,載人航天升空,大閱兵…隨著成長,還會伴隨祖國經歷更多更多會銘記在歷史的時刻,祖國的強大不再是掛在口頭上的一句話,而是已經成為了現實。這部電影很多場景引起了我的共鳴,比如奧運會的小故事,汶川地震剛剛過去,小男孩懷著一顆奧運夢想來到北京,可是他沒有門票,一位好心的計程車司機最終幫他實現了,但計程車司機也捨棄了自己的願望,可最終他的舉動得到了兒子和前妻的理解,為他豎起了大拇指,兩個人物經歷的,我都經歷著,也有自己的切身體會,那年我21歲,猶記得汶川地震發生之後,在一個安靜的午間自習室裡,我起立為遇難同胞默哀的場景,校園是安靜的,陽光有些刺眼,那一刻停放在路邊的汽車同時鳴笛致哀,上自習的同學全都放下手中的課本,起立默哀,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與祖國共命運的情懷;三個月之後的北京奧運會,當開幕式聖火被點燃的那一刻,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和祖國站在一起的力量。

  我愛我的祖國,雖然她曾經被列強侵略,在走向復興的路上也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可是我依然愛她;我愛我的祖國,雖然她曾經窮困潦倒,在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路上有過艱難有過停歇,可是我依然愛她;我愛我的祖國,雖然她曾經四分五裂,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路上遇到重重阻礙,可是我依然愛她。因為我相信,中國必將走向復興,走向繁榮,完成統一。

  我愛我的祖國。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7

  首先,十分感謝學校可以提供如此珍貴的一次機會組織同學們一同觀看電影《我和我的祖國》,這對我來說是一次不曾有過的體驗,也是十分難忘的回憶。

  我和我的祖國,這一宏大主題是一個故事所遠遠講不完的,於是總導演陳凱歌就別具匠心的安排了七個故事,分別為《前夜》《相遇》《奪冠》《迴歸》《北京你好》《白晝流星》《護航》,展示了新中國成立70週年以來祖國經歷的許多歷史性的經典瞬間。

  該電影採取時間順序,敘事巧用日記體形式,將五個由不同導演製作的七個短片連線起來,給讀者清晰的思路。同時又透過主人公字型以及書寫工具的不同側面展示了主人公的性格特點以及時代背景,也體現了中國書法的磅礴之氣,真可謂別具匠心。

  無論是黃渤扮演的開國大典中國旗維修師林治遠,還是張譯扮演的為祖國原子彈事業人間蒸發三年的科學家高遠,亦或是杜江扮演的為香港迴歸升旗儀式苦練的升旗手,還有許許多多的演藝界大咖,這部劇作中只充當一個一閃而過的配角,卻都有著不同的不同性格,以不同方式表現出,大時代大世界下小人物和國家之間看似遙遠,實則密切關聯的這一主題。

  其中有一個片段令我十分印象深刻,就是在第一個故事中,林治遠在距開國大典演練還有三個小時發現,旗杆阻擋球壞了,需要三種金屬進行重新冶煉。在當時物質貧乏的中國,這是一個天大的難事。在歐豪扮演的一名無名的維修師助理爬上屋頂,拿大喇叭向市民們大聲呼喊著求助無果後,電影彷彿在此陷入死衚衕。就在這時一陣敲門聲打破令人絕望的寂靜。一個燈籠、兩個燈籠、三個、四個、無數個燈籠湧進小小的院子裡。市民們拿著各式各樣的東西,熱情地想為明天的開國大典做出自己的貢獻。有人拿勺子、菸斗、收音機,甚至還有孩子的長命鎖都捐了出來。我們換位思考一下這看似小小的物件,對於個人和家庭的意義有多麼重大。這個短片看似只講述了林治遠的故事,實際上也講述了無數無名群眾和祖國的故事。

  每個歷史瞬間都有回憶。每一個無名的“我”,都是歷史書裡看不到的,有血有肉,可愛而又鮮活。原來我們就是這樣在歷史長河中經歷了生活。

  《我和我的祖國》觀後感8

  近日,單位組織大家集體觀看了影片《我和我的祖國》,我的淚點很低,從影片一開始看到熒幕上飄動的五星紅旗,聽到王菲用空靈的聲音演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情緒就開始升騰,當一個個故事漸漸鋪開,我的眼淚就再也忍不住了。

  故事中有一些我沒有經歷過,有一些我經歷過但當時還不理解,通過幾位導演對每一個重要歷史時刻平凡人物平凡故事的藝術昇華,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祖國70年發展歷程的艱辛與輝煌,更真切的理解了祖國強大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意義。就像一個孩子長大後懂得了自己的母親。

  曾經年幼時,我也像我的孩子一樣每天戴著紅領巾,對著國旗敬禮,卻並不能切身體會國家之於我和我周圍的一切意味著什麼。待慢慢長大,學習了歷史,有了更多生活體驗後才漸漸懂得了有國才有家。祖國強大了,我們每一個普通人才能生活的和平穩定,才有機會去追尋自我價值。同樣,我們每一個人愛自己的國家,多做有利於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事,我們的祖國才能更加繁榮昌盛。我們和我們的祖國,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要論感觸最深的篇章還要數《白晝流星》和《相遇》,因為這兩個故事觸動了很多我個人生活中曾經的感受。《白晝流星》中的兩兄弟很幸運,在人生的岔路口遇上了一位恩人為他們指引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但不是所有貧窮人家的孩子都這麼幸運,我想起自己求學階段一次次被催繳學費,幾次走到要輟學的邊緣。相信今後有像我當年一樣遭遇的貧苦孩子會越來越少。因為,國家正在且一直在強有力的推動脫貧攻堅。更多的窮苦孩子正在擺脫無學可上的境地。《相遇》裡沒有過多的場景,但任素汐在公交車上的一大段臺詞很深入人心,作為一個地質人的妻子,我甚至也感同身受。國家的每一次飛躍式發展都是千千萬萬的無名英雄無私奉獻換來的,我們所感受到的歲月靜好,是因為背後有人在負重前行。雖然戰火時代已經過去,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平安溫暖的大環境中,但是我們永不能忘記那些用自己的一生去奉獻去保護整個國家的偉大科學家們,要心懷感恩,要向他們學習那無私的精神和不求回報的付出!

  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美麗!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