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孔子》的觀後感
影片《孔子》的觀後感
今晚去看了《孔子》,感覺和以前看的電影的感覺有點不一樣。也許是被表演所打動?也許是被髮哥所詮釋的孔子內裡的那種精神所觸動?不知道!但是我想說,《孔子》雖說有些商業色彩,但是片子還是一部非常好的劃時代的片子。
片子裡所闡述和詮釋的是一種很中國的哲學思想、價值觀念,這和以前那些用中國皮、外國心的香蕉影片相比,是更加讓人感到親切的。包括季氏對孔子的排擠、衛公對南子的言聽計從、魯國大難臨頭對孔子勢力的懷念、齊國君臣面對魯國虛假部隊到來而不得已的唱雙簧,都把中國人的人性弱點和價值缺失表現的淋漓盡致!尤其是貫穿前半部的三桓勾結,把中國官場勾結與利用、信任和背叛的精髓表現的極其到位而又毫不突出!相比於今年看的《2012》《十月圍城》《阿凡達》那些用西方價值詮釋故事的影片,《孔子》的很中國至少很對我的胃口。因為不管這些價值觀和思想好或不好,這些都是我們中國人幾千年的精神家園!中國自古儒道不分家,兩者是相對對立而又辯證統一的。孔子和老子的對話,不僅效果做的好,話題也選的好!對於中國人來說,用什麼樣的價值觀來處理人生中遇到的種種問題,是大多數人一輩子去苦思冥想的事情。孔子和老子各自所闡述的立場,正代表了中國人自古以來對於物質和人際世界的種種困惑和應對的態度。于丹教授說過:“沒箇中國人的社會理想都是儒家的,人生理想都是道家的。”此語正好可以作為這段對話的註解。
我看了點影評,有的說本片對情節把握恰到好處,有的人說前重後輕、後半段沒有重點。其實我以為,要想用那一百多分鐘去詮釋先賢孔子充滿挫折波瀾和苦難的一生是比較愚蠢的!孔子生時正逢中國歷史上持續最長時間戰亂的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動盪、時局混亂,各種故事可以說自然是光怪陸離的,你想一一把握沒有那個時間、也沒有那個必要,表現了也只會讓觀眾產生疲勞感,反而找不到重點了。顏回之死可以說是本片最大的悲劇,被孔子稱為第一賢人的顏回最後在冰水中凍死。這個藝術加工雖然於歷史不合,但是藝術加工的正是恰到好處;為保衛在那個時代極其珍貴的書籍,顏回不顧冰冷的河水搶救書籍,他的'死在悲壯中透出了一種唯美——一種精神的豐碑建立起來了!假設:孔子晚年編寫《春秋》,看到那些被顏回搶救回來的寶貴書籍,又怎能不百感叢生?!影片固然有一些瑕疵和不足,有的問題還是非常嚴重的!如將孔子兒子的名字孔鯉——拼寫成了孔鋰,這個錯誤之低階簡直讓人啼笑皆非!但這個是後期製作人員、包括導演的疏忽,不能就因此而否定這個一部片子!
最後的孔子死去的安詳而又從容,如同童話中的一個仙人,代表了一種中國最古老而又最高的人生境界。那種唯美而又玄妙的境界,恐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了!
最後一句話:為了中國這位大聖賢有更多的人能瞭解一點他的故事,請去看看他的故事吧!西方影片的畫面固然漂亮,但對中國人來說——去納魯人的家園遊歷怎麼能比到中國人的精神家園朝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