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

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 篇1

  《建黨偉業》是一部規模宏大的鴻篇鉅製,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好片。影片描寫了自1911年辛亥革命後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階段的歷史風雲和人物故事,展示了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護國運動、軍閥割據、五四運動、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等歷史事件,講述了他們在危機四伏、風雨飄搖的舊時代赴湯蹈火、努力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彩故事,真實地再現了一大批愛國仁人志士前赴後繼、救亡圖存的崇高精神。仁人志士勇敢擔當山河重任、獻身救國救民歷史使命的豪情壯志,愛國學生振臂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咬破手指血寫“還我青島”的英雄壯舉,洋溢著指點江山的愛國激情,讓人熱血沸騰。觀後,“感恩、責任、激情”三個詞語時刻在浮現在我的腦海,讓我對工作、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

  一用感恩對待生活。

  在那個四分五裂、動盪不安、血雨腥風的舊時代,面對三座大山的重重壓迫,一大批知識分子和社會精英完全可憑自身的學識和能力,或者移居國外,或者不問世事,安心生活。然而為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很多仁人志士離開了故鄉,拋妻別子,冒著殺身成仁的危險,毅然決然投身到尋找真理的行列,日夜在全國各地奔波忙碌;像朱德、蔡鍔等當時的愛國軍人斷然拒絕封建復辟勢力與軍閥勢力高官厚祿的收買,義無反顧地踏入尋求光明的時代洪流,做到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尋求光明的道路上,有多少人將生死置之度外?又有多少人拋頭顱,灑熱血?愛國人士蔡鍔為和袁世凱做堅決的鬥爭,臨死前託付朋友:家貧,老母望照顧;最終獻身正義,遇刺身亡。正是有了大批獻身真理的愛國志士,在幾經周折中才找到了馬列主義真理,成立了中國共產黨,掀開了中國歷史嶄新的一頁,走進了科學發展的新時代。

  今天,沒有連連不斷的炮聲,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中,這一切都是無數志士和共產黨人艱苦奮鬥的成果。作為新時代的我們,的確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以感恩的心對待生活。我們應當感恩黨,她為我們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環境,培養我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應該感恩銀行,她為我們提供了遮風避雨、養身立命的場所,搭建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我們應當感恩同事,是她們幫助我們排憂解難,與我們風雨同舟;我們應當感恩客戶,她們支援我們的事業蓬勃發展;我們應當感恩生。活中的挫折,她教會了我們像影片中的共產黨人一樣的勇敢面對挑戰。

  二用責任對待工作。

  影片中大批優秀的中華兒女,在沒有外界強制的條件下,自覺以拯救芸芸眾生於水火之中為己任,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投身革命,承擔起救亡圖存的歷史重任。這種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是值得我學習的。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歷史任務,不同的人也要擔負不同的責任,相對於那個鮮血淋漓的時代,我們的身上擔子實在太輕了,不外乎遵紀守法,幹好工作,盡心盡力為銀行和社會做貢獻。作為一名銀行的員工,我想,我們首要的任務應當是自覺主動承擔起崗位責任,出色完成任務,做一名勤勉敬業的農行人。“細節決定成敗”,我想,要幹好本職工作,就需要我們從小處入手,從完美做好每一件小事起步,用精心細緻、一絲不苟的作風,高效完成每一項具體的任務,積小勝為大勝,逐步創造出色的業績,回報銀行的教育培養。我們雖然不能做影片中的為民族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卻可以做一名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為銀行發展增光添彩;我們不能像偉人一樣擁有海洋一樣的寬廣胸懷,卻可以做一條涓涓細流,為孕育我們的土地捧上甘露;我們可以不考慮個人能力的大小,但必須要有一顆強烈的責任心和執著的奉獻心。

  三用激情做事。

  影片中所描繪的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時代,也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面臨種種艱難險阻,五四運動中大批愛國青年走上街頭,火燒趙家樓,懲罰賣國賊,為維護國權高聲吶喊。正是靠著一代人滿腔的熱血激情才孕育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建立了開天闢地的豐功偉績。同樣道理,和諧社會的我們也需要用激情點燃理想,一往無前地做事,以陽光心態工作。在金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每個員工遇到挫折在所難免,要承受一定的工作壓力也是很正常的現象,相對那個時代的愛國者,我們肩上的擔子和心理壓力微乎其微。因此,我們應當微笑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把困難和磨難看做磨礪意志的機會,想盡千方百計戰勝各種考驗,勇往直前地開展工作。心態決定性格,性格決定成敗,我們應當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樣,永葆樂觀精神,永葆創業幹事的激情,用一顆火熱之心參與工作。

  總之,影片《建黨偉業》不僅讓我們瞭解黨一段光輝歷史,更能引發我們深深地思考。我想,最重要的是,我們應結合當今的時代背景和自身的崗位環境,以感恩之心對待生活,以責任之心對待工作,以火熱之心激情做事,盡最大努力為我行的發展貢獻一份熱血力量。這也許是對黨最好的報答。

  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 篇2

  近期觀看的《建黨偉業》令我有感而發。首先,吸引我前往影院觀看《建黨偉業》的不是電影情節,而是劇本本身來源於真實歷史之記錄。其次才是那號稱百餘位國內乃至兩三地國內外眾多的一線明星們的加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風雨飄搖的年代裡,一群有理想的、勇敢的中國人在腐敗橫行、災害頻仍、內憂外患的大環境中,衝破無能、獨裁、賣國的政府勢力和舊勢力的重重阻撓,秘密組黨的故事。簡而言之,這是一個關於偉大的中國先行者們的故事。《建黨偉業》的故事從1911年辛亥革命講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時期的中國歷史可謂是“風雷激盪”“鉅變迭起”。其間,著名歷史事件之多、相關歷史人物之眾、人物、事件互為因果相互牽扯的關係之複雜,遠遠超出了一部電影的容量。同時,絕大部分觀眾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只是個皮毛而已,因此,要在一部電影裡把這段歷史清晰地表述出來,對編導是最大的考驗。

  歷史,我們需要正視它,無論對與錯、是與非、曲與折。畢竟,它是真真切切發生在距今僅僅百年左右的前人先輩們身上的。值得稱頌的是,無論是看完電視劇《中國1921》後,還是剛剛看完的電影《建黨偉業》,都非常可觀、真實地記錄和反映了那些人、那些事。

  影片《建黨偉業》是一部重現辛亥革命後到中國共產黨正式建黨這十餘年時間裡面發生的偶然或者必然之歷史事件的恢宏鉅製電影作品,同樣也是一部絕對官方政治色彩的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的文獻紀錄片。它不需要太多華麗的辭藻和修飾,客觀、真實就好。

  大家知道,辛亥革命之後幾年產生了新文化運動,而新文化運動進入高潮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德先生”和“賽先生”的提出。“德先生”指的是民主,而“賽先生”就是指科學。這可是兩位了不起的先生啊!中國請來了“賽先生”,就可以實現國家的農業、工業、科技、國防的四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富裕的發展程序;中國請來了“德先生”,就會實現國家的第五個現代化,讓中國進入幸福的發展程序。為了請進這兩位先生,中國革命的先驅者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與腐敗獨裁的政府做著艱苦卓絕的鬥爭。而最後的結果是:他們成功地組建了政黨,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其間涉及不少歷史教科書中的反面人物,《建黨偉業》並沒有簡單地將他們臉譜化,很多細節上更接近這些人物的本來面目。

  以袁世凱為例,無論是鎮壓戊戌變法還是改制稱帝,他都是一個絕對的反派,在過往的影視作品中,袁世凱往往被臉譜化為一個殘忍、愚蠢的大光頭形象。但是在《建黨偉業》中,周潤發飾演的袁世凱是個有手腕、有心機、有膽量對日本人破口大罵,甚得部下擁戴的總統形象,但最終因為“想過把皇帝癮”,結果“過把癮就死”。

  關於五四運動中最出名的“三大賣國賊”之二的曹汝霖和章宗祥,近年來,隨著關於二人在抗戰期間始終拒絕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不做漢奸的史實被披露,對他們的評論也越來越客觀。顯然,這種評論也被帶進了電影中。比如,章宗祥和太太被困在趙家樓內,藉著牌桌上的幾句對白,點出了章宗祥在職務上的身不由己。另外,作為和“火燒趙家樓”齊名的“痛打章宗祥”這段史實,也被巧妙地藝術化處理為章宗祥夫婦脫身離去。

  影片《建黨偉業》給我留下比較深的印象之橋段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片尾代表們在紅船上開完會以後站起來合唱著《國際歌》時,大家的眼睛都是噙滿著幸福和充滿希望的炯炯眼神!還有就是劉德華飾演的蔡鍔在火車站告別小鳳仙時的那句“七尺男兒”的經典對白。

  影片《建黨偉業》裡面著重渲染了一下毛主席和楊開慧的情感故事。我以為,這也是出於對毛主席和楊開慧的崇敬和仰望之情使然。兩人簡單結婚(即“裸婚”)當晚並肩坐在床頭有些經典的對白。歷史證明,楊開慧同志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中國共產黨給中國帶來的是60年的和平發展環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曆史上從所未有的教育推廣和文化普及,是一個屬於中國自己的工業文明時代。而這一切,都發源於90年前,發源於1921年的7月,發源於那些已經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足跡的人們。

  90年來,中國共產黨自始至終都代表著中國大多數人的願景和訴求。從1921年到1949年,甚至有超過370萬中共黨員為了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自由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13名代表,五十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成燎原;90年艱苦輝煌,60餘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聲震寰宇!90年前,中國共產黨為黑暗的中國點起了一盞明燈,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90年後,《建黨偉業》追本溯源,去尋找和講述光明源頭的故事。

  感謝這部電影的導演,感謝所有為此片付出心血的演員和幕後工作者們,是他們把幾十年來的陣痛、血淚與鬥爭濃縮成一捧精華,跨過時空展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明白:要實現幸福安定的生活,就應該團結起來,砸爛纏在身上的枷鎖!偉大的共產黨人也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

  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 篇3

  曾經有過和80後同齡人一樣的困惑和憤懣,困惑輿論說我們是“垮掉的一代”,憤懣這個時代給80後生存空間的諸多壓力,譬如考學、工作、成家立業等等。但看過慶祝建黨90週年獻禮大片《建黨偉業》後,我突然對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審視和感悟,我不禁捫心自問:這個時代真的虧待我們了嗎?我們又真正從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們大多習慣了身處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著五彩斑斕的夢想去努力奮鬥。相比那個備受列強欺凌、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我們不用提心吊膽的輾轉流亡、飢寒交迫,至少我們還有和平的生活,追求夢想的權利和實現夢想的可能,所以我們還是幸福的。

  當然,我們在通往夢想和成功的路上也會有失敗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驅者的鮮血和生命比起來,顯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為我們還有更多再來一次的`機會,直至獲得成功的喜悅。而革命先烈們有的只是前赴後繼的堅定信仰,以及將這種信仰託付給同志繼續傳遞的信任,他們甚至大多還沒見到過成功的曙光,和他們比起來,我們還是幸福的。

  現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數時常掛在嘴邊,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國家整體幸福指數不如一些發達國家。孰不知如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這些發達國家,也才是近年來才開始的幸福指數的研究。相比連活下來都不容易的舊社會,我們今天還能座而論是否夠幸福,這本身難道不就是一種幸福嗎?更何況我們的黨和國家歷來都把民生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目標,並在大力實踐之中,而幸福指數也漸漸成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改革開放30年來,國人體驗的更多的是來自於西方物質文化的浸染,對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沒有變,但為之奮鬥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們往往會身在福中不知福,會更多的患得患失,會感覺迷茫沒有目標,而忽略了我為這個社會貢獻了什麼。或許是如古詩中所言: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或許是因為國家經濟發展處在轉型期,從上到下都會感到陣痛,會暫時降低對幸福的感覺,但從這一刻覺醒還不算晚,我們還有用雙手去創造美好幸福未來的大好時光。

  《建黨偉業》讓我重溫了革命先輩們的純淨信仰,那股為實現理想不惜犧牲一切的強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淨化了我的心靈。為了前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和平生活,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後人更加美好的未來,我們沒有理由不幸福的活著。就讓我們一起從現在開始,擔起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實心態,去攜手創造和諧幸福的美好家園,把我們的祖國建設的更加強大。

  建黨偉業觀後感2000字 篇4

  《建黨偉業》這部影片是繼建國六十年而拍攝的《建國大業》之後的又一部主旋律電影,同樣是因為建黨九十年,這兩部電影從本質上講屬於同一個屬性的,可以講是姊妹篇;同時作為新時代下主旋律電影的創新和突波卻又有著對於電影藝術本身的一種嚴肅,又賦予了其時代和精神的不同,帶著範和種種不同的感覺,最後為了市場做出了妥協,但是這個妥協恰到好處,所以這樣來講的話,他們是沒有問題的,可是不得不說的是,同樣是這種體裁的電影,兩部影片的票房是有差距的,那麼就是產生了問題,即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的解釋,但是真正的電影藝術和真正的好的電影是這樣的嗎?這樣的主旋律電影創新道路是否可以繼續下去呢?這些都是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這部影片的故事很明瞭,就是從1911年武昌起義講起即辛亥革命的爆發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這十年間中國大地上的物是人非。其線索也是很明瞭,即一條是從政治和權力鬥爭上講,這點包括宋教仁遇刺身亡、張勳復辟都是屬於這點的;而另一條就是從精神和文化上的不斷矛盾上講,新文化運動、信仰與主義也都是屬於這點的。其圍繞這兩條線索展開了故事和影片,對於20世紀初的中國有不同的人和物進行了短促而有力的展示,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歸結在影片的最後也是暗示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才可以真正的富強。影片整體上節奏很快,在敘事上以時間為線索,突出了重大事件的影響力,展示了重要人物的魅力,將10年的歷史濃縮在了兩個小時的膠片上,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跌宕起伏的時代和那一代人的命運。

  1915年,美國導演大衛·沃克·格里菲斯以美國南北內戰為背景,拍攝了《一個國家的誕生》。影片上映後因為濃厚的白人種族優越主義而備受爭議,但電影本身長達3個小時,從此開創了全世界史詩巨片的先河。喬治·薩杜爾在《電影通史》中寫道:“《一個國家的誕生》使美國電影在企業經營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好萊塢得以攝製那些比義大利影片規模更大、更豪華的故事片,由此開闢了走向超級影片和鉅額片酬的道路。該片首次在美國上映的日子乃是好萊塢統治世界的開始,同時也是至少在以後幾年裡好萊塢藝術稱霸世界的發端。”《一個國家的誕生》開創了好萊塢電影人關心政治,積極對歷史和政治發言的傳統,這一傳統一直儲存至今。

  從這個角度來說《建國大業》已然可以看做是中國的《一個國家的誕生》,但是在成就的比較上當然沒有後者更具有歷史的意義;而緊隨其後的《建黨偉業》同樣是在對於歷史的一種展現。我們在今天的環境下以及在區別於時代的不同和精神信仰的差別下來看待那段歷史和電影的敘述中,考究的最重要就是電影的本身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歷史要告訴我們的,就是在近代的歷史上,在共和和帝制的交替下,在文化和理念的衝突下,出現的種種問題,誠如鄒容所撰的《革命軍》,將民權民族等種種觀念與思考,直接演化為兩個字:革命。開頭即論:有起死回生,還魂返魄,出十八層地獄,升三十三天堂,鬱郁勃勃,莽莽蒼蒼,至尊極高,獨一無二,偉大絕倫之一目的,曰“革命”。巍巍哉,革命也。皇皇哉,革命也。吾於是沿萬里長城,登崑崙,遊揚子江上下,溯黃河,豎獨立之旗,撞自由之鐘,呼天籲地,破嗓裂喉,以鳴於我同胞前曰:嗚呼!我中國今日不可不革命!

  在這個的其次便是作為電影所具備的藝術性和娛樂性,在影片的處理上的表現,演員的表演等等是一個重要的考量部分。那麼《建黨偉業》和《建國大業》有著明顯的區別,那就是青年領袖的表現是十分的重要。我們說整部影片的高潮是五四運動,青年學生所展現的力量讓中國的政客們看到了青年的希望所在,這也是影片的意義,那就是青年是國家的希望。同樣共產黨也是一個年輕的政黨,所以,一切都是新的,年輕的,這或許就是希望。

  所以在這部影片的考量下就是注重影片的本身意義和當時的歷史和精神的東西,我們當然要對影片的藝術性和娛樂性進行把握,但是在這部影片中,我們更多得是透過電影來對人的影響來看待電影在其中的影響。所以注重的是影片的內涵和意義,就這點而言,《建黨偉業》的作用就不止於此,同時其影響也不止於此了。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