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觀後感

《孔子》觀後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孔子》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孔子》觀後感1

  孫子是我國春秋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他生在魯國,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祈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他曾任魯國中都宰、大司寇和代國相,他提出了“以禮治國”的新式政治思想,他所創的儒家思想至今還深深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他所著的《春秋》、《論語》都流傳後世,被千古傳誦。帶著一份期待與崇拜,星期五的晚上,我們全家走進影都,觀看了電影《孔子》。

  孔子自幼勤奮好學,當他三十而六時,逐漸在他的故鄉魯國嶄露頭角,得到了魯君的賞識,被認命為中都宰,在他的管制下,中都變得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後又逐漸被魯君加封為大司寇,曾一度做上代國相的要職。擊敗了叛軍,安保魯君參加齊魯盟會。但是,隨著他的平步青雲,卻迎來了三恆的忌恨與排擠,終被三恆之首季氏驅逐出魯國,後在異國他鄉,帶著一幫他的弟子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風餐露宿十幾年,但始終堅持他的理想從不放棄,並在途中著下《春秋》一書。在他晚年之時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終於被迎回魯國。

  看了這部令人悲傷的電影,我不僅又對孔子多了幾分認識與敬佩之意:

  一、孔子不但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學家,更是一名極有謀略的軍事家。在齊魯盟會中,齊王心懷不軌,派出二百乘兵車,以威脅魯君投降齊國,而孔子卻用三百輛牛車,造出轟天聲響,嚇退了齊軍的兵車,他不用一兵一卒,奪回了魯國失陷多年的鄆、龜陰三地;在朝中,他提出了“墮三都”、抑三桓”的主張,並用火攻的方法平叛了來勢洶洶的三恆家臣——公孫狙。這改變了我以前對孔子“懂文不懂武”的印象,令我看見了一個文質彬彬的孔子的另一面。

  二、我敬佩孔子在逆境中永不放棄理想的精神。孔子流離他鄉近二十年,不管環境多麼艱難,始終不曾放棄他儒家思想的宣揚,他情節高尚,從不吃嗟來之食,一舉一動中始終保持著他的學者風度和神態,在斷糧七天時,他“以樂代食”,以頑強的意志力抗擊飢餓的侵襲。在周遊途中,為了讓儒家思想得以流傳後世,他廢寢忘食,奮筆激書,寫下《春秋》一書,使他的儒家思想在後世得以實現,並影響了往後歷朝歷代的政局。他這種堅持理想的精神著實讓我有所觸動。

  我不但欽佩孔子淵博的學問,而且敬重他高尚的品行。他那光輝的形象會永世被世人所傳頌;而他所開創的儒家思想也必將千秋萬代影響著世界各國的文明。

電影《孔子》觀後感2

  電影導演胡玫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是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回事,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傳承,孔子連同他身後的弟子,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他們給人的感覺確實如海濤般洶湧澎湃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這部電影將孔子拉下神壇,從一個凡人的角度去詮釋這個“聖人”。孔子亦是一個普通人,他也有缺點,也有七情六慾。不經意見了南子給後人留下口實,他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斬斷了即將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簡單的人物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卻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耐人尋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樂,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愛國家而不能報其君,戀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懷理想而不能償其志。孔子周遊列國十四載,受盡風霜之苦離別之痛,嚐遍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依然堅守禮儀仁和,堅持在求索,這樣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萬世的思想,是奠定中華文化兩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後人受益匪淺的精神之髓。

  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這部電影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決淡定,禮儀之說娓娓道來。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在電影中,顏回死後,孔子一直緊緊地抱住他的屍體,始終一語不發,呆坐在那裡,茫然如求,若有所思。孔子愛顏回甚至比愛他的兒子還要多一些,因為兒子只能傳承血脈,顏回卻可以傳他的大道。

  當影片最後皓首霜須的孔子再回到闊別多年的故國之時,跌落塵埃痛哭失聲,既符合一個受盡顛沛之苦的遊子應有的情懷,也凸顯了這個於平凡之中孕育偉大的生命個體的不同凡響之處,同樣地這一手也深深撥動了我內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電影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讓我有悲傷又有感動。君子固窮、君子死義、君子傳道以及君子不慍,這便是一部《論語》,這便是一個孔子。

電影《孔子》觀後感3

  “孔子”——一提起這個名字,就想起了此刻正在熱映的電影——《孔子》,它沒有美國片那麼科幻,也不像日本片那麼虛假,它只是一部記載著春秋時期的亂世英雄歷史鉅作。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個情節,一個故事,更是一種精神,一種思想。

  在我感覺中,《孔子》這部影片,就像讓兩千多年前早已逝去的孔子和弟子們,重新回到人們的眼前,讓我們來慢慢品味他的儒家思想。在影片當中孔子的聰慧,就像一支冰冷的利箭,穿梭在亂世中。讓敵人防不勝防。但是人畢竟也有好人,也有壞人,孔子被絕情地趕出魯國,艱難地周遊列國。這時,他的弟子顏回,拋棄了自我的金錢、地位、名譽、背井離鄉與孔子一同流浪。沒想到的是他的弟子們居然也效仿顏回的作法,跟隨孔子四處流落。弟子們這種愛師甚於自身生命的精神讓觀眾讚歎不已。之後,他們整天飢腸轆轆,吃盡苦頭,受盡苦難,但是沒有一個人放下,沒有一個人說“不”。甚至只有一碗幾塊肉的湯,他們也互相推讓,他們的堅強和執著更打動了每一個人。直到一天,真正的不幸降臨了,這一天他們需渡過一條冰封的江面,在江心處,突然間,冰面崩裂,正駕駛著馬車的顏回和一車的竹筒,全都落入了水中。這時,善於游泳的顏回並沒有迅速游回岸上,而是一頭栽進冰冷的江水,拼命撈起老師的竹筒,一次又一次地從水裡丟擲竹筒。岸上的孔子和弟子們撕心裂肺地喊著顏回的名字,告訴他快上岸。但是平時總是遵從孔子和同窗們的顏回,這一次沒有聽從。人的生命是脆落的,在顏回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緊緊抱住竹筒,用盡最後一

  絲氣力,丟擲水面。最鍾愛的弟子永遠離他而去。孔子悲痛欲絕,他把打撈上岸的顏回緊緊地抱在懷裡,在幾個小時裡,徒勞地自我的體溫來溫暖著顏回冰冷的遺體……顏回用自我的生命演繹了儒家的“仁”和“愛”,詮釋著“忠”和“孝”。此情此景,觀眾無不為之動容,心靈無不為之震撼。顏回的壯舉,無時不刻的昭示著們,珍惜知識,崇尚文化。之後,孔子和弟子們,理解魯公的懺悔,又回到了魯國。從此孔子與政治隔絕,成了教育家。孔子臨終前最後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在不一樣人的心裡必定會有不一樣的見解。

  《孔子》這部片使我受益匪淺,懂得一個政治家,思想家,以及教育家身後的.苦處。一箇中國人若不懂點孔子,即便不說是不合格的中國人,起碼是缺乏教育的中國人。”

電影《孔子》觀後感4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隨著古樸的音樂,一陣清脆的讀書聲縈繞於耳間,《少年孔子》緩緩拉開了它的序幕。隨後講述了小孔丘與眾學童一起學習、幹活、玩耍、成長、結下了深厚的友情,並表現了少年孔子的優秀品質。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彈琴,牛轟的爸爸也讓牛轟彈,牛轟說沒琴臺怎麼彈呀?然後他的爸爸趴下指著後背說:“這兒,這就是彈臺。”其實牛轟在他爸爸的背上都是亂彈,這時他們聽見了孔子在彈一首曲子,一會先生來了,先生問孔丘:“你這篇曲子已經彈了二十天了,學點新的曲子吧!”孔丘說:“我還不知道這個這個作者寫這首曲子的意義。”先生繼續問孔丘:你會幾首曲子了?”孔丘說:“我會一首,”牛轟和他的爸爸都笑了,牛轟的爸爸問牛轟會幾首曲子?牛轟說:“我都會五首曲子了。”先生一聽說:“孔丘你說說這個曲子的含義。”孔子說:“我覺得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個能管理國家的名人”先生說:”確實是,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寫的曲子。”

  孔丘學習彈奏樂器,一首曲子整整練了一個月,彈出的曲子優美動聽,先生都滿意地說可以練習下一首了,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練習,而牛轟,雖然會彈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沒有彈好!讓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練鋼琴的時候,我都是非常著急,希望能多彈幾首曲子,在練的時候也沒弄明白曲子的含義,就換下一首。可是最終沒有幾首能過關!透過少年孔子的彈琴的經歷,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他的媽媽很辛苦,給有錢人家做傭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媽媽,有一次,她的媽媽得了一種病,這種病需要一種草藥才能治好。但是這種草藥只長在懸崖峭壁上,很難採到。孔丘還是帶著他的同學在懸崖上為他媽媽採到了那種藥,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該選詩童的時候了,同學們都選孔丘,先生說:”要選兩位詩童去京城參加比賽。”這時孔子推薦了牛轟。同學們都很疑惑,牛轟非常自大,怎麼能讓他去京城參加比賽呢?其實牛轟家在昨晚著了火,他已經很不高興了,孔子推薦他是為了讓他緩解不好的情緒,說明孔子在小時候就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盡力去幫助別人,甚至對自己的對手都很友善。

  當然了,小孔子身上還有很多優點,我要好好地向他學習!

電影《孔子》觀後感5

  《孔子》這部電影已經上映幾天,今天才抽出時間去看,在去看這電影之前,我重新找回看關於《孔子》的歷史。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沒有傳說中的那麼高大、偉岸、不食人間煙火,而是和普通人一樣,體會著各種的苦痛,充滿悲情。讓自己很失望的是,我已經對孔子的一些事蹟沒有很大印象了。看完這部電影后,更想自己重新去研究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導演胡玫透過這部電影,讓我們對這位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時在軍事上亦有建樹,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學名人之一。與孟子並稱"孔孟",孔子是"內聖",孟子是"外王"。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範。弟子:子貢、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曾參、子夏、子張。

  在電影當中扮演孔子弟子:顏回——任泉飾演。

  顏回為了救回夫子的著作,不顧自己的安危墜入冰湖,最後離開人世。當孔子抱著顏回冰冷的身體,想用所有的辦法想救顏回時,那一幕是非常的感人,我差點哭了。裡面顏回說的一句話,使我記憶猶新:"如果人不能改變世界,那應該是改變自己的內心。"

  是的,有些世間的事物,環境的導致,都是我們無法控制,無法改變的,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

  劇情裡面有好多臺詞都是大家熟悉的——孔子名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危邦不入,亂邦不居"、"苟利國家不求富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等等。

  看完這部電影,有種想去學習研究歷史的想法。覺得自己之前全心全意投入工作當中了,卻很失誤怎麼會對這些歷史都不夠了解呢。要好好的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勤求學問而不用心思考,還是不能明白究竟,僅是空想而不肯勤學,變成疑不能解,危不能安,是靠不住的。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廣泛地熟讀典籍,複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會貫通。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電影《孔子》觀後感6

  週五下午,我們五年級在學校多功能廳集體觀看《孔子》紀錄片,這部電影令我很受教育。

  電影主要講的是孔子(名孔丘,字仲尼)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生於魯國一個沒落的貴族裡,但他堅持自己的思想,開班教學,創立了私學,改寫了只有貴族才能上學的歷史。途中因弟子子路救了季府準備殉葬的小奴“期斯弓”而發生的故事,導致孔子受連累被逐出魯國。孔子在諸侯各國遊說講學,推崇仁政思想,企圖改變各國戰爭紛爭的局面,改變這個戰火紛飛的時代,讓老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後來他在外漂泊十四年後,又被魯君召回國,在此期間創作出《春秋》等著作。

  在這部影片中,令我感受最深的還是孔子的幾條名言:朽木不可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的名言對我們教育很多,比如說:朽木不可雕也。它的意思是說:一個人本身不喜歡學,不會學,再好的老師也教不好他,也沒有教他的必要。這句話給我們的教義是十分大的,告訴我們,要主動學習,態度端正,要對學習抱著喜歡的態度,不做“朽木”要做一根“好木”,這樣老師才會對你抱有希望,然而老師見你學習態度好,必定會想:“他(她)是一個有希望的學生”,也會因此將更多的時間、精力放在你的身上,你就會有更多學習新知識的機會,也不會讓老師天天一副“苦瓜臉”對著你,豈不是一舉兩得!

  孔子還有一句名言我同樣記憶深刻,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說: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這句話讓我終身受用,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其實就是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有道德講仁義的人,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強迫別人去做;然後再做到“己所欲,施予人”這樣的人,以後必定會受人尊敬、受人敬佩,千古流芳。我們雖然談不上“千古流芳”,但這樣做至少不會“遺臭萬年”。

  所以,《孔子》這部影片對我們的教益是很大的,不論是孔子的政治思想還是他的教育理念,或是他的名言,都給了我們後人很大的啟發!曾幾何時,他為了傳播這正確美好的思想而到處顛沛流離!為了改變這紛爭世界還老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幸福生活,他又是努力了多久!為了對後人的正確教育、啟迪,他又承受了多少磨難、傾注了多少心血!

  今天孔子,他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思想精髓還活在人們的心中!

電影《孔子》觀後感7

  中國歷史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名人、偉人,他們為我們人類的精神文化做出了許許多多的貢獻,他們的偉事一直廣於傳頌,贊為佳話。而其中,影響最大的,則是孔子了。

  孔子,名丘,字仲尼,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先祖為宋國貴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在《孔子》這部電影中最令我們感觸最深的是孔子魯國公赴夾谷同齊國會盟,智退齊軍的故事。

  當時,齊國君邀請魯國君去齊、魯兩國的交界處——夾谷去簽訂齊、魯兩國交好合作的協約。而魯國君便叫孔子來安排所有的事情,孔子想齊國乃虎狼之國,詭計多端,必定不會心慈手軟,到時候肯定以武恐嚇。於是孔子便到掌握軍權的季孫氏借五百乘戰車為魯國君保駕,而季孫氏讓孔子去問大將軍公山狃借,可公山狃不肯給,無奈之下,孔子便想了一個辦法。他先同魯國公一起到夾谷,在商談時若齊國君不講道理則以禮為武器抨擊齊國君,齊君大怒之下,便亮出軍隊,想要恐嚇魯國君,迫使其簽訂協約。而孔子發出訊號,隨之,十輛戰車先出現,並且當著齊國君對孔子說還有五百乘戰車在後面,隨後在山後出現了萬人吶喊及五百戰車,其實那些全是牛車,是孔子的弟子們加以喬裝,再者離得遠,使齊國君信以為真,在協約上並沒有佔魯國半點便宜,且歸還了魯國的汶上三城。

  從這一片段可以看出孔子的足智多謀,文武雙全。孔子在夾谷之會中,隨機應變,用當時世人仍然十分敬重的禮儀作武器,進行鬥爭,以弱勝強,還不費一兵一卒,一舉收回了被佔多年的領地,成了各國爭相傳頌的一次了不起的勝利。孔子靠其膽量與齊君互不相讓;靠其智慧使齊國退兵;靠其的有勇有謀,智勇雙全使魯國收回了領地,併成功簽訂條約使兩國雙方扯平,互不相欠。

  從孔子的這則故事,我們想到了三國裡巧用空城計智退敵兵的諸葛亮。在錯用馬謖失街亭時使蜀軍連失三城,於是諸葛亮便從自己所在的西城王往回運糧草,準備撤退,可同時,也就將西城暴露在前線。果然,司馬懿馬上率十五萬大軍攻打西城,可那時諸葛亮身邊只有幾個文官和二千五百名士兵。當聽到司馬懿大軍來犯,每個人都嚇破了膽,可諸葛亮卻十分冷靜,沒有慌張,而是鎮定自若,他叫人大開城門,叫士兵喬扮成傭人在門下掃地,自己在門上彈琴,居然還真的使司馬懿以為有詐,於是退兵。

  不管是從孔子,還是從諸葛亮,我們都能從他們身上看出他們的足智多謀。齊國公曾一直認為孔子是個書呆子,一個只知詩書禮儀的文弱書生。後來經人打聽,才知道孔子能文能武。孔子曾經對子路說:“武,乃文之備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死讀書,還要多鍛鍊身體,增強自己的體育鍛煉。同樣的在學習上也是這樣,我們不能一味地去了解書本知識,還要親身實踐。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很重要的,只有實踐了,才能獲得真知。

電影《孔子》觀後感8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伴隨著古樸的音樂,一陣清脆的讀書聲縈繞於耳間,《少年孔子》緩緩拉開了它的序幕。隨後講述了小孔丘與眾學童一起學習、幹活、玩耍、成長、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表現了少年孔子的優秀品質。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孔子在彈琴,牛轟的父親也讓牛轟彈,牛轟說沒琴臺怎麼彈呀?然後他的父親趴下指著後背說:“這兒,這就是彈臺。”其實牛轟在他父親的背上都是亂彈,這時他們聽見了孔子在彈一首曲子,一會先生來了,先生問孔丘:“你這篇曲子已經彈了二十天了,學點新的曲子吧!”孔丘說:“我還不知道這個這個作者寫這首曲子的意義。”先生繼續問孔丘:你會幾首曲子了?”孔丘說:“我會一首。”牛轟和他的父親都笑了,牛轟的父親問牛轟會幾首曲子?牛轟說:“我都會五首曲子了。”先生一聽說:“孔丘你說說這個曲子的含義。”孔子說:“我覺得這首曲子的作者肯定是一個能管理國家的名人”先生說:”確實是,這首曲子是秦王和越王寫的曲子。”

  孔丘學習彈奏樂器,一首曲子整整練了一個月,彈出的曲子優美動聽,先生都滿意地說可以練習下一首了,可是他仍在孜孜不倦地練習,而牛轟,雖然會彈五首曲子,可是一首曲子都沒有彈好!讓我想到我自己每次練鋼琴的時候,我都是非常著急,希望能多彈幾首曲子,在練的時候也沒弄明白曲子的含義,就換下一首。可是最終沒有幾首能過關!透過少年孔子的彈琴的經歷,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欲速則不達的道理!

  他的母親很辛苦,給有錢人家做傭人。孔丘非常孝敬他的母親。有一次,她的母親得了一種病,這種病需要一種草藥才能治好。但是這種草藥只長在懸崖峭壁上,很難採到。孔丘還是帶著他的同學在懸崖上為他母親採到了那種藥,治好了她的病。

  到了該選詩童的時候了,同學們都選孔丘,先生說:”要選兩位詩童去京城參加比賽。”這時孔子推薦了牛轟。同學們都很疑惑,牛轟非常自大,怎麼能讓他去京城參加比賽呢?其實牛轟家在昨晚著了火,他已經很不高興了,孔子推薦他是為了讓他緩解不好的情緒,說明孔子在小時候就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盡力去幫助別人,甚至對自己的對手都很友善。

  當然了,小孔子身上還有很多優點,我要好好地向他學習!

電影《孔子》觀後感9

  昨天,我聽媽媽說銀谷影城正在熱播電影《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來。媽媽見我這麼興高采烈,便答應帶我去看這個電影。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於公元前五世紀。他學問淵博,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個電影講述的是孔子周遊列國的故事。孔子在周遊列國時先後去過衛國、蔡國、齊國、鄭國等國家。

  孔子本來在他的家鄉魯國享有很高的官職—司寇,他倡導用禮儀治國,讓國家富強,不同意連綿的戰亂,耗費錢糧,這樣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是他這種理念當時並沒有被魯國國君採納。雖然這樣,孔子還是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後,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說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說:“你怎麼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說:“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說:“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麼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說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但孔子最後還是被魯君趕出了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後,先後周遊了很多國家,都沒有得到重用。這時,魯君派人請孔子回國,孔子經三思後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了。當他們的馬車行駛在冰凍的河面上時,冰面突然崩裂了,書簡掉到了河水裡,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知道這些書簡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顧自身安危跳進冰水,救出了這些書,而他卻被冰冷的河水凍死了。看到這時,我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孔子周遊列國14年,終於在68歲時回到了魯國,專心講學,最終在73歲時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他那不因艱難而退縮的的品格深受人們敬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懷念他,時時刻刻學習他。

  媽媽的話:《孔子》這部影片氣勢恢宏,情節生動感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影片。我一開始懷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帶點點去看了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點點能夠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專注地看完全劇。雖然點點這篇觀後感對孔子思想的認識沒有達到“仁”、“愛”的高度,但看得出來,孔子堅韌不拔的精神的確感動了點點。作為點點這麼大的孩子能夠由始至終看完這部有著深厚思想內涵和歷史背景的影片,並且有所感受,媽媽已經很知足了。

電影《孔子》觀後感10

  讀了《朝花夕拾》才覺得魯迅也有平凡人一樣天真的童年和懵懂的少年時期;看了《孔子》才知道聖人有免不了人生的悲歡離合,艱難苦痛,不再只是教科書上講的那樣遙不可及的“至聖先師”。

  在諸侯爭霸,戰亂割據的年代裡,孔子出生在一個小諸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了安邦定國,他帶著自己“仁”的思想投身於仕途。他在魯國,曾官至代國相,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勇氣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救下殉葬小奴;用牛車造勢,嚇退齊國數百輛戰車,不費一兵一卒得到返還失地的承諾。

  內怎穩魯國政治,外揚魯國國威。這是孔子仕途上最為通暢的時期了,但完美的理想總是收到現實的阻礙,在“陪臣理國政”的魯國,支援的孔子的魯昭公權利受限,孔子“毀三都”等做法傷害到三桓的利益,遭到權臣排斥,被迫離開魯國,此時孔子55歲。

  好在孔子還有一群尊師重教的弟子,機靈聰穎的顏回,仗義豪爽的子路都誓死追隨夫子的腳步,一起踏上了周遊列國的道路。戰火四起的年代裡,諸侯都以割據爭霸為目的,不能接受孔子超越時代的德治思想。或將孔子拒之門外,或給其一個講學的虛職,總之就是不採納他的政治思想。

  在遊學的過程中,孔子一行歷經重重艱難,曾被捲入政治鬥爭之中,也曾被困入戰事之中,有的弟子被餓死,最後只剩一碗馬肉湯分而食之,孔子卻以琴聲代食,不禁令人唏噓感嘆。最催人淚下的是顏回去世的場面,寒冷的冬天,孔子師徒越過冰封的河面,不幸遇上冰裂,有些弟子溺水而亡,孔子的書卷也大數落入水中,顏回為救夫子的書而一次次的鑽入冰涼刺骨的喝水中,用盡生命的力氣從水中丟擲一卷卷書,最終溺水而亡。

  孔子是顏回至尊至愛的夫子,在他的心中,夫子的書籍比自己的生命更為重要。顏回是孔子最為喜愛的弟子,顏回去世後,孔子抱著他冰冷的身體不肯放手,弟子們都勸到:“已經三個時辰了,暖不回來了”。孔子還是捨不得放開顏回,悲痛的表情令人潸然淚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魯莽的子路死於衛國內亂,死前卻不忘夫子“君子正其衣冠”的教導,孔子雖然十分傷心,但也有所欣慰。

  周遊列國十四年後,孔子終於回到自己的家鄉魯國,對政治失意的他退而不隱,開始致力於教育事業,有教無類,弟子三千。孔子因其超越時代的先進政治思想和教育理念,使儒學完勝於後世,成為整個封建社會的主流思想,在現代,孔子的思想也影響深遠,成為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孔子》觀後感11

  5月16日下午,我們全體師生來到劇院看了《少年孔子》這部話劇,我很喜歡少年時的孔子。劇情講了少年孔丘與同學們一起學習;幹活、玩耍透過一些發生的事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少年孔子勤奮好學,聰明過人,刻苦學習的精神,讓我感動。和母親相依為命,對母親的孝心也讓我感動。我以後一定向孔子學習,做一個愛心、孝心,上進心的孩子。

  今天我們到中國木偶劇院去看話劇,題目叫作少年孔子。

  這部話劇主要演了小時候的孔子和其他學生都相要競選學童,剛一知道競選學童的資格時,就專注地練習起來。最後孔子和另一位學生當上了學童的故事。由於孔子在課餘時間多加苦練,他才能當上學童。從中我體會到了孔子堅持不懈的好品質。我要向孔子學習。

  今天,我們去了北京木偶劇院,看了一場戲,它的名字叫《少年孔子》。我覺得這個劇確實相當精彩,因為它每演一場都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

  第一場,學射箭,孔子知道自己的不足,虛心向別人學習,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深深地告訴我們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

  第二場,一碗米,孔子善於動腦筋,準備了一個更大的碗,盛了總夠多的米來幫助別的小朋友。

  第三場,學習彈琴,孔子為了學好琴,認真鑽研,報著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告訴了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要堅持,不能半途而廢。

  第四場:列馬狂跑,孔子看見一匹瘋狂的馬正向盲人跑去,這時,孔子並沒有逃避,而是勇敢的去幫助盲人,雖然盲人沒有看見,但天看得見,地能看見,其實關鍵最後人心能看見。

  最後的採藥,孔子為救自己的母親,不怕困難,最後採摘到藥材,更說明孔子的孝心。透過看過這場電影,告訴我了很多道理。要善於動腦筋,寬厚待人,別人有困難,要伸出自己的一雙手。

  孔子,是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我一直不知道孔子少年時代是什麼樣子的。

  今天看《少年孔子》,我發現孔子言談舉止很文明,不罵人,以德報怨。正直大方,還會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儀就是禮,音樂就是樂,射箭就是射,御就是駕車,書就是識字,數就是算術啦,最後和牛衝一起當上了書童。

  裡面情節扣人心絃,《一碗米》裡對話妙趣橫生,《高山採藥》讓我感動不已。

  孔子少年真了不起!我會向孔子學習的!!

電影《孔子》觀後感12

  觀人,當聽其言,觀其行,識其骨,明其志。

  聽其言,乃是聽其心志,由衷之言。誅心之語,不能見其心。

  觀其行,乃是本心之行,身體力行。違心之作,不能見其性。

  識其骨,乃是精神之骨,傲骨俠心。率性而為,方能知其德。

  明其志,乃是終身之志,雖死不悔。為國為民,方是真丈夫。

  孔子其人,一生都在為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奮鬥!而他的理想,並不是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孔子手中無劍,但是卻實實在在是一代大俠!這是他的本心本性,也是他的德行!這樣的人,才真正是一代大丈夫!

  看了《孔子》這個電影之後,我忽然發現,其實,有很多東西,不止是他們那個時代的人需要,我們這個時代也同樣需要!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多麼善良的一句話!就是這一句話,使得我們的人民,還有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們,開始對於人性的第一次反思:我們,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們,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人格上的平等?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個兩千多年前就提出來的大同社會的構想,是孔子的政治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最真切體現,同時,也是他甘於冒險周遊列國的一個夢想!可是,在他的那個時代,這就是一個夢想!永遠都無法實現的夢想!不知道孔子有沒有想過,在倆千年之後,還會有那麼一些人,在這一片他曾經遊走的土地上,再次為了他的這個夢想而奮鬥?而這一次,這個夢想叫做——和諧社會,觀後感《<孔子觀後感>》。‘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這是多麼美好的一個理想社會!即便是我們的‘世外桃源’,也沒有能夠多到吧?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子曰:“君子欲納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

  孔子,影響了他們的那個時代,也同樣影響了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兩千多年!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影響還會繼續下去,甚至更加的強大!這就是人格的力量嗎?還是真理的力量?

  我不懂,但是我希望我能多懂一點......

電影《孔子》觀後感13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於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然而觀影歸來,大家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黃石廣電觀眾成員們在華夏電影城集合的時候,明顯感覺到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這個時段多出不少,而且很多都是穿著校服來的學生們,看來紛紛開始放假的學生群體有可能成為下一階段電影院的主力人群。據觀察,影院裡《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觀眾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眾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開啟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開啟電影看電視”則更為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眾們便在電影院裡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透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眾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為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為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觀眾們均認為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眾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的觀眾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電影《孔子》觀後感14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遊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我帶著並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

  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麼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後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周潤發飾演的孔子是影片的主線和靈魂。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終堅定淡定的眼神,禮義娓娓道來的神韻,彷彿孔子轉世。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如命。子路助衛國,冉求回魯國效命。最牽動人心的是顏回,顏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卻機智靈活、意志堅定。他死得那一幕,有很多人給出了負面的評價:矯情、假、搞笑。但我被感動了,我相信顏回不顧生命,甚至都沒有想到生命,反覆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很多觀眾也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直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

  周迅演出了南子的神韻,她天生就是一個好演員,扮演的角色能逼真到骨子裡。南子這個角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重要的角色是它存在,你覺得可有可無,它一旦不存在,你會覺得缺了很大一塊。孔子其實是驚豔和動心於南子的美貌的,但他終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決然截斷了即將昇華為曖昧的一種情愫。南子讓世人看到了孔子並非神,孔子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南子雖然簡單出場,寥寥的情節鋪陳,但巧妙地反射出人物在本性和信仰之間的取捨,實為一個看點耐人尋味,又怎麼會是可有可無呢。孔子說:後人理解我,後人誤解我,都因為-《魯。春秋》不難預料,《孔子》也一樣,會在不同人心裡留下不同的印象,在不同人的內心埋下不同的種子。但不可否認,胡玫是成功的,他抓住了孔子的神,抓住了那個時代的癥結點,表現起來就不會像看歷史書一樣晦澀難懂和索然無味。

  這部影片給人的總體感覺是好的,故事情節和表現手法都沒有打水漂。媒體的擔憂,在現在看來有驚無險,《孔子》並不會因為阿凡達遭到票房威脅。中國的歷史深得人心,孔子的禮義仁和備受推崇,胡玫的實力也得到見證。

電影《孔子》觀後感15

  被熱炒了非常久的《孔子》終於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 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然而觀影歸來,大家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非常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於丹老師。1月22日是星期五,下午黃石廣電影迷成員們在華夏電影城集合的時候,明顯感覺到這一天影院的人比以往這個時段多出不少,而且非常多都是穿著校服來的學生們,看來紛紛開始放假的學生群體有可能成為下一階段電影院的主力人群。據觀察,影院裡《孔子》的人氣還算不錯,影迷們對電影如何展現孔聖人的一生更感興趣,也不乏慕發哥之名來觀影的粉絲。從散場之後大家的反應來看,《孔子》這部電影給了懷揣這兩大期待的觀眾一個交代,但是,沒人想到,過程卻是如此枯燥沉悶。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開啟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開啟電影看電視”則更為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週遊列國的路途。後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遊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於非命等坎坷,最後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餘生。如此複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並沒有拿捏好尺寸,於是,觀眾們便在電影院裡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透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與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眾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為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是後半段孔子周遊列國的歷程卻成為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為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徵兆,期間有幾位觀眾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