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親情至上

《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親情至上

  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唐山大地震》電影觀後感:親情至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山大地震》上映了2天了,今天是週末終於有空去電影院探個究竟了。聽看過的朋友說影片很感人,但我事前做足心理準備,要硬撐著不哭。

  因為馮小剛說過:“只要是正常人看了這樣的故事都會感激,除非他是一個混蛋。”開場前工作人員更送來一包紙巾,馮大導很有信,觀眾必哭,結果證明不是混蛋,撐了半個小時,眼淚已失控流下,完場時雙眼哭腫了,但仍肯對著電視鏡頭講觀後感,只因此片值得推薦。

  看此片記緊準時,否則便錯過開場時十多分鐘的大地震場面,特技效果做得十分逼真,很震撼,看罷電影后隨即訪問馮小剛,他形容:“這是一部內容大於形式的災難片。”

  馮大導所言非虛,該片改編自張翎的小說《餘震》,的確1976年的23秒唐山大地震,給片中飾演母女的徐帆和張靜初帶來32年的餘震,32年來一直活在23秒的噩夢中,影響一生的抉擇。令人感到無奈苦澀的是天災,不單帶來身體的傷、財物的損失,還要迫災民做無情的決定,兩個只能活一個,要兒子還是要女兒?寧願女兒死,還是截肢保命?活著又比死更難受。

  編劇落筆很到位,完全拿捏到角色的`感情,馮大導拍的電影多以男性元素,原來導女性電影功力不遑多讓。

  馮小剛說:“我初看劇本,已覺得徐帆很適合演這個角色,但又擔心被指夫妻檔,於是跟各單位開會,研究哪個女演員最適合演這個角色,結果大多數人都認為徐帆是最佳人選,我便順水推舟。”

  徐帆把角色演活,感動人心,她說:“很多時拍哭的劇情,都要醞釀情緒才哭得出,可是拍此片,劇本對白令我完全投入了角色,根本不用培養情緒,眼淚自然而然出來了。”

  我預言女主角徐帆是今屆金雞百花影后大熱,她演外柔內剛的母親,能牽引觀眾的情緒,難怪馮小剛不怕外界指他捧老婆做女主角,假公濟私,環顧內地女星名單,當紅的范冰冰、李冰冰、趙薇、章子怡、鞏俐都不適合。

  張靜初演女兒,由18歲演至40歲,遊刃有餘,她告訴我:“我是個很喜歡問問題的演員,很多時,在劇本以外,導演會給我一大疊資料,讓我更瞭解貫通角色情感的起承轉合,但跟馮導演合作,完全不需要。”果然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分鐘。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陳道明,留意他在處理歲月催人的細微變化,屬錦衣夜行,卻不可或缺。

  《唐山大地震》不單帶來視聽的震撼,更帶來IMAX以外人心的震撼。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