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甲午風雲》觀後感
電影《甲午風雲》觀後感
【第1篇】電影《甲午風雲》
今年是甲午海戰120週年。各媒體都相繼展開了評論,各種說法不一而足。但終歸到一點,那就是甲午海戰我們是失敗在人,而不是敗在武器裝備上。
縱觀有史以來我國的歷次戰爭,戰爭的勝與敗都是人在取決定性的作用。我們國家的人們總是在戰爭初期像一盤散沙似的容忍外族的入侵,等真正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了,再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如果九.一八國人同仇敵愾,那麼小*本根本不可能在中國囂張十四年,艱苦抗戰八年。
再如果,假如當年沒有中國共產黨,有可能就像大清入關一樣,中國就成了小*本的殖民地。
有人會說:沒有了共產黨的掣肘,國*黨能讓日本人佔領東北嗎?蔣*石會全心全意對付日本人的。這話只是你天真的想法。如果沒有了共產黨,那蔣*石真的就成了汪精衛第二了。
有人又說:那不能,美英不會讓蔣當成日本代理人的。你又錯了,蔣*石如果唯美英的命是從,那就不會有後來美國人想要了他的命,再找個能聽命於美國的人了。
話扯遠了。所以,戰爭的勝敗取決於人的關鍵就是:我們中國在共產黨所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皇軍”,後來又打垮了全部美式裝備的“中央軍”,再後來,又在朝鮮戰場上打敗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第2篇】電影《甲午風雲》觀後感
今天我觀看了《甲午風雲》 這部電影,鄧世昌的愛國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
本影片講的是 1894年蓄謀侵華已久的日本帝國在中國領海內肆意挑釁、製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鴻章及其親信“濟遠”號管帶方伯謙等極力主張求和。日寇擊沉中國商船。以“致遠”號管帶鄧世昌為代表的.愛國官兵和威海百姓,堅決要求對日作戰,但兩次請戰均拒絕。並因揭露方伯謙而被革職。日寇不宣而戰,民憤四起,李鴻章被迫起用鄧世昌。在海戰中,北洋水師右翼總兵劉步蟾貪生怕死,故意打錯旗號,後旗艦被日擊傷。鄧代替旗艦指揮作戰,率領“致遠”號官兵英勇戰鬥,擊中日軍旗艦“吉野”號,最後因子彈用盡,鄧世昌決定撞沉敵艦“吉野”號,但不幸被魚雷擊中,全艦官兵犧牲。
甲午海戰這一個歷史事件,悲壯地歌頌了海軍將領鄧世昌,水兵王國成等中國廣大愛國官兵在黃海海戰中頑強的戰鬥精神和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體現了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我國反侵略史上譜寫了光輝的一頁,同時也揭露了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本質和清政府的昏庸腐敗,暴露了慈禧、李鴻章、方伯謙等民族敗類賣國求榮的醜惡嘴臉。
我們要好好的學習鄧世昌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我們一定要努力的學習,在長大了以後繼續發揚這一種精神。報效祖國,報效人民!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獻上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