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電影觀後感
匆匆那年電影觀後感
《匆匆那年》是2014年初拍攝的一部電影,根據九夜茴同名小說改編。由張一白執導,彭于晏、倪妮、鄭愷、魏晨、張子萱、陳赫等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講述了陽光少年陳尋、痴心女孩方茴、溫情暖男喬燃、純情備胎趙燁、豪放女神林嘉茉這群死黨跨越十五年的青春、記憶與友情。
匆匆那年電影--第1篇
每個人的高中時代都有一個這樣的男孩子吧,高高的,打籃球,笑起來特別好看,在人群中永遠發著光,永遠那樣耀眼,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可惜,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是方茴,沒有這樣的機會和自己心中的男神談一場小心翼翼又轟轟烈烈的戀愛。
其實我並不喜歡方茴這樣種性格的女主,她太敏感脆弱,太內向好強。我也不喜歡陳尋這種性格的男主,既軟弱難以取捨,又瞞天瞞地渴望不失去陸地和飛鳥同行,有點太貪心。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心疼方茴並由衷的喜歡這個故事。我甚至會想,要是方茴能夠熱烈一點活潑一點努力向陳尋靠攏,或者陳尋不要那麼優秀變得平凡一些他們會不會到最後就實現了諾言。
可就算是這樣,他們終歸會成長,終歸會走向不同的路,終歸會面臨分道揚後如何再一同前行的問題。畢竟走過高中那段上天給你安排好的歲月後,以後的路還很長,再也不會有人給你分班劃座位,再也不會沒日沒夜的做題對答案,再也不會和同一個圈子裡的幾個人插科打諢過一年又一年,再也不會定時定點的呆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偷偷享受那份小小的歡樂了。
我相信那個時候的陳尋是真的認真的喜歡著方茴,不論是反穿著校服,為她去打架還是高考少做一道大題,這些都是熱烈如他喜歡的一種表現。哪怕那個時候發誓說的“永遠不說對不起”和“我們會一輩子在一起”都是發自內心的,沒有摻一點假。而方茴總是淡淡的笑,靦腆的低著頭,和他打電話聽著他的聲音樂半天,固執的在他的籃球賽最後跑回來,拒絕給喬燃一個最後的擁抱……他們之前的感情是如此純粹又美好。
時間推著走,沒人可回頭。方茴依然是那個淡淡的方茴,而陳尋也照舊在人群中閃著光,大學的圈子變了,他們之間也不是抬頭不見低頭見了,交集越來越少,感情的經營好像也遇到了困難,逃避和放任後方茴感覺到了他們之前的危機,關於一輩子在一起這個諾言好像要破碎了。
這一次,就像籃球賽最後的那個勝利場景,平凡的方茴被淹沒在人群中,陳尋變得遙不可及,原來他們之間的距離一直都很遠,遠到方茴再也抓不住他。
後來五個人聚首在燒烤攤中吃宵夜,從石膏炸碎的那刻他們開始分道揚,方茴愛的決絕,愛的病態,愛到要傷害自己才能讓自己不那麼疼,然後再狠狠的付出代價。我真想走到書裡跟她說,方茴你真傻。
之後的方茴,過去的一切絕口不提,留學在外,喜歡穿鮮豔亮麗的衣服,開始了新的生活。但是關於青春所有回憶的那個人,是永遠的痛,永遠深埋於心中。
真希望她能夠像那襲紅裙一樣從心底開始明亮起來。
匆匆那年電影觀後感--第2篇
世界上的渣男千千萬,但是就跟陳尋在影片裡頭所說過的一樣:“你可以打我,你可以罵我,但你不能說我沒有努力過。”
陳尋尋找自我,透析自我的過程
縱觀全片,《匆匆那年》以陳尋追憶與方茴有關的一切時光為開始,從高中到大學再到社會,追尋青春裡的點點滴滴到錯過,其實就是陳尋在尋找自我和透析自我的一個過程。
說起每個人的青春,似乎高中時候就是最朦朧和青澀的歲月。在這裡面,陳尋其實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愛,只是懵懂和萌動,他看見方茴羞澀的模樣,偷看她出黑板報時的側臉,可能就是像影片裡那樣,背後的光線將方茴攏上毛茸茸的金邊,加上只有兩個人在教室的氛圍,陳尋說自己喜歡上了方茴。就這麼簡單。
但實際上,這些濃烈或者稀疏的喜歡,在我們的校園時期裡經常發生,於是在某一程度上,不管是我們還是陳尋,都只是覺得自己知道什麼是愛,其實不然。
只是青澀的愛。
而到了大學,當陳尋跟沈曉棠在一起,方茴報復性懷上了別人的孩子,陳尋為了保護方茴說孩子是自己的,然後伴隨方茴去打胎後,陳尋說自己才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愛。這個時候,陳尋已經知道,愛是責任。因為一切都已經失去,方知曾經高中時候懵懂的誓言和承諾,已經是轉化成一種責任——
但是這種責任,陳尋沒有做到也沒有機會去承擔,於是,故事的最後,陳尋說:“我後悔了。”
青澀的愛,懂得真正的愛是責任,錯過與後悔。
喜歡方茴,不知道愛不愛方茴,確認自己愛方茴。
這些都構建了陳尋回溯與方茴有關的時光,還有透析自己的真實情感的一條線索。
方茴確認陳尋對自己的真實情感,確認自己在陳尋心中地位的過程
反觀影片,方茴的妹妹在藉著拍攝婚禮MV的過程審問陳尋(雖然很容易就已經猜到,其實這女的跟方茴有關係)對方茴做過的事的種種感受,其實也是方茴在確認自己在陳尋心中地位的過程。
直到影片最後一刻揭曉,從方茴女神般的模樣還有動作可以透露出類似“我確認被你深愛過,這就夠了”的資訊。
方茴從外表上看是羞澀膽怯、缺乏自信的女生,但是身體裡面的她卻是固執倔強的人。正是由她性格里的“假我”加上“真我”,塑造了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有人會說方茴是傻女人,自暴自棄,為了報復陳尋而懷上了別人的孩子。其實在我看來,方茴她當時很清楚她在做什麼,她在選擇什麼。她根本不傻,她也知道自己能夠承受這一切。
畢竟,無論是多年幼的青春或是後青春,影片裡的每個人都在成長。特別是喬燃回國後大夥聚在一起的那場撕x戲,正是成長的最高峰。嘉沫否認了趙燁對自己的喜歡,也在打架後猶豫著將所有SK的錢交給老闆,暗示她也放棄了蘇凱,放棄了當備胎。趙燁放棄嘉沫。喬燃在那之後變得甘願遠遠看著方茴。陳尋和方茴正式分手。
每個人都在成長,包括越來越敢愛敢恨的方茴,因此她其實並不傻。
她只是想為自己的初戀作出一次深刻的結束,僅此而已。當然,還有對陳尋的愛讓她瘋狂。
在我看來,《匆匆那年》確實是關於錯過的故事,但是結局並不是悲慟到無法收拾。也正是這樣的原因,比起很多“愛過錯過”的青春片,這樣的結局還是比較“圓滿”。
世間的圓滿無須是一定要在一起,至少在方茴在影片結尾時的模樣,當她確認被深愛,大概已經就圓滿。當然,這也是一個開放式結尾,之後的情節如何觀眾完全可以自行腦補。
青春成熟的標誌,是青澀
我最喜歡和最感動的片段是,下課後陳尋走在走廊裡,方茴從後面追過來,羞澀地超過他,然後陳尋在她後面跟著的那一段。氛圍還有音樂加上青春到死的色調和光線,讓人也跟著回到曾經熙攘的校園時代。懷念到不行。
說是針對80後的影片,作為90後卻也為之動容,也正因為無論哪個年代,每個人的青春都是這樣青澀還有美好。
(讀高中的時候,我的前桌跟裡頭的方茴特別像,髮型是一樣的,說話也是一樣的,性格也是一樣,高考考砸了也是一樣的。真是讓我特別懷念當時,誰叫我當時喜歡前桌呢)
如果說陳尋作為一個渣男,那麼他能夠“扒皮”自己的這個行為和動作非常可圈可點,而正是這樣的行為透露出他的後悔以及他非常緬懷曾經。其實在我看來,陳尋也不是渣到無法可取,畢竟他遇到的人是沈曉棠——
陳尋之所以喜歡上趙曉棠,是因為趙曉棠真的是個狠角色。她跟方茴完全不同,她像男孩子那樣逃課,玩音樂,感覺天不怕地不怕,儼然一個新大陸。這樣的女孩出現,陳尋也說她能夠讓他覺得跟自己在一起飛翔,對他來說,她是一個新世界。
正是兩個世界,都給予陳尋吸引力,才讓他不知道如何是好。也正是這兩個世界,一個是天空,一個是陸地,讓他開始找尋自己,透析自己,去發現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所有的青春,都是由青澀構建。所有的選擇,都是由於青澀。
這也正是我們每個人,在青春裡青澀,由青澀去做出選擇,再讓自己所做的選擇為自己的青澀付出代價的必經之路。
……
每部影片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特別是青春片非常容易讓人詬病,但是很多時候,如果能夠在看完一部這樣的片子回憶一下自己的過往,也未免不可。
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有青春。
《匆匆那年》裡的很多小細節讓人感動,例如反穿校服、收集SK頭的錢;關於青春裡頭的畫面也十分溫馨美好,氛圍也十分濃郁;加上申奧、足球杯、席捲亞洲的HOT男團海報(看到時真的是驚喜啊雖然我是90後)等現實元素,能引起很多80後的共鳴。
當然也不足的地方,例如過於強調氛圍還有畫面感,有點忽略了陳尋和方茴互相喜歡上的情節,少了點兩人間的感情基礎。如果能夠打足兩人的感情基礎線索,在之後的分開才讓人看得更加悲慟和深刻,否則則會感到莫名其妙兩個人就在一起了,於是分手的.時候並不讓人覺得十分痛心。特別是方茴什麼時候喜歡上了陳尋,是因為什麼,有點少交代。正是這樣,也讓方茴的出場的性格塑造缺少驚喜。
但對於青春片來講,能夠把人物感情線索昇華還有明朗化,無論是錯過還是圓滿,能讓觀眾好好地一起回憶一下曾經的青春,就成功了。
畢竟,每個人的青春都不一樣,但每個人都有青春。
每個人都有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電影觀後感--第3篇
課堂上一轉頭的眼神交匯,放學回家路上的聊天,跨世紀的零點,樹上刻下的名字,為了愛情和情敵打架...這裡面,一定有一樣,你經歷過。那個時候,不知道那是愛情,以為在一起就是永遠,就會永遠在一起。比糖還甜的愛情,像天空的雲,在最甜的時候落下了雨,雲是甜的,為什麼雨卻是苦澀的?
被一部電影感動,全是因為共鳴。記憶裡,曾和一個人約定,高考的一志願填同一所學校,二志願填同一城市的學校。上天成全了兩個人的二志願。從此,兩個人莫名其妙成了同一城市的兩位陌生人。要知道,那個最陽光燦爛的日子,戀愛中的人都會天真的以為走過高考,我們就能永遠在一起,永遠。後來才知道,那一年,上天不是在成全我們,而是將我們打散,打散。
陳尋:“方茴是我一輩子戒不掉的心痛。”
離不開的不是那個人,離不開的是那段記憶。你豈能忘記因為一句“我愛你”,打了雞血似的學習,就為了能和他考同一所學校;你豈能理解,年輕的孩子啊,以為純真的愛情會一輩子純真。
在愛情的道路上,除了愛情,還會遇見迷茫,遇見猜疑,遇見錯過,遇見性。12月29日,方茴問陳尋:“你只用告訴我是還是不是。你是不是喜歡沈曉棠?”陳尋說:“我不知道。”從此,分道揚。一個男孩的猶豫,是對女孩兒的最大傷害。如果當時堅定的說他喜歡的是方茴,他們的愛情就能繼續嗎?
世界上的愛情有很多種。但青春期的愛情,故事的最終,收穫的總是錯過。是歲月在嘲笑時光太年輕,還是它真的太天真。
你痛吧,你們都是活該。你們活該,這就是愛。
方茴:“你別說對不起,好像你欠我什麼似的。”
方茴一次次的制止陳尋對她說對不起。說了對不起,就會被原諒;說了對不起,就會有虧欠。最後一次,認真的說對不起,打了一架。“方茴,你不要覺得我什麼都沒付出,高考那年,為了和你考同一所學校,我放棄了物理最後一道13分的題。”
如此,方茴陳尋,你們真的誰也不欠誰的了。
那一年,樹上刻下的永遠;十年後連刻在哪顆樹上都不記得。但記憶裡的那棵樹,一直都在。樹上的誓言沒有拋棄青春,是告別青春的時候,陳尋方茴你們這幾個人,親手讓誓言變成了謠言。
法國巴黎,方茴還是那個方茴。中國北京,陳尋還是那個陳尋。她一襲紅裙,他西裝革履。他們早就不是同一類人,或許在出生時,命運就將他們定義為兩條相交線。
張一白,你賣的不是電影,是關於青春的愛情回憶。也許我們會忘記年少記憶中的歡笑,但永遠也不會忘記那個時光裡關於愛情的痛徹心扉。
那是最漫長的時光,漫長到以為彼此會愛一輩子。十里春風不如你,狠下心,我愛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