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王進喜優秀觀後感
鐵人王進喜優秀觀後感
翻開中國石油工業的史冊,在大慶石油混戰的這一頁,你會看到一個先鋒人物,那就是鐵人王進喜。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就聽說了鐵人王進喜的先進事蹟,聽到了他的壯舉,對他有很高的欽佩之情。聽說,但從未真正的瞭解,在看過《鐵人王進喜》電影之後,再透過一些生平的瞭解,我對鐵人又有了新的認識。
鐵人王進喜出生在一個平凡不能在平凡的家庭,討過飯,給地主放過牛,做過苦工。直到1950年春,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個人都這麼苦的,也許正因為是這些不一般的經歷,造就了鐵人王進喜不平凡的人生。也許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鑽井工人,但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新中國的第一代鑽井工人,不是每一個人都會成為鐵人。王進喜同志是一名黨員,他是1958年帶領全隊創下當時全國最高紀錄的領頭人,他帶領的隊伍榮獲了“鑽井衛星”紅旗,這些數不清的榮譽的背後是王進喜和他的隊伍不時地艱苦奮戰鑽井取得的。
鐵人王進喜同志帶領著他的隊伍無論颳風下雨還是寒風凜冽,始終會在油田的鑽井看到他們奮鬥的身影。他是一個有例文精神、樂於資源,樂於助人的人。在每個隊都在爭第一的時候,他能協助其他的隊伍解決困難,並資源自身的經驗,協助其他的隊伍一起鑽井,成為鑽井隊的好帶頭人,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典範作用。我想假如沒有王進喜同志這種樂於助人,與他人一同進步的思想,中國也不會有那麼快的發展。作為當代的大學生也應該具備這種樂於例文,不為私慾,積極為國家的發展,為了更高水準的生活而不時努力奮鬥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說不論是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還是黨員,在自身不時進步的同時,帶動周圍的人一起進步,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奮鬥、努力。
鐵人王進喜同志在種種困難面前,他的心不軟,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裡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身的'脊樑當吊車;壓井噴的水泥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裡充任“人體攪拌機”。無論多麼惡劣的環境,都在不停地進行著鑽井工作,可以說是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自身有病了也堅持工作。他的這種精神不由讓我們大學生從內心油然而生一種敬佩之情,想想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假如沒有當初的一切,我們現在不知還處在怎樣的一種狀況裡呢!現在的我們可能不用在面臨那麼艱苦的工作條件之中,而且因為現在這麼好的環境,讓我們很少會聯想到饑荒、惡劣的天氣之類的。但是我們要學的是鐵人的這種精神,但我們在學習或工作中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也會和鐵人一樣毫無顧忌的勇往直前呢?
當這樣的一個疑問冒出時,我們躊躇了,我們沒有鐵人那樣的精神,沒有鐵人的那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敢。我們總是在困難的面前躊躇,遲遲不肯做出果斷的決定,解決困難,其實困難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身不肯努力克服困難。沉睡的人們,還在躊躇的人們讓我行動起來,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來證明一切,來證明任何困難我們都是可以克服的,不是困難太大,是我們還不夠努力,還不夠吃苦,拿出鐵人的精神,用鐵人的樂觀和堅持,來克服一切困難。
隨同著角色的不時改變,我們在工作、生活上往往面對很多困難,假如我們因為這一點小小的挫折就輕言放棄、自甘墮落,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失敗的人!在接受生命的磨難時,沒有堅持住的失敗的人!有人常說:“沒有經歷生活帶來磨難的人,一定是個不幼稚的人。”只有經過磨難的不時洗禮,我們才幹更堅強,才幹真正體會到生命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因此,讓我們牢記自身的責任,牢記自身說承當的使命,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想鐵人一樣,絕不輕言退縮,勇敢直視生命的磨難。讓我們變得更強,讓我們不再軟弱,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不再“心軟”。
鐵人我們永遠的典範,永遠的標杆,是我們面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記住鐵人,不時地學習他的精神,向鐵人致敬!成為可能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