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觀後感

  建國大業第一篇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飽經戰爭滄桑與落後苦難的中國人民終於重新站起來了!中國像一隻巨龍一樣,以一個大國的身份重新屹立於世界東方!

  60年,光輝歲月彈指揮間,60年,中華大地滄桑鉅變。2009年,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她的60歲生日。

  在中國成立60週年的前一天,和同學一起收看了電影《建國大業》,使我們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建國大業》講述了新中國建立的艱苦過程,講述了老一輩革命先烈嘔心瀝血,與國民黨反動派不懈鬥爭,贏得最終勝利的過程。

  影片以抗戰勝利至建國前夕為背景,正面再現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重慶談判、雙十協定、校場口事件、遼瀋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定都北平、政治協商會議、開國大典等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現,毛主席、周總理、朱德、彭德懷等老一輩革命家,宋慶齡、張瀾、李濟深、沈鈞儒、何香凝等民主愛國人士紛紛登場,彷彿把我們帶到那個艱難而又催人振奮的歲月中,去追憶那段歷史,緬懷遠去的革命先輩。

  電影以毛主席、周總理赴重慶談判的飛機上拉開序幕。抗日戰爭結束之後,各階級、各黨派、廣大人民群眾反戰情緒高漲。於是,在民主愛國人士張瀾等人的斡旋下,毛主席代表的共產黨與蔣xx代表的國民黨拉開了重慶談判的序幕。為了表示誠意,中國共產黨主動放棄了部分佔領的解放區,然而,國民黨卻絲毫沒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驅趕民主黨派,逐漸走向了軍政府獨裁統治的滅亡之路。以蔣xx為首的國民黨展開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殺,一大批愛國民主人士遭到殺害。此舉遭到了以共產黨為首的各黨派的強烈反對。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將軍的一幕戲中,馮將軍大白天手持白燈籠闖入蔣xx的府第,要求見蔣xx,被拒絕後。馮將軍義憤填膺的說:“這個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見。”足以看出當時的時局是多麼的恐怖,而馮將軍也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殺害。

  以毛主席為首的共產黨人透過建立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獲得了全中國人民群眾的支援,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奠定了紮實的基礎。李公樸、聞一多為代表的革命人士為了政協會議的召開,奉獻了一切,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用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後,毛主席、周總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訊息,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於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了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溼潤了,多麼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佔民宅,集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麼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結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奮的場景,在腦海裡久久迴盪,揮之不去。

  毛主席的一句話令我記憶猶新:個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國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們的黨始終站在人民和國家立場上,才能如此海納百川,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能成其大,成其雄,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建國大業》這一部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的主旋律影片,轉眼間新中國已經迎來了自己六十歲的生日,國家日益富強,然而就象片中對國歌的討論一段所說的,我們永遠要居安思危,時刻保持警惕。用我們的血肉,我們的智慧組建成新的萬里長城,讓它永遠前進,再前進,在世界上找到我們應有的位置!

  看完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覺得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輩的革命家用鮮血換來的。我們作為90年代後出生的人,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卻應更珍惜現在美好的一切。

  建國大業已經結束,建國大業正在進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現如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成立六十週年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回憶那段歷史,追憶那段歷程,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並由衷地祝福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人們幸福安康。

  祖國,您如一葉希望之帆,從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隆隆禮炮聲中駛來;從神州7號飛船遨遊太空的喜訊中駛來;從城市改革振興的藍圖和鄉村富裕文明暢想曲中駛來。於是,我看到春風吹進億萬扇幸福的門窗,聽到了“春天的故事”響徹華夏大地。遼闊的海疆飛駛英雄的戰艇,西部邊陲又騰起沖天的火箭。漫漫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有過輝煌,有過挫折。勤勞勇

  敢的中國人在三代領導人和黨中央領導下,眾志成城,排除萬難,以極大的熱情投入“振興

  中華,壯我國威”的經濟建設。

  同學們,迎著太陽,秋風送爽,讓我們站在古老的長城上以一種深情,以一種豪邁,以一種莊嚴的儀式,端起金盃,痛飲歡慶的美酒,輕輕柔扶腳下的每一寸土地,共同祝福我們親愛的祖國國泰民安,前程似錦!

  建國大業觀後感第二篇

  已經有多久沒有看電影了,走進電影院是,抬頭看天,天陰沉沉的,彷彿時空已被凝固,腦中莫名閃過了這個念頭,空閒的時間,百無聊賴,一步獻禮大片,恰好填補了這份空白。明星的加盟似乎早已掩蓋了劇情,眾人的目光已經慢慢離開了那段被時間蓋上的歷史,星光熠熠,成為了吊人眼球的工具。

  作為選修歷史的文科生的我,早已將1945年至開國的那段歷史銘記於心,公式版的重點時間,深深地刻在腦海,讓我對劇情提早支取了興趣,歷史本來就是幾頁紙,又如何能夠翻新,再多妙筆亦難生花,因為有些事情早就鐫刻成了永恆。

  因為無聊,所以走進了電影院;因為抱著對強大陣容的好奇,所以去看了這部電影;尋星成了一次奇遇,卻開啟了另一道門,又走入了這段歷史,別有風韻……

  曾經無數次的對著歷史書上重慶談判後的那張合影皺眉,毛公雖然精神十足,但是總是感受不到他出其不意到達重慶的智慧與勇氣,蔣公雖然清癯,但看不到他棋逢對手時仍有的氣定神閒,看不穿他身為黃埔校長應該擁有的'魅力。歷史總是如此簡單明瞭,明明是驚心動魄的鴻門宴,卻也寥寥幾筆,囊括所有的曾經,民國的旅程中沒有司馬遷,所以沒有人用筆描寫那場重慶談判是如何的暗流湧動,去如何牽動國人的心。

  但是韓三平不甘心,他誓要那段被筆尖簡化的歷史,於是閃光燈下,蔣公笑容可親卻難逃一份冷清,深入骨髓,似乎在昭示著他面具背後原理民眾的本質;於是閃光燈下,面對記者尖銳的提問,毛公笑的大氣,以退為進,大手一揮,用技巧性的回答,展示了自己為民,為國的報負,講緊張的氣氛化作眾人會心一笑。心中不由暗歎,不愧是心中國的開國者,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燈光一瞬,將一切變成定格,卻難掩那份若有若無的試探,一絲絲陰謀的味道,也在表明這份和平不會久遠。

  歷史的塵埃被漸漸抹去,我們看到了宴會場上,觥籌交錯,卻掩飾不住野心的痕跡,國民黨海軍司令憤怒了,大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成了宴會大廳中最華麗的一筆,絢爛了整個大廳。化為最美麗的風景,溫暖了每個歌王團結的中國人的心。所以周總理振臂高呼,要民主政治;所以聞一多大聲訓斥:“搞一黨的人是不會有好下場的”。但是蔣xx無法放棄,他不願捨棄這樣的迷思。於是聞一多死於了亂槍之下,於是蔣xx抱著“邊打邊哄”的心思,一邊發動內戰,一邊炮製出所謂“首屆國民大會”的獨角戲,用鐵血的手腕撕毀了《雙十協議》。心寒了,人散了,國當元老馮玉祥拎著白色的燈籠隻身闖進蔣xx的辦公室,但看他曾經的兄弟避走不及,躲進偏房,終於把心中的抑鬱化作一聲長嘆:“黑暗啊,不打燈籠我找不著道了”,被迫離開祖國,怎奈愛國出自之心天地可鑑,卻被塵世中的利慾所遮掩,總有百般無奈,千般痛苦,有更與何人說。看電影時,風溼增添一份心酸……

  蔣委員長成了蔣總統。訊息傳到了延安,當所有人都茫然無措,焦急不已是,毛公又一次站穩了,他笑言“蔣xx當了蔣總統,我就在這山溝溝裡封個萬歲,不好看,也不好聽。”雲淡風輕,但擁有著揮斥方遒的力量,素有人豁然開朗。在心裡又一次為毛公喝彩,永遠的從容冷靜,永遠的堅持樂觀,凌空笑。滄海一聲,靜看時間千變萬化,心中自有丘壑在,不是書中的刻板,運籌帷幄,舉手投足已有偉人之風,《建國大業》裡的毛主席,不求形似,但已經還原出了我心中的毛公。

  不若主旋律電影的一邊倒,《建國大業》似乎也在慢慢客觀的正視歷史,毛主席是英雄,那蔣公便是與他棋逢對手的梟雄,沒有可以醜化什麼,也不想吹捧什麼,《建國大業》以他自己的方式還原者這段歷史,試圖給我們看到一個同樣渴望統一,但卻用錯方式,無奈離開的蔣公,失敗者並不是一無是處,失敗者亦有其生存的智慧,更何況是擁有一眾死士的蔣公。當蔣經國立志救國,反腐時與自己的表哥孔令砍發生衝突,槍早已擺上桌面,眼神一次又一次的碰撞,撞出了國家與私利的較量,撞出了國民黨面對四大家族的無奈和悲哀,家以不家,國何成國。細雨飄飄,將畫面的色彩一點點染黑,當白鴿飛起,悠揚的小提琴在空中迴盪,將那無法抑制的悲傷鋪滿整個時空,一身黑衣的蔣公對著同樣寂寞的經國哀道“腐敗已經到骨頭裡了,反,師範黨;不反,是亡國,難啊。”不是不明白,反腐的重要,只是知易行難,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早已無力迴天。只能任韶華逝,兩鬢白,人蒼老,默默哀悼,哀道那曾經的光輝,哀道那個曾經的蔣家王朝。最難忘記,蔣公向俞濟時下達命令,十月一日不在轟炸開國典禮是窮途末路的神情和那滄桑回首時“自己打敗自己”是感嘆,令人唏噓不已。

  還記得宋慶齡的內斂溫婉,卻又大氣十足,許晴的演繹讓國母的形象躍於螢幕之上,她看著躺在上海街頭入睡的那群士兵的心疼與不捨;思慮來客用意的那份聰慧,讓人看到她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風華絕代,帶著一種難以抗拒的人格力量,還記得宋美齡請求美國支援被拒絕時那份痛苦寂寞失意卻無法摧垮的堅韌,即使被迫離去,卻帶著一份與生俱來的自信,以及眉眼之間無時不展現的高雅智慧,像一朵曼陀羅般,豔麗到極致,永遠都揚著自己高貴的頭。

  是的,又如何忘記那些小人物。“報告團長,前面有個地主大院,院牆太高,爬不上去,請炮兵支援吧。”(解放軍打到北京城下,東北野戰小戰士(王寶強飾)如是說),那憨厚的話語博得了大家輕鬆一笑,卻讓我看到中國共產黨勝利的重要原因,沒有美式裝備精良,沒有那些留洋的優秀將領,沒有受過黃埔軍校專門教育的戰士。卻是靠著無數沒有文化,沒有見過市面的窮苦人打下了江山,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國共產黨抓住了民心所以他們贏得了最後的勝利,所以可以看到,範偉扮演的炊事班班長老郭,只因鍋上燉著主席愛吃的紅燒肉,便不顧轟炸機在頭頂盤旋,硬是回頭,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曾經以為是史書上誇張的描寫,卻在此時賺得了我的眼淚,他們的愛並不再是無法理解的矯情,韓三平用他的攝像機靜靜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副黨愛民,民護黨的畫冊,驀然回首,發現愛早已在細水長流之間化解種種生硬,沁人心脾。

  還有淮海戰役勝利後的那個晚上,大局已定,中央四位領導人終於可以安心的大醉一場。他們高興得邊喝酒邊高唱《國際歌》,平素領袖人物的固有形象全被打破了。毛主席喝醉了,嘴角掛著微笑歪倒在一邊;周總理充滿激情地揮舞雙臂做指揮狀,完全不是平時總理的樣子;劉少奇和朱德緊緊地擁抱在一起,讓人心神激盪;還有各界代表們對國旗國歌的嚴肅認真的討論;還有男代表因激動誤跑進婦女代表合影處,賺得與主席的一張留念。還有建國時那一張張充滿渴望,興奮的笑臉,還有……還有那麼多的場景無法忘懷,戲裡的他們帶著建立強大祖國的夢想而神采飛揚,戲外的我們,因為感受到前人的夢想,而心神盪漾,久久不能平靜。直到一切的一切,隨著毛主席的一句“新中國的成立”而落下帷幕。

  走出大廳,以外的看見了久違的陽光,白雲流動。憶往昔成榮歲月稠。沐浴於陽光之下,腦中又是浮現出那段我重新熟悉的歷史,被賦予了新的意義,哪個明星扮演了誰,被逐漸淡化,我本來的目的早已經消失得一乾二淨,唯有青史存於心……不由笑著點頭《建國大業》對我來說不乏為一部值得一觀的好片。

  泱泱大國,風雨兼程。載新載悲,之於大乘,回望走過六十年的祖國,在心裡再一次祝福她,願她更加繁榮與富強。

  建國大業觀後感第三篇

  所謂的歷史片,一定是打了時代的標籤,《建國大業》所講的,其實是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到1949年10月前的國家編年史,並順便道出人心向背定成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千古道理。共產黨的勝利和國民黨的失敗,歷史書上已經講了無數遍,正義和邪惡也擺的明朗,《建國大業》所突破的一個思想關卡,就是把國軍從牢籠中解放,用“國民黨也是人”的全新觀念替代了“國民黨是吃人老虎”的陳腐思想。這當然是思想領域的一大進步,既順應了“和諧社會”的理念,又弘揚了“和平解放”的思想,相信海峽那邊的朋友聽到這樣的訊息,也會覺得寬慰的吧。

  看過《建國大業》,你應該真正懂得了什麼叫“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那個歷史反覆的年頭風雲詭譎,充斥著爾虞我詐和暗地紛爭,黨中央和毛主席用胸懷回應紛至沓來的利劍,毫無計較本方的利害得失。從重慶談判、政協會議的和平時光,到烽煙再起、內戰轟鳴的殘酷歲月,作為中國旗幟的共產黨屹立不搖,靠的是領導人的氣魄,以及人心向背的逐漸升級。黃建新的任務基本上是在還原歷史,他拋棄了明暗對立的固有模式,更多的安插了第三方,即民主黨派的歷史視點,主席說的好:“民族資產階級有種兩面性,我們要把他們爭取過來”所以這部片子的重心,並不是耍槍桿子玩炮灰炫耀武力,而是以千千萬萬革命者的氣場、無窮無盡國民軍的沮喪、隔岸觀火的民主黨派之轉變來看待人心問題,這個江山並不是打來的,而根本是以民心換來的。

  民心所向,意味著大多數人支援,《建國大業》在“數量”這個字眼上做的尤其漂亮,除了參與出演的人數創下了國產片記錄,其他諸如佈景、道具、服裝也都重新整理了歷史,一百七十二位明星都是獨擋一面的好手,擺在一起都能開春節聯歡晚會了。如此全民皆兵的演出自然也離不開主旋律的號召力,它證明了我們黨依然擁有旺盛的生命力,而且這絕然不是空話,譬如說《建國大業》省下了三四個億的演員工資,大腕只拿飯盒分文不取,除了高尚的愛黨愛國熱情驅動,真想不出其他合理解釋的理由了。當然有些猥瑣輿論會批評這些演員擺姿態、唱高調、假熱情、馬屁精……我想說這話的人要不是心理陰暗,就是自由主義、資產階級分子,如今社會開明世風日上,方才會放他們一馬,要是換階級鬥爭時代,估計早就拖出去槍斃掉了。

  當然,“數量”是人心最有利的表達形式,蔣公能坐下來和偉大毛主席心平氣和的談判,就是因為咱有幾十萬條破槍,那時候還是“雙十協定”,國共定下了互不侵犯的盟約,末了蔣公反悔開火,民主黨派開始認清了國民黨的獨裁統治,並在情感上倒向了我黨一方;國際友人也同樣識趣,不管是杜魯門、馬歇爾、司徒雷登還是斯大林,都緩緩的開始對失落的蔣公說“不”。環境的顛覆更映襯了雙方的多助寡助,毛主席身邊團繞了無數赤膽忠肝的角色,有範偉扮演的廚子、黃曉明扮演的解放軍,登高一呼開城牽馬的傅作義,戰功顯赫無人能及的林副統帥……甚至在淮海戰役之後,主席和周、劉、朱等幾位統帥醉酒當歌,更是難能的灑脫和氣魄。張國立扮演的蔣公雖然足夠壓場,能表現的卻只是落寞惆悵,一個在風雨飄搖中守不住寸土的亡國之君,脫了軍服坐在冰冷的石級上,勝敗也早已一目瞭然,編劇不會忘了給蔣公的痛處撒把鹽,於是又安排了馮玉祥的燈籠會、蔣經國與孔家大少的互掐、以及蔣公和李宗仁白崇禧的掰手腕,意在告訴我們國軍內部早已不合,從而不動聲色的反襯我方的同志大團結的和諧局面。

  片中戰鬥打響的篇幅不多,但是隻要一出來就是人山人海,《大決戰》曾經給的最宏大、最全面的視角,《建國大業》用一個全鏡頭就可以壓倒這種氣魄。西苑機場的閱兵式成就了轟轟烈烈的造神運動,毛主席氣鎮全域性,儼然揭開了歷史新的篇章;聞一多慷慨激昂的演講臺下同樣是人頭攢動,這個中學課本上描述過的場面講的還是“數量”的意義:殺了李公樸,還有聞一多,殺了聞一多,還有後來人……革命先烈是永遠殺不完的,所謂的前仆後繼就是這個道理,聞一多死在明亮的燈光下,等於豎起了一個大大的豐碑。黃建新當然不是百分百的歌功頌德,至少他在片中安排了一個向毛人鳳出賣主席寓所位置的奸細,後來一出現就被槍斃掉了,歷史上的爭議人物也沒有給與迴避態度,譬如東北野戰軍司令林彪,就受到毛主席“肚子裡吃下國軍百萬兵”的誇讚;對國民黨高官的刻畫,黃建新基本上是寬容化的,不過一旦轉到毛人鳳和特務分子,就總是陰險和姦詐,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至於蔣家父子被描寫的有血有肉,可能是在照顧臺灣同胞的情緒,不過就我目前看到的這個版本來說,去寶島上映的機率應該是零。

  比較揪心的是在兩個多小時裡講完四年多的故事,實在是一件和抗戰同樣艱鉅的任務,劇情趕得很緊,事件、會議、人物一個接一個,看著壓根就不嫌煩,就是有點短了。如果能延長到十幾個小時(指環王三部曲就這麼幹的)俺就更願意看,而且樂的再多買兩張票支援票房。片中會議賊多,壓縮了故事情節和人物戲份,就免不了走馬觀花的感覺,腕兒們在這裡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那就是他們本人都能當做標籤,即使人物賊多,我們也壓根沒法認錯。影片中對歷史會議、歷史人物,都用了字幕解釋法,顯得有點臃腫,不過為了普及中國人的歷史知識,這些標註又有存在的必然性,我納悶的是字幕還能講歷史,那些貼片廣告是幹啥用的呢?一部主旋律電影的片頭貼上十幾分鐘的廣告,實在是夠我崩潰的,如果是宣傳國產品牌我也認了,但是看來看去好些外國牌子就有些不倫不類了。

  話說回來,《建國大業》的雄渾不僅表現在數量上,還在質量上,在電影裡,那就是氣場。唐國強演毛主席、演帝王都好多年了,壓住場自然不成問題,張國立也演過帝王,當然也不差,這二位爺擺在一起,估計誰都不敢再上鏡頭湊熱鬧。愛“飈戲”的孫紅雷號稱搶戲王,平日搶的人家主角慘白,這次跟二位爺打了個照面,就輸的很慘,戲沒搶到還換的賤相百出,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姜文這個戲精倒還是老辣,挺挺胸脯就搶了張國立不少風頭,甚至是那位帝王專業戶陳道明,在車裡密謀的一場戲中也黯淡下來。馮小剛的氣場是假的,陳凱歌卻是真的,只可惜那版馮玉祥一臉賤相,狠狠的顛覆了人們對這位梟雄的崇高敬意,片中凱爺朝特務腳底開槍,命令他們不許搞暗的,耳邊不自覺的又冒出當年那句話:“做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

  國軍的軍裝還是比咱的漂亮,據說腕兒們今年搶著做國軍,就是為了跟劇組要一套衣服,整部劇中的明星大體掃一眼,兩夥陣營還是分得很明顯:我黨領導人還是那些特型演員,基本特徵就是形神俱備,名氣就基本上扔一邊了;扮演國軍的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範兒要緊,像不像就不算問題了,王學圻、尤勇、胡軍、李連杰、陳寶國、劉德華等人赫然在列,就是為了能壓得住場。還是有些演員的戲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陳賡,李幼斌版的報社記者、鄧超版的徐悲鴻都沒了,那些有笑點的演員卻都還保留著,範偉、葛優、王寶強、郭德綱、馮鞏等人出來就是讓你樂,這也反映了咱們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電影”的跨越,《建國大業》告訴我們革命歷史題材不必瞪著眼握著拳看,咱們完全可以靠著椅背伸懶腰,可以大笑,還可以吃爆米花,所謂的嚴肅,都可以丟垃圾桶了。

  除了國共兩黨,民主黨派的刻畫同樣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黨派屢屢受毛主席邀請北上,雖心有所屬,採用的策略還都是打太極。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人還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他們的軟弱(這是毛主席說的),他們作壁上觀、靜待時局,不輕易為動,更加重了他們本身的複雜性以及身處這個水深火熱時局裡的身不由己。這些民主黨派在大局落定之際投誠,毛主席不計前嫌親迎接納,並許以國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從而將共產黨、毛主席的豁達胸懷鋪展的淋漓盡致。影片最後以定國歌、國旗而結束,眾代表在激烈討論選定四星環繞的五星紅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國大業其實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個風口浪尖的年頭,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推薦: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