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觀後感

《孔子》觀後感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出生地魯國陬。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孔子》觀後感,歡迎閱讀。

  《孔子》觀後感

  看了電影《孔子》後,我知道了孔子出生在2500年前的魯國。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那時侯人的打扮和現在的人不一樣,男人都梳著一個髮髻,穿著用粗布做成的衣服。那時侯的字都寫在竹簡上,非常麻煩,碰到水,字會慢慢消失。而且竹簡很重,要用車子來搬運。比較起來,我們現在寫字讀書都方便多了。

  孔子是個文武雙全的人。他在魯國當官的時候,打了很多勝仗,敵人都非常怕他。他的很多弟子也非常能幹。在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周遊列國的路上,他們受冷受餓,非常艱苦,但是他們仍然保護好自己的書。而在回魯國的路上,地凍天寒、大雪紛飛,裝滿書的車子突然翻進了冰窟窿,弟子顏回不顧寒冷,跳進了進去,書被救回來了,顏回卻失去了生命。孔子還教育他的弟子,做人自己先要懂禮。所以他的弟子子路在戰場上被敵人圍困的情況下,還要先整理好自己的官帽。

  看了這部電影后,我知道了2500年前和我們現在的差別很大很大,但是要讀書還是沒有變的。

  《孔子》觀後感

  今天,搶先在首影前觀看了《孔子》,不能說悶,也沒有十分激動,總體上還有點失望,所以要寫觀後感,真的讓我久久不能下筆。

  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電影《孔子》選擇了最為嚴肅的處理方式,並沒有像一般的電影那樣,用名人拍出一幕激情四射的通俗劇,它幾乎沒有娛樂片的特質,可以稱得上是“嚴肅的商業片”,大段的半文對白,繁瑣禮法的悉數呈現,春秋五霸的權勢關係,都需要觀眾做好“備課”的準備。我雖然在此前已惡補了一下,但還是有不少話語聽不明白;而且很多劇情很快地一下帶過,對歷史沒有相當瞭解的人,是會完全看慒的。感覺導演在這方面的處理,是比較文藝化了,考驗觀眾的智慧啊!

  故事從孔夫子五十多歲,得以實現夢想,踏上仕途開始,感覺開場有點突然,接下來就是孔子運用計謀,抗衡齊國、三桓,然後平步清雲,連升幾級,做到代相國之職,劇情很緊湊。精彩的辯論,讓人精神一振,不過不失的特效,這也帶來了一點視覺刺激。不過,總覺得有那麼點不明所以,在半知半解中努力往下看,頭上冒出的'問號越來越多:作為三桓之首的季孫氏,為何讓孔丘當代相國?孔丘推行墮三都的時候,季孫氏又讓旁邊的人推動此舉,任由孔丘拆他的城牆?而這此似乎都是他的計謀,但看不出他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了對他有什麼好處,電影對此沒有交待清楚。接下來與公山狃一戰,這也挺振奮人心的,不過其中的萬剪齊發,而孔子“無懈可擊”,然後又出現“諸葛連弩”,真的有點說不過去。中段的“子見南子”也讓人印象深刻,美色與權勢擺於前,孔夫子還是選擇了仁義道德,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聖人也!而不過那一幕想要表現南子的美豔,我卻感覺不出有任何的吸引,同是周迅,比起畫皮裡的小唯真是差遠了。再到後面,讓我有印象就是的就是顏回落水,來回多次在冰水裡搶救竹簡一幕,雖然他的行為很偉大,我也有那麼一點感動,但轉念再一想,這樣是不是有點迂腐呢?不管怎樣,他是為這些孔子最愛的書簡獻身了,導演讓他死得很唯美。

  最後,孔子與弟子們得以回魯國,一眾人喜極而泣,及孔夫子在城門前跪拜,老淚縱橫,那時候我也哭了,不過不是為故事本身而哭,而是被演員的入戲所帶動。

  總的來說,“就這樣吧”!

  《孔子》觀後感

  這部片子在前部分都是講孔子投身政治與教育,使用“仁義禮治”來治理魯國,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成就,感覺一切都是那麼的順利。然而,在後部分卻峰迴路轉,即從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和齊國大兵壓境之後,孔子便開始裡顛沛流離的苦難生活,最後到老的時候回到魯國投身教育。孔子一輩子也沒有將“仁義禮治”推行成功。

  電影幾乎沒有涉及到孔子在學術上的成就和“仁義禮治”的思想,只是從一個很普通的視角來描述孔子的一生。片子的前半部分和孔子的面孔一樣,看起來一切都是那麼的平和。然而,前半部分也為孔子的命運埋下了伏筆,即該部分實際上是危機四伏。同樣的,平和的孔子,背後是其經受了一般人沒有經歷的痛苦以及在痛苦中體驗的境界和對信念的執著。這部片子有幾個情節讓我記憶尤深。

  第一個情節是孔子推翻三桓失敗後,孔子和魯王的對話以及孔子和老子的對話。

  孔子以一腔充滿“仁義”的熱血誓以推翻三桓以維護“君臣之綱”。魯王便說了,“仁義只是一個說辭,如果失敗了,誰還在乎你仁義與否”,“我們應該‘無為方能無不為’”。於是,孔子便回憶起和老子的對話,老子提了一句話,如果做不到便索性放棄吧,這非常符合老子“無為”的思想。老子的“無為”,即無違,不要違反規律,也就是如果你真的做不到的話,說明條件還不成熟,無需勉強硬來。孔子眼見馬上得以成功推行“仁義”,卻在這一時刻失敗了,要放棄以前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這真是一般人難以接受的。於是,孔子便離開魯國,顛沛流離到周朝列國,每到一個地方便開始“仁義”的教育。

  第二個情節是孔子和衛國君夫人南子的對話。

  南子對孔子說了一句話,“世人也許容易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意境”。南子在電影出現的第一幕是,她拿著一卷書,趴在草上讀書,從這一幕可以看出南子是一個有知識知禮節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美麗性感的女人。同樣的,從她與衛君和太子等人的對話中,你也會發現,南子是一個聰慧、做事強硬果斷的女強人。她對孔子充滿一種“惺惺相惜”的敬仰與欽佩,他和夫子兩個人在對話的那一刻都能夠深深體會到對方的痛苦和境界。南子的出現,讓我能夠進一步理解孔子的內心和執著。

  第三個情節是顏回之死。

  這個情節是讓我最無法忘記的情節。我對顏回的體會是,他在片子是一個非常帥氣、有才和忠誠的人。在這一個情節,一方面是顏回為了挽救孔子流離各國譜寫的書籍而一次又一次的深潛到冰冷的水裡,撈起一卷又一卷的竹簡;另一方面是夫子慟哭的說道“回,你給我回來”,夫子只想顏回安全的爬出水面,而不是要他去撈那些花費了無數心血編寫的書籍。顏回對夫子和夫子對顏回間的這種感情,真是讓人無法言表。

  第四個情節是孔子回到魯國。

  他和弟子們經歷了諸國戰火,顛沛流離的回來後,在城牆底下哭著喊,我回來了。

  在這個片子,孔子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世人也許能夠理解夫子的痛苦,但未必能體會夫子在痛苦中體會的境界”。孔子內心的痛苦和對信念的執著讓我無法忘記。這是一部非常有內涵的國產片。該片弘揚傳統文化中國古聖先賢幾千年經驗、智慧的結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能把這樣的題材拍成如此優秀的電影,在當前文化缺失、物慾橫流的大環境下,有不少人誤認道德是限制人們行為的條條框框。其實,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