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之路》觀後感(通用16篇)

《復興之路》觀後感(通用1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復興之路》觀後感(通用1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

  在《復興之路》中,我看到,中國走過了一段漫長而且艱難的道路,人類歷史上在上世紀之初還沒有哪個國家曾經遭受過像中國這樣的屈辱,再看看現在社會的繁榮,中國人應該學會自豪和自信,但是不是自大。

  片中解說詞說到,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

  可以看出一個大國從傷痕一路走來的不容易,這就像我們一個家庭一樣。我小時候父親去世,家裡老屋連樓板都沒,還拉了一筆看似不小的債務。後來大姐工作以後努力掙錢還債,再後來家裡老屋鋪上樓板,家裡用上煤氣灶,買來西湖牌黑白電視。到以後2姐在北京讀完大學,做了白領,以及到我大學畢業以後,家裡造了新房子,在北京買房子。

  在中國,在我那個村子裡,很多鄉親都是這樣從貧窮走到小康,從物資的豐富走到精神文明的滿足。一個家的復興之路不就能勾勒出我們偉大國家的強大之路嗎?

  “復興之路”就是人民的幸福之路。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2

  今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電影《復興之路》之後,我那顆幼小的心靈被深深地觸動了。它為我展示了中華民族100多年來的強國之夢和不懈探索的偉大曆程。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人們不惜生命前赴後繼為民族夢想而戰。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但災難未將停止,還是無情的向人民襲來,“國弱被人欺,家窮被捱餓。”可人民毫不退縮勇往向前,不知有多少先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終於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大聲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萬歲!”人們大聲呼喊著。看到這裡我已經淚如雨下,原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千萬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作為生處和平年代的少年,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歲月,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獻身捐軀的革命先輩,繼承他們的革命傳統,發奮讀書,振興中華!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定能接過前輩們的槍,豎立起振興中華的信心和決心。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3

  觀看了紀錄片《復興之路》,讓我瞭解到了許多關於我國的發展歷程和黨的艱辛歷史。

  這部紀錄片回望了160多年中國的歷史,中國人民從飽受欺凌、貧窮落後,到奮起戰爭,艱辛爭取自由,找到了一條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道路。這一鉅變,使我感受到: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就沒有今天這個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中國。鴉片戰爭到辛亥革命期間,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擴張,而中國清王朝閉關自守,中國與西方的經濟差距越來越大。英國、法國、美國等國家正資產階段革命的作用下不穩前進,中國卻在唐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統治下趨向衰落,人民生活困苦,壓迫嚴重。

  一時間,中國的前途與出路令人擔憂。一個有生命力的民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華文明幾千年的變化中,有過無數的輝煌,也曾經多次經受過各種天災人禍的考驗。但是,無論經受怎樣難以想象的磨難,偉大的中華民族總是從逆境中奮起,百折不撓,闖過重重難關,走上了新的道路。

  在這部紀錄片中,我激動地看到,中國走過一段漫長而艱難的道路,難道有一個國家遭受過中國這樣的恥辱嗎?看到現在繁榮富強的新中國,我們應該學會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自豪。

  中國能夠在國際上保持高速的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並在國際上有一定得地位是經過許多仁人志士的努力,我們要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還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建設祖國。希望明天的祖國會更美好!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4

  回顧過去,從1840年開始,清政府閉關自守,不願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漸漸腐敗。外國人打起了侵略中國的主意,向中國投放了毒品鴉片,使中國人變得懦弱,然後從海上侵略中國。當時清政府無法抵抗外國侵略者,簽定了一系列賣國條約,其中有割讓土地、賠償白銀等不平等條款。清政府想自救,立即興起了戊戌變法和洋務運動,但是還是改變不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有些農民忍受不了清政府的統治,決心建立太平天國,但是沒過多久就被鎮壓了。後來,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也被袁世凱鎮壓了。

  後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群眾推翻了帝國主義,趕走了列強,消滅了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

  剛建國時,中國的許多建設都來自蘇聯的幫助,不久蘇聯突然停止了對我國的援助,但是中國還是挺住了,可見中華的精神是不可磨滅的。

  後來,鄧小平和江澤民爺爺對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開放,把我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和美好。

  “神五”、“神六”的上天,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都是中國的榮耀。現在,我國已經成為了一大強國,從過去的失敗,到現在的成功,是一個多麼偉大的歷程啊!

  現在,我坐在書桌前,回想著祖國的偉大歷史,感到無尚榮耀。因為我知道,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復興之路,才是富國強民之路。我長大了,一定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建設好我們的祖國。一想到這樣的願望,難道不會覺得一種榮譽感就在心頭嗎?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5

  最近,一部大型歷史政論片引起關注。“有感染力、非常受感動。”“從歷史變遷中真實地觸控到了一個民族的幸福”……民眾口口相傳,媒體熱烈評議、網路跟帖如潮,說的`就是它:《復興之路》。

  在娛樂節目竭力擠佔社會生活空間,海量資訊不斷分散人們注意力的時代,一部理論性極強的政論片熱播絕非偶然。

  它之所以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之所以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就在於它以力求真實的藝術風格,勇敢地走進歷史的深處,走進真理的深處,走進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深處,說出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心裡話:歷經苦難、犧牲和奮戰,中國人民找到了一條實現幸福理想的偉大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世上的路有千萬條。但找到一條能夠讓一個曾經深陷苦難的民族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路,卻是那麼的艱難!《復興之路》把尋路的起點放在1840年,放在鴉片戰爭那定格了全民族恥辱的海面上。“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譚嗣同的悲鳴,正是當時中國人民在黑暗與迷茫中不知何往、呼號無助的真實寫照。中華民族從來不缺少仁人志士,也不乏揭竿而起的一代豪傑,但《復興之路》以歷史事實雄辯地告訴我們,從洋務運動到君主立憲,從戊戌維新到清末改良派與革命派的論爭……都沒能真正找到屬於中國人民的道路。學習西方搞資本主義,可“老師打學生”,行不通!袁世凱之流復辟帝制,但人民不答應!中華民族的希望之路啊,究竟在何方?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6

  今天,我飽含激動和心酸看完了《復興之路》這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

  也許大家聽說過,甚至看過《復興之路》這部書籍或歌舞劇。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講述一下它的內容。

  《復興之路》是一部大型音樂歌舞史詩,它向我們展示了、見證了我們中華兒女這五千年的歷史程序,《復興之路》主要從清朝圓明園毀滅開始,當國人還兀自沉浸在四大發明中;當國人還以為中華地大物博無人超越時;當國人還堅信"天圓地方"時;西方各個國家已然壯大,漸漸超越我國。1860年英法聯軍終於發動進攻,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和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燬罪證,3000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大火連燒3天3夜,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畫成了一片灰燼!接著,《復興之路》又講述了,1900年,甲午戰爭失敗5年後,列強再次侵入北京,這一次是8個國家的鐵蹄,整個中國彷彿都被撕裂了。終於,國共兩黨決定聯合驅除日寇,經過八年抗戰,終於將日寇驅除!從此,新中國誕生了!中華兒女譜寫下這光輝的篇章。中國人民過上了好日子。可是不久,汶川大地震毀了四川同胞的家園!但我們齊心協力度過了難關,那"多難興邦"的四個大字,激勵著多少中華兒女推動中華民族的再次騰飛。

  晨曦中,當國旗迎著太陽冉冉升起的一刻;陽光中,當我們伴著歡樂在教室安心上課時;黃昏中,當斜陽伴著我們回家同家人吃飯時……你,是否想過,這一切有多麼來之不易嗎?那都是多少革命先烈用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來緬懷他們,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艱難的求索道路上,先驅們遇到了許多阻力,但他們一直堅持到底,直至革命勝利。民族的振興需要人們都團結起來,共同努力。經歷了一段艱難而屈辱的歷史,每一箇中國人在心底深藏著一句話: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要制定一份學習計劃,時時刻刻不能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那些革命先驅用鮮血換來的。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鬥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起哀悼,一起歡呼,一起奮鬥,一起感動……

  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受人欺凌的.那段歷史一去不復返了,但我們仍要努力進取,在復興之路上譜寫下輝煌的篇章!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7

  歷經風雨滄桑,歷經時事變故,有過盛唐的自豪,也有過清末的傷感,體會到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體會到圓明園被燒的恥辱……有著五千年文明歷史飽經風雨滄桑的中華大地,終於在今天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日子,建黨90週年之際,我們為這個國家而驕傲,為這個民族的繁榮昌盛而自豪。

  今天來到了國家博物館進行參觀,今天的主題是“復興之路”,從鴉片戰爭到現代化的中國,步步經歷了從困難到勝利的過程,無論是戰爭時期的流血犧牲還是和平年代的經濟競爭,中國都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現了我們是個勇敢自強的民族,所有困難我們都可以克服,唯獨堅挺不拔的精神不能失去,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我為我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為了一個民族的夢想,我們從1840年的海面出發;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其中印象最深的還是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鉅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比較完全意義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中國人民為救亡圖存,振興中華而奮起革命的一個里程碑,使中國發生歷史性鉅變,中國人民思想也由此獲得一次巨大的解放。然而,辛亥革命又是一次不徹底的革命,中國仍舊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並沒有完成,在接下來的歲月中,誰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誰能讓中國人過上有尊嚴的生活,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還將經歷怎樣的艱難曲折,才能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呢?後來經歷了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30年,到了現代化程序的中國,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方面我國已經發展為一個綜合型大國,再也不會像舊社會那樣受人欺辱了,我們民族已經屹立於世界之林,挺拔的站起來了。“震撼”“激動”“落淚”……這是眾多觀眾在形容時所用的話語。“就是要讓廣大觀眾看到中國在160多年復興之路上一路行來的種種變遷,並讓無數觀眾從這種變遷中感受並觸控幸福。

  即便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戰爭時期的愛國精神也已發揚的如此廣泛,變革的時代留下了一串串清晰可見的腳印:抗擊非典,踐行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領袖和民眾共赴危難,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和擁護。突飛猛進的中國經濟,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苦幹問題的重要決議,無一不是民族復興的基石,讓我領會到了國富民安的道理,認識到年輕一代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民族復興的重任。也讓我們看到了祖國前進的艱辛歷程,同時也看到了今天中國的強大。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我們要繼承先輩的優良傳統,為報效祖國做出更多的努力。

  看完《復興之路》的展覽,我有種說不出的感動和自豪!感動的,是那些為中國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人;自豪的,是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個優秀民族的一份子!

  經歷了歲月的磨礪和洗滌,中國共產黨領導著廣大人民群眾,為實現共產主義這個最終目標而不斷探索著、奮鬥著、發展著、前進著……在這個歷程中,我們一起哀悼,一起歡呼,一起奮鬥,一起感動……不論遇到什麼,歷史事實都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將會不斷髮展、進步!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8

  今天終於在影院如願觀看了《復興之路》,第一次感覺突然得到了一次精神和藝術的洗禮,這就是電影《復興之路》才特有的魅力和氣質!

  《復興之路》是繼《東方紅》、《中國革命之歌》以後我國舞臺藝術史上第三部具有重大政治、文化意義的大型音樂舞蹈史詩。電影《復興之路》是其電影版。去年國慶期間,我在電視上看過《復興之路》在人民大會堂的演出,感到十分震撼;今天,看了電影《復興之路》,更感覺到她對內心的一種無與倫比的衝擊。

  藝術家們用他們的智慧以高度歷史概括和嶄新的藝術創造,生動表現了中華民族從1840年到2009年一百六十九年的歷史。再現了中華民族在危難中崛起、在拼搏中奮進的光輝歷程,充分說明了是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走上了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道路,走上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走上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道路。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從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到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直至2009年新中國成立60週年,我深深地感到苦苦探尋救國救民道路的仁人志士們的偉大,深深地感到中國共產黨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偉大,深深地感到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地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理上奮勇前進的偉大。

  但是,我很悲哀地看到偌大的影院寥寥數人。說起來我也感到慚愧,作為舞蹈學者想看這部電影起初僅僅是衝著藝術家們的演出,卻忽略了作品創作本生的歷史意義。突然發現我們很多青年人對時事的冷漠,對時政的不屑,對歷史的輕視,對核心價值的缺失。也許是我們感覺生活的時代太“太平”了,於是,我們沒有憂患意識,我們沒有居安思危,我們沒有太多應該有的!我們不應該是這樣的!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青年!復興之路要我們腳踏實地去走,我們要用我們的努力去慰藉近代以來為中國的前途犧牲的仁人志士的在天之靈!讓我們的青春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讓我們的人生的航線找到正確的燈塔!

  在電影最後精彩的民族歌舞展示很是鼓舞人心,如閻肅前輩在首映禮上所說,影片有著一雙神奇的眼睛,為觀眾捕捉到現場所看不到的細節,它同樣有著美妙的喉嚨,聲聲動情,亦得一對巨大的手,不經意間撥動人心絃。

  我會記住這樣的時刻!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9

  復興之路,顧名思議就是從衰敗走向興盛。是的,我們中國就是這樣一點點變化的,最終繁榮昌盛!《復興之路》以獨特的方式講述了一個偉大民族是如何覺醒,選擇社會主義,實現改革開放,而後又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科學發展觀,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是一個有著十分悠久歷史和極為古老文明的民族,在這片遼闊和肥沃的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家發明了司南,是我國最早發明的指南針、活字印刷術、火藥……

  隨著四方資本主義的興起,中國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由於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科學技術的落後,猶如江河日下,逐漸走向衰落。從1840年開始,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用鴉片和洋槍,打開了中國千百年來閉關自守的國門,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此刻,我們彷彿仍能聽到圓明園在哭泣……1856年,英、法帝國主義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前、侵入北京,佔領圓明園。聯軍在園中大量劫掠,一場災難的豪傑開始了……

  從19世紀40年代起,帝國主義國家一直在不斷侵略我國。其中,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佔領了南京,進城後,日本立即進行了瘋狂的大規模屠殺,被害人數達三十萬人以上。日本侵略者在侵華戰爭中製造的南京大屠殺,成為震驚世界的暴行,在人類文明史上寫下了極其野蠻,可恥的一頁。但是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中國人是不可戰勝的!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人民的強國夢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鴉片戰爭以來,為了改變中華民族的命運,中國人民在不斷追求和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人民軍隊的建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帶來了光明和希望;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一個繁榮,昌盛、民主的國家開始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跨入21世紀,我國經濟持斷髮展,民主不斷健全,文化日益繁榮,社會保持穩定,國家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向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號召:記得要一直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而奮鬥。這讓世界看到了一個更加自信的中國。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億萬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徵程上邁出堅定的步伐。

  中國,我們一定會更加強大起來。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0

  昨天,單位老幹部處組織參觀國家博物館的復興之路展覽。儘管我們這一代對此段歷史幾乎耳熟能詳,但我還是隨著講解員認真看了一遍。記得曾買票去國家大劇院看過演出“復興之路”,當時除了感官震撼和重溫歷史的感慨外,略有不滿足。既然是復興之路,時間跨度又從1840年以前直至現在,那麼無疑是指中華民族之復興之路,其涵蓋內容就不應僅僅是中國共產黨之歷史,應包括國民黨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及其主要人物。但可惜的是,這方面內容太少,過於簡單,幾乎是一帶而過,特別是抗日戰爭階段。

  這次去參觀,我也是想看看代表國家水平的展出到底如何,所以認真跟著講解員走了一遍。結果還是有些失望,依然基本上是中國共產黨的復興之路。解說詞方面的瑕疵就不去說了(涉及對歷史事件的評價、考證和如何解釋和用詞),但講歷史而不給國民黨在歷史中的作用以適當的篇幅和公允的評價,多少都是不妥的。特別是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有八路軍、新四軍二路軍及民兵游擊隊等武裝力量,主要在華北,而國民黨是正面部隊,在全國各個地區展開抗日行動,在與共產黨的部隊交叉地帶雙方也有相互配合作戰。

  期間陣亡的高階將領就很多,如張自忠、趙登禹(現在北京還有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戴安瀾等等,數以十計不止。竟然提得很少!這不僅不尊重歷史,愧對那些陣亡將士,而且當前正值國共醞釀第三次合作,走向兩岸統一之路之時,這樣對待歷史,使海外華人、香港、澳門,特別是臺灣民眾如何感想!已然是21世紀,已然兩岸合作到目前局面,代表國家水平的展覽做這樣的處理實在令人失望!殷切希望國家博物館能站在歷史的高度和前瞻的視角,再次審視這個展覽,重新審視、考證、修改、補充、完善之,求得溫故而知新,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受全球華人讚賞的展覽。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1

  昨天帶家人去國家大劇院觀看了大型音樂舞蹈史詩《復興之路》的演出,這是本劇目在國家大劇院計劃中的最後一場,演出從晚上七點半開始,持續大約二小時十五分鐘。整場演出給人的直觀感受還是很強烈的,從鴉片戰爭後的百年恥辱到新中國成立及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成就,提綱挈領地選取了一些歷史事件進行藝術的再現。歌劇廳裡的演出充分利用了聲、光、影等的現代技術成果,具有很強的衝擊力,不過這麼大型的演出,與電視播放的人民大會堂版相比,無論是氣勢、表現力、陣容等方面均顯遜色。

  這次主要是帶孩子看,孩子對節目涉及的歷史事件大多數有點了解,所以看起來是津津有味、非常興奮,有些不明白的,本人當場給予解答,增加和強化了孩子的歷史知識,符合俺家孩子要當一名歷史學家的立志。

  我的感覺是,表現新中國成立以前的內容相對比較充分,印象深刻。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及改革開放30年這二段演繹得就一般了,尤其是30年的改革開放,象是一個不夠完整的大事記,提練不夠全面和深刻,整場演出確實有點類似於敘事性質的、以歌舞朗誦為主的、形式上很精心華麗的晚會。

  昨晚在國家大劇院一同觀看演出的還有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等領導同志。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2

  我看了《復興之路》之後,我覺得我們應該重新站起來,努力奮鬥。

  我們的祖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為古代中國有眾多領先於世界的發明和聞名於世的傑出人物而自豪;我們為近代中國遭受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蹂躪而憤慨;我們為中國人民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歌唱;我們更為現在中國的崛起而感奮……

  祖國的輝煌要從四大發明說起: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已經發現天然磁石有吸鐵和指南北的特徵。他們利用磁石的特徵製成了指南工具——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針”。造紙術:東漢時期的蔡倫總結前人的造紙經驗,帶領工匠們用樹皮、麻頭、破布和破漁網等材料來造紙,並不斷改進紙技術,使紙的質量得到提高並大量生產,廣泛使用。活字印刷:它不但比手工重複抄寫要快捷,而且還不容易出錯。但雕版印刷也有很大的缺點,費工費時。到了北宋時,畢昇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經驗,發明了活字印刷術,這有使印刷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火藥:早在秦漢時代時期,人們用硫磺、硝石、木炭等原料煉丹,在偶然發生的爆炸得到啟示,再經不斷的探索實踐,逐漸掌握了火藥的配方。

  我國的經濟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給農民耕種,實行“交夠國家的,留夠集體的,剩下全是自己的”政策,深受農民歡迎。遼寧大連河縣光明山公社一位農民承包了一塊農田,當年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豐收。

  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些都是老百姓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改善民生,社會保障全民覆蓋,老百姓才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中華民族五千年來一項項偉大的發明和創造,充分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民族的勤勞和智慧,促進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華民族還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極為古老的文明。在這片遼闊肥沃的土地上,我們的祖先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民族文化,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讓我們繼續努力,讓我們的新中國更加繁榮多彩吧!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3

  今天,我去觀看了《復興之路》這部電影,它用歌舞的形式講述了中華民族一百七十年的榮辱興衰,最終走上了復興的道路。

  1840年到1949年是中國人民不斷抗爭的一百年。1840年,英國發起了鴉片戰爭,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被迫把香港割讓給英國,英法聯軍還火燒了圓明園。1911年,中華民國成立了;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人民軍隊誕生了,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經過千辛萬苦,不斷壯大。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最終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1949年,人民解放軍最終解放了全中國。

  1949年到2009年是中華民族輝煌的六十年。影片表現了: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各族人民歡聚一堂的場景;影片刻劃了:改革開放富起來,人們慶祝豐收,建設城市;1997年到1999年,香港和澳門相繼迴歸祖國;2008年中國人實現了在太空行走的飛天夢想……當螢幕上響起“我和你,心連心”的樂曲時,一下子又把我們拉回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景。北京沸騰了!中國沸騰了!華人世界沸騰了!北京一下子成了歡樂的海洋。當奧運火炬在北京奧運會主體育場點燃的時候,“鳥巢”真正孵化了中華奧運夢想!

  看完影片,我瞭解了中華民族這段歷史,明白了落後就會捱打的道理。我也明白了為什麼解放軍叔叔的帽子上會有一顆紅五星和金色的“八一”字樣了,強大的解放軍讓敵人再也不敢侵略我們的祖國了!我還明白了為什麼人們說鮮豔的五星紅旗是先烈的鮮血染紅的,為建立新中國,無數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我們胸前的紅領巾是紅旗的一角,今天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未來我們要把祖國建設的更加繁榮富強。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4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中央電視臺轉播的大型舞蹈史詩晚會-----《復興之路》。整個表演分為五大篇章,第一章是“我的家園”,第二章是“熱血賦”,第三章是“創業篇”,第四章是“大潮曲”,第五章是“中華頌”。這五章是中國從近代到現代整個復興的過程。

  第一章“我的家園”的第一序是“山河祭”它透過雄偉壯觀的大型舞蹈和震撼人心的音樂來演繹中國從1840年火燒圓明園,到南京條約,再到辛亥革命和署光的歷史坎坷發展歷程。反應了中國從被侵略、被侮辱,到最終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憤怒和奮起。

  第二章“熱血賦”介紹了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義,1934到1936年紅軍兩萬五千裡的長征,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的爆發,到最後取得8年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並確定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國旗是五星紅旗,國都為北京,國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章令人振奮和激動。

  第三章“創業篇”,講述瞭如何建設新新中國,學習雷鋒好榜樣,還有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這一章透過輕快和富有時代感的音樂舞蹈來展現新中國的希望。

  第四章“大潮曲”介紹了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逐漸走向輝煌的歷程。在雄偉的音樂節拍下,我感到很激動和興奮。

  第五章“中華頌”是透過各民族的音樂和舞蹈來表達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

  整場晚會告訴我們,新中國來之不易,是無數的先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刻苦學習,將來報效祖國。也讓我們為祖國喝彩,為祖國加油!我們的祖國將會變得更加繁榮富強!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5

  復興,是一個偉大的議題!復興,是一個執著的夢想!復興,是一道崎嶇的征途!——題記

  《復興之路》以中國在新一屆領導集體的帶領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為主要內容。初看此片,就感覺它與《大國崛起》有很多相似之處,看過《大國崛起》後,再看《復興之路》,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部部影集敲打著我的心絃,使我有一種說不出的沉重感。

  《復興之路》與《大國崛起》的區別在於,《大國崛起》介紹國外發達國家發展的故事,作為向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召開的獻禮篇章;《復興之路》把焦點鎖定在當代中國,即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復興之路》之所以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能夠散發出震撼人心的魅力,在於它以力求真的藝術風格,勇敢地走進歷史的深處,走進真理的深處,走進當代中國人的心靈深處,說出了近代以來中國歷史和中華民族的心裡話:歷經苦難、犧牲和奮戰,中國人民終於找到了一條實現幸福理想的偉大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復興這一時期,不僅是中國的近代史、血淚史和屈辱史,更是我們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換來的深刻的教育史;它為我們指明瞭前進的道路,使我們認清了身上的責任之重大,賦予了我們振興中華的神聖使命。

  作為中學生觀看此片,有助於我們瞭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為什麼要選擇馬克思主義、選擇中國共產黨、選擇社會主義道路,對於我們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具有重要意義,也能夠更好地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情懷。

  或許,你還沉浸在風靡全球的唐朝文明之中;或許,你還神遊在天朝物產豐盈的夢幻之中;或許,你還在為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績而熱血澎湃;或許……然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已深埋在歷史的塵埃中。從1840年一直到今天,國人們或辛酸、或憤苦、或彷惶、或堅定地在這條充滿坎坷的復興之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著華夏的淚水,每一腳都能踩出炎黃的鮮血,即便如此,我們的復興之路遠還沒有結束,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還有很多的事要做……

  讓我們銘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實現!

  《復興之路》觀後感 篇16

  復興之路主要講述了中國近現代發展過程,簡單來說即“為了一個不變的追求,我們在歲月深處寫下光榮。全球視野下展現中國道路之抉擇;全景歷史中濃縮民族復興之歷程。”《復興之路》圍繞千年鉅變、崢嶸歲月、中國新生、偉大轉折、世紀跨越、繼往開來等六大主題,反映自1840年以來,中國艱難曲折的民族振興之路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所取得的偉大成就。

  1840年,因為中國的禁菸措施,遭到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中英兩國爆發了戰爭。由於中國的科技落後,導致中國大門第一次被開啟。中國徹底失敗,並且簽下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然而中國人的思想還未被開啟。1860年英法艦船200只,侵略軍16000餘人闖至天津大沽口外。無能的清政府委曲求全,無心抵抗,致使侵略軍長驅直入,進逼京城。咸豐皇帝倉皇逃奔承德,百官皆散,軍卒志懈,民心大恐。次日下午,當侵略者將圓明園的財寶洗劫一空後,又放火將圓明園燒成粉末。這時的中國徹底宣告失敗。“國破家何在?”當中華大地面臨生死存亡的抉擇時,一批批有志人士挺身而出,前赴後繼,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鬥。如:譚嗣同、梁啟超、秋瑾、孫中山、毛澤東……一批批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僅過一個多世紀的不懈努力和奮鬥,終於迎來了今天這美好而幸福的生活。

  不管將來我們的發展如何,在看完《復興之路》後,我們要牢固樹立為國家建設出力的決心,我們要緊緊的圍繞在黨的周圍,堅定不易得跟著黨走,從而使我們國家能夠發展的越來越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