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範文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範文

  印度電影《起跑線》反映的擇校熱問題,相信會引起不少中國家長的共鳴。下面小編帶來的是印度電影起跑線範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範文1

  今天和女友去看了一場電影《起跑線》,這是一部印度引進的影片。不得不說近幾年印度引進的電影幾乎部部口碑爆棚。像年初剛上映的小蘿莉的猴神大叔,去年上映的神秘巨星,乃至更早的三傻大鬧寶萊塢。口碑都不錯,以至於我現在對印度的電影有很好的印象。

  《起跑線》這部電影,看名字很容易讓人想到孩子的教育或者是賽跑之類的比賽。主演是伊爾凡 可汗,我想說名字大部分人估計都不知道是誰,我也不知道。一看人就能讓你聯想到他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女主演是薩巴 卡瑪爾,長得挺養眼的。

  大概劇情就是服裝店老闆拉吉和老婆米圖為了讓女兒皮婭接受更好的教育透過偽造窮人身份將女兒送進名校。卻因為在貧民區生活的那段時間感受到窮人生活的艱難和窮人孩子接受好教育難上加難,最後放棄女兒的高等學校資格的故事。

  電影雖然定位是喜劇,但是笑點確實不多。不過裡面依然有印度電影特有的歌舞,而且歌詞都很有深度,直達人的內心深處。

  女主米圖是一個有潔癖的人,尤其是對孩子。比如,孩子出去玩把孩子捂的嚴嚴實實的,出去玩滑梯還要先用紙巾擦乾淨才能上去玩。這點表現了有些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過度保護,以致讓孩子失去自由的現象。有點諷刺。每次米圖生氣,就會說:孩子念不到好的學校就進不了好的中學,進不了好的中學就考不上好的大學,看不上好的大學就不能進去好的跨國公司找一個好工作,這樣孩子就會被同伴撇下,那孩子就會崩潰,最後孩子就會學壞然後吸毒。這段也算是個笑點吧。

  男主拉吉是一個服裝店老闆,很會聊天。總能說到客戶的心裡,讓客戶心甘情願的買他的衣服。這是一個成功商人應該具備的。但是在家裡他又特別的愛自己的老婆,一般有問題都是以老婆的決定為主。這一點倒沒有錯。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米圖建議去上私立名校,而且是必須去。為此還專門在富人區買了房子拉吉拗不過老婆只好同意。但是在拉吉排了一天的對領到報名表後,卻石沉大海。朋友建議他們去找個顧問也就是我們說的中介,交了不少錢。然後中介給他們標準的培訓,包括表怎麼填?面試的時候問題怎麼回答?看到這總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我們身邊不也經常發生這種事嘛!折騰了好幾天最後卻還是沒有錄取,中介給的答覆是學校不想招學生家長是服裝店老闆的。真是諷刺,典型的拿了錢辦不好事就把責任推到客戶身上。

  米圖為這事跟拉吉大鬧了一場,拉吉沒辦法不得不到處想辦法。包括找政府官員寫推薦信甚至想拿錢賄賂學校的校長。但是都沒有成功。戲劇性的是,拉吉店裡的店員,來家裡送喜餅,說是感謝拉吉,他的孩子被那個名校錄取了。當米圖和拉吉聽到這個消失都傻眼了,拉吉更是不敢看米塔直接讓店員回店裡去了。這下可好拉吉一直所說的我在努力想辦法在努力中,在米塔看來一分不值,毫無說服力。

  第二天拉吉生氣的跑到中介那質問,得知國家有規定,每個私立學校必須預留25%的學位給貧窮的孩子。所以他們不得已選擇假裝窮人去申請學位資格。為了躲過學校的'核查,他們還專門搬到了窮人區去居住。在窮人區他們體驗了窮人生活的艱辛,結識了希亞姆一家,發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比如,打水的話你需要跟插隊的人吵架才能輪到你,像潑婦一樣罵街。再比如拉吉去工廠打工,頻繁出錯,最後到家當米圖跟他要工資的時候,他卻說今天的錢發的還不夠扣的。

  最終通過了稽核,孩子如願的進入了私立名校。他們也搬離了窮人區,回到了他們的別墅。但是看到新聞揭露說有好多富人用這種手段搶走了本該屬於窮人的權利。他們有點內責,想做點事彌補。就選了個國立學校,資助了這個學校的所有學生。恰好也有他們在窮人區的好友希亞姆的兒子。為了感謝這個資助他兒子的恩人,他登門拜訪,事情敗露。希亞姆說:政客偷竊窮人的食物,建築商偷竊窮人的土地,富人偷竊窮人孩子的教育權利。短短一段話,每個字都很扎心又很現實,跟我們常說的“寒門再難出貴子”如出一轍。還有一段話挺有深度的:你為了你的孩子做了你認為對的事,我也要為了我的孩子去做我認為對的事。大概母愛父愛的偉大就在這吧,為了孩子即使知道是錯的,也會鋌而走險。但是我覺得我們的愛應該更加理智些。

  最後,米圖和拉吉跑到學校想阻止希亞姆舉報他們。但是當希亞姆看到皮婭後放棄了這個想法。並對趕來的夫婦倆說:皮婭可以繼續在這讀書,因為她也是我的孩子。希亞姆的善良打動了拉吉。拉吉不顧米塔的反對執意走進了校長辦公室,自己坦白了。不料校長的真面目漏了出來,說如果讓窮人的孩子來上學,我掙誰的錢。一本正經的校長說出這樣的話,讓前面鋪設的形象一下轟塌下來。

  拉吉找到了之前負責核查的那個人。一起在校晚會上偷偷把國立學校的孩子帶來表演了一場精彩的演出。下面的富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鼓掌喝彩。當知道表演的是窮人的孩子的時候都沉默了。拉吉說:窮人的孩子一樣可以很優秀,並揭露了校長,教育已經失去了它的本質,而淪為一樁生意。並把女兒轉到了他資助的那個國立學校。米圖最終也理解了拉吉。

  影片遺憾的是,校長沒有得到該有的懲罰。富人們也沒有因此而做出什麼努力。不免有些失望,但回過來想想這就是現實啊。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小部分人的影響力還是有限的,不足以改變社會的現狀。

  印度電影起跑線觀後感範文2

  對於普通家庭是否有必要送孩子上名校,名校是否華而不實滿足虛榮,怎樣培養健康、快樂、善良的孩子,這些問題也許能在影片裡找到答案。

  影片講了印度德里一箇中產階級家庭拼盡全力送孩子上名校的故事。主人公拉吉是一個時裝店老闆,在妻子的慫恿下,為了讓年幼的女兒上一所名校,不惜舉家搬遷到名校旁的富人區,盡力融入富人圈子未果。拉吉高價報了幫助上名校的諮詢機構,按照諮詢顧問的要求進行了各種努力仍未被名校錄取。聽說名校對貧困家庭孩子有錄取名額,又咬牙假扮窮人,搬到窮人區生活,接受名校派來的調查員的稽核。拉吉一家因為語言、生活習慣等原因無法融入富人社會,又因為難以適應艱苦條件等原因難以融入底層社會,鬧出了不少笑話。

  影片既展現了富裕群體的攀比、虛榮和虛偽,還生動展現了窮苦人民的勤勞樸實、聰明善良。拉吉一家假扮窮人,認識了善良、勤勞的希亞姆一家,受到他們無私的幫助。電影觀眾是知道拉吉家不缺錢,施助者希亞姆家世代窮苦,卻教拉吉擠公交,帶著他在工廠幹活,把自己的工資分給他,甚至不顧自己生命安全去“碰瓷”,將得到的賠償送給拉吉交孩子學費,結果陰差陽錯,窮人希亞姆的孩子卻沒上名校,拉吉的孩子入選了,希亞姆還掏錢為他們慶祝……,看到這裡我的眼睛溼潤了。想起美國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的書《我在底層的生活》,寫的就是作者扮演成窮人體驗底層勞動者的辛苦奔波和生活的無助,對照著這部電影看,對窮苦階層的辛酸就有了更深的理解。

  影片後面也展現了拉吉為糾正自己的欺騙而努力,包括匿名捐助公立學校,到名校提出放棄孩子學籍,並當眾講述自己的故事,讓孩子從名校退學,去上普通的公立學校等。

  家長們,如果要給孩子選擇名校時,一定要考慮下自己的實際情況,不要盲目攀比,為虛榮心所累。

  看了電影,一直對教育孩子充滿自信的我開始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問題。最近讀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盧梭的《愛彌兒》,到不過多幹預、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的重要性。以前總覺得要多給孩子講人生道理,幫助他分析事情的長短利弊,讓他少走彎路,早明事理,其實幾歲的孩子哪裡懂得那些,往往會誤解或者很快忘了。家長教育起來挺起勁,覺得把自己幾十年的人生都傳給孩子了,孩子應該比自己強,這只是一廂情願。盧梭在《愛彌兒》裡說的,他在愛彌兒12歲前什麼都不想教,更不會灌輸什麼大道理。也許有些家長一味的施壓培養了當前看來學習優異,習慣好、有特長的孩子,但這個孩子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幾乎都被扼殺了,長大能否成才難說,能否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成為身心健康的人就更難說了。“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這個道理。

  教育孩子應該學學“無為而治”,要適當地放手。我在以前的博文裡也寫到過,教育孩子有點像炒股和投資,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家長們如果沒有技巧不妨練練耐性,練練忍功,讓孩子慢慢地成長,不能亂折騰。電影《起跑線》中也傳達了這一觀點。拉吉的女兒被特別精細化地管理著,但成長受到很大限制,也難以和同齡小孩交往,但到了窮人區,和一群野孩子奔來跑去,反而學會了什麼是分享和關愛,什麼是善良和友情。

  正如盧梭和尹建莉強調的,家庭教育寧可過寬,也不要過嚴,孩子的未來是廣闊世界,不是父母溫暖的手掌,早晚孩子要自己去歷練,去成長。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