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觀後感3篇

特洛伊觀後感3篇

  影片《特洛伊》取材自古希臘神話,著名的“木馬計”就來源於此。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這部影片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特洛伊觀後感(一)

  又是一部關於個人英雄主義的片子,大部分的歐美片子都是這個套路。比如這部戰爭是由一個女人引起。在中國歷史上,因為女人而引起戰爭的例子數不勝數,幾乎所有的戰爭都是為了當權者自己的私慾,而不管成千上萬士兵以及平民的死活,所以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是錯誤的。小王子與海倫的愛情一定也受到了人民的詛咒。

  關於海倫,雖然影片中她是真正愛王子的。但是我懷疑她是否只是為了讓男人為他瘋狂,一個足以引發戰爭的女人魅力一定是很大的,她也許只是想展示自己無與倫比的美貌。歷史上美貌的女子一旦捲入政治紛爭,往往會引發各種爭端。她就像玫瑰,美麗,搶手,卻也刺傷了許多人。

  小王子似乎一開始就是一個招花惹草的人,當他帶走海倫時根本就沒有想過這樣做的後果,而國王與他的哥哥也採取了縱容的態度,這也許是因為愛吧,也許,他們沒有把斯巴達人放在眼裡。當小王子說要和斯巴達國王決鬥時,我覺得他真的很幼稚,首先他根本贏不了,他沒有戰鬥經驗,只是憑著一時衝動,而且退一步講,兵臨城下,即使他勝了,難道就能結束戰爭讓敵人扭頭回家?當他要被對方殺死時卻又跑掉,雖是人求生的`本能,但也讓人不齒。而斯巴達國王,這個時候也過於天真了,居然真的要別人遵守諾言,結果他成了這場戰鬥中第一個死的人。

  赫克託耳是這部電影中形象最好的一個人,他的那句“ALL my life,I live by acode,the code is simple,honor the God,love your women and defend your country!”也讓人熱血沸騰,可以說,他在這場戰爭中沒有私慾,完全是為了別人而戰,但我真的不明白當阿基里斯來挑戰時他為什麼要迎戰,對方只有一個人,而他也知道自己幾乎不可能贏,難道只是為了一種自己殺了對方的弟弟就心存內疚?這是戰爭啊,戰爭是殘酷呢,為什麼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還是他想擁有一個與世上最強之敵的決鬥機會?高手面對一個強大的對手時總是興奮的。

  但是當看到自己的兒子要被殺死時為什麼特洛伊國王不下令放箭呢?甚至連兒子的屍體被拖走也一言不發就讓對方這樣侮辱兒子的屍體,最後自己還深夜跑去要屍體。我真的覺得這個國王太迂腐了,還有他的小兒子,自己被哥哥救了,看到哥哥被殺居然一點表示也沒有,只能說,他們太傻。

  然後是阿喀琉斯,他似乎就是為戰鬥而存在的人,同時又桀驁不馴,所以這場戰鬥幾乎是他主宰的,他積極戰鬥,就會勝利;他消極對待,就會失敗。我始終不相信在冷兵器時代的大規模集團戰爭會因為某個普通戰士而決定勝敗。典型的個人英雄。

  最後木馬被特洛伊人帶入城中,我有點看不明白,難道他們在把木馬帶走之前沒有仔細檢查一下?就這麼冒冒失失的帶回去了?一場戰爭似乎被演繹成了一場遊戲。所以我覺得這部電影只是給了我們一個感官刺激而已。

  特洛伊觀後感(二)

  看完這部電影,也許很多人都為著阿里客斯的死而傷心悲憤,可是Hector的死亡則更具有悲壯的色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為著國家的安定,為了臣民的尊嚴,為了他身上擔負著地太重太大的責任,明知結局已定,卻還願拼盡一己之力,一人之軀,戰鬥到最後一刻。

  Hector,人慈心善,勇敢與謀略並存,愛護妻兒,保護兄弟,守衛國家。

  他既是妻子的丈夫,兒子的父親,又是弟弟的兄長,父親的兒子,更是國家的捍衛者,國民心中最堅固的城牆。他既不像阿里客斯是一個半人半神,除了死門刀槍不入,也不像渥波錫是一國之王,坐擁精兵強將,幅員遼闊,他只是一個很普通的人,有感情,有弱點,血肉之軀沒有一點獨天的優厚,身為一個大王子,既沒有什麼特權還要揹負著更大的責任,可是他無怨亦無悔。他的特洛依第一勇士的稱呼,遠比別人來的要艱辛,他不似阿里客斯從小被天神庇佑,一路順暢的取得各種榮譽。

  而他呢,為著這麼個結果一次次受傷,咬著牙,流著血,被肩上擔負著的責任鞭笞著成長。誰也不知道為了這個結果,他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血與汗。他僅僅是為了這樣一個稱謂嗎?這可笑又單薄的稱謂嗎?不!當然不是。他只是想要變得強大一點,再強大一點,強大的可以保護自己的國家與臣民免受戰爭之苦,俘虜之辱為的是孩子可以快樂無憂地成長,婦女老人可以安全穩定地生活,國泰民安,不只是說說而已,它需要的,他都去努力了。

  一想到他的死都會覺得特別心疼,“你可以不去的啊!”他的妻子問,他的孩子哭,是的啊,他本可以不去的啊,不去那一場必敗無疑的決鬥,和妻兒在一起,可是他是Hector,他從來不是為自己而活,為了國家的尊嚴,他不得不戰。

  若一直安定下去,他必將成為一個好的國王,帶領著他的子民們幸福安穩地生活下去,可是他死了,他的城他的國家也沒了。

  特洛伊觀後感(三)

  “人們不斷追求永恆的生命,於是我們問自己,我們的所作所為會名垂千古嗎?在我們消失很久以後,會有陌生人聽過我們的名字後好奇我們是誰嗎?會知道我們戰鬥時多麼勇猛嗎?會知道我們的愛情多麼偉大嗎?“

  開篇的自問許是這場戰爭中每一個戰士的疑問,許是阿基里斯的疑問,許是赫克託耳的疑問,許是我們的疑問。這一生,選擇安逸平淡的一生還是為了榮譽而戰?我想如果阿基里斯自問自己,心裡迴盪著的只有五個字:為榮譽而戰!

  阿基里斯和赫克託耳無疑是這部劇的兩大主角,在兩個都知道自己的命運之後仍選擇直面命運。阿基里斯在出發前去見了自己的母親忒提斯,雖然知道自己在這場戰爭中將會殞命,但攻下特洛伊城,將會是留下千古之名,就更加堅定了出戰的信念。阿基里斯的執著、對榮譽的渴望和我國傳統的聽天由命不同,阿基里斯不信命運、不信眾神,甚至在影片中不止一次地貶低眾神,攻佔特洛伊的廟祇,一劍斬斷太陽之神阿波羅的金身塑身的頭顱。這讓我不禁想起《悟空傳》的悟空——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就像前面大佬說的,如果命運真的存在,如果改變不了那場命運,那為何不忘了那個結局呢?阿基里斯出發了,但他遇到了自己的軟肋——布里塞伊斯,阿基里斯這一生殺戮無數,終於遇到了一位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人,也許布里塞伊斯是阿基里斯的又一個“阿基里斯之踵”,阿基里斯在特洛伊城破之時,為了去尋找布里塞伊斯才被二王子帕里斯射中腳踝。

  阿基里斯傲慢自大,說出了“Do not waste your life following some fool is orders.”(別為了一個蠢國王搭上性命)這種話,但就像國王阿伽門農所說:”阿基里斯目空一切,不會為任何國家效忠。“但阿基里斯的驕傲和野心讓他心甘情願戴上盔甲,對榮譽的追求和名垂千古的渴望難道不是另一個”阿基里斯之踵“嗎?

  最後,阿基里斯被王子帕里斯射死,其實,他也是被自己射死的,阿基里斯想要射向帕里斯的長槍舉起又放下,布里塞伊斯教會他什麼是活著,而他自己也走向了救贖。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