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範文(通用11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參觀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1

  有朋友告訴我新建成的廣東省博物館有新意,有特色,去那裡可以感受到廣東的歷史、風土、民俗和文化,應該去看看。

  這次來廣州,好多次去海心沙,知道在花城廣場東面的新建成的廣東省博物館外觀像個寶盒,也經常看到好多人在排隊參觀,就是沒有進去參觀過。朋友的告知,激起了我的參觀願望。於是在參觀了海心沙亞運公園後,我也排隊參觀了位於珠江新城花城廣場東面的廣東省博物館。

  廣東省新博物館展館包括歷史館、自然館、藝術館3大部分和臨展館。我去的這一天人不太多,我是隨著肇慶一群小學生排隊領票進館參觀的。進館後乘坐電梯上了四層,在解說員導引下依次參觀了自然館中的地質地貌、動植物、礦物、古生物等,這個展館展示了廣東的自然風貌和自然資源,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美的孜孜追求,以強化人們的生態觀念,提高環保意識。還參觀了藝術館裡的“翰墨流芳———宋元繪畫與歷代書法精品展覽”、“土火之藝———館藏曆代陶瓷展覽”、“漆木精華———潮州木雕藝術展覽”和“紫石凝英———歷代端硯藝術展覽”部分。

  近2個多小時的參觀下來,只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班的觀看,我是一路邊聽講見邊用數碼相機左攝右拍,試圖補充記憶。這裡的內容有一些比較熟悉,感覺到最為震撼的是自然資源展廳的新穎展示方式。我們步入到展廳,往上看,一條條鋼絲吊著一隻只鯨魚模型,藍色的燈光照映著它們,似乎是1個奇異的海洋,許許多多的魚在海洋看快樂地玩耍著。此時,我似乎也來到這美麗的海洋裡遨遊。再看下面,有兩隻高達十多米的巨大的恐龍化石,高大的身軀穩穩地立在那裡,真是壯觀!

  而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則是我所喜歡的祖國的中草藥,即館內“嶺南本草——中草藥館”。該館透過百餘件各類標本,展示了作為全國中醫藥材主產區之一的廣東所擁有的嶺南道地藥材和民間藥材,使觀眾初步瞭解何首烏、巴戟、沉香、春砂仁、廣陳皮、廣佛手、廣藿香、穿心蓮和化州橘紅等獨具特色的“南藥”,並透過廣東醫事、百草堂等場景使觀眾瞭解廣東獨特的中醫藥文化,以及廣東中藥老字號企業文化,反映了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

  由於去的時間太晚,臨近閉館時間,我沒能參觀歷史館。據說歷史館立足於“從世界看廣東,從廣東看世界”的歷史視野和文化廣角,用豐富的物證和文獻重點展示廣東3大民系、海上貿易歷史、廣東華僑史和近代史。展現了廣東對中華文化的獨特的貢獻和創造智慧。以後我會再去參觀,補上這一課。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2

  關於博物館,在我的腦海中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概念。我概念中的博物館應該就是博覽群物的一個地方吧,而這個地方大概與我這種毫無藝術細胞的生物一點關係也沒有,頂多是在外出旅遊時多了一個可去的地方罷了。所以,在平時我就算百無聊賴,也不會去這種高大上的地方尋找所謂的“精神上的寄託”。不過這次我終於有機會了,我還是帶著目的去了一次博物館。

  這次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因為美術鑑賞的一個作業,我需要到博物館去參觀。聽了老師的建議後,為了方便省時,我找了一個比較近的圖書館,它就是廣東省博物館。後來在網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我去看的是新館,廣東省博物館新館位於廣州新城市中軸線——珠江新城中心區南部的文化藝術廣場,而舊館館址在廣州市文明路215號中山大學舊址。就這樣,我便開始了這次的尋館之旅,這次同行的還有我的舍友們。

  對於路痴的我來說,找到它的地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還好有好夥伴在,花了一個上午的時間,我們終於來到了文化藝術廣常令我驚訝的是,我竟然一眼就認出了這座博物館。博物館的建築設計十分的新穎獨特,從遠處看就像是一個“寶盒”。這有點顛覆了我印象中的博物館,但是這絲毫沒有影響到它的藝術氣息,寶盒的外圍外觀設計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寶盒周圍是很多凹進去的鏤空,而它的形狀就像是俄羅斯方塊裡面的“L”一樣,但是這些方塊並不是整齊的排列,應該說是無規則的排列,但是就是這種無規則讓人覺得恬適和自然。當我還驚訝於它的外觀的時候,我的夥伴已經迫不及待的走進博物館了。我也只好緊跟著上去。

  經過安檢之後,我們便進入了博物館的內部。圖書館的大堂是明亮的,陽光透過“回”字形的天窗射進來讓人覺得很是舒服。我們看到了很多放於玻璃內的館藏品,我一個個地去看它們上面的標籤,看它們的介紹。

  走著走著我們就到了二樓的展覽廳,我們剛好碰上了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廣彩瓷器300年精華展”,我們的周圍都陳列著一系列的展覽品。這個以“重彩華章”為主題的精華展覽中,200餘件精美的廣彩瓷器,再現清代以來逾300年廣彩瓷器的精彩記憶。這些廣財瓷器包括有廣彩人物紋盤(清。雍正)、廣彩人物紋八稜形盤、廣彩西洋人物秋收圖紋章紋果酒壺、廣彩花卉紋章紋獅鈕八角形帶蓋湯盅、廣彩墨彩描金耶穌受難圖盤、廣彩人物紋章醬汁蓋盆連託碟等等。我又瞭解了運送這些廣彩到外國銷售的歷史,其中“中國皇后”號帆船的首航掀起那時的廣彩交易熱潮。我覺得廣彩或者說那時候的藝術設計都是有寓意的,比如說象馱寶瓶,它是以大象為原型的燭臺瓶,寓意著天下太平。當然其中也有很多以人物彩繪為元素的彩瓷。雖然對於藝術價值這方便不是很懂,但是看完這麼多的美麗的廣彩之後,還是感覺到有一點審美疲勞。於是我們便離開了這個展廳。

  之後我又參觀了其他兩個展覽廳,瀏覽了一些繪畫和書法。我們來到了梅蘭竹菊繪畫展廳,看到了梅、蘭、竹、菊從元到民—國共70餘幅以“四君子”為題材的名家佳作。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畫梅的畫。梅花是中華民族與中國的精神象徵,象徵堅韌不拔,不屈不撓,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受到人們的讚美和愛戴。而不同作者筆下所表現出來的梅花又是不同的,有的是高傲,有的是驚豔的,有的是淡雅的。看著這一幅幅的梅畫,讓我想起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首詩。這一朵朵的梅花都似乎在爭相鬥豔。

  經過了一下午,我們把整個博物館都遊覽了一遍,當我離開博物館的時候,我又再一次仰望它,仰望這個令我感到我也可以與藝術扯上一點點關係的建築。我開始有點明白這個建築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藝術本來就是各不相同,每樣東西都有它自己的藝術價值,但是這個博物館可以容納他們,它把不同方面的藝術融合在一起,儘管可能看起來是無規則的,但是就是因為這樣的融合產生了另外的一種“美”。這次的尋館之旅讓我受益匪淺。

  回去後,我特意查了一下讓我感到有趣的廣東省博物館的標誌。它的標誌以“植根於粵寓意於博蘊形於館凝神於藏”為設計原則(藏尾:“粵博館藏”),以漢字為設計依託。圖形隱含“廣東”之字形、“博”之字韻,點明廣東省博物館的地域屬性和行業特點。融合廣東省博物館新館大膽、現代、獨具一格的建築風格。並以歸形於“藏”的點睛之筆,體現粵博的職能屬性和粵博人專精於藏的精神氣質,展現粵博標誌及廣東省博物館海納百川、古今幷包的風格氣度。

  其實藝術就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只要我們懂得怎麼去發現藝術,怎麼去欣賞藝術。當你真真正正去接觸這些藝術的時候,你會感覺到自己真的被這些藝術所吸引,被這些藝術所震撼。多點接觸藝術,我們的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有藝術起來。有機會的話我還會多多去其他的博物館參觀。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觀後感 篇3

  11月12日下午,我們參加全國學術會的代表們來到了廣東省博物館,當我一眼看到博物館的整體外觀時,就覺得它的樣子大氣磅薄、別具一格。繁華都市裡,在高樓大廈“小蠻腰”前,博物館顯得十分普通。但平凡中卻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外觀牆壁上凹凸有致的浮雕藝術,就更加展現出了它的與眾不同。再進入大廳,就像走進一座華麗的金色皇宮,別出心裁的設計真讓人眼前一亮啊!大家似乎都有一種被震撼到的感覺,我們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到每一個展廳進行參觀,好好的去瞧一瞧、看一看,究竟有什麼寶貝在博物館裡面?

  首先來到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展廳。雖然沒有講解員跟我們一步步進行講說,但我們還是對一些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文物仔細的觀看。

  廣東人的風俗習慣在每個地方是不一樣的`,如生子、嫁娶、祭祀,在什麼時候不同的日子會有不同的禮儀。或許有的還看不太明白,不過這足以讓我瞭解廣東的特色。

  一到海洋展覽館,就像進入到海底世界一般美麗。千千萬萬的海洋生物模型懸掛在高空中,再加上藍色燈光,展現在我眼簾的是一幅壯觀的場景。讓我感受到海底世界是這麼的有趣喲。

  我以前就有去過很多的海洋館,看到活靈活現的海洋生物,但都不太齊全。這裡展現的5000年以前的化石都讓人歎為觀止。最先開始有生命的物種就在海洋裡,然後一步一步演變,直到我們現在的人類。這一切的一切,歷史都在見證海洋的改變,不過有新物種的產生就有瀕臨物種的滅絕。現在,由於溫室效應的危機越來越嚴重,海平面逐年上升,南極冰川都開始融化…所以,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地球,不要讓我們的明天失去溫暖的陽光。

  轉到這個恐龍展覽廳,龐大的恐龍高大威猛、霸氣凌風。可以說我們的祖先就是恐龍,它們在人類未出現之前就開始生活,直到隕石撞地球、火山爆發,才使它們滅絕了,成為現在的化石。

  最後,我走進潮州木雕展廳。廳內陳列著各種各樣、美輪美奐的木雕。潮州木雕以飽滿繁複、精巧細膩、玲瓏剔透的藝術風格而著稱於世,流光溢彩的漆金技術更讓人讚不絕口。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每一件木雕都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當你全神貫注看著木雕時,如身臨其境,木雕中的人物彷彿在向你娓娓講述著、表演著那一段段潮州歷史故事。這些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術讓我不得不為之驚歎。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先要設計起稿,再到選材、貼上稿樣,還要打坯、修光、打磨、貼金等複雜程式才完成。我心不禁被這小小木雕竟要經如此多程式才完成而震驚!我望一望雕木前的石塊,又看一下雕琢後的木雕,呀!簡直是天壤之別啊!……漸漸領悟出了古人所云“玉不琢,不成器”之意,是無數次雕琢成就了這近乎奇蹟的成功。沒有一件“器物”不由雕琢便能成品的,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自以為是“玉”,不願去“雕琢”,持有傲慢態度的人,終究不能成“器”。即使是塊寶玉、寶石,不透過挖掘、雕刻,也只能是一塊爛石頭;即使你是個人才,不願付出汗水,也絕不能成功。相反,你付出努力,即使是爛泥,也能成為價值連城的陶瓷;即使是木頭,也可成為精美絕倫的木雕;即使是白紙,也能成為聞名世界的名畫。玉不琢,不成器。木願雕,便成品。人更如此!

  匆匆而來,亦匆匆而別。由於時間的原因,我總共參觀了4個展廳,珍品雖琳琅滿目,但也無暇顧及,所有美麗也僅是隨眼而過。

  給我的感覺是:每個展廳都非常的獨具匠心,讓我從知識的海洋裡暢遊了一圈歸來,深深地存在我的腦海裡難以忘懷。這一趟沒有白來,真是讓我受益匪淺,非常地心滿意足,愉快地滿載而歸。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