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胡佩蘭事蹟觀後感
感動中國胡佩蘭事蹟觀後感
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胡佩蘭事蹟
胡佩蘭是鄭州市的一名醫生。1986年,她70歲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後到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坐診,2010年受聘到建中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作為1944年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的高材生,胡佩蘭養育了包括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在內的4個兒子。70歲從原鄭州鐵路中心醫院退下來後,家人都勸她歇歇,但她堅持去出診,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湊一起,在8年間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
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說:“醫患關係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
2014年1月22日5時30分,98歲的胡佩蘭逝世。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感動中國欄目組給胡佩蘭的頒獎詞是“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 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在當晚學習觀看的過程中,廣大職工被一個個感動中國人物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先進事蹟所感動。當播到女仁醫胡佩蘭的事蹟時,在座職工更是激情澎湃、數度落淚。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積極學習胡佩蘭服務社會、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深入貫徹“厚德、博學、至臻、致遠”的院訓,完成“關愛生命、呵護健康、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的使命。
感動中國之胡佩蘭觀後感
1944年,胡佩蘭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的眼中沒有病人的身份及其貧富,只有病情。她看病開藥方很少超過百元,一輩子只開便宜管用的藥。她說“當醫生的第一堂課是醫德課”;“醫生最開心的事是看著一個個病人帶著痛苦而來,經治療愉快而去,當醫生不能想發財”。
胡佩蘭的一生,是心繫患者的一生。“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她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仁心大醫的深刻內涵。退休後一直在社群服務中心堅持坐診27年,即使在腰椎間盤突出病情嚴重時,仍堅持坐小推椅每週出診6天,從未間斷。行醫70年來,她看病堅持在有效的前提下儘量開便宜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努力為病人解決身心的難題。她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經常拿出微薄的收入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在去世的前一天還在為病人看病,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胡佩蘭同志是我國衛生戰線上的先進典型,是新時期醫務工作者的楷模。她心懷大愛,崇仁厚德,以治病救人為天職,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忠誠履行了一個醫務工作者的神聖職責,譜寫了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感人篇章。
看了胡佩蘭的先進事蹟,退休後堅持坐診27年,直至生命終結,使我深深感動,她的“堅持有效原則、便宜原則,在有效的前提下儘量用便宜藥;當醫生不能想發財”等肺腑之言又使我慚愧於心。
我們要學習她愛崗敬業、恪盡職守的職業道德,心繫群眾、濟世救人的大醫情懷,清正廉潔、兩袖清風的高尚品德,克己助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凝聚正能量,樹立新風尚,爭做健康守護者,爭當患者貼心人,認真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
感動中國胡佩蘭事蹟觀後感
看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20年來堅持每週出診6天的百歲仁醫——胡佩蘭。
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和鄭州市建中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醫生。
1944年,胡佩蘭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
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如今,胡佩蘭的記憶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裡放著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說:“醫患關係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
直至今日,胡佩蘭已經在一個工廠職工醫院和現在的地方,連續坐診20年,堅持每週出診6天,風雨無阻。
看過《感動中國》之後,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這些文字上的,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生活中從來就不缺乏感動,只不過是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中,我們忘記了用發現美的眼睛去發現這些讓我們的內心能為之震撼的感動事蹟。
胡佩蘭事蹟觀後感
胡佩蘭是鄭州市的一名醫生。1986年,她70歲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後到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坐診,2010年受聘到建中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
作為1944年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的高材生,胡佩蘭養育了包括我國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在內的4個兒子。70歲從原鄭州鐵路中心醫院退下來後,家人都勸她歇歇,但她堅持去出診,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湊一起,在8年間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
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經驗,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說:“醫患關係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
2014年1月22日5時30分,98歲的胡佩蘭逝世。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
感動中國欄目組給胡佩蘭的頒獎詞是“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 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在當晚學習觀看的過程中,廣大職工被一個個感動中國人物感人至深、震撼人心的先進事蹟所感動。當播到女仁醫胡佩蘭的事蹟時,在座職工更是激情澎湃、數度落淚。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要積極學習胡佩蘭服務社會、無私奉獻的忘我精神,深入貫徹“厚德、博學、至臻、致遠”的院訓,完成“關愛生命、呵護健康、服務大眾、奉獻社會”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