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文獻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信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被中國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簡單的五個字“為人民服務”。
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信仰》是CCTV推出的歷史文獻紀錄片,影片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員信仰馬列主義的原因,紀錄片分三級,只要主義真,壯志換新天,時代先鋒行;從建黨到新中國成立,再中國的建設三個歷史時期。其中提到的優秀共產黨員較多,我印象最深的有三位黨員:彭湃、雷鋒、楊善洲
當年的“富二代”彭湃家是擁有1500多名佃戶的大地主家庭,25歲的他當著一萬農民的面,將一箱子田契鋪約一張張燒燬,按現在的折算他燒燬相當於現在近4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他擯棄了“謀官爵、耀門楣”的思想,他想的是發動農民運動,改造舊社會,宣揚馬克思主義。
雷鋒在平凡的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做到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他把自己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寄給受災人民。他經常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到部隊駐地附近車站,扶老攜幼,迎送旅客。他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楊善洲退休後沒有去享樂,而是在雲南保山種樹22年,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2010年春天,楊善洲把花了20多年心血種植起來的,已價值3億多元的林場無償捐給了國家。
記錄中的這三位優秀黨員,其實他們能做到放棄追求功名利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原因是他們信仰共產主義,舍小家為大家,不愧為黨員中的模範。
我將向他們學習,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嚴格要求自己,不怕苦,不怕累。發揮自己所長,更好的為公司服務;提高學識水平,勇於創新;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提升。
信仰,來自人民群眾的力量——紀錄片《信仰》觀後感
觀看了紀錄片《信仰》的第一集,感觸良多。抽空看完餘下2集後,筆者被其中珍貴的畫面感動了,真實的歷史被一幕幕的再現,不爭的事實再度呈現在我們眼前。
80年代後的筆者,早已久已不聞槍炮聲,血腥味,除了兒時學業上得知的部分關於那個年代的資訊,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那個為信仰敢捨身的年代,我們偉大的黨是如何選擇了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如何堅守這一信仰,如何取得信仰的勝利……這一時代的種種,我們卻知之甚少。
近年來,傳說中國人越發缺乏信仰了。在古代,種種意識讓中國人相信,奉若神明,且懷崇敬之心,尊崇有加。且這些信仰大多鼓勵人們懲惡揚善,信奉因果報應,從而使古代的中國人做人處事總是還有一個底線。但朝代更迭,帝王變幻,信仰隨著在位者的喜好而改變。慢慢的,百姓也不再盲目的信服和跟從了。久而久之,在外邦人士眼中,中國人沒有信仰之說也漸漸興起。
然而當共產主義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我們才發現,其實中國並不缺乏信仰,中國式的信仰讓整個世界都歎為觀止。
當孫中山提出了“三民主義”,提出了客觀歷史下的三大斗爭任務;當毛主席題寫“為人民服務”,又把中國革命真正的意義寫得更實。
信仰,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被中國人民如此信任,只是那簡單的五個字“為人民服務”。當前輩們前赴後繼地去捍衛這句話,為我們的美好生活而捨身忘己時,我們做了些什麼?
現在的我們,有時曾為一己私利放棄原則,也曾在貌似一片祥和的氣氛中渾渾噩噩,喪失了鬥志;或者放鬆了對自己的要求,驕縱了對自己的夢想,不再重視規則,愈發散漫不羈起來。信仰,被我們踩在腳下,夢想,被我們拋在腦後,我們可曾為前輩們經歷過的那個時代而羞愧?
當信仰被矇蔽,人們失去前進的力量,人民的苦痛、生死被輕視,我們還能做什麼?我們真的樂意做一個沒有信仰的人麼?在《信仰》中,有這麼一句話:人類的發展史上,在世界各國的政黨發展史上,中國人對信仰付出的代價之慘烈絕無僅有。中國人在追隨信仰的道路上,創造的奇蹟絕無僅有。
好了不起的“絕無僅有”,好難做到的“絕無僅有”,這麼簡單的四個字,在歷史長河中卻是激盪沸騰的一股浪潮。
恰逢建黨91週年,我們重新說起“信仰”,回顧那個年代中國人民為了信仰付出的努力,用那份信仰帶來的種種,敲醒我們腦海中已經沉睡的雄獅。不要繼續在甜蜜中酣睡,也不要被眼前美好的生活矇蔽,我們能忘記肩頭的重任。請記住,我們依託的是什麼!我們的發展靠什麼!我們前進的動力是什麼!“為人民服務”!讓我們繼續眾志成城,繼續在這和平年代揮灑屬於我們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