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感動中國的觀後感彙編
2014感動中國的觀後感彙編
第一篇
看了感動中國後,總覺得那些評選出來的人物都讓人敬佩感動。在這個簡單的卻又內涵豐富的舞臺上,閃閃發光的不是那些耀眼的明星,而是我們生活中的普通人。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雖然感動我的人有十個,有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有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但是在這些人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劉盛蘭是位普通村民,年輕時在外打工,後來在一家企業作保管員。73歲的時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為了讓自己老了無力行動時,身邊會有一個照顧他的人,他開始了助學。這是老人的初衷。但後來,他助學的規模遠遠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
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腳踏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過一件新衣,“吝嗇”的連一個饅頭都捨不得買,可捐資助學總計7萬多元,資助了100多個學生。劉盛蘭一直沒進養老院,這樣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補貼。這些錢他全部捐給了貧困學生。
劉盛蘭唯一珍藏的是一個深藍色布袋,裡面裝滿了匯款單和回信。這麼多年過去了,老人也不記得匯出去多少錢、收了多少封信。2013年8月,因為腎病,劉盛蘭住進了醫院,但他仍然惦記著捐資助學,擔心匯款中斷和沒到位會斷了孩子們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資助的孩子回來看望他,照顧他。
他的頒獎詞是:宗仁厚德, 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嗯!我們大家一定要向這位善良的、無私的劉盛蘭爺爺學習他那捨己為人的釘子精神!
第二篇
在今天晚上,中央電視臺播放了一個電視節目——《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
此次當選的感動中國2013年度十大人物是: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築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乾部山西村官段愛平;35年前仆後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父子;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退休後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枝;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
在十個感動人物中,有兩個人物感動了我。
他是一個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的學生。但畢業後的她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留在城市裡工作,而是回到了自己家鄉唯一一間學校裡當老師。每年,為了把學生們安全送回家中,她要陪學生們一起過冰河、溜鐵索。
這些年來,她自己的女兒從兩歲起就寄養在拉薩的爺爺家,她的女兒與她僅僅見過四次面。2013年時,被評為了“最美鄉村教師”.她就是格桑德吉。
我覺得格桑德吉有一種捨己為人的精神。當她畢業後,知道自己的家鄉有很多人都不識字,她不想讓下一代的人也不識字,就放棄了在城市裡工作,回到家鄉教書。我要想格桑德吉學習她捨己為人的精神。
第二個人的名字叫——姚厚芝。她在2006年被查出乳腫瘤,面對高額的手術費,她只能採用藥療。
2009年她從電視上得知,十字繡可以賣的了錢,就買了一副長6.5米,寬0.8米的《清明上河圖》十字繡。從此,姚厚芝每天繡十字繡長達十七個小時。經過了三年五個月的時間,終於將這幅需要127萬針繡成的《清明上河圖》繡好了。姚厚芝想要將這幅十字繡儲存下來,等孩子們需要用錢時才將十字繡賣了,換錢用。
姚厚芝她這種與病魔做抗爭的同時,還為自己孩子著想的精神,令我非常感動。雖然患了乳腫瘤,不能大動,但她為了自己孩子的未來著想,依然堅持下去,這種母愛是世界上最真摯的情感。
我為格桑德吉和姚厚芝的精神感動。因為他們教會了我堅持就是勝利和捨己為人的精神。
多次回看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的錄影,他們感動中國,靠的是那平凡中彰顯出偉大的人格力量,而不是靠他們悲慘的身世和命運感動世人。愛因斯坦說,很多人認為一個偉大科學家的成就是靠他的才智,他們錯了,是人格。同樣的道理是,感動中國人物也因人格高貴而搖曳生姿。比如劉盛蘭、方俊明,比如陳俊貴、胡佩蘭,比如沈克泉、沈昌健父子…這一個個感動中國的人物,豐富了我們的記憶,提升了社會的純淨,溫潤了人們的良知。
當然,在已經過去的2013年,感動中國、感動我們的不止這些人物,其他候選人同樣感動了我們,甚至那些沒有進入候選的人物,他們不為人知、平凡,甚至有些卑微,卻默默地書寫著人間的真、善、美;他們用無聲的行動堅守著社會的公平、正義傳播著正能量,他們同樣值得我們感動和致敬。換言之,感動中國只是一種具有深刻隱喻的符號,在這面閃亮的旗幟下,我們感動於一切值得感動的人物。
十二年以來,對於一年一度的“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的年度人物評選活動,對感動中國人物來說,他們最開心的事情,也許就是他們的精神得到了薪火相傳,他們的願望得到實現。除了感動,我們還有感慨。我們不是亦步亦趨地跟在感動中國人物的後面,也不是完全模仿他們的先進事蹟,而是見賢思齊,透過他們的事蹟來檢視自己、提升自己,做一個平凡的好人。
第三篇
毛澤東說過一句話是: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天天做好事。感動中國的這些人物就是把好事做了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
還記得那對“油菜花”父子,作為農民的他們沒有科研基礎,沒有豐厚的物質待遇,他們甚至為了搞研究而欠下一屁股債;還有那個撿破爛的老人,他連自己的溫飽都很難保證,但卻一直把自己撿破爛的錢和政府補貼的錢捐給貧困的學子,這樣的事情他一直做了二十幾年,直到自己最後實在沒法撿破爛了為止;還有那個堅持工作到九十多歲的老醫生,在退休之後,她一直堅持去醫院上班,三十幾個春秋在他的眼中就像是平平常常的一天;還有那個三十年不忘戰友的軍人,因為一句囑託,他尋找了二十年才找到班長的父母,而那時班長的父母已經不在人世。為了陪伴死去的戰友,他居然在那荒無人煙的地方守靈三十幾年,這是什麼樣的赤誠之心;那個殘疾兒童的媽媽,在自己家境貧寒的情況下依然幫助了那麼多殘疾的孩子,建學校,建宿舍,管吃管住,還不收錢。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她就這樣付出著,直到自己生命的結束。這一個個的故事都在向我傳達著一個信念:把你認為正確的事情堅持下去,就一定能有所收穫。
相關文章推薦:
記得很多名師都講過,“如果你堅持寫教學反思五年而沒有成為名師,我來補償你所有的損失。”剛剛工作那會,我會經常寫部落格,經常會把自己的收穫和反思記下來。在一年的時間裡,我一共寫了四十幾篇,為此,很多老師還都表揚了我。我當時是想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可是,現在看來,我比剛剛上班那會的確是懈怠了很多。以前一週能寫好幾篇,現在一週一篇都不能保證。由此我想到了那些感動我們的人,他們做一件事情一做就是二十年、三十年,試想,我們如果專心研究自己的教學達二十年、三十年,還有什麼研究不好呢?而且,比起他們,我們還有很多優勢:師範畢業,有教育學基礎,不像油菜花父子,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僅憑著自己的熱情和幹勁搞研究;其次,我們有一定的物質基礎,不像那位拾破爛的老人,在自己的溫飽都很難的解決的情況下依然去幫助貧困學子。所以,和他們相比,我認為自己的工作簡直是輕鬆多了,如果自己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都不能堅持下去的話,與他們相比就相差太多了。
《感動中國》給我的啟發就是:我不一定要向楊利偉那樣成為一夜成名的航天英雄,但是我要向油菜花父子、殘疾兒童媽媽那些人那樣,在平凡的崗位上向著自己的夢想走去,不管是十年還是二十年!
第四篇
我一直期待這《2014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播出,昨晚在央視這個節目終於播出。聽著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我不禁淚流滿面,但是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位是“變身”民工的“臥底局長”陳家順。
在很多被陳家順關照過的農民工眼裡,“陳老師”好像什麼都不怕。但陳家順說自己有“軟肋”,最怕的就是“老百姓說你們幹部騙人”。
現年45歲的陳家順,是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記者在演播室內見到他,腰板挺直,但身材明顯單薄,臉上多少看得出知識分子氣息。雖然在舞臺上盡力放慢步伐,但他仍沒法兒掩飾平日走路頻率很快的習慣。
幾年前,陳家順被派往浙江義烏,擔任義烏勞務工作站站長。麻煩事接踵而來:此前勞務輸出由鄉鎮、村負責宣傳動員,但是鄉親出去後常說外面的情況和聽到的宣傳不一樣。陳家順成了鄉親們的“出氣筒”,有打工者甚至想揍他一頓。
陳家順輾轉反側,問題出哪兒了?為把真實的用工資訊傳達給鄉親,也為了更好地給鄉親們維權,他下了決心:以一個普通農民工的身份去求職,實地體驗農民工的生活工作。
不曾想,一“臥底”就是好幾年。他幾次進出工廠和農民工子弟學校,當過組裝工、裝卸工,看過倉庫,當過“豬倌”。“你是農民工嗎?”他說剛開始“臥底”時,別人常直截了當地問他,因為他的書生氣與幹活手勢,看著十有八九是個“假民工”。去一家養殖場面試時,陳家順特意摘掉了400多度的近視眼鏡,廠方說他不像養豬人,他立馬回應“別看我像不像,要看我是不是能幹得下來!”
“最受不了難聞的氣味,開始兩天連飯都吃不下去,直到一週後才基本適應。每天早上起來最辛苦的就是清洗豬舍,剛開始時要花3小時才清洗完,後來熟能生巧,只花1小時就能幹完了。”一個月後,陳家順在重點收集了工作環境、生活條件、工資待遇、子女上學等“情報”後辭職,推薦了幾位鄉親來這裡務工。
為了儘可能多地瞭解各行業資訊,陳家順逼著自己快速學習、上手。比如,剛學會養豬,又得適應工廠流水線上的作業。“臥底”打工時,但凡找到用工條件相對優越的,總會眼前一亮。他曾應聘到一家中等規模的飾品廠,待遇和條件很不錯:保底工資不低,因工作需要加班,廠裡會補發加班費,還有免費的工作餐。一個月後,他介紹了20多名老鄉過來,事先鄭重其事和老闆談好條件:報銷工人過來的車費,每月的工資按時發,儘量給工人安排技術性崗位……
有人說他這樣做太辛苦了,他卻認個死理:“別總覺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實他們講究的就是實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資訊與實際情況相差十萬八千里,怎麼指望大夥兒相信你?我們當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麼指望讓老百姓相信你描繪的藍圖?”
陳家順愛給自己找麻煩,很多農民工朋友都有他的手機號,他早已把自己當成了他們中的一分子。“我們再辛苦,終究背後是有組織依靠的,而農民工呢?他們漂泊異鄉,無依無靠,那是真的辛苦!”隨著在媒體上的曝光率不斷增多,現在陳家順“臥底”越來越難了,但他說,只要心裡裝著農民工朋友,即便換個方式,也可以為他們做事。
現在這個社會像陳家順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第五篇
我是擦著眼淚陪孩子看完《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的,這本是學校留給孩子的家庭作業,但是卻給我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我的內心彷彿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聖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後,我收穫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這是對中國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為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傾盡心血的崇高讚譽。林俊德入伍52年,參加了我國全部核試驗任務,,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後一刻,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後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一次衝鋒……
二十年堅守,你站成了一塊礁石,任憑風吹浪打。卻只能愧對青絲白髮。你也有夢,可更知肩上的責任比天大。你的心中自有一片海,在那裡,祖國的風帆從不曾落下。這是中國海軍南海守礁戰士李文波的真實寫照,李文波21歲入伍,三年後赴南沙永暑礁守礁。一守就是20多年,20多年來,他先後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累計守礁97個月,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軍內外氣象部門提供水文氣象資料140多萬組,創造了國內守礁次數最多、時間最長、成果最豐的紀錄,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高度評價。
相關文章推薦:
在2014年的感動中國節目中,感動我的人還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羅陽;有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有孝子陳斌強;有鄉村醫生夫婦周月華……。其實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點一滴的小事感動著我們,也感動著他人。如果說學雷鋒離你太過遙遠,那你不妨學學他們。放下內心的浮沉與動,去感受這些和你我一樣的平凡人而卻不平凡的事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個世界才變得不再冰冷。其實我們無需偉大,我們只需付出一點責任之心、一點關愛之心、一點感恩之心,來回報社會,回報家人就足夠了。其實人生命的長短並不重要,重要的在於內涵,在於你走過的過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樣,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擁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經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經多少次撲滅了夢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超越自我,讓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義!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我們不平凡的力量吧!從此讓我們的人生光榮綻放!
第六篇
聽著那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但是其中最讓我感動的一位是胡佩蘭,胡佩蘭,女,98歲,解放軍3519職工醫院和鄭州市建中街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坐診醫生。
1944年,胡佩蘭畢業於河南大學醫學部,70歲時才從鄭州鐵路中心醫院的婦產科主任位上退休。退休後,她一直堅持坐診。
胡佩蘭生活節儉,捨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但她經常大方地給病人墊付醫藥費。她還拿出微薄的坐診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50多個“希望書屋”。
胡佩蘭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進出都要坐小推椅。2013年7月,98歲胡佩蘭心臟病突發,經搶救後,第二天她依然準時到醫院坐診。
胡佩蘭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平時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儀器。因為慕名找上門的病人多,胡佩蘭每天都會堅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對患者也極有耐心,給病人開藥,很少超過一百元。如今,胡佩蘭的記憶明顯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況她卻記得清清楚楚,耳朵裡放著助聽器,聽不清的地方,便由旁邊的學生解釋。
胡佩蘭對病人的態度有目共睹,她經常說:“醫患關係搞不好是因為交流不夠,醫生只要對病人認真負責了,病人也自然會對醫生極力配合,不管面對哪一個病人,都要把患者當成自己的第一個病人來對待。”
現在這個社會像胡佩蘭處處為別人著想的人真的不多了。
看完《2014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他們的那種種精神將永垂不朽。
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