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彙總

愛國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彙總

  愛國電影《建國大業》(1)

  《建國大業》,一部反映了現代艱苦卓絕民族鬥爭的歷史鴻篇鉅著,影片以宏大的歷史視野講述了從抗日戰爭到建國前夕的風雲歲月,觀後不禁使我感慨頗多:

  上初中時,就喜歡在課餘的時間裡把自己放到歷史課本中,雖然那血淚斑斑的近代史總會讓我淚流滿面,印在我腦海中的是一次次戰爭、戰敗、議和、割地、賠款。腐朽沒落的體制、昏庸無能的政府、混亂不堪的社會、慵懶墮落的國民,註定了要在百年的時區內國破家亡,生靈塗炭。看多了列強鐵蹄的踐踏,受夠了盜賊欺辱的痛苦,哀我祖輩之奇恥,怒我國人之不爭,直到辛亥革命的一縷曙光衝破多災多難神州大地上的陰霾,又恰逢列強之間狗咬狗般的廝殺,才讓我們逃過了葬身獸口的厄運。不能不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為我們贏得了喘息的機會,否則我們哪來的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拿破崙曾說中國是一頭睡獅,即便果真如此,我們又有什麼可以自喜?自認為彪悍驍勇的大清擁兵百萬卻抵擋不住一群烏合之眾破門入室,洗劫財物。有人說:從晚清到民國,中國始終就是一個富態、柔弱、漂亮的寡婦,誰都可以掠奪她,欺辱她,此話說得恰如其分,可他卻在讓我的心裡流血。九一八到八一三,蔣校長的國民黨擁有70萬的正規軍,卻讓彈丸小國日本得寸進尺,以至門戶洞開幾近亡國,我們不禁要問,中國到底缺失了什麼?時光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還有誰在潛心研究那段令人寸斷肝腸的歷史?剛剛吃了幾頓飽飯的我們,就無限意淫地在歌唱什麼太平盛世,難道我們真的沒有看到窺伺周邊的禽獸?

  沒有能夠親身感受那種如火如荼的激情歲月,可在我懂事時起,就能依稀承受他思想的光輝。上學後,逐漸瞭解了中國的歷史,雖然沒有過透徹的研究,但那部心酸羞辱的近代歷史課本竟讓我讀到滿眼淚水,傷到體無完膚,我似乎聆聽到了列強鐵蹄的踐踏聲和祖國母親的呻吟聲。是黨在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上點亮了篝火,使積貧積弱的中國完善了肌體,強健了身心,從而擺脫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重重壓迫。大凡那怕一絲理智尚存的人都清楚,是他——毛主席,帶領中國共產黨,苦苦探求中國社會現實並英明地提出了“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理論,毅然投筆從戎,以“秋收起義”的壯舉豎起了軍事鬥爭的大旗。才有了“南昌起義”後以井岡山為根據地的軍事鬥爭資本;才有了“三灣改編”,確立黨在軍隊中的地位;才有了“五次反圍剿”的勝利,堅定了鬥爭的信心;才有了“遵義會議”,明確了路線方向;才有了“兩萬五千里長徵”的壯舉,遍撒了革命火種;建立了延安大本營,廣納革命志士,指揮對敵鬥爭,八年抗戰,四年解放,抗美援朝,完成土地改革,實現工商業改造,建立起了一個完善的,鞏固的國民經濟體系,使一個百廢待舉的舊中國煥發出勃勃生機,使數以億計的中國人驕傲地仰起了頭顱。這其中的堅苦卓絕,生死較量豈是言語所能表述?

  無數個吃中國飯,述外國心,做黃粱夢的所謂精英,難道果真沒有看到中國能夠揚眉吐氣起於何時,源於何人?一代人堅苦卓絕的民族鬥爭史正在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篡改,一個天下一統的主義,一種天下為公的精神竟被我們自己撕扯的支離破碎。借用戴旭的一句話:今天中國的經濟,有人說是房地產經濟,在激素的刺激下,中國長成了一個沒有骨頭的大胖子,錯把重量當力量,把肥大當強大。不知我們是否想到過,即使我們再富足,能否有決心和能力保護自己的財富不被強盜所侵佔,我們不應該對周邊的險惡環境視而不見,面對西方的打壓和訛詐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要始終清楚帝國主義忘我之心不死。國家的強大仰仗強大的國防,我們缺少的應該是警惕的意識和虎狼的精神,我們不是沒有過,只是我們忘得太快,丟的太多。朝鮮戰場上我們是用一種玩兒命的大無畏精神驅趕的野獸四散奔逃,於是才有了打打談談,談談打打直到讓對手忌憚了幾十年,才有了越南戰場上中國總理的一句話就使侵略者畏步於我們劃定的戰線上,才有了對印反擊時我們的追擊士兵跑到了印度逃跑士兵前面的霸氣和豪邁。那段歷史,足以讓我們揚眉吐氣,中國的聲音足以在世界的天空振聾發聵。倒要問問某些人,有什麼理由,哪來的膽汁對那段歷史指手畫腳,品頭論足!

  一部影片也許不足以喚醒所有人的良知,但他足矣警醒尚有良知的人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個民族的振興崛起要靠全民族的奮鬥拼爭,以歷史為鑑,我們才能做無愧於前人的後人和無愧於後人的前人。

  愛國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裡久久迴盪,揮之不去。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主席、周總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主席代表的共產黨與蔣校長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校長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校長的府第,要求見蔣校長,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主席為首的共產黨人透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援,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李公樸、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總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訊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衝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溼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佔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臺灣那邊,落寞的是蔣校長那悲情的身影……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週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愛國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3)

  學院組織我們學生觀看了期待已久的祖國60週年慶典的獻禮片《建國大業》,讓我們有機會重溫60年前華夏大地上歷史性鉅變的那一時刻,感受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影片敘述了1946到1949年之間的中國歷史,開篇即是國共重慶和談,繼而爆發內戰。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共產黨的“幾十萬條破槍”,在人民的支援下,硬是在三年時間裡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國民黨。國民黨的鬥爭、獨裁、腐敗透頂展現無餘,而共產黨則發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爭取了民主派的支援和加盟,成功的在中國歷史上翻開了嶄新的一面。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當即斷言“長江以北從此再無大戰”,國民黨的王牌主力全部覆滅。最讓我難忘的是,周總理、任弼時、劉少奇、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在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那一刻,這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和命運的軍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而此時的毛主席醉意朦朧,斜靠在牆上若有所思,共產黨軍隊幾十年革命生涯所經歷的苦難,透過毛主席的回想一幕幕的回映出來:五次反“圍剿”,衝破封鎖線,艱難長征,翻雪山,過草地……無數烈士的生命,換來了這歷史性的轉折,此刻歷經百戰的錚錚硬漢們再也無法剋制住自己的感情,唱著,哭著,笑著,跳著……慷慨激昂的“英特納兄奈爾就一定會實現”的歌聲讓我感動的熱淚盈眶。

  歷史是人民創造的,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戰士獲得了“最可愛的人”的稱號,這,一直都是共產黨軍隊的光榮傳統。在《建國大業》中,我們看到,解放軍解放上海,為了儘量不打擾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解放軍沒有使用重武器,寧願血灑蘇州河,解放上海後沒有進入民居,而是露宿街頭。這種一切為了人民的精神是應當代代相傳的,成為不滅的時代精神。

  愛國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4)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應該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總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衝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

  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溼潤,心中澎湃。

  解放上海,我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佔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

  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踏向了越來越美好的明天。

  臺灣那邊,落寞的是蔣校長那悲情的身影。

  我們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的生活更應該珍惜。因為這是用鮮血換來的。

  祝偉大的祖國生日快樂!祖國,我愛你!

  愛國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5)

  看完《建國大業》心潮澎湃,從抗日戰爭結束到新中國成立前夕,敵我雙方鬥智鬥勇,戰爭場面驚心動魄。於是本是為了應付作業而觀看電影的我,看完影片後,我改變了對它的看法。

  在單純是為了完成作業的背景下,我鬱鬱不樂的搜尋了這部影片。一開始,這部影片對於我來說,充其量就是完成作業。但是,當我觀看了整部影片後,我對它的態度,完全轉變了。眼前浮現著建國的場景,久久不能忘懷。

  從抗日戰爭結束到祖國的建國前夕,一幕幕場景深入人心。國共擬定的《雙十協定》,顯示出中共過人的才幹和謀略。蔣校長髮動的全面內戰,流露出他的`自私與野心。而中共三大戰役,解放全國,又展現出中共的團結一致,一心為民。影片轉眼間已過去大半,剩餘部分演起了建國大典前夕,人們的慶幸與激動。看到這裡,不禁心頭一顫,作為華夏兒女,深切地感受到建國的艱辛不易,眼角溼潤起來。

  革命先烈們,無私,勇敢,把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奉獻給了祖國,而自己。卻儼然倒在戰場之中,任風沙侵襲。革命先烈們,團結,互助,全心全意為祖國奮鬥。而從來不看看自己,那滿是傷痕的身體。他們,就像一隻只雄獅,在風沙中狂吼,他們,就是祖國大地孕育的華夏兒女!

  他們心靈相通,同氣連枝,用自己堅實的肩膀扛起了建國的重任。

  愛國電影《建國大業》觀後感(6)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作為80年代後出生的人,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卻應更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這部影片,講述了1945年開始到1949年偉大祖國解放之前的幾段鮮為人知的故事,當然,作為一箇中國人,對這段內戰的歷史不可能不瞭解,但是當那些情景再次出現在眼前時,自己還是不由得不心潮澎湃,不由得不激動。當看到革命黨人在解放前夕被國民黨蔣校長殘酷殺害時,我既痛恨蔣校長的殘忍和沒有人性,又為革命黨人惋惜,美好的新生活就在他們的眼前,他們卻被無情的奪去了生命,他們沒能享受到,自己用不折不撓的、捨生忘死的鬥爭換來的勝利。也正是有了千千萬萬革命烈士,在當時那個年代,執著的堅持真理、堅持追求自己嚮往的共產主義、堅持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而不惜一切的犧牲精神,才打敗了蔣家王朝,才建立了新中國,才為中國人民換來了自在的幸福生活。

  革命前輩們為了革命的勝利,即實現自己的信仰——為中國人民求得解放。在與敵人鬥爭時,表現出的大智大勇、表現出的堅定和堅韌、表現出的無畏的犧牲精神,無時不刻不在感染著我。

  最讓我難忘的是,影片中淮海戰役大獲全勝後,毛主席、周總理、朱德等幾位領導人,幾個率領百萬大軍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一起唱國際歌的那一番情景。我的心被一種力量感動著。解放上海,我軍戰士累的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這就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更有無數的革命人士,為了新中國誕生,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

  在抗戰後期,我黨不僅僅是團結農民和工人階級的力量,我們還要團結商人和企業家,這一點我們的領袖毛主席好像是在買菸買不到之後領悟到的。而且,我們還要團結各個黨派的實力,包括有雖然失敗但是仍有影響力的國民黨,我們的主席不惜犧牲一定的利益,換取他們的支援,比如孫中山的夫人宋慶齡,我們為了她支援我們國家的建設,送給了她一套非常好的房子做福利院。為了贏得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支援,我黨不計前嫌,給了他們的領袖李濟深一個國家副主席,雖然他在廣州發動的“四一五”政變殺害了我們很多共產黨的同志。

  我還看到了在那個黑暗的時期,各位懷揣著民主信念和救國理想的各位仁人志士的奔走和鬥爭:聞一多先生那激情澎湃的演講我想令很多人難以忘記,正是他心中充滿著對李公樸遇害這件事的滿腔怒火,才能憤怒如此;馮玉祥將軍打著燈籠的畫面,還有他的話,他心中繼承的孫中山先生三民主義的理想信念,才會對那個反動黑暗的國民黨政府失望之極,並因萬里赴會而葬身大海;張瀾先生年至古稀一身傲骨,剛正不阿;宋慶齡先生端莊美麗,卻是我黨危難中最為忠誠的朋友,我們應該怎麼做呢?是的,我們努力工作,培養我們的孩子。我又想起了孫蒲遠老師曾經說過的話: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老師愛學生是出於對國家和民族的使命和責任,是一種很高尚的情感。我們的建國大業就是百年樹人,當我們的孩子長大後為了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汗水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坦然的面對祖國說:“我是一箇中國人,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我是一名人民教師。”

  不同的時代,造就不同的英模。建國以來,我們在共產黨的一代代英明領袖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地發展、強大自己的祖國,不斷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生產、學習、休閒娛樂環境。祖國在發展,人民在進步,社會在和諧,精神、物質雙豐收。我是時代的寵兒,生長在祖國媽媽的懷抱裡,享受著烈士們用獻血換來的幸福生活,學習、運用著現代社會的知識、技術,為現在中國的小學教育做著自己的貢獻。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飲水思源,《建國大業》這部影片再一次為我敲響警鐘,作為一名黨員教師更要珍惜今天,志在明天。熱愛學生、熱愛教育工作,在工作中靈活的運用教育教學手段,力求做到全心全意的為祖國的下一代服務。今天的我們,同樣也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建設一個繁榮和諧的新中國,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為實現這個理想而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作為一名教師,深知我們今天的幸福是來之不易的,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努力工作,教育好學生,不但使他們獲得知識,還要讓學生記住歷史,記住共和國的建立來之不易,共和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