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電影觀後感(精選20篇)

鐵人電影觀後感(精選2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鐵人電影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

  單位組織觀看《鐵人》,影院裡多數都是這種情況,不少人在影片開始後才來,遮擋熒幕,影片還未結束就走,心靜不得。不是自己想看的,自不知珍惜。亂哄哄地看完了這部片子。

  這部片子尹力還是用心了,吳剛為自己打100分還是有付出有底氣的。東北惡劣的氣候,梆硬的土地上,來了一幫鑽井挖石油的漢子。那個年代國家幾乎談不上經濟,簡陋的落伍的機械,從搬運到安裝,很多程式都需要肩抬手推。在今天看來沒有人能幹的活,沒有人能忍受的勞累,沒有人能堅持的極限,他們熱火朝天、蒸蒸騰騰地幹成了。時時處處都有悲壯的擊打,他們真的是把命給了國家,心無雜糅把自己的所有拿出來。胸腔中充滿對國家的熱愛、對工作的激情,有十份力能使出十二分,時刻處在繃緊、欲斷的邊緣,但對國家、對事業的愛又一再地將這種邊緣推遠,將內在的能量汩汩爆發。

  鐵人沒有處理成高大全、滿口大話、套話的形象,粗鄙化可信化,渾不吝化可愛化。他梗著脖子說:“我罵行,你罵就不行。”他責任一肩擔嘻笑說:“你說是你乾的,別人不信;我說是我乾的誰都信。”他就是那麼個生猛的罵咧咧的真實漢子,透過罵表達他的親熱,傳遞他的熱量。喊號子時候罵,在大會上發言罵,真情洋溢的狠狠罵,他不是念領導的文,不是傳達領導的意思,這就是他的粑粑地瓜話,沒有摻一點雜的肝腑話。真真切切、坦坦實實,把內心的火燃燒起來,把大家內心的心燃燒起來,連成一片,有這片火就能驅走季節的嚴冬、國家的嚴冬。人不能貧血,國不能貧油,就這麼淺顯的國家需要,就這麼淺顯的人民給予。那麼個破嗓子那麼個破話,卻比所有修飾過的美麗的話更有震撼更有力量,象他們親手打下的噴薄的油田。追隨在這樣人的身邊,你會超越自己,感覺自己無比的有氣節有骨氣,頂天立地,無堅不摧。就象那個時候的中國,儘管啥都沒有,但有一顆紅亮的心。這心就能帶來一切,改變一切,建設一切。

  零下三十多度,砸壞了的腿,跳進泥漿中充當人體攪拌機。在國家這個大機器中,他們是心甘情願的螺絲釘,哪怕在旋轉的過程中粉了自己的身碎了自己的骨,只要能成就國家的運轉,他們心裡也是樂呵呵。真的,他們什麼都不要,什麼都不向國家求索,他們心裡面有紮實實的愛,是大愛推動他們這樣做,不需要招呼,不需要回報。

  這麼些年,他們的可敬可愛,被鋪天蓋地的宣傳學習弄得越來越假,越來越堂皇,被組織觀看群體行動弄得越來越反感,越來越牴觸,遮蓋了他們其實的很本真、很純粹。他們並不願意到臺上來讓你看,他們並不願意逼著你怎樣怎樣,他們就是那樣普普通通、簡簡單單,來源於實在,創造著實在。他們的創造力感染了身邊的人,一時幅射不到我們這裡,組織的強拉硬拽讓自然的心意行為變了形。

  冰梭梭老麼長的天,破棉爛襖的寒冷不可怕;全國性的饑荒,一天五兩飯吃不上的飢餓,還要乾重體力活。一天行,老這麼幹,劉文瑞吃不消,實在可以理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有鐵人的精神和承受力,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在嚴寒的豁口處坐著睡,火車上逃跑的劉文瑞很窩囊、自慚地大哭著,那個年代似乎不允許有個人情況有特殊情況,沒有勞保意識,他們在一片的紅亮下暗淡地羞愧地悲情地活著。這個時候的鐵人也哭,哭隊伍裡少了一份知識,哭沒有能力讓徒弟活得好點、身上有力量,他鼻子下有凍上的鼻涕,傻乎乎地讓我哭。

  鐵人一輩兒活得有勁,心裡有堅定不移的目標。

  相形下年輕一輩兒有些茫然,劉思成的鐵人標兵還停留在多幹活上,不分份內份外上。在今天的時代,物質條件已經具備,吃能吃飽,穿能穿暖,似乎沒有理由不使勁幹,即使偶爾地到沙漠一趟,不喝水乾得渾身冒火,過後自有營養補充,無斷線之虞。但,劉思成的這種單純幹,已經不適應新時代的要求,自己的不被自己理解,不被同事接受,他成了一個心理病患者。他需要解開自己的迷茫,需要給自己給同行樹立一個新的目標,建設新時代的火熱核心。

  這火熱核心,可以是勘探學的探索,可以是技術創新,可以是油質濾析,可以用頭腦進行新的石油會戰,可以將小青年多餘的能量集中到事業中去。老一輩人靠蠻力,靠激情,新一輩人要靠頭腦、靠知識,靠領先於別人的意識和視野。鐵人精神,絕不是靠一次沙漠救人來簡單傳承的。畢竟沙漠救人是偶然化的,工作程序是時時化的。在工作中如何體現鐵人教育,鐵人精神,不是靠一面鐵人遺物牆就可以說明的。

  彩色的片段,尹力導演得無神無力。

  還是要從心裡面,從工作中來,鐵人很可愛,別糟蹋了,別形式化。別要求學,請理解就可以了。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2

  電影《鐵人》中有這樣一個片段:誓師大會,各個井隊拉歌,零五隊吼出了一曲豪邁秦腔。雖然我沒有聽出表演者在上面唱的是什麼,但是就他那字正腔圓的唱腔,高亢渾厚的曲調卻深深的打動了我。在那樣一個時代,大雪飄飛的環境下,人們完全靠一腔熱誠與大自然頑強抗爭,是什麼才能調動他們的滿腔激情。只有秦腔。吼出了那西北漢子的錚錚鐵骨,唱出了那中華兒女的赤誠之心。

  記得小時候語文課大家都想聽聽真人版演繹秦腔,語文老師說等天氣好時到高坡上唱給我們聽。那時不明白為什麼一定要到高坡上才能唱秦腔。後來真正聽過了才知道那不用假聲的高八度,幾近吼出來的高音。只有在廣闊的地方才有震撼的視聽效果。很多南方人不明白那扯著嗓子吼既不優美也不悅耳,有什麼好聽?因為他們不懂西北人的高昂與激揚。沒有手舞大刀的英勇殺敵,沒有槍林彈雨的前赴後繼,沒有隻身奮戰的慷慨就義就不懂得那平地的一聲吼,那響徹高原的信天游才是西北人的真性情。西北漢子的熱血柔腸。

  從《南京南京》到《鐵人》不同的題材,不同的時代,但是始終不變的是中華民族的視死如歸,頑強拼搏,存民族大義,與中華民族生死同亡,呼吸與共的民族責任心,榮譽感。永不變的民族魂。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3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隨著豪邁的幹工號子此起彼伏,一群石油工人們正在用自己的身軀當吊車,一步步將開探裝置運上井臺。這就是發生在一九六一年松嫩平原上動人的一幕。用現代人的辦事方法來看,這純粹是低階的原始體力勞動,要放在現在,幾臺大型起吊車分分鐘就可以搞定。但就是在那樣物質資源極度貧乏,人們連基本溫飽都沒有完全解決的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們偉大的石油工人用自己的血汗鑄就起了一座座井臺,讓中國徹底擺脫了不產石油的貧窮帽子。也許還會有人說,你說的那些都是那個時代技術落後的情況下不得已的行為,我們現在機械化,現代化水平那麼高,完全沒有必要在看這些,學習他們的做法。是啊,也許,我們應該摒棄落後的生產方式,坐享現在新技術的便利與迅捷。但是老一輩的無產階級先烈留給我們的到底是什麼?我們有沒有認真考慮過!是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頑強精神。

  是的,時代不同了,但是革命的精神我們永遠不能忘懷。鐵人的精神就像是國旗上的鮮紅血漬永遠迎風飄揚。在不同時代被賦予新的內容,永遠擁有新的意義,與時共進。

  遠處彷彿又響起了那雄渾的吶喊:“石油漢子,幹勁大呀,老天搗蛋,咱不怕呀……”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4

  這天單位組織觀看了《鐵人》,真是一部感人的電影!我感動,我流淚,影片拍得真實親切,也許更多的是離我太近。

  影片把那個火熱的年代拉近到我眼前,我看到人拉肩扛運鑽機,破冰取水保開鑽、縱身跳入泥漿池...這些震撼人心的場面,為之起敬,為之動容!心潮禁不住隨著每一個動人的畫面一齊澎湃!

  我是一名石油子女,小時候就熟知鐵人王進喜,憑著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的幹勁,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鐵人一向是我學習的榜樣,象一座豐碑,屹立在我的心中。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個年代,似乎所有的父輩們都象鐵人一樣,吃苦受累,默默奉獻與犧牲...我的父親曾冒著生命危險為搶救起火的油井而身受重傷,鐵人精神伴我成長、成熟,我為自己是一名石油人而驕傲和自豪!

  之後工作時在井隊上實習了一年,與鑽井工人一齊工作生活,親身體驗到鐵人的艱苦生活,感受到鐵人無私的奉獻精神!鐵人的崇高精神一向激勵著我。

  重溫鐵人精神,再一次激盪內心深處的堅強力量。

  我想作為新一代的石油人,我們會繼續傳承鐵人精神,以我們的方式愛我們的崗位、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祖國。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5

  一部歌頌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艱苦奮鬥的電影《鐵人》,將在近期在全國上映。該片以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感染力在審查過程中獲得了普遍好評,被中宣部列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獻禮影片。我公司已經為全體職工購買電影票,做好該影片的觀看工作。

  為充分發揮影片《鐵人》對廣大職工的宣傳教育作用,處工會要求各級工會組織要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組織職工觀看電影《鐵人》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弘揚“鐵人精神”,努力增強廣大職工戰勝眼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

  大力宣傳“鐵人精神”,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擴大社會影響。透過組織觀看影片,引導職工把學“鐵人”與學身邊的勞模結合起來,把發揚工人階級敢於爭先的品質與建立工人先鋒號活動結合起來,把傳承老一代勞模艱苦奮鬥的精神與開展“同舟共濟保增長,建功立業促發展”活動結合起來,自覺地把自身命運與企業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進一步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和衷共濟、共克時艱,在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更好更快發展中貢獻智慧和力量。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6

  一個人,一座城市。很少有一個人的名字能夠與一座城市息息相關。與大慶息息相關的人的名字就是曾震驚中華大地的王進喜,大家慣稱他為鐵人。而今天,陽光明媚,我們步行去鐵人紀念館。來到鐵人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五個金黃的大字:“鐵人紀念館”。共有47個臺階,表示鐵人47年的艱苦奮鬥。進入展廳,講解員講述了鐵人王進喜的艱苦生活,因家貧,6歲時用棍子拉著雙目失明的父親沿街乞討,8歲時給有錢人家放羊。,鐵人1923年出生於甘肅玉門亦金村。

  1938年他進玉門石油公司當徒工、幹活時被砸傷了腿,被廠主趕出大門,,他作為一個幹雜活的窮工人,多少年裡連鋪蓋卷也沒混上,蓋的是破羊皮,鋪的是稻草。但他說為中國一定要把貧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裡去。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他還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有一天突然發生井噴,寒冬臘月為了壓制井噴他毫不猶豫地跳進水泥漿中充當攪拌機。鐵人的英雄事蹟太多了。透過參觀學習,我要向鐵人學習。學習他頑強不屈勇於創新的精神,學習他艱苦奮鬥的光榮傳統。我將來也像鐵人那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7

  隨著一段塵封的記憶開啟,彷彿又回到了半個世紀前。火車載著王進喜和他的1205鑽井隊,從甘肅玉門油田到了大慶。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和剛毅的意志,開鑽出大慶第一口油田。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他們經受三自然災害的考驗,寧肯少活二十年,拼死拼活也要拿下大慶油田的英雄氣概,在今天,也絕不遜色。

  父親看完電影,一種“大慶情結”,溢於言表,說不出的激動,我能看出,石油工人,工地,等,那些難忘的場景,讓他的記憶復活,讓他生活的那個年代復燃。對於我們80後一代,是無論如何也體會不到的。黑白影像的效果,歷史滄桑感和生活場景的實感非常鮮活,

  作為王進喜徒弟的劉文端,因耐不住工地的艱苦而臨陣逃脫,鐵人沒有責備,而是一邊數落他不爭氣,一邊把饅頭和米袋子扔給他,那種愛之切責之深的感情,難能可貴。

  鐵人是一個時代的符號,鐵人的精神永不過時,尤其是今天,面臨金融風暴的席捲,地震災區重建工作的緊要之時,缺乏的正是一種精神的鼓舞,沒有了人拉肩扛,飢寒交迫,但是,社會進步和物質誘惑,無不侵擾著人們的思想。王進喜的那種,井塌了它一塊塌下去,我宰了閻王爺再揹著井架爬回來,有誰能做到呢?80後,90後,一代代新生的青年人,應該以怎樣的行動,獻出自己的力量呢?用於擔當,不怕吃苦,獻出青春的力量和熱情!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8

  前面是白皚皚的荒原,腳下是一望無邊的黑土地。在鮮無人煙的北大荒上,我們的石油勘探先輩們用他們的血肉之軀將一座座井架樹立了起來,同時也為他們忘我的拼搏精神矗立起了一座時代的豐碑。

  影片中王進喜帶領石油工人們,勇敢應對各種艱難險阻:打井缺水,他帶著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水泡子裡砸冰取水;沒有吊車,他們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井噴了,水泥沉澱散不開,他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體攪拌機”。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一幕幕催人淚下的場景。將石油工人鐵打的頑強精神淋漓盡致的刻畫了出來。無不讓人在觀看中感到一股暖流自腳到頭不斷湧來。

  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在人們對物慾的追求達到極致的現在,還有什麼是我們所信仰的,還有什麼能觸動我們那根早已麻木的神經,還有什麼能喚起我們所剩無幾的愛國情懷。很久很久我沒有找到答案。一直的彷徨和迷茫。但是當我看到鐵人義無反顧的跳入寒冬臘月的冰冷水泥池中時,我知道這就是我要的答案。也就是在這一刻,我被他那種為了讓新中國摘到“貧血”的帽子而時刻準備犧牲自己的無私奉獻精神所觸動。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所缺少的,這就是我們在心底深深呼喚的。謝謝電影《鐵人》。它在我們心靈的荒漠中掘出了水源,讓生命的綠洲重新在那裡湧現。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9

  “鐵人”頭銜的創始人王進喜,在我們心中留下了無數鐵人的身影,因為他的精神和品質,影響了建國初期的那一代人,影響了奮發圖強的一代,影響了改革開放的一代。

  今日,我們有發達的社會,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優越的工作環境,可是,我們的氣質和精神卻總是少了鐵人,少了鐵人的堅韌和不屈,少了鐵人的開拓進取。

  鐵人精神就是信念,更是勇氣!我會振作精神,迎接挑戰,實現心願。俗話說得好,人活著要有點精神,而鐵人精神正是對無悔人生的詮釋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如果我們因為一點小挫折就輕聲放棄,自暴自棄,那我們就是失敗的人了!應對生活的苦難,沒有一個人能堅持失敗!人們經常說:“沒有經歷過人生的磨難,就必須是不夠天真。”唯有經過不斷的磨練,我們才會更加堅強,才會真正體會到生活帶給我們的豐富內涵。所以,讓我們銘記自我的職責,銘記自我所肩負的使命,在應對困難時,像鐵人一樣,決不畏縮不前,決不畏縮不前,敢於直面生活的苦難。使我們更加堅強,使我們不再軟弱,不再在任何困難面前“心軟”。

  永遠的鐵人榜樣,永遠的標杆,是我們應對磨難時的精神支柱,讓我們銘記鐵人,時時刻刻學習鐵人精神,向鐵人致敬!

  在工作中,我們要學習發揚鐵人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精神,把業務做好、做好,嚴格按照要求和執行標準,腳踏實地,紮紮實實地幹好本職工作,秉承鐵人精神,在工作崗位上貢獻自我的一份力量。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0

  週四下午,我們觀看了《鐵人王進喜》記錄片,這部紀錄片再現了鐵人王進喜工作的片段,介紹了他如何從一個討飯娃成長為新中國石油工人的楷模。

  王進喜同志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做事卻不蠻幹,而是巧幹、實幹,他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把一個在玉門油田有名的“豆腐隊”帶成油田第一名。看到國家因為缺少石油,公共汽車上還揹著煤氣包,他憂心忡忡,要求去大慶參加大會戰,要求多打油井,多采石油,摘掉中國貧油的面貌。想想鐵人當時工作的環境,在西北時黃沙滿天,在東北時冰天雪地,即使環境再艱苦也阻擋不了他報效祖國的決心。在大慶打油井時由於缺水,他帶領同志們砸冰取水;當裝置由於缺少運輸工具無法及時運到目的地時,他心急如焚,不等不靠,帶領同志們肩扛手抬,硬是把那些“鐵疙瘩”提前運到了工地。當發生井噴時,由於水泥攪拌不均勻,井噴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他不顧受傷的腳第一個跳入井噴的漩渦中,用自已的身體當“攪拌機”;在自然災害最嚴重的時期,他們連飯也吃不飽,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停下手中的工作,而是自力更生,開荒種糧;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心裡想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石油的開發與生產。

  鐵人雖沒有豪言壯舉,但是他對祖國的熱愛,對事業的執著、不畏艱難困苦,永於創新的精神卻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對於我們這些生在新社會,長在紅旗下的當代青年,這部記錄片不僅陶冶了我們的情操。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1

  北方有座小城叫大慶,大慶有種精神,叫鐵人精神。暑假的一天,媽媽帶我來到了大慶市鐵人紀念館參觀學習,這裡傳承的不僅僅是鐵人精神,更是每一位勞動者的靈魂。

  身穿皮襖,手握剎把,目光剛毅,巍然挺立。一走進紀念館廣場,這幅王進喜的鐵漢寫真赫然出現在我們面前。

  拾階而上47個臺階,代表著穿越了鐵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歷程。一瞬間,“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一句句鏗鏘的誓言,跨過時空,在我的耳畔迴響。

  我迫不及待的走進紀念館,迎面是一組國內最大的鑄銅雕像《石油魂》,它氣勢磅礴,雄赳赳氣昂昂地邁著腳步,走向新生活!

  進入展廳內,透過解說員姐姐的講解,和文史資料、圖片影片記錄、場景再現等豐富的感官體驗,我感受鐵人爺爺當年工作的情景,感受到他那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感受到他為了祖國的石油事業、祖國的發展強大無私奉獻的英雄氣概。鐵人爺爺火熱的激情和蓬勃的幹勁兒一點點在我胸臆中蔓延開來;一個個復原場景,一句句傳世名言,爺爺無私的奉獻和忘我的拼搏洗滌著我的心靈。此刻才真正的感悟到什麼是苦?什麼是累?什麼才是難……

  走過一個個展館,也穿越了半個世紀的時代變遷,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和後備力量,我要努力學習,長大後為祖國建設、社會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2

  大慶這個地方,開採石油是一大風景。在早年開發打井時傑出的王進喜,更是引人注目,於是我們去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一進館門,一幅大型石雕像映入眼簾,這是一支以王進喜為首的打井隊伍,在兩旁的牆上,寫著醒目的大字:有條件的要上,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上。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著,我們進入到館內,講解員為我們介紹王進喜的童年生活,王進喜小時侯生活十分艱苦,連草鞋都是破爛不堪,被選中做國家的第一批石油工人以後,他帶領這支隊伍在北大荒地區打井,分別打出了松潘一井、松潘二井、松潘三井。

  而後,我們又參觀了王進喜住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簡陋,看起來像一場大雪就能壓垮似的。他們的棉襖,也都是補了好幾回了。

  北大荒常常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王進喜在打松潘三井時,突然發生井噴,如不及時搶救,定會井毀人亡。王進喜果斷決定向井裡倒水泥,可水泥一倒下去就沉了底,無法壓住井噴,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王進喜跳下井,用身體攪拌泥漿,終於壓住了井噴。

  有一次,王進喜到北京去開會,突然胃疼痛難忍,周總理把他送到解放軍301醫院治療,結果王進喜被確診為胃癌晚期。王進喜說:“你們大膽地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幹他20年,治不好,也總結點經驗。”此時王進喜渾然不知,癌細胞正在擴散,醫生正在為治不好他的病而落淚。

  1970年10月15日,王進喜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將世代永存!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3

  緊張的石油檢驗培訓終於迎來難得的休息日,更讓人興奮的是老師要帶領大家去大慶參觀鐵人紀念館,早就聽說:在大慶,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苦難也不怕。鐵人不就是大慶工人的凱模嗎?一種崇拜感由然而生,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坐著飛快的客車抵達目的地。

  一下客車,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造型別致、氣勢雄偉的雕像,那正是投身工作廢寢忘食、遇到困難永不退縮的鐵人王進喜。他的後面是那象徵著王進喜47歲的47個臺階,我走過去,一步、兩步、三步……我終於尋找到了鐵人精神的歷史淵源,沿著四十七級臺階,懷著崇敬之情走進了紀念館。

  在鐵人的手記前,看著鐵人工整的字跡,讓我想到在那種物質極其匱乏的條件下,鐵人還能時刻不忘記學習,這種精神讓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再向裡走,我看到了一輛摩托車,那是王進喜生前一直陪伴他立下汗馬功勞的摩托車,據講解員說:那時王進喜的住處離工作的地方很遠,每天都要走二十多里路就是靠這輛摩托車在工地奔波,每天起的早,睡的很晚,永不知疲倦。我摸了摸它,此刻我的感觸還在蔓延,已不能用言語表達……

  透過這次的參觀讓我體會到了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踩著歷史的足跡,前人的肩膀,工作生活在現代化的工作環境中,是這些前輩為我們創造了這一切,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4

  鐵人,如鋼鐵般的人,擁有了鐵人的精神,就可以實現任何一件事。《鐵人》這部影片,講述了第一代石油人的故事,以及他們尋找油田的艱苦生活。

  那時,中國處於落後的狀態,外國人恥笑我們沒有石油。第一代石油人出發了,他們來到大慶,尋找油田。為了尋找油田,為了國家的復興,為了新中國的自立自強,他們奮力尋找。嚴寒的冬季,大雪紛紛飄落,不禁讓人直哆嗦,雪下,第一批石油人還在為尋找油田忙碌著。

  由於氣溫急劇下降,水泥結塊。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一個個縱身跳入泥漿中,用自己的身子來攪拌,向前、向前、再向前……因為,他們有一顆鐵一般堅強的心,有一個信念——寧可少活20年,也要為國家找到油田。

  然而,他們白天高強度的工作,晚上的睡覺卻是簡簡單單。搭個帳篷,背靠背,打幾個盹兒,就解決了。

  現在想想,如此疲憊的工作,誰會去呢?如此清苦的生活,又有誰能忍受呢?如今,即使是幹這種工作,也輕鬆多了!飛機把工人送到目的地,卡車把機器裝置運過去,機械化的生產,人力勞動解放了!

  然而,雖然生活是富裕了,但鐵人般的精神卻沒有了;雖然現代化的機械技術提高了,但人卻越來越懶了,失去了鐵人的意志。就拿我們學生來說,有一些同學,學習上一碰到難題,馬上上網查資料,翻看參考答案,根本不願意多想一想,多動動腦筋。雖然這件事很小,卻經常發生,也反映出了我們同學中某些人的怕苦怕累。因此,我們更應該從小學鐵人,學習鐵人如鋼鐵般堅強的意志和精神。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5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是國家的未來,在一年一度的五四之際,我觀看了電影《鐵人王進喜》讓我受益頗深。鐵人精神,是永遠值得我們繼承與發揚的。

  影片講述的是一位美國記者在大慶的所見所聞。影片生動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一代中國石油工人對祖國、對人民、對事業、對家庭的強烈職責感和使命感,再現了會戰年代可歌可泣的艱難歲月以及大慶五十多年的變遷與輝煌。藝術地展現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影片過後,鐵人在表彰大會上的發言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個人貧血家庭就貧困,國家貧血國家就貧困,為了不讓個人、家庭、國家貧困,我們就要咬緊牙關,挺起脊樑,我們就得付出鮮血,僅有不斷堅持,我們才能擺脫貧困。在困難面前,能吃苦,應對困難,不放棄。在艱難的環境中努力工作,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正是憑藉這樣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正是王進喜同志和他的鐵人精神,為中國工人階級樹立了一面旗幟,引導和激勵著千千萬萬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們,為新中國的發展和振興而奮勇拼搏、無私奉獻。王進喜是我們的偶像,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鐵人精神更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結晶。

  我覺得無論什麼時候,無論什麼年代,鐵人精神是永遠可是時的勞動人民的結晶;是永遠不變的激勵我們向上的精神糧食。應對困難與坎坷時,不氣餒,不放棄,想鐵人一樣迎難而上,勇敢地直視生活的磨難。作為新時代的我們要始終以鐵人精神為驕傲,以鐵人精神激勵自我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為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我的一份力。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6

  清明節前夕,學校為了紀念鐵人王進喜,組織我們參觀了鐵人紀念館。

  一進鐵人紀念館館門,一幅大型石雕映入眼簾,這是一支以鐵人王進喜為首的打井隊伍。在兩旁的牆上,寫著醒目的大字: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接著,我們進到館內,講解員為我們介紹鐵人王進喜的生平事蹟。

  然後,我們又參觀了館內王進喜的房子,那房子十分簡陋,可見當時的條件是多麼的艱苦,他的被子已經縫了好幾次了。那時的冬天很冷,每天穿著厚棉衣,戴著厚棉帽。

  鐵人在打松基三井時,突然發生井噴,鐵人果斷地向井裡倒水泥,可水泥一倒裡就沉了底,無法壓住井噴,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鐵人縱身跳入坑裡,用身體攪拌泥漿,在鐵人的帶動下,許多工友也都跳入水泥坑裡,終於壓住了井噴。他們就是靠著革命加拼命的精神,才換來了今天的石油工業。

  有一次,鐵人到北京開會,突然胃疼難忍,周總理把他送到解放軍301醫院,結果診斷為肝癌晚期。鐵人堅強地說:“你們大膽治,治好了,我回去再幹20年,治不好,也總結點經驗。醫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

  1970年10月15日,鐵人離開了我們,但他的名字、他的精神,將世代永存,永遠激勵著我們奮勇前進!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7

  公司4月份組織廣大員工觀看了《鐵人》這部影片。大家看完之後很受教育,感觸頗多。這種觀影活動非常有意義,不僅增強了員工的責任心、工作態度,更提高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現在回想起這部影片還是印象深刻。

  電影用彩色描寫了新一代鐵人標兵的思想歷程和行動,用黑白色調描述了鐵人王進喜在大慶的事蹟,人物刻畫生動感人。60年代的生活再一次展現在眼前,那個時代,工作環境堅持,物質貧乏,可是我覺得他們的精神世界比起現在來要豐富,充實得多,他們有信念,有追求。而我們這一代,雖然物質生活好了,但是我們缺少一種信念,一種信仰,總覺得生活裡缺點什麼。呵~我甚至在想,我怎麼沒有生活在那個年代啊。那樣的生活,有理想,有追求,沒有那麼多的誘惑和干擾,生活是純粹,簡單的。不像現在,各種各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充斥社會,選擇多了,好像人的心靈那種寧靜反而越來越難得到。

  我覺得鐵人在誓師大會上的那一番講話,非常地感人。不知道真實的情況如何,估計是編劇編出來的吧。不過我覺得寫得很好。把作為一名中國人那種真摯樸素的愛國情感,表現了出來;把一個共產黨員,敢於吃苦,勇於吃苦的精神境界表現了出來。讓人很受教育。在21世紀的今天,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在世界各國緊密交流的今天,金錢最大化,物質最大化,變成了我們的追求,太多的人忘卻了國家,忘卻了民族,眼裡面只有自己,只有個人。共產黨員,數量在增長,可是質量卻沒有成正比。在這種時刻,真的應該反思了。

  現代年輕學文化,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覺得更迫切的,應該是為他們找到一種精神的追求。以鐵人為榜樣,發揚鐵人的艱苦創業和無私奉獻精神。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8

  今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馬上和媽媽、姥姥就去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天空燦爛的陽光撫摸著我們的臉。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正中間是鐵人紀念館,旁邊是綠油油草地和前頭一面一個的雕像,鐵人紀念館旁邊各有二座雕像。說了半天,還沒說鐵人是誰呢!告訴你吧,就是王進喜爺爺。鐵人紀念館的外面臺階也很有學問的,一共是47個灰顏色的臺階,王爺爺也活到了47歲,怎麼樣,有意思吧!在鐵人紀念館裡進去一眼就看見了,王爺爺領著一幫戰士們向前去。向左轉,就進入了一個展區。我看見了這樣一個牌子,上面寫道:王進喜6歲拉著盲人父親去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在油礦當童工。王進喜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當我看完這張牌子後,我不禁聯想到了現在這美好的生活環境,就在這種環境下,卻沒有一個能像王爺爺這樣的人。我想:我長大了爭取也做王爺爺那樣的人才,為祖國做貢獻。他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經常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歲。

  鐵人精神享譽中外,歷史彌新,影響同愈深遠。鐵人的形象不僅銘刻在人們的腦海裡,還有留在文學、攝影、美術、郵票、展覽和影視作品的記憶中,持續深入形式各異的宣傳。鐵人精神綻放著光芒,她已成為建設企業文化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的思想瑰寶。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19

  這天早晨,我迫不急待地吃完早餐,立刻和媽媽、姥姥就去了鐵人紀念館參觀,天空燦爛的陽光撫摸著我們的臉。

  進入鐵人紀念館的大門,映入眼簾的正中間是鐵人紀念館,旁邊是綠油油草地和前頭一面一個的雕像,鐵人紀念館旁邊各有二座雕像。說了半天,還沒說鐵人是誰呢!告訴你吧,就是王進喜爺爺。鐵人紀念館的外面臺階也很有學問的,一共是47個灰顏色的臺階,王爺爺也活到了47歲,怎樣樣,有意思吧!在鐵人紀念館裡進去一眼就看見了,王爺爺領著一幫戰士們向前去。向左轉,就進入了一個展區。我看見了這樣一個牌子,上方寫道:王進喜6歲拉著盲人父親去討飯,9歲同父親出勞役,10歲給地主放牛,15歲在油礦當童工。王進喜就是在這艱苦的環境下生存的。當我看完這張牌子後,我不禁聯想到了此刻這完美的生活環境,就在這種環境下,卻沒有一個能像王爺爺這樣的人。我想:我長大了爭取也做王爺爺那樣的人才,為祖國做貢獻。他出生在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1923年10月8日出生的。他經常說:“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這句話給我的印象最深。1970年11月15日病逝,18日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正堂一室,那一年他才47歲。

  鐵人精神享譽中外,歷史彌新,影響同愈深遠。鐵人的形象不僅僅銘刻在人們的腦海裡,還有留在文學、攝影、美術、郵票、展覽和影視作品的記憶中,持續深入形式各異的宣傳。鐵人精神綻放著光芒,她已成為建設企業文化的靈魂,成為中華民族的思想瑰寶。

  鐵人電影觀後感 篇20

  我很小的時候,就對石油工人王進喜的事蹟有所耳聞。在我的心目中,鐵人王進喜是個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與楷模。懷著崇敬的心情觀看影片《鐵人》後,我對“鐵人”王進喜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影片中上個世紀60年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環境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展開的“大會戰”。舊時的火車站,高聳入雲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頭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歷史透過銀幕在我們眼前再現。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樑當吊車。關鍵時刻,他能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裡充當“人肉攪拌機”。看到這裡,我被這種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是啊生活中,生產中就需要這種精神,幸福是要靠勤勞的雙手去拼搏創造的。

  影片中還重點刻畫了另一位楷模,他就是劉思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後代,在物慾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幹著每日重複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暗示我們鐵人精神並未泯滅,他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上世紀60年代,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石油工人們,他們的理想和目標就是振興國家的石油事業,為此可以不惜犧牲個人生命。看完影片,回過頭來看我們,在經濟危機時刻,在企業舉步艱難之際,這種鐵人精神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讓我們大家向鐵人王進喜學習,拿出鐵人的幹勁,拿出鐵人的堅韌不屈、艱苦奮鬥、不肯服輸、忘我拼搏、無私奉獻的精神,與企業同舟共濟、共克時堅,讓“鐵人”精神永放光輝,讓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更快發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