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審判觀後感彙總

東京審判觀後感彙總

  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開庭審判東條英機等28名戰犯,歷時近兩年零七個月,開庭818次,法庭紀錄4.8萬餘頁,出庭作證的證人達419人,出示檔案證據40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荒木貞夫等16人被判終身監禁,東鄉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發瘋,史稱“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

  灰白的膠片中,冷清的街道殘破不堪,行人稀落,唯一讓人感到生命氣息的也只有醉漢的胡言亂語以及女人們無聲的哭泣。這種景象已無法用“淒涼”、“悲哀”來形容,而是“絕望”、“窒息”。

  這不是飽受摧殘的中國,而是那“強大”的大日本帝國的一個場景。這是不是所謂的因果報應呢?

  黑色的螢幕,四個白色的大字“東京審判”——沉重而肅穆。

  影片結束了。

  梅汝先生的嚴詞宣告讓我肅然起敬。

  中國證人對日本律師的嘶聲痛罵使我拍手叫好。

  肖楠與芳子的沉重而堅定的愛情悲劇讓我感動心扉。

  但是真正震撼我的卻並不是這些,而是日本國民或是僵硬或是無奈的面孔。

  有一段話我印象特別深刻,那是芳子的哥哥——一個從中國戰場上回去的日本士兵說的。他用的幾乎是一種痛苦到絕望的語氣,“仁二是我殺的!仁二他只是個孩子,但他卻變成了一個殺人魔王!我無法看著一個天真的孩子變成一個惡魔!”

  孩子本應該是一張乾淨到沒有一點瑕疵的白紙,然而因為戰爭,可怕的戰爭,竟成了一張被血染紅的鐵皮,只有冰冷和血腥。還有什麼比這更可怕?

  有!統治者對國民的思想制裁!因為深信著國家,還有無數無知的人們為他們所謂的同胞——實質是惡魔而傷心痛苦,甚至是報仇。使得又有一個個的無者倒在了血泊中。

  在那個小酒館,當美麗的老闆娘輕輕哼著日本民歌,帶著對戰後的憧憬,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帶著她天性中的純良翩然起舞時,一顆不知從何而來的子彈射穿了她的身體,她於是那樣倒下去,燦爛的笑容像還未來得及綻放便萎謝的春花般在戰爭所帶來的陰鬱中隨風飄零,她那樣倒下去了,滿地的鮮血,眼中還有不甘,還有迷惑,她所向往的那種生活,那種昇平是不是僅僅在夢中?

  這是何等的悲哀啊?她本來還算是個幸運的人。比起芳子的妹妹——那個戰時響應了國家號召放棄學業,滿腔熱情去到戰地卻淪為一個慰安婦的女孩來說,她是幸運的。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在新生活就要開始的時候,被同胞的無知抹殺了希望。

  都說戰爭最大的受害者是人民真是一點兒也沒錯。或許這是那傳說中的報應。可是明明是那些法西斯分子的惡性,為什麼卻要百姓來為他們承受痛苦呢?無論為他們做的`再多,他們也不會懂得“感激”二字。一個戰犯不是這麼說的嗎,“我無罪,如果我被釋放了,我會繼續進行戰爭!”對於這些不能用人來稱呼的死已經是仁慈的了。

  過去的種種,我們應該牢記,但我們記得的不應該是仇恨,而是那些歲月劃破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的痕跡……

  《東京審判》觀後感

  人們在夜生活中流連忘返,我們似乎都已經安享昇平,逐漸開始遺忘,遺忘那些曾經的鮮血、淚水,屈辱,遺忘那些志向,那些熱血…… 跟朋友談起,也許,我們的下一代,已經不記得這段歷史了。

  1946年5月3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開庭審判東條英機等28名戰犯,歷時近兩年零七個月,開庭818次,法庭紀錄4.8萬餘頁,出庭作證的證人達419人,出示檔案證據4000多件,判決書長達1213頁,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被判處絞刑,荒木貞夫等16人被判終身監禁,東鄉茂德等2人被判有期徒刑,其他3人或病死或發瘋,史稱“東京審判”。

  影片大部分劇情都是在遠東國際法庭和林熙蕾飾演的田芳子家裡展開,重頭戲毫無疑問是在法庭上:正襟危坐的法官和檢查官、胸有成竹據理力爭的中國律師團、咄咄逼人顛倒黑白的日本方面律師、神經緊繃的旁聽觀眾、職業敏感十足的記者,無不原汁原味還原了當時那個跌宕起伏、場面宏大的審判庭;

  這片子中飾演中國法官梅汝的劉松仁表演是相當出色的,在沒有他戲份的時候,導演給了他不少特寫,你依然能覺得“此時無聲勝有聲”,在戰犯裝病企圖逃脫罪罰的時候,梅汝敖一言不發的望著他,眼神裡滿是鄙夷和憤怒,在中國的證人上堂作證的時候,梅汝敖依舊是沒有講話,但是眼神裡都是痛楚。

  另外一個出彩的人物我認為是那位飾演首席檢查長的美國首席檢查官約瑟夫·季南的扮演者。雖說是一個老外,但是他為正義不懈奮鬥的那種自然、堅定的表演讓我欽佩。也可能是因為他的戲份比較多,所以我對他印象也很深刻。說到演技,日本律師廣瀨一郎的扮演者把刻板的面孔下藏著冷酷的心的老奸巨猾演得也是入木三分。

  而曾江和曾志偉的表演也很到位,沒有港臺演員拿腔拿調的習慣,就是鏡頭、臺詞太少了。林熙蕾表現平平,剛好及格。讓我有些失望的是朱孝天同志,他在裡面簡直是在夢遊。此男披著一頭希臘美男子式的中長髮,眼神迷離,動作呆扳、沒有表情,面對日本人的時候,居然感覺是懦弱的,在庭審過程中演繹一個記者速記的動作都那麼假,拿著一支筆在本子上大幅度塗鴉,或是每到審判關鍵時他馬上露出千篇一律眉頭緊鎖的呆滯表情,讓我不禁心口發堵,不知道《大公報》的老編看見了是否痛心疾首,有沒有“但見淚痕溼,不知心恨誰”的感覺呢?

  最後說說這個片子的的缺憾,影片中出彩的部分不大,我先前看見的影片介紹長篇云云一概沒有記住,只記得四個字“力挽狂瀾”。衝著這個我懷揣滿腔熱情目不轉睛盯著大螢幕,可惜的是自始至終,除了開頭中國法官梅汝力爭讓中國在法庭上的座席排在英國之前,以及結尾,還是梅汝為了爭取讓這些千古罪人的日本戰犯被叛死刑,除此之外沒什麼特別曲折的審判情節。我相信歷史上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會拖了2年才最終定罪,可我看到的大多是非常順利的庭審過程,絲毫看不見“力挽狂瀾”的影子。這讓我有些意猶未盡。另外就如同一些網友的評價,“影片有些不流暢”,有同感。

最近訪問