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原始碼觀後感(通用8篇)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通用8篇)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影原始碼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1

  影片“原始碼”講述了一個有關記憶的科幻故事,但是影片在對技術背景的描述上花費的篇幅很少,只是一筆帶過地介紹了主人公之所以可以不斷的進入到火車爆炸前8分鐘的時間段,是利用了把記憶轉化為“原始碼”這樣一種技術,他使這段記憶變得可以由其他合適的人隨意讀取。正是由於在技術描述上的不充分,才使觀眾對影片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但是同時也會產生許多疑問,主要疑問大概有三點:一是火車爆炸前那8分鐘的時間中的所有景象和事情——不管是記憶形式或者是一段已經編好的原始碼形式,都是已經發生過的、任何一個細節都具有必然性而不會有絲毫變化的,那麼為什麼在每次讀取的時候都會有區別,直到最終突破了8分鐘的限制,產生了那8分鐘過完後的記憶中不可能存在的新的時間;二是那8分鐘時間內發生的所有事情都只存在於主人公的大腦中,相當於主人公用大腦透過讀取其他人的殘存記憶而想象的一個虛擬世界,但是當最終主人公的大腦停止運轉時,虛擬世界為什麼仍然會存在?三是最匪夷所思的問題,那就是這樣一個只存在於大腦和電流中的、以資料形式存在的世界竟然會不透過人們的外在行為而直接改變了真實世界的歷史,或者說真實世界竟然會按照虛擬世界中的程序而自動發生變化。

  對於第一個問題,如果說能用科學方法來解釋,那就是進化。如同一種生物體在自然環境作用下,透過遺傳變異會不斷產生和母體有區別的下一代一樣,這段已有的原始碼在主人公主觀意識的作用下也不斷地進行重組變異,從而一步步逐漸地向主人公所期望的情況接近,直到達到了一個最優的形式,甚至於透過進化建構出了那8分鐘以外的整個虛擬世界,這段“原始碼”就像一個有機體一樣,在環境(主人公自我意識)的作用下不斷自我學習(或者說條件反射?)和發展,而每一次的爆炸/死亡的往返就相當於原始碼產生了下一代,每一代都比上一代對主人公意識期望的符合程度更高。但其實意識與原始碼的關係並不像環境與生物體的關係一樣簡單,一方面意識對原始碼施加了能夠促使其進化的作用力,另一方面意識也在原始碼所建構的情境中存在,根據情境選擇虛擬世界中的行為,可以說這二者都是有機體,而且是互為環境,原始碼為意識的存在提供場景,而意識的力量促使了原始碼發生進化。從它所講述的科技方面的內容上看,這部影片甚至可以看作是對人工智慧未來發展的一個探討。

  對於第二和第三個問題而言,現有條件下的科學還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從科學的角度我們還無法想象記憶和程式能夠脫離介質獨立存在,甚至於對現實世界施加直接的影響。這樣的內容也許更多的是一種哲學層面的思考,就像是那本《蘇菲的世界》中透過以想象中的人物的主觀視角來講述故事,而想象人物開始逐漸產生自我意識,發現真相直到最終徹底擺脫作者獨立存在來探討虛幻和現實的關係那樣,該影片也想透過這些情節對人類意識究竟能夠以什麼樣的方式、什麼樣的程度對現實世界產生影響的問題進行探討。很顯然,影片對人類意識是持積極的態度並給與了充分的肯定,在這裡似乎能夠看到存在主義的影子。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2

  我覺得導演想傳遞給我是的一種超現實主義的概念。這種概念的基礎是:其實世界並不只有一個,或者說是時間執行軌跡並不只有一條。

  基礎原理是,每一個時間點(說秒並不完全準確,其實任何一個斷點已經足夠形成一個切面)都可以是一個平行世界或者說是一條新的時間軌跡的開端。我們現在所處的當下,只不過是其中的一條時間軌跡上所呈現的世界。

  這個電影給我最大的想象就是:其實存在無數個由不同時間軌跡執行方式所導致的客觀世界,這些平行的世界存在於一個我們未知的空間。這些平行世界可能離我們很近可能離我們很遠,但是如果我們能改變之時間執行軌跡的某一個點,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平行世界。這也就是影片最後男主角所想要做的事情。創造一個大多數人並不認可的平行世界,對於我們現在生存的世界毫無意義。但是,人活著不需要給任何人交代,可必須給自己一個交代,因為只有自己才是世界存在的真正意義,所以自己的感覺才是真正的現實價值的唯一體現。男主角最後不顧一切的想要去創造一個火車未爆炸的平行世界,就是想要給他自己一個交代:他要讓某一個平行世界裡的那輛火車沒有爆炸,他要讓某一個平行世界裡的那些乘客免去性命之虞。不管這件事對其他人是否有意義,這對他來說是唯一可以讓他心安理得的結束生命的關鍵。

  因此,全片傳達的一個理念就是,自己才是自己的主宰,也只有自己才能讓自己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3

  題材同樣是科幻,鄧肯駕馭這個領域的本領大家有目共睹。第二是預算增加(雖然也不是很多),當初《月球》因為預算的拮据,很難稱其完美,我想鄧肯心中一定有一個更加深刻的《月球》。第三個理由自然是主演傑克吉倫哈爾。

  看完之後我有種“似曾相識”(DejaVu)的感覺,沒錯,《原始碼》是可以跟丹澤爾華盛頓的《時空線索》進行比照的。同樣的透過某種方法回到恐怖襲擊發生現場調查案情,同樣愛上受害的女主角,然後同樣的,在完成任務之後還試圖改變過去。可是如果鄧肯瓊斯只拍了一部類似《時空線索》的商業片,我會非常失望的。畢竟在好萊塢拍科幻商業片的導演大有人在,這又如何體現鄧肯的價值呢?

  其實《原始碼》並非大製作,也與傳統的商業電影不同,回憶一下,電影裡除了從不同角度拍攝那場火車爆炸之外,就沒有什麼大場面了。剛才查了一下電影投資,IMDB上還沒更新資料,維基百科上給出的是三千二百萬美元。這個數字很難以置信,因為以傑克吉倫哈爾現在的身價,三千二百萬的投資真正花在製作電影上的錢應該很少了,如此一來影片只能被歸為低成本。

  《原始碼》主打懸疑和驚悚,這點預告片裡已經透露了許多資訊。傑克吉倫哈爾飾演的Colter不斷的進入乘客Sean的身體,利用爆炸前的8分鐘找尋真兇。這種型別的傳統主線是追兇,即找出列車爆炸的製造者,並阻止下一次更嚴重的恐怖襲擊。當然這樣的劇情走向被很多次使用,早被玩兒俗套了。

  電影裡有一個設定,即火車爆炸之前的8分鐘裡,列車會停一站,一些人下了車,一些人上了車這個設定等於給“原始碼”開了一個後門,原始碼的邊緣不再是列車內部,而是擴充套件到整個世界。於是我們不禁會想,要是Colter在這一站下車,甚至拉上幾個乘客一起下車,那麼這些人在現實中還會死掉嗎?原始碼可以幫他進入Sean死前8分鐘的身體裡,每次都是他在列車爆炸中死掉才回到現實,那麼如果他沒有死掉,他如何回到現實中來呢?這個問題我們第二頁再說。

  事實上,找炸彈和捉兇手的過程是相當簡單的,根本沒什麼出乎意料的設計。透過追兇過程中Colter的種種經歷,懸念已經被偷偷置換了,變成“他為什麼成為實驗物件”以及“什麼是原始碼”。關於這兩個問題,我們也在第二頁裡說。

  剛才說了,《月球》因為預算問題,其實拍得有些遺憾。《原始碼》雖然有了更高的投資和大牌明星,但票房壓力同樣制約了鄧肯的發揮,電影到底為商業做出了多少妥協還是個問題。期待本片是神作的朋友們還是放低期待吧,終極懸念不過是一個廣為人知的設定,並不驚豔。但這麼一個作品卻讓我期待鄧肯的下一部電影,以及下下部電影。當鄧肯瓊斯不受限制的自由創作的時候,他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不管怎麼說,《原始碼》雖然相比《月球》來說更加主流,但的確在傳統商業片的基礎上拍出了新意。而作為懸疑驚悚片,確實也把懸念保持到了最後一刻,並且結局難得的沒有“唬人”的感覺。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4

  我又一次懷著觀賞一件藝術大師傑作的心態走進胖東來奧斯卡影院,一部大片只有在這個許昌最優美安適的觀影環境中才能實現視聽與精神的雙重享受。看過《原始碼》之後,我的靈魂再一次受到了震撼。

  影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副壯美的現代化的工業與環境完美結合的美國芝加哥的高空全景,一列中國不常見的雙層豪華列車徐徐駛入城市,以此拉開序幕。

  在這部電影中,延續了美國電影一貫的科學幻想風格,這是美國電影的強項,再加入幽默的人物對話,漂亮英俊的男女主人公,首先感受到的是輕鬆和快樂。主人公一次次回到列車上,並沒有讓人感到枯燥無聊,就是由於導演巧妙、生動的安排。短短93分鐘的電影,給我的感覺卻很充實和激烈。

  這部電影中不但集科幻性、藝術性於一體,更是細膩地、大手筆地提升突出展示了它的思想性,即人性的真情和人生的價值觀,重新嚴肅深入地思考、探索了人生的價值。當看到主人公在最後一次返回列車準備永遠離開人世前,以一個戰友身份給父親打電話時,二人對話的凝重、斷續、沉默、哽噎,欲言又止,其中蘊藏的生死離別的無限深情,一下擊潰了我早已經在眼眶打轉的眼淚的最後防線,悄悄的抹著眼淚,還要不被人看到,以免傷到一個男子漢的自尊.

  這部影片告訴人們,人應該快樂的生活,快樂度過每一秒鐘,珍視親情和愛情,永遠不要對親人和愛人有遺憾,該表達的孝心和愛一定要及時表達.

  它依然再一次展示了美國政府的所謂的"價值觀",提到阿富汗戰爭,表現出電影的緊貼當前時代感,男主人公認為阿富汗人民需要他來保護,他的犧牲是值得的,由此引伸出他堅決要拯救火車上的全體乘客,表現了一貫的所謂的"美國精神"。同時,也再一次展示了一定的中國元素,男主認公後面不繼露面的中國人面孔,也顯示了美國電影的市場營銷是相當的成熟,這一點很值得中國電影人借鑑。

  看過之後,我覺得這是一次精神洗禮,一頓豐盛的精神大餐,如果沒有看這部電影確實是一種遺憾,但一定要在胖東來奧斯卡影院這樣的環境裡才有這種效果的。另外,我更加深刻地感到中國電影事業的任重而道遠.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5

  這一部電影應該算是構想電影,美國人的想象力驚人。如果能回到過去,你會怎樣重複所進行的事情?不知道在未來的未來,能否回有人回到過去,能否會有人拯救世界。我不知道該怎樣去寫這部讓我覺得不錯的電影。

  曾經看過一些印象深刻的美國電影,無疑都是彰顯美國人的創造力、想象力。比如《鋼鐵俠2》、《綠燈俠》、《阿凡達》,在電影的無限想象中隨劇情波動你的心絃。而國產電影在想象力上比較欠缺。這個月看過一部國產電影《追蹤孔學令》整部電影想拉家常一樣闡述一個社會青年追蹤片中的孔老師。雖然片子有親近感,很貼近生活,但還是覺得索然無味。不知道原始碼是否有科學根據,是否已初具雛形。在高速發達的當今世界,科學的進步離不開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最聰明的便是人類。發明了無數人不敢想象的東西。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人不能缺乏想象力,更不能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不要把孩子束縛在一個設定的框架裡,要充分理解孩子們的那份純真。

  若能回到過去,我一定要先成熟我的心智,開啟爸爸的話匣子,讓他把不愉快的事情,憋壓在內心的包袱說出來,釋放出來。開導爸爸積極樂觀的心態。我一定鼓勵爸爸創業,就算是擺地攤,我也和爸爸一起幹。我也漸漸理解心理的包袱要適時說出來,我也理解爸爸為什麼選擇一隻揹著心理包袱,是因為沒有人能真正聽得懂、理解到他的心聲,我現在很理解,我似乎也遺傳了。或者說是找不到值得信賴又能開導你、理解你的人。同事又能為你保守秘密的人。這是我比較後悔的事,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一定像個朋友一樣和爸爸聊天,把我所有的包袱吐訴給爸爸聽,也聽爸爸所有的包袱。我們一定會是最佳拍檔,一起創業,一起聊天。不要做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時光不會像電影一樣會重新來過,不要傷害你最親的人,最愛你的人。寧願讓自己受傷害,也不要讓最愛你的人受到你的傷害。如果回到過去時光定格,我想那畫面一定是:一家三口在一個夏天的傍晚,依偎在一顆老樹下,品著茶,徹夜暢談著所有的想法。

  一部電影若能讓你有所反思、感動、震撼,就是一部好電影。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6

  我一直期待著看《原始碼》這部懸疑劇,只因純粹地喜歡心理劇跟心理戰。本片主要講述一列車爆炸引起傷亡無數,古德雯與博士為了解救列車上的數百名乘客,將已在一次任務中犧牲的上尉送進原始碼世界裡,讓他重溫事故現場,找出當時的投彈者。

  剛看完片頭,瞭解了故事梗概,心中隱約覺得這部影片與卡梅隆導演的科幻大片《阿凡達》有些許相似。那部影片中,主人公有位當科學家的哥哥,但不幸意外去世。而為了繼續“潘多拉計劃”,恰巧他的基因與哥哥的完全匹配,就被科研人員送進實驗室中,意念變成阿凡達人,之後被派遣完成一系列任務。兩部作品的宗旨雖不相同,但故事的最後,主人公都在一定程度上堅持了自己的原則,違背了領導的意願,保留了人類的尊嚴與底線。

  此外,《原始碼》中還講到了親情和愛情。上尉在部隊裡認真負責,對士兵們關愛深厚,卻因此忽略了父親的思子情切。故事的最後,當他被再次被送回案發現場,他憑藉著智慧跟大愛拯救了所有人,也制服了投彈者,還成功地撥出家中的電話號碼,跟父親道歉,乞求父親的原諒。同時,他對麗麗的愛也推動他的一系列救人壯舉。

  “原始碼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拯救人類,拯救世界;但在另一個層面上,上尉已然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卻還得不到安息。現實世界裡的人利用他僅存的能夠活動的大腦,去完成自己的調查,確乎殘忍了些!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7

  看電影《原始碼》,我腦子裡想到的是心理治療,一方面是中了毒,另一方面是自戀。想到了動力性心理治療,回到過去,收集早期成長資訊。來訪者一遍遍回顧早期生活事件,但是每次敘述的感覺和體驗都有變化。

  治療師需要來訪者早期生活背景做假設和理解框架。也可以由現在推導過去曾經發生的脈絡。來訪者不需要(不願意)回到過去。每一次回去都要承受一次不適。分析防禦阻抗,移情反移情,核心衝突等等,這樣的治療下來,要以年計。不過倒是遵循自然法則,創傷的痊癒需要時間,。想到了認知行為治療,想到了幻想和現實。影片中的男主角實際上只有部分大腦神經元活著,他卻可以幻想有健全的四肢。思維或者想法決定著感受。事實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立足歪曲的想法上,就像腳底下踩著雲朵,變幻,漂移,就是不落地。

  認知治療的目標很具體,包括技術方法的使用也很清晰,要求行為實踐,然後是階段性的完成。臨床的反饋見效快,尤其是對於改善情緒。想到了佛教中的精進,每天一點點進步,都是需要付出行動,訓練。還有些什麼,不願再想了。

  電影原始碼觀後感 篇8

  前幾天去看電影《原始碼》——這是一部製作簡單、人物不多,但情節扣人心絃、結果出乎意料的電影。

  主人公是一位空軍上校(暫且稱之為L),驀然發現自己置身於一輛高速飛駛的列車、面對著陌生的女友和旅客,更為詭異的是,他發現鏡子中居然呈現出另一個人的模樣,連自己全身的行頭、證件也是那個人的……8分鐘後,L在驚愕中隨著爆炸聲與所有旅客一起葬身火海……在一陣子隱晦而簡短的詢問中,他才明白,原來自己進入了另一個人的大腦“原始碼”——人死亡後尚能持續的8分鐘生前記憶。政府希望L協助查出爆炸事件的幕後人,最終遏制其他的連環爆炸案。

  L最初的感受是:憤怒——政府不由分說就將自己放到了這樣一個奇怪的任務中,還不允許自己與家人通話;詫異——每次都面對陌生女友的親切問候、一再重複的事件,然後在匆匆的8分鐘後又一次被炸回到現實;擔心——每次只有8分鐘的時間,他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裡如何實現任務?

  但隨後,軍人出身的L迅速調整了自己的狀態,以敏銳的判斷力、果斷的執行力去完成這一“不可能的任務”。他是那樣的冷靜——迅速判斷誰是可能的爆炸者(儘管有一兩次失誤),如何在8分鐘的時限內利用一切資源;他是那麼的細心——經歷過失敗後馬上調整探索方向,並且思考每一個可能被忽視的細節;他還變得越來越柔情——撫摸著女友的長髮,輕聲告訴她自己心中的愛意和歉意。最後,當L得知,無論他怎樣努力都挽救不了車上旅客的性命,他在萬般痛苦中力爭了最後的一次8分鐘旅行:在熟悉的車廂裡,他不僅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將罪犯繩之以法,而且實現了自己的心願——盡全力使全車的旅客“開心地大笑了一次”,讓自己心愛的女孩“沉醉在自己的臂膀中”,車廂裡瀰漫著溫馨、愉悅的氣氛……當L淡定、從容地去面對死亡時,奇蹟發生了:8分鐘後一再發生的爆炸沒有出現,他和車上的所有旅客得以救贖!!

  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科技神話!我的心被深深地觸動,我的頭腦有了一些全新的感悟——這是否就是“吸引力法則”的力量?當你的內心深處非常堅定地秉持一種信念,你全身所有的資源都會被激發起來,你會排除萬難去實現它,最終“老天爺”、“宇宙能量”都會助你一臂之力的。

  L最可貴之處在於:一開始,儘管有那麼多的不惑和不滿,他還是努力去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而且在過程中迅速地調整心態——以冷靜、自信、果斷的他圓滿完成了任務。但L更加難得的是:他不是機器人,面對著那麼多鮮活的生命一次次走死亡,他心痛、憐惜,想盡一切力量去挽救大家。當一次次努力都未成功時,他最後的心願時:讓大家帶著微笑、感受著人間愛意離開人世。這對於現實中的我而言更有借鑑意義:如何在突發情境下迅速調整心態?如何在有限的資源下實現最大的可能性?如何兼顧任務目標和人性目標?如何實現自己和他人的深層渴望,一起從容、默契地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電影散場之際,我除了感慨美國電影中持續對於未來科技的探索、美好人性的弘揚,聯想到最近要上映的幾部國產影片——《白蛇傳奇》、《壁畫》,總是糾纏於古老的神鬼傳說中……對於有了錢卻沒什麼創意的中國電影,我的心中不禁黯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