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名師課堂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範文(精選8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後感吧。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看名師課堂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1

  觀看了名師課堂實錄後,讓我領悟到了新課程的真諦,精彩的課堂實錄,充分展現新課程理論下名師的教學藝術和智慧,給了我一次欣賞名師、感悟名師的機會。然而,作為一名教師,我知道我必須讀懂名師們成功的秘訣,對照著找找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思考今後工作中努力的方向。觀看後,我認為這樣的課堂之所以精彩,以下幾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一、營造了一個輕鬆、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

  初中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有一定的競爭意識,但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名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設定必要的活動,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英語世界,在探索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求快樂,主動獲取知識。

  二、巧設情境,創設生活化的英語課堂。

  名師的課堂精彩之處在於善於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和認知、生活、情感等協調互動的生活大課堂,凸顯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開放、互動性的交流與對話,拓寬了學生表達與交流的渠道,為他們創造了更多與同伴、與問題情境、與現實生活等的對話與互動的機會。變傳統的“書本中學英語”為“生活中學英語”,把英語教學和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可以讓學生們感受到英語就在身邊,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三、採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課堂教學模式是將英語的教學目標整合到一個或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當中,使學生在使用英語完成任務的同時,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英語,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運用英語的能力。這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習慣。

  四、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

  名師恰當的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利用多媒體的優勢,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多媒體形象活潑、豐富多彩、大大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啟用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以充實、發展自我,認真思考,勤於反思,不斷更新教育理念,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樂園。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2

  現階段,很多領域都巧妙運用起思維導圖為他們服務。思維導圖就是一種用一箇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線所有的代表字詞、想法、任務或其它關聯專案的圖解方式。當學生樹立起一個思維框架,使得孩子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條理有思路的理清文章脈絡,增強自己的思維力和記憶力。

  在看了馮巍老師的一段教學錄影後,我覺得這樣好的學習方法不能離我們太遙遠。我們也能將之運用到語文教學上。尤其是在他跟孩子的交流中,我發現如今這樣的教學方式已經一步步地步入現在的教學課堂之中。

  01孩子們的回答

  當馮老師問道:“思維導圖來幫助你們幹什麼呢?”這時孩子的回答讓我如夢初醒,引發了我的思考。我是否也能先從課堂預習入手,讓孩子們學會簡單的思維導圖的繪製呢?從而讓學生學習這樣的方法,平行遷移到各個學科之中。

  02巧用思維導圖

  用思維導圖來寫作文,是一個不錯的想法。因為新課標中對於該學段的習作要求是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既然要分段,那就要有清晰的條理。思維導圖既有一個思維框架,又不侷限孩子的思維。所以馮老師此舉,可謂妙哉!

  03展導圖引共鳴

  馮老師在這節課上的這一設計思考得很全面。他先展示自己學生做出來的樣式。不論課堂上的孩子會還是不會,都能夠將這堂課完整地上好。不會的同學,可以進行模仿。同時這樣的設計對於我們一線教師觀摩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3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觀看了名師課堂《一個接一個》,執教老師是同為金水區的馬老師。這是我第二次教一年級,第一次教一年級的時候經驗不足,對於這樣的課文感覺無從下手,感覺一節課上除了講生字就是講寫字,課題乏味無趣。

  今天聽馬老師的課,課前從課題匯入,“一個接一個”中的“接”還可以組哪些詞語,接龍,接力。進而幫助理解“接”的意思。接著教師範讀課文,告訴孩子長句子要學會停頓,這樣才能把句子讀好。這兩天也在聽學生讀課文,發現孩子要麼出現唱讀的情況,要麼就是讀書時一個字一個字的往外讀,遇到長句子更是不會停頓,不會換氣。看來平時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做的不到位,孩子讀書都不好是缺少指導,看來以後要在讀書上下功夫。

  除了指導朗讀,生字的教學也值得我學習,平時只會讓孩子透過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去識記生字,忽視了一些生字之間的聯絡。今天馬老師把形聲字放在一起識記,讓學生髮現這些字的共同點,從而建立聯絡,識記起來更有系統性。

  同時還有他們時時從容的教態,言語中透露的對學生細節的關注,這都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學習的。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4

  在神道口小學我有幸聆聽了名師楊昱婷老師執教的《玲玲的畫》一的課,並聽了她的精彩報告《圓融——我的教學追求》,她的課堂精彩紛呈,她的報告讓我受益匪淺。聽完這堂課也讓我更加明白“名師”的含義啦,一節課下來,課堂氣氛很溫馨,老師說話隨和,讓學生們很快就和楊老師成為了好朋友,願意舉手,願意和老師暢聊自己的想法。楊老師沒有說上課,而是在和孩子們的聊天中進入本堂教學。大家看楊老師,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看,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們的回答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而楊老師針對每一個孩子的回答都給予評價,不僅在這個問題上如此,整堂課下來,我都在認真聽,只要孩子們回答問題,無論對與錯,都給予不同的評價,非常到位,既激勵了孩子們回答問題的信心,不挫傷他們的心靈,又調節了課堂氣氛,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最讓我感受深刻的地方是楊老師識字方法的教學。楊老師的識字方法靈活多樣。出示“端詳”這個詞語時,由詞語到認字,“詳”字都能換成什麼偏旁,孩子們紛紛舉手,海洋的“洋”,與水有關;吉祥的“祥”,這個字的偏旁與什麼有關?孩子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楊老師笑了,原來“祥”的偏旁與祝福有關。再如教授“玲玲”這個詞語時,讓孩子們交流怎樣記住這個“玲”字,命令的“令”加上一個王字旁,第二個玲應該讀輕聲。

  楊老師教授“評獎”二字時,讓同學們想一想在生活中哪裡見過這個“獎”字,有的在啤酒蓋上,有的在刮獎單上,有的在獎狀上見過,孩子們能夠回憶起很多地方見過這個字,原來生活中我們也可以認識很多字啊,你就是生活中的“識字小博士”,我們的語文識字無處不在,只要留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是學問。

  楊老師教授“糟”時,讓同學們回憶“小大尖,小土塵”,想一想“糟”字也用這種識字方法該如何記住,孩子們立刻知道了,應該是“米曹糟”。針對黑板上出現的“糟”、“玲”、“叭”,三個形聲字,讓學生猜謎語。哪個字右邊字的讀音和整個字讀音一樣,哪個字右邊讀音和整個字聲調不同,哪個字右邊字的讀音和整個字讀音不同但是它們都具有一樣的韻母?從而也在無形之中讓學生明白形聲字的特點。

  縱觀整堂課,教學思路非常清晰,那麼我主要是從楊老師的識字方法這方面來談的,因為低年級的識字方法很重要,整堂課一種識字方法會讓孩子們覺得很無聊,調動不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從而降低課堂效率,而楊老師這節課的識字方法靈活多樣,讓孩子們透過不同的識字方法感受識字的快樂,讓孩子們樂意去學,從而使整堂課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度過。感謝楊老師帶給我們一堂精彩的課,真心希望能有更多這樣的聽課機會,讓我們能更快、更好地成長。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5

  我非常有幸聆聽了來自優秀教師的數學課。教師們新的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幾點是我的感觸:

  一、課堂教學紮實有效。

  上課教師不僅挖透教材,而且從多角度地理解教材,駕馭教材,充分關注學生的表現,充分展示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二、課堂教學的捨得

  課堂四十分鐘,怎樣才能真正的提高這四十分鐘的教育,要做到捨得。

  我們的教學,依然很功利,我們追求高效,已經努力地在全面盯著學生的知識、能力、甚至情感,但很多時候,這些目標都是虛的。我們看似很民主的課堂,很開放的思維,都不過是在老師的掌控之中,如果稍有偏離,我們會迫不及待的拉回來。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了嗎?

  數學課堂要上出數學味,不是僅僅用嚴謹的數學語言和形式多樣的練習就可以實現的,需要我們對數學有更精深的研究,更胸有成竹的解讀,給學生一個真正自由寬鬆的課堂環境,讓學生暢所欲言。

  三、課堂生活化。

  每一位教師都善於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絡,設計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情境,讓孩子們在生活場景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應用數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較好地落實了新課改強調的教師要讓學生由學會變為會學,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的要求。如:老師在《平均數》這一課中,教師圍繞重難點,設計了 他的三位學生與他的投籃比賽,創設一個吸引學生的活動情境,以學生喜歡的問題引發學生對認知衝突,使學生產生對平均數的需求。營造了學習的氛圍。同時張老師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為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間。張教師教學語言幽風趣,和諧可親,與整個班的孩子打成一遍,課堂氣氛活躍,激起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慾望,讓每一孩子爭先恐後、不由自主地想回答問題。課堂體現師生平等,教學環節緊扣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總之,聽了老師的課,確實收穫不少,作為一名教師我要學會反思,學人之長,補已之短,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是我當前要做的事。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6

  在立偉老師的部落格之《名師課堂》裡我認真的觀看了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嶽志剛老師講的拔蘿蔔一課,看完之後讓我感覺收穫很多,受益匪淺,嶽志剛老師的課堂風采及優秀的教學方法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結合這次活動談一點我個人的體會。

  觀看伊始我的重點就是關注老師課上的提問和學生間的互動,關注老師的動作表情是如何融入孩子中間的。而嶽老師作法讓我眼前一亮,原來平平常常的課堂上會有這麼多的精彩。我知道了當孩子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時,老師可以示範性的提一個問題,然後就這一問題展開教學;我知道了簡單的計算不能僅僅要求孩子會正確得出結果,還要知道這一計算方法是怎麼來的,每一步都是什麼意義,真正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我知道了當這節課的練習沒有完成時,完全可以放在下節課去完成;我還知道了當學生說你的9寫得好醜時,老師可以微笑著去改正,直到孩子們滿意為止;我還知道了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可以輕鬆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裡有采頡,去收穫。

  嶽老師和孩子們打成一片,他低下頭,俯下身,拉著孩子的手,傾聽孩子的心聲,不急不緩,堂課的開始能用語言、詢問等方式打動孩子、激發孩子,走入孩子的世界,孩子的興趣自然就來了,自發地讓孩子投入到學習中來,他神奇之處便是悄無聲息地來,你不知道什麼時候你開始被引入了他的話題,引入了他的圈套,他們的語言精煉,但都以孩子說為主。

  我發現嶽老師很不愛惜間,卻總浪費時間,孩子一個勁兒地說,說著說著就說到點上了,說著說著就入門了,說著說著,關鍵就找著了。唯有這樣的課堂,悅納生存的知識,充盈生活的氣息,啟用生命的潛能,才是學生深愛的課堂。好的教育就是要相信學生,就要敢於鬆下來,讓學生首先由身體的自由,有時間解放自己的手、腳、嘴、眼等,然後賦予心靈的自由,有空間去夢想,去大膽做自己&&用開放包容孩子的錯誤,讓自主的陽光照進來,讓合作的聲音、探究的手腦闖進來,要走在永遠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但要讓思想無論笨拙還是聰穎步子無論精確還是搖擺,都永遠有存在的理由與生長的空間。

  我不是名師,但我正在向名師學習,我正在向著名師的目標不斷努力著,我希望我也一定會帶著我的學生們向著知識的頂峰不斷攀登,成就孩子的成才夢,成就自己的名師夢。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7

  星期六,我到我校多媒體教室聽了多位名師的講課,領略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們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們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們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數學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三位名師課後的經驗交流。

  李老師的新—— 新理念,他對每一節課的設計都有獨到之處,不步人後塵,不因循守舊,不照搬別人的教案,不復制別人的思路,努力把課講出新意,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能引起同行們產生學習仿效的慾望。他新的理念體現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不同的教學理念,會帶來不同的教學設計,取得不同的學習效果。他認為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為,教師教育觀念轉變是有效地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教師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充分尊重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全面和諧地發展 。思路新——即體現構思新穎,實用高效的教學思路。同樣的教材,同樣的學生,同樣的40分鐘,同樣的教師,由於教學設計思路不同,教學效果卻大不相同。新手段——即重視現代化手段的運用。近年來,多媒體計算機又進入課堂,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能較好地處理好大與小,遠與近,動與靜,快與慢,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啟迪學生的思維,擴大資訊量,提高教學效率。可以說,現代教學技術和手段的推廣使用為教學方法的改革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天地。

  龐老師的趣,趣——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的至關重要的條件,也是減輕學生過重負擔的根本措施。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會越學越願學、越愛學。吳老師創設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形象地把分針比喻成長腿的兔子,把分針時針比喻成短腿的烏龜。學生非常興趣地、愉快地闖入認識時分的世界。

  看名師課堂觀後感 篇8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今天我開啟XX河區教育資訊網,參加XX河區“班主任網路培訓”,有幸聆聽了任XX老師講座,她在講座開頭就提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問題。她在講座中講了錢學森先生的故事。錢學森先生是航天之父,雖然去世了,但是我們從他的成長經歷中可以有所收穫。錢學森在少年時代是個貪玩、淘氣的孩子,他的父母就給他找了一個勘探學者,讓他去挖石頭,找石頭,他對地質學產生了興趣;後來又讓他跟一個生物學者學習,他對生物學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他的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中,我們不難看出培養孩子,首先最主要的是培養孩子的興趣,這就需要我們要有一個偉大的父母,有一個偉大的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孩子的慧眼。要在孩子的培養上,要看孩子長大後需要什麼,要有他的興趣來決定。任XX老師說:“一個孩子沒有興趣,長大後肯定很平庸”。錢學森雖然沒有成為地質學家、生物學家,但是他的成功就是興趣給他帶來的,是興趣是他走向了成功。

  看看我們今天的教育,家長、社會、學校只培訓的是社會認同的學生,高學歷的學生。因為有了高學歷,才有好的職業,沒有高學歷,就沒有好的幸福人生。

  在教育發展的今天,作為父母、作為一個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班主任,值得我們深思,怎樣去解決這個問題,怎樣打破人們認同的這種教育方式,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教育規律,必須有一套教育藝術,要不斷的用自己的慧眼去關注學生、發現學生,學著看穿他們的心靈,用心靈,用眼神來傳遞彼此心裡的話。並且要關注每一個學生。因為所有的人沒有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我們要教育學生“天生我才必有用”。要幫助學生樹立信心,要了解學生需要什麼,就教什麼,學什麼。

  透過聽任XX老師的講座,我受益匪淺,思想上有很大的觸動。作為父母、作為教師,要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外力的強迫永遠教導不出人才,一個人想學好一方面的知識,絕對都是內因起著主導的作用。正如愛因斯坦的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讓學生真正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同時還要麼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是“授人以魚”還是“還是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好的學習會讓孩子受益終生,因此,在教學中,我要避免單純知識性的教學,還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孩子具備自學的好習慣。

  任老師的講座讓我感受到了為人師表的重要,真正領悟到了為人師應該具備的心懷和情操,更加感受到自己離一個優秀班主任之間的差距。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大量的閱讀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積累更多的教育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技能。只有不斷的吸取營養,只有不斷的讓自己進步,及時的進行“充電”,才能提高個人素質和修養,掌握更多科學的教育方法和管理方法,將教育教學工作做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