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集結號的觀後感8篇

電影集結號的觀後感8篇

  觀後感,就是看一部影片或連續劇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所謂“感”,可以是從作品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觀看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觀看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下面是電影集結號的觀後感8篇請參考!

  【篇一:《集結號》觀後感】

  電影《集結號》是馮小剛導演的最新力作,戰爭講述解放戰爭時期,九連連長為掩護大撤離而帶領團隊與敵軍主力作戰的故事。

  解放戰爭時期,連長谷子地接到團長命令,要打阻擊戰幫助大撤離,以集結號為撤退訊號。整個連隊打光,也沒聽到集結號響,穀子地被炮火轟暈在死人堆裡得以生還。之後漫長歲月裡,他尋找原來的隊伍,一是想找到團長說完成任務,但全連陣亡;二想知道團長到底有沒有吹響集結號。穀子地最後找到的是團長的墳頭。一個司號員告訴穀子地,其實團長從來就沒有打算吹響集結號,原來為大的轉移,團長和穀子地的連隊一樣,也是戰爭的犧牲品。穀子地醒悟後,決心挖出全連49個弟兄的遺骸,為當年陣亡的弟兄們找回“烈士”稱號……

  我們應該記住,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由先烈們用鮮血換回來的!也許還有許許多多的烈士們都無法正名,也許還有許許多多的烈士被長埋在一個個舊窯洞裡,但是每一個犧牲的烈士都是永垂不朽,讓我們向他們致以最深沉的默哀,向他們致敬!所以我們要努力讀書,將來為祖國的建設出一份力,這樣,我們的祖國將來才不會被侵略,也不會出現《集結號》中那一幕幕悲慘的場景!

  【篇二:《集結號》觀後感】

  1997年,那是一個冬天,有一位導演在中國內地的電影市場劃出一個特殊的檔期,專拍賀歲片,第一部名叫《甲方乙方》,從那以後,每到歲末,他就要和喜愛他的觀眾“不見不散”,沒想到十年下來,還“沒完沒”。漸漸的,觀眾把他當成“大腕”,把看他的賀歲片看作是去赴一場“夜宴”,但這個導演不滿足,他總是渴望突破,期待轉型,如果說那頓《夜宴》讓人吃完之後難免有“一聲嘆息”的感覺,那麼,這次吹響的《集結號》,則徹底圓他的大片之夢。

  《集結號》是一個有關退伍老兵的故事,就為一次到底有沒有吹響過的集結號,老兵失去全連所有的戰友,十多年來他魂牽夢縈不得安寧:那是在解放戰爭的一次戰役中,上面的命令是一個連隊的戰士堅守4小時,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結果等12個小時集結號也沒有吹響過。於是身為連長的穀子地(由張涵予扮演)決定繼續堅守下去,結果47個戰士最終全部陣亡,但是一名戰士在犧牲前告訴他,他聽到集結號,從此穀子地開始尋找真相的過程……進入和平年代後,這47名戰士被定為“失蹤”,穀子地的後半生就在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

  看《集結號》前半部的時候,我腦子裡總是不由自主地跳出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奧利弗-斯通的《生於7月4日》、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父輩的旗幟》的一些經典畫面:激烈的巷戰、濃郁的兄弟情、身殘志堅的老兵――看到最後30分鐘,我徹底繳械投降,這還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中國式的抒寫人性之美、歌頌浩然正氣的大片,既與宣揚美國主旋律的好萊塢大片分道揚鑣,也與馮小剛過去嘻笑怒罵的市井小品漸行漸遠――

  戰爭題材的大片,中國拍過不少,早期的《南征北戰》、《紅日》、到前些年的《大決戰》、《大進軍》,全都集中表現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我黨我軍的英明決策,我們看到的基本上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是愛國主義集體榮譽,是國家至上英雄無淚,可是,我們卻看不到戰場上的血雨腥風,看不到戰爭中人性的掙扎和迷茫,看不到小人物的孤獨和無助,看不到個體在戰爭中的作用和位置,《集結號》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一個老兵——一個戰鬥英雄傷痕累累的內心瘡疤,看到在至高無上的集體榮譽下個人生命也不再是那樣的無足輕重,47個弟兄,他們也是人,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承認,穀子地尋找戰友遺骸的下半生我覺得比他在戰場上的視死如歸更為動人,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可惜從二十年前的“高粱地”之後,銀幕上的中國男人再也沒有如此高亢昂揚。

  感謝馮小剛,讓我們重新正視戰爭中個人的價值,也讓我們重拾對銀幕上中國男人的信心。感謝張涵予,塑造一個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銀幕硬漢,在“花樣美男”“窩囊萎男”橫行銀屏的今天,我們需要的是一種剛強,一種堅毅,一種責任,一種緬懷。很慶幸,在那悠遠綿長的集結號裡我們感受到,在穀子地那堅如磐石的背影中我們也同樣深切地感受到。

  【篇三:集結號觀後感作文】

  我們沒有戰爭的記憶,但我們應該對每個犧牲表達應有的敬意。集結號吹響,這是馮小剛表達敬意的方式,也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正逐漸失落的情懷。那些混合在黑色焦土,模糊血肉中的.,屬於男人在質感,伴隨著這悲壯的號聲,被重新潤色,提煉。理想,勇氣,意志,信念,情誼。這些散發著光芒和硝煙的詞彙,象一枚炮彈轟入我們的生活。那些英雄,我們不能忘記;那些失落的情懷,我們沒有忘記的權利。

  電影院是我除發呆唯一能去的地方。《集結號》吹響。

  從進電影院至今,那悲壯的集結號,一直響徹在我的大腦,浸入我整個身體,每一個細胞,每一根血管,都被敲打著,充斥著。好久沒有一部片子能讓我流淚。對於感情戲,早已經麻木,而面對這樣鐵骨錚錚的的場面,我忍不住悄然掉淚。原本此類題材一直覺得都不太適合我,所以當<亮劍>被朋友津津樂道的時候我並不熱衷,只是偶爾換臺的時候瞄上幾眼,人物刻畫也形象,也生動,但都激不起我的觀看慾望,習慣以愛情為主要創作題材的我,骨髓都是填充的浪漫主義。

  馮小剛的賀歲片老是應一句:鐵打的葛優流動的女主角,永遠的黑色幽默,無論<大腕>無論<甲方乙方>等等。而這次來個三百六十度大轉彎,他換上很MAN的張涵予,也不再寫咱老百姓的平常小日子。殘酷無情的戰爭,一次事先未知的有去無回戰役,一群生死與共、血肉相連計程車兵,一個丟失自己身份但是永不放棄的執拗連長,一段永遠沒有吹響的集結號,一段不為人知的背棄故事。故事型別轉變,但對於大多數百姓的觀眾仍是被感動著,被震撼著。

  我無權跟專業影評人一樣去評價<集結號>是否有深度,是否有內涵,我就是一個普通的觀眾,按照我的個人習慣,我仍坐在電影院的角落,專心投入的去看導演演員等工作人員創造出來的作品。那種身臨其境的戰爭場面,直入心扉的緊張和恐懼,那些平凡普通如鄉下孩子的戰士,那麼多不知名的戰士犧牲都那麼的揪心……感動著,觸及心底,觸動靈魂。男主角穀子地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算一小人物,帶領一個連47個戰士奉上級命令守在窯場打狙擊戰,他們死守在窯場,等待集結號的響起,直至彈盡人亡。他一個人活下來,他把所有的戰士的屍體都掩藏在窯裡,讓他們不至於被炸飛而沒有完整的軀體"炸碎,就捏不起來"——穀子地語。他穿著敵人的軍裝逃出來而被誤認為是戰俘,他被扭曲,所以他要咆哮,所以他要怒吼。47個死去的戰士被定為"失蹤",從解放戰爭的戰場,到朝鮮戰場,再到進入和平年代後,穀子地的後半生就是在為給九連正個名,為尋找47具遺骸、為追溯他們“烈士”的稱號而存活著……在他不懈的找尋中,我看到一種屬於真正的中國男人的脊樑,那就是堅忍不拔百折不撓,鐵骨錚錚!他所受的一切委屈和不理解無不令人為之動容!

  我永遠無法用我淺顯的文字來刻畫我內心的震撼和感觸,文字與我用,也永遠略顯蒼白。我們在今天的和平下,感受著戰爭的殘酷,體會歷史的嚴肅。向逝去的革命烈士們,致敬!

  【篇四:《集結號》觀後感】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拉開序幕,中華兒女浴血奮戰,揮灑著鮮血,用堅強的意志築起堡壘,寧死不屈,堅強勇敢,用血肉之軀築起今天的新中國!

  回首歷史,看完《集結號》這部電影,它將我的思緒拉回到那個為幸福生活而鬥爭的戰爭年代,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47名兄弟奉團長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戰爭的全域性考慮沒有吹響集結號,九連戰士奮勇抵抗,除穀子地全部壯烈犧牲,可是他們卻都按照失蹤人員處理。為給九連的戰士尋回應有的榮譽,穀子地開始執著尋找,終於在掩埋著烈士的戰場吹響至死也沒聽見的集結號。

  故事情節雖簡單卻又蘊含著複雜的感情,簡單的故事裡屹立著的那是人民英雄,或許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已淡忘他們。可是沒有他們,哪來現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沒有人天生就是英雄,可是他們為整個中華民族,為新的光明的中華人民的未來拋頭顱灑熱血也在所不惜!

  集結號,集結號的吹響便意味著任務的結束,也意味著生還的希望,但它卻始終沒有吹響。沒有集結號的吹響不能撤退,戰士們便一直堅持到最後。為戰鬥的勝利,他們不怕一切,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生命固然可貴,但是他們為心中的信仰,為實現自己的追求,他們不惜一切去抗爭。這讓我不禁想到我們自己,貪圖安逸,不求上進,懶惰嬌弱。不必說什麼大事,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樂意完成甚至不完成,我們是否該靜下來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生活在一個沒有硝煙,沒有戰火的幸福年代裡面,卻不好好珍惜,不好好讀書。我們是否都應該把心思用在學習上面呢,是否應該好好完成學習任務,將來為國家做一份貢獻呢?

  影片中的連長谷子地,總把集體放在第一位,卻沒有為自己著想。我們是否也該反思一下自己?獨立的個體總是離不開集體的,幫助集體不也是幫助自己嗎?我們總是要和他人交往的,總是要互相扶持的。所以,作為新一代的學生我們更要增強集體觀念,將來為集體,社會,國家儘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最後,穀子地吹響那嘹亮的集結號,那是一首悲壯的戰歌。你聽,它還在響著,在耳邊環繞。它是在提醒我們這新一代的年輕人,歷史不能忘記,不能忘記那屈辱而佈滿血腥味道的日子,不能忘記那些浴血奮戰的勇士,不能忘記那些為革命事業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而捐軀的革命烈士,他們是真正的勇士!他們永生在我們的心間!

  【篇五:集結號觀後感】

  我是一個要強的孩子,平日從來不哭,而那次,我真的哭……

  星期六,天終於晴,我這個愛看電影的小子從一年前就開始盼,今天終於到。

  我和我的小夥伴一起,去影院的路上,一邊哼著小曲,一邊想著影院快樂的情形。電影院裡的好多人啊,排隊買票的有叔叔阿姨,有哥哥姐姐,還有和我們一樣的小夥伴。過一會兒,我們入場。我坐在位置上,身邊一會兒就坐滿人。

  馮小剛是一名很好的導演。我看過他的好幾部電影,都很喜歡。人家說他是拍賀歲劇的專業戶,他說不是這樣的。馮小剛叔叔,我支援你。上次你拍的《夜宴》,我其實也覺得挺好的,只是我的期望很大,看以後,有一點點失望。今天,我來看《集結號》,我覺得你一定可以拍好的,我才不要花錢買票看《投名狀》呢!那些古代的故事拍出來一點都不真實,就是明星多,場面大,不感人。馮小剛叔叔,您為我們能幸福地生活而起早貪黑、不分晝夜地拍電影,眼睛一天天紅下去,您辛苦。

  《集結號》是一部根據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打戰的,我喜歡。小時候我們就愛玩一種遊戲叫做“戰爭開始”,現在還常常想起來。馮小剛叔叔說:每個男導演都有拍戰爭片的理想。其實,您不知道每個男孩子都有當兵的理想。每當我想起那些激動人心的時刻,看見雷鋒董存瑞他們的照片,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名偉大的解放軍戰士。

  電影開始,打戰的拍得好殘酷啊,好人都很快要死光。尤其那個任泉演的指導員,才出來一會兒就被炸成兩半,真的好可憐啊。**黨的武器都很好的,人也多,九連本來人就很少,槍炮又差,堅持三次敵人的進攻,真的很不容易。那個許三多演的狙擊手(就是神槍手)很準的,一個一個準,後來自己扛著炸藥包和敵人的坦克同歸於盡,好勇敢啊!谷連長是沒有聽到號聲,後來那個號手說他沒有吹號。那個胡軍演的本來就是要九連死守,谷連長是他的戰友,最信任的同志,所以……本文來自

  戰打完,谷連長活到解放後。他為那些死掉的戰友,做很多事兒,要政府認他們是烈士。我想起《秋菊打官司》,想起《千里走單騎》,都是堅持不懈做自己的事情。

  我安靜地看著電影,眼角旁晶瑩的淚珠閃爍七色光芒。

  【篇六:《集結號》觀後感】

  記得在一年級,老師組織我們全校小學生,觀看愛國主義電影《集結號》。看到戰爭的慘烈、看到英雄們為遵守軍紀,堅守陣地,最後除連長谷子地一人外,全部壯烈犧牲……當時,我年紀小,看到英雄們血流成河、體無完膚的場景,我非常的害怕。

  今天,我再一次看完這部影片,深深地感動、流淚,但更多的是思索:鮮血承載著一份責任和勇氣,淚水蘊藏著一份情義與感動,號聲凝聚著生存和希望……

  1948年冬天,淮海戰役。中原野戰軍獨立二師一三九團三營九連連長谷子地帶領全連四十七名戰士奉團長劉澤水的命令堅守狙擊陣地,以集結號為令撤退。然而團長為戰爭考慮全域性,沒有吹響集結號,致使九連全體戰士在打退敵人的三次進攻後,除穀子地以外全部壯烈犧牲,並按失蹤處理。為給九連按正名,穀子地張開執著的探尋,最終在烈士墓前吹響47個生命一直想聽,甚至死也沒有聽到的集結號。

  集結號的響起意味著任務的結束,意味著生存的希望,可它並沒有響起。因為它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革命戰士不能撤退;因為他沒有吹響,所以我們的英雄很執拗地堅持到最後。這就是命令,對一個戰士來說,它高於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我不由得想起我們新一代的小學生,貪圖享樂,懶惰嬌逸,自私自利。不說關於生死的革命任務,就連老師佈置的作業,我們當中某些人也不樂意認真完成。我們要加倍珍惜今天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因為他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裡,有父母、學校和社會的呵護,還有什麼理由去浪費時間而不好好學習呢?我們是幸福的一代,如果非要下達什麼任務的話,那麼我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加倍努力,將來報效祖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做貢獻。

  每一個幸福的背後總有一份艱辛的付出。雖然現在是和平年代,但只要祖國有需要,我也要像影片中的英雄叔叔一樣,不退縮、不哭泣,自力更生,勇敢面對,擔起我的一份責任和義務。我更要努力學習,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為祖國的持續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七:《集結號》觀後感】

  我對馮小剛導的片子一直認為是冷幽默,喜劇性很強!集結號是馮導演第一次執導的戰爭題材的片子,不知道他拋掉原有的風格,是不是還能那麼優秀地完成全國人民期待的大作呢?懷著這樣的一種心情,我觀看這部影片。

  影片一開頭就將我震懾住,一幕幕炮火連天、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血腥撕殺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一場場戰友慘死、屍骨無存、揹負“失蹤”名份的情節使人撕心裂肺、悔恨哀怨;一個個捨生取義、視死如歸、鍥而不捨的英雄壯士讓人無限敬仰、難以忘懷。整部片子都在圍繞著命令(也就是集結號)而展開。一開始收到的是集結號的命令。中間為保全性命和違背命令的鬥爭,讓戰鬥中最勇敢的大棚排長,在臨死的時候說是自己聽到集結號。但是穀子地沒有聽到,所以必須堅持到最後一刻。最後在解到根本沒有吹集結號,也就是說犧牲一個連的性命換取最終的勝利時,穀子地,表示的很悲情。他好像是被最好的戰友(也就是下達命令的團長)出賣。最後自己想到國家最後的勝利,自己平靜下來,覺得團長那麼做也是對的。影片最後在47名戰士的墓前,吹響當年沒有吹響的集結號。整個影片讓人震撼、讓人心碎、讓人感動、讓人長嘆。當人們期待以久的集結號終於在片尾中吹響的時候,我禁不住熱淚盈眶,感慨萬千。那最後一聲集結號,環繞在我們的耳邊。它在提醒我們,作為出生和平年代的人們,不能忘記那段腥風血雨的日子,應該永遠緬懷那些千千萬萬不留姓名卻前赴後繼為民族解放事業捐身獻軀的革命先輩。

  有許多人都說電影《集結號》是一部戰爭片,但我卻感到它更像一部倫理教育片。本片導演馮小剛說《集結號》是表達誠意的作品,我認為還是很有道理的。戰爭的殘酷場面只不過是為這部片子的主題思想鋪墊一個前提,其真正的思想主題是在弘揚“忠誠”。

  《集結號》吹響的是一曲以忠誠為主旋律的壯麗詩篇。四十七個壯士血灑疆場是忠誠、為的是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為的是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焦排長在重傷彌留之際說聽到集結號吹響是忠誠,為的是餘下的戰友的生命;劉營長不讓吹集結號也是忠誠,為的整改措施是大的安全撤退和更多人的生命;王金存的未婚妻千里尋夫也是忠誠,為的是至高無上的愛情;穀子地面對必死無疑而選擇堅守,面對地雷爆炸而將生存留給戰友,面對四十七個“失蹤”的亡靈而不懈地追尋、不屈地抗爭,更是顯示他的忠誠之心。沒有這些敢於以血肉之軀同鋼鐵坦克同歸於盡的忠誠戰士,就不可能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沒有那些肯於服從大局,甘願犧牲區域性利益,承擔打阻擊、做掩護的指戰員,就不可能有三大戰役的輝煌勝利;沒有千千萬萬個先烈的壯烈犧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和平環境和幸福生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忠誠”一詞被許多人淡忘,在一些人生活的辭典中成“痴傻”的代名詞,成為許多人譏笑嘲諷的物件,讓許多人敬而遠之。他們熱衷追崇的是個人利益和經濟實惠,他們追逐索取的是個人的名利和享受。為達到個人的目的,他們指鹿為馬、睜著眼睛說瞎話;他們貪贓枉法,不顧百姓的死活;他們弄虛作假,一意追求個人的所謂政績。這些人太應該看一看電影《集結號》,用影片中的英雄們的光輝形象來對照對照自己,用血與火的震撼來洗刷自己的汙穢心靈。

  戰爭年代需要忠誠,和平建設年代同樣需要忠誠。政府需要忠誠的公務員,企業需要忠誠的員工,黨和人民需要忠誠的領導幹部,建設和諧的社會需要忠誠的信念,和諧的社會需要千百萬忠誠的民眾。願《集結號》吹響的弘揚忠誠的主旋律,使更多的人們受到啟迪,受到震撼,有所感悟,有所心得。讓忠誠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篇八:《集結號》觀後感】

  昨天我去電影院看《集結號》,花33大洋(學生半價票),感覺這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商業大片,以前中國戰爭片帶有十分明顯的政治說教的那種感覺幾乎不存在。

  對這部片子,我想很多,一時也寫不完。今天上鐵血看到這麼多戰友對劇情進行種種猜測,很多都是不真實的,因此在這第一篇裡,我想先把劇情內容介紹一下。

  劇中戰鬥一共進行3場。第一個場景,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12月(還是11月,記不太清楚,1948年沒錯),中野某部9連包圍**黨軍一部,**黨軍依仗地形頑抗,9連的探路小分隊遭遇埋伏,進攻大被阻,連指導員被炸成2截。其中9連的探路小分隊戴的是美國鋼盔,是全連人一起湊出來的幾頂,看的出是繳獲**黨軍的,這點電影有交代。探路小分隊使用的是戰鬥手語,看似比較專業,這也是引發網友詬病的一個情節。關於這一點我將在後文給予解釋,我認為是可以說的通的。此戰,9連減員過半,剩46人,連長下令槍殺俘虜一人,並縱容手下私分戰利品(**黨衣服鋼盔N套,山炮一門)。後因違反紀律被關禁閉。

  第二個戰爭場景,解放戰爭時期,場景一後沒多久。9連奉命在汶河邊某高地阻擊敵人,團長說以集結號為令,聽到號聲立即撤退。此時,9連在補充進一個指導員後剩47人,全套**黨軍的打扮(第一戰中的戰利品最終沒上交)。敵人最後一次進攻發起前,9連還剩下7個人,有戰士說聽到集結號,要求撤退,連長耳朵受傷,沒聽到,指導員也說沒聽到,於是繼續戰鬥。最終,9連打退敵人3次進攻,擊毀坦克2輛,除連長谷子地外,全部陣亡。

  連長谷子地被友軍救起,在無法尋找老的情況下,加入友軍趙二斗的團。

  第三個戰爭場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趙二斗帶領一個戰鬥小組,喬裝打扮成韓軍,潛入美軍陣地前引導炮兵進攻。此時他們的打扮是韓軍的樣子。趙二斗踩中地雷,無法行動。穀子地用手按住地雷,割下趙二斗的鞋底,讓他們去執行任務。最後穀子地仍活下來,但眼部受傷。

  下一個場景,1955年,國內對那些為戰爭做出過貢獻的家庭進行補償,犧牲的是700斤米,失蹤的是200斤。而因為沒人證明,穀子地的9連被算成失蹤。感到不公平的穀子地開始尋找當時戰友的遺體。在趙二斗的幫助下,穀子地找到當時他們團的司號員,司號員證實,當時為掩護大撤退,9連被放棄,團里根本沒有下令吹集結號。穀子地以前一直懷疑是自己沒有聽到集結號聲而導致最後的幾個戰友沒能撤下去,所以一直很內疚,到這個時候,終於明白事情的真正經過。當時的團長後來也在朝鮮戰場上犧牲,是因為電臺被打壞,無法接到撤退的命令,只有硬著頭皮頂住美軍進攻。穀子地終於放下心中的包袱,為紀念那些犧牲的戰友,他決定去尋找戰友的遺體。

  當年的阻擊戰,為不讓**黨軍糟蹋屍體,穀子地下令把所有的屍體都拖進一個掩體,最後引爆炸藥把掩體弄塌。解放後這個地方發現煤礦,國家開始開採,地形面目全非。穀子地一個人獨自挖3年,都沒能找到兄弟們的屍體。

  後來,當地政府開挖隧道,終於找到掩埋在地底近10年的46具屍體。軍分割槽在當地建立9連烈士墓,47枚解放勳章,一枚掛在穀子地胸前,其餘放在墓前。當年的團司號員,在墓前吹響遲到10年的集結號。

  影片結束。

  很多具體細節我記憶的不太清楚,但是大體上是不會錯的。今天先寫這麼多,關於這部電影,我還想說很多很多,有時間就放上來。強烈建議各位軍友去電影院觀看,這部片子,絕對值一張電影票的價錢。

  早就從宣傳知道馮小剛的集結號這部電影。

  本來打算的是一種純商業的大片製作,但是沒有想到的是,馮小剛轉型。而且還轉型的讓人有些感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