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精選7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精選7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 篇1

  觀看了2016年《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之後,我對長征這段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開學第一課:先輩的旗幟》邀請多位親歷長征、平均年齡逾百歲的老紅軍講述了長征中的故事,第一堂課“信念不移”中,99歲老紅軍胡正先講述了長征途中“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通訊兵的故事。在長征過程中,胡正先經歷背靠背的小夥伴被敵軍擊中犧牲、突圍時吞吃密碼本保護部隊機密、雪山上忍飢挨餓激戰48天等驚心動魄的瞬間,展現了紅軍戰士“跟著走”和“為國家奉獻一切”的堅定信念。他還告訴大家,當年在沒有汽油、柴油維持電臺發電的極端條件下,曾經用提煉的豬油和牛油維持發電機運轉。隨後,94歲老紅軍梁天文回憶了長征途中與政委楊朝禮相依為命,同吃一碗飯、同蓋一床被的情誼,講述了楊政委危急關頭犧牲自己、戰鬥到最後一刻的革命信念。

  長征是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座巍巍豐碑。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軍為了北上抗日,踏遍了千山萬水。紅軍長征轉戰11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險,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1936年長征結束,歷經兩年。

  如今,我們更應該延續長征精神,學習那種頑強拼搏、積極進取的精神。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小孩受盡了家庭的寵愛,家長的過於溺愛使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與長征時的生活比可是翻了一番,那時缺乏糧食,紅軍戰士們吃草根、煮皮帶,口渴了沒水喝馬尿,而今天的孩子們哪個懂得珍惜糧食呢?又有誰做到了?時間在流逝,祖國在飛騰,從當時的貧窮走向現在的繁榮昌盛,中國強大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使我感慨萬千。長征的精神激勵著我努力學習,克服生活、學習中的種種困難,老一輩無革命家身上艱苦奮鬥、大公無私的品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今我們生活在他們為我們創造的和平年代裡,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有什麼理由不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讓我們把長征的精神用到學習、生活中,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 篇2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一首《七律長征》,帶領我們走入遠在八十多年前的長征道路。

  在中華大地面臨著軍閥的踐踏,當紅軍直面著的圍剿,當共產黨的革命計劃遭到阻隔和困境的時候。

  紅軍,毅然選擇了長征。

  歷時十三個月,縱橫十一個省份,長驅二萬五千裡,跋涉過無數的雪山,草地。橫渡過繁多的大江大河。這,就是宏偉,卓越的長征。

  過草地時累不垮的脊樑,爬雪山時打不彎的身軀,強渡金沙江時鋼鐵般的魄力,飛奪瀘定橋時的踔絕之能。這些,都是長征的精神。

  時隔變遷,歷史的大河悠悠地流淌。也許人們記憶中的長征早已被光陰掩埋。但歲月的史書永不會因此而被迫地掩蓋。

  是的,也許人們會忘記,但歷史不會。

  歲月不會忘記,那位叫做賀炳炎的將軍,在長征的路上,右臂被敵人的子彈擊碎,在沒有麻藥,沒有手術工具的情況下,將自己綁在一方小小的木板上,用木鋸,將自己的右臂一寸寸地切離。在手術中,經歷了兩個小時常人無法忍受的痛苦。

  一番忍耐,一番承受。讓人看到了紅軍的平凡和偉大。更看到了革命勝利的曙光和希望。有著這樣的將軍的隊伍,必定是前程遠大的隊伍,更是成就非凡的隊伍。

  現在的我們,已經無法想象這樣的痛苦了。

  木鋸一寸寸切割著皮膚,肌肉和骨骼。這是怎樣的撕心裂肺,痛不欲生。能夠經受這樣的痛苦的折磨的人,又是怎樣的堅毅不屈,百折不撓。

  賀炳炎,一塊會說話的鋼板!堪稱軍神!

  千年前,有位叫做關雲長的將軍,他刮骨療傷,能在經受切膚之痛的同時鎮定自若地下棋。千年後,有名叫做賀炳炎的將軍,他斷己右臂,能在痛不欲生的時候咬牙堅持,保下性命為革命效力。

  他們,都是響噹噹的好漢,都是歷史無法遺忘,歲月無法磨滅的英雄!

  堅毅,剛強二詞,就是為這樣的人而創造的!

  擁有堅毅,才能勇往直前!

  長征,怎樣的困難。兩萬五千裡的長征路上,多少的紅軍戰士用血肉築成了通往革命成功的階梯。穿著用草編織的草鞋,爬雪山,過草地。日行二百餘里,是怎樣的決心,才能讓紅軍有如此光輝的成就。在長征這條一望無垠的道路上,有多少人被凍死,餓死。又有多少人,死於的槍炮之下,泥潭之中。累累的英雄血肉堆積在成長的路上,為了他們心中希冀的社會,獻出了生命。

  他們吃著野花,野草。在困難的時候,一天僅有一粒黃豆的口糧,但他們從未抱怨過。

  試想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能不後悔,不怨天尤人嗎。

  也許是做不到了。

  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嬌生慣養的年代。

  在這個孩子在蜜罐中泡大的年代,在這個都不曾吃過苦的年代。

  大概沒有人能做到的了。

  在我們浪費飯菜的時候,在我們在舒適的教室裡無所事事的是。有誰回想起,在那個年代,紅軍吃著牛皮煮野菜,以天當房,以地當床。學習一年只有一支鉛筆,沒有黑板,只好在地上塗塗畫畫。

  紅軍長征出發時,各路軍總數近三十萬人,到達陝北卻不到三萬人。他們盼望著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一個更美好的社會。卻在通往社會的道路上死去。他們勇往直前,為新的社會貢獻出自己的血肉,卻還沒看一眼這個社會便匆匆離世。

  這就是長征,就是長征精神。

  長征精神,是一股力量。他激勵著曾經的紅軍為革命前行,更鼓舞著現在的人們為建設更加美好的社會而不懈努力。

  歌手費玉清在《夢駝鈴》中唱道“風沙揮不去印在歷史的血痕,風沙飛不去蒼白海棠血淚”。是的,歲月的流逝,時代的更替抹不平歷史的稜角,心中永存著信念。革命紅軍英靈永在,長征精神世代長存。只要心中燃燒著對未來的希望,勇往直前。將堅毅和勇敢化作前行的力量。懷著永不放棄的信念持續前行。就會發現,勝利其實就在不遠的地方。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 篇3

  早上,當我來到學校,老師告訴我們,今天早上要去看電影,我們都很高興。來到電影棚外後,我們排隊進入。

  隨著一陣大炮的轟炸聲,電影開始了。電影的名字叫《我的長征》。這部電影很感人,其中有一些鏡頭讓我流下了眼淚。

  當我看到王瑞的姐夫受了重傷後忍著巨痛,讓醫生把他的爛肉削下來,做完手術後,他仍然堅持打仗。看到這裡,我流淚了,我想:他們那時不知受了多少傷,流了多少血,可是,他們有永不退縮的精神。然後,我想了想現在,我們現在是爸爸媽媽的心肝寶貝,所以,有一些兒童受到一點兒傷害就說痛苦,遇到一點兒困難就退縮,和紅軍們有著截然的不同。

  我接著往下看,當我看到毛主席為了打仗而捨棄了他的剛出生的女兒時,我流淚了,因為我不但同情毛主席的女兒,還被毛主席的這種為大家著想的品質所感動。我知道,毛主席在捨棄他的女兒時,心裡一定非常痛苦,非常傷心,但他還是捨棄了。比起毛主席來,我們這一代少年兒童就很慚愧了,我不能說所有,但至少我有時都很自私,因為,我有時不願為集體犧牲我個人。

  當我看到紅軍把石頭推下山崖時,連長為了不讓王瑞掉下去,自己卻摔了下去時,我再一次哭了,因為連長這種為別人著想的精神讓我感動。如果現在的人能夠為別人多著想一下,那麼,我們這個世界,就多了一些關心,也就多了一些愛。

  在飛奪瀘定橋的時候,因為敵人把橋上的木板抽掉了,所以,有幾名戰士就拿著槍在鐵索上爬著前時,為紅軍開道。看到這裡,我淚流滿面,因為他們這種不怕犧牲的精神使我深深感動了。

  看了這部電影,我多希望大家能像紅軍一樣多一些堅強,多一些為大家和別人著想的品質,還多一些勇於犧牲的精神,這樣,我們的世界就會變得和諧美好。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 篇4

  曾幾何時,紅軍“嗒嗒”的馬蹄聲在這裡響起;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深深的腳印;曾幾何時,這流偉紅軍可歌可泣的故事;曾幾何時,這裡留下了紅軍長征的精神!這裡是波濤洶湧的大渡河;這裡是獨具天險的瀘定橋;這裡是峰峰如劍,插入雲霄的婁山關;這裡是冰封雪蓋的夾金山;這裡是中國的搖籃!紅軍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是戰爭史上的奇蹟。到底是什麼使原本弱勢的紅軍衝破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使紅軍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使紅軍歷盡艱辛,克服險阻也最後走向勝利呢?信念,是千千萬萬紅軍心中永存讓人民翻身做主人,過幸福生活的信念!

  為了這心中永存的信念,他們克服重重困難,浴血奮戰。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紅軍不怕遠征難”的精神!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紅軍才有了“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氣概!正因為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親人送水來解渴,軍民魚水一家人”的溫情!信念支撐著紅軍由劣勢轉為優勢,支撐著紅軍走向了勝利。長征的勝利不是偶然的、暫時的,而是必然的、永恆的。

  回顧歷史,歷史的一幕幕不禁重現在眼前。官渡之戰中曹操運用幾萬之眾大破袁紹十萬大軍;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不過數萬兵將卻火燒赤壁,大破曹操八十三萬大軍;淝水之戰中謝石、謝玄率八萬之眾勇擊苻堅百萬雄師然而這些只是憑軍事家的謀略,而且他們無法改變中國戰亂的歷史。唯有紅軍以數萬之眾在共產黨領導下,心中永存信念,出奇制勝衝破了蔣介石百萬軍隊的圍追堵截,走向長征的勝利!

  走向中國革命的勝利!勝利的步伐總是踏著烈士的鮮血走來的,勝利是傳承著信念走來的,毛澤東同志在長征中留下了《憶秦娥》: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漫漫長征路上,革命烈士倒下了,又有紅軍站起來,只因心中信念永存!二萬五千里長徵路,路有多長,紅軍灑下的汗水就有多長!

  巍峨的雪山掩蓋了革命烈士的軀體,卻埋藏不了他們滿腔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茫茫的沼澤地吞噬了革命烈士的身軀,卻掩藏不住他們的信念;如雨的子彈奪去了革命烈士的生命,卻奪不去他們的精神!他們是英雄,他們是路標,他們是豐碑!可歌可泣的事蹟,可贊可嘆的信念,可敬可畏的軍魂!我能不被他們感動,不被他們震撼嗎?他們是永恆的,因為信念永存,長征的精神永存!長征為人類歷史寫下了最壯麗的一頁:永恆的英雄、永存的信念、永遠的豐碑!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 篇5

  現在的我們生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新時代,有父母的疼愛,有老師的關心,且全國上下一片和諧。可是在上世紀前、中期卻不是這樣的,當時有許多國家要瓜分我國,可在那種貧窮動盪的環境下卻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黃繼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黃繼光出身在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失去父親,是個苦孩子,飽受了人間的辛酸。在他12歲的那年,他的家鄉遇到了一場大旱,他被迫外出逃荒。當他 18歲的時候毅然報名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踏上了抗美援朝的征程。在反擊中,遇到敵人暗藏火點的瘋狂阻擊,部隊衝鋒都沒有成功。眼看就要天亮,直接影響整個上甘嶺反擊戰的勝利,就在這關鍵時刻,黃繼光參加了攻堅小組。在戰鬥中,有兩名戰友犧牲了,情況十分危急,黃繼光身上也連中了四槍,他先昏了過去。可敵人的機槍聲把他驚醒,他不顧一切地爬到敵人的槍口旁邊,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眼。他用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的道路。他的名字和事蹟永遠銘刻在人民的心中。

  作為新世紀的一代,祖國的希望,我一定好好學習,要把黃繼光等革命前輩的那樣無畏犧牲自己,保衛國家的大愛精神發揚光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 篇6

  長征離我們很遠了,可先輩們的長征精神卻流傳至今。今天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讓我們再次重溫了長征的故事,更加深入地瞭解長征精神。

  聽著一個個紅軍的故事,我不由得想到:我們現在的生活多麼的美好,沒有戰爭,不用擔心會有炸彈隨時轟炸。我們吃最好的,穿最好的,在明亮的教室裡學習,還有老師給我們上課。

  紅軍爬雪山過草地,穿草鞋甚至光著腳,吃野草或靠一天只吃一粒黃豆支撐,冒著槍林彈雨,風餐露宿,生死置外。在如此惡劣險峻的環境,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取得了長征的勝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又有什麼理由挑三揀四?

  讓我激動不已的是航天員王亞平姐姐的故事。她告訴了我們她在訓練中如何克服了各種困難,告訴了我們長征火箭、神舟飛船背後蘊含的航天精神,告訴了我們“長征”火箭的名稱含義,代表著我們中國航天事業艱辛而又光榮的歷程。

  是啊,正因為我們的宇航員發揚了老前輩的智慧、勇敢、自信、頑強、團結、信念不移,勇往直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精神,我們中國的航天事業才會一次次飛向太空,一次次突破,創造了一個個奇蹟,令全世界不得不刮目相看。

  現在,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為國使用者成功地完成了20次發射和5次搭載任務,把24顆國外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上佔據了7%和9%的市場份額,我國已經擁有長征一號、長征二號等9種型號的運載火箭了。

  正如索爾茲伯裡所說:“長征將成為人類堅定無畏的豐碑,永遠流傳於世。閱讀長征的故事,使人們再次認識到人類的精神一旦喚起,其威力是無窮無盡的。”紅軍長征之路坎坎坷坷,我們的學習之路也並不平坦。長征雖然結束,但長征精神卻永存。我們要傳承長征精神,努力學習,不怕困難,勇於翻越學習中的一座座山,一條條河,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之長征精神激勵我 篇7

  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的民族又開始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長征。雖然再沒有雪山和草地,但我們同樣面臨著歷史和時代的挑戰。這種挑戰,是一種更為長期、更為嚴峻的考驗。它表面上看起來並非那麼艱難,那麼壯烈,但要取得勝利,卻是相當不易的。今年,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想那七十年前,工農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領導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餘里,陸續到達陝北,終於完成了一、二、四方面軍的勝利大會師,為悲慘壯烈、史無前例的'長征,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長征精神的形成:長征精神的形成絕非偶然。它而是以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做基礎,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紅軍廣大官兵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中磨礪而成的。

  任何一支軍隊的精神特質,都深深根植於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長征精神所體現的理想、信念、情操、氣節、風格、作風等,就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優秀文化傳統的體現和昇華。中國工農紅軍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長征途中他們時時處處銘記國家民族的大義,牢記勞苦群眾的疾苦和訴求。紅軍長征正值中華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人自覺肩負起歷史責任,率先高舉起抗日救國的大旗,並把這種深厚凝重的民族大義轉化為紅軍指戰員不畏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英勇行動。長征精神所體現的這種為民族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艱苦奮鬥的民族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正是中華民族“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百折不撓、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展現。

  長征精神的啟示:紅軍長征雖已成為過去,但長征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中浴血重生的光輝歷史,為我們留下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對於我們今天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有著許多重要啟示。

  第一,黨的正確領導是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證。毛澤東在總結長征經驗時指出:“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長征勝利的歷史經驗昭示我們,無論過去搞革命還是現在搞建設和改革,都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決維護黨中央的領導權威,這是我們各項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前提。

  第二,艱苦奮鬥是戰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艱苦奮鬥,玉汝於成。艱苦奮鬥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傳統,也是萬里長征留給後人的一個重要啟示。可以說,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艱苦奮鬥史。

  第三,團結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長征是一曲團結協作的凱歌。長征途中,紅軍將士風雨同舟,生死相依,湧現了數不清顧全大局、團結協作的感人故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而艱鉅的事業,同樣離不開團結協作精神。

  第四,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牢固根基。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和擁護,既是紅軍長征勝利的重要原因,也是各項建設事業不斷髮展的穩固基礎。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長征中,我們必須始終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永遠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實事求是地說,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由於一錯再錯的錯誤路線的領導,迫於嚴酷形勢的一次無奈的戰略大轉移。“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這是老紅軍蕭華同志所創作的《長征組歌》裡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悲壯寫照。但是,正是在這個戰略大轉移的過程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和血的事實,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認清了錯誤路線的本質和危害,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洞察形勢,用他那軍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揮紅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革命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在長征勝利以後的歲月裡,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著中國人民前赴後繼,用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又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長征,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改革開放的今天。而在堅苦卓絕的長征過程中所形成的長征精神,正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勝利的強大精神保證。

  歲月悠悠,轉瞬已經七十年過去了。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依靠著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已經成為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家武裝力量,成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撫今追昔,讓我們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革命理想大於天”,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那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蹟,就是最有力的證明。正因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說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千變萬變,人民群眾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對黨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沒有變。人民群眾渴望革命老傳統、老作風的迴歸,期盼著革命老前輩為之奮鬥的目標早日實現的願望沒有變。

  隨著時光的流逝,老一輩紅軍戰士大都作古,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留存了下來,成為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現在,在我們的黨內,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幹部中,很有一些人對長征精神,對老紅軍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對革命的老傳統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於肆無忌憚地糟蹋這些寶貴財富,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誰褻瀆了紅軍的精神和信仰,誰就是人民的敗類,就是人民的罪人!

  現在,我們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而長征精神必將為激勵和教育全黨、全國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新的長征中實現我們的最終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