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怎麼寫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後感怎麼寫

  《海上鋼琴師》,講了一個人的故事。男主人公名叫1900,他就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燒爐工在男主角8歲的時候意外死亡。下面小編整理的電影海上鋼琴師,歡迎來參考!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一):

  《海上鋼琴師》不愧為一部經典影片。它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生在船上,長在船上,死在船上,只為鋼琴而生的人的一生。他將一生所有的光芒撒在個這艘船上,短暫而悽美。

  主人翁(名叫1900)對於這艘船的愛戀不捨,可能類似於我們對於故土的一種眷戀。生於斯,長於斯,故土賦予我們生命以及生命裡的一切,這艘船同樣賦予他人生的全部價值和情感。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願離開他的故土,縱然那土地貧瘠,荒涼,甚至充滿危險,縱然外面的世界紛繁多彩,金銀遍地,他們從不離開故土一步。對於1900,一個孤兒,他的全部世界就就是這艘船,那裡就就是他的的家,他的全部快樂悲傷夢幻激情。能夠說他對於這艘船的感情比任何一個人來的都更深沉,更灼熱。所以即便就是最後一刻,他仍然不會選取離開。

  片中最後一段,有主人翁的一段獨白,他說他不走,不就是因為他站在船板上看到的那些建築讓他感到畏懼,而就是因為他看不到世界的盡頭。就是啊,鋼琴的鍵有始有終,船的甲板有始有終,他能夠用有限的鍵盤奏出無限的樂曲,他能夠駕馭這種“有限”,在那裡,他就就是他。而這個世界呢,沒有開始,沒有結束,錯綜複雜的街道,星羅棋佈的高樓大廈,有太多的路能夠選取,他沒有辦法去駕馭。駕馭他的人生,他的情感,他的音樂。他只能選取他能夠選取,能夠駕馭的方式生活,這種方式與世無爭,平靜自如,不受功名利祿的紛擾。如果一種生活方式,他無法駕馭,他寧可不要!我想這也許就是他不選取離開的第二個理由。

  他內心的孤獨,音樂可知,就如同他的語言,他用它來述說生命,表達情感。其中有這樣的一幕,夜晚,在船的酒會大廳,他演奏著,鋼琴隨著在颶風大浪中左右搖擺船艘,在光潔的地板上,合著音樂的節拍,乎左乎右,時而轉圈,時而滑行。讓你感受到彷彿他整個人的身心和這音樂,這艘船,這大海早就融合在了一齊。他說過,他的音樂和他的人不分開,所以拒絕釋出他的音樂膠片。我想,他的內心裡,也必須這樣篤信,他的這艘船和他的人,不能分開。生命彷彿自他被拋棄的那一刻起,就和這船聯絡在了一齊。音樂,船,他,就是“一”,永遠無法分開。船的生命結束了,相信他的生命結束,也似乎成為了必然。這也許就是他不離開的第三個理由。

  對家的深深眷戀,對生存方式的抉擇要求,以及早就融為一體的共同的生命,促成了他的杯具。

  然而這真的就是杯具嗎?就像戲曲在最高潮處嘎然而止,人生在顛峰時刻隱退,情人們相擁著步入婚姻,我們看到了最完美的一幕,之後呢?看戲曲漸漸索然無味,人生逐漸走向低谷,感情繼婚姻之後埋葬在數不清的家庭瑣事裡,這就就是最真實的世界。他的死,至少震撼了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我們誰也無法想象這樣的一位曠世奇才,走下船舶,就是怎樣開始他平凡的人生,開始變得庸俗乏味,追名逐利。我們不忍心看到那裡,導演自然也不會忍心拍到那裡。所以從某種好處上講,這也許算不得就是一幕杯具。

  現實生活中,對於別人的選取,我們會感到匪夷所思,就像這部影片一樣,可能很多人也不解他的這種選取,但就是,我想說,無論就是誰,作出怎樣的選取,無論在我們看來就是多麼的荒謬,多麼的不明智,多麼的讓人不解,這都就是他的選取。這個選取必須有他的理由,他的思考,你不就是他,你沒有經歷他所經歷的,你沒有了解他所想的,那麼我們唯一能夠作的事情,不就是述說我們的不解,而就是握住他的手,微笑著說一句,Goodluck!

  喜歡這部電影,喜歡1900,喜歡音樂,喜歡這一片湛藍的大海。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二):

  喜歡鋼琴的儒雅與高貴,喜歡琴音或者精緻或者激昂的感動你心底的每一寸角落。我從來不會自詡自己有多麼高貴有多麼藝術,但就是但凡聽了1900動情的曲調和行雲流水般的演奏後,我都不會有絲毫的掩飾:我愛上了這種氛圍,雖然不就是那麼瘋狂,那麼強烈,卻如沁人心脾的芬芳一樣揮之不去。在某天不經意的一個瞬間,突然想起。

  1900就是一個人。或者能夠這麼說,他就是一個在1900年出生,被而父母拋棄在船上但卻擁有驚人音樂天賦的天才。好心的船員收養了他,教他讀書,教他寫字,教他任何他好奇的東西。童心未泯的他很快就對自己的“父親”告訴自己的一切產生了懷疑,因為他可愛的黑人爸爸經常會告訴他與報紙上不符的知識。有一天小傢伙閃爍著自己純潔的雙眸問了一個任何孤獨的小孩遲早都會想明白的問題:“媽媽,就是什麼呢?”我的心頭因為這句話而微微一顫,我看著畫面,看著他父親的眼神,我不明白他要怎樣才能完美自己善意的謊言,怎樣來保護1900小小的心靈,“明白嗎,媽媽就是馬,就是賽場上跑的最快的馬!”聽了爸爸的話,1900煞有介事似懂非懂的重複了一遍,然後開懷的笑了,笑聲中滿就是天真的味道。我的心暖暖的寬慰了,我突然想起了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一句話:兒童就是人類的父親,他將人的天真性靈舉的太陽一般高。()1900從一開始就生活在海上,那個雖然封閉卻永遠沒有欺騙和虛偽的世界裡,他永遠都就是天真的,沒有一絲的瑕疵,一向到他生命結束的那一刻。

  從來沒想過一臉痞子氣,在昆汀的調教下不就是演臥底就就是強盜的TIMROTH竟然也會深情的落落大方,那紳士般的舉止言談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當長大成人的1900坐在鋼琴前,用纖細的雙手輕輕滑過琴鍵的時候;隨著海潮的洶湧,隨著鋼琴的滑輪和悠揚的曲調在大廳裡浮動起舞的時候;當他滿面陶醉的在下等船艙裡,為那些窮苦的人們帶去自己的音樂的時候,我的'心好像也在其中上下起伏,隨著船艙裡的調調。隨著人們臉上的欣喜,隨著外面海潮聲。

  有的人說1900很幸福,他生活在他喜歡的音樂中,伴他左右的就是對他沒有半點私心的朋友們,不用去擔心紛繁與擁擾。但就是,只就是這樣嗎?每次停船靠岸時他獨自向岸上遠處眺望的眼神分明有掩不住的落寞,還有他偷偷的撥通陌生人的電話時那緊張和期盼的語調:“你好,也許你不認識我,但,我們能聊聊嗎?”尤其就是當他聽那個飄過的流浪人告訴他自己的經歷,他愈發的想去體驗:站在岸上,聽海的聲音,到底就是什麼樣奇妙的感覺呢?我不就是1900,但我分明能夠抓住他心裡最細膩的孤獨和嚮往—-他渴望踏上陸地,那個他從沒體驗過的從沒經歷過的世界,這讓他躁動不安,但又讓他莫名的衝動,像我們在孩提時期盼生日早日到來一樣。

  可當那一天真正到來的時候,站在下艙梯中間的1900,應對面前陌生的城市。凝視了良久,最終卻又回到了船上。我當時並不明白他到底在想著什麼,但當結尾時,1900含著淚告訴老友“:在船上,我擁有鋼琴,我能夠在它的88個琴鍵上奏出我所喜歡的無限的音樂,在那裡,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可當我看著面前那個陌生的時候。我突然感到恐懼,那就是一個無限的鋼琴,沒有限制,你行走其中,永遠都不會明白你要去彈奏什麼。在這樣的世界,我要怎樣去生活呢?”一切疑問像煙雲一樣散失在他依然純潔的眼神當中,當我們早已習慣了這樣那樣去生活,當我們把持著自己的方向擁有著自己的目標向遠方的地平線風雨兼程的時候,我們可曾想過,如果失去了習慣,失去了方向抑或就是堅強的信仰,那麼面前的遠方,就是否也就是灰暗如就是,散發的恐懼就是否也會讓我們止步不前呢?這樣一個超然物外的鋼琴師始終沒有邁出那跨越的一步,即使岸上有令他譜出無比華美樂曲令他砰然心動的女孩,即使踏上岸能使他聽到嚮往已久的另一種海的聲音,他最後還就是選取了停留,即使這個決定的砝碼,就是他的生命。

  不能說這就是一種愚昧,沒有脫離生活的你我都無法去揣測1900那顆孤獨的心。只就是,在他娓娓訴說的琴聲最後響起時,那雙手在憑空輕輕滑動。只就是,1900抬頭看看天空時那異常平靜的眼神,早就讓舊船爆炸時的震耳欲聾,湮沒的無影無蹤。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三):

  關於鋼琴,關於盡頭,關於彼岸,這些我都不想說。我只想說說1900這個人。

  眾人叫他天才,眾人為之瘋狂。1900,從擁有這個不平凡的名字起,就註定就是個不平凡的人。目光、掌聲和榮耀,平凡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天才的1900就像空氣一樣稀鬆平常。

  但目光、掌聲和榮耀並不能令人幸福,也不長久。

  電影裡有一個鏡頭讓我個性難受:人們圍繞在1900身邊為音樂起舞的時候,有人看見了自由女神,一下子所有的人呼啦啦作鳥獸散,只剩下1900孤寂的身影。再多的榮耀也挽救不了孤獨,此刻他非天才,就是個可憐的被遺棄者。

  天才其實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所有的天才都就是異類。而再體面的異類都不會被人真正地愛。那些為1900的琴聲瞠目結舌的人,在琴聲終結的時候,他們也就咂巴著嘴散去。1900這樣的天才更像就是個寵物。人們會喜歡它、呵護它、痴迷它,但它跑到馬路中間迎面馳來飛車,誰也不會撲過去用自己的身體擋住。

  大概只有小號手就是願意聆聽1900的內心而非琴聲的人,他不理解他,但就是他尊重他。他用尊重成全了1900完整的獨立。我看到有人說如果他就是那胖子他就會把1900敲昏然後拖下船。我想這樣的想法也就註定他成不了那個胖子,成不了1900唯一的真正的朋友。

  如果我們較真一點,假設小號手真的把1900弄下船了,故事將怎樣延伸?我們都明白,落魄的小號手沒有潛力去為朋友找一艘新的船,找88個琴鍵和盡頭。1900將無可避免被磨去稜角和平庸,落入紅塵變成一個凡人。

  活著,還就是活得安心。這也就是個問題。凡人的選取就是無論如何先活下去再說,"活著"這件事情本身比什麼都重要。而天才則把心靈的舒適看得更重,生死則次之。所以凡人能夠忍辱,天才卻情願玉碎。每一種人都獲得了他最看重的東西,說起來誰也不比誰虧。

  其實我不太樂意用天才這個詞兒來定義1900。天才已經被用濫了。我更願意說1900就是個ET。我們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人,想表達就開口說話。這就是人類的方式。但就是1900不屬於人類範疇。他的手指就是他的發聲器官,連著他的心和眼睛。他的身體機能就是人類的,他的感知和內心就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算稀奇。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就是ET。

  小時候看哲學入門讀物《蘇菲的世界》,哲學老師說,你就是否想過自己或許就是個火星人?你就是否有一天會停下腳步,審視自己然後想:"我就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就是一個神秘的生物。"——我並不理解。我看著每一個人都有兩個眼睛一張嘴,我無法理解這一模一樣的人怎樣會就是不同星球的物種。

  直到之後我發現人的內心比海還深,發現一個人和一個人的差異比天和地的相錯都大。我才漸漸相信,我們每個人都就是ET,至少都以前就是ET。我們生下來的時候如此千差萬別,就像從宇宙的各個角落聚集到這個星球。我們透過眼睛看世界的角度,我們吃奶頭的力度,我們尿褲子的姿勢,都如此獨立如此百花齊放。

  我們以前都很與眾不同,鮮活跳躍。但就是之後,我們被教育,被糾偏,被放入軌道。於就是我們從一個個ET變成一群地球人。我們鮮活的面容淹沒在人群之中變得模糊不清,一眼望去毫無分別。只有那些因緣巧合的,比如1900,僥倖(或者說就是不幸?)儲存了自身的獨立和ET本色,成為地球人眼中的天才和異類。

  差異導致孤獨。葆存了差異性的ET在承受異樣目光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孤獨,遠超出凡人的孤獨。凡人們如我們雖然也還都殘留一些差異,但大致面貌八九不離十。我們失戀了後覺得痛苦比誰的都大,我們擁抱心愛的人自認比誰都幸福。但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每個人的痛苦和幸福都沒什麼區別。我們在不斷重複,千篇一律。

  我們丟了個性卻換來了共鳴。我們藉助藝術尋找通感,在人性中相交叉的部分,抹著眼淚互相慰藉,或者說,互相平衡(原先有人比我還慘啊,這下心裡舒坦多了)。而被稱為天才的人站在人群之外,憂鬱地注視這群有些像他又不就是他的物種。用他們ET的本能將那些交叉部分,提煉、放大、直抵內心。那些永遠無法交叉的部分,則作為孤獨的源頭,令他們永遠無法融入人群。他們只有躲在自己的輪船裡,躲在自己的內心世界裡,孤獨地活著,然後死去。

  海上鋼琴師觀後感(四):

  故事就是從這艘船上講起,也就是在那裡結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就是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好心人的收養好像也不能改變他在這個世界裡的孤兒主角。

  憑藉自己過人的天賦再加上後天的勤奮,他對音符的掌控令人難忘。從一個小主角到一位大人物,不就應用幸運來理解,因為他只就是一向在這艘蒸汽船上,獨自一個人去領悟這生活的真諦,沒有什麼能夠依靠的地方,一路走來。

  鋼琴,大海,無暇的藍天,就就是他所在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腳下,遠離了城市帶來的喧囂,讓他簡單自如的生活著,也難怪給他帶來了無限的音樂靈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託!拜託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己前途無量,然後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但就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並不就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就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麼?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裡,什麼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就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這就是他最後的獨白,他離不開自己的世界,也不敢去走進另一個未知世界,帶著對未知的恐懼選取了離開,離開也就是他的一種選取。那些無法看到的東西對他來說真的有那麼恐懼嗎?世界的盡頭在哪裡?這就是一個很陌生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但對他來說卻就是一張駛進另一個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裡不會有迷路,只需記住八十八個琴鍵就行,就那麼簡單,沒有太過於複雜的方向,純真而又充滿靈性的世界。

  “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每當看到這些,我的思想就會停滯一會,想象一下我理解的這種“盡頭”到底在哪裡?遺憾每次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能幫我解脫心中已久的困惑,對啊!這種盡頭到底存不存在?我們每一天都重複的做著相似的事情,而我們的盡頭在哪裡呢?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就是上帝的鋼琴。”上帝的鋼琴,他說的上帝就是在哪裡呢?不能彈奏的音樂,不能駕馭的生活,就是因為自己從未下船,還就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太過於自我。

  每一天奔波於生活的我們又能怎樣去應對這個問題?或者自始至終我們從沒思考這些,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有一個相似的腳印在眼前等著我們。生命的好處在哪裡?這就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理想,有抱負,熱愛生活就像做一道自己喜歡的飯菜去品嚐,沒有多麼複雜,簡簡單單。只但就是我們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納和融入讓我們變成了這個現實社會中的一個人,或許這就就是我們不同於1900的故事。他從未走進,而我們也從未走出。他選取了離去,因為他不能活在一個無從選取的世界,一個沒有盡頭的世界。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