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精選10篇)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精選10篇)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1
天津作為中國近現代的先驅城市,百年激盪征程所留下的文物史蹟都需要珍藏,也正因此天津博物館在展示近代中國歷史方面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權威性。天津博物館新館開門納客已將近半月,很多人的觀後感都是新館充滿時代感、突破了博物館的傳統印象,總之歸納起來就是很“潮”。然而您可知它的發展史其實幾經曲折?此次“重展新顏”的天津博物館又有什麼“門道”可看?
萌芽中國博物館的沃土
天津的沃土滋養了近現代博物館的萌芽。據天津博物館研究館員陳克介紹,中國早期的博物館的產生基本是沿著兩條路徑,一種是由外國傳教士建立的或是附屬在教會學校中的博物館,另一種就是由國人自己建的博物館,多少與當時的博覽會有點關係。而談及國人自建博物館的拓荒者,就要說到建立了天津教育品陳列所的陳寶泉。陳寶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在策劃效仿日本博物館成立中國人自己的博物館。陳回國經過準備,於1905年2月10日在玉皇閣成立了教育品陳列館,並受到社會的熱烈歡迎。據當年《教育雜誌》引用《日日新聞報》9月1日—29日統計,陳列館共接納了觀眾7121位,特別是其中有女觀眾2251位,這個觀眾量今天看來對於一個小博物館也不算少了。
陳克特別指出天津的這座教育品陳列館,其實比現在被很多人認為的中國第一座國人創辦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要早,除了根據張謇日記記載南通博物苑在1906年還在規劃外,《南通市志》也認為南通博物苑在民國元年(1912年)才建成開放,而天津教育品陳列所早在1905年2月已經開門納客了。雖然只是個專題博物館,雖然後來被合併只存在了三年,但教育品陳列館應該是中國人建的第一個博物館。
那它跟現在的天津博物館又有什麼關係呢?您接著往下看。
博採眾長彙集一館
現在的天津博物館主要由天津博物院、廣智館、市立美術館彙集而成。先說說這天津博物院,據陳克介紹,它的創辦人嚴修的次子嚴智怡與陸辛農、李琴湘、華石斧等人在教育品陳列館的原址處設立了天津博物院籌備處,向社會廣泛徵集文物,很快徵集到自然標本1400種,古代文物2300種。原計劃1917年正式成立博物院,結果當年的大水把建館時間推遲了一年,1918年天津博物院成立開放。該院在新中國成立前因為太亂,直到1950年才改名為天津市立第一博物館。
既然有第一博物館,那肯定就有第二博物館了。這第二博物館就是平民教育家林墨青創辦的廣智館。林墨青在1923年曾經參觀過山東濟南廣智院,濟南廣智院是一座將宗教宣傳與科學、娛樂結合起來的文化館性質的機構。受濟南廣智院啟發,林墨青於1925年成立了天津廣智館,其中陳列部共有3700餘件展品,內容多是一般常識性的資料實物,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眾展示自然、社會知識,包括天文、地理、動物、植物以及人類的衣、食、住、行等共六個部分。廣智館更名不像天津博物院那麼頻繁,只在1950年改名為天津市立第二博物館。
到了1952年天津市文化事業管理局開始籌劃第一和第二博物館合併,同年10月初兩館合併工作完成,組建成天津市歷史博物館。年底又併入了被稱為中國第一座美術館的天津市市立藝術館。1955年3月在原華北城鄉物資交流展覽會基礎上建立的華北人民博覽館也被併入歷史博物館。不光合並,也曾拆分了一個博物館,1957年底在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藝術部的基礎上,成立了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天津市政府於2001年決定將天津市歷史博物館與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再重新合併,於是就有了現在的天津博物館。直到2004年落腳於銀河廣場,天津博物館這才算經歷完了前50年的曲折多變和後40年聚散兩依的發展史,然後就是眾所周知的,在2012年5月遷址到了天津文化中心綻放“新顏”。
古文物也可以很“潮”
據天津博物館館長陳卓介紹,新的天津博物館新館常設三個基本陳列:《天津人文的由來》(古代天津)、《中華百年看天津》(近代天津)和《耀世奇珍——館藏文物精品陳列》,重點展示天津在中國近代化程序中的歷史意義和重要地位。
去過新博物館的人剛一進門就會為內部空間構造所吸引,地上五層,地下一層,歷史大廳的逐層遞進與中庭空間的錯落交疊交相呼應,彷彿一條時光隧道連線了從古至今的各個展廳。關於老館與新館最大的區別,記者詢問了多位剛剛參觀完的市民,得到的答案大部分是“空間變大了很多”和“很有現代感”。確實如此,老博物館的展廳面積只有9000多平方米,而新館目前利用的陳列展廳面積已經近15000平方米。以前在老館有部分字畫類的展品因為空間所限沒辦法全貌展出,《萬笏朝天圖》和《河上花圖卷》兩件文物長為17米和13米,到了新館都以全貌姿態呈現於廣大參觀者面前。
除了舊貌變新顏以外,有的文物也搭上了高科技時代的“便車”。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展出了一幅動態的《清明上河圖》,將文物與高科技完美融合在了一起,獲得了中外遊客的一致讚賞。在天津博物館有一幅宋代的畫卷叫《金明池爭標圖》,描繪的是皇帝在皇家園林賜宴群臣,觀龍舟競渡的場面。但是這幅圖在30釐米見方內描繪了1000多人,大多數參觀者即便是近距離觀看也覺得費勁。新館透過運用高科技手段,讓參觀者不僅可以清晰地觀看這幅名畫,最絕的是圖中的部分內容“活”了起來,比如宮女會翩翩起舞,龍舟也划動了起來,將時代感充分帶入了古文物中。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2
我參加了新華社的攝影小記者培訓班。5月16日,齊老師又組織外拍活動了,這次,我們去了天津自然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可真大呀!齊老師說它像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可是,我看著像一個大白麵包。
我們一進入博物館就被兩隻巨大的恐龍化石吸引住了。它們可太大了,太高了,比雙層公交車還要大還要高,都快到屋頂了;長著很長很長的脖子和長長的尾巴,頭卻很小,簡直跟脖子不成比例。它們叫馬門溪龍。在它們旁邊的那隻霸王龍的樣子兇猛極了,巨大的頭顱,張著血盆大口,露著尖利的牙齒,後腿粗壯有力而前肢很弱小。
抬頭一望,屋頂上還懸掛著翼龍的化石。齊老師說,攝影師要用和普通人不一樣的視角拍攝景物,這次我們學習仰拍。可是,仰拍很難,相機總在抖動,很難對準焦距,脖子很累。最後,在爸爸的幫助下才完成拍攝。
在二樓我又看到了甲龍、蘭伯龍、李氏蜀龍,長著三隻犄角的三角龍和小巧可愛的鸚鵡嘴龍等各式各樣的恐龍化石。還有很多海洋動植物的化石和標本。二樓的光線暗,我們要用慢的快門速度、大的光圈和高的感光度,才能完成拍攝。在拍攝一個鴞鳥貝化石時,由於快門速度很低,為防止相機抖動,我不得不把兩隻胳膊肘支在臺子上拍攝。我還拍攝了猛獁象、大白鯊和很多古生物化石的照片。
記得《小哥白尼》和好幾本書上說過,生物是進化而來的,包括我們人類。可是,很多生物都滅絕了。有的科學家推測說,地球溫度突然下降,恐龍身上沒有毛又沒有冬眠的習慣,就凍死了;還有人說,地球上的哺乳類動物變多,它們吃恐龍蛋,使恐龍滅絕了;還說,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火山噴發,恐龍來不及逃跑,就滅絕了。現在小鳥也快滅絕了,因為很多人砍伐森林,小鳥沒有家了;可愛的小海豹也要滅絕了,因為,很多人把它們殺死,用它們的皮毛給女孩子做大衣。它們都是可愛的生物,所以,我們要保護動物,保護森林。
一上午的拍攝活動結束了,我真的很累了,必須用一根烤腸來補充能量。攝影真的很有意思。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3
元旦歇班,閒著也沒事兒,報紙上一直在報道的天津博物館開張的事情,心嚮往之,於是二號下午決定去逛一逛。
進到博物館裡,第一感覺很寬敞明亮,樓上樓下,電燈的分配恰到好處。大柱子二柱子,外加金屬結構等等,看上去很大氣,還帶著點兒明快的現代氣息,第一感覺不錯。
前臺買票,如早先的報道,25塊錢一個人。一樓好象是共享空間等,沒有展覽,直接乘扶梯上二樓。迎面就是書法館,進去轉了一圈兒,主要是明清兩朝的作品,在下比文盲強點兒有限,也看不出個門道來。出來到繪畫、陶瓷等館分別參觀,大致每館都要花半小時以上時間,感覺比預想的要好很多,天津博物館的館藏還是很豐富的,比如藏有兩件鈞窯的對盤,很珍貴。
進了大廳一轉身就看見傳說中的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雪景寒林圖》,咱也不是搞美術的,看不出個門道來,只知道範寬的畫絕對是極品的文物,天津的這個藏品與他的《溪山行旅圖》齊名,後者藏於臺北故宮。好象金庸哪部小說裡也提到過《溪山行旅圖》吧?忘了,想不起來了。
大廳中央引人注目的擺放著數個青銅製的鼎、鍾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這樣的珍品世所罕見,很多青銅器的說明文字中都是一些收藏家捐獻給政府的,或者是大鍊鋼鐵期間天津的文物工作者在天津電解銅廠的廢品中找到的,不知道還有多少珍品毀於那個年代,真是可惜。 寫的有點兒多,我累了……
俺曾經參觀過上海博物館,這次參觀了新落成的天津博物館,總的感覺從館藏方面,我們絕對不輸於上海,甚至還要略強於上海博物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非常有禮貌,態度很好,玻璃展櫃不時有工作人員擦拭。在參觀過程中還遇到一件事情,有一對盲人夫婦和他們的孩子也來到博物館參觀(孩子不是殘疾人),博物館專門派了一名工作人員陪同這一家三口,併為他們講解,天津博物館這種人性化的管理,值得我們稱讚!
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去參觀一下, 不但可以豐富歷史文化知識,也能增強天津人的自豪感。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4
來天津上學有一段時間了,好多朋友同學問我天津好不好玩,我只能遺憾的說我還沒有機會遊玩天津,主要因為地形不熟、時間不充足。不過機會來了,12月5日在社研會的組織下,集體去觀看天津博物館,給我提供了一個機會。以前沒看過博物館之類的,也不能想象,也不知做什麼沒準備,倉促的就去了。
下了車,本以為天津博物館是個高大雄偉的建築,可環顧四周沒有發現,只看見一個低的圓形建築,在帶路的指引下,那應該就是了。沒有高大但有奇特,它的建築風格很吸引我,鋼筋、玻璃,是我喜歡的玻璃式建築,它會給你寬廣明亮的感覺。它的外形奇特,從網上搜索,它的建築外形為仿天鵝造型建築,建築平面呈半圓形,屋蓋為鋼網殼,基礎形式為樁,是什麼承臺基礎。我們圍著博物館轉了半圈,算找到了門。心情很是輕鬆愉悅……
進去了,第一感覺是寬闊明亮,從外面看不是太高,可裡面卻是三層。沒來得及看一層是什麼,就順著電梯上了二樓。迎面是書法廳,進去一看牆壁上玻璃櫃裡是各種各樣的字,甲骨文、隸書、草書、金文……都是墨寶。可憐對書法一竅不通的我,只能回應三個字“看不懂”,那甲骨文只不過是古人在石頭上畫兩筆而以。沒辦法只能花錢請導遊了,不然真的是白來了。
導遊先把我們帶到精品廳——百年集珍,向我們介紹第一件鎮館之寶——范寬的《雪景寒林圖》。它是三張畫粘在一起的,給人的感覺是寒氣逼人,這是導遊說的。又帶了我們看了幾件鎮館之寶,大都不記得了,叫不出名字了。還記得有一個康熙請選的花瓶,據證明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個。還有一個翡翠蟈蟈白菜,是用一塊整玉雕的,上面有兩個蟈蟈蟲和一隻蟑螂,這也是雕刻著的精明之處,把綠色的玉雕成了蟲。全世界僅有三塊這樣的玉。下面介紹給我們的是文房四寶之一的硯,這可是古代文人的青睞品,這個硯的奇特之處在於夏不熱、冬不涼,很奇怪。最後呈現給我們的鎮館之寶是一幅畫,清代的一位有功之將,他平定了大小和卓,並有康熙的御題,彌足珍貴。
觀看完精品展,導遊把我們帶到中華百年看天津展,在這裡看到了天津的迂迴曲折而又燦爛輝煌的發展歷史,清楚了天津名稱的由來,知道了天津曾是9國租借,瞭解了天津有一百多個國家建築風格的建築,看見了毛澤東在開國大典時穿的衣服,見識了一副讓人震驚的天津發展史油畫,還有我很感興趣的各種機器……天津是本深厚的歷史書。
導遊介紹完後,我們以火紅的油畫為背景拍了個集體照。之後自由觀看。
我又觀看了好像叫“西漢玉衣”的展廳,讓我一飽眼福。一件件出土的玉衣,感覺皇權、權力的高大和封建社會的迷信。也瞭解了一些常識,如死後手中握玉蟬,是代表生命延續。
走出博物館後,我們又拍了一些集體照,接著大家就撤了。
這次參觀讓我長了見識,原來只是聽說的,現在終於見到了,找到了歷史的根源。在觀看的過程中,有些歷史是我們學過的,可不能很好的回憶。還有很多是我根本就不知道的,感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自己知識的膚淺。我對天津瞭解只是冰山一角,這次參觀讓我受益匪淺,激勵我更多的瞭解天津、瞭解歷史,不枉來天津上學。
如果你沒去過,我真心的建議你去看一看。
透過我從網上了解的,我們這次觀看並不全面,無論如何,我會再去參觀天津博物館。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5
來天津已經一年多了,卻很少出去玩。在同學的介紹下,終於決定在今天去參觀天津博物館,心裡莫名的激動。天津博物館———位於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與平江道交口的銀河廣場上是展示中國古代藝術及天津城市發展歷史的大型藝術歷史類綜合性博物館。經過公交車的一陣顛簸,終於來得到了天津博物館前。
首先,我們就被她的外形給吸引住了。她似從湖面振翅欲飛的天鵝,線條流暢,極富時代感與藝術性,不愧為天津市的標誌性文化設施。
接著,我們邊參觀,邊拍照。進到博物館裡,很是寬敞明亮,大小柱子,外加金屬結構等等,反正看著挺漂亮,還帶著點兒明快的現代氣息,第一感覺不錯。
一樓是共享空間等,沒有展覽,直接乘扶梯上二樓。迎面就是書法館,進去轉了一圈兒,主要是明清兩朝的作品。出來到繪畫、陶瓷等館分別參觀,感覺比預想的要好很多。拐進另一個廳,一進門標著天津博物館館藏精品,進去之後豁然開朗,一看之下,才知道,原來鎮館的寶貝都在這個大廳裡了!、進了大廳一轉身就看見傳說中的天津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雪景寒林圖》,我們也是學美術出來的,知道範寬的畫絕對是極品的文物,天津的這個藏品與他的《溪山行旅圖》齊名,後者藏於臺北故宮。大廳中央引人注目的擺放著數個青銅製的鼎、鍾等文物,多是商代的古物,這樣的珍品世所罕見。
另一個一起我注意的是紅山文化的龍身豬首玉,這個東西在許多歷史類書籍中出現過,我吃驚於它竟然藏於天津博物館,而且是如此的`圓潤與精美。正好有解說員在解說,聽了一下,原來在紅山文化被學界認識之前,已經有該地出土的玉器在市場上出現,當時的天津博物館就慧眼識寶,認為極具價值(雖然他們當時也不知道是這麼重要)大量收購。直到後來,紅山文化為世人所知,目前天津博物館所藏紅山文化的藏品僅次於該遺址的出土地遼寧省,居全國第二,這還真值得我們驕傲呀! 原來天津博物館的好東西都放在這個廳裡了,什麼《寒切帖》的唐代勾摹本,什麼翡翠白菜,都是價值連城的精品。絕對值得一看!
二樓還有硯臺、瓷器等幾個展廳,內容也很豐富,由於我是下午兩點來鍾去的,考慮到展品太多了,5點要閉館,實在看不過來,只好匆匆走馬觀花了。
三樓需要上兩次扶梯才能到達,主要是天津歷史及建城600年的紀念展覽,天津歷史展覽氣勢恢弘,描繪了一幅天津歷史的長卷,不但有天津的異文化,也表現了天津人民奮勇抵抗八國聯軍的場景,天津人民不應該忘記這段歷史。天津歷史館還有很多其他文物,比如三條石的電動機、紡紗機等等,也表現了天津這個老工業城市的歷史。
整個參觀下來,我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歷史文化知識,而且為在這個城市讀書而感自豪,希望大家有時間都去參觀一下!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6
天津作為中國近現代的先驅城市,百年激盪征程所留下的文物史蹟都需要珍藏,也正因此天津博物館在展示近代中國歷史方面擁有著無可比擬的權威性。天津博物館新館開門納客已將近半月,很多人的觀後感都是新館充滿時代感、突破了博物館的傳統印象,總之歸納起來就是很“潮”。然而您可知它的發展史其實幾經曲折?此次“重展新顏”的天津博物館又有什麼“門道”可看?
天津的沃土滋養了近現代博物館的萌芽。據天津博物館研究館員陳克介紹,中國早期的博物館的產生基本是沿著兩條路徑,一種是由外國傳教士建立的或是附屬在教會學校中的博物館,另一種就是由國人自己建的博物館,多少與當時的博覽會有點關係。而談及國人自建博物館的拓荒者,就要說到建立了天津教育品陳列所的陳寶泉。陳寶泉是近代教育家,在日本留學期間就在策劃效仿日本博物館成立中國人自己的博物館。陳回國經過準備,於1905年2月10日在玉皇閣成立了教育品陳列館,並受到社會的熱烈歡迎。據當年《教育雜誌》引用《日日新聞報》9月1日—29日統計,陳列館共接納了觀眾7121位,特別是其中有女觀眾2251位,這個觀眾量今天看來對於一個小博物館也不算少了。
陳克特別指出天津的這座教育品陳列館,其實比現在被很多人認為的中國第一座國人創辦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還要早,除了根據張謇日記記載南通博物苑在1906年還在規劃外,《南通市志》也認為南通博物苑在民國元年(1912年)才建成開放,而天津教育品陳列所早在1905年2月已經開門納客了。雖然只是個專題博物館,雖然後來被合併只存在了三年,但教育品陳列館應該是中國人建的第一個博物館。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7
11月16號在社研會的組織下,集體去參觀天津自然博物館,經歷了大半時間才到達天津自然博物館,並且一路上的暈車已讓我無心再去想自然博物館裡到底是怎樣的,裡面到底是怎樣的。但在下車之後,一眼望去,呈半圓形平面的仿天鵝造型玻璃式建築奇特的外形已讓我驚歎不已。這些也已讓我把暈車所帶來的不快盡數拋之腦後。
自然地力量總是偉大的,能夠讓我們忘記所有的不快與煩惱,而被其深深地吸引。
走進大廳,一個龐然大物映入眼簾,張開它的大嘴,舞動著身體和它的爪子,沒錯,它就是恐龍。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遠古時代,恐龍獨霸天下的雄偉。但卻無緣無故的滅絕,這讓無數的科學家為止費解。感嘆完恐龍的盛世衰亡,隨之來到了二樓,二樓給了我出乎意料的感覺,一下子貌似從現代穿越到了遠古時代大自然的懷抱。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相繼映入眼簾,讓我目不暇接。
各種各樣叫不上名字的鳥類,美麗的羽毛,五光十色。各式各樣的貝殼,千奇百怪的昆蟲,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各種色彩斑斕的蝴蝶,美麗的翅膀讓人不禁感嘆化蛹成蝶的唯美與神奇。讓從小就對蝴蝶充滿了喜愛的我興奮不已。同樣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二樓的各種奇形怪狀的珊瑚和海底世界的各種魚類,以及海底動植物,讓我猶如親臨海底世界,感受它的美妙。
仔細遊覽了二樓之後,我和同學來到了三樓,在看過大陸上、天空中和海底世界的各種動植物,已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我窮無盡的
魅力。來到三樓,一下子讓我覺得走進了南北極的冰天雪地。南極企鵝,北極熊,不禁感嘆自然真的是充滿了奧秘。往裡走去,覺得從南北極又一下子穿越到了非洲,又一龐然大物奪眶而入,體型龐大的大象,讓我頭腦中立即浮現出了一幅畫面,“媽媽,我長牙了,媽媽,你不為我高興嗎?”在金錢利益的驅策下,人們殺害大象,變賣象牙。讓大象瀕臨滅絕,試問我們是否應該去反思一下呢?
走出自然博物館,我驚歎於大自然的奧妙與神奇,更加驚歎於人類自然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能夠讓我們身臨其境的去體驗大自然的奧秘,發現大自然的雄偉壯麗。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8
上週五我們和五、六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們一起來到天津的自然博物館,那天的天氣風和日麗,萬里無雲,我們懷著興高采烈的心情進入了嚮往已久的自然博物館。
天津自然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之一,這裡有很多的動物、植物標本及古生物、古人類化石。我們首先參觀了三樓的野生動物廳,我們彷彿進入了原始森林,各種栩栩如生的動物標本映入了我的眼簾。淘氣可愛的金絲猴、霸氣威猛的東北虎、憨厚可鞠的大熊貓、行動敏捷的梅花鹿等等。其中最吸引我的要屬鳥群裡傲立其中的丹頂鶴了,它挺著修長的的身軀,頭上那一點紅色的小帽子漂亮極了。
在二樓的蠟像館裡面,有張著大嘴的河馬先生、身體潔白如雪的北極熊、渾身長著好像利劍一般的刺兒的刺蝟還有一頭威風凜凜的大獅子,博物館為了增加原始森林的氣氛特地為它配置了音箱,每隔一段時間它就會發出雄壯的吼聲。位於二樓大廳的中央有一隻足足有三層樓高的巨大的恐龍化石聳立在那,實在是太壯觀啦。
走出博物館的大門,各種各樣的動物身影深深地映在我的腦海裡面,這些動物曾經和我們人類一起生活在大自然裡,我們和諧相處保護好生態環境,對我們地球的將來生存會起著很大的作用。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9
在美麗的渤海之濱,屹立著一座像巨大的海貝含著一顆明亮珍珠的建築,這就是天津自然博物館。它不但外型新穎,裡面的館藏也非常豐富。博物館裡有八個展廳,收藏了很多動物、植物和古生物的化石和標本,還有很多模擬的生態環境和現代珍稀動植物。讓我來帶你參觀一下吧。
走進博物館,首先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長長的銅雕畫卷,只見畫卷上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樹木鬱鬱蔥蔥,各種動物悠然自得地覓食繁衍生息。這一畫卷告訴我們陽光、空氣、水是生命形成的三大要素,稱它們為生命之源。
來到古生物一廳,有許多恐龍骨架,它們展示著恐龍生前的雄姿和風采。可惜在6500萬年前恐龍就告別了自然界,成為一個永遠的謎,這個謎等著我們去探索和發現。
中生代恐龍絕跡後,取而代之的是哺乳動物的崛起。在古生物二廳裡,我們看到了一頭體形碩大的師氏劍齒象的骨架、古野驢的骨架和三趾馬的頭骨等,它們在生存的鬥爭中有的滅亡了,有的進化成了現代的哺乳動物,透過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化石,再現了遠古生物的真實狀況,讓我們更瞭解古代哺乳動物的演化過程。
動物生態展示廳是按生態地理形式陳列的爬行、鳥獸動物群:在東北浩瀚的林海中,棲息著東北虎、駝鹿、猞猁、棕熊、松鼠、雪兔等珍稀動物;遼闊的塞北草原上,奔跑著黃羊、狼、布氏田鼠,還有草原雕;亞熱帶的高山林灌有體態憨厚的大熊貓、機靈的金絲猴等等;熱帶雨林是動植物種類最豐富的地區,大象、雲豹、啄木鳥都生活在這裡。最後我們看到一組犀牛瀕臨絕跡的場景,犀牛在泥潭中的陣陣呻吟聲,提醒著我們要保護動、植物、保護自然生態環境,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人類的生活才能是美好的。
在自然博物館水生生物廳,展示有上千種魚類。有晶瑩剔透的水母,有五彩斑斕的熱帶魚和聰明機智的海豹。在模擬海底世界的隧道中,鯊魚、海龜、魔鬼魚等各種各樣的海洋魚類在我們頭頂上自在地游來游去,我們好像潛入到海底和魚兒們歡聚在一起。
當我們走出婀娜多姿的水生世界,進入兩棲爬行動物廳時,就會看到一條大蟒盤曲門上,讓人心驚膽顫。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娃娃魚、烏龜、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竹葉青蛇、巨蜥、鱷魚等兩棲爬行動物,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在自然界中,還有一類體形較小、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生機勃勃的動物—昆蟲。在昆蟲展廳有上千種色彩斑斕的蝴蝶標本,還有披著堅硬盔甲的甲蟲和各種善於偽裝、千奇百怪的昆蟲。夏秋季節,百蟲爭鳴,像是給大自然奏響一曲美妙的樂章。
在浩瀚的海洋中,軟體動物是其中的一大門類,一般分為單殼類、雙殼類、頭足類、掘足類四部分。在海洋貝類廳,展示了很多漂亮的貝殼,黃金寶貝和琥珀寶貝讓人驚歎不已,這裡還展示了天津滄海變桑田的演變過程,呼喚人們保護自然環境。
博物館中每個展廳都顯示了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妙趣橫生。透過參觀自然博物館,喚醒人們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的意識。人類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要愛護、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人類、動物、植物都要成為好朋友,這個地球才會更加美好。
參觀天津博物館觀後感 篇10
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大地,把我曬得嗓子都冒煙了。我多想在家吹空調啊!爸爸卻把我拉去了博物館。我和幾個好朋友們坐車去武漢市博物館。一路上我不停的埋怨爸爸,幹嗎把我拉過來。
我們下了車,走到了博物館門口,我突然感到陣陣的涼意,進去了後,十分涼快。那裡面漂亮極了,就像仙境一樣。我們都不住的讚美道:“哇塞!真美啊!”這時誰還抱怨呢?
我們看到了許多展品,有夏、商、週三朝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燦爛的青銅文化,有樂器和兵器等。唐代有唐三彩。南宋有鎏金佛像。明代有鎏金菩薩像。還有清代的雙鳳交頸玉執壺。似乎我們的眼睛都要看花了,還有現代人做的工藝品。剪出來的魚似乎要從紙上跳起來,用布做的哪吒拿著荷花趴在荷葉上,就如真的一樣!我真佩服人們這高超的技術啊,能做出這麼棒的工藝品!
人們都在努力,才能做出這麼好的作品。我們也一起努力吧!爭取能拿到更好的成績,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