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南平紅荔》有感

觀《南平紅荔》有感

  觀《南平紅荔》有感第1篇

  “少年審判庭就是一座橋,我們要讓這些孩子從這座橋上過去,穿過他們人生的障礙,不掉下水。”觀看電影《南平紅荔》時,庭長詹紅荔同志的這句話一直在我耳邊迴盪著。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詹紅荔法官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芙蓉,傾心幫扶挽救失足少年,用自己的職業操守維護了一方少年的心靈淨土,展現了新時期法官的精神風貌。影片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淚下,教育意義深刻,全面闡釋了法律無情人有情的大愛涵義。

  在我的心目中,法院是一個冷酷無情地對犯罪者懲治宣判的地方,然而詹紅荔法官讓我對司法部門和法官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在充滿敬仰的同時,第一次意識到原來生活中每一個生命都是需要用心去呵護的,就算是犯了罪過的人也不例外。廊橋、山路、村莊、豆腐鋪處處都有詹紅荔法官忙碌的身影。正是詹紅荔法官的無私奉獻與關愛,才讓一個個犯過罪的孩子有好的歸宿,找回一度丟失的自我,將更多犯罪止步法庭之外。詹紅荔法官走過的一座座鄉村廊橋,同時也是她為失足孩子們架起的一座座心靈之橋。

  詹紅荔法官認為少年審判庭的特殊性在於審判和懲罰並不是目的,因為孩子們今後的路還長,最重要的是如何引導他們脫離歧途,走上正道。所以她在對待少年犯這個特殊的群體時,總是能多一點愛心、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恆心、多一點責任心、多一點包容心。正是這種大愛無聲的境界,正是這種人間最真摯的感情,讓詹紅荔法官在工作中不知疲倦,充滿激情,挽救了一個又一個失足的孩子,讓他們折斷的翅膀再次癒合,從而得以展翅高飛。

  當一個人懷著高度的責任感去面對一份工作時,他就是一個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就是一個值得人們愛戴的人。

  觀《南平紅荔》有感第2篇

  看完電影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整部電影的構圖取景既漂亮又飽滿,特別是在群山環繞下的鄉村田野之間,處處透著雄壯和秀美,而“糖橋”的首尾呼應更是整個主題的點睛之筆。

  但最濃墨重彩的無疑是法官詹紅荔這個主角了。在我看來,整部電影一共分為三條故事線,依次為:詹紅荔作為延平法院青少年法庭的法官的工作始末;那些曾經犯過輕罪,卻受到社會各處壓力的孩子們;詹紅荔在脫下法袍之後,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心路歷程。

  在電影中,我所看到的詹紅荔,不僅專業素質過硬,同時也非常能夠體諒當事人和當事人家庭的情況,並且以實際行動地去幫助他們。當然,也許是電影藝術渲染的緣故,主角從哪方面看似乎都無可挑剔。無論是基層的還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一個個都是鮮活的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和煩惱,但是,也有著堅定的理念。如果中國大多數法官都像詹紅荔一樣,那我相信中國的法治建設將會大踏步前進。

  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對有前科的未成年人缺乏普遍的寬容和關愛,刑罰報應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於許多人的思想裡。這個內容,從鄭小偉的父母的表現裡、從村民們的反應中,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體現。

  在電影裡,對於那些曾經失足的孩子們的矯正,似乎從頭到底都是詹紅荔一個人在努力。努力說服同事,讓那些孩子們一起來參加文藝匯演;努力和他們打成一片,甚至一起打籃球比賽;努力做他們的心理醫生,儘管有時候顯得無能為力;努力為他們爭取檔案封存的權利,直至修正案出臺等等。

  如果詹紅荔病了,那些孩子們該怎麼辦?

  像《南平紅荔》這樣的電影,有好多人不願意去看。究其原因,一是現在社會像詹紅荔這樣的人的確不多了,許多人對好人已失去信心;二是現在社會已變成功利社會,去不去看,在某種程度上已取決於功利多少了,假如,觀後有一份經濟利益在裡頭,應該十有八九的人會去看;三是凡是統一發票的,大家會認為這是搞政治宣傳,不值的一看,所以看者廖廖。當然,現在可看的媒體多了,如電視、網路等,也是原因之一。其實,《南平紅荔》,不僅適合青少年思想工作者、公、檢、法工作人員看,普通百姓看看,也不錯。

  觀《南平紅荔》有感第3篇

  不得不說,作為一部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拍攝的主旋律電影,《南平紅荔》的確讓人感到驚豔,豐滿的情節、流暢的剪輯、真情的演繹,讓人從中感受到了電影製作方滿滿的誠意和演職人員全心全意的'投入。

  鄔君梅所飾演的詹紅荔,是福建南平市延平區法院少年庭庭長,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妻子和母親,更是數百名少年犯眼中的“詹媽媽”,她拿誠心換來真心、用真情贏得親情,在普普通通的工作中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的神聖職責。看完影片我們不難看出,《南平紅荔》這部電影反映了3個關鍵詞:政治勇氣、人民福祉、完善人權。

  關鍵詞一:政治勇氣

  在《南平紅荔》中,法官詹紅荔一改以往“鐵面無情”的法官形象,不僅在法庭上嚴格依法審判,在法庭以外也在法律框架內無時不刻地為被告和原告服務著。在工作,她被人誤解過,甚至在組織曾經的少年犯參與文藝演出時也得不到同事們的理解,但她不畏懼、不退縮,不僅帶領孩子們完成了演出,還最終獲得了同事們的支援,甚至在會議上還公開提出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想法,體現了作為一名黨員和法官的政治勇氣。

  關鍵詞二:人民福祉

  電影中的詹紅荔穿上制服是法官,脫下制服是母親,她是自己女兒的母親,也是少年犯們的“詹媽媽”。對中國人而言,子女是家庭的中心、父母的心頭肉,如果子女們出了事,一個家庭就會因此遭殃,便無所謂的福祉可言。詹紅荔宣判的少年犯們,他們背後的家庭都是開裂甚至是破碎的。作為母親,詹紅荔深知孩子對家庭的重要性,她不僅幫助出獄後的少年犯積極改造,而且努力為失獨母親領養的嬰兒辦理戶口;身為共產黨員,詹紅荔一心為人民群眾辦實事,在關心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被告家庭的同時,還為原告家庭盡心盡力彌補生活上的裂紋。她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黨的十八大精神。

  關鍵詞三:完善人權

  電影《南平紅荔》中,詹法官切實感受到了封存未成年人輕微犯罪記錄的必要性,尤其在見證了曾因盜竊入獄的少年犯方超在出獄後處處受到歧視而自殺後,她是在會議上提出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觀點,雖然當時迫於職權所限未能實現,但在電影結尾處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的透過來完美收場。作為一個個體,詹紅荔做了她所能做的一切,而司法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則是從宏觀上肯定了像詹法官一樣的法律工作者的努力。

  看罷,真的讓人佩服,作為一名教師在面對問題學生時要用一顆寬容的心,包容他的“曾經”;用一顆母愛之心幫助其踏上嶄新的道路;教導學生常懷一顆感恩、寬容之心,感恩他人,包容彼此。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作為新時代的教師要做到不放棄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讓學生學會做人!從影片中幾位少年犯的例子,提出教師要從學生的心理上關愛學生,及時發現心理有問題的學生,積極開導他們,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

  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像詹紅荔一樣的優秀共產黨員湧現出來,在平凡的工作中踏踏實實為人民謀利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默默地貢獻力量,這是我們可以預見的,更是我們所要努力的方向。

  觀《南平紅荔》有感第4篇

  看完電影之後,我的第一感覺,是整部電影的構圖取景既漂亮又飽滿,特別是在群山環繞下的鄉村田野之間,處處透著雄壯和秀美,而“糖橋”的首尾呼應更是整個主題的點睛之筆。客觀來說,如果以往的主旋律電影都能做到如此精緻程度,我想現在絕大多數的年青一代,也許會更加願意接受這些電影中所傳達的資訊。

  感嘆歸感嘆,畢竟《南平紅荔》這部電影並不是一部閩北的旅遊風光宣傳片,最濃墨重彩的無疑是法官詹紅荔這個主角了。在我看來,整部電影一共分為三條故事線,四個高潮。三條線依次為:詹紅荔作為延平法院青少年法庭的法官的工作始末;那些曾經犯過輕罪,卻受到社會各處壓力的孩子們;詹紅荔在脫下法袍之後,作為一個妻子、一個母親的心路歷程。

  與此同時,四個高潮又穿插於這三條不同的故事線之間,把所有的故事線漂亮地聯絡在了一起。第一個高潮當然是兩對父母在法庭間的對峙以及詹紅荔的表現,這個情節為第三個高潮留下伏筆;第二個高潮便是方超的跳樓自殺;第三個高潮就是詹紅荔遭到舉報之後,兩對夫妻的再次對峙;最後一個高潮自然是詹紅荔透過種種努力,最後終於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修正案》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的出臺,並且為那些曾經失足的孩子們舉行了莊重的“生日會”。

  整部電影的故事,主線是很清晰的,而劇本也是設計了各種矛盾,使得電影更加緊湊,作為一個法律人,更是讓我思考電影中所表達出來的現象。

  在目前的中國,社會對有前科的未成年人缺乏普遍的寬容和關愛,刑罰報應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於許多人的思想裡。這個內容,從鄭小偉的父母的表現裡、從村民們的反應中,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體現,而這也直接產生了電影的第一個和第三個高潮。

  這個是中國特有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人性在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美國的青少年犯罪情況更是觸目驚心,而美國民眾對有前科的青少年也多多少少戴著有色眼鏡,當然,這也引出美國各部分聯動矯治機制的創立。

  讓我們來看一組關於美國青少年犯罪情況的資料。因為美國絕大部分州法律都明確規定了未成年人犯罪檔案的保密性,我無法獲得近期的資料,但根據孫淑敏2000年8月在《青年研究》上所釋出的資料來看,可以說是觸目驚心。資料顯示:在1990年至2000年期間,美國青少年的殺人與自殺案件增長了3.2倍;同時,美國15歲以下未成年人因為槍殺而死亡的比率是其他25個發達國家總和的12倍。

  以我身處的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為例,雖然沒有一個準確的資料統計,不過,因為曾經有幸與特區青少年法庭與矯正系統工作人員有過合作,因此有一些直觀的感受。根據他們的說法,他們每年都會收到近萬起的案件,儘管大多數都是街頭搶手機、搶地鐵卡這樣的輕罪,但是,從數量上看依然是非常可觀了。而在2007年讓很多中國留學生虛驚一場的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殺案,也發生在靠近大華盛頓地區的校園裡。

  如此驚人的數字,當然與美國的許多社會背景有關,比如充斥好萊塢電影的暴力形象,再比如槍支氾濫問題等等,都為數量如此之高的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土壤。

  針對這個問題,美國許多州政府都設計了一整套各司法部門聯動參與的矯正體系,而這也是我在電影中看到的、中國目前也許還有所欠缺的部分。

  在電影中,我所看到的詹紅荔,不僅專業素質過硬,同時也非常能夠體諒當事人和當事人家庭的情況,並且以實際行動地去幫助他們。當然,也許是電影藝術渲染的緣故,主角從哪方面看似乎都無可挑剔。只是,從我工作中接觸的數百名中國法官的來看,無論是基層的還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一個個都是鮮活的人,都有自己的壓力和煩惱,但是,也有著堅定的理念。如果中國大多數法官都像詹紅荔一樣,那我相信中國的法治建設將會大踏步前進。

  在電影裡,對於那些曾經失足的孩子們的矯正,似乎從頭到底都是詹紅荔一個人在努力。努力說服同事,讓那些孩子們一起來參加文藝匯演;努力和他們打成一片,甚至一起打籃球比賽;努力做他們的心理醫生,儘管有時候顯得無能為力;努力為他們爭取檔案封存的權利,直至修正案出臺等等。

  如上面討論的那樣,這樣的詹紅荔也許是無可挑剔的,可同時也讓我思考著,人力有窮,如果詹紅荔病了,那些孩子們該怎麼辦?

  也許在華盛頓特區的青少年犯罪矯正體系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參考。當然,在此要特別提一下,華盛頓特區的司法系統因為能直接從國會獲得撥款,因此,在各方面都做得比較突出,相較之下,美國其他的州特別是中部一些經濟狀況較差的州,對於未成年人犯罪的矯正體系,則遠不如華盛頓特區這般完整而高效。

  在華盛頓特區,從警察逮捕犯罪的青少年到法庭判決以後的矯正,涉及到警察局、檢察官辦公室、青少年法庭以及青少年服務中心(Youth Service Center,YSC)四個主要機構的相互配合,當然還有許多民間法律機構以及大學社工服務等機構也參與其中,形成了一個良好的聯動模式,並且覆蓋了整個階段,而這恰恰是他們整個工作的理念所在(他們稱為:Front-End)。

  華盛頓特區對於青少年犯罪的情況,從一開始就設計了一條雙軌路線。若是社會危險性較小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警察會將他們直接轉移給青少年服務中心,然後由青少年服務中心以及檢察官辦公室一起配合,對犯罪嫌疑人的家庭背景、個人情況、犯罪案情經過、指紋提取和醫療狀況等等資訊進行各方面調查,並且對該犯罪嫌疑人的矯正,做出一個整體的方案。概括來說,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一切都處置妥當,那麼檢察官也將免予起訴,也就不會涉及到法官這個層面。

  如果社會危害性大,甚至是暴力犯罪,那麼,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將被帶往警察局未成年人犯罪辦公室,隨後進行一系列的調查和律師指派等相關工作,並且最後由公訴人在青少年法庭提起公訴。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若是犯罪程度極其嚴重,那麼,該犯罪嫌疑人將被視作成年人犯罪,並按照成年人刑事犯罪程式進行審理。

  說了這麼多優點和比較,從我個人的觀感來看,電影中當然還是有一些可以加以改進的地方,比如配音似乎並不是特別理想;比如整體故事性還是以“情”與“法”為主,故事本身並不是那麼有懸念和緊湊,這樣也許對於普通觀眾會失去部分吸引力;再比如自然景色如明信片般的秀美與法庭的過於寫實,造成了一定的視覺上的撕裂感,但是,整體來說,這些不足的地方也是瑕不掩瑜,《南平紅荔》這部影片是普法電影中的一次飛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