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觀後感(精選21篇)

《寄生蟲》觀後感(精選21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寄生蟲》觀後感(精選21篇),歡迎大家分享。

  《寄生蟲》觀後感 篇1

  這部評分9.0的電影果然是不走尋常路,整部電影劇情離奇,人物刻畫深入,甚至連每一個細節都極其注意,最後的結局更是讓人叫好,果然是一部高質量電影。

  但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是他劇情背後的象徵意義,一家人依靠“精湛”的表演技能,混進了一家高收入家庭,當上了寄生蟲的生活,儘管手段很卑鄙,帶著欺騙,帶著狡詐,但整體來說“表演”的很讓富人家庭沉浸其中。直到另一個“寄生”家庭的出現,讓整部電影進入了黑暗而離奇的情節之中,最終的惡性殺人事件,直到最後靠著摩斯密碼隱蔽交流的劇情,都讓人感覺到窒息。

  相信韓國人看這部電影非常有感覺,因為據說韓國目前現在的社會狀態就是兩極分化極其嚴重,而且階級性讓人瞠目。電影中富人家庭的男主人討厭窮人身上味道的細節描寫讓寄生家庭的男人迸發出撕心裂肺的瘋狂。尤其是在富人家庭沉浸在雨後天晴,美好生活之中,寄生家庭的自己的家卻已經被大雨淹沒,什麼東西也沒有留下來,彷彿窮人家庭只能在見不到陽光、視窗被人撒尿的地下室生活,即使寄生生活也是藏在沒有人知道的地下暗室之中。

  這難道不是社會的一種象徵意義麼?不愧說韓國是一個人性非常慘烈的社會,社會處於長期的兩極分化,矛盾一觸即發,當寄生蟲的尊嚴被一次次打破以後,血腥的反抗就成為一種必然。

  而我們不都是這種寄生蟲麼?我們寄生於我們的社會,寄生於某個公司,甚至寄生於某個家人身上,我們看似光鮮美麗,甚至有一種高大上的生活尊嚴,但如果寄生狀態崩塌,或者自己寄生的狀態被踐踏,甚至被侮辱,即使你覺得你的寄主是一個好人,那也要面臨著你對這個不公平社會的反抗,而這種反抗可能是無聲的,可能是一觸即發的,甚至是“正能量”般的“出人頭地”,就像最終電影中兒子的“偉大”計劃。

  如果一個社會,底層人士沒有通暢的上升渠道,或者上升渠道極其狹窄,“寄生蟲”就會越來越多,甚至會有一天反而徹底毀滅寄主。

  《寄生蟲》觀後感 篇2

  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寄生蟲,這部令人毛骨悚然的電影,講的是貧富懸殊,階級固化的故事,窮人家的四口人到富人家設局打工,最後是一個悲劇,貧窮是原罪,電影裡的任何人沒有誰對誰錯,其實放在中國也是一樣的,中國人現在最敏感的神經,也是說階層分化的問題,窮人越窮,富人越富,但是電影中講窮人為什麼會一直窮呢?思維受限,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乾的工作都是可以替代的,當然在這個時代最不缺的就是普通人,我們所追求的穩定,往往是穩定的窮著 ,經濟好的時候,普通人過的一般,普通人沒有用錢賺錢的能力,只能靠體力賺錢,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普通人會過得很差。

  我們為什麼一直窮?電影中的一些情節說明了一些問題,比如老金家沒有裝網,然後他蹭著外面的WiFi,因為訊號太差錯過了一些兼職的機會,窮人往往是花時間買錢,富人是花錢買時間,每天把大量的精力放在節省錢的上面,慢慢變的,胸無大志,鼠目寸光,盯著一點小錢,錯過了大的機會,電影中大量的出現就是窮人的味道,富人討厭這種味道。

  窮人是有味道的,不是拿貴一點的洗衣粉能夠洗掉的,這個就是骨子裡的生活習慣,他是不會改的,就是懶散,懶得努力,懶得上進,

  社會競爭,其實並不是需要你比所有人都強,大部分人都是很懶散的,你只要稍微努力下,就能超過80%的人,如果你又恰好遇到好的機遇,在這個基礎上整合資源,進入社會10%並不是難事,換句話說,在某個領域發現機遇然後死磕它,踏踏實實的奮鬥幾年,但是要找準方向,就像這周看的老貓的炒幣筆記,就是這樣,他說成功的道路上並不擁擠,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行。李笑來說七年就是一輩子,第一年用來摸索,找準方向後死磕,就會成功的,現在試錯的成本很低,第一在高速發展的中國,機會多,第二有網際網路,可以看到一些別人翻過的錯,進過的坑,學會觀察他人的冒險實踐,而不是透過自己的實踐,節省本來就不多的金錢成本和時間成本,蘋果有個廣告語,手機貴不是蘋果公司的錯,是你的錯,人不能輕視和忽略了自己,社會沒有錯,這麼發展、世界是公平的,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這個世界一直在獎勵那些對事物有著深刻理解的人。方向正確,懂得堅持一定會成功。

  社會的發展給每個人機會,但是每個人不一定認為那是機會,窮人認為是命,富人認為是命。

  《寄生蟲》觀後感 篇3

  奉俊昊,代表作《殺人回憶》《雪國列車》《母親》,人說韓國電影界,武有奉俊昊,一點名不虛傳。去年的韓國電影《燃燒》與金棕櫚失之交臂,今年奉俊昊就以《寄生蟲》為韓國拿下金棕櫚,為韓國電影再添一部神作。筆者一直非常推崇韓國電影,閱片無數,卻再次被驚豔到。目前豆瓣8.9分,可謂通殺專家和觀眾。

  《寄生蟲》充分的展現了當代韓國社會的富人與窮人之間的矛盾,無論是故事的整體還是細節上,無時不刻的暗示著富人和窮人之間無法跨越的鴻溝。最具有諷刺意味的,住在地下室的金基澤一家四口和同樣是住在地下躲藏是的雯光夫婦一樣相同的命運,一樣相同的處境,卻必須爭個你死我活,為了搶佔汲取富人身下的一點點資源,最後不得不同歸於盡。當社會的富人不斷的從窮人身上剝削和汲取資源的時候,窮人卻在互相爭鬥,只是為了奪取富人留下的一點殘渣,還把富人作為崇拜的偶像。

  整部影片爆發部分無疑是那個暴雨之夜。前面一家四口還在為躋身上流感到沾沾自喜,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和同樣突如其來雯光,讓他們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像蟑螂一樣的逃竄,想要跨過這條鴻溝,簡直是痴心妄想。

  除了資源,擠佔的還有空間,暴雨之夜,樸社長夫婦躺在客廳沙發上看著兒子在外面草地的帳篷中,模仿著車震的15禁片段,而金基澤和兒子女兒只能躲藏在客廳的桌子底下,連翻身的空間都沒有,象徵著窮人狹小的居住空間,連獲得性自由的權力一併剝奪。

  樸社長被殺的誘因來自於氣味,因為金基澤長期居住在地下室的緣故,身上有一股濃濃的地下室的黴味,這個味道一而再、再而三的成為了樸社長嘲諷他的理由,也不斷地刺痛他的內心。最後,因為樸社長捏起鼻子去拿車鑰匙的那一刻,心中的一切怒火徹底爆發。

  石頭是整部影片的符號,象徵著財富,石頭給基宇帶去了混入上流社會的機會。然而,這塊浮在水上的石頭,最終差一些成為他被殺死的工具,石頭帶給他希望的同時,又把他砸回原處。在影片結尾,成為了富人的基宇,把石頭帶到河邊,石頭沉入水底,但是現實世界,石頭只能浮於水上,象徵著也只是他的黃粱美夢罷了。

  基宇最終發現,能夠救自己被困於地下室的父親的唯一出入,是變成富人,就如同樸社長一樣,說金司機身上的味道和地鐵上那些人的味道一樣,也許也是窮苦百姓出身,而成為富人之後卻蔑視窮人。最終,又只是一個輪迴罷了。看了一些影評,有句說的很好,整部電影裡,沒有一個人是錯的,金澤基一家沒有錯,雯光夫婦沒有錯,樸社長一家也沒有錯,那麼值得我們反思的地方在於,究竟是誰錯了呢?

  《寄生蟲》觀後感 篇4

  《紅樓夢》裡,賈府要修建大觀園的訊息不脛而走,一下就熱鬧了賈府管家璉二奶奶王熙鳳的門庭,久不見的璉二爺的奶媽上門拜訪,八竿子勉強能打得到的窮親戚賈芸也是窮盡百般法子親近討好,也不論自己是否有這能力,大家都希望能隨便討個什麼差事,世上熙熙皆為利來,可見其中的油水好處。窮人略使些手段,這些差事最後便順利分到了他們手上,真是財富使人變傻,富人變傻而不自知,窮人知富人傻而錢多而攀附之,世上總不乏樂於做富人寄生蟲的窮人。

  不過電影《寄生蟲》中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透過種種手段,把一家子弄進富人家工作一段時間後,作為僕人的媽媽感嘆,富人真的善良的一家人阿,不僅有錢,而且善良,作為司機的爸爸立馬說,就是因為有錢才能善良的吧。是啊,在富人看來不值一提的蠅頭小利,是能大大方方以無意之慷慨施與窮人,在窮人這邊便是你爭我鬥,傾盡所有爭奪的生存機會,這可不就是在窮人眼裡別的窮人都窮兇極惡反倒是富人善良慷慨的原因嗎。所以所謂財富使人變傻也就是這個道理,富人要做的事情,他不在乎開銷,只要能贏得他的信任,你把事情不至於辦的太難看,便也是能敷衍過去的。

  電影中,主角一家一開始,便是像蟲蟻一樣生活在地下室裡,唯一的窗戶看出去,也是極低的一個類似蟑螂這樣的一個視角在看外面的世界,他們或許也早已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認定,對於醉漢在自己家窗外嘔吐並撒尿這類事情,也無心制止。不過自從哥哥的同學送來了一塊轉運石,並順便推薦了一份給富人當家教的工作,他們的生活逐漸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於他們一家怎樣使手段依次謀進富人的家裡,是電影的精彩部分,不在此贅述,在此過程中,他們漸漸獲得了作為人的尊嚴,終於衝出去制止又來到他們窗外撒野的醉漢表明他們心裡已發生了轉變,他們也暢想著如果有一天自己變得很有錢,直到一場大雨將他們的美夢淹沒,對於生活在高處的富人來說,雨後又是晴朗的一天,可對於總是躲在陰暗低窪處的蟲蟻便是毀家之難,富人不經歷流露出的對於窮人窮酸味隱約的察覺和嫌棄最終釀成了悲劇。

  電影《寄生蟲》也許有一些邏輯硬傷,但這無損於影片穩紮穩打的節奏,我喜歡這類能以精彩的視聽語言講述故事,在觀影過程中讓觀眾沉浸其中,並在觀影后咂摸有味的電影。

  《寄生蟲》觀後感 篇5

  昨天刷知乎得知奉俊昊導演的這部作品獲得了第92屆奧斯卡四項大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原創劇),被推上知乎熱搜前三,引起了很多討論。

  我一般秉承瞭解後才有權利發言,便想找來看看,發現國內還沒上映,幸好好友金髮了資源過來。

  故事主要是講述長年住在地下室的一家四口中的兒子基宇透過好友敏赫的引薦得以進入富豪樸社長家裡做其女兒的英文補習老師後,再推薦其妹妹基婷做社長兒子的美術老師,接下來再在陸續設計擠掉原司機和保姆後將其父母安排進來,然而卻在別墅慶祝一家終於“成功進入上層階級”時,因與原保姆的爭執,導致了後面大趴體殺人悲劇的發生,造成家毀人亡。

  有的人說,這部劇反映的是貧富差距以及資本社會里難以逾越的階層;有的人卻說,它反映的其實是從被日本殖民統治到現在親美的歷史;還有人說,它暗示著資本社會的無限魔力,人們一邊鄙視它又一邊渴望擁抱它。

  至於其它那些覺得它被過於讚譽配不上奧斯卡的聲音,我就看看好了。

  我始終覺得,不能用是否獲獎來衡量一部電影的好壞,尤其是涉及到文化的差異以及某些大國對我們國家抱有的敵意,我們不能因為不獲獎就妄自菲薄。

  同樣,我也覺得,能在那麼多作品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斬獲國際大獎,除了符合了西方國家的口味迎合了他們的某些觀點外,肯定也引起了很大的共鳴,值得我們觀看和思考。

  本片用了很極端的手法去描述這兩個階級,生如螻蟻活如寄生蟲卻又貪婪自私玻璃心的窮人,帥氣專一自律精明、美麗溫柔善良和藹的富人。因為這種巨大的割裂,看完後,雖然也為窮人一家的不幸難過,但卻更多是為富人一家感到無辜,對於他們來說簡直是無妄之災——他們的不幸是我造成的嗎?有錢就是原罪嗎?

  可能因為自己生活的環境和影片中的兩個家庭都天差地別吧,我所認識的即使住著漏水的瓦房那些最貧窮的人也是淳樸善良勤奮的或者至少是善良的,即使在廣州這些一線大城市,也還是有幾百塊一個月的房租,還是一房一廳一廚一衛加上有很好陽光的陽臺,所以看完後並無法產生共鳴。

  雖然我沒見過影片中那樣的貧民窟,但是,它的存在自然是預示著那樣的社會肯定是有毛病的,根源在那個制度上,雖然不可能有一個完美的制度存在,但是,一個即使努力了也無法讓人看到希望的社會制度肯定是病態、需要去救治的,否則它會讓人性變得更加扭曲,也會造成更大的社會矛盾。

  雖然我們國家也有不完美的,然而,就貧窮而言,它並沒有任由它滋長,而是積極扶貧、開通各種能讓人向上的渠道,讓人民看到活著的希望,雖然貧富差距依然很大,但是,即使貧,我們也不是螻蟻不是寄生蟲,我們有生為而人的房子、食物、陽光、驕傲、自尊、以及對未來的希望。

  就拿現在人傳人的新型感染肺炎來說,雖然因為疫情影響,我們都被迫困在家裡將近三週了,但是,每天看新聞看到整個國家都在忙碌中、大家眾志成城地抗擊疫情,內心是激動和充滿感動的,所以除了不能經常出門活動空間有限比較乏味之外,內心並沒有過多的焦慮,也堅信我們終將能戰勝病魔的,我相信曙光就在不遠處……

  《寄生蟲》觀後感 篇6

  剛剛看完了《寄生蟲》。個人覺得拿奧斯卡獎是實至名歸的。

  跟常見的韓式催淚彈套路下的好電影不一樣。也剛好印證了那句話,看電影不是哭電影,好電影不應當以是否煽動觀眾情緒為評價標準。

  電影開頭就直奔主題。看到那間地下室就能明白是講韓國的貧富差距問題。地底的人羨慕陽光下的生活,豪宅裡的人卻不明白什麼是愛。

  原本都是善良的人啊,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嗎?因為沒錢所以選擇不善良嗎?

  電影直奔貧富差距主題而又不斷外延,包羅了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

  敘事手法也很特別,讓觀影者不斷地去好奇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不斷地思考為什麼這樣。明暗的交替讓生活在同一社會的不同人群好像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是一部無煽情卻不無聊的好電影。

  《寄生蟲》觀後感 篇7

  今年的奧斯卡電影最佳影片是奉俊昊導演的《寄生蟲》,講述的就是當下貧富差距下關於人的尊嚴的故事。窮人之所以窮,並非是因為懶和笨。拿寄生蟲這部電影來講,男主一家四口全部失業,住在半地下室的家,和在地下室生活了好幾年的保姆一家,並不是一開始就過著這樣的生活,奉俊昊導演不止一次的安排這兩家人用很簡短的話敘述他們兩家的故事,他們兩家之所以有現在這樣的生活都跟開過一家蛋糕店有關,這家蛋糕店並不是虛構的,而是由真實的事件改編,2020有家蛋糕店在韓國遍地生根,最後又以集資詐騙迅速倒閉,電影裡的這兩家人因為都是這個蛋糕店的加盟商而落魄。可見窮人並非一開始就不努力,只是有時窮人真的會因為一件事就再也沒辦法翻身了,這個世界留給窮人試錯的機會往往就一次。

  回到現實生活中,我國在未來貧富差距可能也會越來越大,隨著老齡化、少子化、人工智慧化、我國的失業率會在未來10內急劇上升,到時面對巨大貧富差距的誘因,可能會使中國邁入一個動盪不安的局面。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必須要在財富資源和教育資源上有一個合理的,平均的分配。

  《寄生蟲》觀後感 篇8

  有人想要享受美好生活,就要有人付出鮮血。

  影片中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畫面柔和而溫馨,就算在破敗的小房子裡,也充滿了家人相互依託的溫情。在那棟夢幻般的別墅裡,生活更是如天堂般的美景。但是階級、金錢、謊言和貪婪,掀開了這一些背後醜陋的面紗,為了爭奪僅有的美好,人們相互殺戮。

  每一分資本來到世間都帶有淋漓的鮮血,偉大的帝國都是無數的奴役和壓榨建立起來的。我們是在追求少數人享受的美好而富裕的生活,但很少有人關心多數人都在為此付出代價。

  大屋的主人樸先生一家代表著站在人類社會最頂端的人群,他們的祖先具有優秀的基因和非常好的運氣,肉食者經過了資本原始而野蠻的掠奪過程之後,他們接受高等教育的後人們,單純而善良的享受上流階級的生活,男主人努力、認真而高效的工作,漂亮的女主人在家傾盡一切照顧著孩子,如此簡單的幸福生活,而是絕大多數人努力幾輩子都努力不到的。他們把實踐每一個人都想象成美好的,因為他們就是如此的活著。

  有人說影片中富人的形象過於簡單,但其實就如托爾斯泰所說,幸福的家庭都千篇一律,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衷。幸福、美滿而富裕的家庭,就是如此的簡單,因為他們從小就學習如何這般生活。全世界捐獻比例最高的國家,都是歐洲的小國,他們的生活真的是很單純。

  英國詩人菲利普拉進曾經說過,你的父母毀了你,他們本意並非如此,但他們確這樣做了,他們把自己的缺點基因遺傳給你,又給你加了一些別的。宋康昊飾演的基澤一家,如同老鼠一般生活在半地下室裡,雖然貧窮但是溫馨,就算被人在窗戶面前撒尿,也不敢吭聲,怯懦讓他們不敢面對外面的真實世界。兒子基宇多次大學落榜,在多數人看來是不夠努力,其實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就是基因不好。甚至在學習方面基因好,他考上名牌大學,也無法跟家境優渥的人同起跑線的競爭。

  我對韓國的情況不甚瞭解,但08年我在北京,當時四環望京的新房價格大概在7000—8500,白領平均工資在5000左右,如果想要購置一套80平米的房子,裝修加首付,父母至少要拿出20—30萬的所謂老底兒。雖然在今天看來非常的便宜,但是在當時,那個價格也是讓很多年輕人被迫離開北京,他們未必比其他人差,但是他們的父母拿不出首付和裝修款。讓他們無法在北京繼續謀生,因為看不到前途。今天望京的房價大概在5—6萬左右,也就是當年六七十萬的房子,今天要將近500萬,外加整個國家最好的醫療、最好的教育、最好的人文環境,十年前只是差了二十萬而已,但很多很多家庭是拿不出這個錢的。階級的不可跨越性,除了少數當年拿高薪能自負房貸的,多數窮人最終還是要滾回窮人的地方。

  最後為什麼要出現鮮血?窮人為了爭奪生存空前,相互廝殺甚至不值一提,值得注意的是,當樸先生像宋康昊飾演基澤要車鑰匙的,老實的基澤先是把車鑰匙丟給了他,但是當他後知後覺的發現自己的女兒快要死了,樸先生沒有先要救自己快要死的女兒,而是不惜一切代價拯救自己僅僅是昏迷的兒子,讓那個老實人最終崩潰了。他掀起了革命,殺死了富人,但確什麼也得不到,不但成為了通緝犯,還依然只能像老鼠一般的活著。

  因為他人美好生活的背後是無數人的血淚。就比如某些國家,為了奔向小康,做了很多愚蠢的嘗試,導致大饑荒、大清洗甚至大災難,限制生育,打掉上千萬甚至上億的嬰兒,只為跑步像美好的明天前進。如蘇聯的宣傳語所說,要吃到雞蛋,就要打碎蛋殼,千萬人被當做蛋殼打碎。愚蠢!但依然奔跑著。用自己可能出生的骨肉、害死他人的父母,換取明天一臺小汽車和更大一點的房子,一個他們眼中的偉大國家,他們是認為快樂的、值得的,不然他們領悟了,就一無所有了。歐美國家享受香甜的空氣,把工廠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當然發展中國家需要投資和工作,但必然造成無法挽回的汙染和疾病率的上升。為了美好的明天,必須有人付出代價。

  《寄生蟲》這部影片,優秀之處在於,它像一部寓言故事,就如康定斯基所說,人類的最高領悟在於藝術家和先知看到了什麼。就想那副荒唐的神作《農神食子》圖。導演奉俊昊用藝術家的手法,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映射了整個人類社會的圖景。

  《寄生蟲》觀後感 篇9

  如果夢想有一個重量,會有多重?那味道會有多重?貧窮會有多重?悲傷又有多重?由韓國導演奉俊昊指導的《寄生上流》運用他一貫犀利的黑色幽默,賦予本片有著鬼魅般、鮮活的故事體驗,它可以是一部喜劇,更是一部悲劇,參雜了驚悚與血腥,蔓延成一段諷刺人性的寓言。

  《寄生蟲》講述一個貧窮的家庭四口從兒子基宇起,開始想方設法要接近上流社會,想從此飛黃騰達,情況卻逐漸失控。電影用小家庭來看大問題,主角們一個個「順利的」求職過程,延伸出貧富差距與階級對社會造成的影響、探討人們面對生死存亡的心態,以及願意犧牲什麼換取更高品質的生活?本片充滿滑稽與荒謬的喜感,其實悲慘又沉重,看完電影之後,彷彿心裡也有個重量,拉著思緒慢慢下沉。

  奉俊昊導演對於細節的掌握都可以在片中慢慢發掘,無論是對於場景空間變化的描繪(矮房跟豪宅的格局差異),或是角色表現情緒的臉部特寫(宋康昊飾演的爸爸真的好猛,上一秒彷徨下一秒憤怒),或是活用特定的事件/物件加重故事核心(無法形容的味道、造景石等),或是編導在劇本內安插的梗(北韓、印地安人、美國人、童軍、臺灣古早味雞蛋糕),都使《寄生蟲》的故事厚實有料還很有日常感,加上演員們變色龍般的演技,彙集非常豐富的情感。

  不過有一點可惜的部分在於,電影中後期開始轉折以後,劇情的節奏感變得很急促,收尾只有聚焦在主角家庭的命運,因此其他像是樸社長家的後續狀況、男孩解出「救我」的摩斯密碼橋段意義為何等就沒有更詳盡的描寫與解釋了;然而,編導選擇在電影后半段,開始縮小範圍其實能夠理解,因為電影的主體還是這四位主角,我們從頭看他們受困於貧窮,為了能鹹魚翻身做出不少「努力」,勢必要在最終來檢視他們努力的成果到底如何?這也是我認為可惜但依舊喜愛這結局的原因。

  電影裡有一塊來自基宇好友送的造景石,說可以招財富或招考運,主角們當作寶供在家裡,開始期待改運那天的到來。這塊石頭,就像主角們想要擺脫貧窮的發財夢,也像是要滿足慾望的執著,恨不得擁有自己寬敞的客廳和浴室、一覽無遺的庭院美景、不用尋遍角落才能勉強連線的無線網路,或是改變別人看待自己那種嫌惡的眼光、消除自己身上那股刺鼻的窮酸味。這股龐大的慾望交織著貧窮引起的自卑感、有錢人家的優越感,還有更多扭曲的價值觀,造景石不只默默轉變主角們的經濟狀況,也埋下可怕的殺機。

  在避難所裡面,兒子基宇緊緊抱著造景石,一邊喃喃自語的特寫讓我很有感觸,印象中他說:「是石頭黏著我我說真的,是它一直黏著我。」看到這裡我不禁笑了,基宇不想捨棄石頭,代表他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成功」的機會,重考大學都已經四次了,還有什麼比改變現況和帶給家人財富更重要?基宇的執著有多深,石頭就有多重,所以「石頭黏著我」聽起來就像他在自我安慰,合理化自己與家人這些荒謬的行徑,呼應到結局另一個關於石頭的特寫,顯得更加諷刺。

  《寄生蟲》嘲諷資本主義底下無法消彌的貧富差距與階層問題,上流、底層無法流動也存在歧視,因此奉俊昊導演正希望能透過這部警世寓言,激發大家產生更多的反思與感觸。全片散發濃濃的荒謬,是因為現實殘酷而無法改變它的無力感,從開場狹窄的矮房就慢慢流露出來,彷彿主角一家人會永遠困在這貧窮的牢房裡無法脫身,只能再做一個白日夢,期盼發財買房、一家團圓的未來。

  在看《寄生蟲》的時候,讓我想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這部同樣也是用一個家庭遭遇到的狀況,來放大社會上的問題,藉由角色間細膩的互動以及真摯的情感,重新解釋家庭組成和親情的定義。一直以來都很喜歡這兩位導演安排群戲的方式,把一群演員都丟進同一個場景、畫面裡,好像沒有劇本或臺詞般讓他們自由發揮、對談和互動,可能依偎著、可能在吵架、可能在吃飯,都是生活的日常小事,稀鬆平常卻特別深刻(奉俊昊導演之前的《漢江怪物》也有個奇葩的家庭)。

  《寄生蟲》觀後感 篇10

  外面還在下雨,晚飯後爸爸說找部電影看吧!

  關於人性的我也看過一些,這部我覺得沒有《黑暗面》震撼和壓抑,比起《看不見的客人》有沒有人家復仇的爽快,所以小月說看完覺得全身發抖那還是閱片太少啊!其實我覺得可能矛盾衝突還有一點點欠缺,但導演明顯覺得過猶不及,這樣剛剛好,也是!

  宋康昊一家人,情商高,肯吃苦,腦子又靈光,為什麼還富不起來,只能說外部環境和政治體制有問題吧。階級性和貧富差距的問題會逐漸應了馬太效應,窮人更加難翻身而富人越來越富。到底是有錢還善良還是有錢所以善良實在難以考究簡直是薛定諤的善良。因為一念之差導致事態發展到無可挽回的地步,這是為我們蠢蠢欲動的念頭敲響的警鐘,不要想著不勞而獲,那樣活得更辛苦。

  多頌畫的,其實是他看到的鬼呀!

  這麼大個房子,買的時候怎麼著也得問我問有沒有地下室,暗格什麼的啊,客廳應該裝個監控啊,看狗也行啊!說明腦子都用來賺錢了,並沒用在生活上。

  用莫斯電碼傳達出一封信,翻翻覆復需要多久但父親可能永遠也無法收到回信,甚至永遠看不到陽光了。

  一定要多洗澡,努力生活在方便洗澡的環境中。

  《寄生蟲》觀後感 篇11

  一開始聽說這個電影名的時候,以為是那種鏡頭裡爬滿了噁心的小動物的變態片兒,根本沒有看的慾望。後來一再地聽說一再地聽說,還聽說獲了好幾個電影界的國際大獎,我對各種文藝圈的國際大獎並不以為然,倒是人們都說不知道他為什麼能獲好多獎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就像當初好奇莫言為什麼會得諾貝爾獎一樣,雖然至今也沒整明白,但好奇心卻一直存在著。

  其實外國人給別的國的外國人發獎,跟咱一毛錢關係沒有,只不過這幾天太閒,突然蹦出來一個微信群,把十幾年前一起玩的幾十個朋友又召喚到了一起。而且像一群孩子似的,要按十幾年前的玩兒法再玩兒一下,寫命題作文,按期完成了交作業,完不成作業的要罰在群裡發紅包。作業之一,就是看電影《寄生蟲》。

  帶著毫無期待的漠然,打開了網上一個無刪節版本,看得還算順利,中間只卡頓了兩次。但電影是真的看進去了,感覺沒有他們說的那麼不堪。其實我覺得《寄生蟲》這個譯名有點欠妥,可能是為了更適合咱國人的口味吧,準確些的我覺得還是應該翻譯成寄生上流更妥當一些。電影裡一家人窮得叮噹二響,好不容易找到個出路,拼了命互相拉扯找賺錢機會,關鍵是每個人也略微有一兩把刷子,給了機會也是能把握住三分五分的。這現象在咱國不算稀奇,太普通,不算什麼戲劇性。窮人瞧不起窮人或者更窮的人,但不至於會置他們於死地,這應該是全世界的普遍現象吧。窮人偶然得了機會轉瞬變身小人的,滿大街都是,也不稀奇。至於陰差陽錯出了人命,純屬偶然,不具有普遍研究價值。

  兩口子在沙發上兒童不宜的鏡頭,好像真的是畫蛇添足跟整個劇情毫無關聯,不知道是不是沙發或者睡衣廠家的植入性廣告。很喜歡電影裡的基婷,雖然狠心的導演讓她在電影裡死於非命,但她的所有優點和缺點加起來就是那麼可愛的型別。心地善良的小太妹,社會你婷姐,值得比心。整個電影的故事情節和鏡頭的美感或者啥感好像真的沒啥值得讚歎的,敢說如果在咱國的話這種劇本連七流導演都不會去拍。但人家韓國人卻偏偏把它搞到了奧斯卡搞到了戛納,足以讓很多咱國導演無地自容吧?

  總體來說,《寄生蟲》這部電影僅僅是一部電影而已,沒那麼好,也沒那麼差。就像我們的生活,無非是日出日落睜眼閉眼。如果你非要雞蛋裡挑骨頭的話,那咱也可以說它反映出來很多矛盾,窮與富的矛盾,文明與野蠻的矛盾,甚至善良與善良的矛盾。

  對了還有生與死的矛盾,其實根本都不算什麼矛盾,每個人從降生那一天都在一直等死,會一直等整整一輩子,有什麼好矛盾的呢?開開心心地活著比啥都重要,來給生活比個耶。

  就像電影裡的爸爸最後總結的,沒有計劃就是最好的計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是你的命你就得認。所以,隨心所欲,順其自然,最好。一家人在一起,窮富真的沒那麼重要,只要開開心心平平安安,哪怕為了生活肩並肩跪地求饒,又何嘗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呢?

  《寄生蟲》觀後感 篇12

  《寄生蟲》:看完的第一反應,寄生蟲不是蟲,它既不是之前的《鐵線蟲》也不是奉俊昊之前的《漢江怪物》。寄生蟲是一種意象,是一出色彩濃烈的警世寓言。這其中包含著心酸,荒誕以及社會批判,同去年同獲金棕櫚的《小偷家族》一樣,在階級上表達作者的社會責任感,亦和去年李滄東的《燃燒》一樣蘊含豐富的意象。

  《寄生蟲》比一般金棕櫚的影片更具有大眾性,擁有典型的三幕結構,精心設計的戲劇化巧合,還有鮮明的主題闡述,甚至有動作戲還有情慾戲的設計,與藝術片相比不再晦澀難懂。地下室充分的展現了階級的高低,囚禁也預示著窮人的困獸之鬥。在密室裡暫停的是時間,模糊的是自我,為了一口空氣,一寸光亮往往拼的你死我活。空間的佔領是權利的象徵,於是《黑暗面》《地下》《我們Us》中都利用了地下這一空間去大做文章。如果說《寄生蟲》要有什麼不足的話,那就是隱喻太明,高潮戲太過突兀,還有結局依靠兒子的主觀視角讀信太過直白。

  《寄生蟲》觀後感 篇13

  在看的過程中,我的內心其實是一步步被帶入進去的,因為前面一部分的家教經歷和我的家教經歷有點兒相似,一樣是一個貧民窟家的孩子進入到那棟樓的最高層。所以有些感觸。

  後面有一位聊的來的網友知道我在看這部電影,他發出來這樣的感嘆: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是其實後面,我不知道為什麼,對那位可憐之人恨不起來。一個人要被憤怒或者其他的情緒啟用,首先必須是共鳴,比如憤怒,他會讓我感覺到憤怒嘛?如果單單從他誣陷別人搶了人家的工作害他沒有飯吃,或者是殺了那個養活了她們一堆人的生命的樸社長,我有點兒恨不起來,只會覺得有點兒心疼,他為什麼會搶人家的工作,因為貧窮,他為什麼殺社長?因為階級。

  他們一家人本性壞嘛?其實並不壞,他們一家人“入駐”了富裕之家後,原本並沒有幹啥傷天害理的事情,當他們得知了原本鎖在半個地下室後的男人其實是原女僕的欠了債的丈夫,她們起初並沒有殺害之心,只想要自保,穩住目前想要的生活,並且在後來的宴會上,那位女人還想把自己做好的蛋糕給他們送過去,充充飢。

  真正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呢?是階級。原電影這樣的畫面,那位社長,捏住鼻子準備拿走車鑰匙,這反而激化了另一位男人的自尊,他無法忍受階級給他們所帶來的痛苦與奢望,所以他被激怒了,所以他選擇了殺戮。而原電影中一直強調的氣味,那是富人對貧窮的敏銳,是貧富差距的隔閡,也正是階級的化身。

  階級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跨越的,卻又是最永恆的,想起關雎爾的一句話:人生來是平等的,但是社會是有階級的,一個人,得要有多大的勇氣,才能無視這些階級。

  《寄生蟲》觀後感 篇14

  2020年奧斯卡最佳影片得主《寄生蟲》,講述的是一個關於人性,關於階級固化,關於貧富差距的故事。基宇和父母、妹妹基婷生活在逼仄陰暗的半地下室裡,一家四口都沒有工作,只有靠幫披薩店折外賣盒做臨時工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因為偶然的機緣,基宇進入了一戶有錢人家裡給他們的女兒做家教,享受著優厚的薪酬,但他的野心並沒有因此而止,而是設計讓一家人都在富人家裡找到了工作,開始了寄生上流的生活……

  看到這裡才明白,所謂寄生蟲所指的卻並不是“蟲”而是指寄生在富人家庭下生活的窮人,也是指不想付出只想輕易獲取令他人豔羨的一切的人。

  影片中用味道來表現貧富人之間的矛盾,無論劇中主人公如何包裝,好像都沖刷不掉自己身上的味道——窮人的味道。因為是窮人,所以比一般人更看重尊嚴,更因這味道而敏感而自卑。

  富人夫婦對基婷倒地的'無視和有意無意的捂鼻,像是出於本能反應表現出的厭惡,終於擊垮了窮人父親的最後的尊嚴,迎來了影片的高潮。

  在電影的最後,基宇幻想透過努力買下了那棟房子,讓父親從地下走了上來。這是一個夢,一個美好的對未來的設想,但他是否付出行動卻是未知,充滿了諷刺意味。或許“像寄生蟲一樣依附於一個美好的願景,而不去付出努力的人才是真正的寄生蟲。”可是在當今大的社會背景下,努力奮鬥的人也未必會有跨越階級的運氣。富不是富人的錯,但太富一定是整個社會的錯。

  窮人更窮,富人更富,窮人只能在富人的庇佑下生存,這是階級的桎梏。導演用黑色幽默的諷刺把這樣的現實講得赤裸,淋漓盡致的放在我們眼前。

  藝術來自生活,發現聚焦社會特殊人群與底層階級矛盾的故事更容易出佳片。

  電影中有很多有趣對比,比如善良的有錢夫婦其實私底下也會有不為人知的惡趣味;看似是影片中惡的一方的窮人父親明明自顧不暇,卻也會擔心因他們而離職的司機的去向;同樣一場大雨,窮人一家的生活能被雨輕易打亂而富人一家卻感謝雨帶來的愜意。

  這些都意在說明,好與惡並無界定清晰的標準。沒有人是一成不變的,人性是美的也是醜陋的自私的,你站在不同階層,用不同視角,就一定會有不同的答案

  《寄生蟲》觀後感 篇15

  很久沒有一部韓國電影進入自己的視線了。前天看了奧斯卡的頒獎名單,這部電影讓我為之一驚,帶著拜讀希區柯克、黑澤明類大師的經典作品的心境在網上找了資源觀看,結果發現是一部偏商業電影,在文藝與商業的平衡中趨向商業,很失望,當然不可否認是一部優秀甚至優良的電影,但是匹配奧斯卡的四項大獎,甚至名作還有些差距。

  首先需要肯定的是電影的技術水平,無論是劇情的銜接還是各種反轉的過渡、處理都堪稱自然合理流暢,臺詞和佈景的設計都堪稱完美,意象處理也很優秀。導演秦俊昊社會學專業,所以作品也大多反映社會現實,以旁觀冷峻的口吻展現社會事實。這種視角很凸顯,很冷漠。讓觀眾沒有很強的代入感,似乎只是在向朋友,媒體觀眾講述隔壁鄰居家的一個故事。但是產生了一種獨特的黑色幽默的效果。這是導演的一貫特立獨行的風格。整部電影鏡頭的長短,人物的心理把控,劇情的走向十分精準,合理,並且採用了蒙太奇等手段吻合整部電影的立場和意境,可以說是一個成熟導演的掌控力。

  電影就是講好一個故事,但是放在經典電影的角度有很多硬傷。首先是劇情,得承認韓國藝術大膽前衛,通俗的話就是敢拍,無論是暴力還是性,都那麼凸出生鮮。劇情上富人家傻白甜的構想顯然不符合現實,從換司機,換幫傭等過程的無腦操作不符合主人成功商業家,家庭主婦的人設,導致故事顯得淺薄,蒼白,是可以更精彩的在矛盾的前提下碰撞出更多理性和感性的火花的。窮人家庭很快融入到富人家庭的角色和工作也顯得突兀,這麼有能力,會找不到工作嗎?然後一直沒看懂雯光的丈夫的復仇行為,顯得無計劃,無構想,大庭廣眾下直接實施,就算做好了同歸於盡的心理準備也顯得不夠深入生動。硬傷太多,不再一一挑剔,因為劇情已經比國產電影好太多了。

  其次是價值觀。這部電影無疑是一部政治正確,主題深刻的傑作。無論是對北韓的嘲諷,對貧富差距的無情揭露,都堪稱經典。但是首先少了一項東西,愛情。孔子云,食色,性也。這部作品作為一部偏商業電影,無疑缺少愛情的產生、發展變化的橋段。導演無意對此主題傾注筆墨,但是一部經典偉大的電影是不能缺少人性中愛的成分。其次價值觀簡單,導演只是想講述一個善惡有報,貧富仇恨的主題電影,但是對現象的產生缺乏原因的探究和解決的方案,對背後的政治制度和社會風尚缺乏解讀,無疑顯得有些稚嫩和膚淺。一部偉大的作品是要反映現實、擊中人性的,從這個角度考量,這部電影無疑是失敗的。

  這部電影在戛納摘得金棕櫚獎,奧斯卡四項大獎,從商業角度無疑是成功的,並進一步拉大和國產電影的差距。韓國電影喜歡打政治和色情的擦邊球,這部作品亦是如此。從商業電影的角度考量無疑是成功的,反映了韓國民眾的社會現實和心理取向,並且詼諧幽默。但是從文藝電影的角度,缺乏深度和辯證,不能算作經典。

  最後一個問題,誰是寄生蟲,為什麼會這樣?基澤一家是樸社長家的寄生蟲,樸社長家是資本主義的寄生蟲。或者說在獨特的韓國經濟模式中,窮人是富人的寄生蟲,富人是國家制度的寄生蟲,這樣一個扭曲病態的社會現實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的自然壟斷結果。看完覺得,還是社會主義好,窮是窮了點,但是窮人富人都活得有尊嚴,有情操,有精神境界。

  結語,國產電影現實題材的還處於校園愛情階段,社會愛情初見苗頭,縱觀和對比先進國家的電影主題發展史,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要閉門造車和掩耳盜鈴,我們才有可能拿下第一個奧斯卡。

  《寄生蟲》觀後感 篇16

  這幾天看完韓國電影 寄生蟲 ,在這僅寫下自己的感受。

  剛開始兒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區做家教,服兵役兩年+高考考了幾次都沒考上,於是偽造學歷靠著高考的那幾年備考經驗就去了,一個真敢教一個真敢學,在此嚐到甜頭之後,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親人,幾經曲折想方設法把他們都調到富人區來工作。

  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比如說社長大人不喜歡別人逾越自己的線,認為司機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僱主與傭人之間的關係,沒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來關係自己。窮人的父親認為富家的妻子是一個好妻子,是因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話也是電影的核心之一,“有錢而且善良,有錢所以善良”“錢是熨斗,能把一切東西都熨平”,所以在這裡畫一個問號,是因為有錢得變得善良麼?

  常年住在地下室與富人區的小別墅形成鮮明的對比。下大雨的時候地下室時最慘的,所有的水都堆積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窮人家的姐姐為防止馬桶茲水,坐在馬桶上抽著廉價煙的無奈;相反富家人天氣好與不好沒什麼大礙,生活依舊過得沒差。最後刺死社長大人的是有味,一個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長鄙人的眼神徹底擊垮了窮人父親最後的掙扎,衝動的刺向社長,社長大人一家永遠不會知道有味道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多麼大的恥辱。

  看完影片,階級很難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麼,很多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寄生蟲》觀後感 篇17

  這次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奧斯卡獎的確是驚喜,卻又是意料之中。這部影片首映時就收到韓國總統文在寅發來的賀信,可見大家對這部片子重視程度。

  這部影片將韓國近年來與日俱增、矛盾頻發的貧富差距問題演繹地淋漓盡致。片頭住在半地下室的金家,爹媽下崗,兒子基宇當完兵補習了四年仍考不上大學,女兒基婷畫畫頗有天賦卻無力負擔專業學習。一家人圍著昏暗的燈光加班加點糊披薩盒補貼家用。

  一家人的命運隨著基宇的高中同學敏赫捧著塊發財的到來而出現轉機。敏赫即將出國留學,介紹基宇給樸社長的女兒多慧實習功課。基宇拿著妹妹偽造的完絲合縫的假學歷,去了樸家。

  進入樸社長家,要登上一層層的臺階,和金家昏暗無光的地下室形成強烈反差,影射出貧富階級之間的天壤地別。

  基宇成功取得家教職位後,和這位天真的富家少女暗通心曲,獲得芳心,又將妹妹基婷偽裝成留學美術老師,介紹進樸家教小兒子畫畫。基婷也是演技驚人,把樸太太哄得一愣一愣,真以為八歲的兒子有心理創傷,需要基婷的藝術療法。兩兄妹入駐樸家後,設法擠走了司機女傭,將爹媽都弄進來。

  一天樸家外出給小兒子過生日,金家可謂是遂心如願,自在地享用這處豪宅,舉杯歡慶擺脫終於地下室的黑暗生活。然而這份愜意卻被急促的門鈴聲打破,原來是樸家之前的女傭,她回來取落下的東西。這時才發現一個驚天秘密,廚房酒櫃旋關開啟後,通往一個地下室,女傭丈夫為逃債躲在裡面已多年。

  女傭的丈夫面色可怖,不成人樣,他老婆哭訴他們早年謀生嘗試經營小買賣破產,政府補貼沒有他們的份,淪到四處被人追債,無處藏身。她跪下金家人放過他們一條生路,哀求金母每日送一次吃的給丈夫維生。

  其實金母和基婷都心有不忍,但他們一家的關係敗露,恐被樸社長家發現,還是決心除掉這對可憐夫婦。正當兩家大打出手,樸社長家突然折返,金家人狼狽不堪地逃回地下室。

  一路上的長鏡頭,刻畫出他們的落魄,金父帶著兒子女兒回家後突遇漲洪水,大水倒灌進整個地下室家中,基宇從汙水中搶救出那塊敏赫送的帶來好運的發財石。

  第二天,樸太太準備在家開派對,給小兒子補過生日。基宇抱著那塊發財石,走向酒櫃後的地下室,決心除掉阻礙他們一家通向財富好運的攔路石。不料女傭丈夫掙脫繩索,反將基宇擊倒後,走出地下室,從廚房拿了把長刀,衝向人群。

  此時樸家正在狂歡,基婷端著蛋糕站在中央,徑直被捅中胸口。正當混亂中,樸家兒子嚇昏,樸社長命令正抱著女兒,捂住她傷口的金父把車鑰匙給他。金父看到樸社長擤住鼻子的滿臉嫌惡相,無意識地捅向了他。

  兩家住在地下室的人們為爭奪地上的生活,鬥得你死我活,樸家卻一無所知。然而牽連其中被害。編劇也許想籍此告誡上層階級,你不殺伯仁,伯仁卻因你而死。若不關心社會公平公正,終將身受其害。

  《寄生蟲》觀後感 篇18

  韓國電影《寄生蟲》,講述一個貧困家庭,用邪惡手段入侵富裕家庭,最終失敗,家破人亡的故事。

  電影主要人物4個:父親基澤,母親忠淑,兒子基宇,女兒基婷。

  電影開始,基宇同學敏赫要出國,讓基宇幫忙做英語家教,學生是富家千金。敏赫臨走前說,回來之後要和富家千金談戀愛,暗示已經愛上她。基宇和基婷共同偽造大學文憑,順利獲得富家太太蓮喬的信任,成功入侵富裕家庭。基宇在補習過程中,漸漸愛上單純的富家千金多慧,搶了敏赫未來老婆。基宇覺得富家太太蓮喬頭腦簡單又大方,所以把妹妹基婷推薦給蓮喬,並且隱瞞了基婷的身份。

  基婷成為蓮喬兒子多頌的家庭美術老師,用高傲的姿態矇蔽了蓮喬雙眼,讓蓮喬深信不疑,基婷可以把多頌培養成大畫家。某天補習完畢,基婷見到富家主人樸先生,樸先生讓司機送基婷回家,基婷故意把內褲留在車裡。幾天後,樸先生髮現了內褲,解僱了司機。基廷向蓮喬推薦老爸基澤,也隱瞞了基澤身份。

  基澤成為樸先生的司機,樸先生滿意基澤的開車技術。電影演到這裡,充分展示基澤一家貪婪的本性。基澤和兒女合謀,讓富家保姆雯光過敏,去醫院看醫生,偽造雯光得了高傳染性肺結核並且吐血的假象。隨後,蓮喬解僱保姆,基澤向樸先生推薦自己的老婆忠淑,當然也是隱瞞了忠淑的身份。

  忠淑取代雯光,成為富家保姆,至此,貧困又貪婪的一家四口,全部入駐富裕家庭,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家。有一天,樸先生一家四口出遊,家裡剩下三隻小狗,基澤一家在別墅裡面肆無忌憚地狂歡。突然門鈴響起,前任保姆雯光到來,曝出了豪華別墅鬧鬼的秘密:地下室裡面住著雯光的老公。雯光也意外揭穿了基澤一家四口的秘密,要挾曝光他們。雙方爭執的時候,忠淑踢雯光下樓梯,造成雯光腦震盪死亡。

  幾天之後,雯光老公趁機逃出地下室,重傷基宇,隨後在多頌生日派對殺害基婷。基澤見狀,撿起兇刀刺向樸先生,然後躲到地下室,消失在眾人眼中。

  電影結尾,基宇返貧,基婷死亡,基澤躲在地下室不見天日,忠淑家破人亡。

  這部電影有幾個耐人尋味的細節:1、敏赫送給基宇的石頭,象徵財富和運氣,也代表好的開始。基宇不懂珍惜和感恩,妄圖用石頭砸死雯光老公,反被石頭砸傷頭部,失血昏迷,害人終害己;2、樸先生多次說,基澤身上有股說不出的味道,暗指貧窮的味道(窮酸勁)。這種味道,除了身上散發的,長期住在半地下室的味道,還有各種不良習慣(懶惰、虛假、貪婪、狡詐、放縱、嫉妒、目光短淺)深入骨髓的“窮人味”,惹人生厭。3、電影對樸先生和蓮喬的設定,有一個Bug。現實世界的富人絕對不是傻白甜,窮人覺得富人有錢才變得聰明,事實正好相反,富人因為聰明才有錢。所以,當基澤遞給樸先生高階保姆公司名片推薦忠淑的時候,樸先生上網搜尋便知真假,也能逃過殺身之禍,這是電影和現實的區別。

  不做寄生蟲,做人生的主人翁。光明正大賺錢,不走歪門邪道,努力讓自己、讓家人過上富裕生活,這是我看《寄生蟲》的感想。

  《寄生蟲》觀後感 篇19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上流不仁,以下層為異類。人類進化萬年,最終小部分進化成了上帝,大部分退化成了只求生存的寄生蟲。”

  前幾個星期,我在家裡看一場電影——《寄生蟲》,這是韓國曆史上第一次獲得戛納金棕櫚獎。迄今為止,我認為那是一場我最難忘的電影。

  影片中一再出現蟑螂的形象,草蛇灰線,一個事物出現的多了自然人們就會有所聯想。主角一家四口蝸居在大城市昏暗混亂的半地下室角落裡,主角有錢的大學朋友把自己的家教工作讓給了主角。請家教的是韓國頂層社會中的佼佼者,一家四口和一個女管家生活在一棟庭院面積大過建築本身的豪華別墅裡。主角順利接手家教工作,並且和自己一家四個人用盡手段騙到僱主家四個工作機會。在這一過程中,主角一家發現女管家竟然也同處底層,並在僱主家陰暗的地下室中和女管家因利益爭搶導致多個角色死傷,最終波及僱主丈夫。

  影片中一再提到,樸社長(僱主)總是覺得金基澤(司機)身上有奇怪的味道,類似葡萄乾放太久後發出的味道。金基澤剛開始聽到樸社長他們說自己及家人身上有味道時,他還以為是自己及家人身體有什麼不好聞的氣味。但是後來他終於明白,那不是身體發出的味道,那是身份地位發出的味道,貧窮的味道。他意識到樸社長客氣表面之下的階級優越感和極端蔑視後,內心怒不可遏,在混亂中憤怒地刺死了樸社長。歡快喜劇終以血腥悲劇收場。

  這部電影揭示了社會階層的分裂,展示了底層的生存狀態和富人階層對於“窮人味道”的鄙視,是一部值得看的電影。

  《寄生蟲》觀後感 篇20

  奉俊昊導演向來以寫實主義風格的電影為專長,他憑藉著過人的藝術才華和電影智慧以及勤奮工作的態度,拍出一部又一部極具表現力,極富現實意義的電影作品,令人刮目相看。這次的作品《寄生蟲》更是獲得了第72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項。

  《寄生蟲》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出身貧寒的基宇一家人在潮溼陰冷的半地下室裡相依為命,基宇每日的工作就是幫助母親疊外賣包裝盒,父親是一名。一天,基宇即將出國留學的同學上門告別基宇,並告訴基宇自己在一個有錢人家給他們的女兒做英語家教。這家的太太出手十分闊綽,自己可以把這個工作機會讓給基宇以幫助基宇一家解決生活困難。於是偽造了延世大學的在讀證明的基宇便來到了樸社長家中應聘家教,一番遊說之後樸太太心滿意足的通過了基宇的應聘。從此基宇便開始了家教的職業生涯,一次偶然的機會基宇得知樸社長的小兒子十分有繪畫天賦但有點自閉傾向,基宇靈機一動,撒謊說自己認識一個朋友是兒童心理學方面的專家自己可以搭橋,介紹這名專家給樸太太,樸太太欣然接受。基宇回家便提議讓妹妹去扮演這個心理專家並化名傑西卡,於是第二天他帶著妹妹去了樸社長家,樸太太對傑西卡很滿意,於是妹妹基婷也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樸社長家。得知樸太太十分的容易被誤導,基宇一家都坐不住了,於是基婷藉機陷害了樸社長的司機,並讓自己的父親偽裝身份去頂替司機的職位,於是基宇的父親也進入了樸社長家。父親藉機陷害了樸社長家的保姆,讓保姆被炒魷魚,再讓母親頂替保姆職位。就這樣,基宇一家順理成章的進入了樸社長家,開始瞭如同寄生蟲一般的生活。然而,他們的野心並沒有有停止過,基宇更是和樸社長青春期的女兒陷入愛河。一次,社長一家外出郊遊為兒子過生日,得知樸家豪宅主人要外出幾日的基宇一家十分的開心,在樸家一家人出發後就迫不及待的住進了樸家豪宅,開始享受住在豪宅的生活,可快樂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夜裡樸家原來的保姆登門拜訪,搞的一家十分慌亂,趕忙收拾東西躲了起來。前保姆來到樸家是為了解救偷偷在樸家地下室生存兩年的丈夫,基宇一家得知此事後十分震驚,發現居然還有比自己一家更慘的前保姆一家。他們兩家互相擔心會在樸社長一家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便相互威脅相互傷害起來並且大打出手。就在氣氛緊張的時刻,樸社長一家也因為下雨天起外出郊遊不方便就回來了。又一次的緊張和騷動的收拾整理後,基宇、妹妹基婷、父親三人終於逃出了豪宅,而前保姆一家又被關進了地下室,並且前保姆在打鬥中受了嚴重的傷暈死過去。下雨的深夜裡,基宇一家回到了家中,發現自己家的半地下室被雨水淹沒,他們又瘋狂的去搶救家裡的物件,折騰來折騰去終於把自己家僅有的幾件傢俱儲存下來。第二天樸社長一家決定在家裡給小兒子過生日,於是在自家院子裡舉辦起了生日宴會,基宇一家還是強打起精神以自己偽裝的身份出現在了生日宴會上。基宇為了解決昨晚遺留下來的和前保姆一家的糾葛,便進入了地下室,沒想到卻被前保姆瘋狂的丈夫打暈。就這樣,前保姆瘋狂的丈夫終於走出了地下室。興奮的他在生日宴會上大開殺戒,拿起屠刀瘋狂的砍向宴會上的所有人,大家落荒而逃。

  《寄生蟲》這部電影並沒有刻意的去醜化富人,也沒有刻意的去美化窮人。它直面的一個社會問題就是難以逾越的階級鴻溝。樸社長一家在這部電影中的行為想法善良單純,相比之下基宇一家、前保姆一家的行為十分的不擇手段、自私自利甚至可以用滅絕人性來形容,可是他們為了生存做出的瘋狂舉動輕易就被樸社長一家的一個眼神、一句話給改變。這也是這部電影深刻的地方。

  《寄生蟲》觀後感 篇21

  在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韓國的史詩級影片《寄生蟲》突出重圍,該部非英語影片一口氣橫掃了四個含金量很高的獎項,以一種的優勢向世界證明了韓國電影的力量,也以一種強者姿態重新整理了奧斯卡的固有記錄,著實是讓人眼前一亮,也真正是讓人回味無窮。

  《寄生蟲》是一部充滿諷刺意味的悲喜荒誕劇,在這部影片中,導演奉俊昊以一種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韓國的差距,毫無保留的為我們揭露了殘酷的社會現實,的為我們展現了人心的邪惡和人性的可悲,給了觀眾一個全新的感受,也給了觀影人一個全新的社會視角,很是值得人去回味和反思。

  因為是無業遊民,所以拮据狼狽的基宇一家只能在廉價、陰鬱、黑暗、潮溼、狹窄的半地下室裡生活著,作為韓國比較底層的貧民,他們就像陰溝裡的老鼠一樣活得很是可憐和不堪,讓人覺得可氣又辛酸,可悲又無奈。不過這一無所有的苦日子都隨著基宇工作的轉變而變得不同了,由此也引發了一系列荒誕、恐怖又悲情的故事。

  基宇的同學把基宇介紹到了一個富豪之家去做家教,藉由這個絕妙的機會,基宇讓自己的妹妹、父親和母親全都融到了這種的生活裡,從此以後,他們一家四口就像是寄生蟲一樣緊緊的攀附在了這個豪宅裡面,也深深的融入進了與他們格格不入的社會。更加可笑的是,隨著野心的膨脹和貪慾的加重,基宇不僅讓主人家的女兒陷入他用謊言編織的愛河當中,他還在這個尊貴的社長家裡也看到了更多陰暗荒謬的故事,而這些他不應該知曉的秘密讓他覺得震驚、恐慌和荒誕。

  基宇發現前任管家那落魄的丈夫也像他們一家一樣寄生在這個豪宅裡面,這個居住在地下室的落魄者和他一樣,一樣的不堪,一樣的可憐,一樣的麻木,一樣的卑賤,一樣的羞恥,一樣的野心勃勃。可是假的終究是假的,在紙包不住火的現實面前,基宇一家的偽裝和騙局都顯得那麼脆弱,所以隨著這遮羞布的掀開,基宇的妹妹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基宇的父親也又在一次麻木的蜷縮在了地下室裡面夾縫生存。而利慾薰心的基宇呢,他也只能終日在內疚,自卑,恐慌,負罪,虛假,可笑的荒誕劇情裡面掙扎著,真真是把寄生蟲的可悲姿態展現到了。

  其實《寄生蟲》這部電影之所以可以一展雄風之態,就是因為它真實的反應了韓國的文化和社會現實,所以它能夠強烈有效的引發觀眾的共鳴,也能夠真摯誠懇的打動國際評委。因此,基於這一創作基點來看,它是值得很多電影人去學習和消化的,它也是值得擁有奧斯卡這一偉大獎項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