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史問廉觀後感

鑑史問廉觀後感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鑑史問廉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由中共河南省紀委、中央電視臺、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聯合攝製的大型歷史文化記錄片《鑑史問廉》在央視記錄頻道(CCTV—9)播出。它站在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高度,在歷史的興衰沉浮之中挖掘中華廉政文化的優秀遺產,全方位展示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精華。《鑑史問廉》主題鮮明,故事引人入勝、發人深省,在強勢反腐深入人心的當下,更具現實意義。影片運用法律手段懲治貪汙,貫穿在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的歷史之中,見證著一個個封建王朝的興衰成敗。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在懲治貪汙方面都出現過科學規範的廉政立法,制定過行之有效的廉政法令,出現過許多典型的人物和事例。

  《鑑史問廉》的第六集——律令之矩所講述的.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都在不斷地完善懲治貪汙的法律條文,從秦漢到明清,法律對貪汙的懲處越來越嚴厲;而越來越嚴密系統的法律,也成為懲治貪腐的有力武器。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研究和借鑑歷史的珍貴財富。“廉則興,貪則衰”是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一個治國之道!

  自晉朝第一位貪官的出現到以身試法被除;唐代出臺的唐律疏議“六贓”、內鄉縣衙的三院禁約、明朝朱元璋重典治國、治貪《大皓》、《大明律》,促使官員都律己愛民,明清科舉舞弊典型案例,表名了治腐的延伸與威嚴。有了歷史的教訓,各朝代的歷法紛紛出臺呈現出了許多令人振奮的治國新景象。科舉制度的興起真正做到了“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才有了一代“聖相”李沆,才有了對官員“婚喪、宴飲、車馬、服飾”的嚴格規定,才有了對官員“貪汙受賄者處以極刑”的重典,才有了包括印刷術的發明在內的科技大爆發,才有了《清明上河園》中的大宋京華夢!

  以銅為鏡,可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今天看《鑑史問廉》,引人深思,讓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幹部清正”,首先我們要做的就是“幹部清正”守住自己的節操。同時加強制度建設,真正“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裡,這樣才能達到政治清明、國家安寧、和諧向上的治國目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