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偷走的那五年》觀後感範文

《被偷走的那五年》觀後感範文

  《被偷走的那五年》與《分手合約》有一個相似的外殼。都是白百何主演,都是喜感和悲情兼具,前半段都有一個關於5年的繩釦,後半段都有一個催人淚下的墜落。但兩部電影也是明顯不同的:在解釦的過程中,《被偷走的那五年》的結構更為精巧,《分手合約》的笑點更加密集。在墜落的過程中,《被偷走的那五年》像日劇,《分手合約》像韓劇。

  《分手合約》說的是,一個發現自己身染重病的女孩兒,主動離男友而去。為了怕他傷心,更怕他一蹶不振,立下“五年之後如果都還單身就結婚”的字據。《被偷走的那五年》說的是一對蜜月中人遭遇車禍,女孩兒醒來時恍如昨天,事實上倏忽間5年已過,她丟掉了其間的全部記憶...

  電影區別於電視劇不只在於長短,而在於電影可以用精巧的結構把一個小故事弄得雋永生輝。《被偷走的那五年》開始給觀眾的是女孩兒視角,讓大家以為一切都在原地,誰知道此車禍非彼車禍,一千多天已經逝去。時空倒換,就會產生審美快感和解謎衝動。在白百何回訪故友,觀看錄影,冥思苦憶的過程中,往事一點點連綴起來,一對情侶由蜜糖到怨偶的戲劇由此上演。

  就像拼圖遊戲,碎片漸漸組接成形,劇中人開心並揪心,觀眾亦然。小感動如同溪流般嘩嘩作響,時不時把人心打溼。黃真真是個細膩而尖銳的女導演,之前作品多次觸碰性題材,屬於小眾導演。這次她選了個大眾化的故事,將都市白領男女的諸多生活煩惱融入其中:由如膠似漆到相看兩厭,由事業競爭導致的怨懟,小三的誘惑和出軌的`渴望,閨蜜翻臉成仇,等等。用洋氣的手法寫熟悉的題材,用俏皮的臺詞構築生活氛圍,影片前半截且行且笑且酸楚,輕舟已過萬重山。

  球賽分上下半場,這部電影也是。下半場哨響後,風雲突變,精心培育後重新伸出的愛情嫩芽遭遇了嚴寒氣候。本來是不該劇透的,但完全不劇透實在是說不透。打個比方吧,上半場是今年春天立了大功的小清新愛情喜劇,下半場則一頭扎進了灰暗人生地帶,探討死生之間的殘酷。

  商業片是不怕“死”的,死常常是催淚的給力武器。但商業片不能“死”得很難看,因為凡是逼著觀眾去長考人生的電影都會抑制消費意願。像《分手合約》一樣以死神來襲為由頭,極盡渲染彼此的相愛和成就,是聰明而有效的做法。《被偷走的那五年》在商業和寫實的交錯地帶劃過,真的寫出了人落深淵時的絕望和無助。

  在我看來,這麼安排是上檔次的,它讓我想起了戛納最佳影片《深海長眠》和新科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愛》。《深海長眠》探討了安樂死的命題,《愛》探討了愛到心神俱疲仍然光亮全無時,會出現可怕的選擇。生命如此脆弱,現實如此殘忍,古今中外不能外。

  不過,《被偷走的那五年》在沉思片刻後又回到了大眾喜聞樂見的道路上,給了一個宣洩情緒的出口。這個出口是怎樣的先不說,影片結尾讓我想起了30年前的日劇《血疑》:一望無際的大海上,光夫擁著幸子,乘船遠去。

  應該說,白百何與張孝全比她與彭于晏更登對。彭有鬼馬氣息,還是與廣告裡的桂綸鎂更匹配。張孝全憨厚深情,不離不棄的事兒放他身上,更可信。這是一部流暢的商業片,其中不乏深思段落。這是黃真真滿載進擊內地之作,其品質高於《分手合約》,甚至《失戀33天》。至於市場表現,我就不預測了,穩妥的說法是:天知道。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