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第一書記觀後感

電影第一書記觀後感

  第一篇

  當我隨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影院,電影《第一書記》主人公沈浩的形象仍然縈繞在我的腦際。耳邊是觀眾們對沈浩的讚歎和惋惜,一個無限忠誠於黨的事業的基層幹部,一個視村民為親人,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的支部書記,一個為改變鄉村面貌嘔心瀝血英年早逝的普通黨員。這就是沈浩,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七千多萬黨員的傑出代表。

  看了電影《第一書記》,我心潮澎湃,眼角溼潤——我為沈浩的事蹟感動、感慨,又有諸多的感觸。沈浩為村民服務的志向,為村民做事情的艱難,工作家庭兩頭難的處境,沒有同事理解、被邊緣化的寂寞,忍辱負重、舍小家顧大家的胸懷都使我的心難以平靜。

  沈浩在小崗三年,財政廳的同事們晉升的都晉升了,而他這次成了真正的“原地踏步”。他的老同學晉升為了財政廳的廳長,可沈浩這次沒有羨慕、沒有不平,小崗村的百姓給了他最大的認可。當吳奶奶拉著沈浩的手,說:“你為了我們,舍家舍業,不容易啊!”我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我在內心對自己說,有像吳奶奶這樣的群眾理解,共產黨員再辛苦,也值了;我相信沈浩書記也是這麼想的。能幹事的永遠就讓你享受幹事的快樂,其他一切與你無關。其實,小崗村每發展進一步,他就被財政廳邊緣化一步,離他升職的願望就退一步,那是不爭的事實。

  沈浩,他割捨了老母和妻女的愛,割捨了他升職的臺階,割捨了安逸的生活,他最後將自己定格在了小崗村;他用男人的肩膀執著地扛起小崗一方天地,忍辱負重,用生命書寫出一個大寫的“人”。

  影片中,當村民們得知沈浩在小崗村任職期滿,就要調回省財政廳的訊息時,全村村民自發地用簽名印手印的方式,真誠地挽留三年來這個帶領著他們艱苦奮鬥,改變了小崗村的面貌,給村民帶來幸福安康的支部書記。

  “紅手印”讓我們看到了一個黨的基層幹部為了黨的事業,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為了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那顆赤誠火熱的心,也從一個側面見證了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崇高威信。

  “紅手印”不但是小崗村村民對沈浩的誠意挽留,也是他努力工作的優良成績單,更是對他為了小崗村的發展舍小家、為大家,不辭辛勞兢兢業業的最佳褒獎。

  我想,如果我們的黨員幹部都能夠像沈浩那樣,時刻把黨的事業,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上,忠於職守,克己奉公,廉潔自律,勤奮工作,那我們黨的事業和社會主義建設就會如日中天,蓬勃發展,整個社會就會處處充滿著和諧和歡樂。

  第二篇

  沈浩同志紮根小崗六年,為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他體現出的是一種為理想奮鬥不止的大情懷、大精神。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沈浩用實幹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讚譽,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為群眾謀福利。他深入群眾,埋頭苦幹,在廣闊天地中鍛鍊成長,在艱苦磨鍊中增長才幹。沈浩同志始終秉承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宗旨和信念,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全體村民的理解和擁護,稱得上是一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開拓進取的領頭人。

  沈浩在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

  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為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為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平凡中見真情,平淡中有震撼,這種震撼來自沈浩同志言行中所透出的責任感,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一心為民、不計較個人得失的政治本色。他將有限的生命化為對人民、對事業無盡的奮鬥,他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的同時,也使他的名字在我們心中永遠不會離去。

  沈浩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是值得我們每一個黨員去思考和學習的。為什麼這樣一位處級幹部會堅定不移的把自己的青春獻給農村的事業呢?看到小崗村的現實面貌以及強勁的發展勢頭,我懂得,這是一種熱愛,是一種信念,更是人生的一種價值體現!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的時代,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為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則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為自己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我們要學習他,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實現自我人生價值,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為陝西的交通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三篇

  電影《第一書記》根據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優秀村黨委書記沈浩的真實事蹟改編而成,沈浩2004年2月從省財政廳下派至小崗村,兢兢業業地發展小崗,先後為村裡修了公路、為散居的二十六戶村民集中蓋了住宅樓並在村裡成立了大包乾紀念館。3年期滿後,被小崗村村民集體摁手印留任,直到2009年11月6日,他因積勞成疾,猝逝在工作一線,年僅45歲。

  多麼年輕的一位中國好黨員好乾部呀,對於他的離去,我不禁為他扼腕嘆息,命運之神為何這麼殘忍呢,在這個腐敗形勢日益嚴峻,官員醜聞頻發,可謂前“腐”後繼的官場生態環境下,我們急需向沈書記這樣的好乾部,與邪惡之行為做鬥爭,讓浩然之氣長存。

  正如主題曲所演唱的:“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這不就是沈浩書記的真實寫照麼?一開始,沈浩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並無不同,一位在省財政廳一干十幾年的科級幹部,生活安康,工作穩定,與妻子、女兒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可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離開家人,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又感動了村裡樸實的農民三次按紅手印只為深情挽留?因為他是農民的孩子,他對農民有著最深沉的感情,對土地是發自肺腑的熱愛;因為他尚有理想和抱負,不願在機關裡度過餘生,希望來到基層為農民們做一些實事;小崗村給沈浩提供了一個舞臺,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給了他一個實施理想抱負的機會和最強有力的支援。更因為他有著堅不可摧的信仰,在小崗村任職近6年來,沈浩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幹事創業,勤奮務實,勇於創新,無私奉獻,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發展觀,忠實履行共產黨員的神聖職責,在廣大幹部群眾心中豎起了一座巍峨的豐碑。

  人活著總是要有點信仰的,在這個浮,缺乏信仰的時代,我們穿梭於人群之中,抱怨著生活的乏味,卻不曾知道:信仰並不是個遙不可及的東西,而就在我們身邊,信仰總是能給人帶來正能量,中國共產黨的今日輝煌與勝利離不開堅不可摧的信仰。特別是在當今網路飛速發展的時代,今天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堅守著自己的信仰。

  第四篇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風陽縣的古城牆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萬物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裡,故事情節緊湊,真實可信。沒有口號,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總之,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我想這部影片觀後有幾點值得稱道:

  一是真實。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刻意去找。例如沈浩在去小崗之前,在省財政廳工作時,每年的考核都是基本稱職,和全國大多數公職人員沒有區別,影片沒有把他塑造成多麼與眾不同的人物。當沈浩為給小崗村修通鄉親們期盼30多年的公路,要在繁忙的京滬路線上架橋,必須到北京鐵道部找人物批時照樣拿著大包小包禮品,符合現實中的人之常情。

  二是感人。沈浩用實幹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讚譽,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的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後話,那麼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為“真金。

  三是讓人信服。眾多影視明星在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眾信服並從中受到教育——萬物根本是做人。

  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為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所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應擔當!也許我的舉動所援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觀後深受感動,為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第五篇

  電影以沈浩到小崗村任第一書記的事件為開頭,真實地向我們展示了沈浩一心為了小崗村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勞碌奔波,到最後犧牲在工作崗位的共產黨人的偉大形象。看完這部電影,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腦海中不斷地閃過沈浩那勞碌的身影,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確實,沈浩的事蹟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震撼。一個多麼踏實的人,原本在省財政廳當一名普通的職員,一干就是18年,18年的原地踏步,他並不埋怨任何人,只是一直兢兢業業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一次省特派到農村任基層幹部的機會,他想都沒想就主動報名了,並自己立志,一定要在農村基層這個熔爐裡歷練自己,做出一番作為來。小崗村----這個改革開放第一村,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曾經舉足輕重的小村莊,如今的狀況卻是一片蕭條,百廢待興成為全國最為貧困的村莊之一,而且,連續好幾屆的村幹部都沒能改變小崗村的現狀,按照電影裡的說法,村民們都已經死心了。他一上任,就受到鄉親們的`冷嘲熱諷,“走馬觀花”,“幹三年就走,就有了政治資本”之類的話語迎面撲來,沈浩虛心地向鄉親們討教,並自己親力親為,每家每戶地去詢問情況,並思考著帶領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先是帶著村民們自己修路,發展村裡的農業生產,接著是幫助村民打贏了官司,要了被霸佔已久的集體的公有財產,解決了小崗村的歷史遺留問題,再著幫助村裡的貧困低保戶修房子,改善他們的生活狀況,引進外來企業,發展一批工業,大大地改變了小崗村面貌,並走上了以工緻富的道路……沈浩所做的,都是最貼近村民利益的實事好事,他的工作,得到了小崗村村民的讚許和認可,在他三年任滿的時候,小崗村這群純樸的村民,再次已他們最特有的方式-----按紅手印,挽留了這位村民愛戴的第一書記。沈浩深知村民的心意,他決定留了下來,把他的一生獻給了這個他為奮鬥的地方,他最摯愛的事業。

  縱觀沈浩的一生,他兢兢業業,心裡只裝著小崗村的村民,真正地做到了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在老百姓心中樹立了一個新時期的黨員幹部的光輝形象,他是平凡的,更成功的,他是新時期的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看著沈浩,同時也讓我想到了那些橫行在農村基層的,仗著自己是權勢,肆意地中飽私囊的村幹部的醜惡嘴臉,對比著沈浩,既覺得他們可恨,又覺得他們可悲,想想他們的行徑,在選舉的時候就大張旗鼓的拉選票,甚至以一張選票多少錢的價格收購選票,然後當上了村幹部,然而,他們一上任便想方設法如何謀取私利,收取賄賂,變賣村裡的土地,使得農民失去了土地,處處哀聲怨道,他們身為共產黨員,卻嚴重地破壞了共產黨員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他們的所作所為,簡直是在挖共產黨的牆角,百害而無一益啊!

  做為入黨積極分子的我們,在沈浩同志的身上,也看到了很多的閃光點。作為學生幹部的我們,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沈浩同志的先進事蹟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作為小崗村第一書記的沈浩,時刻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特別關心,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況。我們在學生工作中,在班級工作中,也要把同學們的切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維護同學們的利益,維護班集體的利益和榮譽。同時也要特別關心班上的生活有困難和那些急需幫助的同學,在生活上多為他們考慮,在學習上多幫助他們,讓他們時刻感覺到這個班集體的溫暖。另外,沈浩同志在做群眾工作時,善於發動群眾,敢於發動群眾,往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密切地聯絡了群眾,打下了雄厚的群眾基礎。這對我們來說,無論在搞任何活動中,把握這一原則是非常重要的,重要廣泛地發動同學們,調動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不單對於活動的進展起到很大的作用,也會對活動的效果產生積極的影響。

  沈浩是黨和人民的好兒子,也是我們要時刻學習的好榜樣。

  第六篇

  沈浩是一個踏踏實實為農民做事的人,沒有高大全的英模形象,有的只是一個會在每個人身邊出現的普通人。電影《第一書記》中表現的沈浩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紀念館、修自來水、建鐵路高架橋、新村規劃、經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蹟讓每一位同志無不為之動容。這部電影改變了傳統主旋律電影呆板、僵化的表現形式,電影內容寫人、寫情、寫實,令人感動,發人深省。回憶電影中沈浩書記因建高架橋跑鐵道部、建大包乾紀念館、幫助貧困戶度過難關、大年三十在村民家裡過年、小崗村幹部群眾摁手印挽留沈浩書記的畫面,一幕幕畫面,多次令我熱淚盈眶,久久不能忘懷。是什麼鼓舞沈浩同志放棄安徽省財政廳優厚的待遇到村鎮一線工作?是什麼促使小崗村群眾兩度在他三年任期屆滿時集體摁手印將他留任?他說自己就是想幹點事;在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時,他說自己和小崗村一樣,過去成功過,現在卻落後了,是要做點事了;在與事業有成的領導同學談心時,他說做官的不一定做事、做事的不一定做官。“做事”是沈浩樸素而執著的信念。因為想做事,他可以離別妻兒,可以拒絕安逸,可以受人打罵,做事做到了這個份兒上,有誰能夠不承認這是一種信仰,一種境界呢?正如導演陳國星所說:“電影沒有從黨性、為人民服務這樣的理念上入手,而是從做事這一點切入,去剖析人物的真實心理……”我們相信,簡簡單單的“做事”二字比口號更能引起共鳴。

  我想,這就是沈浩對黨忠誠、對人民熱愛的信念,這就是他任勞任怨為老百姓幹好事、幹實事的熱情,這就是他無私奉獻、紮實務實、銳意創新的精神。老百姓說他是真共產黨。我們新時期的共產黨員和幹部,應以沈浩書記為榜樣,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紮實進取、無私奉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