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生命優秀觀後感
感動生命優秀觀後感
30集電視連續劇《感動生命》正在中央電視臺一套熱播。這部電視劇不但對醫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對全社會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透過醫院這個視窗展現了一個濃縮了當下的社會生活圖景。近乎植物人的傅洪波住進醫院,由韓子航負責手術,但韓子航卻意外聽到姥姥說傅洪波就是自己的父親,也是殺害母親的兇手,韓子航要面臨用自己的手救活仇人的選擇;鞏凡負責的病號陳佳子因父母離異內心極度自卑,鞏凡說服她的父母配合醫生,首先治好了陳佳子的心病……《感動生命》不像一些醫務劇那樣簡單地對應現實生活中的醫患矛盾,而是從社會生活的複雜多樣切進,發現醫患關係背後深層次的人性因素。由住院病人的生理疾病延伸到人們普遍需要自問的一些心理疾病。正像司馬博銘教導他的學生說的那樣:“能夠治好患者心病的醫生才是好醫生”。《感動生命》創新地提出這類“大醫患”的理念,顯示出劇作內涵的新奇與厚重。
《感動生命》最感動觀眾的還在於塑造了以心外科主任司馬博銘為首一個個光彩照人的醫者形象。醫學的專家司馬博銘、韓子航、葉明輝既有高深的醫術,更有崇高的`醫德。在救治病人面前,他們放下個人恩怨,放下親情,盡一切力量挽救一個又一個生命,而不象當今社會流傳的醫生形象:醫生治病是為了生存,開藥是為了回扣。醫生其實是一個很神聖的職業,我作為一個醫生家屬,對此深有:我老公也是一名手術醫生,長期呆在單位上,我除了上班,家中的一切都交給了我,帶孩子、做飯、洗衣、做衛生……這些事對我來說已是家常便飯。幾個月前,我患了宮外孕,肚子疼得要命,叫了輛計程車趕往他們醫院,他得知後慌忙將我交給婦產科主任,手術去了……要知道當時我也是病人,而且也需要家人的關心啊!而我老公,我也相信他不願扔下我去為別人做手術,但他別無選擇,他必須放下思想雜念,全身心投入到救治之中。我親身體會到了病痛的厲害,更體會了作為一個醫生,醫德告知他,他們的職責是挽救生命!不論是甚麼人,只要是病人就要面對。正是由於《感動生命》在表現新一代優秀醫者時不是靠平面地羅列好人好事,而是讓觀眾看到他們身上的那些揹負。他們帶著這些揹負出現在患者眼前時卻是揩乾眼淚,如軍人一般視上手術檯為上戰場,在他們身上閃耀的是崇高的人性之光。《感動生命》的醫生不再是那種在醫患關係中居高臨下的強勢,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弱者,從而生動詮釋了醫患關係中的一個關鍵詞:“理解”。正如院長葉明輝對全院職工講的那樣:“醫患是戰友,面對的同一個敵人是病魔”。他們不單是醫務技術的把握者,更是優秀的心理學家和做人的楷模。他們為醫生這個職業建立了新的形象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