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朋友》觀後感(通用15篇)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通用15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時間的朋友》觀後感(通用1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1

  首先是帶著完成作業的需要來看《時間的朋友》這個影片的,接著就毫無抵抗力的被吸引,最後讓人思緒聯翩。謝謝讓我看到這個影片。

  時間就是戰場,服務要升級,人工智慧,建立共同認知,共同體危機。看著這些紛亂的的東西,留給創業者的是無限的啟發,未來或者將是一個只有創業者才能存活的時代。

  對於現在的工作來說,我們正走在一條對的路上,(這是靳總給帶的路)給客戶提供簡單、快捷、省時、優質的服務。我們是做產品的,但我們在建立一個讓大家達成共同認同的平臺,行業領域的細化統一是趨勢,佔領一個制高點,足以讓我們起飛。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讓最多的人知道我們,並且留下一個這是好的選擇的認知,簡單的來說就是要想辦法抓住核心客戶,大客戶,借用知名品牌他們的影響力宣傳力,鋪遍整個領域。但大的目標還需要小的積累,酒香不怕巷子深起碼自己得足夠香,然後一點一點的散播,那麼吸引來知名的人就不是偶然是必然。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2

  在進入新年之際,當各大衛視在舉行跨年演唱會的時候,深圳衛視直播的羅輯思維《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獲得了同時段全國收視第一。在看演講的時候聽到這個訊息是很激動的。在娛樂泛化的時代,看跨年演唱會好像是近年來必有的一項跨年活動。吃瓜群眾看著歌舞表演,追星的等著自己家喜歡的明星出場。但事實上,面對有深度的演講和群星繚亂的演唱會,20年我更願意去聽他的演講而不是去看演唱會。

  在演講中羅胖講了五隻黑天鵝:時間戰場、服務升級、智慧革命、認知稅、共同體危機。

  “商業上所有的戰場都將回歸時間戰場。”人的一天只有24個小時,每小時60分鐘,一分鐘60秒。每個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是有限的,手機上有那麼多個應用,每個應用都是在爭奪使用者的時間。而且這些時間都是碎片化的,當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已經達到飽和的狀態時,抓住使用者的時間是每個產品切實所在做的事情。

  層出不窮的app在被推出,但是事實是人們可能一個月都不會下載一個新的app。想要獲得使用者更多的時間,一種是讓你上癮,留住你的時間;一種是提供服務,最佳化你的時間。打造更有價值的服務,即服務升級。當你推出的產品是在提供優質的服務,不管是不是免費的,有這個需求的使用者就是會選擇這款產品。就比如一款讀書app,它是透過給你讀一本書,來讓在更短的時間裡獲取這本書裡的精華知識。這就是在最佳化使用者的時間,所以即使它是收費的,也有很多人在使用。

  演算法、硬體、大資料給人工智慧發展提供了先決條件。國內外的各大企業,都在人工智慧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全球人工智慧企業主要領域是:教育、醫療健康、個人助理、金融、安防、電商零售、自駕領域。

  羅振宇提到認知這方面的時候,用鹿晗、王俊凱來做例子。認知能創造價值,就像很多人只是為了去看某一個明星,而買下他所演電影的電影票。之前開玩笑的說,現在去投資一個域名,也許有一天就有人來買你註冊的域名。

  看完這一個演講,還是很有感觸的。羅胖作為資深媒體人,分析社會發展實時動態的眼光獨特。20年,人生有多少個20年?時間的朋友誰也不知道20年後會發生什麼,更不知道20年後我們會何去何從。日新月異的時代中,變化來得太快,而要在這時代洪流中取勝,要麼擁抱變化,要麼篤定地作為一個匠人,默默彳亍前行。希望未來的十八次公眾演講或者說他的個人showtime,我還會一直聆聽、一直感受這時間的朋友帶來的細微變化。每一年,用四小時來回顧一整年的國內外大事;每一年,都用文字寫寫自己的感受。當時間流轉,每一年聽聽羅胖的成長,也看看自己的變化。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3

  如何開啟心智,如何運用心智來和時間做朋友,如何理解時間管理的意義,在時間管理上取得突破,進而用心智開啟自己的人生成功之旅,知名部落格李笑來與你一一分享。這是一本幫助你走向獨立,走向自由的省身之作。

  這本書之所以對我影響最大,是因為它讓我明白了很多事實,這些事實比我們經常所聽到的大道理要真實很多,有用。明白這些事實後,馬上改變了我以後的處事方式。

  1、關於時間管理

  要管理的是自己,不是時間。是的,很多時候,由於我們的頭腦太過活躍,受其他事情的干擾,而無法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浪費了很多時間。如在宿舍,受電腦上的音樂遊戲娛樂各方面的干擾,就無法完成作業,做該做的事,學該學的知識。但只有專注聚集,才能真正有效率地完成手頭的事情。而專注力,自制力,不受外界干擾,是需要我們去管理自己的。

  2、關於人際關係建立

  生活的智慧就在於,集中精力改變那些能夠改變的,而把那些不能改變的暫時忽略掉。專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有用的人,一個獨立的人,這比什麼都重要。打造自己,就等於打造人脈。—我們不防去觀察一下那些成功人士,都是集中精力專注於打造自己的人。自己做強了,做大了,勝過他人了,自然而然地就會有人來找你幫忙,解決他們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是與你合作。在這過程中,人際關係網自然就建立了。

  3、關於專業是否有興趣問題

  首先,這些人並不是對正在做的事情(專業學習)沒有興趣,而是沒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只要一件事兒你能做好,並且做到比誰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數人好(有成績感,有收穫,你就會花時間精力繼續努力下去,並獲得更大的成績感),你就不會對那件事情沒興趣。—這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學不好,就拿對專業不感興趣為藉口,而不花時間精力去學習。這樣找藉口,不學習之後,又怎麼會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能力做好呢?

  4、關於人生職業規劃

  其實,我個人並不相信什麼職業規劃。我只是樸素地用自己的經驗得出適合自己的結論:沒有誰能給我做職業規劃。—人生職業規劃,是一生的時間。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做這個規劃呢,更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有能力去執行好這個規劃呢?尤其是我們大學生,對很多東西不瞭解,人生的經歷也確實太少,而生活中變動太大,太多。我們一般得大學生有能力去做這個人生規劃嗎?如果不能,我們是否應該實實在在地做好眼前的事情,讓自己時時刻刻都有收穫,或許這比規劃來的更加實在。

  5、關於心智

  開啟心智,運用心智,獲得解放。心智可發展,可培養,可重建,甚至可以反覆重建。不可封頂。—心智的不同,人生路不同。而心智是極其微妙的,很多時候是被我們一般人所忽略的,但它卻決定了種種不同的人生軌跡。如有些人幾何代數都學不明白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卻可以僅憑心智就能夠想象出現實中無法觀察到的超立方體,如果自己明白心智是決定因素時,就不會詫異這些人的特異功能了。每個人都要努力去開啟自己的心智,成就自己的人生。

  6、懶惰是所有問題的根源

  無論在哪裡,懶惰現象都隨處可見,而且被各種藉口掩飾的很合理。如果我們發現不了這是個嚴重的問題,那麼我們還會繼續原諒自己的懶惰,而最終一事無成。如不花時間精力學習專業課;不去實踐;看書不動筆不動腦;看書只是一帶而過,囫圇吞棗;不去上課;吃飯外賣(快餐或舍友);等等。看了這本書,或許就會發現自己的很多借口是站不住腳的,進而改變自己。

  7、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大腦

  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大腦,而且你若不控制自己的大腦,你就會受大腦的控制,還有可能受他人控制。如你會受慾望的驅使,而做出一些讓自己在清醒理智時深感後悔的事情;在你做事情時,自己輕信了他人的話,而做了讓自己之後感到後悔甚至憤怒的決定;等等。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讓大腦引導行為為我們想要的結果服務。

  8、“事件—時間日誌”記錄

  如財務管理一樣,知道時間是怎麼用的,才知道該怎麼去規劃時間—時間不是節省出來的,是靠規劃出來的。透過“事件—時間日誌”記錄,我們可以精確地感知時間,可以豐富我們的回憶;更重要的是:可以調整我們對時間的感覺,在估算任何工作量的時候,都更容易確定“真正現實可行的目標”。

  9、最節省時間的方法:學習

  透過學習,我們可以少走彎路,可以用他人證明是有效果的方法來更快地達成自己的目標。

  10、正確對待老師

  首先,不應該過分依賴老師。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根本不是一回事。“教得最好”的老師肯定會有,但往往並不是“做得最好”的那個。“做得最好”的人通常甚至可能都不一定會教,更不用說“教得最好”了。泰森的教練打得過泰森麼?——那教練估計不會有那麼快的出拳速度吧?但,他可以訓練出拳王泰森。

  11、什麼都學,學了不知道有什麼用

  什麼都學,時時刻刻都滿載收穫。往後不知道人生的什麼時候就派上了大用場呢?這種感覺是很讓人欣喜的。所以我們要有這樣的心態:不知道以後有什麼用,而努力學習各種知識。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4

  3個小時的跨年演講,全程是羅振宇一人講話,但內容是很多專業領域大佬們的精華,鏡頭也不斷的切換到做專業研究的學者,教授或者專家的臉上,我看到他們臉上淡定,從容,些許激動,大家互相成就。這就是在這個社會上,人在自己專業領域必須要做的精,且愛好也要廣泛,什麼都要涉獵,要空杯心態,最重要的是還要找對圈子。

  羅振宇就六個維度完成了這場跨年演講,首先是中國的經濟,據何帆的研究,中國經濟有好也有不好,但是總體是處於一個持續上升的狀態。改革開放之後出生的人口總數超過了之前的,所以消費者群裡也發生了改變,我們不能再刻舟求劍了,困難,摩擦,一定會有,未來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很大,我們就像是在徒手攀巖,不知道抓手在哪,時時刻刻是與困難共存的,倖存下來的,都是抓住了抓手,不斷向上的。

  羅振宇說:一個好的時代,是你走在路上,不敢小瞧任何一個人。實際上,我在澳洲時的感受也是這樣的,但我更多的是覺得他們有很多才華,會樂器,有很多興趣愛好,但在中國,我們不敢小瞧的是每個人賺錢的能力,網路帶貨的熱潮還在繼續,任何一個人都有起來的機會。

  第二個是關於中國的消費市場,隨著新基礎設施的完善,中國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大消費市場,1美元物流費就能跑遍全國,人人都能就地致富,就地崛起,中國的文化,中國的紅利人人有份。一個品牌崛起的時間變得更短,比如國貨完美日記,短短兩年時間啊就天貓第一,這就是中國天時地利人和的產物。未來,要加強品牌的建設,建立真實的社會關係。

  第三個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錢從哪兒來?錢73%從自己的勞動中來,錢從人和人的連線中來。比如,我一直很反感保險行業,其實是因為自己無知,最近學了保險課以後才知道保險的必要性,再加上親戚的意外,讓我十分焦慮。保險銷售員就是建立人和保險的連線,並且和顧客成為朋友,因為保險是一件長期投資,雖不能規避風險,但是關鍵時候能留愛不留債,透過連線人和人,就像滴滴打車一樣,建立起無數個連線,產生價值和收益。

  第四個是教育在發生什麼變化。羅振宇講的每個方向都有一個專家和他的團隊經過調研,最後把學術結果濃縮在一本書裡,出版銷售。在跨年演講上講到的只是極少一部分。所以最好購買書籍閱讀。教育的本質,是人點亮人。深圳大學的錄取通知書真的有點到我,我都想重返校園了。學校就是一個微型社會,在未來,所有行業都會是培訓行業,你不會應付酒局,不是說,山東人的酒局,就是一門課程嗎,你不會的,都可以立馬去學。

  第五個中國經濟被美國卡住脖子了嗎?第六個是中國製造會被取代嗎?但是是否定的,即便是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中國還在建設鐵路,打造一個又一個的網格,去建立和世界的連線,中國經濟的超大規模,中國在未來即將是世界網路的核心位置,這些都聽的我熱血沸騰,我一直想逃離中國,因為我覺得在中國很累,其實累就是因為在發展,在走上坡路。在發達國家,生活就是每天悠閒享受,因為發達國家基本建設完畢,有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教育制度,相對環境輕鬆,而中國的這波紅利,是最適合奮鬥拼搏的年輕人的。

  羅振宇在開篇就引用了加繆的話:請不要走在我的前面,我可能不會跟隨。請不要走在我的後面,我可能不會引路。請走在我的旁邊,做我的朋友。在我看來就是,一個人走的慢,一群人一起,走的快。中國人口這麼多,大家一起努力,一定會走的又快又好。

  我一直在想,這個演講為什麼叫《時間的朋友》,為什麼不是金錢的朋友,羅振宇的朋友,中國的朋友,可能是因為,羅振宇是有耐心慢慢變富,慢慢走的那一種人,時間是每個人最大的財富,也是財富的載體,只有在時間的長河中,我們才能充分享受時代帶給我們的複利。

  已經取得的進步,足以使人振奮,但與未來相比,今天的一切微不足道。請不要辜負這個時代給每一個人的機會。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5

  內容共六部分:

  一、網際網路恐慌。網際網路世界變幻莫測,巨頭們都對莫測的未來心存恐懼,裡面有句話印象很深“我睡得像個嬰兒,每兩小時醒一次,然後大哭起來。”98這不光是網際網路吧,大城市、每個行業或許都有這種狀態,有時緊張的讓人透不過氣,只不過網際網路可能更加明顯而已。問題是怎樣在快節奏的變化裡找到自己的狀態,探索很重要。突然想起木心的詩《從前慢》。

  再一個恐慌就是浮躁,我覺得有點道理。董明珠給股東一百多億沒人知道,但劉強東生孩子全國知道;王健林資本拼命往海外鋪沒人知道,思聰發微博、泡妞大家都知道;樂視的賈躍亭要做超級汽車,在汽車行業搞的甚是熱鬧,但真正汽車的500強企業吉利李書福卻沒人知道。從某些角度看,這些確實挺畸形,挺讓人恐慌。

  二、資本寒冬。這個沒什麼過深感觸,只知道現代都在談創業,都在試創業,在全民創業的大環境中,沒什麼寒冬不寒冬的,其實中國真不缺資本,不缺有錢人,拿著錢投資的人太多了,尤其網際網路領域。

  三、兩隻“妖股”。暴風影音A股上市40天36個漲停板,樂視網與其他網際網路公司不同的流逝什麼都做,用產生的結論就是:新物種,一半是產業,一半是資本。

  四、O2O大戰。58趕集,攜程去哪兒,滴滴快的這些行業大企業的合併就充分說明怎麼聯合細分線下市場。還有羅振宇講到的,要想感受O2O的競爭能夠到望京soho去感受,中午飯點馬路廣場一字排開掃碼陣勢,做地推的不是專業人員而大多是大媽。從這個角度看還真是打通渠道,打通線下不擇手段,不遺餘力。e代駕司機,58到家月嫂,功夫熊按摩師,河狸家美甲師為例都嚐到了嚐到了O2O紅利。金字塔收入結構被打破,現代更像是仙人掌式,只要有手藝就能借助O2O渠道展業,手藝人地位也在上升。

  五、IP。就是智慧財產權唄,能夠擺脫單平臺束縛,對使用者產生吸引力事物。像《花千骨》《琅琊榜》《鬼吹燈》《魔獸世界》等等,這些都是熱門IP,當然IP也能夠成為交易的入口了,是一種透過推薦就能促成交易的新入口。主要就是IP載體能提供稀缺性。當然,我和朋友們也琢磨著16年能有自己的IP,比如微電影劇本之類。

  六、幾家網際網路公司。這個就沒什麼好寫的了,主要談到了阿里和騰訊,小米和華為。幾家行業大佬都在搶佔各自的市場,找自己的突破口,尋求更大的生態鏈。只願好的公司越做越好,最終能惠國惠民,說到底做的再好也要以使用者為中心,以民眾為中心,那才是真正的“大”公司,有社會責任感的公司,中國需要這樣的企業。

  看了兩個通篇演講筆錄,還是覺得羅胖作為資深媒體人,他的分析觀察還是很有說服力的,希望能看到更多有質量的媒體分析材料,也希望自己能更多的從中學習從中獲益。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6

  逾越規則,離經叛道。當今經濟的高速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已經使企業發展方式發生天翻地覆的改變。《時間的朋友》裡面引用了一個網路遊戲的案例,在沒有取得任何明星代言的情況下,直接使各個明星的肖像進行遊戲代言,進行網路推廣,然後在當天通過後臺大資料分析,得出最有影響力的明星,當天晚上安排談判團隊出動,與明星談判,簽下代言。

  這種先使用,後付費的方式絕對是以前所不敢想象的,與此同時,大資料的匹配讓好鋼基本都花在了刀刃上。

  發展與變化的速度太快,使得規則成了制約與束縛。敢於打破規則、善於合理合法地打破規則,居然成為了企業成功的秘訣。

  網際網路企業是如何工作?7x24小時,雖然是三班倒,但是相關的工作沒有一刻止步,這樣的節奏難道不令傳統企業害怕嗎?一邊是三班倒的7x24小時,一邊是做五休二,5x8小時工作制,去掉人才本身的差距,光時間上的差,一個月下來就差了16倍多,一個月,一年下來,已經難以望其項背了。

  金融業務是我們的主營業務,曾經馬雲放言:“銀行不改變,我們就幫銀行改變。”不得不承認,馬雲做到了,馬雲推出餘額寶,銀行就不得不跟著推出其他的“寶寶”。手機上支付寶越來越方便,銀行推出的手機銀行客戶端也一樣。但我們總是走在後頭,我們沒有把被動變革改為主動變革。我們佔據國企的優勢,佔據農村的優勢,但是網際網路企業有不斷增大的客戶群體,也就是人民作支撐,有資訊化不斷普及的趨勢作支撐,有國民知識水平日益提升作支撐,從長遠來,我們優勢不夠。

  移動與聯通競爭多年,最後被騰訊打敗。郵政不能與農商行競爭多年,最後被某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打敗。

  但必須看到對手的優勢,一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蓬勃發展勢頭,二是操作的便利性、資產的收益性,三是人工和網點的低成本性,尤其是騰訊的微眾銀行與阿里巴巴的網商銀行。

  隨著無現金支付和線上服務的普及,使用者金融行為習慣正發生著劇變。12月22日,微眾銀行聯合27家銀行釋出了《銀行使用者體驗大調研報告》,此次調研結果顯示,2017年,有超過1/3的'使用者在銀行資金佔其所有流動資金的比例相對減少,這種現象在80後、90後年輕使用者群體中尤為明顯。而相對減少在銀行資金的使用者中,有83%的人將資金轉向各種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其中微信支付、支付寶成為主流選擇,僅35%的使用者會投入到其他各類傳統金融機構。

  網際網路經濟時代,擁有使用者就擁有一切,這與注意力經濟、粉絲經濟的本質是完全一致的。值得深究的是“使用者思維”與“客戶思維”的本質區別:使用者是產品的最終使用者,而客戶則更多是購買者。使用者思維是信任與認同的思維,即在滿足使用者基本訴求之外,還能帶給他們極致的產品體驗和身份認同;而客戶思維則更多流於價格這類表面因素。從“客戶思維”向“使用者思維”轉變是銀行網際網路化轉型的必然要求。

  可以看出,大資料的應用和手機銀行的普及推廣是當前金融發展的關鍵著力點所在。企業的飛速發展,既是主動的,也是被動的。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7

  對於羅振宇和他的邏輯思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我而言,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這句話: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在我看來,這和社交化電商是有著本質的聯絡的。未來的交易都是社交,入口建立在與彼此間的信任,與社交化電商一樣,都是建立在熟人的基礎上。當然,交易不僅僅包括電商,還包括線下交易等等。下面,我將用社交化電商來支援這個觀點。

  與傳統電商相比,社交化電商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購物社交化:社交讓購物更有價值

  1、社交平臺支援電商,微信,QQ的社交屬性為電商提供強大支援。

  (1)使用者以自然狀態分享資訊到社交網路,引發自然、真實的互動,引起好友的點選、閱讀、購買興趣。

  (2)使用者的分享資料彙集,引發使用者關注、口碑傳播、產生流量、購買等結果,從社交網路流傳到電商。

  2、微信成為網際網路的超級入口。

  (1)使用者規模龐大、活躍性高、粘性高(到目前為止,微信的日用量達到7億之多)。

  (2)微信為電商打開了“八大入口”:服務社交、身份、資訊、流量、支付、購物、推廣。

  二、社交化電商較傳統電商的優勢:

  1、功能一體化:集社交支付電商平臺功能與一身,更容易將使用者引到電商平臺,完成交易。

  2、支付場景化:微信為支付提供了應用場景的生態體系和底層構架。微信支付實現了與支付場景相結合,而非單一的支付工具。

  3、運營高效化:運營成本低,減少了傳統電商服務中的運營損耗。

  (1)運營的便捷性:運營成本低,支援第三方軟體接入,省力省心。

  (2)減少了人力投入。

  (3)提高運營的效率。

  4、推廣即時化:微信,QQ基於熟人關係鏈更容易實現購物資訊即時推廣。社交電商正是主攻“熟人經濟”,建立在熟人社交的信任基礎之上。社交電商的成敗,完全是取決於使用者的口碑。只有做好產品和內容,獲得使用者的信任才能促使使用者進行主動的分享傳播。好友推薦是影響社交電商使用者購買最主要的因素。

  這是我對——我們有個大膽的猜測未來的交易都將是社交。這句話的一些相關的觀點和看法。

  當然,除了這個,羅振宇還談到了網際網路轉型、資本寒冬和創業潮、O2O大戰和合並大潮、支付大戰、阿里巴巴、微信、小米和華為等,並在這些案例中穿插了對未來趨勢的判斷,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8

  《時間的朋友2017》是出現在學校的假期推薦影片,才看到推薦影片的時候被這個名字所吸引,初讀這個題目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時間的朋友?什麼是時間的朋友?是人?是物?還是所謂的回憶?深圳衛視在去年就曾開展“知識跨年”,有網友調侃說是“深圳衛視用一位胖子幹掉了上百位娛樂明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演講在這個跨年夜上獲得如此關注。

  2017年的跨年演講定位於“所有終身學習者的跨年盛宴”本次演講將為“所有想把握這個時代機遇的人”講述“關於商業文明,過去一年的變數,未來一年的想象,所有會對個人命運產生變化的事情”乍一看,這定位似乎對學生的我不太實用,但是提到的六個腦洞還是引起了我的興趣。其實看完所有,我也不太能理解其間深意,只是淺談一下我學習到的。

  再提出六個腦洞之前,羅提出了《愛麗絲漫遊奇境記》裡紅桃皇后的一句話,“在我們這個地方,你必須不停的奔跑,才能留在原地。”,看電影的時候以為是童話,細細想來才發現是現實。如同魚樵的一本書名《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我沒看過這本書,但是這名字印象挺是深刻。在人人都在削尖了腦袋往高處走的時候,如果你還在安逸享樂,那最後你就會被擠到末尾,被淘汰。不進步,就等同於倒退。

  六個腦洞分別由六個問題引出:①我們不是強者,還能不能登上舞臺?②我們剛剛進場,怎麼找到新玩法?③跟不上變化,會不會被淘汰?④中國經濟增長會不會遇到天花板?⑤中國經濟增長有沒有可持續性?⑥中國能否贏得良性的全球發展環境?

  在提出“動車組腦洞”時,羅說了沈南鵬曾說過的一句話“聚光燈下的主角在膨脹,但是在聚光燈外,在更大的舞臺上,有更多的角色在登場。”這是在個人領域,讓我想到史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積極主動章節中提到關注圈和影響圈,用在這裡不太適合但是關係是這樣的,未知的世界很大,在未知的區域裡,同樣有能人粉墨登場。“動車組腦洞”原理是動車每一節車廂都有動力,就像是一個團隊,這就是在團隊,大家各司其職,如同他在後來的“拔河腦洞”中提到的中國與美國的競爭,中國“拔河式”競爭,點與點,成線成網,兼具效率與彈性的供應鏈網路,以每一部分的高效率轉動提高整體。“熱帶雨林腦洞”,處於一個大環境中,內部多樣性,導致新機會的出現,要麼是“獨樹一幟”那麼是“兩個物種間的聯結器”而且新機會還有兩種,一種是做物種間的新的聯結器。在位元化,數字化的這個世界中,產業以“快”為突破。而“位元化腦洞”強調的其實就是細緻分工以及高效率。演講時羅調侃高效率、九個字“用一切手段提高效率”,十六個字“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提高效率”。

  “拔河腦洞”是個轉折,從個人視角轉向從大局方向。《超級版圖》中說到“光佔有,不連線,就是一個資源孤島,是沒有用的,這就是把世界看成塊塊邏輯的BUG”就跟“賦能”這個詞的發明人,阿里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務長曾鳴說的“贏得未來的制勝法寶,不在於你擁有多少資源,而在於你能調動多少資源。”以點成線成網,應和著“位元化腦洞”所強調的高效率,全方位無死角的提高效率。個人發展,產業轉型,國家走向,均以可持續性發展為目的。

  “終點站腦洞”提出,高效率性和高彈性的矛盾,當從個人轉向整體時,就需要不停地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尼爾斯。波爾說“一個深刻的真理的反面,可能就是一個更深刻的真理”不斷總結思考才是成長髮展的必經之路。“樞紐腦洞”則是著眼於世界,談中國在國際定位的轉變以及未來角色。《槍炮病菌與鋼鐵》的作者戴蒙德說“歷史上的國家和社會衰敗,更多隻是影響到自己。而今天任何一個國家的衰落,都可能影響到世界上其他地方”羅認為,中國帶來的全球化經濟效益為欠發達國家帶來繁榮即為“樞紐腦洞”,同等作為個人為團體以外的整體帶來效益,即為“樞紐”,個人價值得以提升。

  “沒有一成不變的規律,只有可以不斷增大的機率。沒有什麼可以直接登頂的人生,只有根據反饋不斷迭代的過程。”羅在最後談到“人生演算法”,在我看來,這才是六個腦洞的總結。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重要的是發現很溼的雪和很長的坡。”說得簡單點就是,人生演算法就是你面對世界不斷重複的做基本的套路。六個腦洞帶給我的是無止境的未知世界,無止境的學習。一場“知識跨年”,可惜沒能在和《時間的朋友》從2017走向2018,期待相遇。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9

  已經連續三年觀看羅胖的《時間的朋友》。回顧前一年中國的變化,同時展望未來。

  今年的幾個關鍵詞:“動車組腦洞”、“熱帶雨林腦洞”、“位元化腦洞”、“拔河腦洞”、“終點站腦洞”、“人生演算法”

  一、“動車組腦洞”

  今年在北京,當我看到快手公司大廈的時候,我驚呆了。我的第一反應是:“快手公司規模這麼大?”朋友淡定的回覆了一句:“不要低估鄉村的力量”。

  正是因為這些地方的人們不斷得把生意中積累的經驗和知識變得價值連城,越來越多的平臺/app、品牌從二三線城市等崛起。當二三線城市、鄉村具備與網際網路連線的基礎條件,這些地方的使用者流量、力量將越來越大,也將有新的市場。

  二、“熱帶雨林腦洞”

  有市場就有產品,產品就是將A和B連線在一起,A和B可能是人、事、物、情感等等。不同的平臺提供不同連線。不由地,就想到我工作的這家公司,2018年,我希望我們的平臺可以成為使用者和房源最快速最便捷最安全的連線。我們的目的不是流量變現,而是真正提供給使用者,真正需要的連線。而這些使用者是包含B端和C端。同時,我們知道我們不可能滿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所以我們要找到我們的“超級使用者”,那些忠實的使用者,給他們提供一種會員經濟、一種可持續可信任的正式關注、一種讓他以平臺為榮的情感。很多公司、平臺,靠“超級使用者”,就能創造平臺的價值。

  三、“位元化腦洞”

  服務業用一切手段全方位無死角地提高效率。2017年,我們的生活正在不斷地因為科技因為網際網路而改變著。地鐵通勤可以刷手機進站、從盒馬買生鮮食品半小時內送達、晚上11點前買的生活用品早上11點前就可以送到家……

  “效率”,基本每年《時間的朋友》都會提到的詞。更多的行業正在網際網路化,經歷著網際網路的革命。很多行業、公司、人們擔心自己會不會落伍掉隊了,在這個腦洞中,“革命”會給你寄來免費的船票,拉你上船。

  四、“拔河腦洞”、“終點站腦洞”、“樞紐腦洞”

  下半場是對中國在世界中定位的一些思考。

  “中國的獨特優勢是什麼?中國是兼具效率和彈性的供應鏈網路,所以,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不是全球製造業轉移的其中一站,而是最後一站。”

  聽到這一部分的時候,感覺作為一箇中國人很自豪。我們本著共贏的態度,在一個生意的供應鏈上可以扮演各種角色。我們在上游和下游生產鏈上扮演著中間樞紐。

  五、“人生演算法”

  最後,回到個體,提到了“人生演算法”一詞。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面對世界不斷重複的最基本的套路,找到它、抓住它、重複它、強化它。一些矽谷人保持飢餓感,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應該就是找到了他們的工作效率的演算法,但可能不利於健康。

  2018年,我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基本套路,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學習更多知識,變得更健康。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10

  羅胖跨年演講《時間的朋友》,其中有句話印象特別深刻,他說,人們願意為“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買單,而不願意為“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而買單。社會在快速發展,城市在高速進步,科技的創新不斷迭代,一輪又一輪的資訊浪潮湧來,每天有成萬上億的新聞在發生,一個網路熱詞還沒廣泛傳播開來,又有一個頭條熱點被挖掘了出來,網紅經濟出人意料地成為弄潮兒,而商業大佬也正以全新的面貌再現在我們面前……

  羅胖分析了五隻黑天鵝的故事:時間戰場、服務升級、智慧革命、認識稅、共同體危機。雖然還有太多太多在認識範圍之外,聽得雲裡霧裡,被忽悠得暈頭轉向,但這些看似高大上的詞彙,確實令我耳目一新。

  資訊化的時代已經到來,大資料正侵襲著我們的生活,人工智慧已經不再遙遠。2016發生了很多事,里約奧運會、女排贏了、英國脫歐、川普上位、G20分會、供給側改革、王寶強離婚、林丹出軌了、香菇藍瘦、滴滴Uber合併、歡樂頌、微微一笑很傾城、航天員太空飲茶……我們的時間流淌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裡,每日的話題裡,我們對身邊或者地球另一邊發生的事津津樂道。然而,有沒有想過,地球另一邊的人們是否也在為他們身邊或者他們所在地球另一邊的事而談笑著呢?很難想象,也不敢想象,資訊傳播速度太快了,一條短短的微博就能引起公眾的廣泛熱議。

  回顧一年來發生的大事,然而,每個人的小事呢?

  看完影片,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需要懺悔,需要立即整改。自律是今年三大失敗之一,在如此有閒的環境下,竟然這麼傷自己。王石的15分鐘分享中,他說除了運動之外,睡覺是最好的醫療,無論明天要發生什麼,一定要在今天睡個好覺。身邊不乏關注健康的人們,也知道健康對於我們的重要性,茶行業尤其使然。茶壽108歲,就像今年的張天福老先生,茶界的泰斗,估摸著要過一年的壽吧!早睡,早睡,早睡!重要的事哪能三遍就行?便條紙、鬧鐘,都已成為失敗的事實,而最終的難點還是在於自己。自律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自律是讓身邊的一切都因你變得更好。就如簡單的服裝,體面著裝不是炫耀的工具,是約束自己的工具。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都會說,而今看到每家的屋簷下,乾淨整潔的有多少嘞?像吳軍這樣,一個人既有目標,又專注當下;既為利益,又為分享;既活出高度,又不能沒有色彩,多美的生活狀態。那麼,今晚我會準時入睡麼?

  無論琴棋書畫詩酒茶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茶作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它既可以陽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在我看來,多它一個不多,少它一個不少,它的位置似乎可以忽略,減少它沒有什麼特別影響,而擁有它卻能提高氣氛增色不少。借用幾年前優樂美的廣告詞“我是你的什麼?你是我的優樂美啊!”如果換種說法“我是你的什麼?你是我的茶啊!”會不會更有想象空間呢?或許是吧,反正我是這麼認為的。

  羅胖說,他要做20年的跨年演講,而今年,是倒數19次演講。當他在晚會的後半部分說到,深圳衛視是跨年直播平臺收視率第一的時候;當他說全國的衛視被分為兩種,一種是深圳衛視,另一種是其它衛視的時候,全場開始沸騰!20年後的現場票,被高價搶售一空。20年,人生有多少個20年?誰也不知道20年後會發生什麼,更不知道20年後我們會何去何從。我難去定義羅胖最後一次演講會安排在哪個城市,由哪個電視臺直播,但是我願意相信,相信一個胖子能夠顛覆公眾的視野,他不漂亮、不帥氣、也不是特別特別有才氣,更不是特別特別有實力,然而他有團隊,有背後支援他的勇氣、支援他文化推廣的能力以及創新創業時代新商業模式的力量的一大批粉絲們。日新月異的時代中,變化來得太快,而要在這時代洪流中取勝,要麼擁抱變化,要麼篤定地作為一個匠人,默默彳亍前行。希望未來的十八次公眾演講或者說他的個人showtime,我還會一直聆聽、一直感受這時間的朋友帶來的細微變化。

  倒數第十九年,完成了。那麼,也立一個目標,每一年,用四小時來回顧一整年的國內外大事;每一年,都用文字寫寫自己的感受。當時間流轉,每一年聽聽羅胖的成長,也看看自己的變化,約定,未來的十八年。

  當然,希望這個公眾號也能一直延續,伴隨著自己,一點點的成長。

  嗯,時間是我們的朋友,和這位朋友一塊兒成長,慢慢變老!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11

  準確地說四個小時的演講並沒有看完,看了一半,然後只是把演講稿看了一遍,開場部分也不止一次看,第一次看的時候簡直一頭霧水,時間的朋友?什麼鬼!為什麼只有那些對過去的生活不滿意的人,才是時間的朋友。現在有些許的理解,不過我只能這麼解釋:在時間的長度裡,時間雖然給他們的所經所歷,設定了一些難關,但也確實給了他們經驗和閱歷,這或許是朋友的定義或立場。

  儘管演講稿看完了,大部分也知道在講什麼,但是並沒有深刻的感悟,額……所以只能寫出這些,是因為我沒有創業或工作的經歷,還是太low,不知道。但是其中有幾個觀點我是很認同的,其一:支援大學生出去創業,那句話很好,本就一無所有,失去的只能是所有,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有時候我們或許因該拿出勇氣,搏一搏,也總比拿著一紙簡歷等在寒風瑟瑟的門外,要是成功了呢!

  其二是:就是“做一件有價值的事情,一直做,然後靜靜地等著他的回報”,在這個人心浮躁的年代,人們往往急功近利,做一件事恨不得立竿見影,這一點在學習中也被看到,比如老師說過我們為什麼寧願照著書上大程式,原因就在於那樣能立即看見成果。第一次聽說邏輯演講就是老師推薦的,然後上網查了一下,還挺火的,不知是什麼時候火起來的,可能羅振宇也不知道會這一天,但是就像他說的堅持一件事,一直做,每天定點60秒的語音,成名前後一如既往地努力,多年地耕耘,換來今朝的風光。堅持,是一種很難的習慣。對任何人都一樣,可羅胖也說過“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死撐”,撐到底,時間不會辜負他的朋友的。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12

  熬夜看完了羅振宇《時間的朋友》。怎麼說呢,感覺get到的知識點沒有我想象中那麼豐富那麼豐滿。其實很多觀點,站在另一個角度會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帶著辯證性的思維來思考和接受觀點,而不是被動的讓這些觀點衝擊你原有的認知。

  趁著思路還清晰,整理一下剛才記的筆記。

  1,物種間新的聯結器

  這裡老羅主要是講了“快手”的“去中心化”。網際網路時代,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標籤和品牌,也就是有各種各樣的“物種”。只要不斷有人湧進網際網路,他們就需要有個“聯結器”來認識網際網路,使用網際網路。“物種”的大規模性和多樣性,就決定了這個“聯結器”的屬性。

  2,從流量思維到超級使用者思維

  流量思維指的是吸引更多的人來關注,越多越好。而超級使用者思維就是精耕細作,哪怕只有一小部分認可度高的客戶群,也可以創造效益。只要精耕細作你的這些超級使用者,透過口碑效應自然就能聚攏更多的新使用者。“會員經經濟是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種可持續可信任的正式關係”。

  3,不在於擁有多少資源,而是你能調動多少資源

  調動不屬於你的,組織外的資源的方式是什麼?就是你原來不能,但是我有辦法讓你能。這就叫“賦能”。也許這是“佈局”和“投資”的另一種說法吧。對於大企業來說,就是整合資源,對於小企業來說就是對外開放。

  4,價格戰VS認知站

  價格戰,是靠產品本身賺錢;而認知戰,戰場在使用者的頭腦中。價格戰的目的,是消費者仔細權衡之後,選擇我,在比較中勝出;認知戰的目的,是不存在比較的,因為消費者只知道我。認知大於事實。

  5,拳擊比賽VS拔河比賽

  拳擊比賽入門門檻比較高,強調個體的實力是核心,取勝的關鍵是讓自己更強大,輸家離場。拔河比賽人人都能參與,強調共同參與,共同的目標為核心,取勝的關鍵是讓更多人站在自己一方,希望人人都不要鬆手。拔河比賽關心價值移動方向,互利共贏,只是看誰的主導權更多。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13

  時間,它又好它又壞,就像公交車,錯過了那輛車,再也不會回來,它也不可以等待,沒有下一班車的說法,時間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但是我相信時間是可以重新開始的,它為我們免費提供了很多很多,為何我們不去珍惜呢?

  今天觀看了《時間門》,在影片裡,那位叔叔為了給家裡人幸福,很辛苦地賺錢,他以為錢可以代替一切,給家人越多的錢,就可以給她們越多的幸福,然而,對於家裡的妻子和女兒來說,她們不是這麼認為的,她們所希望的是他可以花多點時間陪陪她們。

  後來他生病了,病重以後才發現,最重要的並不是錢,而是家人的愛和健康,再怎麼累的時候陪伴在身邊的不是錢,而是美麗的老婆和可愛的女兒,即使他讓她們流淚,帶給她們一次一次的失望,但是她們還是支援著他!

  時間永遠不會等著我們,一眨眼它就過了,所以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等到記憶的門關上了,我們才去後悔!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14

  《時間門》,我感覺這是一段非常有意義的影片。

  看了這個,我感到了兩個意義(建議改成:這個短片讓我感到了兩方面的意義)。

  第一個是,人總是丟了東西以後,才會發現丟了的東西是多麼的重要。影片裡的爸爸在發現他的回憶會全部消失之後,他才發現自己平時都不陪家人,陪家人是多麼重要的事情啊。為了讓家人幸福,他天天想著工作的事情,但是原來他的幸福的概念跟家人的概念是不同的。有多麼多的錢(不管有多麼多的錢),都不如跟家人一起過得開心。這樣過了十年,而且要消失了回憶的時候(等回憶要消失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很可憐很愚蠢。

  第二個是,已經遇到這樣的狀況了,但是還不放棄,要重新開始的決心。後來爸爸發現,家裡不是放錢的地方,而是放心的地方,但是在這十年(過去的十年裡),他都沒有完全將自己的心放在家裡,所以他感覺很後悔,不過他還要重新開始(還是決定重新開始),雖然過去的時間已經不回來了,但是他還有將來,在將來做一個給力的爸爸和丈夫。

  這是我最大的感想。

  《時間的朋友》觀後感 篇15

  在接觸自媒體之前,個人本身並沒有對各類社會現象或者這個社會有太多的看法。在看了羅胖的跨年演講之後你非要說我有什麼覺悟的話,我想我是沒有的,因為看這個影片本非我個人的意願。我有的可能是學到了或者瞭解了一些現象,比如資本比如創業。

  羅胖在資本寒冬中這樣說,很多人說創業者是個瘋子,我說這個時代瘋子都在創業,我有一個根深蒂固的思想,瘋子和經營一樣,都是這個時代的風向標。創業就是機會,既然沒有人給你提供機會,那你為什麼不自己創造機會,也許你就是下一個馬雲。我印象中最深刻的話大概是他說的關於大學生創業的,他說,很多人說不要忽悠大學生去創業,說成功為零,我想反問:他本來就是無產者,成本那麼低,為什麼不試試?他什麼都沒有,就算失敗了又能失去是什麼,反之他成功了他就贏得了整個世界。在這段話中,大學生的感觸可能最深,大學四年的時光飛逝而過,很多大學生自我嘲諷說畢業就等於失業,大概所有的大學生都要經歷一段迷茫的時光,我畢業以後想做什麼,我畢業以後能做什麼。像羅胖說的,捏著一直簡歷在大樓的寒風中瑟瑟發抖,最後進了格子間就是圓滿嗎。我想但凡有一點抱負的人都不會這樣想,既然我有好的idea,既然我有才能,試一試又能怎樣。

  羅胖的跨年演講最貼近2015的話題我覺得是O2O的看法,很榮幸我作為一個見證者,由於不太出行,所以對滴滴和快滴打車的大戰不算很清楚或者說並沒有享受到大戰給我帶來的優惠。在我的校園生活中,我感受到的是美團和餓了麼的大戰,很多商家都在兩家軟體進駐,那麼怎麼搶客戶呢?看優惠程度,各種滿減各種紅包甚至新使用者免單,只要你想的到的優惠都有,我也不知道這場大戰誰贏誰輸,但是站在消費者的角度,我希望這種大戰多一點都無妨,反正我又沒有損失什麼。

  我的看法在這幾個方面比較多,其他的我倒沒有覺得有什麼槽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